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颜:以精品咖啡悟道如何创新产业生态

李颜 一起HuanXin 2023-03-14


【导读】


在不同的场合听过颜子讲这个“精品咖啡”案例
每一次Get到的点不同

第一次听是看明阳发的小视频
当时感觉精品咖啡协会好牛啊
把咖啡好还是不好这样的玄学命题科学量化了
我们未来Xin社区这样的玄学命题能不能量化呢?

第二次听是在东原兔子团的共创会上
感应到咖啡三次产业化内在不同的驱动力
不同利益相关方博弈中
商业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万物互联,看清世间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第三次听是Xin共力体的周日晨会
听到埃塞俄比亚咖啡这一段故事时
不禁热泪盈眶
对每一个生命的看见
原来有这样击穿的力量啊!

以下内容

By:  Tina叶婷



李颜:以精品咖啡悟道如何创新产业生态


  文 | 李颜
  编辑 | 游艺玲
  设计 | 刘寰宇
字数 | 3084

在谈我们自身这个行业之前,我想先以我比较熟悉的咖啡领域的“他山之石”,给大家做一个引入式的分享。

 

过往的很多年里,我对咖啡、茶酒等生活方式做了比较深的介入,我想拿整个咖啡产业化的三波运动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可能性”带来的启发。


 

咖啡产业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价值链,


第一个是生豆环节,从种植道采收到生豆的处理; 

第二个是烘焙环节,从生豆农产品变成咖啡豆食品的过程;

第三个是萃取环节,从一颗咖啡豆变成我们最终能够喝到的咖啡。

这三个核心价值链,构成了我们分析整个产业变化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

 

对于我们地产行业而言,也要首先思考,我们这个产业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它到底由哪些最关键的价值创造环节构成?

 

这些不同的价值创造环节形成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创新的可能性。

 

第一波咖啡产业化,咖啡烘焙和萃取这两个环节全部由中央工厂完成,变成罐头、变成产品,然后通过渠道卖给所有人这么一个过程,最典型的企业代表就是雀巢。

 

由于这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它就天然的是以标准化的产品,作为它的核心价值追求。

 

也就是说所有人喝的,最核心的就是咖啡因,含有咖啡因的液体或者咖啡粉。

 

这是最基础的功能性需要。至于这里面的配比变化大家是不太关注的,所以它整个产业从上游的生豆开始,都是批量化生产的,都是不分好坏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整个咖啡产业在上游都是以期货交易、大宗贸易为核心的,咖啡是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的大宗贸易产品。

 

这一波运动带来的问题是,这种大批量的期货交易已经变成一个金融衍生品和大工业产品,而它上游整个生豆的来源,分散种植的咖啡农,被金融市场和大工业体系所裹挟,随着期货市场的起起伏伏,农民非常惨烈。

 

丰收的时候苦,因为很便宜,卖不出去,欠收的时候更苦了。所以最后所有的咖啡农,不得不决定纷纷退出、放弃、砍掉咖啡树,导致整个咖啡产业面临着可能的灭顶之灾。

 

那时候就兴起了一个关于咖啡产业如何走向的大讨论,在北美市场,兴起了一场精品咖啡运动。

 

精品咖啡运动之前先是开启了一个业界的呼唤,“公平贸易运动”。这个行动发出倡议,无论整个期货市场如何波动,要给咖啡农一个最基础的保障性收购价,以确保咖啡农可以坚持去做咖啡的种植。

 

但这一波公平贸易运动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咖啡产业,因为这是反市场化的一种操作模式。

 

紧接着真正改变咖啡产业命运的,是精品咖啡运动。精品咖啡运动核心讲的一句话是:“为愿意为高品质咖啡付出高价钱的人提供更优质的好咖啡”,以经济和市场的原则,去处理整个咖啡产业的问题。

 

与此同时,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第二波咖啡产业化兴起了。从原来的咖啡罐头,变成了可以在咖啡馆里基于你的点单为你制作一杯咖啡。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把咖啡的萃取环节,因应客户的需要分布式生产了,等于说原来在雀巢工厂里大型萃取咖啡设备,变成了一台台小的咖啡机,在每一家咖啡馆来做这件事了。

 

这一波的运动是服务化,服务要形成产业化,它必然要做一件事,就是把人的服务做到标准化,而不是产品。

 

这个时候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连锁体系,或者说餐饮连锁体系,就有了一个所谓的SOP,标准操作系统,它依然走的是标准化。

 

第一波是产品标准化,这一波是服务标准化,它最大的变化是把萃取的环节推到了消费者面前,基于消费者的订单再去生产。

 

更进一步改变咖啡行业的是第三波,第三波里面的核心典型特征是,把烘焙和萃取两个环节,全部推到了消费者面前。

 

所以我们在上海或者很多的城市的咖啡店,可以看到烘焙机,甚至有机会看到烘豆的过程。

 

烘焙和萃取两个环节全部推到了消费者面前,基于消费者的订单再来做生产,这一行为的变化带来什么样的重大改变呢?

 

因为烘焙可以订单式生产,因为萃取可以订单式生产,每一批次的烘焙和萃取都可以变得非常小量。

 

因为这个小量,我每一批的生豆都可以基于这个生豆的独特特点,去做独特的烘焙和独特的萃取,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因而它带动的整个生豆环节就变得不同,每一种生豆的差异天赋,因为气候、土壤、品种,因为不同农民对它的种植态度所造成的这个生豆的天赋优势、差异性、独特性,都可以在后面的烘焙和萃取的价值环节中,全部地、极大化的呈现出来。

 

在前面两波当中,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因为它们追求的是标准化。

 

这带来的一个可能是什么呢?一侧是因为顾客的订单式生产,每一个顾客都可能是因他非常独特性的需要,而和一个非常独特性的上游的独特气候、土壤、品种、种植方式产生的独特咖啡豆之间有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是一个极大的革命。

 

也就是说每一个需求侧、每一个人的需求,都被非常精细化的看见了,上游的每一颗豆子、每一颗植物、每一片土地,都被极致的看到了。

 

第三波咖啡产业化而带来的,这两端的极致性看见而产生了一种极致性的连接和匹配,这就是它真正的意义所在。

 

咖啡产业的变化有点像最早期纯粹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变化,但是为什么它在今天全球化产业化的社会里,可以形成一股风潮呢?

 

这不得不说第三波咖啡产业化,真正做的一个事情是它建立了一套评价咖啡好喝不好喝,这么一个玄学命题的科学化的语言体系。

 

这个语言体系就是,好喝的咖啡等于甜度酸度平衡度干净度复杂度等等一系列指标,而且每一个指标有一些分值的评价。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它形成了一个全球咖啡产业的共识,这就导致所有的这些可被识别的独特性,就可以用一种语言去诠释它、去解读它。

 

那么反向在生豆的种植过程、处理过程,它会根据品种、土壤气候……基于这些评价标准去做这些环节的独特性对待,烘焙环节和萃取环节也同样如此。

 

因为对咖啡好和不好的评价标准变得非常清晰了,那么在烘焙的过程中,有了数字化的烘焙曲线,有了萃取环节的金杯萃取技术,比如水粉比、时间、温度、研磨度等等。

 

因为有了评价体系,它同时也催生了在种植环节、烘焙环节、萃取环节全链条的数字化。

 

因为在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了一套共识的描述咖啡好和不好的语言体系,而且这个语言体系是可以衡量的。

 

在精品咖啡诞生的过程中,当时还没有今天所谓的数字化、信息化工具,而是靠着一张张纸质的量表,以及全球的咖啡杯测师培训、培养、认证。

 

这整个过程带来了,每一个产业环节都能够掌握并且使用这一套共识的语言体系,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见的第三波咖啡产业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拿这么一个案例,来跟大家谈论在我们这个领域会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第一我们要去识别我们这个产业最核心的价值创造环节,

价值创造环节到底有哪几个?

同时它们的组合关系又是怎样?

从产品化到服务化到数字化的更迭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如何建立其语言共识?

 

在这样的一个理解之下,我们最终就有可能做到最精确的对资源的看见,和最精确的对需求的呼应,中间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创造过程。



* End *


了解更多: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点击下方卡片“一起HuanX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