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八:赫尔松与马里乌波尔的猜想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6-17

橡树原创《俄乌战争综述》系列篇文章:

《俄乌战争综述之一:俄军的闪击战与基辅及北线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3月2日,战争已经从实体延伸到虚拟的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俄乌战争综述之四:扎波罗热核电厂,战争的又一个路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五:战争、静默、谈判》

《俄乌战争综述之六:第三阶段战事,局势混沌,以打促谈》

《俄乌战争综述之七:基辅与马里乌波尔的攻防战将是战争的风口》

《俄乌战争综述之八:最后的战场,可能在黑海沿岸》

《俄乌战争综述之九:高科技总体战态势下的持久战与阵地战》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网络写手的假旗攻势与俄乌战场的持久态势》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一:战争没有结尾,战争还要继续》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二:基辅的反击,扎波罗热与俄军下一个目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三:第五阶段的战事何时拉开》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四:三个战场异动情况的观察》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五:基辅撤退与布恰事件》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六:南方陷阱与顿巴斯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七:“鸡肋”的战争和贴牌的“美军”》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八:顿巴斯混合战争的进行时》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九:俄军的战略调整和乌军的胜利目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乌军排名第二”和“乌东大决战”》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一:“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的沉没》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二:俄乌陈兵顿巴斯,是为决战、和谈、撤军》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三:马里乌波尔的决战与哈尔科夫的突击》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四:俄军,为5月9日阅兵式而战》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五:乌东大决战在那里》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六:将承载俄乌的“私人恩怨”的顿巴斯战争》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十七:扎波罗热,俄军短期战略的新方向》



4月25日,俄乌战争正在进行时。


昨天,4月24日,东正教复活节。


截止在这个共同的节日,俄国与乌克兰已经在血与火的俄乌战争里拼命搏杀整整60天。


俄、乌两大东正教兄弟民族继续在血腥的战争里,对抗、撕裂、消耗、相杀……争没有停止的迹象,很多人已经死去、正在死去、即将死去……


复活节之夜,他们都将无法得到复活。


4月23日,复活节前一天夜间,在沙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修建的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莫斯科及全俄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一世主持祈祷活动。


俄国总统普京手持蜡烛参加祈祷,表情凝重,若有所思……


同时,在直线距离755公里以外的乌克兰首都基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独立广场”地铁站,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他发表讲话,陈述了“乌军力量有限”,“我们每天都可能把一些领土让给俄罗斯,但我们会在晚上或第二天收复这些城市并向前推进。我们无法在没有得到支持的领域取得进展”的现实,表达了乌克兰人“有足够武器,将立即夺回被俄军临时占领的领土”的意愿。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泽连斯基还向世界和俄国表达了乌克兰最新诉求:


如果马里乌波尔“我们的人”被消灭;或者如果俄方在新占领领土搞虚假公投,乌克兰将完全退出所有的对俄谈判”。


显然,对于俄国和乌克兰来说,这是一个注定要写入史册的2022年的东正教复活节。


标枪便携式反坦克系统,为乌军战场主要装备之一。

截至4月24日,乌总参部公布数据,俄军总计伤亡21800名官兵。其他损失包括873辆坦克、2238辆装甲战、408门各式火炮、147架MLRS多管火箭系统、69架防空系统、179架各式飞机、154架直升机,以及1557汽车设备等。

不过这一数据确实太过辉煌,拧干水分,应该可以7、8折扣。


短期来看,确保完成“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必然是俄军的绝对战略重心。


而赫尔松地区公投和马里乌波尔的最后走势,则是俄军能否完成近期战略目标的一个近乎可以量化的“政治目标”。


这个目标实现与否,不仅世界政客、军事观察者、媒体等可以解读,甚至连市井百姓也可能在手机新闻上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于是,如何解决赫尔松地区公投和马里乌波尔的最后走势,也即成为眼前的俄乌战争及俄乌谈判的全新焦点问题。


其实,如果分析泽连斯基的表述的外交与政治的修饰,不难发现其诉求核心内容其实依然不变,即为既定的俄乌战争的胜利目标:


回到2月24日战前的俄乌态势,即为乌克兰的胜利”。


然而,在2022年2月24日战争爆发以前,赫尔松地区和马里乌波尔为乌克兰的实际控制区。


如今,俄国如果坚持要将赫尔松地区公投完成“独立”,继续在马里乌波尔进行最后的攻坚,或者长期据守,那么,乌克兰当然就无法通过政治与外交的手段实现胜利目标,于是,只能选择放弃谈判,继续战争。


俄国方面应该可以非常清楚解读乌克兰的这个底线诉求。


4月以来,俄国鉴于2、3月战事不利,已经全面调整、修正了要在乌克兰全境实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特别军事行动”的宏大战略目标,将以军事进攻为主体的俄乌战争的规模和战略,进行全面压缩、调整,转为以非军事进攻为主的局部化的“混合战争”。


4月3日,以俄军放弃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及北线战场为标志,即意味俄乌战争转入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的俄乌战争规模大大缩小,且以非战为主的“混合战争”形态,在顿巴斯战场为核心,在黑海沿岸及亚速海沿岸地区等南方战场,徐徐展开。


这时,俄军对于俄乌战争能否取得立竿见影的收获,已经不作幻想。


4月22日,乌军得到可靠情报,以远程火力向相距赫尔松10公里的切尔诺巴耶夫卡地区俄军第49集团军司令部发起急袭,相传,乌军火力覆盖俄军第49集团军司令部,可能造成俄军2名将军阵亡和1名将军受伤。


很大程度,对俄国而言,后续的俄乌战争的“混合战争”的战略核心,应该为助力俄国的政治、外交,争取获得国内的“民族情绪降落伞”。


至于后续俄乌战争的战略目标自然也就变得模糊起来。


既可能是非常明确的军事胜利,也可能是军事与政治、外交搭配赢得的非明确的胜利。当然,无论何种胜利,其目的都是为实现俄国政治、外交能够在放弃了最初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特别军事行动”的宏大战略目标以后,完成平稳着陆。


——为实现己方的战略,俄军当然没有必要去破坏乌克兰的军事底线。


“维持2月24日战前的俄乌态势”,既是乌克兰方面的胜利标准,也可能会是俄国完成其平稳着陆的战略目标的最低标准。


因此,综上所述,以泽连斯基在4月23日讲话涉及赫尔松地区、马里乌波尔问题,分析如下:


其一,俄军将在赫尔松地区按照其原计划,举行成立“赫尔松共和国”的“公投”活动。


但是,赫尔松地区“公投”结果,将可能被俄国方面确定并宣布为“失败”。


俄军可能会在外交承认“公投”结果的前提下,在赫尔松地区继续扶持“代理人”,进行后续的赫尔松地区的“混合战争”。


其二,俄军将继续严密分隔、控制乌军占领的马里乌波尔Azovstal工厂地域。


除非象征性远程火力打击,俄军将不会对Azovstal工厂发起地面进攻,同时,乌军也将大幅中止对包围俄军的地面反击、逆袭。


4月24日午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进行电话交谈,乌方呼吁土耳其居中斡旋,尽快达成立即从马里乌波尔撤离平民并交换被封锁的军事人员。


显然,马里乌波尔问题将不再以军事,而是以谈判、政治及外交的渠道,得到最终的解决。


在5月9日之前,完全占领马里乌波尔,也符合俄军的短期战略目标。


——不过,如果俄军在顿巴斯战场后续战事里,无法取得突破性战果,甚至遭到较大挫败,俄军最终还是将可能放弃马里乌波尔市。


但是,在目前,俄军会以“频道”里的马里乌波尔胜利,作为俄军实施“特别军事行动”的已经实现了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去纳粹”战略目标的标志。


在马里乌波尔的废墟上,俄军大概将会以此作为分会场,在5月9日,举办乌克兰战场的“胜利日阅兵式”。


其三,短期之内,俄军可能会继续发起远程火力打击,同时在扎波罗热和伊久姆等方向维持攻势,在赫尔松和哈尔科夫方向维持防御态势。


可能因为复活节原因,今天的俄乌战场波澜不惊。


不过,根据过去几天俄军部署与攻击动向,包括ISW机构等军事观察网站及机构、乌军等,即将俄军新的攻势方向确定为顿巴斯伊久姆方向、扎波罗热。


(推演有待后续战事确认)


ISW发布的4月23日俄乌战争简况图。


ISW发布的4月22日俄乌战争简况图。


目前,在莫斯科附近阿拉宾阅兵训练场,俄军正在为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进行紧张排练。

阿拉宾阅兵训练场和红场尺寸相同有标记,设有地标,标注检阅区相关贵宾、将军和军官、记者和总指挥位置。相传,这次阅兵式由俄军陆军总司令奥列格·萨柳科夫大将指挥。共有11000名军人、131套现代武器和军事装备、77架飞机和直升机参加阅兵式。

届时,俄国将在全国28个城市、379个城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俄军很可能在乌克兰选址进行阅兵,以体现“特殊军事行动”战果。


随着俄乌战争向混合战争转化,战争局面趋于复杂,难以观察。因而,正如我在《俄乌战争综述》系列反复强调,如要看清俄乌战争走势,需要认识:


首先,俄乌战争为高科技总体战。


其次,为战略核威慑下的高科技总体战。


再次,俄乌战争为战略核威慑下的高科技总体战及掺杂大量非战元素的“混合战争”。


因此,高科技战争资源、核武器和“混合战争”将对这场战争的后续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得到北约及欧美多国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物资支援,以及得到美军战术通讯系统支援,得到美军事实上的全球战略系统、得到北约及欧美多国的信息战、智能战、电子战和网络战等高科技战争资源的直接、间接的参战……


于是,乌军几乎等同于“贴牌美军”。


随后实战,乌军以“全副美式”的高科技扁平化、分散式作战,重挫俄军相对传统的高科技大纵深“闪电战”攻势,创造出俄乌战争“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


然而,俄乌战争至今,俄军前期攻势虽然连续受挫,但是,俄军毕竟号称世界规模第二陆军,依然在兵力、火力上对乌军形成全局性的数量与体量的优势。


同时,俄国为世界头号超级资源大国。因此,世界多国多地区对俄国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封锁,但是,这些制裁与封锁依然无法在2、3年间影响俄军基于机械化战争的常规战力。


在乌克兰顿巴斯及南方战场,俄军依然可以凭借其兵力火力的优势,维持对乌军形成攻势状态。


此外,俄国拥有世界最大核武库,直接决定世界核衡势政治结构,直接影响北约及欧美多国对俄乌战争决策及对乌克兰的援助规模。


涉嫌“布查惨案”的俄军远东第64独立摩托化步旅调往顿巴斯伊久姆战场。

近日,莫斯科授予俄军远东第64独立摩托化步旅最高荣誉“近卫军”称号。这是俄军在俄乌战争爆发以后第一次对旅单位的嘉奖。


俄军在顿巴斯战场投入电子战车。在受电磁压制方面,俄军在顿巴斯战场情况远远好于基辅及北线战场。其中原因,颇耐人寻味。


事实上,俄乌战争受制国际多方政治、外交影响,在军事和战场上已经形成了均势、相持、消耗态势。


俄军如要强行打破这个态势,必然会遭到类似基辅攻势那样的北约、美军及欧美多国的高科技战争资源的介入、反击。


同样,乌军如要强行打破这个态势,甚至如简中媒体吹嘘那种“反攻至莫斯科”,必然遭到俄军不惜以发动“核战争”予以反制。


——某些不太熟悉现代高科技战争和核战争的媒体、读者往往天真、娱乐地认为,北约、欧美以及马斯克占据绝对高科技优势,有能力控制核战争爆发,甚至可以“先发制人”控制核战争在俄国境内爆发。


甚至很多“温和”人士也相信爆发核战,“双方会死几百万人,远远达不到世界毁灭等级;同时地球大多数人不会被核战争波及”。


这确实是或愚蠢、或天真、或娱乐、或“割韭菜”的思维结果。


姑且不论轻描淡写“几百万人的生命”是不是性命的理念是否合适,仅就那种欧洲核战争不会影响亚洲的这些思维,似乎还处于对现代热核战争几乎没有理解的程度上……


须知,现在爆发核战争,双方投掷已经远不是二战末期在日本爆炸的那两颗原子弹,而是动辄数以千万吨TNT当量级别的热核炸弹。


热核炸弹的威力,并不等于非要将核弹远程投准目标。


其就算其深蹲原地爆炸,核爆炸及其衍生的微尘、黑烟、核污染等等,对地球、对人类,同样具有难以评估的巨大杀伤力。


假设不幸,热核战争爆发,世界人民不死即伤,经济崩盘,地球人类完蛋,几乎没有悬念。


马斯克同样无法幸免。

(长按添加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欢迎关注朋友加友交流。橡树问好。

(长按关注流浪的橡树的长江杂谈公众号,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欢迎关注朋友加友交流。橡树问好。


莫斯科时间4月20日,俄军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成功命中位于堪察加半岛的靶场目标,验证了导弹各飞行阶段的设计性能。

这是“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国家测试计划的首次试射。

相传,“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起飞重量超200吨,多个高超音速弹头,投掷重量约10吨,能够突破北约及美军的导弹防御系统。将于2022年底进入战斗值班。


理论上,“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可以避开正面导弹防御系统,以超高音速28马赫速度,迂回从包括南极、南美等任何方向攻击对手。被俄媒体称为“末日武器”。


“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是否真有这般厉害姑且不论,不过,精选这个敏感时候试射洲际导弹,俄军吓阻美军用意,不言而喻。


也正是基于这样危险的后果,核武器大国不仅默认核打击“共同毁灭原则”,同时还自冷战时期开始,建设了非常稳定的“核衡势”。


可以说,无论北约及欧美、乌克兰,还是俄国,他们对“核战争”的极大威胁和对俄乌战争态势,都是非常清楚。


俄军在发起基辅及北线攻势屡屡受挫之时,不可能不知道北约及欧美多国对乌军的支援,甚至将高科技战争资源直接投入战争。


但是,俄军眼见进攻取胜无望,最终还是忍气吞声,放弃了基辅及北线攻势。


这是俄军开始收拢战线、压缩战争规模的明显信号。


——否则,如按照国内军迷猜想,俄军大脑发热,那时就以战术核弹外交生化武器狂轰滥炸,后果决然无法收拾。


同样,北约与美军在顿巴斯及乌克兰南方战场,也明显相对减弱了投入高科技战争资源助战。


并且,北约与欧美等多国对乌克兰的军援也仅限于保障乌军防御及战术反击。


至今为止,北约与欧美尚无任何援助乌军战机、导弹计划,以及足够乌军发起战役份量的重炮、坦克等等重型武器……


这也是北约、美国及欧美多国压缩、控制战争规模的明显信号。


——这个信号,实则也划出了乌克兰确定最后胜利的底线。


显然,将一度几乎失控的俄乌战争收拢过来,适度控制在顿巴斯及乌克兰南方部分地域,以“混合战争”较长时间延续下去,实则更符合俄乌双方及明暗介入战争的欧美国家、企业、机构等各方的安全与利益。


近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说“俄不应该忘记我们也有核武器”。他表示,如果俄军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英国将进行反击。届时英国不会与盟国进行磋商,而是自行做出决定。约翰逊的表述被网络炒作沸沸扬扬,实则英国处在世界核大国位置,当然明白,这只是基于“核衡势”的严重提醒。


近日,荷兰与德国联合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远火打击武器。其中,荷兰将向乌克兰提供PzH2000榴弹炮,德国提供弹药,以及将在波兰或德国境内,为乌军提供这些自行火炮系统培训。


双方嘴上乱说,实则心知肚明。


这些天来,外表看去,俄美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硝烟弥漫……


22日,诸如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警告俄军不能对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否则,俄国将为此付出“天文数字”代价。


同时,她还表示,美国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不会让乌克兰孤军奋战。


(环球时报4月24日新闻)


相对应,塔斯社23日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指责、警告美国及北约在乌克兰对俄军的挑衅。


扎哈罗娃尤其指出,美国与北约密切合作,正在导致国际社会相信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使用生化武器……


同时,俄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还表示,“美国正在准备进行挑衅,以谴责俄罗斯使用化学、生物、战术核武器”。


基里洛夫还详细向媒体透露,美国可能准备以“假旗行动”“栽赃俄军”;“秘密使用少量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在战斗中公开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等三种方式,向俄军发起袭击……


这些新闻,被各方炒作,看似危机四伏,实则都是政治和外交为俄乌战争继续降级、进入谈判且完全可控轨道而必须要营造的氛围和条件。


在俄美双方没有高级谈判的前提下,双方只能且必须要通过这些外表看似高调、强硬的喊话,完成彼此之间对俄乌战争的政治、外交和战略的全方位深度沟通。


没有这些喊话,没有这些沟通,那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本文为态势分析,相关4月24日重要军事资讯、战事等,为文中插图配文讲述,是否适合阅读,还望好友留言交流)


各位司令官,本文综述结束。


还望三点一转,支持橡树继续后面的写作。


我是橡树,与朋友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感谢三点一转及转发、支持。



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4月25日子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