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论丨徐世平:上海人心里,从来不长皱纹!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05-22

  
作者简历


       徐世平,1959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任职上海新民晚报社18年。2000年参与筹建东方网,任东方网副董事长、总编辑。2004年任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兼网宣办副主任。退休前任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编辑。现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原题

上海人心里,

从来不长皱纹!

(外一篇)




作者:徐世平
转载微信公号重读历史


上海的疫情,不仅仅在现实之中,更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

我注意到了,这几天“骂山门”的人,开始多起来了。有些话,有理,有些话,夸张。“防火防盗防上海人”,这种话,不是上海人说得出口的,暂且不去评说,那是别人家的事情,有理没理,自有公认。当然,有些人的心理或许更阴暗些,有一种“你也有今天”的心态,活脱脱属于看笑话的那一类人。这类人,不在一个价值观的频谱里,任何辩白,说了也是白说的。

有个问题, 我是一直在想的,上海人为什么也开始“骂山门”了?印象之中,上海人对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是满意的。现在是怎么了?当然,就是有人“不适意”了。比如,2+2+2+N,比如,大风大雨排队核酸,比如,超市的蔬菜少了,比如,有些人可能“手停口停”了,等等。

其实,“骂山门”也是正常的,人人都有七情六欲。发发牢骚,天也塌不下来,有时候,至少还可以缓解公众的心理压力,不至于今后抑郁成疾,糊里糊涂,被弄到600号里厢去。但是,山门骂过之后,我们有没有想过,上海人还应该有些什么选项?这是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我崇拜的人中间,有一位哲学家,叫罗素。当然,他还有太多太多的称呼,不一一罗列了。

1959年,罗素大师曾经有过一个录音,据说是想留给后人的。这个录音,网上可以找得到的。他说了以下两段话:


关于智慧。永远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真相是什么。不要被自己更愿意去相信的东西所蒙蔽。


关于道德。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我们必须学会容忍他人,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


这段录音,我特别记住了。那一年的任何事情,我都愿意记住。罗素这段话,其实讲了两个关键词,一是要尊重和正视事实。我的理解,不要因为屁股而决定自己的感官,更不必因为意识偏见而忽略客观存在。二是学会宽容。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私怨,去仇恨别人。大师终究是大师,所言极是。


上海的疫情,现在据说被反转了。有一个客观事实,大家想过没有?

过去的上海零星疫情,仅仅影响了少数人,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给上海的各项举措拍手称赞的。因为,受疫情影响的人,零星而已,不是他们自己,封闭的,毕竟都是别人,无法感同身受。然而,现在封闭的各种状况,突然之间摊到自己身上了,大家当然就不淡定了,便有牢骚了,也开始“骂山门”了。人都是自私的,不会有例外。

其中,最最不能理解的,也有人开始高度质疑上海的“动态清零政策”了。2+N的做法,重点区域的封控,网格化的筛查检测,等等,显然,这都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但是,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不执行现有的政策(那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做法),那上海应该怎么办?是走回头路,采用简单化一切刀的办法,彻底封城吗?如果封城,那是不是会影响更多的人,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抱怨?有些人,是不是会跳脚跳得更厉害?再退一步说,即使封城了,若干日子后社会面也暂时清零了,谁又能保证,一个海外的包裹,一个漏网的旅客,疫情会不会再度沉渣泛起?我们的社会生活,经得起短期的停摆,可是否经得住长期的持续性动荡?


如果既不能封城,也不采取现有的管控政策,那可能就意味着某种“躺平”。可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又怎么容许躺平?这种事,没有人敢担责的。上海不躺平,也不封城,而是采用了更切合实际的办法,这就是正视和尊重事实,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如果,有人想质疑这一条,我严重不认同。

最近,我一直窝在房间里深更半夜看英超。哇塞,人家英国七八万人的球场,满满当当的,居然没人戴口罩。难道英国现在是没有疫情了吗?也不是啊。我专门去查了今天的最新数据,新增十万余,195人死亡。这说明什么?

奥密克戎正在改变我们的认知。

一是防不胜防。一般或有症状者,等到被发现,基本已传染了三四代了,传播时间或逾十天了。这是专家说的。不是我说的。

二是重症和死亡,目前在疫苗的加持之下,不管是何种疫苗(进口和国产),在两针和三针的情况下,都有效果,98%左右。这是香港大学最新的一个研究数据。网上有详尽的报告和图表,可以去查。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事实。正视事实,才是智慧的。包括上海原先的做法,也有需要检视的地方。比如说,发热门诊,等等。过去管用的观察哨,是不是还非常有效?都要总结。因为,一旦发现,管控和流调,都可能来不及了。这也是最近全国各地无症状感染者频发的主要原因吧。


那么,我们需要全新的思考,接下去怎么办?有些话,我是从一些专家嘴里听出来了。话里话外,都有一种强烈的暗示。比如,什么是“最小代价”?又该如何争取最好的防控效果?“人命关天”,当然是极端重要的,但也不能是任何极端行为的合理口实。这个世界,也不是只有一种叫新冠的疾病。

因此,当下的上海,以及所有热爱上海的人,一定要尊重和正视事实,不要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同时,一定要学会去包容,不要自私,不必去恨,一切的恨是愚蠢的。当然,即使有不想听的话,听听又有何妨?我们“不响”就是了。

罗素说过一句话,“我渴望任何一个国家、种族或主义,都屈服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由、价值与尊严之下。但是,那些卑微的生命和人性,却总让我满含绝望的泪水。”这个世界,持续不太平。外面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有些哲理,比如罗素讲的,“战争不决定谁对了,而是决定谁会留下”,真希望有人能听进去。今天,我们能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尽一切可能做好自己。

上海人都是“拎得清”的,“骂山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包括尊严,以及可能的、哪怕是暂时的绝望。

有句话说得好,“只要皱纹不长进心里,你永远风华正茂”。

上海人心里,从来不长皱纹。


外一篇

投诉邬惊雷?




作者:徐世平


惊蛰那天,上海人的朋友圈里,流传两句诗:

“惊蛰忽闻夜雨声,但求不见邬惊雷”。

邬惊雷者,上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他是上海市卫健委主任。两年多来,这位文弱书生模样的人,经常出现在市级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有好心人查过,邬惊雷似乎从未缺席过新闻发布会。但凡有疫情,他必定出现。其频繁露面的密度,似乎无人可比,包括张文宏医生。

上海人流传这句话,并无任何的贬义。惊蛰那天,恰逢上海新一轮疫情爆发,邬惊雷当然又来了(责任所在)。上海人的这句话,其实表达了一种非常良好的愿望。不见邬惊雷,说明上海平安无事。

不过,但凡有疫情发生,上海人更希望见到邬惊雷。有位朋友说,每每看到他沉稳不乱的神态,上海人内心会感到一种踏实。这是大实话。两年多来,上海抗疫的成绩单,精准防控且张弛有度,从迪斯尼到奶茶店,处置得当,有目共睹。


当然了,社会总是复杂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依然大有人在。这两天,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录音,标题是“投诉邬惊雷”。起初,我听了,也就一笑了之。心里想,这货儿,病得不轻,脑子一定进水了,大概是从600号出来的吧?!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个不着调的录音,又被人不断引用和放大,这就不能不引起警惕。这些人,竟然认为,“这个投诉有理有据,铿锵有力,句句说在点子上!”这完全不问是非、颠倒黑白,胡说八道。他们究竟是意欲何为?

我们不妨来看看,投诉邬惊雷的三个要点:


第一,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违反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方针和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精神,过度防疫一刀切,在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搞全员核酸检测。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防控真正的对象是病人、疑似病人、密接者,而不是折腾正常的健康人群!


邬惊雷作为卫健委主任,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他知法犯法,到底是利益驱动,还是故意对抗党中央?对外宣传说,上海在搞精准防控,背地里偷偷搞全员核酸检测,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


首先,他把全员检测和全民检测搞混了。全员和全民是有差异的。一间办公室、一个商店、一个小区,都可以全员检测。范围大小、人数从少,须根据疫情和流行病学的判断来决定。全民的概念就要大很多,通常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全员检测,始终是必须的,全民检测,也是可行的,一切要来自于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我印象之中,疫情至今,上海没有做过所谓的“全民检测”,也有上海人至今都没做过核酸检测。上海的做法,从来是“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尽可能保持城市生活工作的正常秩序。这是责任也是担当。但是,这一波疫情来势汹涌,严峻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涉及活动范围广泛的感染司机,据说有进出校园的记录,自然不能不引起当局足够的重视。有一些楼被封了,一些校园被围了,一定范围内的人被要求核酸检测了,这都是很正常、很必要的手段。

按照这位仁兄的说法,上海某些大学的全员核酸检测,就是“违法行为”,不知道有何充分的依据?往雅里说, 这是只顾小我、不讲大局,往俗里说,这就是一派胡言、贻笑大方。


第二,核酸检测采集的样本法律上属于人类遗传资源,受到《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 《生物安全法》 《刑法》 保护。搞大规模核酸检测,首先须经过科技部的批准;其次须征得被采集人的同意,否则就触犯了《刑法》的“非法采集人类遗传资源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我想问一下邬惊雷:在这些学校搞的全员核酸检测,是否有科技部的批准文件?另外很多学生反映,学校规定不做核酸检测就不让上学,这是赤裸裸的违法!可以入刑的……


全员检测,就是犯罪?如此上纲上线,让人瞠目结舌。若同此理,两年来,那些做过一轮、两轮甚至七轮的地方和城市,那又是什么罪?我都不敢想了。

我是在香港工作的人,这位仁兄的观点,竟让我产生一种时空的错乱。香港的“黄丝们”,经常以个人隐私为名,坚决反对全民检测,竭力破坏抗疫工作。两者观点,又何其相似。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不可收拾的地步,重要的原因,就是总有一些人,只顾小我、不顾大我,处处以个人为中心。说小了,这是自私,说大了,这是可耻。


如果,这位仁兄去疫情之下的香港体验生活,他一定会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天灾人祸,什么叫愚蠢至极。想想今天的上海,生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幸福,那是何其的幸运!什么叫“以人民为中心”?回到上海,即可体会。


第三,建议邬惊雷多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多学习法律,不要做损害群众利益和群众健康的事情,这样做不但是违法的,也会严重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如果邬惊雷不改正,那么我们将向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投诉。


众所周知,我们的防疫工作,按张文宏医生的说法,有“四个阶段性政策”。一是“清零政策”,二是“动态清零政策”,三是“精准动态清零政策”,四是“逐步开放政策”。上海自始自终,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之下,坚定地执行中央相关的政策,并根据疫情的变化而采取相适应的政策。上海防疫工作与时俱进,随机而动,讲分寸而不硬性地一刀切,正是有了一大批邬惊雷这样的忠诚执行者,始终以中央要求为纲,以人民利益为本,一有疫情,“事不过夜”,辛勤工作,才维持住了上海防疫工作的良好局面。


这样的同志,竟然要被告到中纪委和“两高”,又是谁给了这位仁兄的自信和底气?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像邬惊雷这样的好同志好领导,不仅不该投诉,相反还应该表扬。如果级别高一点,可以直接向中宣部提出郑重建议。一个人的“伟光正”,不是谁决定的,而是人民的口碑。

最后,我还想再讲几句。

目前,上海疫情,不容乐观。天天有状况,日日有险情,防疫人员努力工作,据说已临近极限的状态。他们现在特别需要理解和同情,更需要支持,哪怕是口头上的。

上海这个城市,从来是海纳百川的,不管你是老上海,还是新上海,都是上海人。上海人的特质,就是“拎得清”,晓得轻重,晓得分寸。我们一定要相信,困难一定是有的,忙中也一定会出错,出点错是正常的,上海人不是神仙,邬惊雷也不是。这种时候,我们一定要宽容,一定要理解,一定要帮衬。

“拆烂污”的作派,上海人看不起。

实拍:疫情下的上海街头


徐世平专论

上海把一个门牌号列为中风险地区?

“游街示众”的土壤才是最可怕的

道德高地上,为什么总是站满蠢人

报告老佛爷,洋人又快不行了

不论左派右派,都无权裹挟大众

网络之大,已容不下理性空间?

后浪怼前浪,怼的是说话方式

不惹事不怕事,中国才会平安无事

即使拿美国说事儿,也应该实事求是

影子般的美国,超骨感的存在


本号获文章作者许可分享

插图视频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

新冠亲历记

刘澜昌:全家感染新冠!
我的香港居家抗疫实录
陶海粟:新冠感染者的美国亲体验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李良汉:走出火神山,
回家之路近在咫尺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陶海粟:26天双阴+双非的回京之旅
孙超:回国难,难于上青天
归国记:八千里路熬和累,
还有测不完的核酸排不完的队
夏新民:在美国接种新冠疫苗
夏新民:一个武汉老人的
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徐振康:休斯敦的惊魂日子
刘宇:一个新冠肺炎治愈者的感恩

刘宇:一千万武汉人的悲情,
十四万万同胞会记得
刘宇: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刘宇:流浪猫狗,没家的孩子像棵草
护士+记者高歌《只要平凡》走红
贺建:武汉疫区理发记
王家平:我家的“逆行者”原来是“骗子”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回忆,
我们也涌动过殉道和献身的悲情
邵学新:在瘟疫肆虐的日子里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人文情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