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最高水准,霹雳出手

谢奕秋 南风窗 2024-03-17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谢奕秋



“华为M9将是中国乃至世界造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一,标志着智能汽车的到来。二,标志着中国汽车开始领先世界。”头条网友“青涩原野yu”这么形容问界M9的震撼上市。


经历2023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5.7%之后,中国车市愈发内卷,不仅国产新能源车纷纷“卷”原本60万元以上豪车才有的配置,有着外资背景的豪车品牌也加入卷价格、卷新能源车型的潮流,将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烘托得如火如荼。


但放在全球汽车集团的销量榜上,中国车企的力量仍显得“小而散”,且更多是在新能源这个细分赛道上取得了本土优势,尚待大举进军全球市场。一个易忽视的事实是,即便是被讥嘲为“杂牌电动车”的BBA(奔驰、宝马、奥迪)新能源车,去年的全球销量之和也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代表“蔚小理(上海蔚来、广州小鹏、北京理想)”三家之和的近两倍。


当然,假以时日中国新能源车必能在全球市场打响知名度,甚至成为百年品牌。但在去年初国家补贴政策退出和今年初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局部产能过剩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大考。



问界上攻,理想下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问界(重庆赛力斯制造)的知名度还很有限。M9的上市也正逢国产新能源车彼此间激烈厮杀的时刻,想鹤立鸡群没那么容易。


问界M9


问界的幸运在于,深度绑定了“科技圈网红”华为。这比上汽智己牵手阿里巴巴、吉利极越牵手百度,要更加时髦。而相比同样与华为有“智选车”业务合作的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傲界等,问界更像是华为的嫡长子;即便是与宁德时代、华为、重庆长安三家共创的阿维塔相比,问界在营销上也更为成功。


自我标榜为“1000万以内最强SUV”的M9,上市两小时即大定(不退定金)突破1万辆,一周内更突破3万辆。相比去年9月推出的新M7“上市25天,大定超5万辆”,M9更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问界M9车内投影效果


部分人对M9“满配10屏”(含75英寸HUD式投影荧幕、32英寸投影幕布)无感,却被其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不依赖高精地图,即能半自动驶向目的地,顺滑度高)吸引。后者也是新M7一炮而红的看家本领。而另几项M9的黑科技,如智慧投影大灯、猫头鹰增强转向技术、途灵智能底盘(首发于奇瑞智界S7)等,也各具应用场景。


但有网友认为,M9像是华为把前沿技术“堆”在一台试验车上,而造出这台车的重庆赛力斯,尚没有完全走出东风小康的影子——其在造车基本功(如漆面、关门声、木饰纹路等)上还差点高级感,对于目标用户使用习惯(如座椅与屏幕的互动、按键的便捷性等)的照顾也捉襟见肘。换句话说,实际承担造车的重庆赛力斯,充其量是科技新贵,其要想打造出民间认可的豪华品牌,尚需更多时日。


问界M9 倒车影像


相比50万元上下的问界M9,同为全尺寸SUV、售价略低的理想L9,各方面品质比较均衡,且“奶爸车”(考虑小孩的需求,如喝热奶、做作业、打游戏、睡房车)的定位切中“准市场空白”,故在“蔚小理”中率先突围成功。


不少人吐槽理想是堆砌彩电冰箱大沙发的“工业垃圾”,其实忽略了理想的成功之道正在于差异化竞争。不同于特斯拉走量车型的“毛坯房”风格,理想打动人的第一步就是内饰沉稳大气的“眼缘”,然后驾乘体验出乎意料,其他一些缺点(如增程车的油耗、噪声和保养问题,或是车身结构的安全性问题)也似乎可以容忍了。


在L9光环效应下,“套娃式”生产的L8、L7青出于蓝,使得理想2023年总交付量达到37.6万辆,虽然远不及深圳比亚迪的逾300万辆(其中光“宋”就超过56万辆),却可以自称是新势力里的老大(埃安同年交付48.2万辆,但因脱胎于广汽新能源,不被理想认可为新势力)。


理想L9 / 图源:理想汽车


然而进入2024年后,由于销量和声势被问界赶超,理想不得不借着L9、L8、L7改款之机,将2023款全系降价,最多降3.8万元。为完成年销80万辆的目标,理想还寄望于之后上市的L6能够“冲量”,以及4款纯电车型能够留住见异思迁的目光。


说到纯电,蔚来作为前几年的佼佼者,不同于以增程车型为主力的问界和理想,而主要对标BBA的纯电车,自诩占有国内“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的六成份额”。其实,蔚来每个月也只卖出一万多辆车;旗下中大型轿车ET7月销仅几百辆,还不如奔驰同级的纯电轿车EQE卖得多。


由于被质疑大建换电站透支可用资金,蔚来又开始宣扬毛利率和现金储备足以应对不时之需,以及已与多家车企达成换电战略合作。但不争的事实是,2023年蔚来的销量增幅,不如长安深蓝、理想、东风岚图、广汽埃安、吉利极氪;论年交付量,蔚来不到理想的一半,只比零跑(杭州车企)、小鹏领先一两万辆,且正面临深蓝、极氪的“超车”。


极氪001


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BAT(比亚迪、埃安、特斯拉)是销量第一梯队,“蔚小理”是新势力代表,但现在新品牌让人目不暇接,像“岚领阿(岚图、领克、阿维塔)”“问上极(问界、上汽智己/飞凡、极氪/极越/极石)”都有各自优长。


问界从M5不温不火,到新M7(兼有五座和六座车型)在旧款基础上大幅降价而走红,再到M9代表了华为系最高水准,呈现出一种低开高走的“上攻”态势。而理想从主打舒适六座的理想ONE一炮而红,到“家庭智能旗舰SUV”理想L9火出圈,再到陆续发布的六座L8、五座L7市场表现强劲,显示出步步为营、待高端产品占位成功后再逐步“下探”的策略。


两者之间的正面竞争,吸引了对于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的注意力,让蔚来不免有点落寞。



从卷价格到卷技术

在动力方面,中国市场上的新能源车主要分三种技术路线:插电混动、增程、纯电。插混的代表是比亚迪,增程的代表是理想和问界,纯电的代表是特斯拉、蔚来和极氪。当然,现在大方向是转向纯电,像比亚迪多个车型同时出两种技术路线的车,也很正常。


原本纯电最被看好,但由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里程焦虑,反而是插电混动和增程的车阶段性好卖。插电混动的驱动力可油可电,比亚迪的DM-i技术创造性地发挥了油、电所长,火得比亚迪终结了自己的燃油车生产线;增程相当于电车带着个大油箱,把燃油发动机当成充电宝给电池包补能,通常应用于体型较大的车。


比亚迪的DM-i技术


如前所述,问界、理想与蔚来吸引了新能源车的高端客户。但其实,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与比亚迪依靠低价策略(比亚迪海洋系列通常比王朝系列更便宜,如海鸥起售价7万多,而元Pro和秦PLUS起售价均接近9万)“大片蚕食”合资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是分不开的。一些城市里,纯油出租车已不见踪影,反而是比亚迪、广汽埃安、北汽新能源、东风风神等在到处跑。


广汽埃安


比亚迪热销车型不光是售价便宜,新能源技术也相当靠谱。不同于增程的串联式混动和轻混的并联式混动,比亚迪的DM-i技术采用的是混联式混动——通过让发动机在高速路上驱动车辆、平时烧油发电,使其保持在最佳转速区间,从而省油;其电动机则在非高速情形下驱动车辆,并在高速路上回收动能补给电池。


这样,即使不插电只烧油,比亚迪混动车还是比其他同级燃油车(以及突出动力的吉利雷神混联车型、奇瑞捷途大圣i-DM智混车)省油。比亚迪高端车型(如腾势、仰望、方程豹)还配有“易四方”“云辇”“天神之眼”等黑科技。所以说,相比表面上的卷价格,卷技术才是中国新能源车崛起的深层原因。


比亚迪“易四方”技术


在广义的卷技术(含卷配置)方面,其他新能源车也有上佳表现。如问界M9,拥有闭式空气悬架(比开放式的反应快)、超硬核玄武车身、智慧电动门(可在中控屏一键给乘客开/关门)、6独立音区、六座均权头等舱座椅,以及透着对称美感的三联屏。再如理想L9,以HUD抬头显示系统代替物理仪表盘,再辅以方向盘上的小块液晶屏,配合显示驾驶所需信息。


只是,若说国产新能源车仅凭某些高端配置就已超越百万级豪车,可能也有失客观。譬如,高度可调的空气悬架,被理想L9捧为一大卖点,其实新能源车启用空气悬架并不少见。宝马的纯电车i3、插混车535Le,自重均超2吨,后轴都标配了空气悬架,而i3的起售价已降到21万左右。


40多万元的理想L9标配单腔空气悬架,与其说是看齐60万以上价位的豪车,不如说是作为增程式全尺寸SUV,在整车自重超过2.5吨的情况下,减轻底盘调校和承重压力的“刚需”之举。相比之下,便宜十来万的小鹏G9自重2.23吨,选装性能更好的双腔空气悬架也就是2.5万元的事。比小鹏G9略重、略贵的极氪旗舰001轿跑,选装单腔空气悬架也只需2万元。


新势力突围免不了“以价换量”。随着动力电池成本下降、各家新车型不断入局,以及理想带头全系大降价,可预计新一波降价潮将波及各主要新能源车企。而就像小鹏销售揶揄蔚来的换电站要排队、另一纯电车企的销售指摘理想增程车的电池包小那样,头部国产新能源车之间的互踩也会成为常态。


价格战可能一损俱损,所以“卷配置”仍是主流方向。多功能舒享真皮座椅、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俨然成为各家旗舰车型标配,而高阶辅助驾驶(尤其城区“点到点”领航)、超长续航、800伏乃至900伏充电平台,也是竞争重点。


搭载了8295芯片的极氪007轿车


定位瞄准特斯拉Model 3的极氪007轿车,就搭载了8295芯片、碳化硅电机和800伏高压平台,志不在小。其顶配四驱版,零百加速短至2.84秒,为全球加速最快的中级轿车;其100度电后驱版,纯电续航870公里,是全球续航里程最长的量产中级轿车;其搭载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金砖电池”的车型,号称全球充电最快的纯电轿车,“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00公里”。


而即将上市的北京小米轿车SU7,以通透车身、手机跨端投屏、全球量产轿车最低风阻系数(0.195Cd)见长。其采用悬浮式的仪表台、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同时在按键、车灯、门把手等方面,部分保留传统车特征。其自称“性能匹敌三百万豪车”,被坊间戏称“保时米”,也被上升中的极氪视为劲敌。


小米SU7


还有几款待上市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S以及奔驰S级,卷技术可谓不遗余力。


其中,比亚迪大型轿跑“仰望U7”,零百加速达3秒级,预计年内上市(已上市的U8是越野车,而U9是超跑);蔚来新旗舰轿车ET9,采用算力相当于4颗Orin-X芯片的自研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打造全球唯一的全线控智能底盘,电气系统最高电压升到925伏,可实现5分钟255公里的极速闪充体验,预计明年上市。


如果这些指标都能不折不扣实现,国产电车将从传统豪车手里抢下一大片市场份额。



传统豪车的反击

“奔驰怕理想,宝马怕蔚来,大众怕比亚迪”,坊间段子颇令国人自豪,但德系传统豪车,依然坐拥品牌溢价和广阔市场。


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速,本土头部新势力可以碾压BBA,但后者的燃油车型依然霸占着中高端市场。去年BBA在华销量都在70万辆以上,而新势力中最能打的理想,也不过交付37.6万辆。如果放到全球中高端市场,这个差距还会更明显。


业界大佬丰田章男认为,纯电车的市场份额最高只能到30%。即便加上增程和插混车,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总会有一个天花板。目前,理想、蔚来、零跑的历史累计交付量都在30万辆到70万辆区间,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架不住中国新能源车企众多,而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市场即将饱和,产能过剩会加剧价格内卷。


丰田章男


理想今年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问界是60万辆,如果都能达成,相当于BBA在华整体销量的六成面临威胁。但在实际的市场较量中,最先受到冲击的却是部分二线豪华品牌,如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捷豹路虎是反例,其在华销量去年大增25%,达到10万量级。定位偏高的一线豪华品牌保时捷,则在华遭遇消费降级,年销量(约8万辆)创近5年新低。


价格跳水,成为传统豪车无奈的反击手段。沃尔沃新款S90在销售终端普降10万以上,凯迪拉克旧款CT5去年曾打折到20万元以下;奔驰全新平台打造的纯电轿车EQE(为了续航牺牲了外观和空间)在北京直降16.1万,而基于“油改电”平台的纯电多用途车EQC,曾经贵到60万元,3年后起售价已不到30万。


奔驰EQE


这并不是说,BBA的电车就无足道哉。前文提及的宝马纯电轿车i3,就是一股以价换量的清流——“六折i3”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宝马去年在华电车销量的半壁江山。宝马纯电车去年在华销量(约10万辆)同比增长近140%,表现好于问界,甚至可与理想相提并论。尝到甜头的宝马,还在中国和奔驰合资,打算3年内建1000座以上超充站。


鉴于中国车市日益内卷,头部新势力车企可能要大举进军海外,就像汽车年销量在百万级的上汽、比亚迪、长安、东风、奇瑞、吉利、长城向海外发力那样,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或许如此,才能躲过资本市场的无情淘洗。



欢迎购买南风窗2024年第5期

《中国超车》👇


点击图片 即刻购买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END-



编辑 | 荣智慧

新媒体编辑 | 张来

排版 | 风间澈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