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丨侯遵泽:刚正不阿的爸爸,历次运动中遭受磨难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0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侯遵泽,1956年生,山东平度人,1982年山东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本科毕业,分配到地矿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1992年北京大学数学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之后应聘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退休前为武警学院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退休后历任贵州恒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原题
追忆我的爸爸



作者:侯遵泽


我的爸爸侯建贞,1927年12月31日(农历丁卯年腊月初八)生于山东平度,10岁去青岛求学,1949年8月在青岛市崂山县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青岛崂山双埠小学、赵村小学、源头小学任教,担任过学校共青团书记、教务主任等职。1969年调到平度蓼兰工作,在蓼兰公社范家小学、邢家小学、蒲家小学任主任教师,1983年在平度同和小学离休。


爸爸勤劳善良、坚持真理、刚毅坚强、严格严厉、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家国情怀浓厚,他善于学习、多才多艺、聪慧贤达,他刚正不阿、不屈不挠、勤俭持家、心系大众、关爱弱势群体。爸爸养育了我们,为国家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和人才,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



01
苦难童年 发奋向上


爸爸在他的兄弟姐妹6人中是最小的一个,上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爷爷侯奉章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是中国同盟会成员,民国时期的企业家,生前在济南任山东鲁丰纱厂厂长。奶奶勤劳善良,足不出户,虽然没有文化,但聪明、贤惠、能干,很重视孩子们的文化学习。就在爸爸出生后刚刚10个月,爷爷不幸因病去世了,奶奶含辛茹苦把爸爸拉扯到10岁后,就让爸爸离开家,只身一人到青岛求学,后来,爸爸住进了外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


爸爸所在的寄宿学校,是所有同类学校条件比较差的,吃饭定额限量,常吃的是地瓜蔓粉碎后少掺点什么面做成的团,外软内硬,很难下咽,住的是地铺,地上放点草,放上被褥就睡,爸爸对我说,当时吃不饱,穿不暖,冬天根本没有取暖设备,青岛的冬天潮湿阴冷,寒气刺骨。爸爸说,有一次在冬天,窗户破了,好几天才修好,冻得他们整宿都睡不着。就在这样的状况下,爸爸他们刻苦学习、广泛猎读,往往感到眼发黑或头发晕,才肯停下来休息,星期天还到码头去扛大包挣钱用来贴补生活。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爸爸读完小学读中学,直到高中毕业,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磨练,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奶奶说,爸爸从小受苦了。而爸爸却说,只要有一种为实现目标理想而勇于奋斗的精神,就不怕吃苦,他早年吃的那些苦,是他一生的财富。


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爸爸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没有丢,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顺境还是逆境),靠着这种精神和努力,爸爸都是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就,在生活中为我们支撑起了一片天地。


1979夏,平度家中。自右至左,前排:爸爸,奶奶、妈妈;后排:姐姐、我、弟弟、妹妹


02
敬业奉献 多才多艺


爸爸1949年8月参加工作后,一心一意想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爸爸关心国家大事,从小到老,一刻也没有间断。


爸爸工作热情高涨,工作积极性非常强烈,早期,爸爸和妈妈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他们一门心思、全力以赴地扑在工作上。白天课程排得满满的,晚上不是集体备课就是做家访,或是主动为后进生补课,多亏有奶奶照顾我们,当然,妈妈每天回到家也还得做一些家务,爸爸也得安排一些家庭生活的事情。


爸爸善于琢磨、研究教学方法,善于博采众长,善于钻研业务,勤于学习,乐于实践,他讲课生动活泼,善于引经据典,文革前,他的《草船借箭》《红军长征》等课在崂山多次成为经典课程、示范宣讲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深受同行老师们的赞誉和敬佩。


爸爸正干得劲头十足,万没想到,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接踵而来。由于家庭出身和耿直倔强的性格,爸爸难免陷入悲惨和困苦之中。爸爸先是被划为右派,被停职到崂山的月子口水库劳动改造,重体力的劳动加上恶劣的环境,使得年轻的爸爸得了关节炎,一度走路都困难,很多年以后才慢慢得以恢复。摘掉右派帽子后没几年,又遭遇了文革风暴。草船借箭、红军长征等示范课程,当时在崂山县影响广泛,也正因为此,这些都成了打倒爸爸的罪名,说爸爸宣扬帝王将相,歪曲两万五千里长征。面对种种磨难,爸爸从来没有过多的抱怨,更没有消沉,相反,他仍然积极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事业上。


回到平度后有过一段时间,教育体制混乱,小学延长到七年级,实际上就是加了初中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爸爸自学了物理、化学等知识,在原有小学所有课程必须教的前提下,又增开了农业机械、化学、农业知识等课程。


爸爸一心一意搞教学,善于学习,经过日积月累,使他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成就了他的多才多艺,他什么课程都能教,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机械、自然、卫生、体育,等等课程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还自制教学文具,做出来的轮船模型、水泵模型、无线电收音机等教学道具、模型文具档次很高。


爸爸的多才多艺曾经在业界是小有名气的,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也多有体现。这源于爸爸爱琢磨、爱学习、爱动手,例如,1983年到北京,爸爸就对计算机具有了浓厚的兴趣,跟着我进机房,观察琢磨着它的神奇之处。后来,在1997年到廊坊,就开始上手使用了。


爸爸能说会道、能弹会唱,在艺术、体育、娱乐等很多方面也都有涉猎。1960年代参加县教育系统乒乓球比赛,获得过单打第三名;魔方玩得很转,最好记录50几秒;麻将比赛全市第二;老年门球全市比赛获得二等奖;会修车、修表、修收音机……


离休以后,爸爸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子女成长,注重文化知识传播。文学方面,给晚辈讲《三国》《水浒》等经典名著;理学方面,讲算术的趣味故事和一些经典算法,研究一些物理、化学现象并动手制作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物理模型。


爸爸的这种善于学习、积极实践的精神和品格,是很值得我们晚辈学习和继承的。

 

03
心系乡亲 家国情怀


爸爸心系工农大众,关心同情弱势群体,具有很浓厚的家国情怀。这里简述几个事例。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爸爸在青岛做教育工作,响应上级的号召,对青岛市和崂山县的一些工厂、乡村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他认为,工人工作很辛苦,吃的还可以,但穿的很拮据;农民劳动很辛苦,吃的还很差(很多家庭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面粉制品),一年到头收入也很低。当时吃饭、穿衣等等都是计划供给制,按人口和不同的工种发放粮票、布票、等等。爸爸提出两点,一是应该给农民发一定的粮票(哪怕是一个人一个月发一斤,因为国家也有困难),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当时国家是不给农民发粮票的,农民的粮票是自己用粮食换的,农民交完公粮后,分到家的细粮寥寥无几);二是应该给工人(尤其是重体力工作的工人)增加点布票,国家有困难,可以在行业之间进行调节,例如,可以把我们教师的减少一点(当时,作为国家干部一类的教师,布票比工人还要多一点,身为教师的爸爸甘愿自己少得一点,希望给工人增加一点,这也体现了爸爸舍己为人的优良品德)。后来,到了1957年反右,爸爸的这些意见被指责为“反对国家的供给政策,挑拨工人、农民和党的关系”,被成为右派罪名之一(还有另外一个罪名,就是上面提到的爸爸的品牌课程)。


爸爸在平度的范家小学工作期间,每年春节前都给全村的家家户户义务写门对子(春联)。事情的起因是,当时范家村共有70多户,教育程度很低,乡亲们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很少,我们全家到范家后,爸爸发现有的人家门上的春联很旧,就随便问了一句,得到的回答是没有钱买。爸爸听到后心里感到很酸楚,那时,他就决心要在春节前给乡亲们写。放寒假后,爸爸就骑车到公社所在地蓼兰买了笔墨纸张,还找来相关的报刊书籍,在教室里砚墨裁纸,乡亲们听说后,纷纷赶来,爸爸有组织地用纸条写好号,让大家抓号,按顺序来,自己选择写什么内容,大家一般都是让爸爸替他们选,然后一起确定,就这样,爸爸写了一幅又一幅,满足了一家又一家。


爸爸长期在农村的小学校里任教,当时有个传统习惯,就是每天吃饭由村里的各家各户轮流管老师的一日三餐,村里有专人收取伙食费并统一安排,那个时候,村民们生活水平很低,但轮到谁家,都是尽力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给老师吃,比如白面、鸡蛋,还要去搞点肉或菜,爸爸主动提出,一天最多吃一顿馒头,其余的要粗粮,因为爸爸知道,乡亲们全家一年也就十几斤细粮,他不忍心多占用。遇到比较困难的家庭,爸爸见到馒头和好吃的,都是只吃一点,端上来的菜,爸爸都是只从盘子的一边吃一点,其余基本不动,尽量留给那家的老人和孩子。

 

04
艰苦朴素 勤俭持家


爸爸掌管着我们家的财政和生活规划,我的妈妈在财产方面有些超脱,她认为爸爸能管好就让爸爸管吧,她专心做她自己想做的其他事情。爸爸自己本身很节俭,但对我们兄弟姐妹却是尽量满足,都是很有计划,按需求进行合理实施。


我上大学期间,每个学期爸爸都是给我足够的钱,我每次放假回来都有剩余,妹妹在外上学,爸爸考虑到一个女孩子单独在外,更应该满足她的需求。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供应到每个人身上的粮食很少,为了避免到月底出现断顿的情况,爸爸自己做了一个称,每天每顿都称出预算好了的数量做着吃,有效地度过了艰苦的三年时光。


1983年底,爸爸到北京来看望我,我那时在北京计算中心工作,抽空陪爸爸在北京游玩(工作忙的时候,好朋友小宋就代我陪爸爸玩),爸爸担心我们影响工作或浪费钱物,就约法三章,提出要简约出行,来回的路上,我们都是坐公交车,中午是自带干粮,只带馒头和他到商店买的酱豆,那个时候还没有瓶装水,我们就喝大碗茶或白开水。回想起来,爸爸就去北京玩过那一次,后来尽管也来过我家,每次要带他玩,他都不再去了,说已经玩过就行了,实际上,他是怕麻烦我们。


在家庭财产管理方面,爸爸充满着、表现出了相当的智慧,理智。一直以来,我们家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好的,爸爸的理念就是要生活好,保证身体营养,从不刻意存钱,现在看来,非常正确。


爸爸属离休,工资待遇等比较好,但他直到最后,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是非常勤俭,而对子女和亲戚朋友,从不吝啬,谁有需求,必慷慨解囊(例如为子女交房贷,学费,等等),每逢聚会,都是他掏腰包,每年都给最小的晚辈准备红包,期望他们健康成长。


爸爸的资金利用计划性特别强,他特别注重钱要花在日常生活上,每个月发工资后,他都按计划把钱分配好。爸爸明大义,助弱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我认为,爸爸的按需分配、财尽其用的观点非常正确,其实一家人不需要一碗水端平,酌情处理、互相关爱、共渡难关,要比互相争抢不知要好多少倍!爸爸从来不抽烟,基本不喝酒。


爸爸的管理才能各方面都多有体现,家中书籍、发票、家电说明书等,保管的井井有条,就连近十年的冰箱说明书需要时都能一下子找出来,佩服爸爸!


2007年1月爸爸80生日宴会,前排左四为爸爸,左六为作者

 

05
挡风遮雨 父爱如山


爸爸妈妈育有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姐姐、我、弟弟和妹妹。爸爸对我们要求虽然很严格,但更多的是爱护我们,关心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上。


小时候,爸爸妈妈和奶奶,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吃,每到瓜果的时令季节,都给我们买回足够的水果和各种瓜类,花生、瓜子和糖果也从不间断,在崂山的那些年(除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外),每到周末,爸爸都专门骑车跑很远的路从肉联厂买鸡心、兔肝等食品给我们吃,与周围的人相比,我们感到很幸福。与此同时,爸爸对我们要求既严格又严厉,例如,当时的崂山,我们住的周围河流和水库很多,夏天常有游泳而溺水的孩子,爸爸坚决不让我们下水游泳;爸爸也告诫我们不能与小朋友打架,不能骂人说脏话,与人相处要讲礼貌,等等。我们都对他充满着敬畏。


文革开始的那年夏天,爸爸妈妈在县里办学习班,爸爸把我送到四方姑姑家里,十岁的我当时很不懂事,尽管姑姑姑父表姐表弟都对我很好,住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想家了,整天哭着闹着要回家,爸爸听说后,费尽周折请了半天假,接我回家,路过一个大商店的时候,爸爸带我进去问我想要什么,买了一碗酸梅汤,我当时感冒了,加上天热口渴,看着爸爸温和的面容,喝着这碗酸梅汤,真是从嘴甜到心里,那个舒服劲至今都难忘。


我们上学、工作,爸爸都很关心,尤其是出门在外,他都亲自安排和过问,真心牵挂,为我们做各种准备。我上大学时,每个学期爸爸给我的钱都花不完,那时妹妹也在外地上学,爸爸对她更是关心备至,我们有需要,只要提出来,爸爸必定会满足我们的要求。记得爸爸对我说过,应该给你妹妹更多,因为女孩生活需求多,不能因为缺钱让她为难,爸爸对妹妹说,女孩子一定不要稀罕别人的东西,该是你的是你的,不是你的再好也不能要。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晚上到公社礼堂去看乒乓球比赛表演,那时我住校,由于去的早,没来得及吃晚饭,当时爸爸正在参加学习班,赶巧那天学习班上改善生活吃油条,爸爸知道我喜欢油条,就把他的那份省下,给我留了两根,请假到学校来找我,得知我去公社礼堂了,爸爸就赶到礼堂找我,还没到礼堂,天就开始下雨了,爸爸找到了我,给我吃了油条,又等着要把我送回学校。从礼堂到学校路很远,而且有一段路很黑,下了雨很难走,爸爸牵着我的手,不时提醒我留心脚下,就这样,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冒雨回到了学校,安置下我以后,爸爸赶回学习班驻地,已经很晚了。


爸爸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进步,尽管爸爸工作很忙,也时常过问我们的学习情况。记得刚上初中时,我对几何证明不理解,很多题不会做,爸爸耐心地给我讲,告诉我思维方法,带着我做题,这宝贵的一个晚上,把我引上了学习数学的正确道路,从那以后,直到高中毕业,我再也没有被数学题所困惑。爸爸说,证明题只要出对了题,你记熟了定理,就肯定能做出来。这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和努力的目标。也为我最终成为应用数学博士奠定了基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这件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回想起来,我很幸运有爸爸的及时指点。当时学习数学陷入困境,在那个年代,也很正常,如果不是爸爸及时发现帮助我过了这一关,也许就会消沉下去,放弃对数学的兴趣,也就不会报考数学专业了。


爸爸注重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


记得1980年的夏天,山东大学放暑假了,我从济南坐火车到高密下车,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因为那时交通很不方便,高密到平度方向的汽车末班是下午两点,爸爸可能不到两点就在火车站出口等着接我了。爸爸是骑自行车来的,接到我后,爸爸骑车带着我往范家走,全程大概有30多公里。走到高平路上没有多久,突然下起了雨,一件雨衣,爸爸非要让我穿,说他骑车用力,天也不冷,不怕雨淋。可气的是,雨越下越大,还伴着大风,我的行李包绑在自行车的后轮一侧,雨衣也挡不住,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为了保护行李包,我提出要用雨衣包住行李包,爸爸问我你不怕雨淋吗?我说不怕。


于是,我们下车把行李包裹好后又继续骑车前行。那时的状况是大雨滂沱,大风迎面,坐在后面已是感觉很冷了,爸爸让我也骑一会,以便防止受凉感冒,就这样,我们父子两个轮换着蹬车,互相鼓劲,互相激励,我感觉挺有意思的,就像在战斗,到家已经将近7点了,自然是全身湿得透透的了,再看行李包里的书、衣服和给奶奶买的点心,一切都好好的!我和爸爸洗完澡,喝了妈妈做的姜汤后,安然无恙。


爸爸与妈妈,2008年3月妈妈80生日宴会上

 

06
坚持真理,刚正不阿


爸爸性格刚毅,坚持真理,不屈不挠。也正因为这样,爸爸难免在历次运动中遭受磨难。


1957的反右运动后期,上面下来两个右派指标,在考虑人选的又一次座谈会上,爸爸还是坚持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并且积极发言,按照会议要求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提意见和建议。会后,爸爸被划为右派,停止教学工作,到崂山的月子口水库劳动改造。挖土、挑土等强体力的劳动,没有压垮爸爸,倒是磨练了爸爸的意志,他非常乐观,说其实体力劳动也挺好,能够吃好睡好,而且他的劳动是修水库,是为人民群众和社会造福,吃苦受累很值得。但是,恶劣的环境,却使年轻的爸爸患上了关节炎,严重的时候都难以自己迈步走路,很多年期间每到阴天下雨都疼痛难忍,凭这种感觉,爸爸经常给村民预报天气。


文革中,在第一次批斗爸爸的全校大会上,造反派污蔑爸爸反对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攻击党的方针政策。爸爸当然不服,与他们辩论,对方答辩不过,气急败坏。这时,他们当中的一个拿起枪托从背后就朝爸爸的脑袋打去,爸爸似乎感觉到了,急忙快速闪身。打人者没有收住,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趴到在地,场下一片哄堂大笑。打人者气急败坏,半天起来后又捞起木枪,向爸爸捅去。爸爸眼疾手快,双手侧着迎枪,抓住枪后顺势往后拖带,此人又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这时,爸爸高声喊道:“毛主席说,要文斗不要武斗,你们口口声声喊听毛主席的话,怎么现在公然违背毛主席的教导了?”造反派头子知道爸爸也不是吃素的,况且爸爸少年的时候在青岛为了防身,多少也跟人学过几手拳脚,守着全校师生,太无理了也不好收场,这才上前阻止了事态的继续发展。这个故事流传很快、很广,当时我也在台下,心惊肉跳,后来很多好心人到我家表示敬佩爸爸、安慰我们。


当然,最终吃亏的还是爸爸,没过几天,爸爸就同校长一起被关进了黑屋。


关在黑屋里,每天就是逼着爸爸写交代材料,这个倒无所谓,反反复复就是那两大问题,难过的是要爸爸写揭发材料,上到县教育局长的,下到校长的,爸爸往往把揭发材料写成了为这些走资派的赞扬材料,其实爸爸都是写的事实,没办法,他们就把预备好的罪状提纲给爸爸,让爸爸按照他们的纲要写,说写好了就放你出去。爸爸说那些事我没见到,也没听说过,不能无中生有。爸爸宁愿待在小黑屋里,也不违心地去迎合他们。


晚年的爸爸


07
与爸爸的最后诀别


2017年12月24日,我出差后回到了青岛,爸爸自然是异常高兴,我与姐姐、弟弟、妹妹,天天围绕在爸爸身边,聊天、打牌、看新闻和球赛(爸爸每天必看的有央视《新闻联播》《今日中国》《海峡两岸》等节目,他也是个体育迷,乒乓球、足球、篮球比赛他都喜欢看)。12月31日,平度老干部局寄来了他们编撰的一本反映平度市老干部风采的书,其中有采访爸爸的,还有很多爸爸的老同事、老朋友的篇幅,爸爸很高兴地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追忆往昔,爸爸很快乐。


在陪伴爸爸过了2018年元旦后,元月2日,我又要离家、离开爸爸,去珠海开会。上午10点临行前,爸爸仍然是依依不舍,不断地问这问那、叮咛嘱咐,先是出门相送,又走到窗前,目送我走远,向我不断地挥手,我也不断地回头,向爸爸挥手致意......


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我和爸爸的永别。


2018年1月17日7时51分,我亲爱的爸爸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没在身边,没有能够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1月16日下午爸爸感觉不舒服,去了医院,晚上我与姐姐弟弟妹妹通话,得到的信息是没有大碍,爸爸也说不用挂念他,因为我已经买好了1月18日回青岛的票)!


追悔莫及啊,只有揪心的痛!

 

作者与爸爸,2017年9月26日,住院20多天的爸爸回到了家


延伸阅读

石京学:我的同学侯遵泽

侯遵泽:我的妈妈,

一个小学老师的平凡一生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父亲的背影

舒婷:很是惭愧,父亲

胡道轨:父亲为世界冠军贴胶皮

张亚平:雷暴风雨中的父亲张迅如

蒋海新:父亲从远方归来,

十天后就永远走了

何蜀:从抗日军人到“右派”,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葛佩琦之女葛希平

回眸一甲子 风雨故人情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阿城:父亲像前何以为祭,

惟有几本心血文字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