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赞叹】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他却是历史上第一个发表Nature的中国人

能够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一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成就。但回溯到130多年前,其实早已有中国人在《Nature》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这个清朝人竟发过 Nature ,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个科技学校,化学元素周期表也是他翻译命名的。这个人就是徐寿,18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被称为晚清科技总设计,启蒙了中国近代科学史的徐寿。

自幼聪颖的徐寿,不但饱读诗书,还对这些古文有许多自己独特见解。无论是母亲,还是外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但是科举却失利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翻译过来就是:八股文有个鬼用,老子不学了。在这之后,他便毅然放弃了“应试教育”和科举当官的打算,开始通往“经世致用”之路——科学。

他涉猎的科技范围极广,律吕(音乐)、几何、重学(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就没有一样是他不喜欢的。为了求实,他曾自制过指南针、炮用象限仪、甚至是结构极其复杂的自鸣钟。此外,他还研究制造出好几种古代乐器。

别人都忙着种地读书,徐寿却整天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要知道在一个男耕女织的社会,大家眼里的徐寿就是:这人有病,得治!鸦片战争失败,闭关锁国几百年的大清,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徐,并高空喊话:放着,让徐寿来。

当时外国轮船十分嚣张跋扈,大家一致决定,先造蒸汽机。说起来容易,一无图纸,二无材料,简直是异想天开。没想到,徐寿就凭着《博物新编》上的图和简介,然后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天,回来就开始造了,没有零件就一锉子一锉子自己做,3个月后,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蒸汽机,居然被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造出来了。

蒸汽机造好了,大家说,那咱们还得有蒸汽轮船啊,外有洋人的坚船利炮,内有太平军,曾国藩立马拍板:造!1864年,军械所从安庆搬到南京,在徐寿、华蘅芳这对CP的组织下,历时两年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诞生了。

作为中国军工业的新生儿,徐寿建议成立翻译馆,他这一翻译就是17年,共翻译作品13部,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把西方近代化学引入中国,为近代中国带来第一批化学教材。

其中最重要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从罗马音到汉字,徐寿花费了大量心血去翻译,还造出了很多新字,一直沿用至今。后成立了格致书院,几乎同时,徐寿和傅兰雅也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

除了在这本本土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外,徐寿当时竟还向外国科技期刊投稿。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上,就刊登有徐寿的一篇论文——《考证律吕说》,也是我国第一篇在《Nature》上的文章。

在这篇 Nature 发表后的第三年,徐寿就病逝于上海致格书院,享年67岁。他不求功成名就,更不求达官厚禄,一生都致力于先进科学的引进与传播。

除了是第一个发《Nature》的中国人,他还有许多与清朝格格不入的“第一”。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第一艘军舰、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第一场科学讲座、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批化学翻译本……   图文自图文图文水电费图文图文

图文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标题阅读往期文章精选

【荐读】博士毕业论文悲情致谢引女友回应:学术是一场超越金钱的修行

【观点】“博士大跃进”是国家的耻辱

【荐读】一位市委书记的高考回忆,看哭无数人!

【荐读】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真没戏了

【荐读】范美忠: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

【荐读】那些读博的女生,怎样通过“九九八十一关”?

【大家】贾二强:追忆我眼中的史念海先生

【大家】周振鹤:我是如何买书的

【大家】韩茂莉 : 我如何教授“中国历史地理”

【荐读】听韩茂莉老师聊聊爱情

【大家】辛德勇:学术问题要少“谈”慎“讲”

【大家】辛德勇:雇农之家里的“学二代”

【大家】辛德勇: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书籍

【大家】朱士光:术有专攻终生以之,学以致用家国情怀

【大家】刚健有为朱士光

【大家】唐晓峰: 历史地理离每个人都不远

【大家】李毓芳:退休后的2003-2013年

【大家】史念海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大家】陈桥驿对环境保护及区域发展研究的贡献

【大家】访法国著名汉学家魏丕信教授:历史学家必须冷静、客观

【大家】汤一介:真诚做人做学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