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推动日本的中国法制史研究走向

新书来了 大学问Academics 2024-01-26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



近日,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清代传统法秩序》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出版。作者寺田浩明是日本杰出学者滋贺秀三的高足,日本研究中国法制史领域的代表人物。该书是汇集其几十年研究心血的集大成之作,是市面上少有的寺田浩明专著。该书曾于2018年推出日文版,在日本学界收获广泛好评,推动了日本学界的中国法制史研究走向。


作者结合西方近代法理论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通过运用各种正史、政书、律典、判牍、文集及档案文书史料,考察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进而分析传统中国契约社会、诉讼社会秩序。


书中言必有据,理论深刻,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利用清代法律文献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无疑是一本近年法制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

多年来潜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文 |  王亚新


本书为寺田浩明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法史的集大成之作。


虽然在日本的大学作为“东洋法制史”这一科目的授课教材,但本书没有采用常见的教科书体例,即并无对中国历朝历代法律制度发展的概述,亦未就法典律令或机构设置等方面展开体系性的介绍。


著者在本书中指向的目的在于,通过种种史料史实去“破译”体现传统中国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的动态及其内在逻辑的“编码”(code),建构起某种能够深入而又统一地解读历史上种种有关“法”的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型。

大概正是出于这样具有高度理论性的研究目的,本书的对象范围大致以清代的家庭(“同居共财”)、宗族、土地和契约、司法制度(包括民事领域的“听讼”和作为刑事审判的“断罪”)为主,涉及的时代则延伸至帝制之后的民国和当代。通过对汉民族传统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秩序中“法”究竟何指或者“法为何物”的叙述和分析,著者描绘出了某种从整体和根本上区别于西欧前近代法,以及欧美现代法制的“另一类秩序”模式。


由于本书具有以上的特点,将其翻译为中文介绍给国内读者绝非一件易事。所幸,著者在潜心研究的同时,也指导培养了一批中国留学生。本书的八名译者中,多数都曾在京都大学受教于寺田浩明教授门下。黄琴唐、张登凯来自中国台湾,目前黄琴唐已在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法学系任教,回到中国大陆的李冰逆、海丹、孟烨、魏敏、曹阳的工作单位则分布在四川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法学院)及华东政法大学等院校。此外,从中国台湾到金泽大学留学,由中村正人教授指导取得博士学位的江存孝现在供职于中国台湾法官学院。他们分担译出的各个章节都由著者本人仔细校阅,不少内容的表述在著译者之间经过了反复的沟通及推敲。



对于这样形成且已具备很高完成度的译稿,我作为监译仅加以通览并从整体上就中文的表达略做勘校,在得到著者本人的确认首肯之后才最终予以定稿。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阿风研究员又仔细阅读译稿,提供了若干修订或润色的意见,寺田教授本人再吸收其中一些修改,对译稿做了进一步完善。


历经两年来如此“较真”的共同努力,至少就著者自己也表示十分满意这一点而言,相信本书的翻译质量已经获得了相当的保证。


本书各章译者(按照章节顺序排名):张登凯(序章、后记)、黄琴唐(第一章、第八章、终章)、李冰逆(第二章)、海丹(第三章)、曹阳(第四章)、海丹/孟烨(第五章)、江存孝(第六章)、魏敏(第七章)。本书以目前这样上佳的面貌同读者见面,与诸位同仁和出版社编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致谢。



BOOK


推荐图书

《清代传统法秩序》

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2023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书为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考察了传统中国法的诸多面向,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


名家推荐


本书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台湾旧惯调查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全方位地考察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西方社会以外的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史料,擅长理论分析,其关于“听讼”与“断罪”,“规则”与“公论”的分析,都极具启发性,开创了比较法史研究的新境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阿风


本书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深入多维地展示了帝制中国法的面相,言必有据而不堆砌史料,理论深刻而不炫耀语词,从历史视角剖析中国法观念及其内在机理,融通古今深思其当下意义,类型化总结富有洞见和启发性,是日本学界对中国法制史研究高水平成果的代表之作,将成为该学科的经典性论著。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王志强


本书作为寺田浩明教授在京都大学退休时的最终讲义,乃作者多年来在中国法制史领域教研深耕细作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念兹在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其既有日本传统的东洋法制史研究注重资料的历史传承,又有从关键概念入手建构适合类型化法哲学思考的方法创新,是一本史料与理论兼备的厚重作品。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新宇


这是一本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的佳作,富含学术洞见。其别具一格的章节安排,反映了作者在问题意识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之处,亦即主要以清代这一传统中国法制发展的完成期为切入点,扎实运用各类史料,并吸纳学界先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法学角度深入思考如何超越欧陆法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搭建起一种可供妥帖理解传统中国之法秩序的分析框架,就像此书日文原版封面上的英文书名China's Traditional Legal Order所暗示的那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尤陈俊




·近期推荐 ·


·近期新书·


黄宗智 干春松 | 孙竞昊 | 公孙策




— end —

编辑 | 春卷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推动日本的中国法制史研究走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