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旅日物语丨杨莉莉:​以心传心,送礼只是好意的传达

杨莉莉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杨莉莉,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电视台新闻部。1987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日本大学教书至今。


原题

以心传心

(外一篇)



文字:杨莉莉
图片:万晓光



有一次回国探亲的时候,为练习汉语口语,我家孩子到我的一个在省台当节目主持人的老朋友家Home Stay。我去接孩子回家的那天,这个老朋友的女儿十分认真地问我:“阿姨,日本人很可怕吧?”我摇头说不,这姑娘接着又问:“那,日本人很难交往吧?”我似乎听到了这女孩子的弦外之音,于是我笑了起来。我告诉她,日本人跟我们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一般来说他们很和善有礼,很好交往,我们在日本过得很开心啊。听我说了我在日本经历的一些实际情况,她这才解开心中的疙瘩,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到日本以前我曾读到过一些介绍日本的东西,其中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日本人不苟言笑,平时决不能跟日本人开玩笑,否则日本人会当真生气的。刚到日本留学的时候,我把这点牢记在心,跟老师同学打交道都钉是钉铆是铆,从不拖泥带水,直到有一天,我在校园里碰到教我的一位教授,他跟我边走边聊,然后开起玩笑来。

我起先没有反应过来教授在讲笑话,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教授见我发愣就笑着对我说这是开玩笑呢。我当即吃惊地问教授:“真的是开玩笑吗?日本人不是不开玩笑的吗?”我把我在中国读到的东西说给教授听,教授反问道:“谁说的,我们日本人当然会开玩笑。”

看来什么事情都是百闻不如一见,还是眼见为实。以后随着交往的增加,我发现这位教授本身就非常开朗热情,富有幽默感,很像我们中国人里那类古道热肠讲义气的豪放派好汉,从而使我打消了对日本人的一个成见。

从那以后,在日本的年数越多我就越感到难以区分日本人跟中国人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抛开长相穿着和语言这些外在的要素不论,就日本人的性格来说也是千人千样,有外向的也有内向的,有合群的也有孤僻的,有随和好相处的也有尖刻难相处的,正如中国的俗话所说,林子大什么样的鸟都有,难以一言蔽之曰。

至于说到和日本人交往,我的感觉仍然可以用中国的俗话来概括,那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与人交往的大原则,在日本跟在中国是一样的。中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我交往的朋友都是跟我意趣相投有共同语言的人,否则彼此合不来是不会交往,不会成为朋友的。


我常常会感慨,我的一位日本挚友很像我在中国从小一起长大的一个闺蜜。我无论过去跟那位中国闺蜜还是现在跟这位日本挚友都是无话不谈,感觉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我跟中国闺蜜现在只能通过中文Mail联系,而跟日本挚友可以随意面对面用日语叽里呱啦海聊,大到中日关系小到油盐酱醋,一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说到幽默处我们会笑得前仰后扑。

中文说将心比心,日语说以心传心(以心伝心),意思固然不同,但是我觉得两种语言都说到关键之处,那就是与人交往要有“心”,在这方面日本人可能更善于把“心”显露在言表和一定的形式上。比如,日本人上门给你送来一大包水果或蔬菜或海鲜什么的,很客气地说“是老家捎来的,多得吃不了,你收下就是帮我了”。你可不能心安理得地白帮人吃,人家是有心跟你交往,如果你有心要与对方交往,你一定要马上叫住对方,说等一下,然后在家里的冰箱或食品库里找那么一点东西,哪怕是一小包腊肠或一小盒冰激凌甚至一小瓶煮鱼干,把它作为答谢还给对方,对方就会知道你有心愿意跟他()交往。这以后再碰到时你应该马上跟对方说上次的东西我们都吃了,真好吃啊,太谢谢了。这是日本送礼和还礼道谢的习惯模式,生活中的交往也就从这里开始。

还礼只需一点点,换算成金额来说,一般是在对方礼品价值的一半以下。为了不给对方造成还礼的负担,很多情况下日本人送的礼物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玩艺,不需要还礼,仅仅是个好意的表示,表示这次旅游这次出差等等我都想着你呢,带给你一个印着当地风光的明信片,一块小香皂什么的。这些在中国人按中国的习惯来考察或许就会产生种种看法,不过,入乡随俗,我时不时就这样与日本人礼尚往来,一来二去就交到了朋友。

算算我送给日本人很多从中国探亲买来的小玩艺,有书签、茶杯垫,还有钥匙链等等,给日本人的还礼中自己动手做的东西也不少,从杏仁豆腐到中国肉包,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不上台面的家常菜点还很受好评。我的日本朋友把我做的包子特意带到她的娘家,蒸出笼时,包子的收口冒出汤汁,热气腾腾,看得她和家人都感动不已,她发来Mail向我描述这一情景,还说“做你的朋友是我的幸福”。我给她回Mail也重复了这句话。我跟我的日本朋友已经没有中国人日本人之分,朋友就是朋友,彼此将心比心,以心传心,做朋友说来也真就这么单纯。

有天一大早邮差送来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是10只一套的玻璃杯,还附有一封非常正式的答谢信。原来是我先生的一个日本朋友的兄长寄来的,因为前不久他们的老父亲去世时,我先生去出席了守灵仪式,并送去了日本佛教葬礼的“香典”钱,这套玻璃杯就是兄长代表全家还礼的。还礼为什么这么及时呢?因为在日本人看来收礼就欠下了人情,马上还礼彼此就不欠什么了,这样才能正常交往下去。欠着人情不还是没法交往的,或者说,这就根本没有继续交往的意思了。


二十多年前,我大学的一个男同学曾跟我起说他接待日本留学生的一次经历。那是他带一个留学生乘坐公共汽车,一上车他就连留学生的票一起买了,以尽地主之谊,没想到留学生马上问清票价,掏出钱如数付给了他,使得他很尴尬,因而对日本人颇有微词。这事我一直记着,等到了日本了解了日本人的价值观,我就不觉得奇怪了,人家不马上把车票钱付给你是无法跟你乘车同行的。

十多年前圣诞节回国探亲期间,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往中国的地址寄来一封邮件,本来应该是由孩子放假时拿回家送给爷爷奶奶的自制贺卡,因为我们提前回国没拿到,老师便寄了国际航空。回到日本,第一天去幼儿园我就把邮票钱如数还给了老师,老师很高兴,我也很轻松。这在中国人看来一定是不可思议的。

很多年前曾有个日本人大惑不解地向我求教,“难道中国人不写答谢信吗?”他一直期待能收到来自中国的“御礼状”(答谢信)。缘由是他帮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很多忙,可是这个留学生没有向他道谢,毕业回国后也杳无音讯。这在日本人看来当然是不可思议的。我也无可奈何,只好这样向他解释:我们中国人是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而且不一定是用言辞,主要是用行动,也不一定及时,可能会过很久很久,等你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相信这个留学生会用行动帮助你的。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的确有所不同,其实彼此如果能够将心比心、以心传心,深入了解对方,给予理解的话,那些因相互间缺乏了解所造成的误会和隔阂是可以消除的。就我自己来说,生活在日本人之中,按日本的行为方式跟日本人交往,既充满人情味,又不拖欠人情,反而感觉很快活自在。

写于2004年8月

修改于2020年9~10月




微笑的连锁




有天早晨我上班出门稍晚了点儿,便快步跑向电梯,在静静的走廊里我的脚步声显得格外响,我怕晚一步按电钮,电梯就会被别的楼层的人先按了电钮开到楼下去。等我跑到电梯口,电梯正开着门停在那里,原来是我的邻居村山先生站在电梯里按着“开”的按钮让电梯停在我们顶层等我,他一定是听到我刚才的脚步声而特意等着的。我心里不由得因他这小小善意而感动,连声向他道谢,到了楼下我又向他鞠躬说:“今天多亏您,谢谢您了。”这愉快的一幕让我带着一脸微笑走向车站去上班,怀着一份好心情开始一天的生活。
  
回想起来,我也曾在早晨下楼时按着电梯的“开”字等过村山先生。说不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但毫无疑问,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意和微笑是可以引起连锁反应的。很多年前,我图省事把小女儿放在超市购物车的货筐里让大女儿推着,我们逛着逛着忽然大女儿报告说妹妹两脚只剩袜子,小球鞋不见了。我便问小女儿“鞋鞋呢?”她说“扔了。”我急着四处寻找,这时有位女士过来问我是不是在找童鞋,我说哈依,她说她捡到已经交给店员了,我马上向她道谢,再去找店员,终于小球鞋失而复得。

那位女士我已记不清面容,但当时热心接待我的店员至今还在那个超市的那个卖场工作,我告诉已经长大了的孩子,多亏了一个又一个热心的人那天才能穿着小球鞋回家。这其间我自己也常在超市或路上捡起孩子掉下的拖鞋、妇人掉下的蔬菜或绅士掉下的手套,我微笑着叫住他们,“对不起,东西掉了”,他们也都还我以“谢谢”和微笑。
  
曾有一天我骑车买菜,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雨来,而信号灯又变成红灯,我停下等着的时候,忽然背后传来很温柔的声音“不要紧吗?”我回头一看,一位穿着我们市公务员灰制服的女士打着雨伞在为我遮雨,并说要把伞给我,因为市政厅就在附近她不用打伞了。我连忙道谢,并说不用,因为我家也不远。她这才显得安心。

那以后我路过市政厅就会想起,在这灯火辉煌的大楼里有这位一面之交的女公务员在工作。不知不觉我也变得会在路上“多管闲事”,看到放学路上瞎跑的小学生会叮嘱一句,“当心汽车呀”,有玩昏了头的小家伙来问我几点了,我不仅告诉他钟点,还会催促,“你妈妈让你玩到几点呀?快快回去吧。”这种时候我内心总是暖融融的。


节假日逛街看到婴儿车里白白胖胖的婴儿,我和家人会赞叹说“多么可爱的宝宝啊”,如果电车上偶然与幼儿相邻,我们就会向他(她)招手逗逗他(她),不管他先下车还是我们先下车,我们会互相笑着说“拜拜”,亦或他(她)的母亲代替他(她)说。因为我家孩子是婴儿幼儿的时候人们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会有人夸可爱,会有人逗乐,甚至还有人来抱抱。

在邮局我曾碰到一个一岁多、穿一身红衣服的小女孩,她张开小胳膊要我抱,我就乐不可支地把她抱了起来。抱她的感觉真好,光阴倒转回十多年前,仿佛那时抱着自己的孩子一般,我不由得跟她说了很多她根本不明白的废话,“到我家来吧?我家的两个大姐姐一定喜欢你啊”,直到她揉眼睛犯困把她还给她妈妈为止。我还跟她的妈妈——一个年轻的母亲感叹说:“可惜我家孩子们都长大了,我多少年没有抱过这么小这么轻这么可爱的孩子了。”我相信这个母亲以后也会亲近别人的孩子,给别人一份温馨,自己享受一份快乐。

走过我家附近那块狭长的菜地,即使是晚上我的心情也会变得格外明亮。平时几位闲居的老大爷在地里种各类蔬菜,茄子西红柿土豆洋葱包菜豆角等样样长势良好。地头靠人行道的一处搭着一个简易的带蓬的木架子,收获时节蔬菜就放在架子上,随人们拿,旁边摆着一个小盒子。架子外侧贴着“百元无农药蔬菜”纸牌,拿了蔬菜就应该放100日圆在小盒子里,那个盒子总没遮没挡地放在那儿,有时四下没人我便故意探头看看,盒子里还真有一堆零钱,无人看管却平安无事。

老大爷们常在地里浇水施肥,偶尔他们会坐在地里喝啤酒,抬头看我从边上走过,大声跟我打招呼“早上好”,我也愉快地看着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虽然我路过时从来没遇到过架子上有蔬菜,也就从来没有机会把百元放进小盒子,或停下脚步跟他们说说话,但我总是在心里感谢他们,他们的劳动带给每天走过菜地的行人多少难以金钱衡量的善意啊。

沿着这块菜地来来回回走了多少年的大女儿已上了大学,她曾在菜地附近的路上遇到国际交流来日本的一位泰国女进修生用英语问路,大女儿用英语竭力说明,可是这位泰国人还是不明白,于是大女儿放心不下,就带泰国人一起坐电车,下了车再徒步把泰国人领到目的地,然后才回家。那年冬假,一张来自泰国的圣诞卡满载谢意寄到我家,给我们的圣诞节增添了意外的喜悦。

每桩这样的小事都很不起眼,乘电梯等一下别人、给别人撑伞挡雨或领路、抱抱素不相识的小孩,同样的机遇遍布在生活之中,学做这些微不足道的善行义举并不费吹灰之力,哪怕彼此都是一生一遇的路人,就像大女儿和那位泰国人一样不会再次相遇,但一路上的微笑可以超越时空,变成美好的记忆和快乐的情绪充满各自的心,而心中的善意在人与人之间会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微笑的连锁也会越伸越长。

写于2004年5月

修改于2020年9~10月



杨莉莉写字楼
杨莉莉:称呼的纠结

谁也不甘当欧巴桑欧吉桑

杨莉莉:风从四方来
杨莉莉:红叶时节忆海波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日本观察

周小六:在日本的苦乐年华

李奇志:中日友善的民间力量
王大建:银发单身女老师小池先生
高文军:我在日本放歌《恶魔的饱食》
马立诚:中日关系发生哪些微妙变化?
荣剑东京大学演讲:怎么看中日关系?
中国人该把日本当做一面镜子
日本真正崛起,从清洗"爱国贼"开始
马雅:日本能做到的,中国做不到?
李凡: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忘记邻居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
科技: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
日本尖端医学在攻克哪些疑难杂症?
日本农业为什么会走在世界前沿
李扩建:日本树立"正确地恐慌"意识
马小冈:以邻为壑半世纪,日本须自省
周初:日本天皇与靖国神社绝缘
周初:日本新年号的由来
周初:谈谈日本天皇退休的事
梅长钊:日本导游竹内真子
佐尔格的墓和731部队
日本人怎么倒垃圾?市政怎么管理?
日本"与众不同"的一组照片
日本和尚斩获亚洲设计大奖:
"我只是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容"
日本五星级酒店"打扫卫生"
被全程拍了!真相令人吃惊
日本最大养老院逆天了!
印钞票、办赌场、老人们都抢着去
日本公主:接受你穷,不接受你骗
日本人长寿的秘诀在这里……
为何日本人寿命最长、心脏最健康?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