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修经验与自证问题”的讨论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有情众生的烦恼,从何而来?
如何自证?解脱生死,离苦解脱。
我们是如何来认知世界的?
我们认知世界的心路历程是什么?
通过禅修经验,来讨论“自证”如何可能?
这是个人对“禅修经验与自证”问题的一点思考。下面,与师友们分享,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

              

         缘 起

       上周二去Tafe上课,学校有人确诊,而校方竟然没有及时通知所有师生。一直到周四早上同学告之,查看校方网站英文说明,才知师生都有可能中招。因为澳洲Tafe建筑是全部密封的中央空调设备,从各门进入就完全密封,窗户仅有玻璃,不能打开。为此,进行自我一周隔离。面对疫情,除精进修行,别无它法。所以,“禅修与自证”就成为个人关注的重点核心。

       今天特别翻开硕士课程《佛教知识论》的题目:“禅修经验与自证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也是很有必要的讨论。下面,我把自己的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可能我们讨论的“自证”问题,所涉及的佛教术语,非专业人士不太明白,比较深有难度。但是,真学佛要解脱生死,这是必须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学佛要把佛陀正法认识清楚,不能学佛一辈子,连常用佛学名词都搞不清楚,却随自己错误想法乱解释一通,外行似是而非的每天在群里喊:“我有佛性,我就是佛,我已成佛”。也太扯了,佛性与佛果,差得太遥远。

       学佛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必须修习禅定,不论你以什么样的方式修习佛陀教法。例如:以佛随念来念佛,或参禅、打坐、持咒,或者修习《清净道论》四十业处。不论怎样修行,必须围绕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来进行。

       那么,修行的目的是为什么?每个人修行的目的,因需求不同而有种种差异:有人为了升天堂,有人为生净土,有人为生死解脱,有人为行菩萨道,证悟成佛。不管目的怎样,修行者都会讨论到自证——“证悟”的关键问题。

     如何来检验自证的可能呢?下面,我们来讨论

    《禅修经验与自证的问题》

结合你个人的禅修经验,讨论自证(svasavedana,Self-awareness)是如何可能的。

      笔者认为:自证即自己证知,或者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呢?就是认识你自己。下面,我们来讨论人类的“意现量”问题。
      什么是意现量呢?
    意现量”是意地或者意识的相状,有时呈现出对感官对象的领受,必然是指向外。如果领受是向内,则是自证。当它直接领受感官对象,或内在地领受自身及精神活动,有或于禅定中专注对象,这些情况都是现量。

      什么是自证呢?

    “自证”是概念认知的一个向度,包括“意识及贪等”的精神活动。

    “自证”是属于概念分别的意识。自证是意识内向的领受,而意现量及瑜伽现量都是意识的不同相状。意现量的生起在感官现量之后,感官现量是意现量的等无间缘。这是法称对意现量的说明。
     觉知的三重结构,包括:自证觉知,主体相与客体相。这结构在觉知的手段、对象和结果三者的分别中,更为明显。所有事物,包括:认知对象都是识的呈现。

       自证现量:是意识(非意识)及贪等精神活动的内在认知。

     陈那说:“这感官的对象正是觉知自身的部分,所以,是自证。”即感官现量的物件,能被觉知所自我证知。根据陈那的看法,“觉知”作为感官现量与感官对象的基础,本身能自我证知。

      觉知的双重相状

    陈那:“每个觉知都具有双重的相状,即自身(作为主体)相状与客体的相状。例如:对青色的觉知,有两重相状:作为境的青色呈现,和作为主体的觉知自身。而自证,即‘青色觉知’的觉知,亦有两重相状,一方面是与境一致的觉知,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呈现:

C1:青色的觉知  C2:青色觉知的觉知
S1:svābhāsa  in   C1:觉知自身
S2:svābhāsa in    C2:自身的呈现
O1:viayābhāsa in  C1:青色的呈现 
O2:viayābhāsa in  C2:与境一致的觉知
      假如觉知只有客体相,那么,自证觉知便只能以客体相作为境,这样将会破坏觉知与自证觉知的分别。
    反之,假如觉知只有主体相,则觉知与自证觉知便拥有共同的主体相,两者之间没有分别可言。
     意识的基本性质是概念分别,但是,当它直观感官对象或足处于禅定状态时,它便是除分别的,而演变成两种现量,即意现量与瑜伽现量。如承认意识与感官现量俱时而生,则作为基本现量的感官现量就能自证。反之,如意识生起于感官现量之后,则感官现量不能证之。

     
1、现量分类 Five senseconsciousnesses

     陈那:“意地亦有离诸分别唯证行转。又于贪等诸自证分。诸修定者离教分别。皆是现量。”(《因明正理门论》)

(1)意现量,“意(mānasa)(现量)以色等为境,这一领受(anubhava)也是除分别的”。

(2)自证现量:是意识(非意现量)及贪等精神活动的内在认知。

(3)瑜伽现量:是意识的一种特殊状态。修定者,初时推论认识佛陀的教法,即实义(bhūtārtha),通过不停地于意识中,观想对象的禅定修行,最后对象“如掌中小谷般清晰可见”。此中瑜伽现量,亦是除分别的。

2、自证与觉知的双重相状与所量、能量、量果的对应关系
    自证是觉知在双重相状以外的第三部份。自证与“觉知的自相”之间的关系为前者具备后者,但非反之亦然。
   Bhaṭṭombeka:“持经量部立场者认为,外在的境是所量prameya),缘取境相的觉知是能量(pramāa),自证是(觉知的)量果(phala)。…瑜伽行学派亦是…这是他们的立场:没有外在的境,缘取境相的觉知是所量,(觉知的)自相(svākāra)是能量,及自证分是觉知的量果)。”

3、自证的记忆论证e.g., nīla青色

     陈那赞同经量部:
1)认为记忆在觉知活动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当相续的觉知生起时,前一剎那的觉知对象已经消逝(e.g.,Stars)。
(3)然而对象却为相续的觉知所认识,否则觉知便变得不可能了。
       记忆论证:
     在相续剎那的记忆中,“(我们的心念)有着对觉知的回想以及对对象的回想” 。因此,记忆论证,确认觉知有双重相状;对过去觉知的回想,亦证明前时自证的存在。
     例如:有人高兴的继续吃到肚子很胀,因为太饥饿的缘故。但是,很明显这是贪吃,属于《阿毗达摩》中所说的“悦俱·邪见相应·无行”。
     又如:有人知道因果,非常高兴主动去布施财物,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是《阿毗达摩》中所说的“悦俱·智相应·无行”。以上这些都是意识对于自己的精神活动的内在认知,也就是自证,但不过是比较粗造的世间法上的自证。


       世间禅那与出世间禅那的差异

     下面,要讨论自证中的“世间禅那的心路过程与出世间禅那的心路过程”有极大的差异。举《阿毗达摩义论表解》Pch4-9中,善巧进入来来说明:

    1)世间禅那的心路过程:

     有分心—过去有分心—有分波动—有分断--意门转向--遍作--近行--随顺--种性--安止定--……安止定--有分心

    2)出世间禅那的心路——圣道心路

     有分心—过去有分心—有分波动—有分断—意门转向--近行--随顺--种性--道心--果心--果心--果心--有分心
       什么是随顺?取无常、苦、无我三相之一。

     什么是遍作?进入安止前分的第一个心,预备作业。

     由上述可知,我们看到“世间禅那的心路过程与出世间禅那的心路过程”是不同的。凡夫位的“禅那自证”是意识认知世间的外境,乃至对内的认知并不清晰,甚至认知是错误的。由于认知的错误,带来不必要的种种苦痛。因此,学佛修行必须完全按照佛陀的教典,依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而行。“圣者的心路不同于凡夫的心路过程”,这是我们讨论的自证问题。以上仅为笔者在禅修实践与自证问题的一点心得分享。
     那么,为什么要讨论自证?其目的是令有情发菩提心,趋向生死解脱,达证涅槃圣道,成就佛道。另外,关于“人类意现量的问题”。之前,笔者有文章《人类于感官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的,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可编辑分享。
     最后,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正法久住,法喜充满!

         行愿    2022、2、20

请点击关注下面公众号,以防失联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2020

《云水天涯行脚僧》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护教集》

《佛学论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美丽险恶的歧途,幻听不是天耳通

人生似浮萍,随业常飘零

第一次检测,吉祥平安

种花闻花香,种树遮荫凉

十五元宵,月圆顺吉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正月十三,捞起好运

轻轻走过,你身旁

轻轻的,走过你身边

印順導師的弥勒净土思想

初九斋天,增福吉祥

龙腾飞舞,庆祝2022新年

人人快乐,吉祥如意

恭迎定光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恭喜法财:健康是财,平安是福

壬寅立春日,花开鸟鸣时

虎吉心安,天清鸟鸣

福虎贺岁,狮舞欢腾

大年初一,迎弥勒菩萨诞

除夕,虎年吉祥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给大家拜年了,恭喜法财

迎新年,开心的鸽子与野鹤

小年素斋,道上相会

小年迎新:自洲自依,回家心路

龙腾虎跃,迎新年

我已到了,如实安住:一行禅师示寂

自戕者与佛教,有啥关系?

跪求有啥用?自强方为人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佛法僧三宝,众生良福田

佛寺欢喜念“阿弥陀佛”的放生鸡

禅观修持|近行定·九住心

谁,绑住你了?!

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吃粥是福,你悟了吗?

修般舟三昧,念佛与见佛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忆念佛陀:汉传四种念佛法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吉祥密码: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2022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云水天涯集2021

纯圆独妙创天台,真狮子吼祈再来

谵妄症:病人视幻错觉中的鬼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