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祁金利:超越,才是最好的继承

思想火炬 2022-10-03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在这个巨大的宝库面前,我们还是小学生,不是知道太多,而是知道太少,不是研究太多,而是研究太少。因此,为了继承这份宝贵遗产,我们必须从学习开始。

 要学习,就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一方面,我们要对前人怀有深深的敬意,不屑一顾、浮皮潦草的态度,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学习时又要对前人的成果抱有怀疑、批判的态度,有鉴别地予以继承和发扬。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学习马克思,学得不如马克思,不叫学好了;等于马克思,也不叫学好了;只有超过马克思,才叫学好了。借它来形容对待传统文化的学习,那就是:学习传统文化,不如古人,不叫学好了;等于古人,也不叫学好了;只有超越古人,才叫学好了。

 何谓不如古人?如果在认知水平上、认知方法上、思想境界上,落后于古人,那么肯定学不好传统文化。比如,古人主张:“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而有人却主张重才轻德、有才无德,这就是不如古人。古人讲“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如果有人从狭隘的功利主义出发,一叶障目,忽视道义、理论的作用,也是不如古人的。再比如,拿自然科学和医学来说,古人已经认识到用青蒿可以治疗疟疾,如果有人不加分析地给予否定,甚至说什么“宁愿被西医治死,也不愿被中医治活”这类的昏话,这也是不如古人。总之,如果不能继承古人合理的、正确的东西,就是落后于古人,肯定不叫学好了传统文化。

 所谓等于古人,也就是古人怎么说,就怎么信,不敢问一个为什么,不敢变动一个字。或者觉得古人都是对的,论述都是完美的。甚至说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古人早就制定好了“推背图”,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连我们今天的二维码、量子理论也早都研究清楚了。我们通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人,每当科技社会有了新突破,他们总是说,其实我们老祖宗早就看到、预见到了。还有一些人,一遇事就要问一问老祖宗的书里面说了没有,等等。

 我们老祖宗的确非常了不起,这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自豪,但绝不能说他们已经穷尽了人间的一切真理,不允许我们有一丝一毫质疑,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必再创新、再发展了,只要跪倒在老祖宗的遗产面前,以不变应万变,从他们的智慧宝库里找应对万事万物的灵丹妙药就可以了。

 比如说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发生月食就是天狗吃了月亮,发生了地震就是老天爷给人的警示。再比如《论语》上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再比如,“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等等。如果我们通通认为古人的话是对的话,无异于刻舟求剑。

 其实,传统文化也是不断变化的,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观点学说,相互对立者比比皆是。想跟所谓的古人保持一致,也得看看跟哪个古人保持一致,跟古人哪个阶段的观点保持一致。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佛家主张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各有长短。即便同样是儒家,孔、孟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后世的荀子也有很大不同。况且不同流派之间,也有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一面。如果孔老夫子再世,他老先生的思想也会有新的发展。这种等于古人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出“精神分裂”,而且在今天势必处处碰壁。

 所谓要超越古人,就是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深的知识底蕴,更先进的思维方式,批判性地对待传统文化,汲取其营养,摈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比如儒家讲究德治,法家讲究法治,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能把德治和法治根本对立起来,也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是既要以德治国,也要依法治国。比如有的人讲人性善,有的人讲人性恶,其实人性既不善也不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意义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比如,古人记载青蒿可以治疗疟疾,利用今天的科学手段,就可以分离出青蒿素,更好更有效地造福于人类,比如屠呦呦教授。如此看来,只有超越古人,以崭新的方式方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才是对古人、对传统文化的真正尊重。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相关链接:

祁金利:钓大鱼就得“遛”

祁金利:那些“盛世”为什么不可持续

祁金利:共同富裕关乎国之大者

祁金利:中华民族是条不断汇聚的大河

祁金利:民族复兴是道义的制高点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