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08——“长新冠”漫谈(上)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随着大流行进入到第四个年头,“新冠后遗症”或者说“长新冠”已经基本成为了公认存在的现象,可能除了中国大陆地区,还在否认其存在的声音已经相对较少了。但依然还存在很多争议,比如长新冠真实的发病率、具体的临床表现、产生的原理机制、持续的时间、如何有效的预防或治疗等等。
由于很多人现在仍处于“阳康”后的恢复期,其实现在讨论长新冠还为时尚早,但由于长新冠是感染后确实存在的客观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对长新冠有较为清楚的了解。虽然目前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康复后的恢复质量确实和长新冠存在某种关联,转阴后的健康管理依旧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参考之前的内容,《转阴后的监测》《转阴后的健康管理(上)》《转阴后的健康管理(下)》
注:下文中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2023年1月13日刊载于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的题为Long COVID: major findings,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的研究综述。地址为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9-022-00846-2#Sec2

一、什么是“长新冠”

目前WHO对其的定义 —— “长新冠”(Long Covid)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面临的一种疾病,一般在新冠初次发作后三个月出现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而且无法通过其他诊断来解释。长新冠最主要的三大症状是疲乏、脑雾和肌肉疼痛,但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较常见的持续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发冷、身体疼痛、头痛、关节痛、胸痛、咳嗽和持续的味觉或嗅觉丧失等。这里用一张Uptodate整理的表格进行展示:

由于新冠大流行时间不长,尚不清楚具体的机制,也不清楚这些症状最终会持续多长时间。基础疾病、需要住院的新冠感染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但即便是轻症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一部分会出现新冠后遗症。目前的假说包括新冠造成的器官损伤、微血栓形成、自身免疫的激活、免疫系统紊乱、既往感染病毒(如EB病毒)的再激活等。

二、发生的可能性

世卫组织估计,约10%~20%新冠患者可能患有中长期症状,如疲劳、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初,英国受“长新冠”影响的人数已超过230万,约占英国总人口的3.5%。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研究模型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中至少有1700万人出现“长新冠”。如果按照10%的长新冠发病率和全球超过6.51亿有纪录的新冠感染病例保守估计,全世界至少有6500万人患有长新冠。考虑到仍有许多尚未记录在案的病例和未纳入到统计的感染者,那么这个数字可能要高得多。

根据临床方面的统计,长新冠的发病率约为入院病例的10%~30%,住院病例的50~70%,以及约10%~12%的疫苗相关报告。长新冠的发生与感染者的年龄和感染时的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在36~50岁这一年龄组中比例最高,在感染时多为轻型症状。

三、已知的部分影响

三年多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不只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会影响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常见的有:心脏、呼吸系统、免疫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

(一)血管和器官

在最初,新冠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一种呼系统疾病,但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研究人员们发现新冠病毒有能力损害许多器官,其中一部分损伤是来源于感染后引起的免疫风暴。在对长新冠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很多感染者的红细胞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有可能会影响到氧气的输送,另外血管的密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对毛细血管的影响十分突出。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曾对其数据库内,感染新冠超过1年后的15万人进行持续跟踪分析,相关结果表明感染者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着增加,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中风等。在针对心脏的研究当中,发现有78%的人(平均感染后71天)出现了心脏损伤,而有58%的人在感染后的12个月依然存在心脏损伤。同时,多项研究揭示了与COVID-19相关的多器官损伤。一项针对低风险个体的前瞻性研究,观察了心脏、肺、肝脏、肾脏、胰腺和脾脏,在201名感染者中有70%的人至少有一个器官受损,29% 有多器官损伤。在由同一研究小组对536名志愿者进行的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中,研究作者发现 59%的人有单器官损伤,27%的人有多器官损伤。一项针对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的针对肾脏的研究指出,在89000多名感染者中,发现了有关多肾脏多种不良后果的风险有显著增加。另一份针对胰腺的研究中,在181000感染者中,发现2型糖尿病的感染风险增加了40%。
这些研究表明,部分新冠感染者的器官损伤似乎是持久的,但长久的影响仍缺乏足够的研究结果。

(二)神经和认知系统

对神经和认知系统的影响也是长新冠的主要特征,包括运动障碍、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头晕和平衡问题、嗅觉或味觉丧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一项研究分析显示,在感染后的第12周时,有32%的患者出现疲劳症状,22%的患者出现了认知障碍。认知障碍的问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16%的患者在感染后2个月、26%的感染者在感染后的12个月都发生了认知障碍的问题。在《柳叶刀》子刊的另一份超过130万新冠感染者的报告中显示,轻症和重症患者在认知症状方面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会逐步恢复正常,但认知障碍(脑雾)、癫痫发作、痴呆、精神病和其他神经认知疾病的风险持续增加至少2年。这些神经病理学的可能机制包括神经炎症、凝血病和内皮功能障碍对血管的损伤,以及神经元损伤,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概率。
还有研究显示,很多轻症感染者的大脑中存在多谱系细胞失调和髓磷脂的丢失,其小胶质细胞反应性与化疗中所见相似,被称为“化疗脑”。同时眶额皮质和海马旁回(与大脑相连区域的组织损伤标志)的灰质厚度也存在减少,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大脑萎缩的现象,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更加严重。
对视觉神经和听力神经的影响也同样存在。

(三)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症(ME/CFS)是一种多系统神经免疫疾病,通常在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发病,在至少 6个月内伴有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极度疲劳,以及劳累后身体不适、睡眠不足和认知障碍。高达75%的ME/CFS患者不能全职工作,25%的人患有重度ME/CFS,这意味着他们卧床不起,并依赖他人照顾。ME/CFS西方主流医学界被认定为一种综合性疾病,但在国内则普遍被归结为心理问题。

许多研究均发现了ME/CFS和长新冠之间的相似性,根据估计大约有一半的长新冠患者符合ME/CFS的认定标准,相关也显示长新冠患者和ME/CFS患者与健康个体相比,两组的血液动力学、症状和认知异常相似。此外,还有研究显示,27.1%的新冠患者在发病4年后符合ME/CFS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法判断是长新冠诱发了ME/CFS还是长新冠本身就是对ME/CFS的一种拟态,导致ME/CFS的原因可能与长新冠引发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脂肪酸代谢紊乱有关。
在很多案例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经常会与ME/CFS并存(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其特征是由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心跳加速,血压无明显变化,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相关的心脏和非心脏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预计将伴随患者终生。
受限于篇幅,本期分享暂时就到这里。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