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史+英语”“马理+英语”!北外人大两校联合培养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

中社学人 2022-09-0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婷婷)


3月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开班仪式在京举行。



本次人才培养项目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依托双方学科专业优势,通过联合举办“党史+英语”“马理+英语”等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加强两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培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校间多维度交流,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新文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开班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中指出,国际传播是“国之大者”,国际传播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亟需的战略型人才。马克思主义学科和外语学科的结合,正是打破学科边界,响应历史召唤的融合共创之举。在他看来,跨学科合作要突破固有的知识教授模式,两个学科之间应该相互作加法,彼此回应、协同创造有逻辑、有中心、从知识到理论再到方法的一张完整的知识地图。他希望两所高校“芳园互倚,弦歌相和”,不断深化合作,持续推进联合培养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外建校80周年之际给北外的老教授们回信中强调,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


北京外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指出,此次合作,是更好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培养一批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他对学生提出了两个寄语,一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远大理想,真正超越自我、发展自我,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二是砥砺前行,学好英语,同马克思一样成为跨越学科界限的复合型人才,不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世界,更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改变世界。


“语言是人类文明大厦的根基,是文化思想意识的载体。”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详细介绍项目班的培养方案时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需求,需要培养大量“语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两校A+学科的合作,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重要举措。此次合作中,既要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最新成果、中共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也要让学生在一系列英语翻译、写作、口语课程中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解中外文化间的差异,通晓国际事务,能够字正腔圆、优美流畅地向外部世界表达自己。



“人大和北外联合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代表刘潇晗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外交官,通过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坚定了自己致力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





相关阅读









原标题:北京两所高校联合培养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婷婷)

本次转载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