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失所望

3号厅检票员工 2023-12-07
写在前面
今天来聊一部新片——

《刀尖》

看这片子之前很难不会想到《风声》,因为这俩片子实在是太像了。

它们的创作班底很相似,都是麦家的小说改编,也同样都有高群书导演。

就连剧情方面也是高度重叠,同样都是谍战片,都涉及到中共、重庆国民政府、南京汪伪政府三方势力,讲的也都是地下工作者在汪伪政府潜伏执行任务的故事。

甚至就连开头引入时局背景,布下错综复杂的迷局,以及让“大人物”顷刻间沦为阶下囚的时候也能品出点《风声》的味道。

所以连导演自己都要出来解释,自己已经无法超越当年的《风声》。这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创作环境也早已不是当年的环境了。

但我即使知晓这些,理解这些,也放下《风声》的预期,只是当做一部普通的谍战片看,它依旧是不合格的作品。

谍战片最好看的地方无非就两处,一个是故事,一个是人物。

故事上讲究惊险诡谲,谁在暗谁在明,草蛇灰线,步步为营,它挑战的是观众的智商。

人物上就更好看了,不同人物在信仰相异的地方潜伏,他们拥有间谍的双重身份,还有着仇恨、信仰、家庭爱情等后顾之忧交杂在一起。

当这些拉扯的内容同时作用到一个人身上时,势必会逼出他人性中最复杂的一面,这也是谍战片在讲“人”时最有力度的地方。

当然这些都是我在看片之前一些最基本的期待,但在看完《刀尖》后才知道,这些期待与它统统无关。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基本可以用两个点总结——

没有故事,也没有人(性)。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没有故事。

它既没有作为一个故事的逻辑性,也没有作为一个谍战故事的悬疑性。

就前者而言,全片基本就是靠主角金深水(张译饰)的旁白推动的,无论是对出场下场人物的交代,还是剧情间的衔接和过渡,基本都是依靠旁白。

旁白推进的一大后果就是故事与故事之间是断裂的,前一个故事与后一个故事不够顺承也没有因果,比如片子的前半部分是汪伪政府的内斗,在这场内斗里几乎所有的特务身份都暴露了。

后半部分就变成了执行任务,要求他们杀掉藏身于南京的日本高官,破获他目前研究的细菌战成果。

这中间还穿插着重庆国民政府对同样在南京汪伪政府隐藏的中共的屠杀和驱逐。

这几件事每件事单独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部电影,但当它们并列呈现时,彼此间就没有丝毫逻辑上的关联,中间只是依靠浅薄的旁白串线,观感就像一个人想到哪说到哪的回忆录,无比琐碎,甚至琐碎到让人厌烦。

这样的琐屑也间接导致它缺乏最基本的悬疑感,因为所有紧凑的剧情全都让位于缓慢的情绪性镜头和大量抒情与感慨性的对话,这更像是情感片而非谍战片的拍法。

谍战片要构成其悬疑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明处与暗处的机锋。

回想一下《风声》,明处是谁暗处有谁,我们和剧情中的人一样一无所知;暴露的人是敌是友,被揭发的人是真是假?甚至所有撕破脸的争吵、虚与委蛇的谈笑都暗有目的。

但这部《刀尖》,开场不到十分钟,旁白已经为观众介绍了所有的特务谁是谁,彼此之间是何关系,这些特务之间也早知道了彼此的身份,完全不存在所谓秘密。

开场一小时左右,一封秘密的电报发过来,更是直接让所有的特务身份在反派卢局长那里被公开了。

一部谍战片,进度仅仅一半,所有的势力全部浮出水面,明暗交锋完全变成了明面上的厮杀,拍到后面它基本不是在拍悬疑了,就是一部纯粹的抗日神剧,毕竟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这种熟悉的剧情:

故事的最后他们去执行一个艰难的任务,己方只依靠四个人深入敌营,在顺利杀死两名日本高官,成功炸毁细菌研究基地,己方牺牲两人的情况下,主角二人顺利脱逃。

毫无悬疑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编剧布局的敷衍和浅薄,全片剧情设计上一以贯之的态度就是一种“不在乎心态”。

它从不暗藏所谓的草蛇灰线,角色的出场、行动、退场完全都不知所谓。

比如前一秒钟沙溢出场对金深水和卢局长产生了不小的威胁,正当我以为金深水是不是会因他而陷入被暴露的困境时,后一秒钟沙溢就死了;

比如前一秒钟汪伪政府的几方人划分好了阵营,俞局长提醒手下的金世佳小心卢局长那边的林婴婴和金深水,正当我以为这两大阵营在片中要展开怎样的交锋时,下一秒钟俞局长和金世佳就分别被简单地杀死了。

这些悬念的设计根本不存在被“引爆”的期待,出场人物虽然多,但基本就是露一面就下线,观众看完后只会剩下一脸茫然。

里面还有非常多的剧情bug,多到会让你产生一种印象,就是反派根本不在乎到底谁是潜伏的特务,特务也完全无所谓自己会不会被暴露。

比如林婴婴在金世佳面前暴露的原因仅仅是因怀孕导致的孕吐,丈夫为救林婴婴被打死,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她不着急反杀或逃跑,反倒在雪地里拖行丈夫的尸体试图把他运下山去。

这一路留下了那么多线索,她作为一个优秀的特务也没有体现出任何反侦察的手段,就在这漏洞百出的情况下,林婴婴仍然能够全身而退,至于这一系列的bug是怎么被掩盖的,电影只有一句交代:多亏她共产党内的二哥。

还有林婴婴结婚的一场戏,各路名流、日本军官汇聚一堂,在听到新四军战败的消息后,她作为一个中共的特务,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流下了泪,而导演,甚至在此处给这滴泪拍了一个特写。

以上所有剧情方面的匮乏,其实本质上都与这滴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下出现的泪等同,而还要用特写把它强调出来,意味着导演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缺陷。

剧情方面的失效伴随的一个后果就是人物同样没有立足之地,这也是对电影的第二点批评,它不在乎电影中的人,更别说人性。


这片虽然是谍战片,但它所有的剧情都只服务于一个主题:金深水作为一个国民党向共产党投诚的过程。

这意味着片子的中心是放在金深水身上的,信仰的转变势必涉及到背叛和自我说服,这都是很好的可以去向内心挖掘的点。

但导演放弃了这条路径,他选择让旁白像机器人一样怒斥了几句国民党对失败特务的抛弃,走马观花地呈现了几个同行的牺牲;

然后热烈地朗诵了几句“我在林婴婴身上以及她背后的势力里看到了令我震撼的力量”,投诚和信仰的转变就顺理成章了。

电影只是粗暴地告知了我们中共好,国党坏,但哪里好哪里坏,金深水如何经受心灵的折磨,甚至于他自始至终的信念——杀日本人为家人复仇——全都像点水的蜻蜓,在剧情上轻轻一沾,就飞走了。

还有林婴婴,她作为中共的代表,金深水需要从她身上获得投诚的信念,所以她必须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角色。

但电影把她变成了一个粗浅的符号,表现她的能力与智慧就是面对众人都受挫的刺杀任务说“给我三天时间,除掉他”,怎么除的,动用了哪些力量,如何掩人耳目还要应对事后的周转?一概不提。

表现她的果敢和自我牺牲的坚定就是让她用头绳,默默地把一头散开的头发扎紧。

这样的一个角色,一个怀着孕在敌营里杀进杀出的女人最后死于难产,难产甚至是必然,因为她早已不是“人”,被当作了一个喻体,她腹中的新生儿象征着新中国,而她自身难产的牺牲则象征着为了新中国抛洒热血的先辈们。

沦为类似工具的何止男女主角,还有广大的配角。

反派卢局长看似运筹帷幄,实则色厉内荏,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与身边的特务们周旋的,如何活到了最后,我们甚至不清楚这个人的能力和性格,他存在的目的就是成为一个反派。

日本人联络官前半部分杀伐果断,用心机分化在场别有目的的汉奸们,但后半段一到主角面前就突然降智,被所有人耍得团团转不说,只要一说话就浑身发抖,他存在的目的就是成为一个无能日本人。

携带细菌配方的日军高官看似心狠手辣,是电影最终任务的大boss,但是杀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正派们甚至都没有和他有过什么接触,他存在的目的就是成为一个任务而已。

还有金深水为了潜伏靠近的日本女人静子,静子爱上了他,他也不恨静子,他自陈这段恋爱关系是一段非常耻辱的关系。

但如何耻辱,他在利用静子的时候内心是如何说服自己的,没有任何呈现,静子在故事的最后被一枪射中在他面前,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就全部消失了。

她存在的目的就是成为一个在主角面前被一枪打死的女人。

那这部电影呢?它存在的目的就只是成为一部在今天上映的电影。

仅此而已。

配图/《刀尖》预告、《风声》‍‍

音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