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在北大没有评上博雅讲席教授,到底冤不冤?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师打怪指南 Author 指南哥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129篇原创



在公众号“辛德勇自述”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辛德勇教授在2023年新年第一天发了文章,“充满自信走入新的一年”。在1月3日又发了文章,“晨思录之八十七——我与北大”。

其中,辛德勇教授不满于自己没有被评上北大博雅讲席教授,而宣布公开求职。求职的核心要求有两个:一个是70岁以前不退休;另一个是工资待遇参照博雅讲席教授。

求职的优点是,不限学校的地域和档次;缺点是,可以承担教学,但不申请任何课题,在科研上不许诺发表、出版的具体数量和层级。

此文一出,坊间多有议论。

有嘲讽者:北大教授满脑子想的都是名和利,庸俗不堪。有挖苦者:辛教授的水平本来就评不上,卖惨也没用。有同情者:任何教授或普通教师本就应当为自己谋求相应的名头和待遇,真的不丢人。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本公众号打算用两篇文章来稍作猜测分析。

第一个是,辛德勇教授为什么没有评上博雅讲席讲授,是水平原因、人品原因,还是什么原因?

第二个是,他屡屡怒怼北大和此次公开求职是否合适,能够找到接盘的下家吗?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来尝试猜测和回答第一个问题:辛德勇教授在北大没有评上博雅讲席教授,到底冤不冤?



01

作为“学术网红”的辛德勇教授


辛德勇教授是本公众号非常尊重的学者。他开通公众号和视频号,积极分享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读书心得,被粉丝们称为“辛神”,也算自得其乐,有益身心。

在之前他与《文史哲》杂志的纠纷中,本号也发表文章“辛德勇大战《文史哲》,我们今天如何做学术批评?”,力图从中反思,如何恰当处理个人偏好与学术批评的关系,让后者真正促进学术进步。

不过,辛教授在此次纠纷中言辞激烈,有些上纲上线,也引发许多非议。这可能一方面出于学术,一方面也出于性格,一方面还出于心态。

总体上讲,象牙塔中的知名教授通过自媒体来普及学术和发表观点,还是值得称道的。

这不仅可以分享各个学科的高冷知识,也多了知识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可以相互了解,相互袪魅。

不过,对于自媒体时代的这种学术出圈,高校和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够坦然接受,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或追逐名利,或荒于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

观念的转变往往落后于时代的转变,而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总是要承受一些风雨的考验。



02

“长江学者”辛德勇与北大教师新体制


据介绍,在2014年,北京大学推行教师新体制改革,新旧体制并存。即对所有新聘教师施行预聘制,六年为期,通过考核之后转为长聘,未通过则解聘。这主要适用于当前和后续新进的助理教授。

对于已经是副教授的教师,可以申请转为长聘副教授,也可以申请旧体制的教授。北大在2016年推行新旧体制并轨,在2018年完成并轨。

(参见:北京大学前任校长谈预聘制的是与非:从北大师资聘任制发展看大学里的人才阶梯。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08/29/421625.html)



这就使得,副教授先申请长聘副教授,之后才能申请长聘教授,各有2次机会;而老体制教授可以申请长聘教授,但只有1次机会,失败了就必须解聘走人。

新旧体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工资待遇上。据传言,长聘副教授的年薪可以达到50万以上,长聘教授的年薪则达到70万左右,而旧体制教授的年薪只有40多万。

另据传言,其中还有“拿帽子”转轨的机会,即拿到国家级人才的称号,可以直接转为长聘轨。比如,拿到“长江学者”的旧体制教授可以直接转为长聘教授,享受新的年薪等级。

如果以上信息全部准确的话,辛德勇教授在2015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可能之后直接转轨为长聘教授,享受70万左右的年薪。

不过,如果他现在仍然只是旧体制教授,那么年薪可能不会超过50万。

每位教授的情况不一,而学校也倾向于不公开具体的薪资待遇,使得外人只能打听和推测。有不确之处,请见谅!




03

北大博雅讲席教授有什么待遇?


一直受到诟病的是,国内高校教师的基础收入相对偏低,而绩效收入则差距巨大。这使得:人才外流;文理工科严重不平等;教师之间也严重不平等。

相对于普通教师,有职称、有帽子、有大项目的教师的收入可以高出2-3倍,还不算个人创收的横向项目。

即在同一个学校里,有的教师可以拿到100万以上的年薪,而绝大多数教师只能拿到30万以下的年薪,尤其体现在理工科与纯文科之间。

还有的不平等就是,理工科可以评院士,而文科连一级教授都不能评,最多全校寥寥几个文科二级教授,即使上了长江学者也不能评文科一级教授,学科歧视简直赤裸裸。

这就使得,一些高校也试图稍微改变这种情况,在普涨工资的同时,再推出另外的途径,来奖励学术斐然、德高望重的资深(多为老年)教师。比如,清华的文科资深教授和北大的博雅系列教授。

在博雅系列教授中,以博雅讲席教授为最高。虽然不知道其具体待遇,但流传出来的细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70岁之前不退休,第二个是年薪接近100万。

这也正是辛德勇教授在公开求职的文章中所吐露和要求的条件。

其实,当前的教授退休年龄是60岁,而只要是博导,就可以延长5年,到65岁退休。70岁之前不退休,也就是在65岁之后再延长5年。

这的确是一个大福利,因为教授博导已经是高校教师金字塔的顶尖,能延长5年全职在岗会获得最好的经济收入,70岁时的退休工资也会高很多。

知名教授的普遍操作是,要么在65岁退休后被别的学校返聘,要么在60岁之后且退休前就全职跳槽到别的学校,条件是70岁才退休。

第二个条件是年薪100万。这个待遇说高很高,说不高也不高,一般学校引进一般教授也可以出得起年薪60万以上的价码。

但对应的是,这位教授要么完成较高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要么能够显著提升本校在教育部评估中的学科排名,比如可以从B+进入到A-,从C+进入到B-。

不是没有足够的钱,而是没有足够高水平的人。




04

北大博雅讲席教授是怎么评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本校不能给自己相应的待遇,知名教授都是选择退休前跳槽。辛德勇教授的公开求职也属于这一情况。

他认为自己学术水平和学术成果足以评上北大博雅讲席教授,然而,“北大认为我不够资格享受这个,可我觉得自己完全有资格享受这个。这很不公平。



“但北京大学相关管理者(标准的称呼叫‘领导’),也应当合理对待我的付出和成果,然而我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对待。反复沟通将近三年,还是无人理睬。”



辛德勇教授觉得自己很冤很委屈,在北大工作了19年,从教学和科研上都有突出贡献,为啥就不能评上博雅讲席教授呢?而自己是1959年生人,今年已经64岁,按照常规明年只能车到站人退休。

外人看着似乎也挺委屈。

然而,看看2016年4月20日通过的《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聘任办法》(试行),再结合系科的实际情况,我们似乎也能够理解北大的评审规则。



从“基本聘任条件”来讲,几乎所有知名教授都符合。但从“基本职责”来看,辛德勇教授似乎不符合“积极争取和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这一条,因为他在求职文章中说,“我的缺点一是不能承担任何研究项目”。

在官网个人主页上,辛德勇教授的确没有列出任何主持过的科研项目。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官网显示,他曾经在1995年和2005年主持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各一项。



《聘任办法》还说,在聘任程序上,“学校根据师资人才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捐赠基金预算情况等,确定‘博雅讲席教授’年度聘任指标。学校向院系下达推荐指标,院系在限额指标内推荐,经学部差额遴选和学校审议通过后聘任。”“聘期一般为5年,可续聘。”

这就意味着,学校会考虑“学科建设规划”,而院系只能“限额推荐”。虽然不知道,博雅讲席教授的年度名额和聘任名单,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下达指标和院系限额推荐都必须符合“学科建设规划”。




05

他没有评上博雅讲席教授,冤不冤?


在这个时候,就要结合院系和二级学科的实际情况了。从北大历史学系的官网上看,辛德勇教授主要隶属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同时是“历史地理学教研室”主任和“北京大学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负责人。

而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古代史这个二级学科,当前在职的教师中已经至少有3位教授被先后评为博雅讲席教授,分别是邓小南(1950年生)、阎步克(1954年生)和荣新江(1960年生),还有不仅前退休的朱凤瀚(1947年生)。



从“学科建设规划”来看,就可以猜测出,为什么辛德勇教授评不上博雅讲席教授,反复沟通也不行。

纵然中国古代史这个学科很强,但作为历史学门类、一级学科中国史下面的二级学科,先后上了4位博雅讲席教授已经算比例非常高了,系科和学校总要考虑考虑学科平衡和相对减少聘任人数。

如果过于偏向一个二级学科,那么让其他二级学科和其他院系情何以堪;而如果可以大幅度增加聘任人数,那么: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不利于青年教师发展和人才引进;二是学校工资负担加重,而社会捐赠基金很不稳定;三是博雅讲席讲授的头衔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



这些现实条件就使得,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学校不会在这个二级学科上再评选博雅讲席教授,即使多出版3、5本专著也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辛德勇教授没有评上到底冤不冤呢?

冤,在于二级学科或系科里的其他同事太厉害,出名更早,学界地位更高,造成了教师梯队之间的内部踩踏;

不冤,在于自己即使可以比肩一些同事,但还没有能够大幅度超越他们,以至于在华山之巅论剑时只能泯于众多顶尖高手。



辛德勇教授的不甘和怨气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僧多粥少、各种因素混杂的校内最高级别头衔的评审中,总有一些人吃了亏,即使有所挣扎,有所发泄,甚至撕破脸皮,但最终要么愤而出走,要么饮恨退休。

辛德勇教授今年将满64岁,祝愿他有机会再申报一次博雅讲席教授,或者能够求职成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术再一春!

而即使明年到龄退休,但只要放下冤和怨,其实也不耽搁自己的学术夕阳红!

至于他这次公开求职是否能够成功,本公众号会另行刊文略作分析,敬请关注!(部分图片来自公众号“辛德勇自述”,特此说明!)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强生制药开启改革,将在全球大裁员

  2. 细思极恐!中国留学生回国3年,海外公寓被秘密出售!150w存款被清空…

  3. 菜市场的小摊贩,都是富人。

  4. 工商银行总行原高管被查

  5. 博士毕业,去美国开卡车:学历贬值,教育的目标真的该换换了!

  6. 最全总结!企业、公司、个体户、分公司、子公司、有限公司有啥区别?今天统一回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