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能炸场 | 好奇学习社区音乐剧《汉密尔顿》幕后故事


(文中配图均为好奇学习社区项目活动现场实拍)


2022年3月27日和4月2日,好奇学习社区的孩子们自导自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有幸登陆化工场的专业戏剧舞台。


3月27日首演,全场爆满,演出炸场。化工场的主理人刘正东老师说:这是化工场成立三年以来掌声最大的一次!在现场观众的口碑催化下,原本余票充足的第二场演出也在十多个小时之内就全部售罄。我们当即决定4月3日加场,又在一天之内全部售罄。



十多个14到17岁的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担任导演、编剧、声乐指导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的设计和采购,除了台前的演员,现场的调音、灯光、字幕也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现场观众无不赞叹,也心生好奇。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我屡次想要提笔写下这段故事,然而庞杂的故事线索让我不知从何讲起。台前幕后所发生的,恐怕也并不如观众所期待的,是个完全的青春励志故事。更多的则是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以及曲折的成长故事。我只能尝试借着我日志中的时间线索,结合好奇动力中心(注1)的成长观察,试着去回想。




Say no to this


Singlish是好奇学习社区的传统项目,已经有五年历史了。Sing English,唱英文歌,一开始是带着同学们通过听The Beatles、Bob Dylan、Louis Armstrong、David Bowie等经典音乐,来了解“你喜欢的音乐人喜欢的音乐”。后来,作为重度摇滚乐爱好者和悉尼大学翻译学硕士的江老师接手以后,内容变成了用一张经典摇滚专辑来深度学习语言、文化以及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Joy Division、The Doors、Pink Floyd、Led Zeppelin、Nirvana的经典专辑,都经过同学投票成为了我们的“教材”。每次公开课都由学生来操办组织,我们有幸多次使用过成都不快进唱片和院8的音乐空间来组织活动。也常有一些艺人朋友闻讯前来蹭课。


然而这一次,大家推荐的专辑类型更加多元,投票结果的前两名居然是两部音乐剧专辑,最终《汉密尔顿》一票险胜《悲惨世界》。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江老师将像往常一样,带着大家学习《汉密尔顿》里的每一首歌,导正发音,讲解语法,更重要的是,带着同学们逐句了解歌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常识,和常人不易看出的梗。作为早年微博“没品笑话百科”的资深译者,江老师能从文化中延伸出的教学内容,很难有其他的语言老师能够做到。


Singlish公开课现场@院8


在确定了Singlish的专辑曲目之后,我和江老师就商量了一件事,可以结合计划内的舞蹈和戏剧项目,在期末展上让同学们演出两三首《汉密尔顿》的歌曲作为正式戏剧的开场。


戏剧项目也是好奇的传统活动了,我们曾经演出过《哈姆雷特》《尤里乌斯·凯撒》《麦克白》《奥赛罗》《仲夏夜之梦》五部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也带着同学们现场观摩学习了多次英国TNT剧团在成都的莎剧演出。后来也演出过《我们的小镇》《圣诞颂歌》《蝇王》等经典戏剧,慢慢形成了我们的戏剧项目的制作模式和教育模式。学生经过对原始剧本研读,参考专业的表演,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来缩编剧本。过程中,基础的肢体和表演训练逐步升级。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大原则下,成立剧组,分工合作,通过试镜选角,完成台前的角色分工,通过团队的配合协调,幕后的导演、编剧、灯光、调音、服化道乃至最后演出的营销、售票、现场接待服务,都由同学们身兼多职来自主完成。


老师更多承担的是教练角色。台前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专长,合作共戏。幕后引导大家合理分工,合作共事。在舞台上,是在彼此烘托中绽放自我,在舞台下,是各尽其责的行动中融入团队。台前和幕后分不开,自我和他人分不开。台上要制造戏剧冲突,台下要化解矛盾冲突。每一次项目,几乎都经历过蜜月期、矛盾期、崩溃期、重建期,学生的历练也不止在舞台。


《尤里乌斯·凯撒》

《我们的小镇》


如果这一次继续排练一部经典的戏剧。在开场时演几首《汉密尔顿》,既能让同学们过把音乐剧瘾,也可以作为Singlish最后的考核项目之一。借助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借力打力,这是我们屡试不爽的教育方法。但我们也并不准备直接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计划,而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引导他们自己去提出相关的动议。


正当我为我们周详的计划自鸣得意的时候,祖悦来找我了。


平时,她有什么新的想法总会来跟我分享,“池晓池晓,我们可以这样吗?池晓池晓,我们可以那样吗”偶有闪光之处,但多数时候都是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抱怨一下现实,吐槽一下生活。想法来得快,去得也快,被否定的时候,来一句“呜呜呜”,过几天她自己也就忘了。



那天午后,祖悦第一次为这事来找我。我正在看书。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本书应该是《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我们当时的必读书之一。我们每周会举办一次必读书会,同学们要从必读书目中做出选择,自行完成阅读之后参加我们的必读书会。


我正徜徉在古希腊的世界里,祖悦闯进来问:“我们的戏剧可以演《汉密尔顿》吗?”


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就不该我来回答,每次要演什么不演什么,都是剧团的师生一起商量的。但她来问我,一定也是意识到了其中可能会有的阻力。当然会有阻力,所以我先拒绝了再说。


“不行。”



我那个时候压根还没有看过《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四个字在我的印象里,可能就三个标签:《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之一,最后和政敌决斗过世,以及同名的F1赛车手。


当然,我也知道《汉密尔顿》是这几年突然爆红的音乐剧,深受年轻人喜欢。而祖悦最近正在沉迷戏剧。这难免有赶时髦之嫌。我们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很少去赶时髦。之前的戏剧项目也都是经典剧本改编,因为我们时间有限,能选择更好的,就坚决不将就。


我看着手上的书,心里开始为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们鸣不平!他们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写了一辈子悲剧,但哪怕是祖悦这样热爱戏剧的青少年,都从未提及过他们的名字,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知道同学们的做事能力尚不成熟。当时还是9月中旬,就在三个月之前的6月中旬,所有人都在为戏剧《蝇王》愁眉苦脸。音乐剧的难度,比起话剧更甚。我倒是从不怀疑他们会成功演出,就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样。但是这个过程对心力的消耗,对人性的考验,总是令人煎熬。难度越大,煎熬越大。


这些还只是我当时一闪而过的一些念头。面对祖悦进一步的追问,我并没有解释太多,坚决拒绝了。


我心里暗想:你是不是忘了,汉密尔顿的名字是亚历山大。你们的《汉密尔顿》能不能演成,我还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你们的排练过程,一定会压力山大。


《蝇王》


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祖悦刚刚来到好奇的时候,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朋友。川越(注2)路上,她一路跟着大部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存在感稀薄。


不过那时候的她,就已经开始偶尔剪剪视频了。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有了成熟的影像风格,掌握了后现代先锋艺术的诸多要素,视频内容总是能出乎观众的意料,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概括这种艺术风格,那就是“匪夷所思”。


比如,影片第一秒就首先打破屏幕的藩篱,跟观众对话:“滤镜开过了 不好意思 (吸吸)”。对于括号的应用不可谓不妙,还灵活运用了现代通假字。



或者,字幕突然占据了整个屏幕。起到了强调、肯定的作用,这种表现风格和情绪传递的手法,在艺术史上也是尚属首次。



祖悦不仅艺术造诣出众,自信心也爆棚。


哪怕是大家礼貌性的几句鼓励,仍然深深地激励了她,大家略带讽刺的提问,更加激发了她的表达欲。从此,她在影像艺术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一发,不可收拾”,用以概括祖悦在好奇的学习生涯再准确不过了。


总是一开始发展势头很猛,最后不可收拾。


我们川越归来之后,她购买了昂贵的Adobe Premiere以及网课教程。一开始热情充满,最后心力交瘁,不可收拾。


为了做剪辑练习,她开始在Bilibili更新自己的作品。一开始火力全开,每周一更,时有精品,最后停止更新,不可收拾。


祖悦也很热爱电子游戏,新的游戏主机上市,总能在第一时间收入囊中。一度准备开始结合自己的兴趣做游戏视频,一开始连续创作,收获好评,后来沉迷游戏,视频不可收拾。


祖悦有段时间热爱音乐,找到曾在好奇开设乐理课的贾锦江老师开始学吉他。一开始雄心壮志,后来也并没上完全部课程,不可收拾。


每到假期时间,祖悦就准备开始自律学习。一发计划,总是特别完善,最后丢三落四,不可收拾。


她曾经积极参与好奇的做事项目。微信运动和CCtalk的负责人舒展老师开放了他的新创业项目给好奇的学生学习,祖悦一开始积极报名,最后半途而废,不可收拾。


去年麓湖A4美术馆的iStart儿童艺术节邀请我们的同学作为共创伙伴参与,祖悦同学一开始积极参与,最后半途而废,不可收拾。



她越来越热烈地参与到戏剧项目中,从打酱油的角色,一路做到导演,成长斐然。上文提到的那次《蝇王》的演出,她正是学生导演。一开始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后来组织不力,情绪崩溃,不可收拾。同学们无奈来找老师商量之后,用学生导演组的形式替代了她的岗位,终于还是完成了演出。


类似的“一发不可收拾”事件还有很多,有一些也不便在这里透露。


以上种种表现,也许让你感觉,这孩子真是令人头疼啊!可是,哪个青少年又不是如此呢?伊顿公学的校长利特尔说过:让成人失望是青少年的天职。我深以为然,也早就不会为这些问题去过度担忧。而是在每一次问题出现的时候,认真复盘,提升认知,并且寻找这些问题背后的教育契机。


祖悦的优点当然也很多,比如在青海湖骑行时,体能出众,总是骑在第一个,为大部队破风;飞盘运动积极奔跑,人送外号“锦江小旋风”;



在“十字路口”奇迹项目中,她贡献了很多艺术创意。我到现在都记得她当初第一次参加钥匙玩校夏令营的时候,不仅在运动场上跟比她大三四岁的男生们积极拼抢,还用上了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用竹子制作了一个“CURIONESTY”的镂空灯箱。后来还用蜂窝纸板自制了一个蓝牙音箱。


虽然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韧性十足。虽然进步曲折,但终究是在成长。尤其是在她最感兴趣的领域,有一条有迹可循的成长线索。


祖悦制作的灯箱和音箱


好奇学习社区鼓励每一个孩子大胆追求自己的爱好,实现自己的梦想。祖悦的学长学姐里,有人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开始为此努力,有人已经成为了受到行业认可的新兴记者,有人在B站的漫画比赛中获得全网第一名;有人想要追求学术,也能出国留学,近期,毕业生千蔚刚刚收到乔布斯的母校Reed College的录取通知。


祖悦一开始的兴趣点在视频剪辑和视频游戏,她一直想做一个精彩的卡点混剪视频,后来也许是因为看了太多优质的素材,兴趣略有转移,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大量观看经典电影,故事审美迅速提升,一度立志要出国学习导演专业。我还记得她在环游世界项目上介绍世界电影地图的场景。再后来,也许是因为看了十多遍《成都偷心》吧,她对戏剧的热情越来越显著。最近,也许是在《汉密尔顿》的风潮席卷之下,常常吐露,音乐剧会成为她未来的职业,也在争取一些专业的戏剧机构的实习机会。



我们也一直在围绕她的热情开展工作,观察、记录、回应、引导,在尽量保护热情的前提下,提升她的认知、行动和反思能力。


在我第一次拒绝她想演《汉密尔顿》的想法之后,我就知道她还会来的。她在软磨硬泡方面,还是颇有一番造诣的。我也提前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演《汉密尔顿》?为此,我认真了解了一下这部音乐剧。



第二天,她果然又来找我。但这一次沟通,与往常有所不同。


她显然在心里打了底稿,开始逐条陈述“我们为什么要演《汉密尔顿》”。说到动情处,还流着眼泪,边哭边说。为有机会去做喜欢的事情,而激动流泪,这在祖悦的个人艺术史上,还是尚属首次。


我从她的表情中读出了一行字:我不想放过这次良机。

“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我递给她纸巾,认真听完了她几分钟的哭诉,很受触动,热情都已经溢出来了。我真盼望这次她能真正的一发不可收拾,而不是“一发,不可收拾”。通常情况下,学生热情驱动的事情,我们一定大力扶持。但荷尔德林的忠告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由善意铺就。


我想认真给她分享我的诸多考虑,于是开始逐条陈述“我们为什么不演《汉密尔顿》?”



Ten Drama Commandments


首先从以往排练经验来说。


No.1、别顾此失彼。

我们排了五年戏剧了,每年一开始的时间规划都很松弛,但到演出之前的一两周里,就开始疯狂加排,体能和精神大幅消耗。所有同学的时间精力都只能扑到这一件事上,期末阶段其他的项目通常都敷衍了事。并非每个人都那么热爱戏剧,我希望大家在期末都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作品,更全面地展示自己。


No.2、别低估合作难度。

学生导演的岗位,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划水的岗位,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个学生导演没崩溃过。互相埋怨更是家常便饭。上一次的《蝇王》戏剧,正是祖悦同学在一开始担任学生导演,但是具体事务的安排加上导演自身状态不稳定,参与项目的同学怨声载道,后来我建议他们成立导演组,在公演前两三天大家都还很缺乏信心,最后虽然演出很成功,但幕后的艰辛很折磨人。



其次,我们这是教育戏剧项目。要从教育的角度考虑问题。


No.3、别放弃新生。

戏剧项目是一个起步较为放松,适合新生打开自己的项目。新生在戏剧项目中循序渐进地参与,能够更平稳地融入集体,感受到被接纳。包括祖悦在内的多位同学,当年都是如此融入好奇的。但上一次的《蝇王》戏剧中,很多新同学都没能参与进来。不管这次定的剧目是什么,我都希望它是轻松简单易于参与的。《汉密尔顿》显然不适合。


No.4、别放弃经典。

我们之前之所以多次演出莎士比亚戏剧,是因为作品中的超越性,人物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戏剧中的高能台词都参与构建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戏剧是我们同学需要投入时间最多的项目,是立体的阅读,文本质量至关重要。经典作品通常都要经过时间的历练,尽管《汉密尔顿》是一部现象级的音乐剧,内容质量也非常高,歌曲舞美都好得惊人,但其超越性的能量密度能否与本该被演出的其他作品相比较,我不确定。并且,剧目内外一些政治正确的观点,必然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局限。



No.5、别一味模仿。

我们过去的戏剧项目,都要经过大量的剧本研读和缩编,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来演出,负责编剧的同学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剧本的核心戏剧冲突之后进行二次创作。而《汉密尔顿》给我们留出的改编空间很小,尤其是音乐和舞蹈方面。同学们在剧作过程的参与度也会降低。演出很可能沦为一场模仿秀。


No.6、别忽视任何一个同学。

过去在戏剧项目里,我们总会让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充分发挥。但是由于音乐剧的改编难度,原本对于戏剧项目抱有期待的老同学能不能在剧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还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是对于不擅长唱歌跳舞的同学来说,可能参与戏剧的愿望都会降低。我们不希望大家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最后还没能获得相应的表现机会。



再次,从剧目本身来说,陡增的难度让我们难以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


No.7、别低估语言的难度

过去我们从来没有挑战过英文的戏剧,一方面是难度考虑,一方面也是为观众考虑。这些都将是《汉密尔顿》带来的新问题,无论是直接复刻,还是翻译改编,都不容易。


No.8、别低估音乐的难度

《汉密尔顿》音乐剧融入了大量的Hip-hop元素,不仅歌曲的部分演唱难度高,大量的说唱内容,不仅歌词量巨大,掌握每一首作品的演唱节奏,对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很担心这最后变成一个自嗨的演出,就像那些校园乐队演出一样,能够登台不是凭借技艺,而是凭借厚脸皮、不自知和少年心气。


No.9、别低估舞蹈的难度

虽然我们本就新设了舞蹈项目,但是剧中这些专业的编舞,演员精湛的舞技,实在让基础肢体训练都不过关的同学们望尘莫及。尤其是对于没太呼吸过文艺空气的男生们而言。而不加入舞蹈,整部剧又会变得呆板,想想就难。



最后一点,是关于这个剧目发起人祖悦的。


No.10、别那么骄傲。

在教育里,我们有时会希望学生体验失败,但必须要用一种可控的方式。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和最强的动力源,祖悦同学正处在边栽跟头边前进的阶段,过去又有种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更有出现状况之后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但凡她过去的表现能给我更多信心,我也能更加义无反顾的支持。以上种种难度加在一起,我非常确定这个项目并不在祖悦的最近发展区里。即使最后演出成功,也难以避免过程中的坎坷。这是否是对她成长最佳的选择?如果只是想过把瘾,我们其实已经有计划了。有必要去挑战一个看似不可达成的任务吗?当心,傲慢必将导致灭亡。


“你不能用你一个人的心愿去裹挟所有人。”


祖悦说:“我会去说服其他人的。”


看着她不舍的背影,我转念一想,这的确也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



比起莎士比亚,《汉密尔顿》也许还不够经典,但是够酷,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无法比拟的魅力,我们可以借力打力。


好奇学习社区向来是有冒险精神的。我们在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方面,倒是并不缺乏成功经验。2017年,我们师生首次组队参加NFL官方的腰旗橄榄球比赛,第二年甚至拿到了业余组的成都亚军;2018年,我们用两周时间将一个废弃的大巴车改造成图书馆;2019年,我们用四个月的时间走遍四川省全部的21个城市,我们很善于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组织学习,很善于在极有可能失败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寻得出路。



而恰好,我们这一批好奇的孩子里,有很多位特别擅长唱歌跳舞的学生,音乐剧能够完美发挥她们的特长。更何况,我们还有一位同学酷似汉密尔顿的扮演者Lin-Manuel Miranda,这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啊。


这些天,由于Singlish已经率先开课,学习社区里时常都能听到同学们三五成群一起唱《汉密尔顿》的声音。而我们的课程表中,可以结合在这个项目里的部分非常多,戏剧、Singlish、舞蹈、表达、谁来上课,至少五个课程可以联动,分别满足戏剧、语言、舞蹈、发声以及音乐等方面的学习需求,甚至工程项目或许也能在舞美方面提供协助。而多种课程联动的综合项目,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虽然对祖悦说了一大堆反对的理由,但我当天晚上就跟几个老师打了招呼:恐怕我们要做好准备排练《汉密尔顿》了。



One last time


翌日,9月23日,我们的“谁来上课”项目,把课堂搬到了麓湖的麓客岛上。“谁来上课”是好奇学习社区刚刚开设的新活动,每周会邀请一位各个领域的高手来和同学们对话交流。我们的工程项目导师皓哥刚刚完成了一个机械大蜘蛛的装置艺术作品。我们结合作品,请皓哥分享他的创作理念以及装置背后的科学原理。


祖悦一看到我,就递给我一张神秘的A4纸。一翻开,上书三个大字:请愿书。


上面几行字一言以蔽之:我们要演汉密尔顿。


下面有十多个歪七扭八的签名。


……





《汉密尔顿》的排练从9月下旬正式开始。


既然决定了要做,我们就全力以赴。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放弃。要把它当做一生仅此一次的机会去珍惜,这是第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没有重来的可能。


每天中午一小时的“午修”(注3)活动,成了同学们的练歌时间。无论是室内的项目,还是户外的运动,一到休息时间,就会有《汉密尔顿》的歌声传来。多个课程开始为了这个项目做出调整。老师们密集商议了协作的计划。我们也开始整合各路资源,联系各种专业的老师,以满足同学们更多的学习需求。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小范围内传开了,我们也常常收到一些朋友的关心和建议。


同学们一开始都干劲十足,但各种问题很快就开始暴露,同学之间也开始有了矛盾冲突,我担心的那些问题一个不漏,全部出现。



排练开始之后,祖悦同学经常来找我沟通,有时候是寻求排练工作方面的策略建议。我常常肯定和鼓励她。


我们商量了降低语言难度的策略,中文对白配合英文原曲;我们商量了最小可行演出的策略,一开始少选几首歌,先有最小可行性方案,如果排练顺利,再慢慢加歌曲上去;我们商量了提前通排的策略,建议他们11月底之前完成第一次通排,这样后期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不过,大多数时候,祖悦是找我来抱怨其他同学的表现。当然,我们更常听到的是其他同学对祖悦的抱怨。这种情况,我也屡见不鲜了。我们老师很少介入到项目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给矛盾双方互相给点建议,让同学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祖悦绷不住的那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那是10月18日,我连续收到她一连串的抱怨,还流露出了要放弃的想法。


当时,他们刚刚经历了十一假期和无人区野营活动,其实这才是9月底开始排练后的第二周。我们这么多人下了如此大的决心,结果刚刚开始排练,发起人就打退堂鼓了。而她自己那段时间也确实表现不佳,有时候排练中途突然离开,有时候纵容自己晚睡影响到第二天的项目,很多早该开始的事情迟迟没有行动。如实说,我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是出离愤怒的。结合祖悦同学以前的种种表现,我决定不再纵容她的娇惯,一次性把狠话说到位。



我本想在这里完整展示我们那段时间的聊天记录,可还是觉得这未必对祖悦最好。我这里只摘录其中的几段,尽量维持原话。


祖悦:池晓,我真的觉得我做不了了,我真的觉得我做不到,我没办法做好这次戏剧。你告诉我要成长,但是每次情绪它就在那里,它就是要发作,我没办法控制它,我会觉得凭什么其他人就能因为情绪逃避大多数问题而我不行。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家里大哭,我真的觉得我做不到。我会觉得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因为我没有及时安抚好他们的情绪才会变成这样,我已经很努力不去自残了但我真的控制不住,就好像有个人在我大脑里一直说一直说:祖悦,你就应该惩罚自己,因为你没把事情做好。我知道我也有和他们一样的问题,我们把情绪、状态这种事情作为逃避的借口,但是我真的没办法去控制情绪不崩溃,我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解决。你之前告诉我可以去打两个小时游戏、发泄、逃避,但我去做两个小时其他的事情就让我更焦虑。但我又明白在这种焦虑的状态下是做不好事情的,感觉就很两难困境,好像又回到之前一样。


我:成长的意思是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遇到问题就惩罚自己?你应该去解决问题,把事情做好。如果你自己没有能力用成长型思维去解决问题,接下来困难还多着呢。我先把丑话说了。你从小得到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你的爸妈满足了你那么多不合理的以及合理的要求,给了你那么好的生活条件,你用的是最好的手机最好的电脑,玩的是最新的游戏。你要学什么,家人都支持,放弃起来却毫无心理障碍。你自己对自己的需求毫不妥协,必须全部满足,你把对自己对别人的承诺当回事吗?你要演汉密尔顿就要大家都来演,出了问题就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还觉得自残什么的很正义吗?你做给谁看?你要是再敢自残一次,我就立即取消和你的导师关系。这是最后通牒。别来挑战我的底线。你还老问我好奇要招什么样的学生?你扪心自问,是你这样的吗?给你说了一万条要努力的理由,你自己倒是每天都有一万条借口堕落。我们这么多老师联合起来帮助你们要把戏排好,你倒是天天把放弃挂在嘴边,我们在这跟你闹呢?你一句你崩溃了你控制不了自己你就跑了,这么多人都在为你着想为你解决问题,结果你一直不去想办法解决,还可劲制造问题。有意愿就拼命干,能力不够就拼命学,别再把时间都花在作践自己身上。你太不知道珍惜机会了。你自己翻翻聊天记录你欠了多少要做的事没做了?然后还由着性子去想着想那的。你非得把其他人的爱和耐心都消耗完吗?你真的喜欢就付出对得起这份喜欢的努力,也不要罔顾别人的付出和善意,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早睡早起也是你的责任,没有一件事情是能混出一个好结果的,你必须用最好的状态也能去影响到其他人。



祖悦:我认为你关于我“从小得到的东西”这段话完全是从我父母那里得来的,我承认我确实有娇生惯养,并且反挫折能力很弱,但我确实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汉密尔顿这部戏剧,它的优先级是比其他东西都高的。而且放弃一样东西并没有那么简单,我相信我妈当然能告诉你说:我小时候学小提琴,结果后来说不学就不学了,可我认为那是我在作出选择后发现这个选择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是因为它看起来很漂亮才去学,这难道不是一种排除法吗?我并不认为我放弃这些短暂的兴趣有什么不对,我在尝试后发现自己的热情并不那么高,排除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我认为这是值得的。我相信我父母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我也相信他们有自己的苦衷。我为此对他们感到抱歉,我妈一直说我不懂得感恩、把他们当取款机,但我就是不明白怎么跟他们沟通。每次我跟他们谈到学校里的事情,他们就借此机会跟我讲大道理,试图让我早点确定我的人生目标。可能是我之前表现得太随意,让他们对我的未来很担忧,但当我只是想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个普通的交流时,他们给我的回应就是给我讲道理。这不是我想在聊天时希望收到的反馈,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他们的话做出反应。最后,我从来没有觉得自残很正义,当我发泄完情绪我也觉得这种行为本身就很蠢。我以后会注意尽量不用这种方式发泄情绪的。关于早睡早起,我今天是情绪崩溃了,但我保证之后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情绪崩溃而影响到其他人,我会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准时出现。而且我也会少抱怨一点的,我平时抱怨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别人抱怨,所以我会调整好自己的。


我:好好调整,要做困难的事情,就必须把精气神提起来。一丝不苟,亢奋努力,咬牙坚持。专注在一件事上。我相信你能做到。可以抱怨吐槽,但别提要放弃,别说做不下去了。这不是好的表达方式。可以自责,但是不要自残,我不支持任何伤害自己的行为。不过我肯定你的进步和努力,希望能帮助你完成一个好作品。也完善你的好人品。如果你真的想完成汉密尔顿。你自己的状态还需要有很大改变。

1、戒掉不良习惯。抽烟、喝酒、自残,你展现的态度会让其他人觉得你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先以身作则,健康作息。

2、减少抱怨。多想解决方案。自己想好可能的方案就去做,先自己解决。实在不确定的时候再求助他人。

3、成为团队的支持者,帮助其他人完成目标。毕竟想做这件事最大的动力在你。

你的热情已经感染了很多同学,每天也都在积极的练习。但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你拿出120%的战斗力来应对。是你整个人的状态都起来,而不是只在排练的时候应付得不错。如果还在抽烟喝酒自残,你对其他人的说服力就会越来越低,我也没法替你说话。



由于涉及到一些隐私,这些事能不能在文章里提起,在写作之前,我还专门询问了祖悦的意见并获得了她的许可。


所以,正如你所看到的,祖悦有抽烟喝酒的习惯,也有过自残的经历,她来好奇之前就习惯于把自己遮挡的严严实实。她来这里之后,也常常以此作为回应挫折的手段:行有不得,惩罚自己。我有时候甚至都很难分清,这是她对自己的惩罚还是奖励。我对此一直都知情,一直替她保守着秘密,也一直在劝导她正确的行为方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直面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一次的项目,她既然已经表达了如此强烈的意愿,我就想借着她的意志来解决这些长期反复的问题。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我在那天的日志上写道:祖悦发来消息想放弃,还抱怨其他人,我直接不客气的怼了她。估计她够难受的。有时候耐心的表达对她似乎用处不大。吃硬不吃软的都需要好好“收拾”一下。


比起一个成功的项目,我更希望看到一个成长的学生。过去,我常常从很多学生身上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向善的一面令人欣悦,残忍的一面也令人震惊。我希望在这个项目里,充分激发她的善意,她的自残酗酒是最后一次,她的“不可收拾”也是最后一次。



Non-stop


时间不会停下来等我们解决问题。大家的排练也一刻不停。时间在每个人身上都施展了魔法,大家的能力长进明显,越来越熟悉歌词,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大家对演出都越来越有信心了。


在祖悦那次大崩溃之后的一周,10月28日,正好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家访时间。


我知道之前那段时间的沟通给了她不小的压力,所以我提前就想好了这次家访的主题:夸祖悦。


那天我们三位老师轮番上阵,一句批评都没有。中途说到要祖悦体谅妈妈的时候,妈妈落泪了。她当场表示,会继续全力支持孩子实现梦想。祖悦惴惴不安的心得以放松。


进度催人,同学们主动把每周的桌游之夜也改成了排练时间,也开始计划在周末加练。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如此,有了自愿作为大前提,加班就成了无需提要求的事。


我也借力打力,给祖悦进一步提高要求,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用清单法整理工作计划,写日记来做复盘总结。她也开始尝试去做了。


那段时间,歌声每天回荡在空气里。排练不停,成长不止。



Satisfied


我本极不喜欢把教师比作“园丁”,因为学生不是植物,也不该是被老师修剪成整整齐齐的样子。我不喜欢整整齐齐,我喜欢各自绽放。然而,即使是各自绽放的过程里,也确实会发现育人和植物生长确实有很多类似之处。我们能做的,只是适当的浇灌、照顾、提供营养,更多的时候,只能看着他们自己长大,只能守望。我们很难让学生按照我们期待的节奏生长,而是要帮助他们长成他们自己的模样。


我们的多个课程围绕《汉密尔顿》开始联动。


表达课上,祖悦在演讲练习中表达了自己要排汉密尔顿的决心,得到了师生和旁听嘉宾的认可;语言游戏课上,同学们一首一首歌去调整英文发音,理解歌词,还开始阅读歌曲中提到的《联邦党人文集》《常识》等书;戏剧课上,走位调度逐渐成型;舞蹈课上,肢体训练初见成效。



谁来上课,每周都会有不同的嘉宾来好奇学习社区分享。很多次都是针对性的邀请。我们也积极去满足同学们在排练过程中提出的额外学习需求。后来的周末加练,几乎每次都有飞行嘉宾来助阵。


声音玩具乐队的乐手、隐基底乐队的主创运湃老师来分享了他自学音乐的经历,也针对同学们排练的情况给出了建议。后来在演出当天,也是运湃老师提供了自己的调音台,并且邀请了万晓利的调音师张林老师现场调音。


Mia是隐基底乐队的VJ,也曾专业学习过音乐剧,也来指导过大家的排练。最后演出当天,也是Mia提供了耳麦设备和相机的支持。


肇然老师是川音声乐系科班出身,平时经营“冬菇”烧烤店,业余也会带一些社区合唱团排练。经窝窝烧烤的冬哥介绍,在周末时间闻讯前来支援,在最终演出前还专程又来指导了一次。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王琦老师,也付出了好几天的时间,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舞台表演方面的建议。


原本在好奇试读的梓竹同学,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在试读结束后还一直担任声乐指导,几乎每天中午都会到场,给歌曲编写了和声。后期也有机会参与了正式演出。


那段时间,祖悦每天早睡早起,经常告诉我,她的状态好得不得了。那段时间我们每个老师都常常肯定和夸奖她。



11月27日,周六。


这天原本是计划中第一次通排的时间,同学们果然还做不到。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同学们这段时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戏剧老师鱼丸、舞蹈老师典典、语言老师文宇、表达老师瓶子,在这天悉数到场。大眼老师更是几乎每次必到,为同学们的排练保驾护航。大家无不盼望同学们最终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排练结束后,冠者十多人,童子十多人,一起去吃柴火鸡。同学们吃饱喝足就唱起歌来,仿佛提前开了庆功宴。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多愁的人笑逐颜开,善感的人以泪洗面。一个知足的夜晚。


May you always be satisfied.



Helpless


临演出前的最后一个月,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美好。


祖悦对音乐剧的巨大热情得到了肯定。我还记得,中午的Lunglish(注4),祖悦全程英文给我们介绍了音乐剧Show boat。在谁来上课的学生专场,祖悦也做了精心准备,分享了她对音乐剧的喜爱和理解。


扮演汉密尔顿的海跃同学,从一开始把握不好音调和节奏,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巨量的歌词。扮演安杰利卡的柯欣同学,从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唱,现在也已经完全能够胜任了。所有人的演唱效果都越来越好,舞台呈现也慢慢成型。


不过,随着演出迫近,同学们也压力陡增。幕后也暗流涌动。


正如之前所担心的那样,很多新同学都没能参与《汉密尔顿》项目。祖悦同学主动组织过一次老生新生的对话,以缓和大家似有还无的对立感觉。但至少在这个项目上,很多人无缘参与。



元旦假期,祖悦告诉我计划排练一整天。一大早,我就联系了中戏的王琦老师来协助指导并告知了祖悦。结果,王琦老师早早赶到,却一个人都没有,上午只陆续来了几个同学做舞台设计。下午的排练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晚上很晚才结束排练。大家对几天后的演出都心里没底了。


第二天傍晚,几个同学一起找到了祖悦谈话,我全程旁听。


同学们主要控诉了几个问题:

1、排练效率低下。

大家不是不愿意排练,但不希望在排练的时候,多数时候都是在等待和观看其他人排练。占用了大家太多的时间。

2、事务安排不合理。

关于排练目标和服化道的组织安排,让负责这些项目的同学心力交瘁。

3、不尊重配角同学的付出。

最开始角色没有经过选角过程,有好几位歌舞俱佳的同学,都只是担任了配角。由于是配角,就额外去承担了更多的幕后工作,排练要全程,幕后要额外付出,还常常感觉自己只是工具人,没有被尊重。

4、常常出言不逊。

祖悦在沟通相关问题的时候常常出言不逊,给几位同学都造成了伤害。

5、给自己加戏

未经商量和通知,作为学生导演的祖悦就给自己的角色加戏,引发了很多同学的不满。


祖悦听完之后,并没有为自己做过多的辩解。她诚恳地向大家道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助。



我们不能指望青少年一下子就能达到特别好的工作状态。况且这个项目的难度摆在那里。但我心里还是觉得非常可惜,一个已经可预期的成功,并没有那个最该获益的人获得可预期的成长。


后来的几天,祖悦进行了两次试讲,用自己的视角讲述了这次排练《汉密尔顿》的过程。大家的回应和反馈也让她开始有所反思。


演出在即,箭在弦上,再多的思绪也来不及整理了。



That would be enough


2022年1月8日下午,好奇学习社区期末展。我们的年终大戏《汉密尔顿》终于上演。估计有近200人到场观看,高朋满座。敦库挤得满满当当。前三首歌段段炸场,敦库的顶棚都快被掀翻了。一时恍神,仿佛置身百老汇。三个月的辛苦终究换得了一出好戏。


演出前夜,鱼丸老师带领同学们排练到深夜;演出前的几天,典典老师亲自设计布置的舞台,效果惊艳;场地方日敦社也给我们大开绿灯,工人师傅老孟也热心帮忙;演出现场,从重庆赶来的袁林老师提供了摄像支持,现场观众也来了很多位摄影高手。



得天独厚的汉密尔顿扮演者海跃,完全演出了汉密尔顿的气势。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台前幕后默契配合,大获成功。


在场观看演出的薛野、灵子、大米、甜菜、淼淼等朋友纷纷表示精彩。顾桃导演还做了个小视频集锦。



化工场的主理人正东老师在看完演出后,现场就邀请了我们去化工场演出。我们随后迅速沟通了彼此的意向,合作非常顺利。


2月中旬,剧团开始组建。我们向成都很多所学校发出了演员招募的邀请函,可惜最终也没有新的同学加入进来。这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


经过一个月密集的排练,在化工场的老师们的悉心调教下,3月27日、4月2日、4月3日,连续两周,连演三场,场场爆满,到场观众累积330多人。同学们的成就感巨幅提升。


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祖悦曾在1月8号首演当天的期末展上引用歌德的诗歌《非由此无以成真的奇迹》作为题目发表了演讲。



只要能力所及,甚或梦想所及,就着手实行吧!

勇气之中自有天赋、力量与神能。


对学生来说,这的确称得上是非由此无以成真的奇迹。


对于教育者来说,这更是一个now or never的契机。只有把握住一个接一个非由此无以成真的契机,奇迹才得以成真。


这个过程里,无数个一念之差都有可能扼杀掉这个奇迹。我很高兴,我们也没有放过这次良机。


台上同学们能奉献精彩的演出,正是台下无数教育瞬间铺垫出的效果。


教育能炸场。


无论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我们来说,这段经历都已经足够了。



Who lives,who dies,who tells your story


有人曾毫不客气地对同学们的演出发表评价:这既不是戏剧,也不是教育。


大致意思是说这是一场窄化了学生的戏剧模仿秀,而不是戏剧教育。


我当然不同意:这既是戏剧,也是教育。毫无疑问。



戏剧的魅力在释放、打开、闪耀。这些魅力同学们不仅作为观众感受到了,也作为演员和剧组成员感受到了。戏剧的核心是冲突。这样的一部戏之所以吸引人。哪怕是通过模仿,也能感受每个设计的用心。《汉密尔顿》的主创Lin-Manuel Miranda在创作到最后阶段,常常感动爆哭。如此丰沛的情感投入,也能够让同学体会到剧作的能量。


而教育的过程不止于舞台上,台下的目标设立、计划执行、合作分工,艰辛排练、真实发生的矛盾冲突以及最后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宝藏。



在演出全部结束后,2022年4月7日,我们组织了《汉密尔顿》的第一次复盘,大家互相鼓励、提问、抒发感想、分析问题。在行动和反思中成长,学到的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知识。这种教育也许不能提高成绩,但一定能提升认知。


比起项目的成功,学生的成长才是我们真正在意的事情。


从消费者到创造者,一直都是我们好奇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做观众做评委,更是亲身参与去行动。他们除了了解剧目本身,也更能够理解创作者背后的思考和艰辛。当同龄人们还在观看《汉密尔顿》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扮演汉密尔顿了。这其中既有既有事实性知识,也有概念性知识,既有程序性知识,也有元认知。这其中既有文本知识,也有默会知识,更有每个人的私人知识。



好奇学习社区的个性化教育,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独一份的成长故事。


饰演汉密尔顿的海跃,女扮男装,表演和唱腔都感染力十足。而她其实一直都是一个腼腆的孩子,爱好拍照和画画,都是安静的项目,从没见她自信开口唱歌,甚至大段讲过英语,最开始排练的时候也出现各种问题。这次她制作了精美的场刊,我并不意外。但舞台上自信饱满的演出实在令人惊叹,还获得了化工场下一部戏试镜的邀请。



饰演杰弗逊的小冬天,用几段高能rap征服了观众。刚来好奇的时候,他沉迷游戏,总是睡不醒,英文水平趋近于零,一度表现出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后来的他在极限运动上投入热情,不仅飞盘能力出众,还拿到过自行车山地速降比赛的青少组全国冠军,现在正跟着我们好奇的工程老师皓哥在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摩托车改装比赛。



饰演华盛顿的吴汉同学,在1月份演出时还跑调严重,最后的三场演出堪称完美发挥,完全演出了领袖气质。他曾就读成都最好的中学之一,但因为无法平衡自己的爱好和学业,早早退学在家。来好奇后,我们在保护他的爱好的前提下,鼓励他多体验不同的项目。他早就立志成为职业漫画家,今年刚刚在B站的一个漫画比赛里拿到了全网第一名。这个月靠着奖金和奖学金已经月入过万了。



专职的群演惠熙,自己创作过原创绘本,也因为一部即兴的短片被康世伟导演评价为“天才”。她特别喜欢传统戏曲,我们暂时还没法在专业上帮到她,我希望有人能介绍给我们一些老师或者社群。我不希望他们任何一个人的热情落空。



恕我实在没法在这里一一介绍每一个同学。他们的故事我会慢慢讲。


教育不是只有成功的一面,面对失败才是常态,而这是更重要的一课。


在《汉密尔顿》项目上,我们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


受到这部剧目的影响,有几位同学选择退出和化工场的合作演出,也有同学选择离开了好奇。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作为这个教育故事的主角,我一开始说希望帮助祖悦完成一部好作品,也完善好人品。扪心自问,这一点并没有做得太好。


成功的演出背后,同学之间也积攒了很多怨言,留下了一些伤疤。祖悦同学作为最初的发起人,反而有点成了众矢之的。期末公演前的那些问题,并没有在这次和化工场的合作中妥善解决。


前几天,祖悦告诉我,她面试化工场的戏剧助理岗位失败了,不过化工场愿意给她全程旁观学习的机会。但她现在都害怕有人提起《汉密尔顿》。“我自己知道做得太不对了,大家的态度也在提醒我这一点,这让我感到特别沮丧和难过,所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逃避的想法总是大过直面的勇气。”


我说:“伤心最大的益处,是从中学到东西”。其实你并不缺乏勇气。这么难的事情,你愿意去挑战,那么重的责任,你也愿意去承担。毫无疑问,你也是学生中为此付出最多的那个人。和同学们、老师、嘉宾之间的沟通协调组织,尽管做的不尽如人意,但你一直都在不辞辛苦地做,后来也确实一次都没提过要放弃。其实我们所有人都特别感谢你最早能发起这件事,你的热情驱动了一个奇迹。然而,过程里也是你好几次差点把整个事情搞砸,也确实伤害了一些同学。大家对你的态度就变得复杂起来。你不太敢面对大家,面对自己,大家也不太敢面对你。但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和祖悦聊了很久,把我看到的问题和建议一股脑告诉了她,也和她探讨了一些问题。她说,她在想该怎么向其他人道歉。我说,这个事情的落点不是道歉,而是你的成长。你该想的是你在哪些地方真正学到了东西,去向同学们分享你的成长,同时致歉。



文章写到这里,我发给祖悦看:你觉得会不会太狠了点?你有什么补充和要修改的地方吗?


“我觉得提到我的地方其实都写得挺狠的,但是确实都是实话。我在努力让我自己直面这些问题,可能鼓起勇气让很多人看到我的这些问题就是我要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我觉得没什么要改的。”


她最介意的是当年做的第一个视频,“我还没有强大到直面这一整个黑历史…”


我还是说服她要放,这是多可爱的一个开始啊。况且,她后来在视频影像方面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最近正在进行的“好奇影像计划”(注5)中,她根据契诃夫的作品改编拍摄的《安魂曲》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B站搜索zuyueee可以观看)


我始终相信,祖悦一定能在戏剧领域里有所成就。试问,哪个青少年能在16岁的年纪对戏剧就有如此的热爱和研究?还能够推动专业级的公演,以及经历幕后如此真实的锤炼?好好反思和消化,继续学习和积累,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我们也会继续对话,希望能够真正帮到她。



我其实特别感谢祖悦。从一开始,她一个人的坚持,到十几个人的协作,最终四场演出,靠着口碑传播,超额完成任务,现场影响了至少600位观众。无数观众发出赞叹,一些演出片段陆续开始出现在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上。


我感觉我沾了她的光。


我发现,我的工作就是沾同学们的光。这个工作也太爽了。


最后一场演出结束的当晚,我一个人打车回家的时候,本该如释重负,心里却多出了一丝不舍,似乎还盼望着下一场演出。


《汉密尔顿》终究是结束了。不过,好奇学习社区和化工场成立的青少年音乐剧公益基金将继续支持成都青少年音乐剧的发展。好奇学习社区的新剧目,将在7月2日如期上演。


教育仍在继续,人也还在成长。


无论如何,这些的孩子的成长故事,我愿意继续来讲。



You will never be the same


最后,我想恭喜所有参与过演出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没有上过舞台,却一直在默默工作的灯光、音乐、字幕的同学:允豪、姿影和一帆,以及之前的思源。这是相当难得的成就。经历了这些的你们,将不会再是过去的你们。感谢鱼丸老师以及所有给我们提供过帮助的老师们。


特别感谢化工场的团队。主理人正东,音乐剧团的团长Freya,以及这部剧的制作人沁阳还有其他伙伴们。我想感谢的,不仅是你们的专业,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热情。在合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向同学们展示着戏剧的魅力所在。


我们好奇学习社区在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提供一种不一样的学习的可能,让更多人相信,不一样的学习是可能的。戏剧项目在我们所有的学习项目中占的比例,还不到10%,我们还有其他很多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把时间花在自己最有热情的地方去。


我想邀请所有有梦要追的青少年加入好奇学习社区。也邀请与教育理想的人来和我们一起来共事。感谢所有到场的朋友们给我们的支持!


我们的《汉密尔顿》到此落幕。



注1:动力中心。

好奇学习社区三驾马车之一,以观察记录和评估行动驱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注2:川越计划。

好奇学习社区学习项目。用4个月时间走遍四川省21个地级市,在路上组织各类综合学习项目。

注3:午修。

好奇学习社区学习项目。早中晚分别是早练、午修、夜总会。

早练,通常是诗歌、锻炼等活动;

夜总会,好奇学生夜晚总在一起学习的聚会,分为阅读之夜、桌游之夜和电影之夜;

午修,模仿谷歌公司“天才一小时”(genius hour),鼓励同学专注创作或刻意练习。

注4:Lunglish。

好奇学习社区学习项目。午餐时间边吃边聊,必须全英文交流。

注5:好奇影像计划。

好奇学习社区与大江大海少年影像学院在2022年联名合作的青少年纪录片项目。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拍摄自己的成长故事。




相关阅读

祖悦演讲:非由此无以成真的奇迹

恭喜好奇毕业生李千蔚被Reed College录取

好奇学生故事:天宇两个月读了40多本书?

要对得起自己的经历



好奇学习社区

CURIONESTY


好奇学习社区 ,成立于2016年9月,以多种活动形式开展青少年个性化成长项目。我们期望解决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提供能让孩子开心、健康成长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联络咨询


好小奇微信

curionesty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