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久没聊「性」了

3号厅检票员工 2023-12-07
写在前面

今晚想跟大家聊一个话题——

影视作品中性讨论的消失。

之所以聊起这个话题,还是因为最近看到的一条被很多人转的微博,是韩国一档名为《魔女狩猎2023》的综艺里的一期节目。

这档节目的定位是19岁以上观看,聊一些性话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以往多为一些嘉宾在玩梗或者开一些性方面的玩笑。

但在这期节目里,一个女性嘉宾美珠问“你们男人是真的不知道女人到底有没有高潮吗?我们兴奋的时候里面的那种感觉你们能感受到吗?”结果一众男嘉宾低头失语,只能转移话题说“美珠比预想中更快地适应了这个节目。”

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当性话题以玩梗和玩笑的方式出现时,周围的气氛多是轻松的,但一旦面临了认真的、堂堂正正的关于性的讨论和疑问,马上就会变得尴尬和无所适从。

从节目出发包括聚焦到性话题本身时,势必会有一些关于男女两性以及女性主义的讨论,但我们今天不聊这些,我只想谈一谈我对这件事的感知——

我看到了在节目里,严肃认真的性讨论的消失。

我们应该是最能感知到这种消失的,因为我们当下的环境正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而这一环境同样折射在我们的影视作品和节目中。

所以我今天主要借助一些影视作品,来跟大家聊聊性讨论的消失。


正文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性讨论是什么?

它跟我们以往聊过的所有床戏、激情戏这类情色的内容完全不同,是一种针对性话题的严肃认真的讨论,这其中自然包括对性行为、性需求、性快感、性尊重、同性,所有与性紧密相关的爱等话题。

我用一部剧来解释一下这个——

三年前日本播出了一部性教育科普剧《17.3关于性》,至今在豆瓣还有着9.1的高分,这部剧以三个十七岁的女高中生为主角,围绕着她们在性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了探讨。

这其中涉及的话题有:偶然得知妈妈在用震动棒自慰、在公交车上遭到男生性骚扰、好友因为不小心怀孕被学校要求退学、喜欢的男生告知自己是双性恋等等。

虽然是以性为主题的,但全片几乎没有出现直接的性场面。

它更多是在进行“性讨论”,也就是让解决问题的方式走向开放,先从律法和最基础的生理知识方面做了基本的普及,再针对一些“道德”问题进行了深一步的讨论。

比如它切入双性恋的方式是朝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公开了性取向之后面临了什么,在这里教育人们尊重每一个人和他们不同的选择。

它讲述母亲的自慰同样不限于对错与否,而是将问题转向了“为何女性的自慰会成为一个需要被探讨的道德问题”,进而揭出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的性压抑这一事实。

这几乎是最好的在影视中讨论性的范本,如果我不举出这个典型的例子,可能很多人都还注意不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性讨论的消失。

毕竟我们曾经看到过那么多狗血雷同的青春爱情片,它们无一例外充斥着堕胎这种与性相关的情节,这很容易滋生一种错觉,性似乎是一个不被禁锢的话题。

但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就会发现,在这些片子里,堕胎只是构成了青春残酷物语的一种表现手段,但堕胎之后对自我的保护、性的安全等这些需要认真讨论的命题,反而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性只能作为一个青春期试错的后果,它不能被表现出过程,也不能有更深入的探索。

这些本应该出现的性讨论,似乎在我们的影视作品里,一直都是缺席的。

更吊诡的是,在性讨论消失的同时,广泛地填补了这些空白的却是泛滥的性玩笑。

这类玩笑尤其普遍地出现在国产喜剧里,甚至黄段子和屎尿屁都构成了当代某些喜剧作品创作的三板斧之一。

比如《西虹市首富》里,男演员常远把头全部埋进女演员的胸里,以及张一鸣表演如何用生殖器挡住足球,就被试图作为逗乐观众的笑点;《李茶的姑妈》里则创造了女性拍男的肩膀三下就是暗示想跟他“啪啪啪”这样的情节;

还有《撒娇女人最好命》里的谐音梗,拿“小姐你相机”内涵“像鸡”,男主告白用“直到我进入了你”这样的双关语;

甚至在一些综艺和直播里这种脱口而出的性玩笑也随处可见。

比如《明星大侦探》的一期节目里女嘉宾杨蓉玩游戏时说自己和公爵在房间里共处了一分钟,撒贝宁脱口而出“只有一分钟,公爵这么快”;李佳琦和杨幂在直播中试吃果冻的时候开玩笑说“果冻要口活很好,不然吸不出来”等等。

性玩笑和性讨论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但前者的泛滥和后者的消失却存在着丝丝缕缕的关联。

我认为这两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相似的,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对性认真化的恐惧和不适。

回想一下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的经历,不管是和父母还是朋友一起,当观看的画面中出现一些与性相关的内容,下意识地大多数人都会陷入一种尴尬而无所适从的境地。

我们可以在玩笑中肆意地调侃性,却很难坐下来认真地直面性。

因为玩笑的作用是用来消解性的,而一旦性被认真化,它就不再作为玩笑指向“性”这个客体,而是指向了体验“性”、拥有“性”的主体。

让我们恐惧和尴尬的并非性,而是严肃的性讨论背后对主体的探索。

这一缺席和取代的另一个原因自然就是我们不能去认真地谈论性。

2019年一部翻拍自韩影《伟大的愿望》的片子被迫改名为《小小的愿望》,而且原版内患上渐冻症的男主“想要破处”的愿望也被迫更改为“我想谈恋爱”。

看似只是性的需求被抹除了,但原版里随着破处而来的“成为大人”的讨论也不复存在了。

男主破处的愿望并非是为了解决愿望,而是想以一个大人的身份死去,所以在他去世后,“成人”这一主题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男主好友们的人生,让他们变得更有责任和担当。

“成为大人”就是这个性话题引申出的更宏观也更深入的探讨,当它被弱化为恋爱,这一探讨自然也不复存在了。

前年还有一部电影《盛夏未来》,它隐晦地讲述了一个高中女生爱上了同班男生,但那个男生却是一个同性恋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丰盈的剧本,它含括着青春期的多重问题,一场错位的爱情,成长中性别的认同,甚至还有关于同性爱情的探讨。

却因有太多东西需要遮遮掩掩导致最终大家只能纠结于男主给女主的那轻轻一吻该不该存在。

但那充其量只是一个人得到了喜欢的人模糊性的一吻,青春没有成年那么多对感情的丈量,大家都处在一个摸索和自我认知模糊的阶段,这个吻来的比成年人更多的吻都要干净,它明明有那么多可以延展的空间,只可惜缺乏培育的土壤。

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想要通过这些例子的罗陈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性讨论?

往大了说,它最明显的好处体现在社会中,对当前的社会而言,此类性话题的出现其实是在以一种缓慢的方式试探国家文化敏感性的边界。

《欢乐颂2》里的邱莹莹因为暴露出了自己不是处女被男友羞辱,这段情节本身不是一次直接的关于性的讨论,但“处女情结”前些年还一直是网络上争吵不休的性话题。

而剧里这一情节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外界存在的争论的一种回应。

还有《小欢喜》里,黄磊饰演的父亲因担心儿子早恋为他普及性知识,教导儿子正确地使用避孕套。

这些内容都很小,也很不起眼,但它们穿插其中,构成了当下少有却必不可少的性讨论的一部分。

往小了说,性讨论更重要也更实在的受益者是个人。

我们前文说过的,对性认真的讨论,其实是指向了体验“性”、拥有“性”的主体。

就像开头的例子里美珠的提问其实暗含了两个意思:你们真的知道你们有没有让女性达到过xing高潮吗?以及你们知道女性xing高潮有什么反应吗?

性不再单纯的是性了,它变成了男人或女人,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方式。

比如《送我上青云》里盛男的转变。

她在刚得知自己患了卵巢癌时,脱口而出的是“我的卵巢怎么可能癌变呢,我都好几年没性生活了。”

但当她意识到一旦切除卵巢,她可能就没有性欲和性快感了之后,她鼓起勇气主动地向喜欢的男人和好友说出“我想和你做爱”,希望在丧失之前再次获得性快感的体验。

但最终,在两个人性爱结束之后,她还是依靠自己的方式获得了xing高潮。

这是一部直面自我向内探索的片子,当你正视了欲望,也就正视了自己。

性是一个双向的构成,它一面向内,是对自我的关照,是成长必经的过程;一面向外,影响着人与他者交流的方式,围绕着它的种种都极为复杂。

而性讨论,仅仅才是第一步而已。


配图/网络‍‍‍‍

音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