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那英的宝岛故事

余驰疆 人民文娱 2023-09-28

·  点击观看独家采访视频。




|作者:余驰疆

|排版:徐一冉




《声生不息·宝岛季》第一期,一首歌让许多人深受触动——来自那英和胡德夫的《橄榄树》。一个在马栏山,一个在日月潭,音乐跨越了海峡,情感扬起了船帆。



毫无疑问,在中国台湾流行音乐的历史上,《橄榄树》是意义深远的。这首台湾现代民歌的代表作品,讲述着流浪,蕴藏着乡愁,还有着一颗如梦似幻的追梦之心。


“我挺澎湃的,因为这是我的前辈,也是太多人的偶像齐豫的歌。在这首歌上没有人能超越她。”接受人民文娱采访时,那英说,“可是我在《声生不息·宝岛季》跟胡老师一起合作,还是开篇,我就有一种骄傲,又有许多回忆,这是很不一样的情感——我们在表达对台湾的爱。”


对那英而言,在台湾乐坛的日子是她事业的一次蜕变,她在那里收获了许多认可和进步:她是首位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歌手的大陆歌手,也是第一位在台北小巨蛋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大陆歌手,《征服》《白天不懂夜的黑》《梦醒了》《梦一场》《出卖》……她与台湾创作者迸发出诸多经典,勾勒了两岸歌迷共同的音乐记忆。


这也是那英参加《声生不息·宝岛季》的原因。在这个舞台上,观众窥见了华语流行音乐半个世纪的发展迭代,也重温着不同时代的青春面庞;感受着两岸音乐人的交流,也沉浸于中华文化的隽永。


音乐,让情感的绵长,生生不息。


录音棚旁的牛肉面最有名


人民文娱:收到《声生不息·宝岛季》的策划和邀请时,您考虑了多久才答应?


那英:很快就答应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目,而且在我的音乐道路上,我对台湾有很深的情结——在那里,我得到了很多认可和进步,这条道上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跟台湾音乐人合作的。


人民文娱:节目里,除了《橄榄树》,您和马嘉祺合作的《兰亭序》也备受讨论。您的戏腔令人印象深刻,这个突破是如何练成的?


那英:这个突破特别难,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精髓的。我只能拼命地练,每天都练,最后嗓子都说不出话了,已经开始魔怔了。京剧国粹可不是今天想学两招就能成的,我只是学了一个皮毛。但是因为这次经验,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歌,我就不会躲了。


人民文娱:与马嘉祺这样的新生代合作,有什么特别体会?


那英:特别好,我发现这一代的小孩很好学,他们会在排练的时候常问常请教,而且问得都非常好。我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也尽可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因为常常,他们很想跟你敞开心扉,但可能听到外面很多人说那姐很凶,就把心门全关上了,所以我觉得要换一个角度去相处。


人民文娱:参加这个节目肯定也让您重拾了很多90年代在台湾录歌的回忆吧?


那英:那个时候太年轻了,蹦蹦跳跳地就去了,到了那里又没有距离感,因为从下飞机到酒店,然后再去工作,一路上讲的都是普通话,只是台湾腔而已,好亲切。


那时候我非常喜欢跟台湾的工作团队聊天,从而得到一些美食的信息,每天换着花样吃,没重过——麻辣火锅、胡椒饼、三杯鸡,还有牛肉面,录音棚旁边的牛肉面最有名。


两岸的音乐无缝连接


人民文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流行音乐进入一个发展期,也影响了很多大陆音乐人。


那英:影响很大,应该说在流行音乐领域,我们最先听到的就是台湾的流行歌曲。现在这些歌是很多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但那个时候没有唱片,只有卡带或者收音机,听到这些流行音乐还是很珍贵的。


人民文娱:后来您自己也去台湾发展,那时候觉得台湾乐坛和大陆最不一样的是什么?


那英:那时的台湾音乐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健全的制作体系了,从发现歌手到签约,从选歌到定调编曲、录音、制作,再到后期宣传、拍MV,整个团队都在为这张专辑服务,而且针对性非常强。比如选歌时就让造型团队介入、文案介入、企划宣传介入,是全方位的、工业化的。专业到歌手不需要太多杂念,只要专心把唱片唱好,然后参加宣传、各种打歌。


· 那英在台湾的唱片。

人民文娱:台湾的打歌宣传也很有意思。


那英:台湾综艺最繁荣的时候我也赶上了,那真的是上刀山下火海,什么都有。凡是每次去一个棚里去录综艺,这些人一定都是来打歌的,你会发现音乐人没有隔阂,大家只要一说是创作音乐和唱歌的,就像一家人一样。


人民文娱:这么多年,两岸音乐人其实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那英:早期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两岸音乐人就是无缝连接的,包括台湾音乐人来大陆的也很多,他们参加我们的节目,适应得很快。


音乐让我们完全没有障碍。


回到那个纯真的时代


人民文娱:从《乘风破浪》到《声生不息·宝岛季》,您有很多现场表演出圈,为什么到了这样一个稳定状态,反而越来越敬业了?


那英:我现在很敬业,这是真的。可能是觉得年轻时有太多狂妄不羁的时候了,有些时候也喜欢偷懒,越老了之后就会越在答应的每一个工作中格外认真。我不允许在已经准备好的事情上有一点纰漏,要不然我就不答应这件事。



人民文娱:除了这些现场表演,您也贡献了不少网络表情包和网络热梗,包括隔行如隔山、这很难评等等,很多记者也都特喜欢采访您。


那英:(记者们)是不是想从我这儿得到点什么?(笑)是不是想让我爆出来点新鲜的?那姐又怎么了,那姐又急了,是不是有这种心理?


这个我真的要澄清一下,我就是不会说话,无意识当中就会得罪别人。我现在也开始反思,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我是嘴爽了,但是过后就这样得罪的人。


人民文娱:但是这些“金句”在网上广为流传。


那英:你不觉得网络现在也挺可怕的吗?过去,我们这些歌手无话不说,在后台就像串门一样。采访也是,那时候和记者就找个下午面对面,边喝茶吃饭,边促膝长谈,哪像现在团队全拦着,还想一起吃饭?你问的话题都得直接打住。


当然也是有原因,有时候你太过于外放,可能就会被歪曲,就会葬送了很多东西,大家都很包裹自己。我多希望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多好。


人民文娱:最后,新专辑什么时候出来?


那英:这真的是个难题。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这些年我没有特别大的冲动,想要在一段时间里把专辑做完。可能因为资讯太猛烈了,喜欢的音乐类型越来越多,我开始被碎片式的很多东西搞到不知道要什么了,所以就一直在搁浅。


我尽量吧,尽量拿出时间。因为做专辑不是三天就能完成的,要花时间跟词曲作者磨合,要找出一个方向,要每天不停地聊。包括你自己能不能沉下心来去写,都是个问题。


人民文娱:现在都开始流行创作歌手,您当年也凭借《心酸的浪漫》拿下了金曲奖最佳作词,考虑过再多创作一些么?


那英:对于创作这个问题,我曾经迷茫过,但现在想想就是能把一首歌表达得非常天花板或者经典之后,你唱出了别人不可代替的东西,成为一名好歌者,我觉得就够了——在歌坛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才有一席之地。


至于现在,我就想如何能找到真的很打动我的歌,适合我这个年纪的歌。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