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NKI的弊端如何通过Roam Research弥补?| 学习骇客

LeoChanXY 学习骇客 2022-06-08

用技术和心理学改善学习 第131次

摘要:以资深用户的身份,从学习科学的角度分析ANKI的弊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出改进建议。

本文基于长时间、高强度使用ANKI进行论述,如果你使用ANKI的时间不超过一年,或者不是每天都用,那ANKI的弊端在你这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重复阅读),ANKI的提取式学习能带给你的帮助要大多的。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ANKI的弊端

自ANKI冒出来的那天起,就有人在关注“ANKI有什么缺点”。在雷欧看来,大部分人关注的出发点都是你总是在权衡利弊,却不肯用尽全力一文中所说的问题。

如果从一个连续、高强度使用近七年的使用者的角度来看,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 觉得ANKI确实是有缺点的:

1/ 记忆负荷巨大;

2/ 长期容量有限。

如何理解这两点呢?

记忆负荷巨大。许多使用者觉得“复习占据了太多时间”这并不是雷欧想说的负荷,这只是原来被你忽视的学习问题(没有记住),现在通过ANKI复习摆在你面前让你不得不面对罢了。真正的负荷指的是脑袋里时时刻刻都装着东西;指的是随时都感觉脑子里被装满了;指的是太多的知识混在一起又产生了干扰,并导致最终导致了遗忘;指的是每天在完成基本的复习任务以后,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资源去处理新信息。

长期容量有限。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下,我们处理问题主要调用的是工作记忆中的有限的资源,通过ANKI对知识点进行复习,知识被转移到空间无限的长时记忆系统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应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据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观察,通常这样的状态最多可以持续一年,当你一年内已经学了多门课的十多本书以后,如果再想以这样清醒的、轻松的、清晰的状态再学三年五年,恐怕会非常吃力。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容量无限的长时记忆系统中,可供快速调用的活跃知识也是有限的

这两个问题成为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的天花板,如果你使用了ANKI很多年,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那不妨继续往下看。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两种记忆方式

我们以人际之间的熟悉程度来比喻知识之间的熟悉程度

第一种熟悉。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是亲密无间的情侣,他俩天天在一起,即使是偶尔分开,也会很快见面,所以他俩的关系就非常亲密了。

第二种熟悉。而郭靖和杨康并不是经常在一起,但郭靖的母亲会常常在他耳边提到他有一个义兄叫杨康,郭靖的师父江南七怪会经常提醒郭靖十八年后他要和丘处机的徒弟杨康在醉仙楼比武,连偶尔碰到的情敌欧阳克也会常常在郭靖面前自报家门说他受命于大金国小王爷完颜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郭靖从来没见过杨康,也已经在心里对杨康有了深刻印象。

这里说的是现实世界,理解起来非常容易,但理论层面,《How to Take Smart Notes》系列在书中提到了两种记忆方式,正好对应前文两种熟悉程度。

第一种记忆方式是存储强度。指的是通过不断复习,就像在石头上一刀一刀地刻字一样,将知识塞进人的大脑里。这就像前文中的郭靖与黄蓉的熟悉方式(天天见面),ANKI主要就对应了这种记忆方式,我们在ANKI里进行间隔复习就是在强化知识的存储强度。

第二种记忆方式是检索强度。它不是通过一遍遍地复习来记忆,而是通过复杂多样的联系强化记忆,这就像前文中的郭靖与杨康的关系(交集太多)。

如何借助工具,从实践层面实现这种检索强度的学习方式,请看接下来关于Roam Research类笔记工具的介绍。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两种记忆方式的优缺点

存储强度

优点:

1/ 见效快:通常当天复习过的知识点在第二天复习时也会有印象,再稍微经过几次间隔复习,大概1~2个月以后,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脱口而出;

2/ 记忆准确:如果学习习惯良好,经过间隔复习的知识点通过都可以在考场上准确地默写出来,甚至经常会有使用者说“当我走出考场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能考上”。

缺点:

1/ 负荷大:对于高强度使用者来说,常常会感觉每天脑袋里都是满满的,每天完成大量的复习任务以后整个人都感到精疲力竭;

2/ 容量有限:即使是非常勤奋的学生奋战一年后,学了10本考研笔记没问题,但是如果以这种方式再坚持三年再学三十本新知识,几乎不太可能像以前一样高质量地将知识保存到大脑里了。

检索强度

优点:

1/ 负荷小:我们不需要频繁地、主动地去安排复习,就像郭靖并没有经常见到杨康却能对杨康很熟一样;

2/ 容量更大:联系变多了,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知识就会更多,可供调用的活跃的认知资源会比存储强度下的长时记忆中更多。

缺点:

1/ 见效周期长:它不像存储强度下那样复习几次就能脱口而出,它依赖于后续是否有机会产生丰富的联系,也依赖于使用者的学习强度是否足够高并支撑这个网络不断完善下去,在理想的使用状态下也可能需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才能见效;

2/ 准确程度不一定高:在这种方式下,不要求使用者对所有知识都能脱口而出,而是要在碰到相关线索时能够想得起就可以,能够知道曾经有学习过相关的内容就够了,然后去检索出来,并不要求所有知识都要说得出,就像《过剩时代的学习》方柏林 一席的视频中说的一样“常用的知识要学会放在大脑里,另外一些知识应该放在世界上”;

3/ 对使用者有较高的要求:学习强度要大,周期要足够长久,就像卢曼在30年里平均每天添加9条笔记,才拥有了9万多条卡片笔记,才最终促使他成为杰出的社会学家;养成习惯,每天留有固定的时间去在笔记中“漫游”,或在记新笔记时习惯性地回头看看已有的笔记,通过回顾发现可能存在的联系并及时更新笔记;养成习惯,主动用应用已有的知识笔记,应用也是一种提取式学习,可以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准确说来,对使用者的要求并不能算检索强度这种学习方式的缺点,就像没有好习惯一样用不好ANKI一样,这也不是ANKI的缺点。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系列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注意,也需要我们落实到习惯中。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两种记忆方式的关系

谈到存储强度和检索强度时,一定会有人陷入二分法,一定会有人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但二者却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

存储强度就像手机里的RAM。

老式的安卓手机只有1G大小的RAM(处理资源),一般打开两三个程序就会卡顿,但是现在的安卓旗舰手机至少都有6G的RAM了,因此处理起任务来就流畅多了。

在大多数人传统的学习方式下,能记住的东西不多,能调用的知识也很有限,考试的时候常常脑袋一片空白,想学以致用的时候也无计可施,就像的1G RAM的老式手机。

通过ANKI复习,我们能记住的东西多了,考试时会写的知识也多了,而且很少卡壳了,就像手机RAM从乞丐版的1G升级到了皇帝版的10G。改善的效果有目共睹,并且成功的方式可以复制。

检索强度就像手机里的ROM。

我们在买手机时,常常看到256G的版本要比16G的版本贵很多,这种空间大小就是ROM(存储空间)。

太小的ROM空间就意味着我们要定期优化手机资源,比如定期清空视频缓存,定期删除多余的照片,如果要用这些资源,还要再次下载(运行下载程序需要使用RAM处理)。

而如果ROM空间足够大,RAM就可以清闲很多,比如我想听歌就直接利用已有缓存,想看视频就直接利用已下载的内容,不需要再让手机一边下载一边听或看,手机就不容易发烫(大脑很容易过载)。

过度依赖ANKI就像买了10G RAM + 16G ROM配置的手机,虽然玩游戏不卡,但由于没有离线资源,只能一边玩游戏一边开着视频软件在后台下载,手机很容易发烫。

将ANKI和Roam Research类工具结合起来使用,就像买了个10G RAM + 256G ROM配置的手机,不仅玩游戏的时候很流畅,本机离线可用的资源也非常充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你不是培根随笔集:谈读书中“有过目不忘记忆”的人,不要一下从ANKI软件(存储强度)转移到Roam Research类(检索强度)笔记工具。如果不借助ANKI进行丝毫的复习就直接扔到Roam Research类工具里,很有可能下次即使遇到了相关内容你也不知道自己曾经学过,所以“建立笔记间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你原来使用ANKI复习10次持续3个月(一天内连续学习多次只算一次),那么现在可以试试仅使用ANKI复习3次持续1周

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具体是这样做的:在Roam Research里记读书笔记,使用笔记工具X与复习工具ANKI专辑,在ANKI里复习几天以后,觉得有印象了,就不再继续复习了。之后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和期间,都会主动思考当前笔记和之前的笔记的联系,并及时更新到笔记软件中。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如何发挥检索强度的优势

首先,要清楚Roam Research 类工具不是单指这一款工具,而是指一类工具,通过公众号菜单栏找到“圈子”,在微信圈子里搜索 Roam Research 可以看到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的备选推荐。

其次,不要担心是不是现在用不了这类工具就要错失提升自己的机会了。这类笔记工具都有类似的格式,在圈子里搜索“幕布”可以看到幕布与其转换的方法,在课程(见文末)里也介绍了如何通过一致的使用习惯方便自己在不同工具之间迁移笔记。

最后,和用好ANKI没那么轻松一样,用好Roam Research类工具也没那么容易。在下决心之前不妨考验一下自己:从《How to Take Smart Notes》系列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东西,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培养成习惯。

如何上手

很多人不断地找工具,却接二连三的受挫,因为他没有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再好的工具在他手里也只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已。

如何用上这类工具,《How to》书中给出了两个建议:

1/ 选择一个工具。

2/ 选择一项任务。

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使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两个要求。

有了工具,就像你买了一辆好车,有了任务,就像你家附近有宽阔的马路。有了工具却没有任务,就像你买了车,但是家在偏僻的山区,车技无处施展,车辆的性能也得不到发挥。有了任务却没有工具,就像你家门前就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但你没有车,每次出门还得乘公交车到城市的另一头的长途车站,白白浪费很多时间。

如何用好

对于像卢曼卡片盒(滑箱)这样的工具,我们有时会忘记我们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工具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一样重要。—— Sönke Ahrens

很多人学习使用ANKI也是这样,只关注ANKI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很少在意我们使用ANKI的方式,这在ANKI公开课(与本文同期发布)里有过系统的说明。

我们使用Roam Research类工具也是一样,如果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那它无非就是一个增加了双向链接的幕布笔记而已,但如果你用它去读一本学术类的书或者两三本知识密度比较大的书,从当局者的角度去看,你会受到很大的鼓舞,就像ANKI带给你的一样。

关于如何用好,《How to》书中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归类如下:

1/ 工作流程:原则+步骤;

2/ 临界点:数量+质量。

书中有详细的论述,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在这里做简单的介绍。

原则。因为卢曼的卡片盒也是卡片,Roam Research的节点也类似卡片,所以在使用原则上和ANKI有很多类似。比如,用自己的话去记录,理解了以后再记录,每张卡片上只记录一个知识点,笔记要及时修改,等等。

步骤。卢曼将笔记分为三个阶段,其实反映了对笔记的加工过程,从快速记录到整理成文,再到建立联系,也就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知识网络,这些都要使用者养成习惯、不辞辛苦地去实践。卢曼甚至有一些习惯,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查看和更新笔记。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回顾习惯,却有时间到处找杂七杂八的东西来学习,因此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又联合pimgeek在已有的笔记转换流程中(见笔记工具X与复习工具ANKI专辑)增加了一条——转入讯飞语记朗读(听)。这个方法正在内测,将很快与大家见面。

数量。就像前文所说,如果要从检索强度中受益,学习者需要长期高强度围绕有限的范围进行专注地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笔记爱好者试了一下觉得Roam Research没什么大不了的原因,爱好者大多并不是真正的实践者。

质量。如果使用者把印象笔记上转存、收藏的习惯带到Roam Research里,而不是用自己的话去一条一条地记录,那笔记和之前并不会有多少区别;如果使用者在ANKI上不知道怎么践行信息最小化原则,到了Roam Research上也不知道,那笔记间的联系将无从谈起;如果使用者很懒,在ANKI从来不修改、更新笔记,在Roam Research里也从来不愿去从横向纵向的角度更新笔记,那笔记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换了工具而增加,等等。

有何效果

雷欧 | 在线学习辅导员从6月初开始使用Roam Research。

在此以前,大约每天要花费1小时复习ANKI,为了巩固每天的阅读成果,为了让自己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不丢掉,工作到再晚也坚持“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记笔记,当天记的笔记当天复习”。和许多高强度学习备考的同学一样,只能用“辛苦”来形容。

在此之后,雷欧甚至不需要每天再花专门的时间复习ANKI了。由于复习任务量大幅下降,基本上可以利用平时玩手机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分散学习(见与时间有关的几组学习策略)。

在效果方面,虽然对知识点的记忆没有之前频繁的、长期的复习时那么准确,但因为我不需要备考了,这种从95分降到80分的变化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并且我也相信,就像神经学家Levy说的”学者们多想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得多依赖外部支架“,我相信通过检索强度下的工具可以为存储强度下的学习方法减负,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在更长期的学习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最后的话

有人说《How to Take Smart Notes》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可以用一篇文章说完,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没有仔细阅读,又或许是因为他没有相关经验,因此无法将理论对应到实践中。有了实践经验的支撑,理论就不再空洞,就得以丰富,变得有血有肉。

书中提到的实践方法看似不多,实则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需要读者用很长的时间去验证,把纸上的“空谈”变成自己的“能力”。有时候常常还需要重复回头看,去校验自己第一遍看时没有留意的地方、没有做好的地方,再有差别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刻意练习。

就像学习使用ANKI一样,那些误打误撞试看(试看方式见文末)了《复习的技术》课程的人,会觉得五六十节课全部加起来才八九个小时,但真正学习骇客的老读者们都知道,这“一点点”内容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真正化为己用。

围绕少量精品知识进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不就是斯科特杨所提倡的“Study Less. Learn More.”嘛!

试看课程

试看《复习的技术,跟LEO学ANKI》(第三版),我们已更新Roam Research等工具与ANKI结合的用法,并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陆续更新详细用法。

https://anki.wiki/2020/05/18/

https://anki.wiki/2020/05/19/

从第1个链接中下载课程专用播放器,使用 ankiwiki 作为账号密码登录;

从第2个链接中了解已更新内容与课程时长,方便选择学习;

购买课程:从 公众号菜单栏 - 快点学 进入。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相关文章

1/ 笔记工具X与复习工具ANKI专辑
2/ 《How to Take Smart Notes》系列
3/ 你总是在权衡利弊,却不肯用尽全力
4/ 《过剩时代的学习》方柏林 一席
5/ 培根随笔集:谈读书
6/ 与时间有关的几组学习策略

♡ 内容免费 | 服务收费 ♡

🤞 你的支持 | 我的动力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