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年代 | 李振中:简陋工房里成家,师傅求看大学证啥样

李振中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李振中,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高级工程师,曾任唐山轻工业机械厂窑炉车间副主任,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热工设备事业部副总经理。


原题

40年前毕业

分配后的那段岁月




作者:李振中



8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它是拨乱反正、思想更新的年代,是长期闭关锁国之后的改革开放的年代,是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的年代,是全国为实现“四化”而努力的年代,是大地回春、春潮涌动的年代,一句话,是充满希望的年代。


在这个大背景下的1982年7月份,我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4年大学生活结束了,我和班上的另外4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唐山轻工业机械厂,唐山轻机厂隶属当时的中国轻工业部,也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陶瓷机械的部属厂。


那时在全国比较有名的陶机厂还有湖南轻机厂,是省属厂;景德镇陶机厂、宜兴陶机厂、淄博陶机厂、佛山石湾陶机厂(恒力泰前身),这几个都是市属或镇属厂。那时景德镇陶瓷学院也隶属中国轻工业部,所以我们属于内部分配。我们在学校学的是陶瓷机械设计专业,所以属于对口分配。当时唐山轻机厂厂址位于唐山市路南区胜利路东头,紧挨胜利桥,后来工厂于1985年迁往唐山市丰润区。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78级只有一个班,1982年毕业时唐山轻机厂从我们班要了5个名额,除我和黄建起两个是河北省籍的,其余3个是南昌的肖建平和刘勇、九江的朱烈伟,后来刘勇没有报到,实际报到的是我们4个人,另外还有一个是陶瓷工艺系的刘利民,河北邢台人。


7月27号,我和黄建起一起先行乘火车到了唐山,唐山轻机厂的总工张庆勐派212吉普车到唐山火车站接我们,那时厂里只有这一部车,对于我们来说可是高规格待遇了,因为下车时已是傍晚,张总安排我们俩到他家里吃晚饭,吃的是北方特色凉面,和张总见面我们倍感亲切,因为张总作为专家参加了我们班的毕业答辩,所以在学校时我们就认识了。


第二天我们到厂里报到,到厂里一看办公室全是地震后的简易房,墙是用废砖头垒起来的,房顶是油毡的,用砖头压着。众所周知,唐山在1976年7月28日经历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此时已过去了6年的时间,厂里办公室还是地震后的简易房,主要是因为唐山轻工业机械厂是计划中的搬迁单位,所以在公用设施上不再投入。


我们来到厂里的组织部,组织部长老肖和办事员老马接待了我们,肖部长50多岁的样子,瘦瘦的身材,背有些驼,脸又黑又瘦(后来知道他的绰号是大灰狼,主要是因为长相与一个动画片里的大灰狼相似),办事员老马40多岁的样子,圆圆的脸,身体偏胖。


肖部长说话很和气,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工厂的现状,别的没记住,印象较深的是他讲工厂的产能是以每年完成多少吨来表示,而不是现在的每年完成多少营业额和利润来表示。


后来才知道,这是建国后从苏联学来的,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真不知道当时的上海手表厂是如何计量产量的,是不是也是年产多少吨手表?


唐山轻工业机械厂的前身是1953年由建新机器厂、同兴铁工厂、新中机器厂、北大铁工厂等24家铁工厂组建的唐山市建新机器厂,隶属唐山市工业局机铸铁联合会。


1958年,唐山市建新机器厂更名为唐山市公私合营陶瓷建筑机械厂,并开始承担国家有关部委下达的陶瓷机械援外出口任务。1964年,成为轻工部直属企业,并更名为公私合营唐山陶瓷机械厂。1966年,正式更名为国营唐山轻工业机械厂。


1967年至1969年,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安排,唐山轻机厂援助阿尔及利亚盖尔玛陶瓷厂全套机械设备共27种123台,成为我国第一家出口成套陶瓷机械设备的企业。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唐山轻机厂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震后在艰苦的环境下就地恢复生产,为震后恢复生产的唐山陶瓷企业提供了急需的生产设备。1979年,唐山轻机厂成为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直属企业。改革开放后,工厂科技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成立了唐山陶瓷机械研究所,设有陶瓷原料、成型、冲压设备等专业设计组。同时,国内第一家研究成组技术的专业机构——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成组技术研究所设在厂内。


当然,肖部长的介绍并没有如此细致,大多是我后来自己查的资料。肖部长介绍完工厂基本情况后,开始安排我们的实习计划,按规定,新来的大学生必须在车间实习一年,在我们之前,1981年底已经分配来了6个大学生,他们是我们上届的学生,现正在车间实习。在一年时间内,要在工厂的金工和钳工车间内实习,熟悉机加工的工艺流程,金工车间所有种类的机床都要会基本操作,每种机床都要跟一个师傅,并且作息时间要跟着师傅三班倒。



曾经的工厂大门,如今厂区已拆光建为住宅区了


设计处和工艺处的办公室,全部是震后建的简易房。这种房子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取暖靠烧煤的炉子


厂部办公室,房顶是油毡的,墙是在震后的废墟中捡的砖头垒起来的


唐山轻工业机械厂的胜利桥东工房,右侧一墙之隔那个工厂就是生产酒瓶子的工厂。所谓工房就是职工住宅,我于1982年10月结婚后就住在这片工房里,我还记得是7排1号


第二天黄建起我们俩到金工车间报到,金工车间书记郭文广,主任是钱仲学,副主任是柳爱生,记得郭文广给人的印象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钱仲学胖乎乎的,办事很认真;柳爱生个头不高,显得很精干,脸上很少看到笑容,他向我们介绍了车间的基本情况和注意事项,尤其要注意的是安全问题。


车间有大中小机床几十台,最大的立式车床可以车4米直径外圆的工件;最大的落地镗床可以镗1米内径的工件,车床的长度达10几米;还有长度十几米的龙门刨床。这些大型机床都挂着部属设备的牌子,也就是说归轻工部统一调配,因为这些大型机床在华北地区数量有限。


后来的10几天内,相继有7个分来的大学生报到,1982年共有9个大学生分配到唐山轻工业机械厂。


1982年8月份,厂部组织我们与前一届分来的大学生共12人一起到河北遵化清东陵旅游,共计16个人,另外4个人当时不在,前一届学生比我们早到半年,正好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对前一届学生也熟悉了。


1982年分配到轻机厂的学生合影,此时是7个人,还有两个没来报到。后排左二是我


1981和1982两届分配到唐山轻机的12位同学合影,共16个人,有4个人当时不在


我们在车间实习时,穿上了与工人一样的帆布工作服,在车间里看什么都很新鲜,恨不得一下把工厂的机加工工艺流程和设备摸清楚,厂部安排我们每种类型的机床上实习一个多月,并安排一对一的师傅教我们,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要学会机床的操作、工件的装卡、如何调整进刀速度、如何保证图纸要求的精度等。还要熟悉各种零件的加工流程,先上什么机床,后上什么机床等等。我们被安排先后在普通车床、大型立车、镗床、铣床、磨床上实习,为我们安排的师傅都很好,印象较深的有车床的张晓峰师傅,镗床的浦师傅,铣床的闫千秋师傅等,后来我还和张晓峰师傅成为了朋友。


刚开始在车间实习时,最不习惯的是三班倒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半夜零点那个班最难受,睡得正香时爬起来零点前10分钟赶到车间报到,记得有一次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那时迟到了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


不久发生了一次很危险的事情,从宿舍到厂里要走很长一段路,需10多分钟的时间,而我们宿舍后边就是车间的外墙,如果从车间的窗户翻过去就省去了走路的时间,我们经常图省事翻窗过去。宿舍后边这个车间是铁花车间,就是将车床车工件下来的铁花和铁屑压成饼,再卖给废品站。有一次白天我看好了铁花车间里窗口下堆了整整齐齐一垛铁花饼,正好晚上零点班可以从窗口先跳到铁饼垛上,再由铁饼垛跳到地面。但是我并不知道啥时把铁饼拉走了,到上零点班时我仍按原计划从窗口翻过去,车间里黑咕隆咚也看不清楚,我稀里糊涂就跳下去了,一下就从几米高的窗口摔在了地上,还好下边没有堆什么杂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两手杵在地上,地上全是铁屑,铁屑将两手掌扎了好多出血点,还好,别无大恙。


职工单身宿舍旁边就是一个化工厂,不仅长期有刺鼻的味道,而且环境污染也很厉害,院里到处是黑色的灰尘,如果赶上刮风,院里更是黑尘滚滚。每次洗完晾出去的衣服都是一层灰。


那时,厂里突然来了一批大学生,工人们也很新奇,每天我们几个住宿舍的大学生结伴去上班,从车间走过,人们像看稀奇动物一样看着我们,有些人投来的是羡慕眼光,有些人则是嫉妒的眼光,工人们的大多数对我们都很好,也有个别的工人却处处刁难我们,有的甚至爆粗口,我们则不在乎这些,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周围的关系。


记得有一天,一位姓吴工人师傅很神秘的将我叫到一边跟我说,能不能将大学毕业证拿来给他看看,他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欣赏一下,我答应他说没问题呀,第二天我拿来毕业证给他看,他一边用很羡慕的眼神翻看着,一边嘴里喃喃地赞赏着,最后将毕业证递给我,很满足地说,终于见到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了。


因为我是高中毕业5年后考的大学,毕业后已经27岁了,属未婚大龄青年,当时的对象也已经定了下来,准备10月初结婚,而结婚又没有房子,当时工厂的工房全是震后简易房,房源紧张。记得我去找厂内分管总务的郭副厂长要房,他是从部队转业过来的,他当时就拒绝了我,他说厂里规定要有10年工龄才给房,你刚来两个多月不可能给房,我说对我们分配来的学生没有照顾吗,他说为什么要照顾你们?工人比你们还辛苦啊!我就无语了。


在6、70年代,最讲究阶级出身,人是要分三六九等的,其中最吃香的人是“红五类”,工人、革命军人、革命干部、贫农、下中农。红五类享受各种最好的福利和待遇,而最倒霉的是知识分子,他们被称为臭老九,前面8类是地主、富农、反动派、坏分子、右派(最黑的这五类又独立叫黑五类,简称“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排黑九类的第9,所以叫臭老九。虽然早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从那时起,开始重视知识分子,开始重视科学技术,但是那时各种政策还没跟上来,刚进入80年代,一些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老思想还没纠正过来,也难怪这个副厂长这种态度。


看来需想一些办法来要房了,否则房子的事10年以后再见了。


我又去找了看上去很面善的孟佑国书记,我说如果不给我房子,我只好申请调走了,孟书记安慰我说别着急,他想办法。没几天,总务科通知我分给我一个房子,地址在胜利桥东工房,位置是7排1号,我高兴地领了钥匙赶紧去看房,到工房区一看,房子全是用捡来的地震后的砖头磊起来的简易房,房顶是油毡的,从南到北有10几排房子,每排有几户人家,厕所是一个公共厕所,并且是旱厕,吃水也是靠距厕所不远的一个公共水龙头。分给我的房子在第7排的最里边的一间,与房子隔一道墙的东侧是一个生产酒瓶子的玻璃厂,可以清晰地听到咣当咣当的酒瓶子在生产线上的撞击声音,并且这个厂是24小时生产,看来从今往后的每天晚上这酒瓶的撞击声要伴我而眠了。住房大约有8平米左右,北侧有一个小的窗户,南侧窗户大一些,屋里地面要比屋外低大约200多毫米,进屋时不注意会摔跟头,总体给人感觉是这房间像个临时的杂物间。


后来发现,到了冬天更是难受,这么小的房间中间还要生个煤炉取暖,到了冬天做饭炒菜也是全靠这个煤炉,每次钩煤灰都要飞的满屋都是灰。不注意晚上还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引炉子的木柴和煤炭都是凭票供应,用过量了就没有指标了。


没有厨房,我只好借来排子车去捡砖头,那时因为是大地震刚过去6年,所以到处都是砖头,又找了一些木头,请来了我在车间实习的师傅张晓峰,还有一起分来的几个大学生帮忙,在小院里建了一个小厨房。


后来发现,工房里老鼠很多,个头也大,不怕人,经常大白天看到它们在院里窜来窜去。记得一次有趣的事,我眼看着一只大老鼠钻进厨房的一个空纸箱里了,我这个人有个毛病,看见老鼠就紧张,身上就起鸡皮疙瘩,我找来一根木棍举起来咬着牙狠狠地向纸箱砸过去,只见老鼠噌的一下从纸箱窜了出去,我的手上滴下了血,我心想,流这么多血,就是跑了也活不成了。但我突然觉得手心有些疼,原来是手持这端木棒上有一个钉子,将我手心扎破了流的血。


虽然简陋,但毕竟这是我的人生中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还是感觉很温馨的。后来我和爱人找来一些废报纸糊了顶棚和墙壁,这样使它看上去像个住室了。


在毕业的当年10月份,我们结婚了,夫人在开滦马家沟矿基建科上班,她是唐山大地震那年毕业于河北峰峰煤校土建专业,正赶上唐山震后重建,毕业后就投入了开滦的震后重建工作。


那个年代,由于物资缺乏,买什么都要凭票定量供应,那时有粮票、油票、豆腐票、肉票、布票、线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电视机票等等,不是你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只有青菜类可以随便买。我们夫妻俩工资加在一起每月80多元钱,每月都要计划好花销,用一个小本子记下来每次买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恐怕超支。


在车间实习了一年之后的1983年8月1号左右,组织部通知我们到设计处报到,我们到了设计处,处长张庆勐向我们下达了任务,原来是有测绘任务,景德镇宇宙陶瓷厂进口了一条德国陶瓷生产线,部里安排我们消化吸收,我和唐景安负责练泥机的测绘,黄建起负责盘碗成型机,肖建平负责杯子成型机。


这时候我的小孩刚刚出生四天,夫人还在医院里,因为时间很紧,其它人先出发了,我赶紧在儿子出生的第五天将爱人接出医院,安排在她哥哥的家里,因为当时正值盛夏,我那个油毡顶的小房子,闷热难当,当时别说空调,连电风扇都没有,实在不适合坐月子。将我妈妈从农村接来伺候月子,安排好后,第二天我就赶紧赶往景德镇,比其他人晚三天赶到了景德镇。


到了将近8月底,我们任务完成返回唐山,回到唐山,我们被安排在设计处工作,整理测绘的图纸,那时画图还是手工用铅笔画,工具有图板、丁字尺、三角尺、弧度尺、圆规、擦图片等,画图速度与现在电子绘图相比慢很多。我的任务是与唐景安一起整理练泥机图纸,以后我们两个一起负责这个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服务。


我们的组长是马淑凤老师,我们新毕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老师,组长就是我们的老师。还有另外三个组,球磨机组李兰桂是组长,成型机组张涛是组长,压机组赵长祥是组长,设计处长张庆勐,副处长侯大兴。从此我们就在各自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开始工作。


那时还属于计划经济年代,每个月轻工业部都会下达计划,并且计划都是以吨为单位,并且年底总结也都是当年完成了多少吨。印象比较深的是,每到月底最后几天,如果看车间在月底前不能将当月计划的设备装配完,办公室全体人员都要下到钳工车间帮助装配机器,书记厂长带队搞突击。


我画图时的照片,那时叫爬图板  


1983年7月底,正好我到唐山轻工业机械厂报到1周年,我的儿子出生了,儿子在一岁前,是我妈妈来唐山帮助照看,那时我每月工资刚由45元升至54元,爱人每月工资只有30多元,实在没有条件请保姆,这时老爸60多岁,一个人在老家还要种两亩多田,儿子一岁后,我妈妈实在放心不下老爸一个人在家,就回老家了。我们只好将儿子送去农村的姥姥家。


大约半年多后,因为姥姥身体不好,实在看不了,又将孩子送到奶奶家,记得我经常回家看望儿子,有一次我从老家家里去汽车站准备回唐山,儿子那时不到2岁,他跑到我前边,叉开双腿,扬起双臂,挡住我不让我向汽车站走,嘴里还用稚嫩的声音喊着“怕走!怕走!”。当我准备登上公交车时,他用小手紧紧抓住我的脖领子,哭喊着不让我走。当儿子两岁半时,我托关系联系好一家幼儿园(一般幼儿园只接受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才将他接回与我们在一起。


1986年,我儿子三岁时,我们家拥有了一台18吋长城牌彩色电视机,我儿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再也不用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了,在这之前,都是到对门邻居家去看。这是托亲戚关系从天津厂家买来的,那时从商店里是买不到的。


儿子3个月大时由奶奶抱着,一家合影,那时的我看起来是马瘦毛长啊 


1985年夏季,唐山轻工业机械厂将工厂由唐山市区迁往丰润县城东的丰润新区,所谓新区,其实是将不属唐山市管辖的几个工厂集中迁到这里,而唐山市行政中心是在原址上重建的。这是早在地震之后就规划好的,在此之前,厂房都已建好。住房也换成了楼房,并且住宅区和工厂区是分开的,环境好多了。


我家分到了一个面积为38平方米的2室楼房,没有客厅,配有厨房和卫生间,位置在第四层,没有电梯。听说这些楼房是上海人设计的,因为上海人的住房都很小,所以他们是设计不出大面积楼房的。虽然面积不大,但感觉与原来的简易房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搬到新区后,工艺处和设计处合在一起成立技术处,共30多个技术人员,我归设计处,与唐景安一起负责练泥机和石膏真空搅拌机的设计和技术服务。


全体技术处人员合影  


设计处部分同事在办公楼前合影


我与儿子在唐山轻机厂院内,大约是1987年,校友张秋帮拍的


1988年我儿子5岁时我们一家三口合影,将相机放自行车后座上自拍


延伸阅读

李振中:我跳过龙门,命运彻底改变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78级40年聚会

贾建初:景德镇这群77级的“含金量”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回望80年代

上官东恺:在牛津见到胡耀邦
赵树凯 :  "农研室"的前世今生
邓晓芒:我与杨小凯,
在那个金黄的时代
“潘晓来信”事件台前幕后
杨劲桦:我认识的李富胜
和国足那些哥儿们
那时我们有梦,
现在听到梦破碎的声音
金弢:阴差阳错进作协
严打“流氓衙内”要多杀几个
哈晓斯:朝内北小街夏衍说当年
冯印谱:复旦学子实习闯祸记
“春晚之父”黄一鹤
蒋蓉:一个容易受伤的女人
杨劲桦:厦门胡里山遇熊记
韩云:以头颅撞响青铜古钟
蒋子龙回忆五台山车祸
杨劲桦:湜华,你在哪里
遇罗锦致陶洛诵:你我都属不开化
陶洛诵:我知道的遇罗锦离婚风波
阎润涛:曲啸的心理是怎么崩溃的
卫林:我在这战斗的几年里(二)
叶秋怡:我在德国读博
苏斐:芜湖老城里的市井生活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