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耀邦逝世32周年祭丨郭春玲:我与胡耀邦的“近距离接触”

郭玲春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郭玲春,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新闻人。2000年退休于中央新闻单位。


原题

我与胡耀邦的

“近距离接触”

 



作者: 郭玲春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


“耀邦同志”,或者就直呼“耀邦” ,人们曾经这样亲切地称呼一位拥有最高权力的领导人。

他位居高层,我这一介平民,有幸与他有过三次“近距离接触”,感受到这位难得的、有着异样光彩、与众不同的领袖人物的情怀。

第一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一位不曾谋面的远亲蒙受不白之冤,投诉无门,千里跋涉来到北京。无奈,我求助于同事,热心的朋友领着我们到了中央信访处。

当事人讲述了经过,再递上预先拟就的一封申诉信。我心想:纷繁国事尚无头绪,如此一桩民间案情,未必“有戏”。

料想不到的是,几天后突接通知,信件已由耀邦同志亲自批示,说百姓的冤情理应慎重,草菅人命的事更不可掉以轻心,并令此案重新审核。

何等的幸运啊,遇上这样体恤民心的上层人物!之后,虽几经波折,终于平反扶正,还了受害人一个公道!


第二次

第二次,是耀邦“落幕”前夕,他在中南海接见文艺界人士。

彼时风声已起,他依然坦陈己见,呼吁保护文艺家的积极性,不可动辄得咎,创作应当有宽松的环境。

小范围的会议刚结束,我接到全国作协领导冯牧的电话,听得出,日常严谨寡言的他,难以掩饰兴奋的心情。他详尽地叙述了耀邦的讲话内容,对着笔记一字不漏地念给我听。通话长达近两个小时,记得我握着话筒的手,飞速记录的笔几乎“不堪重负”了。

之后,我再度采访,和多位与会者叙谈,听感受,聊细节,为这气度不凡的会议精神所鼓舞,写惯短新闻的我,竟然录下六七千字的“大块文章”,而且少有的认真谨慎,将长文分段,其中的一个小标题是“吹皱一池春水”,为此还着实得意了一番。

当时《瞭望》的头版辟有“中南海记事”栏目,编辑闻风向我约稿。那年除夕傍晚,我还在纠结着文章的结尾,因为当夜要离开北京,便匆忙把尚未划上句号的长文,交给在一旁催稿的本社记者陆拂为。

期间过了多少时日,印象模糊了,但清晰地记得,终于有了信息反馈——

陆拂为把我领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声音低沉地说,这篇文章一波三折,层层送审最后到达耀邦本人手中。他读完全文,并亲自在稿纸上写下批示,大意是,此稿写得很好,但鉴于当前形势,暂不宜发表云云。

这是我采访史上无以忘怀,也最为遗憾的一笔!


第三次

上述两次“近距离接触”,只是对一位景仰的革命前辈远远地遥望,而出现在我眼前的耀邦,他的无私忘我,他的热情喷涌,是记忆中的永远!

耀邦当政的某个秋天,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他和即将下基层的几千名教师会晤话别。

那天我奉命采访,会议还未开始,只见他神色飞扬,挥舞着双臂,张扬着他的情绪,他的爱憎。

有人递上一张纸条,说今年春节可否让这群离乡背井的教师回家过年?耀邦边看边读,当即回答说:我看,可以嘛!

台下一片掌声!又有一张纸条送达耀邦手中,说这一年恰逢工资调整,我们响应号召到边远地区,能否都上调一级?这位绝无心机的领导竟然脱口而出:我看可以嘛!

台下掌声雷动!坐在耀邦一侧的财政部长一直以手扶面,不置可否。我在场,也随着群情起伏而欢呼,而激动,眼前这位可敬、可爱的领袖,是多么地亲近、真诚啊!

又不免担心:这样的承诺是否能兑现?但我相信他并非虚浮,绝不哗众取宠,他,就是他,一个与民同欢乐、同忧患的革命者。倘不,何以有百万、千万受委屈的生命因为他而获得温暖和希望?

即使过去了32年,民众心里的耀邦还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的深处!

转载微信公号:有风来无声


本号获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胡耀邦专题

尘封31年的一组悼念照片

胡耀邦何以成为中国政坛"异数"
胡耀邦:一代人的精神激励者
胡耀邦:让中国回归“常识”

老鬼:怀念耀邦

钱江:客家人后代胡耀邦的出生和起名

钱江:胡耀邦重走泸定大渡河铁索桥

胡耀邦最后的远行:在张家界山水间

胡耀邦四登岳阳楼,最后一次不留片墨

钱江:胡耀邦初识华国锋共事湘潭

赵瑜 : 1981年,胡耀邦赴山西"解疙瘩"
陈侃章:吴江屡次“直谏”胡耀邦
陈侃章:历史看待"真理标准讨论"问题
胡耀邦在黄湖农场被取名"胡彪贤弟"
胡耀邦胡启立下放的黄湖五七干校
张伟光:那一年耀邦出镜我帮一点忙
张志鸿:怀念一个日渐高大的身影
陆滨芊:春雨潇潇共青城

蔡晓鹏:胡耀邦诚待起义将领裴昌会

赵树凯:胡耀邦的“后知后觉”
成曾樾:1983年胡耀邦激赞个体户
贝璐瑛:胡耀邦给我介绍男朋友
 詹国枢:胡耀邦为啥左右为难

胡耀邦:以"两个不管"解决"两个凡是"

胡耀邦与600万地富分子摘帽始末

胡耀邦:工资常常入不敷出,

为年轻人拨开迷雾

最后一次见到的胡耀邦
刘崇文:最后半年的胡耀邦
胡耀邦严打“流氓衙内”,
邓小平要求多杀几个
1984:胡耀邦中苏边境破冰之行
张扬:胡耀邦批示《第二次握手》平反
知心姐姐姜达雅:胡耀邦救了我一家
戴煌: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右派”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军营华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