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 | 冯印谱:为了三个孩子的生命

冯印谱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冯印谱,山西万荣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高级记者。曾任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三晋都市报社长兼总编辑。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班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中北大学客座教授。著述颇丰。

原题
舆论监督
为了三个孩子的生命



作者:冯印谱


20世纪90年代末,我担任山西日报社会部主任期间,编发过两起有关三个孩子死亡的报道,记忆特别深刻。
                
两小孩死于“政绩工程”

1998年11月,一位很熟悉的基层通讯员告诉我,他的家乡有两个小孩在水库被淹死了,这原本是一件不该发生的悲剧,原因在于乡政府为了迎接上面的检查建水库蓄水。我一听,很是气愤,当即让他认真采访,写出报道。

11月19日,我将修改后的稿件在《山西日报社会周刊》一版右上显著位置刊发出来:

天真活泼的两兄弟掉入水库,碧水犹如一面镜子照出震惊的一幕——(引题)
村支书率村民奋力抢救(主题)
乡书记图检查冷酷无情(主题)
他说:死两个人算啥?(副题)

本报讯 武乡县东沟乡张北村妇女董某因丈夫常年在晋城打工,村里教学条件差,便带着两个儿子8岁的王成岗和6岁的王成云暂住在大有乡乡政府所在地大有村上学。

11月8日下午,王成岗和王成云相约小伙伴赵肉肉兴高采烈地来到大有乡政府门前人字闸节水工程坝边戏水。3点半左右,弟弟王成云用饮料桶舀水时不慎失足落水。哥哥王成岗见状,慌忙伸手去拉,无奈身小力微,自己也“扑通”一声被拽入水中。6岁的赵肉肉慌了神,挽起裤腿试探着去拉时浮时现的哥儿俩。这时一位过路男青年见状赶紧把赵肉肉抱离岸边,一边惊呼:“有两个小孩跌坝里了,快来人啊!”一边冲向弟兄俩落水处……

闻讯赶来的大有村村民董先印、张爱生等8人不顾天冷水寒,下水救人。很快,王成云被救上岸,已人事不省,大有村党支部书记裴珍旺迅速派人将王成云送乡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同时,裴珍旺派人去找铁棍、鎯锤等工具,准备开坝放水。因为此坝依河沟而筑,宽约10余米,长约70余米,水最深处约有2米,蓄水并不多。如果打开拦水的水泥板,就能赢得抢救王成岗的时机。

正当村民在裴珍旺的带领下准备开坝时,乘车归来的乡党委书记韩新田见岸边人头攒动,下车站在公路边观望。裴珍旺赶紧上前汇报情况,韩新田没往打捞现场走一步,没说一句关切的话,径直走到坝口,黑下脸冲开坝的群众嚷道:“这坝是你们家的?想咋就咋?”裴珍旺说:“人命关天,不这样咋弄?”韩新田说:“焦某某(长治市市长)还碰死了(出车祸),两个孩孩算个甚?”群众气不打一处来,挥锤猛砸拦水的水泥板。韩见众怒难犯,对开坝的群众说:“你们要慢些儿,不要把预制板给打了。”他见群众不理他的茬,又吩咐道:“你们可不能把水放完,后天还要检查哩(指市县领导来检查)。”

打捞的群众轮番下水,王成岗被捞上岸时已死了。死者的母亲哭得呼天抢地,乡亲们也痛哭失声,尽管他们非亲非故,也不是本村乡邻。韩新田书记见群众已停止拆坝,扭身回乡政府去了。夜幕降临,死难者的姨姨、舅舅等亲友闻讯赶来,守候着孩子的遗体泣不成声。他们走进乡政府大院想找个房间避避风寒,但问了好多人,都说不做主。后来乡长魏贵平总算给开了会议室。死难者的姨父李进贤和郭海青找乡政府食堂的大师傅,想借点面,用火做点儿饭吃。大师傅董国平当即说:“可以。”但很快又说:“这事还得问一下韩书记。”没多久,董国平就向他们传达了韩新平的旨意:“面不给借,火不能用,你们去别的地方做吧!”死难者的二姨董娥英听后去找韩新田书记:“俺们到了难处,你怎能这样对待我们?”韩信田书记却说:“死两个人算啥?你们赶快离开乡政府!”

大约半小时后,亲友们避寒的会议室电灯突然熄火,而乡政府大院里的其他房间依旧灯火通明。他们只好离开乡政府,去离事发地一华里之外的大有村找村委会想办法。村委会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把他们安顿在村敬老院,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又派人去岸边照看死者的尸体。(通讯员  王晋飞)
 
这篇稿件刊登时,还配发了死者生前、死者母亲嚎啕大哭和乡亲们失声痛哭的3幅照片,版面处理图文并茂,新闻标题采用三行题,文字对仗,充满感情色彩,稿件内容写得朴实细腻,收到了极为强烈的宣传效果。

果然,稿件见报后,武乡县主要领导来到报社,对稿件反映的情况做了详细解释说明,感谢报纸舆论监督,同时希望报纸不要再追踪报道了,县委调查组已对此事展开调查,并撤销了韩新田的乡党委书记职务。

武乡县风光 

当年刊登批评报道的报纸
 
中学生含冤自杀

第二起报道发生在临猗县,一名中学生在学校寄宿的宿舍自杀了,死因不明,家长悲痛异常,社会反映强烈。但是,学校和相关部门对此不予理睬。死者家长找到报社投诉,我听了他的叙述,格外生气,人命关天,怎么能就这样不闻不问,就这样不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呢?依据相关资料,我写了一篇报道,客观地将此事披露出来。

一中学生留遗书服毒自杀(主题)

父母亲悲痛万分要个说法(主题)


本报讯 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披露这一新闻:1998年12月24日凌晨3点左右,住在临猗县崇相西学校附近一农户家中(学校指定宿舍)的该校学生谢佩杰病情严重,被同房间同学发现后送县医院抢救,于6时左右死亡。

谢佩杰,男,15岁,崇相西学校初三学生。23日他全天照常上课,晚9:30分下自习课后回到宿舍。在抢救现场据班主任说,22日该学生宿舍发生了一起偷窃案,别的同学怀疑是他所为,最后他也承认了,是否与此事有关?谢佩杰家长向公安局报了案。公安局有关人员检查了尸体,28日给家属答复是:死者系服毒自杀,不属于刑事案件,不予立案,后事自行处理。在家属及该县一位省人大代表等的再三要求下,公安局交给家属死者两份遗书。

下面是谢佩杰留下的遗书:

爸、妈:
由于我们宿舍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件,我们宿舍里丢了钱,他们找不到偷钱者,在我身上下了毒手。为了保持我的清洁(白),在昨夜房主的审话中,“我就说钱是我偷的“,这种想法也是他们逼的。

今天中午,我同舍的葛少荣把我叫到楼下说,是不是你把(钱)拿走了。我说声没有拿。到了中午,就到给房主报意见的人了,他说我的推测,他们在我身上下了毒手,我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我的清洁(白)。
(对不起,由于当时没有笔,我只好用红笔来写)
儿子:谢佩杰
12、23 晚死

同宿的同学:
为了你们的快乐,我不管你们怎样说也好,总之我没有拿任何一个人的钱,这是事实。我今晚回到宿舍使我最难受的,因为葛少荣把偷钱人的罪行推到我身上,我只得隐蛮(瞒)我的谎话,说钱是我拿的。为了使你心服口服,把别人的罪推到我的头上,我死后也会恨你们的,我是被你们逼的,我只好在家主面前说谎,记住钱不是我偷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请你们明天见我对你们的报复。

我恨你们!

死者家属看了这两份遗书,认为孩子死因不明,便找学校,找县教委,找县公安局,均得不到结果。无奈,死者家属又请运城地区公安处法医进行尸检。1999年1月9日,地区公安处法医在收取了死者家属汽油费、尸检费、技术鉴定费、上北京鉴定费等4000元后,以尸检冷冻无法检验待几天后再说。此事临猗县公安局以不属于刑事案件不予立案,但据悉,谢佩杰宿舍的房东已被县公安局拘留审查。

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根据遗书提出几点疑问:

1、死者服何种药品自杀?

2、身上是否有殴打的痕迹?

3、遗书中提到的“下毒手”是什么意思,还有葛少荣对自杀是否负有责任?

4、房主对他的“审话”是否合法?


一个天真活泼的中学生,为了一件“丢钱”的区区小事服毒自杀了,这是完全不应该的。但他服毒的原因及其内幕,学校、公安部门理应给家属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从这起血淋淋的自杀事件中,我们广大学生、教师及全社会应当汲取什么教训呢?(本报记者)

临猗县城一角
 
这篇报道刊发后,社会反响较大。很快,临猗县公安局长亲自到报社,一方面感谢报纸的舆论监督,一方面介绍了有关这个孩子死亡的情况,表示立即侦破此案,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不久,此案得以解决,孩子的确是含冤自杀的,相关部门给死者家属作了适当的经济理赔。
 
上述两起批评报道,属于舆论监督稿件,刊发后不仅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反而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相当重视,最终使问题得到了适当的解决。我认为以下几个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富于同情心,爱憎分明,一腔正气,勇于揭露社会的污点以及丑恶现象。

二是在报道技巧上,采取了客观公正的态度,摆出事实,却不做任何评论,留有回旋余地。

三是编辑怀有倾向性,但将倾向性隐藏在新闻标题和新闻稿件的字里行间,使被批评者找不到丝毫辩解与反驳的漏洞。

四是稿件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十多年过去了,形式主义和怠政、懒政之风仍然在不少地方泛滥,不仅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仍然需要媒体进行有力的舆论监督。
                
2013年8月12日
于凌空书屋
2016年4月21日修改
2020年9月5日
改于小店新居
         
冯印谱读本

从“格调不高”
到中学生作文“范文”
《大公报》名报人
的风骨与风评
领袖一句话
养猪不是
“资本主义尾巴”
他们从台湾回家
陈布雷墓前的遐想
奉化溪口探蒋府
冯印谱:请修复人民功臣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延伸阅读
职场风云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孟国治:我宁愿没有这个一等奖
刘澜昌:罗湖桥那边的记者生涯李培禹:我在《北京日报》三十年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林晨:我在新华社三十年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人民大学统计班78级同学侧写新华社记者内参让副总理公开做检讨中央由此取消副总理级专机 曾经有这样一位新华社女记者
新华社记者"跨界管闲事"还真管用了宋毅:初到中央团校的日子周小六:我在北京当医生的日子里
严向群:北京二外的"研究所"生涯
严向群:进出农业部经风雨见世面的两年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不想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