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生活空间日趋狭窄、旅行受限的现在,不如用这本书解解馋吧!

西方旅游史 大学问Academics 2023-10-08

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搭上精致的帐篷,撑起白色的天幕, 在木质小圆桌上铺上ins风的格纹桌布,打开三四把折叠椅。摆好零食、饮料,支起烤炉,开火,烤肉,做饭。在夜幕降临前,享受置身大自然的安静与平和。


疫情近三年,被憋坏了的城里人,抓住各种机会去亲近大自然,露营开始变得热火朝天。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收紧,近郊度假,成了很多上班族周末出行的唯一选择。大大小小的公园里、草地上、湖边,各种各样的帐篷安营扎寨,人流如织,回归静谧。


草地上支起帐篷,享受自然馈赠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徒步和住民宿,是露营之外的选择。结伴到附近的山林漫步,穿梭于山野林间,双脚丈量大地,用一天下来身体的疲惫感,缓解长期居家的困扰;或者找一个鲜为人知、僻静幽深的民宿住着,打开窗就能呼吸到清晨乡间的微风。烈日下骑行,也会是一种暴汗后放松身心、乐此不疲的周末活动。


旅行是生活的调味剂,哪怕在无法正常出行的日子,也会想办法给自己放假。出行受限的困境,过去的旅行者也同样遭受过。


16世纪欧洲鼠疫(俗称“黑死病”)爆发和蔓延时,外出旅行还需要提供健康表或健康证明,证明自己“未感染黑死病或其他传染病”。从法国到意大利旅行的游客,还需要证明在法国里昂居住超过六个月,因为这里公共卫生状况好。


旅行对生活如此不可或缺的意义,但在最初人类开始旅行时,却是出于宗教的目的。人们最初为什么会开始旅行?过去的旅行方式跟现在有什么差别?露营、民宿、徒步、登山、骑行,现在仍然广受欢迎的旅行方式,是怎么出现和演变的?


《西方旅游史》,[法]马克·布瓦耶著,金龙格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0月出版


法国旅游研究先驱、法兰西学院基佐奖得主马克·布瓦耶在《西方旅游史》一书中,追溯旅行的起源和演变,探讨16-21世纪500多年旅游活动在西方的变迁。


作为首部西方旅游通史,也是一部跨学科视野的文化史,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不同时期旅游活动的特点,不同身份的游客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也从社会、环境、文化、文学、心理、养生甚至医学等角度,探讨了旅游如何从精英阶层专享变成大众也能消费得起的过程,以及旅游如何一步步塑造现代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



好奇心驱动的旅行时代开启


文艺复兴开启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时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又迈开了一大步。加上宗教改革、对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向往,以及旅行指南的流行,大批神职人员、士兵、艺术家和商品因工作需要,纷纷前往意大利。成为最早一批旅行者。


这些人具备一定学识,热衷于参观古罗马遗迹。比如法国大思想家蒙田。作为公职人员,蒙田受命到罗马觐见教皇,但他对此似乎漫不经心,反而对旅途的所见所闻深感好奇。他对此行做了很多笔记,但目的不是出版,而是方便自己日后阅读。所以他的游记在他死后很久才在其城堡的阁楼被人发现。


蒙田在创作 图源维基百科


1774 年蒙田的游记第一次出版,一出版便大受欢迎。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蒙田独特的旅行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他不自诩“见过世面”,也不自称是对艺术、遗迹、风景和当地习俗“嗅觉灵敏”的旅游者,他有着一个普通游客的所有优点,比如好心情、好奇心。他对当地的生活细节极其感兴趣,会打听当地人的菜谱,记录沿途遇到的罗马人取暖和着装的方式,记录他们的饮食习惯、言行特点和当地各种习俗。


罗马古迹一景 图源维基百科


但因为他的官员身份,到罗马的主要目的是执行外交任务,而观赏沿途风光,以及为缓解和治疗当时患上的肾结石,寻找优质矿泉水,是次要的。所以,他的旅行还是一次当时流行的“朝圣之旅”。跟后来为了提升品位、艺术熏陶的人文主义艺术之旅不同。但他为自己而写的游记,某种程度上,完全有别于此前徒有介绍性信息的旅游指南,更具可读性,是旅行文学的肇端,为旅行方式更大程度的突破创造了条件。


马克·布瓦耶认为,16 世纪这一时期的旅游者,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非常深远,包括旅行目的、旅行方式、审美趣味等,对后来的旅游变革产生重要影响。从旅游地来看,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意大利就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此后,旅游目的地排名开始出现,绝大多数目的地都是城市。罗马仍是最受欢迎的城市,随后是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等。


徒步和乡间住宅席卷欧洲


18世纪,出版物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游客”的介绍。这位游客就是著名的法国思想家卢梭。法国百科词典《拉鲁斯词典》中提到:“在18世纪时,尽管缺乏便捷的交通工具,卢梭还是通过在瑞士和意大利的长途徒步旅游,在旅游者中率先垂范,他背着旅游包,拄着木棍,吃着麸皮面包、乳制品和樱桃,是真正的‘自然之子’”。


18世纪早期的徒步旅行者 图源《西方旅游史》


卢梭提出了一全新的、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的旅游方式:双脚走出去。“不应该从书中去读,而要亲眼去看”。卢梭的旅游经历确实是靠双脚走下来的,他也是有记录的第一位徒步者。


在卢梭看来,徒步的乐趣不仅在于亲眼见到的风景,也在于身体的考验。后继者们也纷纷践行,比如法国徒步者开创了一条穿越科西嘉岛的徒步道,从北到南贯穿全国境内,这项壮举让常常被嘲笑体力不好、身体素质差的巴黎人扬眉吐气。这条步道上的徒步者,重新利用被当地人开辟出来的小路,去做探险等有挑战的事,或看望友人,完美继承了卢梭的衣钵。


作为徒步者的天堂,瑞士从18世纪就已经让徒步变成一件“愉悦的事”,不仅有很多标记明显的徒步道,还有很多小木屋,途径的游客可以在那里获得补给。而德国人在徒步上热衷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喜欢徒步穿越那些不通公路的地方,晚上能找到什么,就就着什么睡,比如谷仓、草料棚、校舍。这种徒步方式,与卢梭对大自然的主张相通。这种主张,作者认为也成了当时18 世纪的人对于大自然的向往:“身处山上的时候,空气是纯净的,沁人心脾的,呼吸更顺畅,身体更轻盈……回归了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我已经丢失很久了。”


瑞士山区的徒步道和旅行者 图源维基百科


现在兴起于乡野中各具特色的民宿,在18世纪已经“蔚然成风”。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崛起,加上卢梭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推崇,数百年的城市文明价值观被颠覆。乡村从此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有钱的城里人都开始迷恋乡村别墅了。以巴黎金融家为代表的欧洲新贵,纷纷在乡村修建起城堡般的私人别墅——乡间住宅。


这些乡间住宅主要出于消遣的目的,设有大面积的空间用于派对和游戏等社交活动,因而发明了各种体育活动,比如网球和高尔夫球。同时,乡间住宅追求的是享受。首要的是视觉享受,外观上不在于建得多么宏伟壮观,或装饰得多么华丽,而是追求建筑本身的平衡之美,整体的和谐之感。比如在二楼有大阳台和法式落地窗,正面朝向花园,房间对称分布等。


另一个层面的视觉享受,是其地理位置。比如普罗旺斯的乡间别墅,会选择在背靠山丘的位置。这样既使其免受西北狂风侵袭,也获得了居高临下的绝佳视野和宜人景色。这是意大利式乡间住宅的特点——注重舒适性:有宽敞的门厅和大的会客厅,配上石砌的楼梯,楼上有大的观景台,追求风景。也是当时欧洲有钱人的乡间住宅的主要风格。


英式花园一角 图源维基百科


与之相对的,是英式的住宅,也称英式花园,被认为是乡间住宅发展的集大成者,是一种“智慧的组合”,因为引入和突出大自然的优势,注重园艺,追求质朴。


马克·布瓦耶认为,随着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促使英国社会在思想、趣味、态度等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法国,掀起了一股“哈英”的潮流。体现在房屋建造上,便是推崇英式花园的品位,法国贵族纷纷摧毁旧的花园,重新修建新的英式花园。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就把自己在家乡费内的花园进行大费周折的英式改造,让整个欧洲知道了他有一座英式花园。


露营和骑行在年轻人中兴起


露营是英国人的发明。在19世纪末,欧洲大部分地区掀起到乡下过周末、户外旅行,由此产生了野外过夜时的住宿问题。


一开始出现的是一些临时凑合的谷仓,或慢慢兴起的地方小旅馆、青年旅舍。1906年,法国人帕特里奇出于便利考虑,研制了第一顶现代意义上的露营帐篷。相比此前重达数十公斤的帐篷,这顶帐篷轻便、可携带,只有14公斤,能容纳14人。


1946年,法国自行车旅游俱乐部的第一座帐篷村 图源《西方旅游史》


刚开始时的露营只是一项体育活动,属于年轻人和精英分子;更下层的年轻人和家庭,在一战结束到二战开始的那段时期,才慢慢开始参与这项活动,但是露营方式仍然很原始,设备极其简单。


1950年之后,随着露营被更广泛接受,设备齐全的露营地块开始有专门的管理者,1945年出售二战后剩余军用物资的美国商人,以及设备制造商们都介入了进来。


当时的法国旅游俱乐部杂志还发表了关于露营的新潮定义:“露营是一项通过自己的手段和唯一的资源在户外生活的体育运动;这也是一门艺术,对日常生活中被称为无聊的苦差发生兴趣的艺术……有趣的地方在于,可以不时地回归原始的野蛮,同时保持文明的大脑。”


1869 年,一个名叫戴维侬的法国人想在轮辋上放置橡胶圈,制成了有两个几乎一模一样轮子的机械——两轮车。成为早期的自行车雏形。


1885 年第三届自行车展的开幕仪式上,当时的法国总统儒勒·格雷维说:“人类最美丽的征服不再是征服马,而是自行车。”在博览会上一炮而红之后,全世界的人都想骑自行车,甚至出现了教如何骑自行车的培训班,。


第一辆木制两轮车(1820年),也是自行车的原型 图源维基百科


书中提到,自行车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特别昂贵,并不是一种实用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骑自行车被认为是一种高雅行为,拥有自行车的人都是上流社会俱乐部成员。他们在自己的庄园周围齐聚,成立“骑车人旅游俱乐部”。这些精英认为,骑自行车的自由,是死板的公共交通工具无可比拟的,并且为旅游探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巴黎和其他大城市的社交界很快被自行车征服了:法国著名作家埃德蒙·德·龚古尔嘲笑左拉是“骑自行车的胖子”。法国自行车旅游俱乐部在成立四年内,就发展了两万名会员。


骑自行车的左拉 图源维基百科

 

自行车到19世纪末才基本上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那个样子:它有两个同样大小的轮毂,且都安装了刹车装置;前轮由车把来操纵,后轮负责牵引,接收中央脚踏板的能量;1900 年它就已经变得很灵活了,只是还没有变速器。


酷爱运动的英国人,将自行车加入体育活动中,使乡村度假变得更有意思。圣埃蒂安是19世纪法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第一个采用“精英交通工具”——自行车的城市。圣埃蒂安人保罗·德·维维埃是一个自行车运动的狂热爱好者,1887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自传《福雷的自行车手》,然后在圣埃蒂安建立了一家工厂,当地人后来把自行车制造业打造成了当地特色产业。


声称“路是为自行车而建,而不是为小汽车而建”的骑行者们 图源维基百科


在出行困难、旅行越发可贵,甚至变得奢侈的时候,回看过去人们如何探索世界,旅游最初由精英阶层扩散到大众,由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这种有趣的历史“轮回”,或许是一次思考旅行意义的机会,也权当解渴。




·近期推荐 ·李孝悌:明清士大夫的日常生活 | 活动预告
你的秋天故事,是否也有这些书的参与?| 秋季书讯

我们加印的这17种书,供你双十一买买买!| 福利

文史哲书单 | 这份书单献给想要变得崭新的你


·近期新书 ·



— end —

排版 | 春卷

文 | 黎永娥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