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互联网大厂造不出ChatGPT,也和性别有关?(GPT社会学第6期)

孙宇凡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3-08-19

文/孙宇凡

首发:23年3月18日

在Open AI发布ChatGPT 4的时候

百度也发布了它的“文心一言”。

各自褒贬,你懂的。

我之前已经写了五篇文章,从社会学角度讨论GPT,有的偏技术、有的偏社会。页底有完整版。


紧跟ChatGPT人工智能趋势,英国这个研究所开放了所有线上讲座(GPT社会学第5期)

让ChatGPT更像人类?社会学家的百年前预言,今日更值得思考(GPT社会学第3期)

ChatGPT时代,北大将不如蓝翔技校?(GPT社会学第1期)


这一次我们继续往社会面拓展,只讲一个问题:

中国能做出来GPT吗?你想的是科技、算法、资金……

芯片卡脖子、算法不自主、资金不到位,还有希望吗?可是,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呀!把GPT的开发人员挖到中国,不就做出来吗?

可是,我说这个“挖墙术”不可能成功。为什么?

中国互联网大厂“默认的”35岁即失业,又以工程师的阳刚气质文化、996加班文化为主导,对女性这么不友好,你觉得可能挖墙成功吗?

因为你不知道,开发OpenAI公司的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正是一位35岁的女性。

(OpenAI公司的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


一谈到GPT,满屏都在说创始人SamAltman如何、比尔盖茨如何评价、马斯克如何谈论——要么大佬、要么男性。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为Open AI掌舵的,是一位在中国大厂肯定到了失业年龄的女性。

 1– Mira Murati:GPT背后的35岁女性

Mira Murati十分神秘。

除了你能在YouTube看到两三条视频讨论之外(包括和李飞飞对谈),几乎看不到她的过多介绍。你能找到的,只有一些教育和职业信息:

(Mira Murati在Youtube的视频)

1988年,出生

2012年,获得达特茅斯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2012-2018年,在Zodiac Aerospace、Leap Motion, Inc.和特斯拉工作。这些都是和制业信息化有关,涉及到航空、传感器等方面工作。

2018年(30岁),加入Open AI

2022年,升任首席技术官,负责ChatGPT的技术开发。

从机械工程、从实业转到人工智能,转行时已经30岁了。

她之所以转行,是因为在特斯拉的时候参与了Model X的项目,涉及到Autopilot这项人工智能的驾驶辅助工具,所以开始考虑人工智能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由于这位首席技术官过于神秘,所以外媒甚至闹了笑话。印度人一看GPT火了,立马鼓吹说Murati是“印度之光”——因为她的姓氏是印度人的姓氏。但是还没过多久,又有人说,“不对,这是阿尔巴尼亚的姓氏”。最后,有的外媒只好说Murati是“有阿尔巴尼亚血统的印度人。”

然而,老外关注的是“我们少数族裔也能站在世界科技巅峰”,可是中国人看到Murati的故事,肯定更会想到两个故事:

——35岁?这在大厂就该失业了?甚至还改30岁的时候还敢转行!

——女性?大厂的996加班这么厉害,快结婚了?要带孩子了?早要被辞了!

性别不友好 + 年龄歧视,中国大厂创造不了ChatGPT,你以为是技术、是资金,其实原因很原因:甚至连对一位35岁女性的包容度都没有,更何况包容万千、创新技术。


  2–科技行业的性别焦虑大不同


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行业没有Mira Murati这样的女性人才?

究竟“性别+年龄”如何影响了互联网或信息行业的创新呢?

那么,30岁+女性在互联网大厂的遭遇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来看两组数据就知道了:

1.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发布的消息,来自研发与试验发展(R&D)行业的女性从业人数,从2010年的89.44万人(占总量的25.3%)上升到2019年的185.35万人(占总量的26.0%)。

2. 同时,根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女性在科学研究人员中的比例为39.9%,而2020年对全国科技工作者随机抽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增长到40.3%。

看比例、看增幅,一目了然。

如果女性在科研领域从业比例、参与研发的人数比例都有限,又怎么可能筛选出来Mira Murati这样的女性人才呢?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男性和女性在职场究竟焦虑什么呢?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过《2021职场女性与男性性别差异数据报告》,统计了男性和女性的焦虑来源对比,见下图:

你会发现,女性明显在几个领域比男性更焦虑:

1. 领导或客户要求苛刻、很难令其满意。

2. 不能轻易请假,担心自己被顶替。

3. 消耗更多精力照顾家庭,对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女性比男性的焦虑比例高于约10%)。

4. 年龄焦虑,担心被更年轻的人替代。

5. 外貌焦虑,形象好的人机会更多。

如果你把这五点串起来,就会发现这样的叙事:女性不仅有外貌焦虑、年龄焦虑,还要消耗更多精力照顾家庭,对工作投入精力不足,结果更加不能轻易请假,担心自己被顶替,最后领导或客户很难令其满意。

试想一下,要是ChatGPT的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在30岁跳槽来到了中国版Open AI公司,就因为996没法好好平衡家庭和工作,结果没法投入精力开发GPT,又要被创始人Altman挑刺、不尊重。她可能很快就担心自己被顶替,最后自己就干脆离职,到一家更轻松的公司,告别开发GPT的事业了。

这五点焦虑,串成了职场的女性故事。


–  3– 科技行业的女性:为什么不受尊重?

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展开,再进一步看看,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女性,自己怎么说。

Sex Roles这本期刊发表过一篇论文,访谈了39位女性,都是30岁以上的、从事IT行业,想了解她们究竟遭遇什么样的职业困境,最后选择“自愿离职”。这39位女性已经在IT行业平均工作了8年了。作者发现促成IT行业30+岁女性的自愿离职,往往和“缺乏尊重”相关,而缺乏尊重的背后,又和性别/年龄有关。


什么是缺乏尊重?来看下面这段自白就知道了:



一个年轻的女人很难不被别人以居高临下的方式说话。我从未见过一个男人被这样对待——无论是年轻男性还是年长男性。作为年轻的女性,身边总有一些脾气暴躁的老男人。他们已经在这个公司待了很长时间了。他们会觉得你像个大小姐似的。



轻视、忽视、漠视,就是缺乏尊重。

为什么这样的体验是和性别有关呢?因为你的领导、客户往往会假定这个项目是你们团队中的男性负责、是男性更有贡献。所以,你的付出没有被平等对待。这样体验甚至体现在日常会面的细节里。一位女性说:



当我在项目组提个问题的时候,公司有的同事甚至不会看我一眼,甚至只会看着我们小组的男同伴的眼睛、再来回答我的问题。


当你和你的客户会面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他们不知道谁是负责人,于是他们假设是我们项目组里的男性才是负责人,而不是我。




因此,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几点:

第一,每个行业的文化都有“性别的默认值”。IT行业的 “默认值”是男性。就像你觉得“保洁”一定是“保洁阿姨”、“外卖”的一定是“外卖小哥”,都有个默认的性别分配一样。男性不会突破这个默认值,就可以得到尊重,但女性不行,要付出更多、证明更多,也就更累。

第二,科技行业缺少女性榜样。你特别需要获得尊重感,是要来自你的前辈,但IT职场的前辈里的男性太少,对你的尊重也就少了。在这份研究中发现,女性在IT行业普遍遇到一个困境:缺少榜样。因为当她们抬头看、想找到激励自己前进动力时,却发现那些高管、CEO、硅谷著名人物都是男性,这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也没办法做得更好,因此到了一定的职阶就觉得自己差不到了“天花板”,所以得不到尊重、被认为做不好,也就正常了。

第三,科技女性很难实现工作/家庭的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有了家庭,这时候工作计划要如何搭配家庭计划就更难了。我之前也推送过一篇文献,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996文化正在让职场变得男性化?

996工作制的男性化,如何将职场女性逐回家庭?

研究发现,其实这些互联网大厂是有完善的休假制度,但是使用率却可能不高,而且女性也不敢因家庭理由休假。在公司里,休假制度可能和个人工作能力的污名化又有关系。因此,这时候甚至形成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共谋”——当女性总在抱怨没办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时候,男性甚至会同情地将其调到技术等核心岗位,转到相对赋闲的位置,帮助其实现平衡。但结果也明显,这些女性退出职业竞争,让位给男性了。

因此,我们想象一下,ChatGPT的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要是到了中国的互联网大厂,她要怎么办?

——抬头一眼,没有女性的榜样,她会不会更加自我质疑:“我可能做好GPT这个项目吗?”

——放眼媒体,一谈到互联网、工程师,都是“码农”,都是觉得码农穿格子农衬衫之类的“男性假定”,也许她也会自我质疑:“我像个工程师吗?”

在这样的自我质疑中,又怎么可能实现创新突破,开发出超越性的GPT呢?

文献来源:

Allen, Myria Watkins, Deborah J. Armstrong, Cynthia K. Riemenschneider, and Margaret F. Reid. 2006. ‘Making Sense of the Barriers Women Face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rk Force: Standpoint Theory, Self-Disclosure, and Causal Maps’. Sex Roles54(11):831–44.

Armstrong, Deborah J., Cynthia K. Riemenschneider, and Laurie G. Giddens. 2018. ‘The Advancement and Persistence of Women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 An Extension of Ahuja’s Gendered Theory of IT Career Stages’.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8(6):1082–1124.

Makarem, Yasmeen, and Jia Wang. 2020. ‘Career Experiences of Women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Field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31(1):91–111.

如果你对职场的“年龄歧视”感兴趣,推荐这两篇综述
1. Ageism in Working Life: A Scoping Review on Discursive Approaches

2. Worker-related ageis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 这是社会学理论大缸的第740期推送 *

近期课程

《研究计划写作七讲》:助力多位学生录取牛津剑桥

往期相关推送

杨紫琼代表亚裔女性夺得奥斯卡影后?! 女性主义社会学怎么看?

性别社会学合集:30份前沿文献解读 + 书单  + 5场讲座(“社会理论大缸”推文整理)

紧跟ChatGPT人工智能趋势,英国这个研究所开放了所有线上讲座(GPT社会学第5期)

以人类的名义:ChatGPT公司CEO提出乌托邦计划(GPT社会学第4期)

让ChatGPT更像人类?社会学家的百年前预言,今日更值得思考(GPT社会学第3期)

为什么ChatGPT回答得很差,你非要说它很厉害?(GPT社会学第2期)

ChatGPT时代,北大将不如蓝翔技校?(GPT社会学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