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40年回眸 | 张宏:北大旧事,周培源校长那顿年夜饭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5-27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作者北大毕业证书照片


张宏,北京大学化学系77级本科,密执安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硅谷科技业界老兵。长期深耕于大健康业内的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及高端制造等产业。曾就职于三家全球财富500强科技公司,其后作为早期成员,天使投资人及VC基金管理人,参加创建及投资过多家高科技公司。休闲时间喜欢绘画书法,下棋及hiking。


原题

往事的影子,北大旧事

周校长与春节年夜饭




作者:张宏



往事的影子,北大旧事

进北大的第一年,寒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顺便逛下北京城。在还没有雾霾的那个年代,春节前后的大冬天在北京天寒地冻冷死个人。不过挡不住那时年轻火气旺,隔三岔五的就坐332路公交车进城去逛公园、博物馆,及窜校玩。我没读大学之前喜欢画画,原来是想过考美术学院,所以最喜欢逛的是故宫后面的中国美术馆,那个假期至少去过好几次。下午五点馆关门之后,没舍得再花钱坐车,就一路走到在王府井的中央美院,跟那里读书的朋友吹牛及混晚饭吃。
 
在城东大北窑的工艺美院,还有戏剧学院,民族学院等有美术系,舞美系的这些学校也是我爱去的地方。就是去看那里的学生老师画画,羡慕人家之外,也算解馋。根本就没有想过去看那些学校的美女同学跳舞或者想法追一个,想起来那时也是够傻也真是笨,大学四年校内校外美女同学都没追上……主要还是青涩年代觉悟太晚,等到大四要毕业时才开始反应过来,学姐学妹都给别人摁完了。


回到正题,寒假开始没几天,学校就有通告说学校要招待寒假不回家的学生。除夕年夜饭,要大家登记。留校不回家的同学都非常高兴。

说起来,那时的学生生活也是够清贫单调的,早餐就是黄面馒头玉米粥,加之,平时里一周六天学校食堂都是三餐供应。但是星期天及节假日只供应午餐及晚餐。那时的学校生活,习惯了都是很早起床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所以,至少星期天早上起来,加上平时偶尔起得比较早的时候,特别是每个月刚收到家里寄来的伙食费的那一两周,就会溜出小红南门过马路到对面长征食堂排队买豆浆油饼。如果排到的时候,油饼及豆沙包卖完了,只剩火烧的话就会不太高兴,影响至少半天的情绪……

后来天长日久一级级学生流传积累,才有将长征食堂叫做学五还是学六食堂的传说故事。这是我们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北大同学的版本。什么时候长征食堂给拆掉我不知道,大概是九十年代的事吧。新一代北大人没见过,但是确确实实存在过,所以说传说都是有根据有原型的。


另外,那时饭票也分两种,面票多米票少。面票买的是黄面馒头,对我们这样的南方同学来说,真是难以下咽,大学四年就没记得真正吃完过一个馒头。还经常拿面票去跟北方同学死皮赖脸想法换米票买米饭吃……


所以那一年的春节前,大家看到贴的通知,说学校要招待留校同学除夕大餐都很高兴,也是蛮期待的。那是个纯真的年代,学校招待假期留校的学生,没要大家一分钱,大家觉得学校那样做也是自然应该的。大概现在不会那样了。
 
等到年三十除夕那一天下午,大约五点半左右,大家如约来到学三食堂门口等着,不一会就站了一大群学生。平时假期学校很冷清觉得没有多少人,食堂也关了好几个,但是看来留校不回家的学生也不少,至少有一两百人。

学三食堂就是我们系平时吃饭的固定食堂,所以很熟。大概是为了节约空间,里面的每一张桌子都带有八个还是十个有铁支架可以转进桌子底下再转出来的活动椅子。学三食堂的门一开大家就一拥而进,进得门来找个桌子坐下,基本上是各个系自己比较熟的同学坐在一起,然后就开始吹牛。

不一会食堂的师傅们就开始上菜,一盘盘的都很大,无外乎是那时的京菜,什么滑溜肉片、炒肝尖、西红柿鸡蛋、糖醋鱼,等等,绝对丰盛。大家看着就像那俗话说的,喉咙里要伸出手来了。
 
这时学生会的老师说请大家再等几分钟,学校领导要来看望大家,跟大家一起过年,一起吃年夜饭。不久真的就前呼后拥地来了一帮人,走到到食堂最里面的第一张桌子坐下。我们几个正聊得起劲,也没注意来了谁。
 
然后,主持的老师就说谢谢大家等候,现在请某书记讲话,然后书记站了起来开讲问候同学们,我开始还真想用心去听,但他口音挺重的,也不知道是哪里人,哇啦哇啦反正普通话说得很烂,不知有多少人能听得很懂,说的大概无外乎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类的话,因为年代久远,很具体的内容真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加之当时有一桌大菜的诱惑分心,大家只盼他快点讲完。他洋洋洒洒地讲了个大约15-20 分钟左右,总算完了。大家鼓了掌,正想要动筷子,主持的老师又说了,下面请周校长讲话。大家一听,心想不好,TMD 对着满桌佳肴这饥肠寡肚的又要再等个十几二十分钟了,唉。
 
这时只见远远的食堂尽头处桌子边上站起来周培源校长,好像怕人听不见的用不寻常的高音几乎像呼口号似的叫道:“同学们春节好!“然后停顿了一两秒后接着说,“我讲完了。大家吃饭!”然后就坐了下去。大家一下没反应过来,都给愣住了,冷场了两三秒,然后才是一阵掌声一阵喧哗,大家开始互相招呼,饕餮起来。
 
有学校第一第二号人物校长及书记同时陪留校的同学集体吃除夕大餐这种待遇,估计在我们那次之前及以后这么些年里大概没再有过,回忆起来这段北大经历也算蛮幸运的。

周校长也算个学问大家,读北大之前我就听说过他当老师之后还去普林斯顿参加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讨论班,算是中国仅有的得过爱氏真传的学生。

另外在画报上见过他给爱因斯坦照的一张像,科学巨匠老爱先生坐在大椅子上翘着二郎腿,还光着脚穿了个拖鞋。

 
周校长自己最大的学术成就应该是研究湍流流体力学,但是做过哪些出色的研究,隔行如隔山我就不清楚了。
 
除此之外,他还是个很好及非常有威望的高校及科技界管理者,据说主持操作过很多跟北大及中国科学界有关的著名项目及事件。包括在文革期间顶着压力发声反对批判相对论,等等。可以很放心的说在新中国的北大校长里面,也可以说任何一个大学的校长里面,谁的名气也没有周校长的大。在我们读北大那几年,他作为北大校长的正式演讲我们做学生时也听过几次,但是已经完全记不得任何具体内容了。只有这餐饭及这句话让我更印象深刻,记了几十年。
 
Anyway,Lessonlearned: 话不在多,在于讲得是时候。


周校长在我们进校后做了近四年的校长,到第四年我们临毕业时换成了张龙翔校长。大家那时年轻学生比较单纯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周校长有名望如果能当到我们毕业时在毕业证上签个名就好了。后来过了很多年才知道据说周校长是1980年访美后写了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引起教育部上面的某些人不满,不知道是自己辞职还是被迫辞职。
 
我们读书那时,只要在学三食堂及大饭厅吃饭的学生,及爱逛三角地的,碰见那时住在燕南园出来散步的一级教授是很平常的事。周校长可以不夸张的说至少见过几十次,陈岱荪、王力、朱光潜、冯友兰,及我们化学系大教授,数学系的几个大牌教授,我都在三角地及边上的商店见过。周校长的衣着风度最好,其他人多数与街坊邻居老头区别不大。
 
那些年中饭之后大约 12:30 左右,在三角地的新华书店翻书出来,或者在边上邮局寄信时,不时会看到周校长雪白头发大背头,穿着天蓝色大衣,背着手很有风度的从燕南园的方向走来,缓行于三角地新华书店前面路上,其夫人跟在其后约三米远的地方,观者并不以为奇,一般也没有同学去打扰问候他。
 
然后,在晚饭后,天还未黑之际,不时会看到高个子长脸,面无表情的陈岱荪教授在同一条路上缓缓散步走过。那些北大的前辈大师们,没有听过他们的课,但是至少在他们渐行渐远之前,有幸见过。


虽然时光流逝四十余年,但是记忆里至今仍然珍藏着我们年轻时代北大岁月里许多大小点滴。上面这个周校长与我们一起吃年夜饭,饭前演讲只有两句话的故事不是道听途说,是我自己的经历,保证真实。如果哪位当时在场的校友可以证明我所言不虚。

毕业离校时从图书馆证撕下来的照片
 
2018年4月10日摄于旧金山湾区

2008年初稿,

北大110年校庆前

修订于2022年4月22日

 

作者注:文中第四张照片由徐大刚同学1978年10月摄于北大图书馆前的草坪。其它照片来源于网上。两张未名湖的画由本人用电脑及鼠标作于2000年4月及5月。 )


张宏专列
北大王楚教授帮忙学生修仪器
张宏:今日九一八,老兵不死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北大新三届
张曼菱:北大我的“寒窗”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李维一:老师的老师是先生
龚玉:未雨绸缪大学梦
孙立平:我与北大,兼说我与清华
我们与北大留学生的陪住伴读剪影

夏晓虹:那一年补录北大中文系

史铁生:她叫吴北玲
查建英:那的确是一个浪漫时代
黄爱平:用未名湖水浇灌学问精神
黄子平:北大当年,文学社团轶事
刘震云:如果不是高考,我可能在搬砖
宋红:随贻焮师驾游巴蜀
梁左:他有趣又深刻,热闹又孤独 
范东升:重回学校像第二次生命开始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骆一禾:在目送海子中离去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上)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下)
熊国胜:拓宇是寿者,骄傲的寿者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高远东:刘卫国,你在哪里?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诗人老木:四个季节都在向我告别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
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重温王友琴《未名湖,你听我说》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吴晔:那时北大,贫穷然而精彩
吴晔:三天高考喝凉水几乎饿晕倒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