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丨龚巧明翻车坠河死亡亲历记

孙亚明 周平 新三届 2021-04-24



人物档案

龚巧明


龚巧明,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湖南湘潭,系周佛海外孙女。1969年插队四川,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后到西藏工作,曾任《西藏文艺》杂志小说编辑。著有报告文学和小说、散文等作品。1985年9月在藏东下乡途中,不幸遇难,年仅37岁。


原题

龚巧明翻车坠河

死亡亲历记





作者:孙亚明 周平 




1993年,我同台里的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到川藏线采访。由成都出发,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派了一辆北京吉普,一位经验丰富的司机,带着我们在路上整整走了19天,快到工部江达县时,离拉萨已经不远了。

我们问起开车的司机龚巧明牺性的事。他说,他也不清楚翻车的地点,不过他可以带我们去找找看。于是,我们开车沿着尼洋河一路找去。走到了大拐弯之处时,司机指着下面的尼洋河说,估计就是这里了,一个大拐弯,一个陡坡,下面就是湍急的尼洋河。

我们下车来,走到尼洋河畔,对着河水进行了凭吊。

到拉萨后,我又与苏宁一起,到拉萨烈士陵园,向龚巧明献上了我们在成都就制作好的“虽死犹生”的哈达。

自那之后,26年又过去了。正好,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铁流老先生给了我一本书《新闻背后的故事》,让我帮他整理资料。翻这本书,正好看见中国青年报驻西藏记者站站长孙亚明写的一篇文章《逃离死亡》,详细地叙述了他与龚巧明坐同一辆车,一起翻入尼洋河经过,他得以生还,但龚巧明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篇文章把翻车的经历写得非常详细,所以在这里转载,供所有与龚巧明相识并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阅。

川大中文系77级大三女生,全寝室逃课去龙泉游泳。左一为龚巧明



逃离死亡




作者:孙亚明

 

生死是瞬间的事情。


1985年在西藏,我就经历了几次死亡的风险。在最后的一次采访归途中,与我同行的两个年轻的伙伴以身殉职,永远留在了那里。



那次我与青年女作家龚巧明和西藏军区报道员王远庆,乘坐北京吉普车,沿着麦克马洪线采访,在喜马拉雅山麓中整整跑了8天。有时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峰,有时沿着雅鲁藏布江陡峭的河谷而行。车轮旁常常是七八十米的绝壁。湍急的江水咆哮着,奔腾着,发出震耳欲聋的隆隆声,飞泄直下,令人头晕目眩,心惊肉跳。在那狭窄的崎岖山路上,我们的心随着吉普车的起伏而悬吊着。要是翻下去,是绝无生还希望的,连尸体都无从打捞,只能任其飘往印度洋了。


9月26日,我们顺川藏公路返回拉萨。车的一面是高山,另一面是尼洋河。河水是从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冰湖里流泄下来的。透过车窗,可以看见激流滚滚的尼洋河翻腾着浪花,把岸边的巨大岩石拍打得光滑,溜圆,湛蓝湛蓝的河水,蓝得令人心醉。我禁不住赞叹这条河象海一样清澈,象锦带一样飘逸。没想到,这条美丽的河流,已在我们前面悄悄地张开了死亡之网。


下午1点钟左右,我闭着眼睛打盹。突然,车好像在一块石头上颠了一下,接着从10多米高的山道上冲向尼洋河,落到一块石头上,又弹起来,掉进河里。



在水中,汽车又往前冲了一下,终于停住了。车窗外,一片灰白色,死一样的寂静。车里的四个人,呆呆地坐着,没有人发出声响,也没有感觉到恐惧,或许是不及想到严重后果,顾不上恐惧。我的心里反而十分兴奋。是翻车使人血液流动加快?还是外面河水慢慢浸入,使车内氧气压缩,总之,莫名其妙地亢奋。“要沉着,打开车门出去。”我终于反应过来,只说了一句。


司机杨朝禄把身子探到与他并排坐着的龚巧明那边,和龚巧明一起推车门。车门打开了,呼的一股水涌进来,我同一起坐在后排的王远庆不由自主地回身扑到京吉普车后那二寸宽的有机玻璃窗户。水一下子落到我们下巴边上,因为排泄车内空气,停顿了片刻,也许只是那么一秒钟,又无情地将我们淹没。这时,一股痛苦的情绪,充塞我的心头,一路上怕出事,怕出事,终于出事了!


雪域高原的巧明  


 我在水中摸车门把手,门一下子就打开了,身体向上飘起来,不知河水有多深,我想爬到车棚顶上去。伸手乱抓,只抓住一只脚。想到自已不会水,不要把别人一道淹死,就放开了那只脚。后来才知道,抓住的是司机小杨。


我在水中挣扎着,睁开眼,满视野全是水,也不知那儿是岸,一边喝着水,一边乱抓乱蹬,很快就感觉到,越挣扎,内心越痛苦,不挣扎,只喝水,反而很舒服。越来越感到手和脚的沉重,快挣扎不动了,后脑部轰轰发响,一股发木的感觉从下向上弥漫,轰轰地加重,我心想,这下死在西藏了。但并不甘心,左右是死,再用最后的力气,作垂死挣扎,我又使劲蹬了两下,就失去了知觉。


       

在哪儿,我在哪儿?好像爬在沙土路上,浑身剧烈疼痛。旁边有人喊着问:“你是那里的?你是那里的?”我无力回答,又失去了知觉。


一抹桔黄色的阳光,从大玻璃窗斜射进来。这是什么地方?好像非常非常久远的年代,很小很小的时候,早晨懒洋洋的没有按时起床,还是午睡睡过了头?恹恹的心绪。


“别动,正给你吸氧呐。”一个遥远的、温柔的声音。


 渐渐地,终于看清了,身旁一位穿白大挂的大夫,还围着一圈人。


 这是在哪里?我不知道。


 不是坐在吉普车里吗?后来,后来怎么了?想不起来。大脑一片苍白。


龚巧明油画像


 医生告诉我,你们的车在工布江达县前面翻到尼洋河里了。当时500米外,拉萨市政工程公司的一辆长车迎面开来,看到一辆吉普车翻进下面10多米深的河里,他们就加大油门扑到出事地点。


水中没有一点痕迹,他们开车向下游寻找,看到前面一个女的,在激流中游,接着是一个穿军装的战士,第三个是穿风衣的我。


藏族司机嘎玛多吉跳下车,冒着生命危险,下到齐腰深的河水里,只拦住了顺水漂来的我。市政工程公司副经理杨壹臣在水畔拉着他,他俩将我抬到一块大石头上,控了多小时的水,又把我送到工布江达县医院。


龚巧明画像,发表在1986年第一期《西藏文学》封底,画家裴庄欣


汽车遇险消息传出,西藏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吕建光下达命令,立即出动部队,救人捞车。军区司令部车队队长郎岗接到命令后,不到3小时。奔驰270公里山路,赶到现场。


沿尼洋河两岸的居民和驻军都行动起来了。下午6点多钟,找到了自己爬上岸后昏过去的司机杨朝禄,接着又在下游4公里的河中间石滩上,找到了军区报道员王远庆的遗体。但没有龚巧明的踪迹。


这使人们存了一线希望,她会游泳,又有坚强的毅志,从车里出来后,游在她身后的杨朝禄还看到她在激流中搏斗着,小杨边游边拼命的喊“靠边游,靠边游。”她回过头来说:“水太急,游不出来。”没想到,这竟是她最后的声音。尼洋河水源自高山冰湖,冰寒澈骨,水性再好的人,时间长了也受不了。


龚巧明(右)和大学同学


3天后,人们终于在下游河滩中找到了她,面容依旧,像生前一样。只是一口水,就呛死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人类是那么强大,可以深入海底,可以遨游太空,可是生命,作为个体的生命,又是多么脆弱啊!


 28日凌晨,我乘坐军区派来的丰田车返回拉萨。明月下,望着窗外高耸的山峦,听着“哗哗”作响的尼洋河水声,我不禁涌出了热泪,联想到龚巧明生前最后一篇作品中,写川藏公路的一段话,“这积雪山路上,每公里都摆着一个坚强的英灵。我是无数后来者中的一个,循着无数的英灵往前走,在这条永恒路上。”她正是为了写好西藏,1982年在四川大学毕业后,毅然告别丈夫和女儿,坚决要求投身西藏建设。今天,又为了写好西藏的边防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龚巧明和女儿


100多位拉萨文学青年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赶来,一百多位干部战士从营房哨所赶来,朋友们流着泪水,用双手捧着一把一把的泥土,将她安葬在烈士陵园里。在献给她的挽幛上,我写道:雪山永葬英魂,高风铁骨犹在;极地初发华章,惜壮志,夙愿未酬。


龚巧明墓


拉萨西郊,烈士陵园里。


阵阵秋风,摇曳着早霜扼杀了的萋萋衰草。抬眼望去,一个连着一个的坟莹,漫山遍野,无尽无休,整整5000之多,令人感到心灵的震撼。每一个土堆下面,都曾经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都曾有过追求,有过美丽的过去,  都埋藏着一个凄惋而动人心魄的故事。


 呵,西藏,地球之巅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亲身领略了你从远古走来的文明,经历了怎样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西藏文学》龚巧明悼念专题


龚巧明专题

浅浅一鸥:想起龚巧明——清明记事

蒋蓉:海鸥和波涛——忆龚巧明
冯川:我认识的龚巧明

龚巧明:诗和远方,在天边的雪域高原

蒋蓉:龚巧明及其我们当年的毕业分配


转自微信公号大嘴咧咧,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川大纪事

王明春:我错过了1977

胡尉新:我在女儿摇篮边苦读

郑忆石:他们给了我专业知识的第一桶金

何守义老师就是讲了一些真相而已

冯川:我的同学同事金诤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郑忆石:我的大学校园生活

"第一代复读生"李斧:

我放弃入读重点大学重点专业

罗国萍: 我没报任何志愿, 表示"坚决服从分配"

邹渠:读书,迷失中的选择

郑忆石:我看到考场赶出一个作弊者

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

明瑞玮: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梁志全: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吴畏:我的高考,1978 

邓天雄:再叫一声大哥——忆同窗傅友权

邓天雄:我们寝室的大哥周大汉

敖艾莉:革命时代的女大学生剪影

李秉铎:说起大学分配,人人都有一肚子苦水

 李秉铎: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日子里

桑宜川:四川大学中学部50年忆往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