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邢强 2018-05-25

微信号: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本文共8953字,70图。预计阅读时间:1小时


公元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乘坐自由7号水星飞船,被一枚由红石弹道导弹改装而成的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亚轨道飞行


本文,是小火箭亚轨道飞行系列文章的开篇,结合《六大看点!小火箭直播蓝色起源的2018年首次发射》一文,小火箭将开启一个以亚轨道飞行为主题的系列。


而该系列,我决定从2018年5月5日,也就是人类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57周年的时候开始启动。


公元201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发射场当地时间4月29日13点06分,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01点06分,搭载着拥有1.1米×0.73米(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船舷窗)大窗户的亚轨道飞船的新谢泼德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完成了2018年的首次飞行,同时这也是该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8次实现任务的圆满成功。


最新的亚轨道飞行载具以谢泼德的名字来命名,可见现代的工程师对57年前的那次首次尝试的敬意。


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首过往,看看在那个年代,人类是如何实现亚轨道载人飞行的吧!


红石


要想把人类送入亚轨道,并且让饱览了太空美景的人类安全返回,需要有可靠的火箭和飞船。


美国宇航员谢泼德实现了人类首次亚轨道飞行。那么,是怎样的一枚火箭将他送入太空的呢?


说起这枚火箭,小火箭就不得不提起大名鼎鼎的冯·布劳恩博士了。


作为德国储蓄银行创始人、德国农业部部长布劳恩男爵的儿子,冯·布劳恩经历过一个躲在车库里制造“火箭飞车”,险些摊上大事的少年时代。


11岁的时候,他用从焰火商那里买到的6支特大烟花和一辆滑车制造了一辆“火箭飞车”。点火后,烟花产生的推力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火箭车失控了。不过,好在这次试验没有伤及旁人。


被警察抓住的布劳恩被移交给了当农业部长的父亲后就获得了释放。当时痴迷于制造火箭的布劳恩疏于学业,只想在父亲的车库里摆弄机械。


1925年,在碰巧读到奥伯特博士的论文之后,13岁的冯·布劳恩猛然意识到要想造出真正的火箭,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否则气动设计、发动机设计和弹道计算根本无从谈起。


1930年春天,奥伯特在德国的火箭试验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大量好友的恳求下,奥伯特完成了一部429页的巨著——《通往星际之路》,用更为详实的推导阐述了火箭发动机和弹道动力学的奥秘。


奥伯特博士的研究已经开始指导人们向实用化的火箭稳步迈进。


就在这时候,18岁的布劳恩经过朋友引荐,终于得以面见奥伯特博士。他羞赧又谦虚地向奥伯特介绍自己:“我热爱火箭,但是我除了充足的业余时间和一腔热情之外,几乎什么都不会。”


奥伯特对这个小伙子早有耳闻,他只说了一句话:“你马上就来我们这里吧!”奥伯特将布劳恩引入星际航行联合会并悉心指导。布劳恩很快就成了联合会的骨干力量。


奥伯特博士当年的那篇论文对布劳恩来说也再也不是晦涩难懂的“天书”,而是能够切实推动火箭从纸上概念到实际飞行的发展“路线图”。(详见小火箭的公号文章:《航天先驱奥伯特博士》)


上图右边那个小伙儿就是刚刚加入星际航行联合会,正在进行火箭发射测试学习的年轻时候的布劳恩(摄于1930年,此时,布劳恩18岁)。左边那个人来头也不小,他就是传说中的鲁道夫·内贝尔。二战后,德国火箭的研发与教学工作的恢复几乎全要依赖内贝尔。



22岁的冯·布劳恩获得了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学位。


柏林洪堡大学的师资力量还是很值得一提的:


黑格尔、费希特、叔本华和谢林曾在这里教哲学;


冯·诺依曼在这里教数学


亥姆霍兹、薛定谔、爱因斯坦、韦恩、普朗克、赫兹曾在这里教物理;


李斯特、萨维尼在这里教过法学


拜耳在这里教过化学。



这张摄于1941年3月的佩内明德的照片展示了29岁的冯·布劳恩博士入主德国佩内明德研发中心,担任V-2导弹总设计师时的样子。


这张照片中唯一一位不穿军装的人就是冯·布劳恩。其他还有3个人,小火箭认为一定要提一下:


照片前排最左侧,没被照全的那个人是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博士。他不仅仅是一名火箭设计师,还是一位管理大师,在二战期间负责协调和组织V-1和V-2导弹的研发工作,与布劳恩博士组成了技术和管理核心。


挨着他的是技术控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他大力扶持有关火箭的研究,当然他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此,也不在于他获得过骑士铁十字勋章,而是他在1944年7月20日的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中担任的重要角色


挨着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冯·布劳恩博士站着的是海因兹‧布兰特上校他对火箭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兴趣。1944年7月20日的那次会议上,要不是布兰特上校为了看清楚地图,将那个手提箱挪开的话,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或许会成功,历史也就会被改写。



1942年10月3日,在佩内明德研发中心,V-2弹道导弹拔地而起。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博士(就是之前照片没照全的那位),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欢呼雀跃,而是低头向布劳恩说道:“10月份的第3天,这个日子永远值得纪念。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布劳恩博士和多恩伯格博士一样,同样深信火箭技术终将造福于人类,而不是仅仅被用于眼前这场战争。


几个月后,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设计的火箭,运行完美,不过她落在了错误的星球上。”


1945年5月,美军按照《奥森伯格名单》,开始系统地在德国收集科学家和工程师。包括冯·布劳恩博士在内的100多名与V-2导弹直接相关的设计人员被转移到美军占领区。



在这张美军拍摄的照片中,我们能够看到按照“回形针计划”俘获的德国火箭工程师们。前排左侧戴礼帽抽雪茄穿着时髦皮靴的淡定的中年人就是多恩伯格博士,他后来被美国贝尔飞机公司特聘为高级顾问。中间左胳膊上打着石膏的是33岁的冯·布劳恩博士


右边戴礼帽的是汉斯·林登伯格,最右只照上一只手和一只脚的,根据小火箭查到的当时的记录来分析,应该是伯恩哈德,后面眉头紧锁的中分是赫伯特。他们都是火箭总体设计和制导控制方面的专家,后来在NASA工作。



到了
1945年9月20日,涉及到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的700多名科学家被转移到美国的纽卡斯尔基地。



这张摄于1946年11月1日的照片展示了踌躇满志的冯·布劳恩博士和他的得意之作——V-2弹道导弹的部件的合影。布劳恩和V-2的合影很多,但是这张唯独让人感到意味深长。因为这里是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



1956年2月1日,美国陆军第一个弹道导弹研发中心ABMA成立了。(ABMA是Army Ballistic Missile Agency,陆军弹道导弹局的缩写。)


这个研发中心位于红石兵工厂的旧址,因此工程师们更习惯于把这里叫做红石研究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石兵工厂研制和批量生产了大量炮弹和炸弹。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专门为轰炸东京而研发的燃烧弹了。



红石的名称来源于这里大片的红色岩石和土壤。


布劳恩博士作为红石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开始主导美国陆军第一款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


上图就是红石弹道导弹。布劳恩给导弹起名字向来比较随意,之前在德国的时候,研究的火箭叫做A-1、A-2、A-3、A-4,A-4就是后来被德国军方改名为V-2的导弹。在红石研究中心研制的导弹,干脆就叫红石导弹得了。


红石弹道导弹全长21.1米直径1.8米,可携带一枚3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一枚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起飞重量为27.763吨,设计射程为320公里。(有关红石导弹的弹道的详细讨论,小火箭会在下文用弹道导弹动力学仿真来说明。)


当初布劳恩博士在研发弹道导弹的时候,有人劝他在争取高层关注的时候多动一点心思,劝说他不要只专注于技术。然而,布劳恩博士知道美国政府会找回来的。他依然专注于对红石导弹的研究,不再理会其他的事情。


1957年4月6月,苏联连续进行了两次洲际弹道导弹试验。这引起了美国人的恐慌。于是,为了安抚民众,表示美国人在航天领域也并不落后,美国政府完全忘掉了当年对布劳恩博士的报告的藐视,开始用红石导弹作为救命稻草。


当时美国能够拿得出手的性能比较可靠的导弹或者火箭,也就只有布劳恩博士设计的红石导弹了。


就这样,一枚崭新的红石弹道导弹被运到了美国纽约中央车站的大厅中,供民众参观。



虽然纽约中央车站大厅的天花板非常高,但是红石导弹的尖端还是碰触到了天花板。在负责展览的人员询问能否把导弹的尖端削掉一块的时候,布劳恩的回答很简单:No!


于是,不得已,为了能够让导弹矗立起来,中央车站大厅的天花板上被钻了一个洞。如今,导弹已经不在了,不过,那个洞还在那里,讲述着红石导弹和布劳恩博士的种种传奇。


公元1957年10月4日,苏联人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用R-7运载火箭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有关R-7火箭,详见小火箭的公号文章《1863次发射!开启人类航天时代的R-7导弹》)这下子美国人真的着急了。


于是,布劳恩博士的设计被改进后,开始执行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任务。



布劳恩博士得到了重用,他不再偏居红石导弹工厂一隅,也不再仅仅是美国陆军弹道导弹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上世纪60年代,布劳恩博士开始入主NASA马歇尔航天中心。


根据小火箭公号文章《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传奇》的记载,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开始正式拉开帷幕。


苏联在人造卫星方面,赢得了一局。卫星的事情,咱们先按下不表。


大家都知道,下一步,就是竞争由哪个国家先把人类送入太空了!


水星


由此,美国启动了水星计划。


水星计划是美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始于1959年,终于1963年,旨在把人类先送入亚轨道,然后用升级版本的火箭,将人类送入绕地球飞行的近地轨道。


水星计划包含了20次不载人发射和6次载人发射。


1961年,水星计划7人在一架美国空军F-106战斗机前合影。


自左至右依次为:斯科特·卡彭特、戈尔登·库勃、约翰·格伦、维吉尔·格里森、瓦尔特·施艾拉、艾伦·谢泼德和迪克·斯雷顿。


这7个人就是美国首批宇航员。其选拔和训练标准,小火箭在公号文章《人类骄子:小火箭讲述中国航天员的传奇》,以美国、苏联和中国相比较的方式详细叙述了,为压缩本文篇幅,尽量不超过1万字,此处不再赘述。


火箭和宇航员都有了,现在需要的,就是足够好的运气和足够给力的载人飞船了。



水星飞船是美国第一代载人飞船,其底部的设计很有意思。在防热大底后面,捆着减速火箭。


水星飞船,重1.935吨高3.51米


最大直径1.89米容积1.7立方米


美国工程师首次设计的飞船,围绕能够容纳1名宇航员的容积来进行设计。


为什么容积不设定成一个整数?


小火箭答:


美国坚持使用英制单位,原定指标为容积60.0立方英尺,的确是个非常整的整数。不过,换算成公制,就成了1.7立方米了。


水星飞船的个头儿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宇航员们通常的说法是:


先穿上舱内宇航服,然后再穿上飞船



值得一提的是,水星载人工程,一开始就考虑到了持续多年,迭代升级的理念。从弹道和轨道特性上,逐渐提高要求。


而为了进行多项试验飞行任务,飞船的产量要能跟得上。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水星飞船就考虑到了要量产。


上图为位于美国圣路易斯市的麦克唐纳飞机公司正在批量生产水星飞船。


麦克唐纳的工程师们,拥有研制飞机的丰富经验,造起飞船来,也是得心应手。


当然,飞行器就是飞行器,本不应该分什么航空与航天的。


小火箭觉得还要补充几句的是:


水星飞船,包括水星计划这个名字,得名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他是速度之神,是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同时也是医生、商人和旅行家的保护神。


水星计划,其实直译的话,应该译成墨丘利计划。只不过,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拥有八大行星中最快的公转角速度,也就同时得名墨丘利。


载人飞船和水星,同样得名于速度之神,后人也就干脆把墨丘利载人航天工程叫做水星计划了。


因此,后续的计划并未按照金星计划、火星计划、木星计划这样想当然地叫下去,而是双子座计划、阿波罗计划、大力神弹道导弹计划、朱诺探测器计划等等,延续的是希腊/罗马神话的命名体系。


猩猩


冯·布劳恩博士的红石弹道导弹改造而成的火箭,使美国拥有了基本的运载能力;层层筛选出来的7位宇航员和顶尖工程师,使得进入太空的人选和指挥控制人员也齐整了;水星飞船已经研制成功,甚至马上就进入了量产阶段。


那么,还等什么,赶紧上车,噢不,赶紧上飞船进太空吧!


结果,美国做了一系列决策,这让他们追悔莫及。


1960年,红石-水星运载火箭进行逃逸塔测试。


逃逸塔是专门为了让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离将要爆炸的火箭的一种有效手段。水星飞船的这种设计,逐渐成为了载人飞船的事实标准,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如今,在我们设计载人飞船的时候,能够快速逃逸的性能,是标准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



1960年,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正在进行体检,准备成为人类第一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1960年12月9日,红石-水星3号火箭被运到了卡纳维拉尔角。但发生了许多计划之外的事情,发射工作被迫推迟。


在进行了为期21个星期超长准备工作之后,好不容易矗立到发射场的红石-水星3号火箭又接连因为设备和天气问题而推迟发射。



红石-水星运载火箭正在准备中。所谓红石-水星运载火箭就是红石导弹基础级加上了水星飞船的组合体。图为NASA正在吊运一枚红石。


种种准备,种种犹豫,最终,人们不顾宇航员谢泼德的主动请缨和视死如归的决绝,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让猩猩先到太空去看一看,毕竟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类在太空微重力和高辐射环境中飞行的数据,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多送几只人类的近亲去探探路比较好


于是,在公元1961年1月31日,红石-水星2号运载火箭升空。这艘水星飞船内乘坐的,是一只非常聪明的黑猩猩。



该火箭成功将黑猩猩汉姆送入太空。(有关猴子和猩猩为早期载人航天做出的贡献,详见小火箭的公号文章《猴子,真正的太空探索先驱》)


汉姆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溜达。这只4岁的黑猩猩是同类当中第一个进入太空的。


1961年的那次发射,充满了惊险。因弹道设计和操作控制的问题,飞船的飞行速度达到了9400公里/小时(远远超过了2331公里/小时的设计速度)。


飞船在大西洋中的实际落点大幅偏离了预定落点。当营救小组匆匆赶到的时候,飞船已经在大西洋的巨浪中翻滚了2小时40分钟。


飞船舱体受损,部分舱室已灌进海水。然而,冷静的汉姆还是等到了救援人员,成为了英雄猩猩。


汉姆傲娇中:哼,我汉姆才是真正的太空探索先驱噢!


就在1961年上半年,美国人谨慎再谨慎地向太空发射猩猩的时候,出事了。


而且是大事!


公元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点07分,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在远地点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圈,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他驾驶的东方一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在轨飞行了108分钟


保存在莫斯科宇航博物馆的当年尤里·加加林的心电图忠实地再现了加加林同志在遭受8G过载时的心率情况:由64次/分钟飙升至150次/分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美国人傻眼了!


没错,就是在不断地测试、调试和犹豫的过程中,在1961年1月份就已经拥有了把人类送入太空的能力的美国人,选择了把一只黑猩猩送入太空,就这样眼睁睁地与第一失之交臂


这段文字配合上图加加林那标志性的微笑,食用效果更佳。


人类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是苏联人研制成功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苏联人发射的,而美国人又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第一次载人航天的桂冠也被苏联人抢了去。


原本很有希望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的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得知消息后,一拳重重地砸在桌子上。


一声巨响之后,整间屋子出奇地安静。


一番修整后,时间来到了1961年5月2日



1961年5月2日,谢泼德穿戴好宇航服(当时的宇航服如上图所示)进入水星飞船。结果,他等了3个小时后,得到的消息是发射因天气原因取消了。


好在谢泼德心态比较好,调整回了状态。


他向来是很能吐槽的。


比如当时记者问他,坐在红石-水星火箭里面是什么感受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我突然想起来,这枚火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由报价最便宜的分包商生产的。”


发射


进入太空的时刻,终于还是到来了!


公元1961年5月5日,协调世界时14点34分13秒,红石-水星3号运载火箭点火成功!


谢泼德终于等来了奔向太空的时刻!


位于美国太空圣地卡纳维拉尔角的水星载人工程地面指挥控制中心。


随后,带有纯正弹道导弹血统的红石-水星运载火箭开始程序转弯。


谢泼德在水星飞船里喊出了声:可别搞砸了


此时,红石弹道导弹的总设计师冯·布劳恩博士在距离发射场非常近的防爆控制室内,密切关注着谢泼德乘坐的火箭的弹道情况。


布劳恩博士身旁,坐在那里记参数的,是宇航员戈尔登·库勃。他是水星7人之一,后来也乘坐水星飞船进入了太空。今天,他被布劳恩博士叫过来熟悉弹道。


而在华盛顿特区的白宫,同样有人密切关注着谢泼德代表美国宇航员乃至全人类进行首次亚轨道飞行的情况。


谢泼德的亚轨道飞行,通过电视直播,后来的统计数字表明,当天有4500万人进行了观看。


小火箭风格:


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副总统约翰逊,还有阿利·伯克海军上将等人都在观看实况。


阿利·伯克?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没错!就是那个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那个阿利·伯克。据小火箭所知,这是美国海军史上,第一次以一位还依然在世的海军将领的名字来命名一级军舰。


小火箭知道,按照咱们的风格,一定是要把关键的弹道参数以及细节以近乎亲临者的角度来还原。


虽然被各种咨询报告和所谓内部培训资料大量抄袭引用,但是考虑到大家的期望,小火箭依然奋力找到各种细节,进行了弹道计算和验证,现在给出谢泼德在1961年5月5日飞行的弹道(如有引用,还请告知详情,注明来源:小火箭)


点火1分24秒之后,红石-水星运载火箭达到最大动压状态。


点火2分21.8秒后,逃逸塔分离


紧接着,红石-水星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关机


2分32.1秒,水星飞船与红石火箭下面级成功分离


2分37.3秒,水星飞船在60英里高度,也就是相当于96公里的高度,进行了自动调姿,改为底部朝前飞行。


此时,谢泼德距离突破100公里卡门线,成为第二个进入太空的人类只有一步之遥。


3分10.3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刻出现了!


谢泼德此时已经进入了太空。他查看了一下水星飞船现在的姿态,觉得不够优化,有必要人工干预一下。


于是,他实施了手动调姿操作


地面指挥控制大厅的人沸腾了!因为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对飞船进行手动调姿操作。


水星飞船的姿态控制系统的电路图,是小火箭联合会北美分会的兄弟们将原始设计资料扫描之后发过来的。


工程师们,还记得如何分辨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么?


有兴趣的好友可以把水星载人飞船的姿态控制系统的电路建模,推导出传递函数。


水星飞船内部。该飞船的设计思路比较明确,属于机械仪表时代的经典作品了。


小火箭统计了一下,水星飞船共有30根保险丝,55个开关按钮,120个控制器,另有35根操纵杆


5分14.2秒,载有谢泼德的水星飞船到达弹道最高点,此时距离地面187.502公里


随即,反推火箭点火。


6分14秒,再次确认弹道正常。


6分20秒,正式进入再入大气层程序。


7分48秒,开始重新感受到重力。


8分20秒,谢泼德承受最大减速过载。


9分38秒,导引伞打开。


10分15秒,主伞张开。


15分22秒,自由7号水星飞船溅落在北大西洋,任务圆满成功!


小火箭风格,具体的溅落坐标为:


北纬 27.23°N西经 75.88°W



一架美国海军的老西科斯基直升机将自由7号水星飞船吊出海面。


仔细看,应该是一架HUS-1运输型,而不是HSS-1反潜型。


值得一提的是,红石-水星3号组合体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首次能够将宇航员留在舱中返回地球的飞行器 (苏联的加加林是自己踹开舱门跳出返回舱之后,自己背着降落伞着陆的)。


谢泼德与自由7号水星飞船被运送到了尚普兰湖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


该航空母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属于埃塞克斯级,入役的时候,刚好二战结束,没能参加二战。


不过,能够见证和参与人类首次亚轨道飞行,尚普兰湖号航空母舰最终还是赚到了。


附录


有关早期型号的红石导弹的弹道特征和速度信息,多个出处的数据不太一致。最后,小火箭在这里对红石导弹进行了全弹建模。(最令人头大的是弹翼部分的干扰阻力计算)然后,小火箭计算了红石导弹的弹道。


WGS-84大地模型,考虑地球转动,美国标准大气COESA。


发射地点选在了美国德克萨斯州某地。打了一个红石导弹的最大射程。



放大一些看,基本上是个亚轨道的样子。(注意稠密大气段的弹道)


基本上红石导弹的弹道打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了。



摸了一下早期型号的红石导弹的射程,导弹确实命中了目标。保守估计,红石导弹早期型号的有效射程至少有318.282公里。经常提到红石导弹320公里有效射程的说法,经仿真计算验证,是较为符合的。



弹道最高点为93.721公里处,出现在发射后第207秒。


同时,小火箭打了速度曲线。红石导弹在上升段还是比较猛的,不到40秒的时候超声速,不到60秒的时候Mach2,1分多钟Mach3。


不过,红石弹道导弹的最大速度发生在弹头分离后再入稠密大气的时候,约为Mach 5.42


结束语



肯尼迪总统自从上台以来,就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对航天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


上图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与51岁布劳恩博士在美国陆军弹道导弹研究中心(红石研究中心)一起散步的情形。摄于1963年5月19日,此时距离肯尼迪遇刺身亡还有6个月的时间。


1959年,NASA正式启动的美国首个载人航天工程——水星计划。当时选用了3种火箭(导弹):


小乔伊火箭:8次亚轨道无人测试,2次运送猴子,以及若干逃逸系统测试。


红石运载火箭 :4次亚轨道无人测试,1次运送黑猩猩,2次载人亚轨道飞行。


宇宙神运载火箭 :4次亚轨道无人测试,2次在轨飞行,1次运送黑猩猩,4次载人轨道飞行。


美国宇航员谢泼德乘坐红石运载火箭和水星载人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亚轨道飞行,同时他也是第二个得以进入太空的人类,是第一个在太空中手动操纵飞船飞行的人类。


当我们在今天憧憬马上就要到来的人类亚轨道太空旅游的时代的时候,回顾一下人类最早的亚轨道飞行,还是很有乐趣的。


后续,小火箭会继续与大家共同探讨亚轨道飞行的技术与历史,畅想亚轨道飞行的未来!


相关阅读:

猴子,真正的太空探索先驱

纪念人类第一位宇航员进入太空56周年

她是宇航员的摇篮,是太空传奇的见证者

为了科学研究:我们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舰

红石导弹:美国导弹与航天工业的敲门砖

从美国最早的洲际弹道导弹看项目管理

小火箭 | 对美国最新的国家太空战略的分析

捷列什科娃:人类第一位女性宇航员

航天先驱奥伯特博士

版权声明:

本文是邢强博士原创文章。欢迎朋友圈转发。

微信号: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欢迎 加入 小火箭 ,进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针对iOS系统的打赏二维码已经补充↑↑↑。

感谢您对小火箭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