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丨胡道轨:父亲为世界冠军贴胶皮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05-22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胡道轨,1946年生,1965年毕业于上海徐汇中学高中,1966年参加工作。曾带领小组获“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1984年考入上海交大机电分校管理工程系,毕业回厂担任厂领导工作。是上海市企业管理协会会员。


原题

父亲为世界冠军贴胶皮




作者:胡道轨



父亲是上海乒乓球拍厂(后改名为红双 喜乒乓球拍厂)的员工。在厂里,就从事单一的工作:胶皮及海锦的粘贴工作。在世的时候,常和家人聊起他和世界乒乓球冠军见面,为他们服务的事情。一谈起这个话题,总会滔滔不绝,还总是带着几分自豪,几分兴奋。


作者和父母在一起


一. 碰巧入行


父亲与乒乓球拍结缘,还得从一九四九年底说起。那一年,父亲二十七岁。从老家到上海谋生。


在上海,父亲有舅舅,还有姑妈。本想在上海找到了工作,混出个人样,再去见他们。无奈,由于父亲个子矮小,文绉绉的,看上去手无搏鸡之力。几个月的时间,没找到工作。眼看自己带来的盘缠快要用完了。他决定到姑妈家走走。姑妈住在威海路的石库门里,当地叫张家花园。房子有整整一幢,十分气派。


姑妈见侄子来了,自然是十分开心。二人刚在客堂间坐定,姑妈急急地说:“阿力(父亲小名力新,昵称阿力)早就听说你来上海了,也不过来坐坐?”父亲忙回答:“姑妈,对不起!来上海后,就赶着找工作,没有及时过来。”姑妈关切地问:“找到工作了吗?”父亲不好意思地回答:“想不到这么难找,还没有找到工作。”


毕竟是自己唯一的侄子,姑妈似乎起了恻隐之心。她想了想说:“要不,来乒乓板厂,给三哥帮帮忙。你同意了,我和你姑父去说说。”三哥,是姑妈的三儿子,比父亲大几岁,乒乓板厂是他负责。当时,厂的规模,在上海排第二位,不算小。父亲听了喜出望外,想:“这工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赶紧谢过姑妈。


第二天,姑妈就通知父亲去上班了。


父亲上班,工作十分勤快。打扫卫生、木工、油漆工、贴胶皮、外出送货,哪里缺人,就顶上去,样样都干。在做好三哥帮手的同时,学会了做乒乓板的所有工序。这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三年后的一天,姑妈把父亲叫到房里,对他说:“阿力,俗话说:学徒三年成师傅。你到乒乓板厂,已不止三年了。我看市面上乒乓板生意不错,上海乒乓板厂也开了好几家,你不如自立门户,也去开一个乒乓板厂。这是你开厂的资金。”说着把一叠钱塞到了父亲手里。


父亲不明白姑妈的真实用意,还以为是试探自己。他把姑妈的手轻轻推开,赶忙说:“姑妈,我做错了什么,您尽管教训,不要赶我走。”姑妈若有所思,深情地说:“你想错了,你聪明勤快,无可挑剔。我说的这些话,是弟弟(我的祖父)在临终前托咐我的。叫我在你有困难的时候,给你安顿一个工作。姐弟情深,我答应了他。也因为你是我们河东村,胡姓后三房的独苗。我理所当然要帮你一把。”停了稍许,她又说:“这是我的私房钱,你拿去做开厂用的资金吧!”说着,她把钱塞到了父亲的口袋里。


父亲知道:自己父亲生前,长期在上海毛全泰木器厂当账房先生。那时的父亲和姑妈都在上海(我父亲和祖母住乡下),走得最近。听到这里,他觉得姑妈说的话有道理。


父亲不再推托,谢过姑妈,收下了钱。并且说:“等我混出个人样,一定好好报答你。”


从此父亲踏上了新的人生路。


我们到上海后,祖母常带我去姑婆(我对父亲姑妈的称呼)家走亲戚。


那时姑丈公已经是半身不遂了。圆圆的头型,光光闪亮。身体有点点胖,说话含糊不清。常年坐在床上。见我们进去,点点头,微笑一下,以示欢迎。


一眼看去,姑婆(我的称谓)长长的头发,在后脑勺打了个发髻,梳理得非常服贴。个子不高,也就一米五十出头。一身黑色的服装,打扮得十分利索,一看就是个精明人。姑婆见了我们,十分客气。总是在我坐的桌子上,堆了很多零食。吃饭,搛了好多菜在我碗里。晚上每每叫我们留宿,我人小,吵着要回家去睡。当时姑婆劝我的一句话,现在还记忆犹新:“阿三乖,你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不要小家子气,今晚就睡这里了。”我只知道她在劝我睡一夜,句中的含义,等大了才明白。那一晚,我和祖母就睡在二楼的亭子间里。


二. 艰辛创业


一九五四年,父亲住到了长春路。他在四平路上租了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工场,一个人白手起家,做起了乒乓板。


父亲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人设计制作了《光荣牌》商标,这个商标是一朵亮丽的大红花,非常漂亮、醒目。


接下来,开始采购五夹板,油漆(泡力水)等原材料和工具。


一块乒乓板,一个人从头做到尾:把乒乓板放在五夹板上,画出乒乓板的样子。用线钢缒把乒乓板缒下来。贴上手柄。把四周锉光正。贴上商标,上油漆(泡力水)。整个过程,是标准的小作坊制造。这样,一块光板就做成了。考究一点,再贴上买来的橡胶皮,那算是上等板了。


当时,上海小朋友打乒乓球已经多了起来,随着打乒乓球人数的增加,乒乓板的销路逐渐扩大。能卖乒乓板的商店,主要是两个地方,一个是运动器材商店;另一个是街边、弄口的杂货铺。


父亲在姑妈家工作的时候,已经了解了这些销售渠道。


等他完成了第一批产品,背了一只书包,放上十块乒乓板,外出推销。开始,他怕大商店不收,只找杂货铺。


父亲来到一家杂货铺前,正在看橱窗里有没有放乒乓板。心想:“如果有乒乓板,就可以向他们推销了。”一个伙计模样的人过来问:“你想买什么?”我父亲说:“我不是来买东西的,我是生产乒乓板的。”伙计毫不思考地说:“不要,有人给我们送货了。”说话间,我父亲看到了放在橱窗里的乒乓板,那比自己做的差太多了。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块乒乓板,递到伙计面前,说:“你看看我做的板。”伙计不耐烦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要就是不要,还纠缠什么?”


父亲有点失望,但还是想争取一下,说:“相劳叫一声你的老板好吗?或许他会感兴趣。”伙计正想发火,从里屋走出一个人来。看样子是店铺的老板娘。她说:“拿过来我看看。”其实,大的乒乓板厂的产品,质量好。但看不起这些小店,不给他们货。能给他们货的只是个体户。但产品的质量会稍差些。我父亲的乒乓板,完全按大厂的工艺,用的都是上等材料,又经他的精心制作,再加上印在板上的“光荣牌”商标,显得弹眼落睛(非常耀眼,非常棒的意思)。


老板娘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当然不肯失去赚钱的机会。她仔细看了这块乒乓板,心中窃喜。却面不改色地问:“你卖多少线一块?”父亲报了价。老板娘心想:“这么好的板,价格竟然和我原来进的价格一样。”就对父亲说:“你带来几块?我全要了。”父亲大喜过望,结了账,还约定了下次送货的时间。


谢过老板娘,父亲兴冲冲地回厂去。


这就是父亲第一次推销,一次成功。他每每和我提起这件事,总是显得很自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冒着酷暑严寒,背着乒乓板,一家一家地去推销。父亲孜孜不倦的努力,换来了销路一天天好起来。


父亲有时会拿着乒乓板反复琢磨,怎么使乒乓板质量更好,握得更舒服。那时,乒乓板手柄的两边,和其它周边一样,都是有棱的,握在手里,大拇指和食指不太舒服。父亲就在手柄两边锉了手指宽阔的凹弧。这样手握起来舒服多了。


这一改进,使父亲乒乓板的销量猛增。


其它厂家见了,也纷纷效仿。


由于父亲做的乒乓板质量好,价格适中,生意扩展开来。很快,引起了外界的注目。


有一天,厂里来了一位客人。父亲一看,是一家运动器材商店的经理。因为在姑妈家上班时,常给他们送货,所以认识他。父亲赶紧招呼他坐下。经理是个爽快人,寒暄过后直奔主题。说:“你什么时候能给我们供货?”父亲听了先是一阵开心,马上就犹豫了。说:“你进我三哥的货,我不能抢他的生意。”他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倒是讲义气。”经理想了想说:“我们进的乒乓板不只是他们一家,本来就有三个厂。多了你一家,我去掉一家好了,这样对你三哥不影响了。”听这么一说,父亲也就答应了。


生意越做越大,人手太少。父亲叫我的大姐帮忙,又叫来了外公老友周公公家的四儿子。周家四儿子,和父亲同辈,年龄也相仿。我叫他四舅舅,后来,又有一个姓仇的师傅来投靠父亲。仇师傅做乒乓板也不止一两年了。


三. 公私合营

 

一时间,光荣牌乒乓板生产能力大增。质量一流,产量挤到了前列。


一九五六年,上海进行了公私合营。乒乓板行业也不例外。有头有脸的乒乓板企业,都合并成一个厂:上海乒乓球拍厂。仇师傅和父亲都进了公私合营的厂,四舅舅因为户口不在上海,我大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个人都没有进上海乒乓球拍厂,他们一起支内去了河南省开封市。


生产规模的扩大,政府的扶持,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上海乒乓球拍的生产,成了全国的龙头老大。


父亲进了上海乒乓板厂后,一直重视乒乓板的胶皮和木板的粘合工作。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是十分讲究的。要掌握胶水涂层的厚度;要把握粘合的时间,要考虑温度、湿度、通风等诸多因素。这些,父亲都了如指掌,掌握分寸十分准确。


一九五九年,容国团获得了二十五届世乒赛男单冠军,一九六一年庄则栋、丘钟惠获得了二十六届世乒赛男女单打冠军。这股强劲的东风,大大促进了全国,特别是上海的打乒乓球的热潮。在空地上,弄堂里,到处见得到各种简陋的乒乓球桌,到处看得到挥拍鏖战的大人小孩。这也是我国乒乓球拍发展和生产的黄金年代。


当时,我们还住在虹口区长春路,父亲的厂在徐汇区的三角东街附近(现上海体育馆2号门对面的小路里),相距甚远。单程需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十分不便。也由于父亲是厂里最好的贴皮师傅,而且是贴皮的检验员。工作一贯踏踏实实。所以,厂里为他在房管所争取到了一套二室户(那时,国营企业需要房子,向房管所申请,公房都是由房管所无偿调拨,住户付房租即可)。房子在裕德路逸村,离厂只有十几分钟路程。我们全家搬到了逸村。逸村的房子比老房子大,而且正气,一家人都高兴,自然不用说。父亲也更努力地工作,以报答企业的关怀。


四. 文革受难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测祸害。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了,造反队掌权。像父亲这样在国民党政府任过职的人,成了迫害的对象。


有一天,造反队召开批斗会,把父亲叫到台上。造反队队长凶神恶煞地对父亲说:“你是历史反革命,好好交代反革命罪行!”我父亲被这架势吓懵了,嘟嘟囔囔地说:“我没有欺压过老百姓,也没有干过反革命的事情。”父亲接着说:“我通风报信,救过两个共产党员,他们是我的同学。”


父亲说的是实话,一九四八年,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一些有经验的政客纷纷躲到了幕后。他们把只有二十六岁的父亲推到前台,让他当国民党县党部干事。没想到第二年,国民党就从我们家乡溃败。父亲也就下台了。国民党溃败前,丧心病狂地搜捕共产党。父亲得知,在被搜捕的名单中,有两个是父亲的同学,他赶紧暗地派人前去通知。两个同学脱险了,父亲被国民党查获,并关进了当地的特务机关“戡乱建国大队”。还是母亲找了人,用倾囊之财,才把父亲保出来的。


造反队长见父亲不服,更加声嘶力竭地说:“你不但不认罪,还要报功!”当场宣布:“割掉一半工资,关到地下室反省!”当时父亲的工资比较高,是一百二十元,一下子减到了63元。


到了地下室,这些造反派便凶相毕露。其中一个大声叫喊:“你这个反动派,不给你吃点生活(苦头),是不会老实的。”这时,父亲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说:“毛主席说:选举权给人民,不给反动派。我有选票,有选举权,我是人民,不是反动派。”这时,有个造反队员,拿了一根什么东西。一边说“还嘴硬!”一边猛砸在父亲后脑勺。父亲一下子昏死了过去。


母亲在上海第一百货公司上班,一般情况下,父亲离厂近,下班会先到家。


这一天,母亲回到家里,左等右等都不见父亲回家。一想到这二天是非多,心里着急,就到厂里去找父亲。走到漕溪北路边上,刚想过马路,看到父亲正在蹒跚地向这边走来。母亲赶紧走过去扶着父亲,一同回家去。


回到家里,父亲吃力地说:“我被造反队打晕,躺在水泥地上,刚醒来不久。”他把被打的经过向我们诉说了一遍。并且说:“自己后脑壳痛,头晕晕的。”我上去摸了摸,父亲的后脑勺有一个很大的包。全家人对造反队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恨,但又可奈何。


第二天,父亲仍然头晕,请了假,在家休息。


其实,除了在场的造反队员之外,厂里的其他人,对昨天地下室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厂里有一批货等着要外发,需要父亲去检验。生产部门派人来问父亲:能不能去上班?


其实,父亲任伪职期间,正是国民党崩溃前夕。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政客欺压百姓,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又看到了解放后政府廉洁奉公。还看到自己的工资比厂领导还高,生活安定有保障。因此,父亲坚定地认为新社会比旧社会好。


他十分感谢厂领导帮他解决了房子问题,总觉得应该知恩图报。


父亲相信,打他的是几个坏人,一时得逞,一定会遭报应。


当厂里要他去上班的时候,他勉强打起精神,坚持着到厂里去。一到车间,他就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五. 为世界冠军服务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海绵、胶皮等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生产高性能的乒乓球拍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中,当然少不了上海乒乓球拍厂的参与,少不了厂里生产的每一道工序。


这期间,乒乓球的世界冠军们,国家队的其他相关成员,经常到厂里来交流、参观。


有一天,家里人坐在一起吃晚饭。父亲显得非常兴奋,他见我们几个坐下了,就滔滔不绝地说开了:“今天,来了好多国家队的人员。其中有李富荣、徐寅生和庄则栋。这几个人我在报纸上见过,认得。李富荣、庄则栋长得十分帅气、精神。徐寅生圆圆的脸,闪亮的眼睛,看上去特别聪明,特别有灵气。他对我的贴皮操作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会。没想到他快走的时候,还主动和我握手,说:‘老师傅辛苦了。'我当时没有思想准备,一时不知所措。只是一个劲地说不辛苦,不辛苦。世界冠军这么平易近人,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


那个时候,中国能有几个世界冠军?在我们大家眼里,世界冠军是大英雄。別说是握手,就是能亲眼目睹一下,也是天大的幸事。


我对父亲说:“哪一天他们再来,告诉我一声,让我也开开眼界。”父亲摇摇手说:“不行,不行,他们什么时候来,我一个当工人的,怎么会事先知道?”其实,我也知道这个道理。说这话,只是凑个趣而已。


后来,又听父亲说:“这三个世界冠军不止来过一次。其他的世界冠军也陆陆续续来过。就是名字叫不出来。”


他们会挑选一些称心的乒乓板带走。当然,他们挑选的,都是经父亲精心粘贴的乒乓板。由于全厂的共同努力,由于父亲二十几年的辛勤磨练,才迎来了为世界冠军服务的机会。


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家,兴志勃勃地对我们说:“上海那个女的世界冠军今天也来了。她不但球打得好,而且人也特别漂亮。”看来,父亲没有记住她的名字。


不久,我国的乒乓球队都用上了本国生产的球拍。而且成绩越来越好,这为乒乓球拍的出口,做了最好的“广告”。很快,我国的乒乓球拍销往了世界各地。


工业水平的发展,使产品和材料不断更新。后来,开发出一种新的胶水,这种胶水在刚粘合的一段时间内,乒乓球拍的性能相当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性能会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乒乓球队的高手们,就会在比赛前的某个时间内,自己动手粘贴海绵或胶皮,以求达到乒乓球拍的最佳性能。


一九八二年,父亲光荣退休了。退休后,他在家里感觉浑身不舒服,不习惯。还时不时到厂里去转转。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父亲带过的师傅们,担起了贴皮重任,把我国的乒乓球拍生产,不断推向前进。


父亲和他的孙儿孙女


六. 还有一点要交待


“文革”结束后,父亲落实了政策,不但恢复了工资,厂里还把父亲被扣去的工资全数归还。对于父亲来说,人生的第二春到来了。


那两个肆意妄为的造反队员,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真是大快人心!


后来,逸村动迁了,离开厂远了,父亲也年纪大了,和厂的联系越来越少了。但是,父亲的乒乓板情缘,是永远不会淡化的。他一直惦记着厂里,惦记着乒乓球拍。经常和我们唠叨,唠叨给世界冠军们贴胶皮的那些事,唠叨和乒乓板结缘的那些事。


仅以此文,纪念父亲一百周年生日。


父亲和他的外孙(左)、孙子


胡道轨专列
胡道轨:辣忽忽的母亲
纯真年代的上海中学生活
一个上海人的五处住宅和四次搬家
我38岁才圆了大学梦
18岁上海妹妹
插队回老家嫁了贫农小伙
阔别56年的意外重逢
胡道轨:病退是这样搞成的
胡道轨:卖掉私房惹官司,
父亲吓出一身冷汗
胡道轨:八妹到菜场卖豆腐,
家庭地位提高了
胡道轨:70年代上海青工成家记

胡道轨:我与孙女的故事

胡道轨:孙女转学美国之后
胡道轨:共享厨房的上海人家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舒婷:很是惭愧,父亲

张亚平:雷暴风雨中的父亲张迅如

蒋海新:父亲从远方归来,

十天后就永远走了

何蜀:从抗日军人到“右派”,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葛佩琦之女葛希平
回眸一甲子 风雨故人情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阿城:父亲像前何以为祭,
惟有几本心血文字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忆苦思甜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