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九:俄军的战略调整和乌军的胜利目标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6-17


橡树原创《俄乌战争综述》系列篇文章:


《俄乌战争综述之一:俄军的闪击战与基辅及北线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3月2日,战争已经从实体延伸到虚拟的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俄乌战争综述之四:扎波罗热核电厂,战争的又一个路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五:战争、静默、谈判》

《俄乌战争综述之六:第三阶段战事,局势混沌,以打促谈》

《俄乌战争综述之七:基辅与马里乌波尔的攻防战将是战争的风口》

《俄乌战争综述之八:最后的战场,可能在黑海沿岸》

《俄乌战争综述之九:高科技总体战态势下的持久战与阵地战》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网络写手的假旗攻势与俄乌战场的持久态势》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一:战争没有结尾,战争还要继续》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二:基辅的反击,扎波罗热与俄军下一个目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三:第五阶段的战事何时拉开》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四:三个战场异动情况的观察》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五:基辅撤退与布恰事件》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六:南方陷阱与顿巴斯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七:“鸡肋”的战争和贴牌的“美军”》


题记:


什么是我们常人的正常的、可取的思维?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能够基本清醒认识自己失误和错误,不断修正自己思想,以事实、常识、逻辑和专业知识保持独立思考的思维。


本篇为《俄乌战争综述》系列文章之一,本文会采用以往文章相互映证,放置一些链接索引、参考。见谅。


我的二叔,以及堂姐、堂兄、小妹和孩子都在上海,疫情艰难,我确属感同身受。这里,谨借此文,遥祝上海、吉林、浙江等地的亲人与同学、朋友们,祝愿你们安康、顺心,阖家平安,战胜疫情。


4月12日,俄乌战争持续四十八天。


随着俄军放弃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及整个北线战场,将战场重心转向顿巴斯地区及亚速海、黑海沿岸地区,无论俄、乌双方,或者到北约多国,对俄乌战争走向及战略都有了新的调整。


这里,我将4月11日俄乌战争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俄军方面的战略调整及“混合战争”:


俄军在放弃北线战场,大幅度调整俄乌战争攻略,将中心战场调整至顿巴斯及亚速海、黑海沿岸地区以后,即以亚历山大·德沃洛夫大将出任乌克兰战场最高指挥官,统一指挥俄军参战各军种、兵种的各单位、部队。


亚历山大·德沃洛夫大将为俄军“混合战争”专家。


他与他的团队进入俄乌战争,必然标志着俄军正在设想将俄乌战争推向类似叙利亚战争的模式,并以这种新的“混合战争”形态进行下去。


俄军目前兵力、物资都显紧张,为推行“顿巴斯地区的混合战争”,必然会进一步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可能会在短期内放弃南线赫尔松市以外的第聂伯河右岸地区战场;放弃北线哈尔科夫战场;将主要作战转移到以克里米亚至北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以及斯拉维扬斯克、伊久姆的铁路线为轴线的区域。


按照昨天《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八:顿巴斯混合战争的进行时》论述:


“俄军的“顿巴斯地区的混合战争”可能会更加侧重占领、捞取顿巴斯土地、经济和资源等等实惠战果,同时为战争赋予俄军“对抗西方压迫”,以及更新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定义”。


这里,就需要强调“混合战争”问题。


正如之前多篇文章介绍: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3月2日,战争已经从实体延伸到虚拟的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俄乌战争综述之九:高科技总体战态势下的持久战与阵地战》


我们在观察俄乌战争,首先注意俄乌战争为一场高科技总体战。


所谓高科技总体战,并非交战双方在战场都“必须”使用“神秘”的高科技武器,而是在这场战争中,俄、乌战双方,及或明或暗介入战争的多方,快速整合、准备和动员了体系化的高科技军事资源投入战场。


因此,俄乌战争以武装斗争为主体的现实战场很快广延、发展,形成了以高科技战争为主体的虚拟战场,以及有着强烈的“混合战争”色彩的抽象战场。


有了现实战场、虚拟战场和抽象战场的概念,我们即可不为战场乱象迷眼,可以全景观察俄乌战争自2月24日爆发,至4月3日俄军全面改变战略,放弃基辅及北线战场的四个阶段战事的进程、态势、演变。


但是,俄乌战争进入第五阶段,鉴于俄军大幅战略调整,我们需要在之前观察俄乌战争的视角上,再增加一个“混合战争”的视角。


否则,说起俄乌战争,翻来覆去还是传统的国产电影和苏联二战电影的战争套路。


4月11日,从俄国布良斯克境内迂回向南的俄军车队。


4月11日,俄军频繁向哈尔科夫发起远程火力袭击。


那么,什么是“混合战争”?


“混合战争”是一个非常极端和复杂的战争形态。


只言片语难以描述,大致归纳其基本概念和特征如下:


1,大约在2013年-2014年期间,俄军国防部、总参对“混合战争”有了较为成型定义


“混合战争”的出现,大致有着俄国民族情绪上升的政治背景。


在2010年以后,俄国不具备苏联的卫星国供养,缺乏强大经济和科技支持,俄军装备、实力逐年趋弱,远不及以前苏军风光。


如此情况下,俄军为维持其渐趋弱化的军事力量能够继续影响、震慑世界,以尽量低成本去赢得实战,遂将在大量非军事斗争领域的政治、外交、金融、文化、宣传、策反、暗杀、黑客等等对抗活动导入战争,从而补充、增强俄军战力,形成了全新的、更加复杂化的新的战争形态。


当然,“混合战争”也可简单理解为叠加苏联克格勃元素、高科技战争元素和传统战争元素形成的战争新形式。


在叙利亚战争和俄乌2014年冲突中,俄军开始将“混合战争”用于实战,取得极佳效果,“混合战争”因而成名,为世界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主流军事、政治课题之一。


其中,俄军总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和俄军派往乌克兰战场最高指挥官德沃洛夫大将等人,即为俄军的“混合战争”的专家。


2,“混合战争”具有兼容性、模糊性。


“混合战争”涉及、兼容了核威慑、宣传战、情报战、政治战、外交战、心理战以及刺杀、策反、贿赂等等非武装斗争的对抗内容。


因此,“混合战争”随之出现两大板块:


非战争对抗板块和战争板块。


鉴于“混合战争”为俄军侧重以非军事元素加强己方军事力量的战争形态的特点,俄军的“混合战争”的作战核心,为形态模糊的非对称作战。


根据美军及我军的多位专家有关论文研究,俄军实施“混合战争”的非战争对抗板块大致要占有整个战争活动的70-80%份额。


而真正的传统武装斗争,仅在20-30%的份额。


于是,因为有大量非战争对抗活动进入战争,使得“战争”进行往往出现非战争形态与战争形态共存的模糊的、复杂的战争形态。


比如,在3月俄乌战争期间出现的战争与谈判同时存在的现象;战场开辟“人道主义通道”;交战双方时战时谈的“战争与战场静默状态”;北约及欧美多国与俄国的经济制裁与反制裁等等,其实都可视作模糊的混合战争形态。


3,俄军大幅调整俄乌战争战略,正在将俄乌战争推向真正的“混合战争”。


我们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挺俄、挺乌的内容简单的口号类、鸡血类文章,因而,热血上涌就很容易被误导、误判俄乌战争态势。


实际上,俄乌战争与传统战争的快意恩仇、胜败分明的简单形态完全不同。


俄军推动“混合战争”正在加剧俄乌战争态势和进程的复杂化。


其中,俄军放弃基辅及北线战场,收缩兵力投入顿巴斯战场的大幅调整战略,即为俄军推行“混合战争”的根本。


此外,综合诸多俄国毫不掩饰其作战失败、重大调整战略,以发言称“损失惨重,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在国内频繁举行宣传活动;俄军争取5月9日撤军和部分撤军的消息广泛流传;俄军对俄乌战争的“抵抗西方”和“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定义;俄国内“民族情绪”动员及宣传;接受叙利亚雇佣军进入战争;以及由俄军“混合战争”专家亚历山大·德沃洛夫大将出任俄军乌克兰战场最高指挥官;策动白俄介入战争;在敖德萨西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制造“代理人”的战争佯动等等情报,即可认为,俄军正在军事行动之外,通过政治力、宣传力等非战争动作,力求将俄乌战争推向己方可控的“混合战争”。


这些信号很容易被北约、英美等国军事情报机构准确判读。


与他们期望一样,俄国并没有在俄乌战争不利战略态势下情绪失控,如小道消息推测那样升级战争规模。


在强势外交声明的背后,俄国人比较务实地正在将一场无法取得军事胜利的战争,转向顿巴斯地区及黑海、亚速海地区,在缩小和有控制的规模下,以“混合战争”继续进行。


俄国人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战场构建自己的“战争频道”并取得下最后的胜利。


在2014年,俄军正是实施这样的“混合战争”而赢得了胜利。


那么,这次呢?


其实,俄军在顿巴斯战场会取得如何的战果姑且不论,至少,俄军将俄乌战争明显降级放置在顿巴斯地区推行“混合战争”,对乌克兰全局及欧洲全局都会大幅降低,这也是北约及多国非常愿意看到的结果。


外交和政治的辞令冠冕堂皇、花花绿绿、乱人心神。


这些天来,双方在外交、政治和舆论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不共戴天,实则在桌面之下,俄乌两军心照不宣地调兵遣将,都在悄然间进入了“混合战争”的属于各自的频道。


4月11日与4月9日俄乌战争态势图并没有明显变化。


4月10日,maxar发布卫星照片显示,俄军约100辆包括装甲车和火炮的车队,在哈尔科夫以东50英里的公路上向伊久姆地区机动。



4月10日,maxar发布卫星照片显示,俄军约100辆包括装甲车和火炮的车队,在哈尔科夫以东50英里的公路上向伊久姆地区机动。


战争可能已经在可控规模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因此,这两天的俄乌战争显得非常平淡。


其中,俄军在转向顿巴斯地区作战的近期,除却对哈尔科夫、第聂伯罗、扎波罗热及巴甫洛格勒、尼古拉耶夫等纵深乌军燃料库及后勤目标实施远火打击,地面部队几乎没有规模化出击。


通常媒体不会按照高科技总体战的思路去分析战争,更不会抽出时间去研读“混合战争”。因此,媒体针对俄军出现在哈尔科夫外围和火力打击乌克兰纵深目标,一般会用二战时期的德军苏军战例,来判读2022年俄乌战争形态。


在4月11日前后,Maxar公司发布卫星照片显示,俄军正在向哈尔科夫以东地域运动。


旋即,诸多媒体纷发文声称俄军在哈尔科夫地域集结,即将总攻哈尔科夫或发起所谓的“顿巴斯大合围”。


然而,如是我们能够了解“混合战争”的基本形态和俄军在“俄乌战争”推行“混合战争”的必然,即可清楚,俄军正在从哈尔科夫以东的铁路、公路向顿巴斯地区调动部队,其目的正是布局进行顿巴斯及黑海、亚速海沿岸地区。以徐徐展开其所谓的“混合战争”。


综上所述,可见俄军方面在战略逻辑上,确实没有发起新的哈尔科夫攻势和顿巴斯大合围的可能。


俄军在顿巴斯攻势,我继续维持《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八:顿巴斯混合战争的进行时》的相关分析。


二、乌军方面希望得到的胜利目标。


近日,根据中国新闻网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多位北约及欧盟、欧洲国家重量级人物相继访问基辅。


——这个事实比较生硬地完全否定了“弱国无外交”的认识。


同时,多位北约及欧盟、欧洲国家重量级人物密集访问尚处于俄乌战争态势下,被掌控制空权的俄军直接威胁下的战时首度基辅,这本身就说明了俄乌战争正在趋于可控状态进行。


英国首相约翰逊防卫基辅。


4月11日,立陶宛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访问基辅。


其中,尤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基辅,承诺加大对乌克兰经济及军事援助,影响最大。


战争爆发以来,英国为西方诸国为乌克兰作战援助最大国家之一。


访问基辅期间,约翰逊更是牛气十足,承诺在提供装甲车和反舰导弹等武器的一揽子计划之外,还可能尽快提供便携式防空系统Starstreak,800反坦克导弹,甚至高精度打击重炮等威力更强武器……


目前,随着北约及英美等多国军援乌克兰,乌军正在从原苏军装备体系高速并入北约装备体系。


尤其美军为乌军配置战术安全通信系统,将乌军正式列入了美军全球战略体系,使得乌军正在转型变为事实上的“贴牌美军”。


(参考《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七:“鸡肋”的战争和贴牌的“美军”》


同样在2022年,4月12日的乌军的战力,已经远非2月24日的乌军相比。


因而,在乌军战力持续增强,不断发起战术反击;以及受“布查惨案”刺激,乌克兰民族情绪持续高涨,北约及英美等国继续增加军援力度,英国首相约翰逊发声,呼吁要“彻底战败俄国,只接受乌克兰取胜这个结果……”如此等等情况之下,也有媒体非常简单分析认为,乌军士气旺盛,装备改善,反攻在即,全胜可期。


——这种分析和观点通常有极好的阅读感觉,容易被人接受,作者也大多出于可以理解所谓商业原因。


然而,俄乌战争远比这样黑白分明的表述何止复杂万倍?


确然,在俄军放弃基辅及北线战场以后,俄乌战争进入战略相持的态势下,乌军及“国际战队”也确实正在源源不断从利沃夫、基辅等地区,驰援第聂伯罗、扎波罗热、尼古拉耶夫等地。


然而,非常现实的是他们可能在短期之内无法对正面的顿巴斯的俄军形成战役威胁。


目前乌克兰尚无明确得到战机支援,同时,网络沸沸扬扬传闻的英、美、德等国援助乌军的榴弹炮、导弹,以及斯洛伐克支援乌军11架米格29战机等等重型远程打击武器,延至现在,迟迟尚未到位。


现在乌军能够得到的重型武器,主要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援助的原苏系坦克、装甲车为主的重型武器。


但是,这些武器数量有限,不过供2、3个营战斗群列装,防御有余,却没有形成战役面的攻击力。


乌军取得战绩依然主要依靠以轻步兵便携武器实施高科技分散式、扁平化的战术出击获得。


其实,目前乌军布局也说明了这个现实。


俄军往哈尔科夫至伊久姆的机动兵团、顿巴斯军队正在往顿巴斯战区斯拉维扬斯克、伊久姆、红利曼三角区猬集。


俄军克里米亚地区军队,则要负责三个方向战事,即马里乌波尔、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


因而,乌军在第聂伯罗、扎波罗热方向,正对顿巴斯地区、马里乌波尔至扎波罗热地区,俄军部署有较强兵力,尚无明显反击迹象。


转而,在俄军防守较弱的次要方向赫尔松地区及第聂伯河下游右岸地区,乌军则频繁进行战术出击。


攻击防御有主有次,其实,乌军取舍有当,并没有如网络媒体报道那么冲动和大刀阔斧。


显然,俄军既然花费功夫将战略重点转向顿巴斯地区实施混合战争,短期之内,可能就不会再发起旨在击败乌克兰的较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了。


这是俄乌战争进入战略相持的信号。


但是,这不意味着乌军对抗数量和体量远大于己方的俄军,就真的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其实,俄乌战争如果完全转型为“混合战争”形态,对乌军而言,可能还是会遇到更多麻烦。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微信好友。祝好冬安。

(长按关注流浪的橡树的长江杂谈公众号,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欢迎关注的朋友们加好友交流。橡树问好。


乌克兰人经过俄乌2014年冲突,遭到了俄军以“混合战争”的沉重打击。因而,乌克兰人绝不会以简中网络媒体人想象那样,以简单、冲动、激情洋溢的姿态,猛冲猛打进入顿巴斯及黑海、亚速海沿岸战场。


他们深知,在顿巴斯地区及黑海、亚速海沿岸地区,存在诸如历史、文化、民族、地缘、经济等等特殊情况,已经为这一地域灌注了太多的、与“正义”与否完全无关的、非常适合俄军浑水摸鱼进行“混合战争”的条件了。


因此,俄军在俄乌战争总战略明显失利以后,必然会转而求其次,在这个“最佳战场”实施“混合战争”,以追求自己“频道”的胜利。


乌克兰方面对此认识当然是非常清醒。


在俄乌战争转向顿巴斯及黑海、亚速海沿岸地区,进入战事第五阶段之时,大约在“布查惨案”曝光以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连续愤怒谴责俄国以后,转而谈及俄乌战争态势,即有非常冷静的发言。


他认为,“回到2月24日战前的俄乌态势,即为乌克兰的胜利”。


……而争夺2014年以来被占领的顿巴斯领土将使我们失去4-5万优秀军人”。


泽连斯基在这个特定时间段的讲话向北约、俄国等方面都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


至少短期之内,乌克兰没有夺回顿巴斯地区的失去的领土的想法,当然就更没有夺回克里米亚的想法。


泽连斯基的表态,从一个角度看,是乌克兰的一种战争观,价值观。


即在特定的时期,乌克兰人认为他们的优秀的军人,可能比领土更有价值。


如果转入俄乌战争的战略角度看,这则是乌克兰与强大的俄国进行战争的必然要面对的现实。


乌克兰无法靠自己、靠北约的力量夺回失地,原因非常简单。


因为乌克兰要夺回克里米亚,就势必要升级战争规模;而要升级战争规模,乌军就必须要首先升级远程打击和进攻战力。


显然,要实现这点,乌克兰就需要北约及欧美多国认同乌克兰升级战争、收复失地的战略,并且予以全力支援……


显然,这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须知,“俄国为世界超级“核武器”大国,俄乌战争为核威慑下的常规战争的现实,在世界“核衡势”政治与游戏规则的框架内,控制战争规模,有限度引导战争往利于己方的路线发展,为俄、乌双方及北约、欧美等各国的放在桌面下的心照不宣的共识”。


因此,乌克兰要升级俄乌战争规模,必然不会得到北约及欧美多国的认同。


可见泽连斯基、约翰逊虽然高调表述对俄乌战争的“胜利”的希望,但是,他们的胜利目标并非媒体波澜壮阔的情绪修饰。


他们的胜利目标非常清楚,即:


“回到2月24日战前的俄乌态势”。


就乌克兰长远发展的战略视角而言,实现这个目标,乌克兰既在自己“频道”打败了俄军,消除了俄国在政治、军事、文化上对乌克兰的传统压制;同时,乌克兰保住了黑海及亚速海沿岸,更为在欧美国家扶持下的战后建设、发展,奠下极优基础。


至于以后,乌克兰人和俄国人自然有他们以后的主张。


三、马里乌波尔战况:


显然,在基辅及北方战场战事结束以后,马里乌波尔战场对俄乌双方尤其显得非常重要。


马里乌波尔战况则既直接关系俄军战略调整及“混合战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乌军方面能否“回到2月24日战前的俄乌态势”的胜利目标。


堡垒一般的乌克兰亚速钢铁厂一角。


ISW网站发布的4月10日马里乌波尔估计态势图。


目前,俄军已经突击进入马里乌波尔市中心,一分为二地将乌军残部分隔包围在马里乌波尔西南面港口和东部的乌克兰亚速钢铁厂。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八:顿巴斯混合战争的进行时》里面,我分析认为,随着马里乌波尔港口的乌海军阿穆尔级指挥舰“顿巴斯”号被击毁,乌军在马里乌波尔战场的指挥中心可能被打掉。目前,最近两天,外界难以得到马里乌波尔战况。


不过,综合常规巷战概况、前苏联城市备战的城建概况、及乌军长期经营、布局概况,以及媒体综合俄军及当地亲俄人士发布照片判断,随着包围圈大幅缩小,俄军无法继续以重火力覆盖推进,就只能以地面部队进行巷战,寻求最终解决战事。


相传,强攻乌克兰亚速钢铁厂的顿涅茨克“新俄军”在巷战中伤亡惨重,甚至提请要求俄军对乌军目标使用化学弹……


可以设想,马里乌波尔的最后战事必然十分惨烈。


(目前,马里乌波尔有很多资料尚未确定、属实,相信战事结束会有很多资料曝光,届时,我将完整梳理,书写这场战事)。


战至如今,马里乌波尔得失体现的价值,已经不再是顿巴斯南线战场的战役价值了。


马里乌波尔战事持久化,严重滞缓了俄军的南线攻势,使得俄军始终无法腾出兵力对乌克兰的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形成威胁,对俄军三月攻势的全局影响极为负面。


如今,马里乌波尔对俄乌战争的战略影响而言,无疑就是俄乌战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在另外一个层面去看,马里乌波尔深陷俄军重围、炮火连天的顿巴斯腹地,乌军血战不退,坚守孤城长达40多天,非常肯定地打破了俄军强大、无敌、世界第二等等神话。


从某个意义上看,马里乌波尔将重新界定俄国人与乌克兰人的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因此,就俄乌两国长期关系的战略影响而言,马里乌波尔无疑就是乌克兰人的史诗般的温泉关战役。


各位司令官,本文综述结束,敬请三点一转,支持橡树继续后面的写作。

我是橡树,与朋友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感谢转发、支持。


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4月12日子夜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