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文拾趣|一份来自艺术圈的治愈书单

Irene Cooper ZiWU誌屋 2022-10-08


“我们学习得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雪莱《伊斯兰的反叛》

约瑟夫·赛文为正在阅读的珀西·比希·雪莱绘制的肖像画

热爱读书之人大多都是孤独的,他从书籍所构造的世界里找到现实的避难所,从汪洋的知识中汲取能让自己成长的养分,安静地、不动声色地把信息分门别类储存在记忆的档案馆里,是期待终有一日能有所用吗?或许只是抚慰寂寞的一种便捷手段。通过文字浏览万水千山,与古今中外的智慧之人深入对谈,偶然发现书中所思与自己所念不谋而合......

在这个疫情又卷土重来的春日,病毒阻碍了与亲友的相见,搁浅了踏青出游的脚步,又回到方寸之间的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之前还未曾翻阅的文字。誌屋此次邀请了一众艺术家,为热爱阅读的朋友带来10本推荐书籍,愿书籍的治愈力能伴你度过这足不出户的漫长岁月。


艺术家 冯立

深濑昌久:

渐渐变为乌鸦的男人

No.

01


By 【日】濑户正人

深濑昌久是日本战后派摄影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艺术家最负盛名的摄影作品《鸦》是其注重对个人心境探索的代表作。苦难可以成就艺术,在深濑昌久人生最压抑痛苦的时刻成群结队的鸦在他心灵的雪地里留下深深的爪痕。失意的生活,如同精神患者般歇斯底里的情绪外溢,顺着深濑昌久的思绪流淌至乌鸦浓稠的阴影之中。这是深濑昌久生命的底色,也是他与世界交流的途径。


艺术家 郭盈光

竹不如肉

No.

01


By 张宇凌

从古埃及的《纳芙蒂蒂王后胸像》、古雅典的《握手言别》雕像、古罗马的《忧郁的罗马人》雕像,到中世纪的《夫人与独角兽》壁毯、文艺复兴时期的耶稣造像和艺术审查,再到现代的西尔维亚·斯莱的女性主义画作,作者以其独特视角选取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些名作,并通过作品解读背后的文化思想,带领我们展开一段大开眼界的艺术之旅。作者着重探索身体、性别、情欲等观念与权力、政治的关系,尤其是人性与规范之间的互动,个性化学术语言的运用使得整本书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No.

02


By 【英】马修·恩格尔克

有人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不同人群间多种多样的文化表达、习俗和信仰永远让我们既警惕又着迷。人类学的工作就是探究这些繁杂文化现象背后的机制,从而揭示社会何以为社会、人又何以为人。马修·恩格尔克从人类学最重要也最负争议的九个关键词(文化、文明、价值观、价值、血统、身份认同、权威、理性、自然)出发,出色地展示了人类学的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剖析诸多耳熟能详概念的源流和演变、内涵和外延,培养了读者“人类学家的敏感”,让读者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艺术家 胡军军

看不见的设计

No.

01


By 【日】枡野俊明

日本拥有独特的美学意识与自然史观。料理点缀以鲜花装饰,室内陈列随季节更替更换花样图案,将自然引进至生活中来,感受时令的不同美感。从“变化”中探寻美,重视随处飘游的氛围而非“形式”,这样的美学观诞生于禅艺术。本书作者生于禅僧世家,以禅思为本从事设计,庭院作品承继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并灵活运用各个国家不同的风俗、文化、宗教习惯,同时不断摸索尝试传达设计之中的禅之美。


不知有花

No.

02


By 徐文治

何谓“不知有花”?人生匆匆流逝,能安心赏花的时光难得,能有心赏花之人也难得,懂得赏花之人更少——这是“不知有花”的境地之一。不知有花,以“写生折枝之妙”为旨归,故是瓶花之一支,不作他求。瓶花名家徐文治精心打造瓶花小品集,选日常的、当代人随手可得的花枝入瓶。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章,徐老师用各具况味的瓶花作品,简洁质朴的创作手记,带领读者在图文中体味“不知有花”之境,揣摩“时时处处”的瓶花之美。


艺术家 雷磊

鳄鱼街

No.

01


By 【波】布鲁诺·舒尔茨

本书收入了舒尔茨存世的全部小说作品:两部短篇集《鳄鱼街》和《沙漏下的疗养院》,以及未结集的四个短篇。在这些故事中,舒尔茨以高度的原创性再现了不同寻常的童年回忆,赋予平庸现实以神秘感人的气息。与卡夫卡一样,他使用了大量奇异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用瑰丽的语言、令人不安的隐喻和不断延伸的意象堆叠出绚烂的场景,至今读来仍然令人震撼。本书直接译自波兰语原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会舒尔茨小说作品的全貌及其艺术魅力。


门当弗对/

Elsewhere

No.

02


By 王烁,【挪】弗兰德里克·吕瑟达尔

作为中挪文化交流机构Northing发起的出版项目Kinakaal(白菜)的第一本出版物,选择独立漫画这种深入浅出的艺术形式,希望读者能在平行阅读中挪两位漫画艺术家对共同主题在形式、叙事、风格等方面截然不同的漫画诠释后,对中挪两个国家中普通人生活的异同有一个概貌的认知。白菜在挪威语中是“中国甘蓝菜”的意思,是挪威超市最司空见惯的蔬菜之一,或许这就是普通挪威人与中国最直接的联系。


艺术家 廖逸君

自画像

No.

01


By 【日】长岛有里

由Dashwood Books出版的长岛由里《自画像》描绘了艺术家在1992年至2016年间的生活——从大胆张扬、“厚颜无耻”的年轻艺术家到怀孕时温柔多情的母亲,Marigold Warner称长岛为“代表90年代的女性摄影师”与“女权主义摄影的领军人物”。本书在策展人与摄影师的对话中讨论了“自画像”作为激进女权主义表达方式之一的意义以及摄影师在不同时段、不同心境中不断变化的自我风格与审美标准。


艺术家 易连

复眼人

No.

01


By 吴明益

透过复眼,我们看见世界的温度。我们曾经以为已然弃绝的记忆与物事,终将在海的某处默默聚成岛,重新随着坚定的浪,搁浅在忧伤的海滩上。故事的开头,在广大无边的海上,有一个岛,叫瓦忧瓦忧岛,瓦忧瓦忧人相信世界就是海,而卡邦(瓦忧瓦忧语“神”的意思)创造了这个岛给他们。岛上的次子在出生后第一百八十次月圆时,出海远航,不准回头。《复眼人》集合了好几个因为不同原因,逃离了日常庸俗态度的人。他们是难得看出了一般人的庸俗日常中,带着最恐怖的不正常的“复眼人”。


深时之旅

No.

02


By 【英】罗伯特·麦克法伦

“深时”是地质时间概念,是地下世界的计时单位。在萨米族传说中,地下世界像是人世的颠倒镜像,地面就是镜面,“生者直立,而逝者行走时上下颠倒,二者的脚彼此接触”。本书讲述的是黑暗之旅,是对地下的求知之行。从中石器时代藏骸所、深海实验室、森林菌根网络,到双生地下城、地下无星河、战时万人冢,再到洞穴岩壁、冰臼、核废料处置库……通过麦克法伦的笔触,我们见到了一些希望自己永远铭记之物,也见到了一些宁愿从未目睹之事。我们脚下的世界,不只安顿着黑暗和死亡,也珍藏着隐秘的人性、漫长的文明。


📖
从书籍里蔓延出的能量
像是春雨洗过后树梢发出的新芽
带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成为你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治愈源泉

部分图片来源于NPR,当当网,Dashwood Books,Northing, Amazon


往期精彩内容

  • 誌屋艺展|现实重塑:具体艺术与欧普艺术

  • 艺文拾趣|白色誓言:爱情神话与甜蜜味蕾

  • 《誌屋Journal》Vol.25|镜与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