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逝者丨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那是时代的悲剧,不是父亲的错

新三届 2021-04-24


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

遗愿捐出遗体



新京报记者 何强
原载《新京报》2020年6月11日



  6月11日上午,记者从多个接近刘爱琴的身边人士处获悉,刘少奇长女刘爱琴于6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亲友方面介绍,刘爱琴生前希望将遗体捐献作为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家属方面已遵照老人遗愿将遗体捐献。由于处于疫情期间,其余后事一律从简。


  刘爱琴是刘少奇与何葆贞的女儿,1927年4月1日生于湖北汉口。


  1932年,母亲何葆贞为营救革命同志廖承志而被捕,1934年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时年32岁。母亲被捕前把刘爱琴托付给邻居工人家庭抚养,之后养父家破落,刘爱琴一直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1938年由党组织找回延安,与父亲团聚。1939年和哥哥刘允斌一起赴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1940年,进入苏联十年制学校读书。


  刘爱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9年得以平反。她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曾获全国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以及公安部授予的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奖章。


  2015年4月15日,俄罗斯向32位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做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刘少奇长女刘爱琴是其中一员。


  刘爱琴生前曾回忆,“我是1938年被接到延安的,次年就去了苏联。1949年父亲带考察团秘密访问苏联,才开始真正的父女相处。刚回国那会儿,中国话都不怎么会说了,适应了好一段时间。父亲总让我多学知识,我在人民大学学了三年后,就去国家计委工作了,面对的都是经济数据。”


  谈及那些年同父亲交流最多的内容,刘爱琴说,“他让我好好工作,在单位里不要和别人争什么,不要觉得我是领导的女儿就怎样怎样。但我也没和别人争什么,他总是有那样的担心。1966年6月底还是7月初,我回北京住了一晚,当时文革已经有了苗头,各地陆续闹起来了。那次见面父亲还嘱咐我少掺和事情,不要跟着闹,没想到那是我们父女的永别。” 


刘少奇与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在一起  


  刘爱琴1927年生于湖北汉口,出生后即交给当地一工人家庭抚养,曾当过童养媳。1938年被党组织找到,回延安与父亲团聚。1939年和哥哥刘允斌一起赴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1940年,进入苏联10年制学校读书。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刘爱琴和年少的同学们一边坚持学习,一边在后方生产苏军的军服、食品,在军队的医院照料伤病员。


  “我们给伤病员喂饭、喂水,帮他们给家里写信,帮他们洗纱布。战争很残酷,来得又快,他们走的时候都很急,也没时间给家里写信。”刘爱琴回忆,他们还会给伤员表演一些小节目,有的唱歌,有的念诗,就是让他们心情好一些。


  战争结束后,刘爱琴于1946年考入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学习经济计划专业。1949年与秘密出访苏联的父亲刘少奇一起回国,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1953年分配到国家计委综合局工作。1958年报名到内蒙古边疆工作。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


刘少奇、王光美与刘爱琴合影


  刘爱琴记得,在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学习时,父亲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要求都更严格。比如有几次周末要回家,刘爱琴打电话要车接。刘少奇知道后很严肃地告诉她:你不能再要车了。我坐车是工作需要,你给汽车库打电话不合适。回家路远不能走,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


  再比如,1951年,在讨论刘爱琴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时,系党支部接受刘少奇的意见,没有让刘爱琴通过。“父亲认为我不够艰苦朴素,思想上天真,政治上幼稚。”


  刘爱琴表示,她的心灵上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震惊。痛定思痛,她决定做出个样子给父亲看。


  1958年夏天,刘爱琴已经在国家计委机关工作。看到许多关于机关干部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在精简机构中主动要求下放,刘爱琴被感染了,也报了名。7月,刘爱琴一家三口告别北京,去了内蒙古。


  刘爱琴在内蒙古生活了20多年,和大家一样住土坯房,在机关大食堂吃玉米面、高粱面窝头和土豆烩白菜,在那里生活愉快,并且终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2015年5月,作为莫斯科红场阅兵的一部分,不朽军团大游行在莫斯科红场开始,以纪念卫国战争期间为反法西斯做过贡献的老兵。其中,刘爱琴手举刘少奇及其儿子刘允斌的头像走过红场。



延伸阅读

刘爱琴:从小被卖做童养媳,

中年家破人亡,遗愿让人泪目

 


 

作者:二水

原载《环球人物》

  


  刘爱琴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以前,她常会想“如果生在普通百姓家,也许这一生不必这么辛苦”。到了晚年,再回看那些过往,她说“都过去了,这把岁数,不在意了”。



从未见过生母


  在中共领导人的子女中,刘少奇的几个孩子受到的磨难恐怕是最多的。


  刘少奇一生有过6次婚姻,养育了9个子女,其中第一任妻子何宝珍留下了两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


  何宝珍儿时家境贫寒,小小年纪被卖给地主家的佣人做童养媳。16岁那年,经过再三坚持,她终于和地主家的佣人解除童养媳关系,恢复自由身。


  1918年,何宝珍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她一边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4年后,她因参加揭发校长贪污腐化丑行,被校方监禁。


  后来,经过衡阳党组织营救,何宝珍得以脱身,并前往长沙,投靠在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的家里。在那里,她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杨开慧一起帮助毛泽东整理文件、资料。


  一天,何宝珍见到了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刘少奇。端庄秀丽、朝气蓬勃的何宝珍,让时年24岁的刘少奇心中顿生好感。


  1922年9月,毛泽东派刘少奇、何宝珍赴安源同李立三一起领导工人运动。在共同的事业和斗争中,何宝珍与刘少奇的感情日益深厚,并确认了恋爱关系。1923年4月,这对有情人喜结良缘,并有了3个可爱的孩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宝珍将1岁的刘爱琴交给汉口一个工人家庭抚养,自己则化名“王芳芬”随刘少奇到上海展开地下运动。1933年,何宝珍因被叛徒供出,遭到国民党抓捕。1年后,年仅32岁的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何宝珍去世后,她和刘少奇的3个孩子也下落不明。后来,经过周恩来的一再努力,终于在1938年找到了刘爱琴。


  原来,抚养刘爱琴的那户人家生活贫困,不得不将她卖给汉口一户小康人家做童养媳。可那家人对刘爱琴并不好,干活和挨打成了她的日常生活。寒冬腊月里,不到10岁的刘爱琴穿着单裤单鞋,挑着有她半人高的水桶去打水,两只手冻得通红,手上、耳垂上长了许多冻疮……


  周恩来把刘爱琴领回家后,邓颖超为她洗脸、洗澡、梳头、换衣服,刘爱琴后来一直叫邓颖超“邓妈妈”。除了照顾刘爱琴的生活,邓颖超还会在工作之余给她讲母亲何宝珍生前的事,告诉她母亲是位英勇的烈士。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母亲虽然在刘爱琴的脑海里是一个模糊的形象,但她对母亲有着很深的感情。



父亲是我最亲的亲人


  1938年,刘爱琴由党组织安排送到了延安,那是她出生后第一次见到父亲刘少奇和大哥刘允斌。在父亲的身边,刘爱琴学会了书写自己的名字。


  1年后,刘少奇因担任新四军政委,要到前线去,刘爱琴也和哥哥被送往位于莫斯科的前苏联莫尼诺国际儿童院。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家人,又面临着分别。刘爱琴后来回忆,“我当时真的不愿意离开父亲。我很爱我的父亲,在这个世界上,他是我最亲的亲人。父亲对我很温和,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为人们服务,一切为公!’”


  莫尼诺国际儿童院是专门接收全世界共产党人后代的地方。最初,刘爱琴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过得很幸福。但随着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年龄大一些的男孩子都要参军上前线,女孩子们就做一些慰问伤病员的后勤工作。刘爱琴还为苏军缝过棉袄,做过冬天打仗用的白色斗篷、手套。那段时间因物资短缺,她曾和其他人一起在地里挖土豆充饥。


  1945年,卫国战争结束,刘爱琴考入莫斯科通讯技术大学经济系。4年后,刘少奇为与苏共商讨新中国建国事宜秘密前往苏联,并将10年间不曾谋面的刘爱琴带回了中国。


  刚回国那会儿,穿着洋装和高跟鞋的刘爱琴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中国话却说得结结巴巴,中国字更认不得几个。


  为了帮她尽快融入社会,刘少奇让妻子王光美找来许多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认字。在认字的同时,王光美还给她讲一些革命理论,比如:什么是阶级,阶级是怎么划分的,社会共分成哪些阶级,等等。每天学习完,刘爱琴都要认真做笔记写心得。后来,她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


  虽然刘少奇此时已是国家领导人,但他对爱女严格要求,不让她讲特殊。


  有一次,刘爱琴让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忙买了一身绒衣绒裤,刘少奇知道后严厉批评了她:“你花的钱,不是我的,是人民的钱。你知道我并没有钱,连我花的钱都是人民的。自己已经有了的,就不要去买,尽量不去花人民的钱。现在人民还穷。”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局工作。过了几年,她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干部支援边疆建设。


  没多久,刘爱琴就被派往内蒙古。这一去就是近20年。



家破人亡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百年潮

红二代在苏联,遗落在异域的年少青春

4821:共和国首批"红二代"的跌宕人生

高岗长子高毅:4821一代渐次淡出历史舞台

将门之子周太安:曾任首都红卫兵“二司”总指挥
陈小鲁周年祭:一别天涯远陈小鲁北京纪念活动全记录
告别陈小鲁,毁誉由人的一代传奇孔丹三别送别老兵李三友董良翮陈小鲁董良翮去世,孔丹回忆联动往事董良翮告别仪式在云南芒市举行
董良翮追悼会俞正声王岐山献花圈董良翮:走过不平凡的红色岁月王震之子王军:红二代中的老大哥章剑锋:林彪集团"二代" : 命运的折痕任均口述:我与外甥女孙维世
孙冰:大姑孙维世的跌宕一生
陶洛诵:高岗之女高滨滨,我第三个同桌

中国叛谍俞强声被追杀了吗?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