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战争的逻辑和俄国的“投降”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6-17

俄乌战争综述系列:

《俄乌战争综述之一:俄军的闪击战与基辅及北线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

俄乌战争观察系列:

俄乌战争全境观察:哈尔科夫攻势和黑海航道的底线

俄乌战争观察:五月,俄乌攻略全镜推演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的胜利日阅兵的信号

俄乌战争观察:澳门赌场与俄乌战场比较说


哈尔科夫方向,乌军发起反攻并且取得了战役面上的胜利。


5月15日,俄乌战争持续第81天。


在观察、分析、推演、综述俄乌战争态势及进程之前,我先解释相关战争逻辑问题。


先请回顾、参考我的《俄乌战争综述系列》《俄乌战争观察》系列文章。


2月24日,战争爆发,诸多专家、媒体无分左右,纷纷一边倒定论俄军将在48小时或72小时获得全胜。


当天晚间,我在《俄乌战争第一天:闪击与信息》文章分析认为:


俄军在这场战事中体现的是升级加强版的半信息化、半机械化作战。


俄军的闪击战,机械化大纵深推进的战法看似高效,华丽,实则为80多年的老套路。与信息战、智能战比较,何止落后两步”。


而后,在24日、25日,我即分析俄军以伞兵低空突击机场;在乌克兰北方、东方、南方多地开辟战场;俄军实施机械化分进作战及进度;美军可能以智能战、信息战、电磁战等模式已经介入俄乌战争等等战况,连续撰文,推演俄军闪电战可能失败,俄乌战争正在进入持久战态势。


然而,后台留言,骂声一片。


旋即,这两篇军事分析文章用语确属不够严谨而被删除。


现在再看,就推演而言,这两篇文章当为国内网络最早、最近实战的推演文章。


3月1日,我停笔多日,得到多位挚友、兄长留言支持,决意再次拾笔撰写俄乌战争系列。


其中,5日,我在《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详述、推论,认为乌军接受北约及美军支持,被纳入了北约C4I作战体系和美军全球战略系统,开始全面实施高科技广延化、分散化作战。


这篇文章详述推论,俄军开辟战场宽广,受限兵力、战力不足,将不会实施“顿巴斯大合围”作战。


事实证明,这篇文章的综述、推论同样靠谱战场态势与进程。


在俄乌战争的战略面上,3月19日,我在《俄乌战争综述之八:最后的战场,可能在黑海沿岸》里,综合战场态势和诸多政治外交等资讯进行综述、推演,认为俄军可能会大幅调整战略


俄军能够最低限度占领赫尔松和马里乌波尔,打通了顿巴斯地区往黑海沿岸及克里米亚地区的联系,那么,就算俄国战损再大,再遭国际社会制裁,俄军依然可以夺得让足够国土利益以唤醒民族情绪”。


这个推论,与后来俄军宣布的“特别军事行动”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以及俄军主要作战方向,完全一样。


5月中旬,北约为应对俄乌战争,在欧洲部署了一支由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丹麦、捷克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西班牙、土耳其、比利时和斯洛伐克等国组成的,包括战机、侦察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在内的联合空军。其目的为“阻止对盟国的任何潜在侵略”。


哈尔科夫方向乌军操控美援榴弹炮。据5月16日乌军总参发布消息,开战以来,俄军损失2.7万余官兵,被击毁1220辆坦克、2958辆装甲战车和555门火炮系统。


此后,我在3月23日《俄乌战争综述之九:高科技总体战态势下的持久战与阵地战》,对俄军调整战略作了更详细的推测和分析:


“俄军将在第四阶段战事继续调整战略,以夺得敖德萨、尼古拉耶夫、马里乌波尔而控制乌克兰黑海及亚速海沿岸为最高目标;


以夺得马里乌波尔,控制亚速海沿岸,连接俄国本土、顿巴斯地区、克里米亚地区为次要目标,在南方维持攻势作战。


南线战场及马里乌波尔激战如果没有明显结果,俄乌谈判和俄乌战争的终战都将无从说起。”


事实上,这就是截止5月16日的俄乌战争的战略态势。


在战役面上,4月10日,我在《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八:顿巴斯混合战争的进行时》分析俄乌战争战略及哈尔科夫方向战况,判读哈尔科夫战场态势,推论


1,俄军(因为兵力紧张)确有想要放弃哈尔科夫的意图。


2,乌军当然会适度出击,以求牵制、反制、破坏俄军向顿巴斯战场收拢战线的意图。


3,俄军对于哈尔科夫的威胁仅以实施远火打击反制,没有发起进攻。可以确认俄军如果远火反制有效,即可能在近期放弃哈尔科夫战场。


此后,我在后续综述相继提出乌军可能最先在哈尔科夫地区发起反攻,以及在4月28日《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5月1日《俄乌战争观察:五月,俄乌攻略全镜推演》,通过分析开源战况、国际政治、外交等资料、资讯,认为:


别尔哥罗德往伊久姆及顿巴斯北线战场的后勤线,实为俄军最主要的后勤线。


这条后勤线蜿蜒绕行自乌军哈尔科夫防御区以东50-70公里不等,乌军如果在加强远程火力、突击火力的前提下,存在从哈尔科夫发起突击,威胁和摧毁这条后勤线的可能。


“哈尔科夫处在别尔哥罗德与伊久姆之间,使得驻防哈尔科夫的乌军机动集群和远火单位,在理论上可以从此出击,反击、拦截俄军主要后勤支撑点及后勤线,甚至对俄国边境线浅纵深地区实施大反攻”。


“为此,俄乌双方都将在这个区域进行攻防作战,为未来战事抢夺有利作战位置”。


5月中旬,乌军确实首选哈尔科夫为主要方向实施强力反击,而俄军鉴于兵力不足,作战受挫,全面退出了哈尔科夫市外围地区。


目前,俄军远程火炮对哈尔科夫市基本不再形成威胁。


乌军的美式榴弹炮阵地。5月15日,乌军继续向哈尔科夫以北发起反击。


显然,系类文章在战役面上的推论,同样高度同频了战场态势、进程。


观察、分析、推演、综述,实则是我的《俄乌战争综述系列》《俄乌战争观察系列》写作的基本特点。每篇文章,类似司令部战报总结。其实也是看点。


并非我一人这样写。俄乌战争期间,国内必然有很多职业专家也在作类似观察、分析、推演、综述。只是,他们通常养尊处优,无需为生活计,更多的优秀文章通常仅供小众用途,不会轻易流在网络。


我很尴尬,每一篇文章都需要及时发表,略收铜板。


没有财政的工资、津贴养身,唯有以文养文,才可能起码保证思考独立,文字站立。


于是,我写《俄乌战争综述系列》《俄乌战争观察系列》,既要兼顾战争观察、分析、推演、综述,还得适度添加趣味文字,以生活化语言表述,尽量不踩“地雷”而又让人愉快阅读……


好在,我的俄乌战争系列文章还得得到了较多朋友的认同,也得到了较多有着相当水准的军事相关专业的朋友们的认同和留言。


为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但是,也有几位朋友为此有了误会。


他们留言认为,尽管我的推演比较符合战场态势和进程,但是,我几乎在每篇文章都会强调提起以前文章的推测,以及文章少于新闻报道,多于对战争后势推演,不免就显得不够谦虚……


显然误会。


回到文前,这就是我必须要解释的战争逻辑问题。


通常,如是深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传统军事文化和横店抗战神剧军事文化影响,人们对战争逻辑的认识,就会趋向诡计,智谋,胜算,军神,以及成王败寇等等概念。


然而,战争涵盖战争学、逻辑学和多种自然科学、政治、哲学、管理学等等内容,本身即为自成体系的科学。


真实的战争,完全是战争资源和实力的对耗、碰撞,没有取巧空间,和与三国、水浒、说岳等款式的掐指一算、运筹帷幄、英明神武,完全毫无关系。


现代战争的底层逻辑,即为交战双方、多方组织整合己方人力、工业、农业及高科技等等资源与敌方对抗。在战争框架之内,交战双方、多方必须尽量高效化、精准化、体系化去管理、运营这些战争资源,以求产生最大化战争效能,从而战胜对方。


发动、进行和结束战争,都必须有其逻辑体系。


因此,战争不可能类似媒体、自媒体表述那样,零散、碎片进行,只为逗血气之勇,夺城池得失。


战争必须要有战争的目的和反目的。这时双方决策者的相关战争的逻辑、理性与思考,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战争资源。


换言之,双方决策群体的智商水平、决策模式的博弈和差别,将严重影响战争进程。


开明的脑子,无论如何都会优越于封闭的脑子。


于是,基于如上认识和战争的常识、逻辑,我们即可通过搜集战争情报,相关战争的经济、工业、外交、政治、文化等等以及国家和人物活动资讯、讲话,观察战争态势,思考、发现、推演战争的相关规律、走势。


——我的判断和推演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按照逻辑关系展开写作战争,使得我的《俄乌战争综述系列》《俄乌战争观察系列》的每篇文章实为一个长篇的组成单元,文章之间自然形成必然关联。


网络阅读并非翻阅书本、观看电视,无法回放,因而必要时候只得引用链接,使得文章能够相互勾连推理论证勉强形成体系。


比如,我要在5月16日要说清楚现在的哈尔科夫的态势,必然就要联系我在3月和4月间写成的《俄乌战争全境观察:哈尔科夫攻势和黑海航道的底线》《五月,俄乌攻略全镜推演》《俄军的战略调整和乌军的胜利目标》等等文章。


至于为何我强调写作的逻辑和体系,而非选择最流行的新闻+鸡血+影像+口号模式的碎片化、跳跃化的高流量网络战争文章?


理由其实简单。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战争及战史为我写作的核心题材之一。


我写的俄乌战争的每篇文章,直接关系流浪的橡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撰写战争、战史等文章的品质和信誉。


因此,我不会为纯粹的流量去抢文章。


我只能根据我能够掌握的相关战争的政治、外交、战况等等资料,予以分析,进行推演,顺便验证、锻炼我对战争的认识、思考和判读能力。


年龄渐长,我更实在。


因而,我认为无论骄傲、谦虚、正义、道德,如果放置理性和逻辑的框架,可能全都并非美德。


唯有实在,才是永恒。


说到这里,我们继续最新战况分析:


ISM机构发布的5月15日俄乌战争简况态势图。


ISM机构发布的5月15日哈尔科夫态势图。


图示,乌军在哈尔科夫西北及东北方向反击,基本抵达国境线和即将抵达国境线。


这是乌军在基辅反击战以后取得的非常明显的战役面上的胜利。


(这一态势我在《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九:俄军的“频道”胜利和后续战略目标》做过相应的分析,虽然推演并非完全精确,得出的结论却大致与战争态势同频)


综合开源情报,进行逻辑推论如下:


甲、5月中旬,乌军得到了美援90余门榴弹炮及德、法、英、波等国援助的榴弹炮、坦克和装甲车等武器,远火打击和地面突击能力大幅提升,已经占据哈尔科夫战场优势,对哈尔科夫以东的俄军主要后勤线,即别尔哥罗德往伊久姆的后勤线形成直接威胁。


乌军已经在战场上夺得了战略层面的主动,使得俄乌战争在攻防态势上基本持衡。


但是,乌军依然无法在短期之内对俄军形成战略面上的反攻能力。


俄军继续坚持以“特别军事行动”定义俄乌战争,既有非常明确的不愿意继续升级战争的意思。同时,也意味着处于“总动员”态势下的乌军在未进入俄国境内作战的情况下,俄军将不会发起“总动员”,正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战至5月中旬,“特别军事行动”这个称呼和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式”中止空中梯队检阅一样,已经成为俄国严格控制战场规模和不会战争升级,以及更谈不上进行核战争的“政治语言”。


综合开源消息,目前俄军投入乌克兰战场总兵力约93个营级战斗群地面部队。乌军则为约80个营级战斗群。两军在战场存在着兵力差距。


为此,有传闻北约、美军提议,拟由美军、英军、法军、波军、德军分别为乌军装备、组建1个旅,以应付后期战事。


这个消息尚需观察证实。


不过,可以简单发现,随着北约及欧美多国外援源源不绝进入乌克兰战场,俄国以相近广东GDP经济能力硬抗俄乌战争,咬牙承受到全球40多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资源等等压力,要想长期维持进行俄乌战争,必然会陷入每日更艰的状态。


可以肯定的是,乌军在哈尔科夫西北方、东北方反击抵达和即将抵达边境线,取得较大的战役胜利和优势,但是,乌军可能不会对俄军境内发起较大规模越境作战。


俄乌边境,即为乌军反击的终点。


乙,乌军在哈尔科夫的成功反击对俄军第二阶段战略形成决定性影响。


俄军无法在短期内逆转哈尔科夫战局,考虑乌军在战略上对别尔哥罗德往伊久姆的后勤线造成威胁,俄军必须调整俄军最大的伊久姆作战集群的攻势。


丙,短期之内,俄军将再度调整顿巴斯战场战略。


战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后勤线决战。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里面,分析俄军主要运输线有三:


为别尔哥罗德至伊久姆顿巴斯主要战场后勤线;

罗斯托夫至顿巴斯及卢甘斯克南线战场后勤线;

克拉斯诺达尔往克里米亚及赫尔松后勤线。


鉴于俄军以顿巴斯战场为主要战场,因而,俄军为维持顿巴斯战场的基本态势,可能在短期内调整战略,将主要攻击方向从伊久姆地区转移到南线的卢甘斯克及北顿涅茨克方向。


俄军必然顺势收拢战线,试图以更小区域,继续对乌军顿巴斯局部形成包围和攻击态势。


俄军在俄乌战争的三个主要后勤线示意图。


5月下旬俄乌战争顿巴斯战场主要战区评估图。


丁,继续回到《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九:俄军的“频道”胜利和后续战略目标》之前预设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三个作战目标


“第一设定目标,即为近日俄中央军区副司令近日发声,俄军将在“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建立对顿巴斯地区及乌克兰南部的沿海地区的全面控制,建设顿巴斯地区往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


“第二设定目标,即俄军占领顿巴斯地区,控制以马里乌波尔为核心的亚速海沿岸地区,控制以赫尔松为核心的第聂伯河下游地区”。


“第三设定目标,即为俄军在短期内完成“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而后,俄军继续向顿巴斯战场收拢战线,相机放弃哈尔科夫战场,第聂伯河下游右岸及赫尔松地区战场,甚至于战争态势不利,在维持克里米亚地区往顿巴斯的铁路线前提下,可能会放弃已成废墟的马里乌波尔市”。


显然,战至5月16日,俄军第一、二设定目标完全无法实施,已经转向第三设定目标,将顿巴斯战场收拢、缩小在南线的卢甘斯克及北顿涅茨克地区。


之前,文章分析认为俄军要实现“第三设定”目标需要三个关键前提:


其一,俄军完成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

其二,俄军夺得马里乌波尔“专属频道”的胜利;

其三,构建稳定的乌东及顿巴斯地区战线。


于是,有了三个前提,本就为兵力紧张、物资匮缺掣肘的俄军即可收拢战线,在政治和宣传上凸显“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频道”胜利。


同时,乌克兰也基本得到俄乌“2月24日之前状态”,也有了专属自己“频道”的战争胜利。


那么,战争会不会维持在顿巴斯地区,以冲突状态和打打谈谈的模式,没完没了地延续下去?


有待观察。


戊,俄军会不会在乌克兰投降?


5月16日,新华社援引塔斯社莫斯科14日消息,称俄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当天在接受媒体采访声称“莫斯科不会在乌克兰投降”。


我们传统文化对“投降”二字极为敏感。因此,新闻一出,网络哗然。


不过,如果站在战争视角去看这条新闻,即可发现安东诺夫这个“投降”讲话,在很大程度可能正在配合着俄军即将进行的战略调整。


俄军在5月中旬、下旬的战略调整包括:


1、俄军将会在放弃哈尔科夫战场以后,继续收拢顿巴斯战场在卢甘斯克及北顿涅茨克方向,形成规模更小的顿巴斯战场。


这里依然是俄军预设的主战场。


2、俄乌双方将会在扎波罗热以南约120-150公里地区,形成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战线对峙态势。


我在《俄乌战争全境观察:哈尔科夫攻势和黑海航道的底线》对这个态势有着较为详细的分析、推演:


在5月9日以后,俄军将这个地区逐步放弃进攻而转向防御,将扎波罗热南方的这条俄乌战线,视作其屏障亚速海陆桥和马里乌波尔的保护线”。


事实上,近期,俄军确实在扎波罗热以南及梅利托波尔、赫尔松等地区开始修筑永备工事,形成战线并且作出防御态势。


同期,乌军总参方面向媒体解释,乌军无法派兵突出,解围马里乌波尔,也是因为这条战线已经形成,乌军现有战力较难突破。


俄军导弹库存有限,近日连续启用苏联时代的导弹攻击乌克兰纵深,出现大量导弹“失踪”、哑弹,情形尴尬。


扎波罗热及赫尔松战线大致示意图。


这是俄军在5月9日以后的一个明显战略动作。


鉴于上述俄军战略调整,再看这个“投降”讲话,我们必须注意安东诺夫讲话尤其针对美国敦促俄国停战谈判的三个条件:


第一,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停火。

第二,将俄军撤回2月24日之前界线之内。

第三,要求俄国为所作所为忏悔。


显然,美国提出的三个谈判条件完全是对俄国现有政治底线的挑战。因此,安东诺夫谈到俄国接受这个条件,认为接受条件即等同于“投降”。


同时,安东诺夫既表达俄军将“彻底完成所有任务”决心,再次强调俄乌战争局势危险与美俄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关系敏感及后果问题。


这是常规的“核衡势”政治牌。


俄乌战争期间,在军事、政治、外交极难争取主动的情况下,俄国频繁打出这张牌。


显然,俄国及安东诺夫的这番外交努力,实则非常希望俄国能够维持新调整战略形成的缩小和处于防御态势的现在的俄乌战争。


可以肯定,在俄国政治常态下,俄军绝不会“投降”。


但是,俄军与北约、美英及40多国对抗,堪为人类战争史上首次。


同样可以肯定,俄军的后续战事将会进入“一个打四十个”的险局,变得更加艰难,非常艰难,空前艰难。


欢迎阅后点赞,转发,支持橡树继续后续观察、写作。


我是橡树,与朋友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感谢三点一转及转发、支持。



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5月16日21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