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窗 | 忆万平:你在我眼里是一位英雄,只不过有些悲剧色彩

于志斌 新三届 2019-08-29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于志斌,祖籍江苏宿迁,安徽合肥人,移居深圳;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1982年8月起从事出版工作至今,深圳出版集团编审、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出版《寄意古董》《山思海韵》《写花卅年》《山海文心》《千古杂记》《婉约诗》《亦复如是》等。


原题

忆万平

湛然犹童稚 坦荡率真怀




作者:于志斌



近来整理照片,我与吴万平兄的合影划然而出。我端详照片上的人,万平兄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的涌现出来。万平兄已驾鹤远行,作为同为新三届学人的我们,相交相知相惜相砥砺的情谊没有远行。


作者与吴万平(左)的合影

 

01

 

2018年9月9日,我在瞻仰万平兄遗容后哽咽致词。除去抬头与结尾,内容如下:

 

今天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为吴万平老兄送行。我知道万平兄是一个有佛心、有佛性的人,因此我要说:南无阿弥陀佛!万平兄一路走好,永享极乐。

 

我是万平兄黄山书社的同事,在三十多年前有幸与万平兄同在一室共事,亲眼看到了他身上许多优秀的特质,深受教育。万平兄在黄山书社工作期间,为安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贡献,编辑了一系列好书,至今还令人称道的《沿皖赣铁路去旅游》《黄山志定本》等图书,有的具有创新意义,有的富有文献价值和填补空白的作用。万平兄甚至在进入黄山书社工作以前,就已经为安徽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是他率先实现了著名词家丁宁先生的遗愿,把丁宁先生的《还轩词》编注、整理好,并联系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是刚出校门的万平兄以自己的才识和能力,迅速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佳话。这也是新三届大学生的典范事件。

 

万平兄以他的才情、磊落、率真和勤勉,赢得了黄山书社同事们的尊重和喜爱,他的出版佳话一直到今天还有人津津乐道。不久前深圳举办全国书博会,黄山书社几个同事来到深圳的第一天,就向我提出要见一见万平兄,并且找我要了他的电话(我后来知道那个电话号码已经作废了,不过在那个时候万平兄已经在医院的重症病室了,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个情况)。这说明万平兄是极有人缘的,他是给人留下了美好印象的人,那是一种弥久恒香的美好。


在万科十七英里,四位男士均为新三届学人(自左至右:张远林、作者、王颍、吴万平)

 

黄山书社编审王筱燕女士在获知万平兄病逝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并在微信上写道:“曾经一个编辑部,他的敏捷、潇洒、率真、热忱,令人难忘!”知名作家、资深出版人沈小兰也在微信中留言:“他是个性情中人,亦有才,不逐波追流。”我作为黄山书社的老人和曾经的社领导,可以对大家说:以上所言都非出自私谊,而是公允之论。

 

我与万平兄有三十多年的友情。从安徽出版大院先后移民来到深圳的,有不少家庭。我夫妇,张远林夫妇,王颍夫妇,吴万平夫妇——这四个家庭时有走动。万平兄给我们留下了和蔼可亲、幽默风趣、乐于助人的深刻印象,我们都得到过万平兄的帮助。我们三家的三个孩子更从万平伯伯那里,得到了许多美好的祝福和嘉许,在他们心灵里也是根植了源自于万平伯伯那里的真善美;他们如今虽然在海外,但是心情和我们一样。他们深切缅怀万平伯伯。

 

我这几日心情不爽,悲痛总是来袭,昨晚吟成五绝一首,在此送别万平兄,诗曰:


徽风皖韵才,坦荡率真怀,

湛然犹童稚,呜呼泪满腮。

 

02

 

万平兄的故事曾经在皖省遐迩闻名,最令我感慨的是他竞选黄山书社社长的故事。

 

黄山书社出版文史古籍,在初步推向市场时经营困难,后顾之忧和前景无望也困扰许多当事人。一九八八年底,出版局就拿黄山书社做改革试点,方案大意是公开竞聘一名社长,应聘社长可以“组阁”(决定出版社副职)。方案公布后,在规定时间内有十二人报名竞争社长一职。


吴万平家中书橱里放着《黄山制定本》等皖版书

 

十二人中除黄山书社两人和《汉语大辞典》编纂办公室一人是副处级领导外,其他九人或是编辑、编辑室主任,或是局职能部门科级以下工作人员。他们都年富力强,各有优长,为皖省出版业一时人选,后来担任人民出版社社长的黄书元兄即是其中一人。每个人都要面对黄山书社员工、局领导、各单位群众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选演讲,然后接受无记名测评和选择,每票只能选一人。他们摸阄决定上场次序,大家讲的都很好。

 

平心而论,万平兄的演讲得到的掌声和笑声是最多的。可在笑声和掌声里面,一部分是对万平兄“不识时务”“不知深浅”的天真烂漫而起的,当然为之激赏的人也不在少数。万平兄太超前了,他认为这就是真正的体现民意的直选,不把黄山书社存在的问题讲清楚,就没法子对症下药。

 

万平兄从容不迫,面带笑容,侃侃而谈。他的“施政纲领”涉及了三项制度改革。对万平兄的掌声笑声多,相应的提问也多。记不得是谁问他:“你怎么对待老同志?”万平兄笑着回答:“就地卧倒”,说完他脸上依旧阳光灿烂。台下一阵轰笑然后是短暂沉默。当时我就知他这句话的份量很重。天真的万平兄之落选是必然的。

 

后来万平兄对我说:就地卧倒不是不要老同志工作了,而是在自己上任社长后暂停书社所有有职务的人的职务,然后重新起立——由社长聘任。即使演说时给他充足的时间讲这个“重新起立”的内容,我看也是枉然。

 

回顾出版改革历程,万平兄的竞职演讲闪烁着改革创新精神,只是……呵呵。但是皖省出版局这次竞选社长的举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知在此之前出版业有没有公开竞选出版社社长的事情。


安徽文艺版《还轩词》封面

 

新社长上任后,万平兄被社长聘为策划编辑,他与编辑室主任是同等职级,图书选题不限量且由社长直接批准;他可以直接抓发行,发行科要全力以赴配合。当然万平兄的创利指标也高于其他编辑。这一些都写在了文件中了,社长与他还签字画押。

 

万平兄干起来浑身是劲,上面提到的畅销书《沿皖赣铁路去旅游》就是这个时期做出来的。可是万平兄渐渐的就不开心起来,那时候他成天唠叨的是图书发行的问题。他原就是一个口无遮拦的人,一个天真烂漫的人,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得罪了一些人。那时策划编辑还是业内时髦的岗位,可其享有的责权利究竟到位不到位其实是很粗犷的。万平兄以编辑之“脑”管发行之“腿”几乎是徒劳的,他责编的图书发不发得出去,书发得是快是慢,发行折扣由谁说了算,书款何时收谁来收等,可都不是他一个人包办得了的。

 

有一天,黄山书社办公区域发出了阵阵喊叫声,说是吴万平和老谢打起来了,同志们聚拢到发行科办公室门前,门紧闭,大家听到万平兄与发行科科长老谢在激烈的争吵,一边吵一边打的声音也传出来了。门不知道怎么搞开的,万平兄和老谢随即被众人拉开,都被送到医院去了。那时真难为了一些人:老谢和万平兄同在一个医院,一些人两边都想探视,因而感到十分别扭。


改革的先驱往往会成为改革的先烈。万平兄作为全国出版社最早的社长竞选人之一、最早的出版社策划编辑之一,遇到了不可抗力的阻力,他当了改革的“先烈”是必然的。无辜的老谢,无辜的万平兄!我看搞出了轰轰烈烈、声名远播的打架事件的他俩,谁也没有错!

 

03


我与万平兄的交往始于一九八五年。他那时从安徽省图书馆调到黄山书社,与我同在一个编辑部。

 

我的一九八六年二月三日日记留下了他的印迹:“下午,吴万平君告诉我,他夫人替我物色了一个姑娘,并告诉我她的一般情况。我说‘我正在接触’,并回答他说‘接触的对象是我中学的同学。’他说:‘噢,是少年时代的偶像。偶像不等于爱人’。”这段日记记录了我情感世界的重大事件,侧面也反映了万平兄是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人。


吴万平参观柬埔寨吴哥古迹

 

万平兄的夫人调到深圳工作了。万平兄深爱妻女,不仅把妻女成天挂在嘴上,也落实在行动上。在天南地北的短暂分居日子里,他带着女儿过日子,非常细腻周致,呵护备至;他心里也时时牵挂着在深圳工作的爱妻。那些日子真不好过,我总觉得他笑起来已不如以前那么灿烂了。

 

我知万平兄铁定也要到深圳去了,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也调到了深圳。此后我们一直有联系。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我在深圳蛇口与万平兄见面了。他请我一家三口吃饭,又带我们到海边观景。我俩在海边合影后结束了我的深圳之行,洗出的照片存至今天。

 

冥冥之中有安排,好朋友终究还是要聚首的。当我调到海天出版社工作的可能性出现后,我曾向万平兄咨询一些情况。显然电话中听得出他非常高兴,告诉我他自己也曾与海天的办公室主任有接触,想来干出版,对方要他等等后再也没有回音了。他说来深圳工作的人会经历一个V型的心理曲线。他解释V型是说来深的人会从兴备的高点下落至低谷,再抬升上去。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我、吴万平、禹成明在深圳与安徽出版局来人聚饮。成明兄执导《无梦到徽州》(吴万平撰写解说词)《黄山来的保姆》等大片获得殊荣,当年他来访万平兄时我俩便已相识了。听得成明说也在前一年调到了深圳电视台工作后,我笑道:“万平兄有牵线人之实”,意思是说吴先到深,我和成明被其牵引而来。

 

席间相机叙述V型理论,不料万平兄说起了W型,他的解说令我知道W型就是V型的平方,不禁吓一跳:我刚从V型走出来,莫非还要再来一遍?

 

这次聚饮时我们仨商定了还要小聚一下,不久就兑现了。这场酒也堪称我们仨友谊的佳话——全都喝高了,我在酒醒后还戏题一首致万平兄:

 

“平兄忽然犯沉思,罗丹见了惊发痴:怎地还有思想者,清水芙蓉真神魅。塑仙挠腮痒手指,追迹觅踪到吴宅;兄睡吐气落蚊蝇,回眸老鼠来把臂。称兄道弟乎也之,小眼朦胧大嘴翕;鼻腔吟唱红颜颂,抱着塑仙喊阿妹:阿妹,阿妹,活体最是难绘”。万平兄因喝多了呈托腮无语状,我把他比作罗丹的杰作《思想者》。塑仙——罗丹下凡来看看这个思想者,结果被美梦未醒的万平兄当作了他的“阿妹”。阿妹是我虚拟的,搞笑而已。

 

万平兄见了不忿不忤,还回道:“于兄并李先生:昨天喝得猛了点,我出乖弄丑了。今天胡诌了几句,聊供一笑:昨夜酒醉心也醉,直呼长街可入睡。梦中犹闻乡音在,对着老婆叫阿妹。回味,回味,人生难得欢会。”李先生,我夫人向群也。此事可见万平兄多么有民国文人的范啊!


吴万平在女儿出国读研究生前几日

 

2008年中一天,万平兄的女儿被海外一著名高校录取为设计与规划系统研究生,他电话报喜,说于端午前请客,后在席间嘱我撰写对联。其时国难时艰,我心沉意缈,没有撰写对联的兴趣。直到端午前(六月七日)忽然兴起,撰写一联:

 

女儿是水做的,上善若水。不论哈佛哈密地南地北,水到渠成,誉满寰球;父亦欣然,我亦欣然。

 

粽子乃魂合就,大爱如魂。无分端午端阳时节时刻,魂牵乡邦,脉传华夏;香仍清扬,你仍清扬。

 

写成后以手机短信方式发万平兄;约十五分他回复说可以,并要我写一个横批,我回以“水到渠成”。我这联并不规整,聊表心意耳。

 

04

 

万平兄到深圳工作,先后换了三个单位,最后在《深圳商报》停住了寻觅兴趣所在的脚步。

 

我知道万平兄最爱的还是图书出版工作,以致线装书局在深圳开拓业务时他涉足其中帮助做事,只可惜书局不能满足他正式加盟的需求。我曾想帮助万平兄调入海天,对他说当年的办公室主任已晋升为副社长了,可以找一找副社长,我也帮助推荐他。可是他说年纪大了,就算了吧。

 

那一阵子出版业的种种现象和新闻还是我们共同的话题,他每聊无不尽兴而罢。其时从皖省各家出版社调到深圳的已有七八人了,且个个都是出版人才。我与万平兄聊到此事,忽然一个天真的念头出现了:“万平兄,我看我们这七八个人就能办一个出版社,肯定会办好的。”天真的他果然拍案叫绝,认为可行,并历数这七八人的长处。我笑谓:“你当社长我当总编辑才行”。哈哈大笑,快哉此谈,我想万平兄那些日子一定都是快快乐乐的吧!


吴万平在《深圳商报》的围棋专栏《棋里棋外》

 

万平兄在深圳商报社的故事也轰轰烈烈。他最喜欢下围棋,我在皖时曾张罗他与中科大的宁铂下了一场围棋,在合肥九州大厦是有些轰动的。万平兄继续了这个爱好,终于把自己磨练成了一名“斗士”:他作为深圳新闻界围棋队的成员经常出访外地与同业博弈,捷报频传。有一天万平兄告诉我,他已经是围棋业余五段了。

 

闻万平兄病逝,我们立即到他家中致祭。嫂夫人带我到万平兄的房间一顾,并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叠旧报纸。这些报纸都是万平兄生前所留,上面连续刊登了他的围棋专栏。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感觉跟亡友握了手,热泪就要涌出了。我赶紧拍了一些照片,心里好受了一些。

 

吴万平是个极具才华的皖人和新三届学人,他身上既有着才子的情采,也有着学者的风度,还有着斗士的执拗。他诗文摄影都很在行,还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业余驴友。他本就烟瘾极大,一天两三包烟,下棋时更是烟不离嘴。后来他又嗜酒了,以至于沉沦到在街头小店里自饮自酌,直至生病住院。

 

吾兄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天真纯粹又怎能共浮躁纷扰于一室呢?我好像在世界文学名著中见到这样的英雄人物,可谓悲欣交集,亦真亦幻。

 

吾兄,你在我眼里还是一位英雄,只不过有些悲剧色彩罢了。


作者向吴万平遗体告别后摄



吴万平简介


吴万平,1952年出生,安徽合肥人。1968年11月起到安徽贵池唐田公社当知青,当过大队茶牧队指导员。1974年12月到安徽省地质局当钻探工。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分配至安徽省图书馆古籍部,从事古籍著录和整理工作。1985年3月调黄山书社。1991年1月起,先后在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商报社工作。退休前担任深圳商报社总编室一级主管,审读。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尺牍之间有审读》《我与婉约词人丁宁》《恢复沉甸甸的历史真相》,以及《棋盘内外》专栏系列文章。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二维码吧


新三届逝者

张胜友:一朵爬山的云

高华去世7周年祭:历史守夜人

陶海粟:奇人邓英淘

计秋枫临终留言:"大笑三声,送我上路"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周其仁:纪念杨小凯

永远的张首晟: 家人同事朋友的回忆

邱兴隆:他先后与96名死刑犯同监共囚

邓伟:打动过我的每一张面孔都值得永远珍藏

郭彦东:考上北大让我一生骄傲

纪敦睦:一位本应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统帅部点赞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郭少达:与肖晓琳道别

帮着"摸石头"的人——回忆张少杰

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

肖玉环:告别白南生

顾晓阳:怀念老同学吴方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肖玉环:告别白南生

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杨劲桦:在西藏祭奠田文

刘晓阳:地久天长——忆王小波(上篇)

刘晓阳:地久天长——忆王小波(下篇)

冯川:我认识的龚巧明

蒋蓉:海鸥和波涛——忆龚巧明

顾晓阳:怀念老同学吴方

送别谢一宁:先生走好  先生千古

送别周建明教授:一个大写的真人

刘学洙:上善如水——记新闻人张善炬

胡舒立:大真无争张善炬

鲁晓晨:新闻人虽力薄而努力不懈

祁林一路走好,天堂没有伤害,没有牢狱之灾

胡舒立:黎海波的胸中丘壑

同学中英语最棒的那位,最先走了

范蔚萱:好汉与书生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

校园回望  浪漫故事  菁英人物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师长

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