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出自己认知的投资,都是韭菜对镰刀的献祭

陈东浩 妙小保 2020-08-27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妙小保

中行原油宝事件持续发酵。
虽然说,保险和期货同为金融大类,但是我做为保险经纪人是不适合、也没有能力对其发表专业观点的。事件发生以来的这几天,我也就此契机对原油宝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金融商品研究了一番。

研究的结果在此不表,全网已经有了比我专业的多的分析。点击本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看到知乎上的如何看待「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或因为设计缺陷导致客户亏损 300 亿」的事件?这个问题下的回答都挺好,通俗易懂,角度不同;各有专业,值得一看。

同时我也做了些信息追溯,看看事件发生前后的受害者评论。
怎么讲呢,说出来有些人可能不高兴:
亏的不怨

这是月初关于原油宝的一个回答。这位朋友连移仓换月的基本逻辑都没搞清楚就敢参与原油期货的投资?还要投诉?更何况现在已经没有银监会了,人家叫银保监会。



没有常识的阴谋论永远不会缺席。
想必这2天会有更多的这种无脑煽动情绪的爆文出现。既不讲道理,也不讲逻辑。高级点的可能是货币战争那一套,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说不定知名网红罗斯柴尔德家族又得被牵出来示众。



不仅是原油期货这种极高风险金融产品,
就连大家习以为常的基金产品,
也不乏搞不清楚情况就下手的:
条款里明明白白的写着3个月封闭期,
偏不看。



赢了就是我牛逼输了就是你骗我的韭菜逻辑,
你不亏钱谁亏钱?
不看条款就下手,
能赚钱说明你运气真的好。
不如疫情结束了去澳门试试?



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高风险投资中吗?
并不是,保险也一样。
比如夸大收益的重灾区:年金险。

前几天我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评论:
我的回复可没有敷衍,因为有些事实确实如他所说:

上图是去年某款产品的宣讲会现场,
真的,我多说一句都会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

再比如我的一位客户朋友发来的:
每年缴6000,缴满15年,60岁开始领养老金。
虽然年缴不多,但是丰俭由人嘛,逻辑看着不差
随机帮着整理保单。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简而言之,他前5年交了6000*5=30000的费用,实际到账户里的只有23400,之后每年的缴费还要减去5%的初始费用……再缴10年,啥也没干,账户里只“剩”80400元。
实际缴了多少呢,缴了9万。
而80400绝不是终止。注意条款3.5 保障成本,每年还要扣这个费用。随着年龄越大,扣的越多。
至于附送的那款重疾,18万保额,一次重症赔付,不提也罢。

加上这家公司常年1.75%的实际结算利率,算上货币的跨期时间价值,这种几乎能买成亏本的年金产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上两个例子,
都来自排名数一数二的行业大公司哦。
加上开篇的中行,百年中行哦。

大公司、大品牌就是我们盲投的理由嘛?
也许在其他品类里,公司和品牌的大小能帮助我们简化产品选择的困难度。
但是在金融这个大类里,
绝不是,也不能。
银行不是,证券不是,保险不是,
就连数字货币也不是。
产品条款才是核心,自己的认知才是核心。

人呐,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里的钱。

今年底,金融行业将全面打破刚兑。
行业打破刚兑,事实上是打破消费者对刚兑(的预期)。我们既多出了获得超额回报的机会,也多出了亏损的风险。

我们依旧靠着听朋友说、听大姑小姨说做投资吗?还是因噎废食,压根不碰?
是时候开始建立自己的投资逻辑了。
来得及。
Better late than never.

今天恰逢世界读书日,
多读点好书少,没坏处。
推荐3本,阅读难度递增:

当故事看的

当故事看顺便能有点思考的

常看常新,温故而知新的


往期精选

现金为王!2款避险产品推荐

买保险选保险,先看妙小保(这是一篇索引)

瑞·达里奥《经济机器是怎么样运行的》

真话不好听:关于【保险经纪】不得不聊的3个话题

恐慌之下,切勿恐慌买保险

家庭保险配置的5大核心原则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