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誌屋Journal》Vol.18|被凝视的“她”

ZiWU誌屋 ZiWU誌屋 2022-10-08


“无论激进也好,不激进也好,其实女性希望达到的就是性别平等,只是渠道或者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社会需要有呐喊的人。”
——喻红

提及中国女性艺术家,喻红绝对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名字。无论是《目击成长》系列还是《她》系列,她都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具体而又鲜活的女性个体。在刚结束的上海多伦美术馆的“瞬间·在场——予她同行”艺术展中她展出了《她-女警官》,作品中的女警官是当年给喻红办第二代身份证的窗口警官。作品将绘画与照片结合,30张标准的证件照整齐排列居左,喻红画的生活空间居右。在照片的不断重复中,个体的独特性被消解,变得陌生化、符号化、“成为标签。”

喻红,1966年出生于中国西安。198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生活工作于北京。


01

标签的意味


用最快的速度将人分类,从而“认识”“了解”一类人。但是将人高度概括的同时,就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细节与具体。正如女性,这两个字天然就是一个标签。现如今性别之争成为了网络上的热点议题,女性在舆论上往往占优势,这与现实生活恰恰相反。大家也会因为“潮流”更关注女性议题,这一现象看似是热度的狂欢是舆论的躁动,实则背后是女性力量的艰难崛起。虽然女性意识的觉醒、平权的争取……这些内容都并不新鲜,但是仿佛无论舆论如何喧闹,父权社会、男性凝视与消费主义的陷阱依然无时无刻如一张看不见的网笼罩在真实的生活之中。然而当我们视线下放,聚焦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就会发现“女性”二字充满力量。

《她——藏女》,150x300+150x100,布上丙烯

具体的“女性”到底为何,女性艺术家喻红用自己的绘画创作解答了这一问题。喻红身为女性艺术家,同时也是妻子、母亲。从天才少女到成为母亲,巨变与压力让她一度产后抑郁,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是旁人无法想象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她有5年没有画画。听她提及自己曾经的焦虑、绘画事业的停滞,同为女性的我只觉得每一个字都触目惊心,但如今的她说起这些只有云淡风轻,她坦然且肯定地说:“我有孩子后变得更坚强了。”

《她——美女作家》,150x300+150x100,布上丙烯


在停滞了5年之后,喻红创作了《目击成长》系列,这一系列中她以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了自己与女儿两代人的成长,同时也用画作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两条线索交织,展现了时代大背景下的个体感受与集体记忆。也正是在这一组系列后她转向了更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创作:去描绘社会上更多、更不同的女性个体。

《目击成长》创造年份:2001《人民日报》1994 年8月12日;
1994 年喻红 28岁生下女儿刘娃;1994 年刘娃出生


02

社会需要呐喊者


在《她》系列中,她聚焦不同职业、年 龄、社会阶层的女性,以田野调查的方法角度介入,通过绘画将女性的坚韧与勇敢呈现给观众。正如波伏娃所说:“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渐长成了女人。”性别本身是客观存在,而 “女性”这一标签却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差异,比多数人(包括女性自己)意识到的更加巨大。也正是这份差异,让女性在思想成熟后更显“勇敢与强大”,正如喻红所说“我觉得女性总体来说是很坚韧的群体。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目标会越来越清晰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迈向自己的目标。”

《她—80后作家》,150x300+150x100,布上丙烯

如果说在目击成长中更多看到的是她与自己的一种对话,那么《她》系列则是她以女性的身份去触及更多的女性,这是一种与更广阔、多元的外界的对话,同时亦是以此反观自身的过程。她的绘画就是她自己。她笔下的人物有一种清新又疏离的感觉,整体画面很干净,带着女性的关怀。对这种略带刻板印象的评价,喻红说:“只要是真诚的感受就挺好的。”但我自身也从中反思,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对且仅对女性产生影响。

《她—警花》,150x300+150x100,布上丙烯

当我们提起男性艺术家,并不会强调男性,而说起女性艺术家,“女性”就成为了某种必要的标签。有的人对这个标签态度鲜明地说“不”,有的人摇摆不定,有的人则会拥抱并与之共舞,这样的人我愿称之为勇敢的践行者,喻红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她参加了上海多伦美术馆的女性艺术展“瞬间·在场”。她说:“关心女性话题就是一件好事,虽然不会那么快让女性的生存处境变得更好,但无论激进也好,不激进也好,其实女性希望达到的就是性别平等,只是渠道或者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社会需要有呐喊的人。”

《她——退休工人》,150x300+150x100,布上丙烯


Q & A

ZIWU :
喻红是如何成为喻红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时间节点)

喻红
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节点可能就两个。一个是我14岁的时候考上美院附中,进入专业的艺术学校开始学习。这个时期也比较特殊,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很多西方的哲学著作、文学著作、音乐等等各种门类的知识涌进来,正好在那个时期,我又是处于吸收能力最强的一个年龄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洗礼。

第二个节点应该是1994年,我有孩子的那一年,对我人生来说很重要。我有孩子之后,我才真正有一种性别意识,才真正意识到性别对于人的塑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以前只是懂这个道理,而不是切身的明白。那个时期我好长时间也没有画画,艺术创作就搁置了一段,当中其实是人生蛮焦虑的一个状态。在停顿之后就画了《目击成长》。我现在回想起也没有什么,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坚强了。


ZIWU :
对于女性艺术家这个身份如何评判?

喻红
我的艺术视角关心的东西,因为性别会带有女性视角,这也是很客观。我不觉得有一个抽象的视角,就是说哪一个人的视角是代表全人类的,每一个人的视角都是具体的,无论你是什么性别,哪怕你南方北方都不一样是吧?对于我而言,我更在乎的是个人的视角,就包括了性别,包括其他各种元素构成了一个具体的视角。我不太喜欢变成一个抽象的人:我就代表了女性,或者我就代表了一个超越了性别的一个人。


ZIWU :
经历了国家巨变的30年,那些重大的事件都是如何影响你的?

喻红
艺术创作不是一个特别可以量化、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是混沌而复杂的关系,你的人生经验有好有坏,人生的五味杂陈都对艺术创作有影响。


ZIWU :
艺术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喻红
艺术可以让人从具体而庸碌的现实当中能够抽离出来,有一种精神的寄托,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其实都是,哪怕哼个小调也是,让精神有个小快乐。


ZIWU :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机会,会想做什么?(成为另外一种生物,另外一种人生,另外一种性别,这都可以)

喻红
如果能选择就当一棵大树。什么都不用干,然后就靠天吃饭。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


撰文:卡卡

编辑:杨扬

新媒体编辑:Irene Cooper


让你的生活更懂艺术,

从阅读一本优质的杂志开始——

点击小程序购买

《誌屋Journal》VOL.18

流光溢“香” CORRESPONDENCES



往期精彩内容


  • 内生风景:春夏之影,灵壳之境


  • 《誌屋Journal》Vol.18|钻石繁星,暗香盈袖


  • 《誌屋Journal》VOL.17:花神咖啡馆,爱与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