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芳华 | 一生中为什么一定要去一次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现场?

新三届 2021-04-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熊出没 Author 熊晓杰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熊晓杰,中山大学营销学博士。前资深媒体人,现企业高管。曾任《赢周刊》总编辑,撰写了《太阳神,下一个受伤者会是你吗?》《爱多,还是苦多?》等颇具影响的力作,打造《生于六十年代》《隐形冠军》等知名栏目,成立中国第一个代际俱乐部“生于六十年代俱乐部”。创办“放肆青春”俱乐部,并以具创意、情怀的年度主题活动而著名。


原题

一生中为什么

一定要去一次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现场?



作者:熊晓杰 

原载:作者公众号熊出没




我和我的朋友们将在2019年5有18日在1969年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现场,举办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演唱会!


为什么你们要不远万里去伍德斯托克办一场音乐会?最近很多人在问我这个问题。这的确是一个超出很多人想像的事。


办一场音乐会,已经成为放肆青春社群的年度标配。五年来,我们办过了五场音乐会。



从第三季开始,我们开始选择一些主题,来表达我们在情怀之外的价值观和主张。于是有了第三季的关注乡愁和乡村建设的《乡村路带我回家》;第四季的关于城市与个人成长关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第五季的关于改革开放和我们精神起源的《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在历尽了农村、工业和校园题材后,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我们这些以创意为生的人来说,没有突破就意味着了无意义。


于是我们把眼光放到了世界。美国成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喝着三种奶长大的。它们分别来自中国、苏联和美国。我们既是红旗下的蛋,又迷恋前苏联的范,同时,实实在在经历了西风美雨的冲刷。这种混合的营养让我们相比前辈或晚辈都更加多元和易感。这三种文化的细枝末节都可能成为触发我们情绪的导火索。


当我们需要改变的时候,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出现了!







今年恰逢伍德斯托克音乐节50周年。1969年发生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不仅是世界音乐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成为音乐会的不可超越的标竿,而且成为一代人表达和平、自由、爱的集体呼啸。它的价值和意义无论如何表达都不为过。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及其所代表的嬉皮士文化影响了几代人。我们内心所残存的想像力和勇气,对于自由意志的向往,对于权威、规矩的不以为然,对于人性的敬畏,对于物质的相对不屑,难道不是从那部纪录片开始的吗?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第一次观看这部纪录片时目瞪口呆的感觉。


很多年之后,当我阅读《制造伍德斯托克》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这本书的主人公提伯的经历深刻反映了社会进步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如果不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提伯就是一个被人唾弃的屌丝,但拜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所赐,提伯屌丝逆袭,实现了人生价值,成为一位著名的艺术家。



提伯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勇敢地改变自己,追求个性解放,成为了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五十年中,包括我们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很多人在不自觉中,享受了这样的红利。


同样,大洋此岸的中国改革开放,同样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全球视野的年轻人。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根本不可能接触到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这样的资讯和感染。


1983年,我在大一学会的第一首英文歌曲就是当时的外教罗梦安教我们的《We shall overcome 》。当我在纪录片中看到琼·贝兹时,我想起了她多次演唱并成为她个人标签的这首歌。三十多年后,我惊喜地收到了罗梦安送给我的琼·贝兹的亲笔签名唱片。作为六十年代美国民谣之后,琼·贝兹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级的存在。《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女友抱着吉他唱歌的场景,我猜多半是导演在向琼·贝兹致敬。琼·贝兹现居纽约,我们有可能与她邂逅吗?


60年代民谣的KING和QUEEN,鲍勃·迪伦和琼·贝兹


琼·贝兹赠送的签名唱片


十多年前,当我创办《赢周刊》时,我们就创办了一个专栏《生于六十年代》,并通过一系列的访谈、出版系列丛书及成立全国性的生于六十年代俱乐部,使”生于六十年代“这个概念被许多中国六十年代出生的精英所认同。成立生于六十年代俱乐部的时候,我拍摄了人生的第一部纪录片。当时的模版就是后来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纪录片。


对于我而言,60年代具有迷人的气质。我曾经狂热地购买和翻阅一切与六十年代相关的书籍,从中感知我们生命的源泉和莫须有的意义。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发生在1969年,这一年,世界还发生了许多件大事:越战结束、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美国反战学运,食指写下《相信未来》……


而在此之前,全球一片混乱和喧嚣。有一本叫《1968,撞击世界的年代》的书,全景式地记录了从美国纽约、迈阿密、伯克利、芝加哥到墨西哥城、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波兰华沙、日本东京直至中国的骚乱、动荡和反叛……


一年之后,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年轻人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解决他们与社会的冲突。不是战争,不是暴力冲突,不是示威,而是音乐、爱、和平,即便是性和大麻,也远比血腥美好。林放说,伍德斯托克不是音乐节而是相亲相爱节;方辉说,伍德斯托克的参与者是不约而同,和而不同。这两个总结都很另类,但确实把握了伍德斯托克某个维度的精神气质。


1969年音乐会最经典的场景之一


许多当年的参与者在回忆起1969年那场活动时都说,当年现场所呈现出来的平和、温暖感染了他们。三天四十万人,活动从一开始就处于无序和粗砺中(音乐会的第一位表演者黑文斯是因为原定的首发歌手因为塞车迟到而被临时推上台的)。但是,正是这种自发和非严密组织下,诞生了世界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社会事件。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社会自组织行动。同时,也是在互联网时代远远没有到来之前的一场极为成功的社会化传播事件。


这一段时间,我们一帮人也在思考伍德斯托克对我们的意义,大家总结了一些关键词:想像力、勇气、率性、随机、和平、温暖……这些词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气质。


生于六十年代的我们对于有幸出生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时代深感光荣和自豪。而那些惊天地动的大事,更是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柔软。这个柔软之处一经触发,便念兹在兹,难舍难弃。


这次活动的主题叫BACK TO WOODSTOCK。它受启发于披头士的BACK TO USSR。披头士并没有去过苏联,BACK更多的是摇滚精神的重返。有一本非常棒的书《回到苏联:披头士震撼克里姆林宫》,讲述了摇滚乐对前苏联传统思维和年轻人价值观的冲击;同样,我们并没有亲历1969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重返,更多的是对曾经影响我们的这种精神和生活态度的重新审视。


时间过去了50年。50年前,很难想像会有一帮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现场,像50年前的美国年轻人一样率性而为、只为表达自己。


是的,仅仅是因为表达自己。我们只想像当年的年轻人一样,用一场音乐会表达自我。它也许对其他人毫无意义,但它将成为我们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记忆。




正如那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纪录片《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里的一位观众所说,音乐不重要,生活的意义更重要。

 

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旅行。因为太多的不可预知因素,太多令人放弃的理由。但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中国的知晓度十分之低。即便是在我的身边,了解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也寥寥无己。这给我们的组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这个挑战超过了过去五届的总和。它甚至让我多次想到放弃。


但转念一想,如果没有追求和坚持,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我们错过了这次机遇,也许永远不会再有激情去干这件事!


无须致敬、无须缅怀。抵达全世界最重要的音乐现场,用音乐表达我们的态度,这一切已足够精彩。



我们将在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现场与美国音乐人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官方交流。 


“你也许会说我是在做梦,但做梦的是一群人”。我们相信,这个活动一定会给参与者带来难以磨灭的人生记忆。它不仅会吸引直接受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影响的六零、七零后,而且会受到热爱音乐、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的各年龄层的“心灵嬉皮士”追捧。


由于劳师远征的难度,我们只能接待60位朋友一同前往。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志同道合者。但优先考虑具备特别才艺的艺术家、音乐人、摄影、摄像师、意见领袖、自媒体人和伍德斯托克深度爱好者。这60位朋友将与来自美国、加拿大的朋友们,共同完成这个音乐会。



除音乐会外,我们还将参观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博物馆(那里有270度环幕电影让你身临其境,时光穿梭至1969年现场;还有装载许多当年参与者梦想的巴士……)、1969年音乐节现场、探访当时事件参与者、浏览六十年代美国文学艺术的集散地格林威治村(有一本书很好地描述了包括鲍勃·迪伦等文化名人在这一带的生活经历,这本书叫《放任自由的时光》。它里面提到的那些场景让人心向往之)、参观切尔西旅馆等历史文化印记,欣赏歌剧、爵士乐、百老汇音乐剧……


我们还将众筹产生一部前所未有的纪录片。所有的活动参与者都将是摄影师,众人拍摄的素材,将最后构成纪录片。“全民电影”的倡导者、著名导演谢晓萌将导演和统筹这部真正的全民电影。

这将是一次激动人心且永世难忘的体验。因为下一次的盛大狂欢也许是在50年之后。


活动策划方案小范围交流后,引起了朋友们的极大兴趣。一周内已有40多人报名。目前我们仅剩有不到20个名额。我们将在一周内完成“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之旅梦想团”的成军。


感谢我的朋友董越君女士和她的品牌西摩泡茶机。她的产品和放肆青春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之旅活动有着同样的调性和功效:超越想像、制造沸腾!

 

我们选择了宠物店男孩的《Go West》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曲。“我们手牵着手,我们可以自已做打算,在冬日的阳光下,我们会无比舒畅,那里天空湛蓝,我们一路向西”。


是的,是时候为自己做打算,做点让自己一辈子可以回忆的事了!


延伸阅读

年轮丨熊晓杰:杨小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芳华丨顾晓阳:新儿女英雄传

少年丨我们那一代人的奇葩芳华

贺越明:刻骨铭心的那一瞬间“电击”

校园 | 青春芳华,四十年不老的神话


本号获作者授权推送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精选阅读


邓晓芒:知识分子的世纪追问

一个真实的李咏

王治平:仰天大笑出门去

黄山上那个男孩,你在哪儿?

偷听《英语900句》的那些日子

在煎熬中黯然离去

张晓岚:民国时城市里的“乡绅”

《伤痕》幕后故事更神奇!

姜虹:我与小提琴的情与爱

吕飞飞:我们不参加改革便只能改良

马莉:解冻时期的校园爱情故事

朱永慧:那一年,我和妹妹走进同一所大学

毕冰宾:没有冬玫瑰的1977年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人生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咳嗽的克星

比冰糖炖雪梨更好喝

更有效的化橘红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