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议丨徐世平:网络之大,已容不下理性空间?放不过善良人群?

徐世平 新三届 2020-10-14

  作者简历


       徐世平,1959年11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任职上海新民晚报社18年。2000年参与筹建东方网,任东方网副董事长、总编辑。2004年任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兼网宣办副主任。现任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编辑。


原题

不论左派右派,

都没有权力裹胁大众




作者:徐世平



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计划出版方方日记英文版,预计今年8月18日全球发行。亚马逊等境外网站已开始预售,售价21.99美元


方方日记,正在撕裂社群。

今天一大早,好些个群里,充斥着类似的信息。因为支持方方,被人踢出;因为反对方方,被人追杀,然后愤然退群,誓不与”宵小“为伍。还有一些群,群主们苦口婆心,四处救火,可以讨论,不要吵架,可以对事,不要对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如此类的网络社群,或是同学,或是同乡,或是同事,或是朋友,或是同志。其实,能聚在一起,都不容易,应该珍惜。俗话说,千年修得同船渡,万年修得共枕眠。人与人,处一块,本来就是人世间的缘份。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方方日记英文版,是不是应该有严谨的勘误?》。对方方,我从来没有站过队,现在依然没有。我的意思,也是清楚的。第一,我不反对方方日记出版(包括外文版)。她是作家,当然有出书的权利。第二,我希望, 成书前应该有必要的勘误。这是作家应该有的严谨态度。我建议她勘误。第三,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出版商把书名改成了武汉日记,似乎不妥,还有副题,来自疫情源头或者中心的报道,至少被人“别有用心”了。我是媒体人,知道报道的含义。倘若还存有明显的事实错误,又怎么可以称之为报道?有些错误,不想改也可以,注释或者说明一下,或是理性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这就是一篇就事论事的文章,居然也被人读出了鲜明对立的观点。挺方方的人说,方方为什么不可以出书?为什么不可以有英文版或者德文版?中国如果可以出书,她何必跑到外面去出?呵,我不明白,他们居然可以从文字的缝里,找出这一靶点,然后加以批判。批方方的人说,你怎么可以认同方方到海外去出书?这个时间、 这个当口,这岂不是给西方敌对势力提供攻击中国的炮弹吗?还有人发私信,说我“不是一般的坏,而是骨子里的坏”。


这一切,想想都有点莫名其妙。我就在想,这个网络怎么了?有人说,网络是社会的缩影,这个社会倘若亦如此,我等又岂可安生立命于其中?

我的观点,任何社会,都是分左中右的。左也好,右也罢,应该都是少数,极端的左或者右,更是极少数。中间的人,应该是绝大多数,他们才是社会的中间力量,一种不可言说的社会承重墙。正常社会,概莫如此。任何动荡,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不是极左裹胁了大众,就是极右淹没了理性,从而促使我们犯下历史性的错误。这样的错误,我们曾经有过。一个讲究中庸的社会,才是一种稳定的社会。

抨击者称:书的副标题直译为:“来自疫情中心源头的报道”。其实也可译为:来自疫情爆发点的快信


几千年来,中国人是特别讲中庸之道的。论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需要中正平和,"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其实,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情绪,应该需要用中与和的状态来节制。不受任何情绪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中庸之道还特别提倡“忠恕宽容”,强调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要求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

《洛杉矶时报》头版报道方方日记


可叹可惜的是,这样的道理,今天没什么人说了,也没有什么信了。有些人,凡事都要非黑即白,恨不得六亲不认、你死我活,否则就属于“亲者痛仇者快”,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就是糊涂蛋一个。我最担心的,就是某些国人的“运动情结”,但凡“运动了”,有些人就兴奋异常,像打了鸡血一般。不肯运动的人,统统都是断不能容忍的对象。于是,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之下,任何中庸理性、甚至希望“慎独自修”的人,也都必须去选择站队,去打倒一切。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方方日记

一个和谐的社会,最应该尊重的,应该是社会的中间,沉默的多数。尽管,他们不想说话,也不愿多事,甚至唯唯诺诺、老实得像火腿一样,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期待一种平淡无趣的日子,这都是极其正常的。不偏不倚,折中调和,坦然处世,有何不可?古人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各人自有各人的修行标准,又与你等偏激之人有何毛关系?因此, 我坚定认为,任何的裹胁,都是一种罪恶,决不能纵容。做媒体的,更应如此。

方方日记德文版


网络之大,倘若已容不下理性的空间、放不过善良的人群,这就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

重读历史


本号获文章作者许可分享,图片选自网络
表扬小号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思享库

徐世平:报告老佛爷,洋人又快不行了
徐世平:影子般的美国,超骨感的存在
顾剑:《方方日记》与《日瓦戈医生》
陶斯亮:武汉市长贻误战机,问题出在哪呢?
顾土:“中国模式”防疫,究竟是什么?
现在就对各国防疫说三道四,有资格吗?
顾土:你的口罩,变味了没有
罗点点:建立网上纪念馆祭奠殉职医生
葛剑雄:某些人认为传播“阴谋论”对中国有利
梁衡:官员辞职尚留做人底线
萧功秦:极左思潮是一种文化病毒
于建嵘: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于建嵘:为什么武汉政府未及时预警?
徐贲:犬儒时代的良心与希望
雷颐:灾难记忆
许纪霖:疫情背后,
这个时代深入骨髓的虚无主义
张鸣:有人病死了,为什么要为此点赞?
 周雪光:封闭系统中组织决策的大困境
强世功: “大疫”背后的“小农”心态
周其仁:救灾援贫要用脑用心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就是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