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院动态 |《杭州通论》第九课:走进西湖,解码文化基因

请关注 城市大脑研究院 2023-01-24

历史的进程总有他自己的理性和逻辑,我们在尊重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应该讴歌个体生命对这种必然性的抗争。

——胡斌

11月17日晚,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旅游专家、浙大城市学院胡斌副教授做客图信报告厅,走进《杭州通论》的课堂,为同学们带来第九期课程《走进西湖:解码文化基因》。

“你去过西湖吗?”胡斌在讲座伊始便向同学们抛出这个问题,在现场得到的几乎全是肯定的回答。的确,现在每逢节假日,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杭州本地人,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首选西湖作为出游地。有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的10月1日国庆放假当天,杭州接待游客162.13万人次。

“为什么我们都爱‘她’呢”?胡斌向大家进一步追问。西湖既不是以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闻名,也不是以人类的巧夺天工而拔萃,但为什么大家都“宠爱”西湖,倾心于西湖?他给出自己的答案:“三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彰显共治西湖的为民之心、“三士三杰”的西湖事迹歌颂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和忠贞决心、“心月相印”下的“三段真情”以西湖为载体现的真心坚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信心......西湖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杰作”。




01

“三堤”体现了西湖与城市的关系:民心


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百姓感念郡守恩德,西湖从此有了“杨公堤”。

公元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眼见一个更为淤塞病态的西湖,百姓深受其苦,“苏堤”应运而生,成功恢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因为有了苏东坡对西湖的治理,杭州才有了日后成为国都的可能。”中国当代作家余秋雨对此做出高度评价。

公元822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至824年3月,从钱塘门到武林门的大堤修成。之后便有了《钱唐湖石记》和《钱塘湖春行》等脍炙人口的关于西湖白沙堤美景的诗词。

胡斌称,古往今来,三堤同在。三位治理西湖的古人留下的三座堤坝,无一不用之于民,造福一方百姓,体现了西湖与城市的关系,即“民心”。三堤既是西湖能够传承千年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受到古今中外游人喜爱的主要因素。当我们漫步在三堤之上,尽情欣赏西湖盛景时,很容易勾起对历史的怀念,对未来的向往。


02

“三情”体现西湖与人性的关系:真心


“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是胡斌在第二部分提到的西湖独特景观特点。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三段真情故事便出自于此。

一个雷雨的午后,故事从断桥借伞开始。白蛇传的故事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转世报恩、盗仙草、水漫金山……白蛇虽妖,但显人间至情至性;

孤山之麓,西泠桥畔。南朝年间,在西泠松柏的见证下,苏小小和阮郁永结同心。钱塘名妓和宰相公子,这注定是一个悲剧故事,苏小小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情郎归来,独留空冢在人间。但爱情并不是一定有结果才去追求,这才是真心真情;

在不长的长桥上发生了一个十八相送的故事,男女主人公来来回回互送了十八次。梁祝的故事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结局过于悲惨壮烈,但化蝶的隐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对爱情的赞歌。心在一起,身死又何妨。

真心真情,显人间至情至性。胡斌指出,“三情”着重体现西湖与人性的关系,即“真心”。


03

“三杰”体现了西湖与历史的关系:忠心


“从歌颂报恩到赞美爱情再到推崇抗争,西湖不仅教给我们爱情观,更教会了我们抗争”,胡斌承上启下,谈起战争,他用西湖景观北山岳王庙、西山于谦祠和南山张苍水祠作为引入,讲述三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从而概括总结出“三杰”体现了西湖与历史的关系,即“忠心”。

岳飞一生只在杭州住了六个多月,但抗争的精神却成为西湖乃至整个杭州的符号。至此,西湖不再只是莺歌燕舞,而也有了铁马秋风;

十年风雨,从拥立新帝到旧帝复辟,于谦从容赴死,并不为十年前的抗争而后悔。赖有于岳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抗清19年,被处死的结果恐怕张苍水自己也早已料到,但即便历史的车轮无法逆转,他也在用抗争来为自己寻找精神出路。

“历史的进程总有他自己的理性和逻辑,我们在尊重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应该讴歌个体生命对这种必然性的抗争。从此,历史已死,道德复活,理性的链条崩裂了,但生命的热血却喷涌而出。”胡斌这部分的总结性言论赢得了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04

“三士”体现了西湖与家国的关系:决心


章太炎是清末早期的革命者,与孙中山先生志同道合,加入同盟会,呼吁建立中华民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章太炎的抗争显然已截然不同于张苍水的抗争,这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变革,是要建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新世界;

当时的年代,女性走向革命的道路更为不易。秋瑾有着如此坚决的革命意志和信仰追求,从自我视角走向了人类视角,她的格局与西湖的格局相契合;

《海国图志》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发出近代中国人奋发自强的第一声呐喊。至此,我们的眼光里不再只有天朝上国,而开始胸怀整个世界。

魏源、秋瑾、章太炎的理想信仰,诉说的是先行者建立一个新世界的决心。这便是胡斌提出的“三士”体现了西湖与家国的关系,即“决心”。


心月相印,用信仰和行动

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信心


胡斌进一步举例向同学们阐释到,当南宋皇帝站在凤凰山顶,遥望西湖,看到残月落在三潭之中,想到的是山河破碎、北还无望的忧心,上述所提到的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修堤治湖怀的是以人为本的民心;苏小小、梁祝、白蛇传的爱情故事,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心;岳飞、于谦、张苍水的抗争故事,展现的是士大夫的忠心;魏源、秋瑾、章太炎的理想信仰,诉说的是先行者建立一个新世界的决心。

立足当下,胡斌称,除了山、水、人、事,我们应该从西湖文化基因中获得启示——用信仰和行动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信心。


课程尾声,胡斌再次诚挚地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西湖的人文风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立足于西湖胜地,不仅是对历史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畅想,把游览西湖作为自己认识杭州、了解杭州、热爱杭州、融入杭州的第一站,真正去实践和印证在课堂中学到的丰富的理论知识。


同学们与胡斌教授的精彩问答互动:


Q

老师在课程开始提到的国庆日接待游客162.12万人次,我们在旅游的时候经常也是“只看人头”,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节假日人流量大的问题,以此增加人们的游玩体验?

作为非专业人员,我暂时不能给出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我相信杭州“还湖于民”理念是无比正确的,它把自然资源与人们之间无形的围墙推倒,当大家都涌入西湖的时候,一些应对技术应运而生,其中“30秒入园”、“先停车后收费”等技术的衍生便很好地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受,为人们的出行计划保驾护航。


Q

如果西湖不是位于杭州,西湖还会这么有名吗?

湖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城市中的湖有很多,但西湖集中了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西湖和城市中的人密切相关,第二个特点西湖是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它集合了西湖与人、城、历史和空间四维的关系,若把西湖置于其他地方,那么西湖与这座城的关系、西湖与历史的关系、西湖与这些士大夫的关系便不复存在了,西湖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Q

当我们在有游览景点的时候,不仅是游西湖,还有在其他地方游玩的时候,是先看风光,还是先读人文?

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风光和人文的解读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最好不要人云亦云,这种对于自然景观的第一印象理应是五花八门的,在你愿意为之付出时间的情况下,不妨多看几遍、多走几遍,此时,映入眼帘的风光和人文会在你自己的心中沉淀,带入自己的个人情感色彩,我想这样的解读才是有意义的。

翔哥的星期五 | 天意怜幽草——乌镇互联网大会掠影

学习坊动态 | 吴伟强教授:当代大都市公交发展之路

研读 |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发布《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全文)

文字整理 / 代林茹

今日编辑 / 辛昊航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审稿 / 应腾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