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

其他

当收到一封由ChatGPT写的情书…

情人节到了,ChatGPT在忙着写情书。根据最新调查,超过60%的印度男性计划在今年情人节从人工智能工具中获得帮助,为爱人写一封情书。在美国,42%的男性打算使用ChatGPT写情书。情人节当天,澎湃科技打开ChatGPT,要求其帮忙写一封情书。很快,它给出了详细的答案,先是提出写情书的建议:然后给出了一个实例:一封充满浓浓爱意的情书。49%的受访者对AI写的情书感到失望为了了解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如何改变爱情和人际关系,网络安全机构McAfee在题为“现代爱情”的研究中对9个不同国家的5000人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情人节,26%的人计划使用AI为亲人写笔记、信件或歌曲。与22%的女性相比,30%的男性更倾向于使用AI写情书。在所有国家里,印度男性使用ChatGPT写情书的意愿最高,62%的印度男性计划使用ChatGPT写情书。美国男性的这个数据是42%。报告称,在使用ChatGPT写情书的人中,27%的受访者感觉更有信心,而49%的受访者对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感到失望,并对ChatGPT写的情书感到失望。不过,人工智能工具所写的情书已经非常真实,以至于76%的受访者无法区分它们所写的情书与人类所写的情书。研究表明,当看到一封由ChatGPT写的情书时,39%的受访者表示“很明显是人写的”,另有37%的受访者表示无法分辨,只有24%的受访者认为那封信是由ChatGPT写的。报告还指出,ChatGPT也会被广泛应用于约会App中,例如构建简历、给匹配对象写消息等等。据悉,《纽约时报》在情人节前还推出了一个栏目:让ChatGPT帮你生成情书或贺卡。实测以多种身份写情书美国媒体Business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当ChatGPT杀入学术出版领域,有人开始围堵,有人悄悄打开大门

导读最近,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到了天际。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内容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一样来沟通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除此之外,它还能生产类似论文这样的高度浓缩人类智慧的作品。目前,全球不少学术期刊出版社明令禁止或者限制旗下的作者使用ChatGPT。这是由于机器人撰稿本质是“模仿”,信息的来源依赖互联网上的已有信息,但整合后生成文章却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出版社十分担忧——使用ChatGPT可能会造成新闻的不实报道,或者出现抄袭他人学术作品的现象,所以对其明令禁止。也有出版商开始默认ChatGPT的存在,因为不管怎样“围追堵截”,它已经在改变人类社会方方面面。“ChatGPT能力实在是太强了”。用过的人如是感叹。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疑释惑,甚至还可以写报告、写论文。最近,它在学术出版领域也引起了血雨腥风,一度让很多期刊将它拒之门外。《科学》明确表示,禁止在提交的论文中使用任何聊天机器人项目所编撰的文本。尽管ChatGPT遭到业界大佬的“封杀令”,但却有更多的学者对它的智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前,《金融研究快报》上就刊登了一篇有关ChatGPT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它可以独立撰写出一篇金融论文,并且论文内容能被相关的学术期刊所接受。许多学者提出,学术出版商不应将ChatGPT视为威胁,可以通过“改造”物尽其用,把它当作一种低成本甚至免费的电子编写助手。PART
2023年2月7日
其他

关于健康和饮食,研究建议一直在变…掰一掰10个健康信念背后的真相

我们是否真的应该以每天步行一万步为目标,或者每天饮用两公升水?是时候弄清真相了。我们很容易认为科学在所有涉及饮食和健康的事情上一直在变。譬如红酒到底对人有益还是有害?不同新闻报道中的相反观点令人莫衷一是。事实上,在哪些做法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的方面,不断出现的纵向研究和荟萃分析正在让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相。以下是十条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健康信念以及目前的科学研究给出的看法。“举重会让你身材魁梧”,NO
2023年1月26日
其他

2022年8大论文撤稿事件,诺奖得主涉嫌学术造假|盘点

科研诚信问题是全球科技界面临的共性问题,即使科研权威一样有可能学术造假——2022年度最惊人撤稿事件即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诺奖得主。本文梳理的撤稿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科研诚信正面临的几大类问题。诺奖得主涉嫌学术造假2019年,格雷格·塞门扎(Gregg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新冠疫情带给美国的6个教训

新冠疫情至今三年有余,累计超过660万人因此丧生。尽管遭遇如此毁灭性的灾难,美国似乎还没有为下一场大流行做好准备。根据专家说法,我们很容易举出一种与SARS-CoV-2一样具有高传染性(甚至更善于传播)而又致命得多的病毒。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系主任鲍勃·沃切特(Bob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每天1万步是最健康的步行量?新冠阳康后,该计划着锻炼了…

过往研究表明,普通人从青年到中年,一般每年会增加0.5~1公斤的体重。这种随年岁慢慢累积的重量最后可能导致不健康的BMI甚至是肥胖问题。运动当然是保持身材和健康的最佳选项之一。而根据不久前发表的两项新发现,步行运动能带给你非常全面且显著的健康益处,而每天1万步则是最健康的步行量。每天万步走,肥胖率减半这两项工作分别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2023年1月5日
其他

不想核酸,没囤抗原,怎样判断自己新冠进展?扪“心”自问!

不想核酸,没囤抗原,没抢血氧仪,我还有什么办法来跟踪自己和家人的新冠情况?观察心率或许是一种没有更好选择时的辅助考量指标。你的心脏每天跳动大约10万次。心率,是重要生命体征,是心血管活动的关键标志。不过它不像精密时钟那般固定不变地运行,即便你处于高度稳定状态,每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都存在细微差异。用更通俗的话说,你的心率可能是每分钟60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心脏每秒跳动一次。当然了,你也不会希望它真的每秒跳一次。逐次心跳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或者说,逐次心跳之间时间间隔的波动情况,被称为“心率变异性”(heart
2023年1月3日
其他

3.1万年前最古老截肢术,黑死病遗传印记,图坦卡蒙的陨石匕首…2022年度考古发现|盘点

2022年,考古学家从失落的古代世界中找出了一系列宝藏。从3万多年前的最古老截肢术到古代粪便内关于巨石阵的线索,从法老图坦卡蒙的陨石匕首到黑死病留给现代人的遗传印记……本文列出了9项本年度最惊艳的考古发现,一起来看看吧!极端干旱让三千年的水下古城重见天日2022年的全球极端干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破坏,却也意外地揭示了一些隐藏于水下的秘密。今年6月,由于持续干旱的作用,扎赫库(Zakhiku),一座青铜时代的伊拉克古城浮出水面,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350年的米坦尼(Mittani)王国。后来一场地震摧毁了扎赫库。1980年代,伊拉克政府修建大坝后,扎赫库因此淹没水下,后鲜有露面。根据专家说法,倒塌的墙壁似乎对于古迹有保护作用,使其更能经受多年的水下生活。腊肠犬竟在古罗马斗兽场里斗熊?!罗马的考古团队在挖掘古罗马斗兽场的排水沟时,发现了类似于腊肠犬的小型犬的遗骸。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新冠阳转阴之后,为什么嗅觉仍然没有恢复?你的大脑还在发炎!

lining)中存在驱动炎症的免疫细胞,后者可能会破坏重要的感觉神经细胞。论文通信作者、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专家布拉德利·戈德斯坦(Bradley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李辉:基因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上古起源 | 大家

李辉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大同市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华民族的起源即中华文明的上古史部分,因时代久远而材料稀少,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往往看到巨大差异,尤其因无文字材料,而科学研究极其缺乏,所以在学术界争议颇多。事物的真相只有一个,如有争议,最多只有一方正确,甚至往往都不对。所以目前的上古史认知必然存在很多误区。我们如何走出误区,接近真相,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整理科学逻辑和科学证据。上古史的科学逻辑是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证据必须综合遗传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神话学等所有相关领域和相关数据。把所有证据都通过逻辑串起来,没有不可解释的证据,这样的假说才能称为科学假说,才可能最接近真相。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华民族对于中华民族起源的认识,要基于全球现代人起源的科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全世界的现代人属于智人物种的一个亚种。从基因、体质、语言、考古等方面的证据综合分析证实,现代人亚种20万年前源于非洲,约7万年前因为多峇巨灾的推动而扩散到了非洲之外,在世界各地适应不同地理气候条件而陆续形成了8个地理种。全球现代人的基因都非常接近,构成一个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范围内文明与民族起源,都是1.2万年前末次盛冰期结束以后的事件,与7万年前现代人走出非洲的自然史无关。中华民族是7万年前出非洲人群的分支之一。大约4万年前进入东亚大地,渐渐萌发出中华文明。目前对于中华民族和文明的起源虽然研究不断深入,但在民众中甚至在相关学界还存在两种极其错误的观点:1)文明西来说,有观点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古巴比伦,甚至古埃及,很晚的时候才从西北进入中国;2)中华民族多源说,认为中国的民族有很多独立起源,各民族是不同来源的,中华民族是近代构建的,这一观点在社会科学界几乎成为主流。实际上这两个观点既缺乏科学证据,又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大量研究证明,中华文明的主体核心都是中国本土孕育,并且传承有序的。与其他文明发生的交流互鉴,只是中华文明的部分补充。中华民族的同源性始终是主流,各个民族的形成伴随着不断的重组,因此形成了“你中有我”的遗传基因与语言文化形态。外来的成分从来没有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占过主流,都是中华民族的少量补充血液。1990年代的分子人类学研究定出了东亚人类起源的大框架。基因组数据说明东亚人主要源于非洲晚期智人,极少部分来自欧亚大陆的早期智人(尼人和丹人)。2010年代以来,复旦大学牵头的团队详细推演了现代人进入东亚,以及各民族类群起源迁徙的时间和路线,开拓了东亚人群史前人口史精细分析的新领域(李辉、金力,《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1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2022年度物理学十大亮点事件,中国科技大学研究成果入选︱盘点

Yea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朱晓波等人的一项研究成果入选,他们首次实验排除了实数形式的标准量子力学,研究论文于今年1月发表(推荐阅读:虚数不虚:来自量子物理实验的证实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Big Think 评选 2022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青岛科技大学一则合作成果上榜|盘点

随着这一年接近尾声,又到了回顾2022年科学大事件的时候。2022年科学有哪些突破性进展作为大事件上过新闻,并在未来几年影响世界?Big
2022年12月2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2年度医学十大突破|盘点

从对多发性硬化症和狼疮等恶疾的新见解,到对脱发和肥胖症的新疗法,过去的2022年,我们在医学和健康科学领域取得了激动人心的进展。当然,其中有些突破,例如移植猪器官至人体,距离成为主流疗法仍十分遥远;但也有几项成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猪器官移植人体过去一年半是异种移植突飞猛进的时段。几个研究团队将动物→人类的器官移植推进到了非常迷人的阶段。他们通过案例证明,从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身上提取的器官更接近人类器官,能在进入人体的最初旅程中存活下来,而不出现急性排异反应。今年1月,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成为首个记录下将2个肾脏移植入脑死亡患者体内的团体。这是推动异种移植成为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的现实方案的第一步,不过,也仅仅是第一步而已。2022年3月,一名身患绝症的男子成为第一个接受猪心脏的活人,但不幸于手术两个月后丧生,死因可能是通过猪心脏传播的隐性感染。(详见历史性突破,活人成功植入基因编辑猪心脏,手术后状态良好)第一款斑秃口服药获批上市JAK抑制剂是一类被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弄清楚,它对治疗斑秃有没有效果。今年6月,美国FDA批准巴瑞替尼(baricitinib,一款JAK抑制剂)用于治疗严重斑秃。这也是官方对JAK抑制剂治斑秃的首次认证。据称,美国有多达700万人受斑秃困扰,严重斑秃者头皮及全身的毛发会全部脱落。虽然部分患者可从现有治疗中获益,但一直都没有特定药物可解决此症根源——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临床试验显示,接受最高剂量的巴瑞替尼治疗,使得大约1/3的患者恢复了大量头发。此次FDA的批准不会是昙花一现,因为其他可能更有效的JAK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中。EB病毒竟是多发性硬化的元凶图中绿色部分是被EB病毒感染的白血病细胞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破坏性极强、为人类所知甚少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困扰着全世界280万人口。今年1月,科学家发表的一批研究结果似乎证实了MS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2022《科学》年度10大突破

《科学》杂志评选的2022年10大科学突破已揭晓。NASA的韦布望远镜摘得桂冠。NASA黄金眼看宇宙今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布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发回的第一张图像。总统亲自“开光”可不常见,但JWST完全配得上这份殊荣。在发射升空之前,JWST项目已经历时20年,耗资近百亿美元,堪称人类观测宇宙的“黄金眼”。除了升空前的巨大投入,JWST升空后面临的困难也着实不小。它得飞越150万公里,抵达预定的理想工作位置,然后再展开巨大的遮阳罩和涂着黄金的镜片,整个过程需要344步,其中任何一步出差错都会前功尽弃。好在,历经千难万阻,JWST最后顺利开始工作,发回的第一批图像不仅“美丽”,而且颠覆了科学界的“认知”。它通过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为它付出的一切都值得、非常值得。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JWST摆脱了地球大气的困扰,同时还装备了一整套红外波段观测设备,从而得以窥见宇宙遥远的过去,观测到远在130亿光年之外的天体(也就是观测到130亿年前的宇宙),这是它的所有前任——包括大名鼎鼎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内——都做不到的。镜面口径的提升也大大增加了望远镜的分辨力,使得JWST发回的第一批图像细节满满。对于同一个观测目标,JWST展示的细节之丰富,远超所有前辈。除了揭秘宇宙极早期历史之外,JWST还可搜寻地外行星乃至分析地外行星的大气组成,为寻找人类在宇宙中的同伴作巨大贡献。2022年9月,JWST发现了一颗7倍木星质量的硕大系外行星HIP65426b,并且从4个不同波段绘制了图像,揭示了许多有关其所在恒星系的奥秘。2022年11月,JWST又捕获并分析了另一颗系外行星WASP-39b的星光——这项对其他望远镜来说难如登天的任务在JWST这儿只能算是小菜一碟。结果显示,这颗土星质量的行星围绕着一颗距地球700光年的恒星运动,大气中存在水蒸气、钠、钾、二氧化碳,乃至些许云。毫无疑问,在今后的日子里,JWST还会继续惊艳世人,他发回的数据必将给天文学带来一场革命。可以预见,与JWST相关的论文即将攻占各大科学期刊。天文学家们可有的忙了。多年生水稻解放劳动力人类离不开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都必须在每次收割后重新栽种。这带给农民以繁重劳动,又导致某些环境问题。云南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将亚洲水稻的商业品种与生长在非洲的多年生野生稻杂交,培育得到多年生水稻23(PR23),并花费2年多时间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之后的大规模农业实践证明,PR23跳过了秧苗移栽的环节,把每个季节每公顷的工作量减少了多达77人·日(person-day),并帮助将农民的成本降低一半;此外,在种植多年生水稻的田地中,土壤养分也有所增加。AI玩转艺术,探索科学2022年的人工智能领域可谓突飞猛进、与人抢食,在艺术表达和科学探索方面频繁高光。OpenAI实验室推出了升级版的文本生成图像软件,DALL-E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自然》2022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新鲜出炉,北京大学曹云龙因新冠病毒研究入选|盘点

就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对堕胎权法律保护这一决定的预期影响提供了关键数据。在今年的十大人物榜单上,还有一些名字与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危机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是:联合国秘书长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遛狗、爬楼、操持家务……那些碎片化、生活化的运动方式很值得尝试?

研究证明,短时、多次、高强度、碎片化、生活化的VILPA运动方式,与健康效益显著相关,甚至不亚于传统的锻炼方式。它会引领风潮吗?非标运动,健康宝藏近日,《自然-医学》杂志报道了一项运动健康方面的最新发现:坚持每天做3次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死亡风险可降低39%;若能每天做11
2022年12月10日
其他

Physics World公布2022年度十大突破,潘建伟团队成果入选

Doyle)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赵博、潘建伟及其同事,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多伊尔及其同事利用相干合成方法在国际上利用相干合成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高相空间密度的超冷三原子分子系综。02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别被火爆全网的ChatGPT“骗了”

不过,弊端很快也暴露了出来,ChatGPT的强项在于组织出一个完整的答案,但给出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准确,甚至对于一些有准确答案的常识问题,也会出现漏洞,以至于知名程序员问答网站Stack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AI驱动、高精度传感、鹰眼光学追踪……本届世界杯用球内含了多少黑科技?

本届世界杯用球,其外在设计带来更优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内部还安置了传感器,令越位判罚更精准无误。关于这一点,大可问问阿根廷球员,他们对此深有体会。长期以来,足球科技界一直致力于将传感器与现有光学追踪工具相结合,因为这会使VAR(视频助理裁判)和越位审查等判罚更加准确和快捷,让比赛进行得更流畅。如今,这对组合正式走入世界杯赛场,也必将成为一个公开的技术测试案例。2022年世界杯用球内置追踪传感器,这是世界杯首创阿根廷的毫厘越位逃不过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就像蓬勃发展的体育科技世界的许多领域一样,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既是终点,也是全新时代的起点。它也是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测试,才得以投入使用。安装在球内的这个特殊的传感器在获得国际足联的全面认证之前,已经进行了6年的开发测试。世界杯能迅速将新兴技术推向公众视野,最终的应用范围将远远超出比赛判罚这一用途。当然,大多数观众对于新技术必然存有诸多疑问——球和运动员追踪技术是如何开发的?该技术在本届世界杯上有哪些关键用途?这项技术是如何进行测试的?球员、球队和球迷如何能够相信它的判罚结果的准确性和判罚尺度是一致的?还有或许是最重要的,这项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球队战术分析、球迷比赛观赏和球员技术提高?本文作者、体育记者本·道塞特(Ben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每届世界杯用球都要精心设计,电视之星、普天同庆…今年的“旅程”简直是“力与美”的冠军

2022卡塔尔世界杯近日开打了。球迷们的焦点是球星、破门和冷门,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足球运动的空气动力学是更为美妙的看点。依照传统,每届世界杯的用球都是新设计新款式,今年也不例外。美国林奇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戈夫(John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阿尔忒弥斯1号终于发射!NASA 重启登月计划为哪般?

Services)与私营公司签订合同,建造无人驾驶着陆器前往月球。此外,我和同事们的一台射电望远镜,计划搭乘其中一个着陆器登月。这些操作放到10年前是不可能的。资料来源:NASA’s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COVID-19久治不愈,《自然》新发现

过去三年,科学家努力了解着重症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并尝试确定健康免疫与破坏性免疫间的临界点。在新冠大流行早期,研究人员聚焦于重症患者的有害炎症和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死亡的危险免疫过度反应)。不久后,他们开始识别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自己人"而非SARS-CoV-2的抗体。诸多研究表明,重症COVID-19患者具备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些关键特征。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揣摩病毒感染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有时也会记录些线索证据,可这方面研究始终模糊不清。而新冠大流行为我们更清楚认识此种潜在联系提供了机会。美国埃默里大学免疫学家马修·伍德拉夫(Matthew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2006年的重磅论文造假,直到2022年才被人揭露…why?why?why?

生命科学领域有超过10%的从业者正在造假,因为他们知道同行评审不出他们造的假。今年7月,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发生大地震。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神经病学助理教授马修·施拉格(Matthew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黑死病是熬过去了,但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却上升了…《自然》新发现

黑死病在1348年侵袭欧洲大陆,使得大量人口丧生。学者推测,这场灾难是一次对人类的大规模自然选择。10月19日,科学家于《自然》杂志发文称,许多欧洲人携带了对抗鼠疫的基因突变,而他们的祖先正是借助这些突变的保护,免受黑死病之难。但这种保护是有代价的:遗传了抗鼠疫突变的人患克罗恩病等免疫疾病的风险更高。新论文的通信作者之一、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遗传学家亨德里克·波纳尔(Hendrik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布鲁诺·拉图尔 ——为科学辩护的后真相哲学家

“社会科学的伟大创新者之一”,开创了科学的社会建构论,提出科学事实并非完全客观,而是“由科学家创造的”。拉图尔的学术代表作为《实验室生活》(Laboratory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CAR-T跨界了,不光对付肿瘤有效,更能收拾自身免疫性疾病!

提到CAR-T细胞疗法,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它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亮眼进展。不过近年来,科学家们尝试拓展其应用范围——将CAR-T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便是一个范例。细胞疗法帮助重症患者停药2022年9月中旬,一份刊载于《自然-医学》(Nature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一场农业“芯片”的保卫战正在打响… | 大家

芯片这个高科技术语似乎与农业关系很远,其实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博弈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芯片被“卡脖子”,严重制约了中国许多高新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旦种子被“卡脖子”,将关乎吃饭的大事,影响国家稳定与发展。一场农业“芯片”的保卫战正在打响,振兴种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将决定饭碗是否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卢宝荣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希德书院院长粮食危机是全球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有消息报道,在俄乌军事冲突中大量粮食被烧毁,更是引发了全球对粮食危机的深度思考与激烈讨论。由于战火导致大片农田撂荒、农作物歉收以及粮食贸易受滞,进一步推高了全球粮食价格,使本来就已经令人担忧的全球粮食安全现状雪上加霜!专家分析均表明,新冠疫情和这场军事冲突将进一步加剧和扩大粮食危机的局面,并会快速向全世界蔓延。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生产的粮食占全球粮食贸易总量的12%。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的小麦和玉米,就分别占世界份额的30%和20%。此外,俄罗斯还是氮磷钾农业化肥的生产大国,据2018年的资料统计,全球近10%的氮肥供应来自俄罗斯。粮食、化肥等重要农业资源的生产和进出口受影响,将直接波及全球粮食市场,加重粮食危机,特别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粮食安全造成更大冲击,欧洲也难以置身其外。例如欧洲的粮食出口国德国已经受到了影响,由于能源和食物价格上涨,近15%的德国人口将面临财务困难。像德国这样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境况尚且如此,可想全球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特别是贫穷国家将面临何等艰难困境?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对粮食有巨大需求。尽管中国有非常扎实的农业基础和很强的农业生产能力,但2021年中国进口的粮食仍超过了1.6亿吨(含大豆和油料用植物),平均每人每年需要消费200多斤进口的粮食。因此,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居安思危,要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自古以来,吃饭都是人类的头等大事,我们仅从汉字中就能够一窥饭的重要意义。古代“飯”字左边是一个“食”字,而右边是一个“反”字,如果这两个偏旁部首紧紧绑在一起,那么就有饭吃,会天下太平。如果将左边的“食”旁拿走,就只剩下了一个“反”字,意味着老百姓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和动乱。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都是因为没有饭吃或饥饿而引发的。“民以食为天”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浮夸风科研已成趋势?快来围观NIH的项目申请书

科研对于绝大多数科学家而言是有趣又严肃的事。他们力求实验设计缜密,措辞严谨,这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风格延伸到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项目申报材料。但近日,一项发表于JAMA
2022年9月5日
其他

超加工食品的健康威胁:肠癌、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大幅升高

本文提要过多食用超加工食品的男性,肠癌风险增加29%,女性肠癌风险也与某些超加工食品摄入相关。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9%,因心血管问题死亡风险升高27%。8月31日,《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两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了过多食用超加工食品与结直肠癌、心血管疾病以及过早死亡风险之间的显著关联。顾名思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2022年9月2日
其他

发胖这件事,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中学课本告诉我们,当我们吃下米饭或面条之类的高淀粉食物后,那些淀粉将被人体水解为葡萄糖,继而进入血液,使得血糖含量升高,而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其他组织细胞,进而被利用和储存;此外,糖类会通过多种代谢途径转变为脂肪,因此当人体摄糖过多,肥胖往往随之而来。但我们要知道,肥胖的发生机制远比课本上的简述更复杂。很多瘦身人士紧盯营养成分表里的“碳水”和“脂肪”,严控每天摄入与消耗的“大卡”,这种精确的自律固然有一定道理和一定效果,却并未从更深层次拿捏肥胖问题。美国著名医学教授兼科普作家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分子医学力推健康中国建设|大家

不同癌症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灶及不同发病时期的分子突变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分子水平上的个体差异性对现有诊疗技术的普适性和精准性提出挑战,未来的分子诊断必然要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2022年8月23日
其他

病毒不是新冠患者久治不愈的关键,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才是

当你感染新冠或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不同程度的症状通常会在几周内出现,并于出现后的几周内消退,有时情况太严重,就需要针对性治疗。然而,正如我们所听闻的那些久治不愈的新冠患者的故事,部分患者将经历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长期症状。长久不愈其实并不是新冠专属症状,呼吸道疾病多有产生这样症状的可能性。那么,呼吸道疾病为什么,又是怎么样,发展成了“慢性病”?这个问题尚无答案。2022年7月8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免疫学博士哈里什·纳拉辛汉(Harish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哈佛团队30年研究发现:每周锻炼5小时,死亡风险降30%以上

本文提要目前美国的体育活动指南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或75-150分钟高强度锻炼最佳。最新权威研究显示,将当前指南推荐量增至300-600分钟/周的中强度锻炼或150-300分钟/周的高强度锻炼,可更大幅度地降低全因死亡率。将每周运动量增至推荐值的2-4倍,并不会造成健康危害;但运动量超过600分钟/周后,全因死亡率不再降低。2018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发布的体育活动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锻炼,抑或是二者的等效组合。此外,最好每周再做至少2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全身力量训练。不过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上述训练量似乎还没开掘出最大健康潜力。2022年7月,他们于心血管领域顶刊《循环》(Circulation)撰文称,每周300-60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或150-30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运动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通常以代谢当量(metabolic
2022年8月3日
其他

南非版的露西祖母?科学家发现南非洞穴里的普莱斯夫人老了100万年

Foot),后者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南方古猿化石。不过相比大名鼎鼎的露西祖母(Lucy),普莱斯夫人显得星光暗淡。原因在于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希格斯玻色子发现10年了,下一个物理学突破性发现会是什么?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的紧凑μ子线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理论预测存在一种叫作希格斯玻色子的基本粒子,这种玻色子赋予了粒子质量。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这种基本粒子。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因为它意味着物理学家在探索与玻色子有关的场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然而,自2012年之后,粒子物理学领域还没有出现类似的震撼事件。当然,最近这些年,物理学家也取得了不少重大成就,比如:测量了μ子在磁场中的性质;更为精确地测量了W玻色子的质量;发现了一些新粒子。不过,这些成就的意义都比不上希格斯粒子的发现。饶是如此,我们对未来也依旧乐观,因为物理学家们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意义重大的实验,它们都有可能让我们对亚原子世界的认识出现飞跃。为此,科技网站Gizmodo采访了多位物理学家,听听他们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哪些突破性进展。美国莱斯大学物理学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紧凑μ子线圈实验(CMS)倡导人保罗·帕德雷(Paul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完美避开344个潜在的故障点,韦布空间望远镜传来首批深空全彩照

0723星系团闪亮出镜后,一场韦布望远镜的盛大发布会紧跟着召开(美国时间12号上午),与会科学家揭晓韦布望远镜于过去6个月里取得的观测成果。白宫南庭礼堂活动现场的布置令人联想起《星际迷航》(Star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黄吉平:复杂系统与统计物理的盛宴|大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复杂系统,颁奖理由是“为我们人类理解复杂物理系统而取得的开创性贡献”,奖金的一半授予两位,第一位是真锅淑郎,第二位是克劳斯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在新冠抗疫阻击战前沿,这群启明星们身影频现

3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让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放慢了节奏,“少流动,静下来”成为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防控疫情的统一步调,然而有人却毅然逆向而行前往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有人主动请缨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有人坚守本职,或在诊疗一线,或在科研攻关,或在科普抗疫的讲坛;当然更多人则默默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工作……这支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军中就有我们很多启明星朋友的身影。王文静:抗疫中的“定海神针”2003级星友(2007级启明星跟踪计划)、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文静博士就是上面提到的这样一位毅然前往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逆行者。顾全大局,坚守前线的“逆行者”
2022年4月1日
其他

X射线穿过跨越三千多年的法老铁匕首,发现它是陨石做的…

图坦卡蒙(Tutankhamun)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第12位法老,生活于公元前14世纪,不过幼年称王的他在掌权十年后就因家族遗传病而英年早逝,故未建功业。但对于后世考古学界来说,图坦卡蒙的墓葬简直是一座学术宝库,其被挖掘出的考古硕果之丰,堪称现象级——20世纪20年代,考古探险团队从他的墓中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陪葬文物,其中包括像黄金面具和纯金棺椁这样的稀世宝藏,还有宝座、弓箭、喇叭、莲花杯等一众珍品。之后,文物开启了漫长的全球巡回展览旅程。到20世纪60~70年代,相关媒体报道更是铺天盖地。图坦卡蒙甚至被写进流行音乐,成为像自己的继母、“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绝世艳后纳芙蒂蒂(Nefertiti)那般“破圈”的古埃及领导人……2016年,图坦卡蒙陵墓入选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列。除了夺目的黄金文物,墓葬中有一把铁制匕首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因为匕首所用的铁材似乎来自陨石,在第十八王朝时代很少被使用。近期,有研究团队于《陨石与行星科学》(Meteorites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两个月后,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患者去世…研究者认为,这仍构建了异种器官移植新格局

2022年3月9日,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死亡。(移植手术相关报道:历史性突破,活人成功植入基因编辑猪心脏,手术后状态良好)这颗猪心将他的生命延长了2个月时间。尽管在我们看来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它已是异种移植领域一个巨大的成功。随着异种移植开始迈过技术的门槛,未来它可能成为不少器官移植者的唯一选择。然而围绕着它的伦理以及临床审批问题也会逐渐凸显,它不仅会引发公众的热议,同时也需要监管政策时时更新,唯有这样,该技术才能让患者受益。2022年开年的大新闻就是“猪心变人心”,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医生将一颗猪心移植给一名57岁心脏功能衰竭的患者(名为大卫·贝内特)。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今日启明星︱进“电池黑箱”,断“失效”缘由

余毅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副研究员翻阅2021年启明星名录,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女生余毅引起我注意,名录上介绍她做的是以原位谱学方法研究电化学反应。原位谱学于我是全新的概念,于是拨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余毅简要介绍了原位谱学和她的从学、从研经历。这位有着南开大学本科、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博士、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经历的星友以及她从事的原位谱学研究自然是吸引我的。余毅很快帮我落实入校手续后,在上海科技大学她所在的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做了这次启明星采访。一见余毅,就觉得这是一个很纯真的女孩子,眼睛大大的,口音是那种带有广东话韵味的普通话,至少我听上去是蛮舒服的。余毅先带我参观了一下她所在的刘志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介绍了她的两位同事。上海科技大学是一个对标国际一流研究型高校的新型大学,其办学理念和风格及其取得的成效已在国内外学界引起关注。这所学校近年来入选的星友开始多起来,余毅已是我访问的第二位上科大星友。坐定后我介绍了《世界科学》杂志“今日启明星”专栏的大概情况以及近期几位星友的采访情况,并介绍了前不久召开的启明星30周年纪念大会,这个过程中她是个静静的倾听者。很快我们进入采访正题。和睦的家庭易出自信、自立的孩子1986年7月出生的余毅是广东省广州市人,独生女,父母都是企业员工。她的童年比较“放纵”自己,看动画片花了很多时间,通常是一边看电视动画节目一边写作业。她喜欢手工劳作,喜欢琢磨一些小东西。儿时的余毅就是一个自主、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小学就参加奥林匹克培训,每周一场的培训都是自己坐车来回。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前列。余毅说她的这种自信、自主能力与父母给了她很大的自由空间有关,“我们之间能平等交流,放学回家在晚饭餐桌上我和父母会很自然谈起学校和班级里、同学之间的事,他们是很好的听者”。有一段时间她的考试成绩有点起落,但余妈不会批评女儿,而是安慰她说我们相信你的,你知道会怎么做。家里也没有让她参加兴趣班。余毅的这种自信心、独立也有天性的成分,用余毅的话来说她的自尊心是强一些,比较争强好胜。一二年级时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余毅提前半天才获知要她上台演讲的信息,于是很着急哭着找奶奶,奶奶再找老师说这次最好不参加。虽然老师同意她不参加了,但这件事一直印在她脑子里,小小年纪的她想到如果今后碰到这种事是否可以选择面对而不是回避。在小学期间,余毅好几年担任班长的经历也让她提升了管理能力,余毅会清晰记得每位学生父母的样子,每次开家长会她都会把学生手册送到每位学生的家长手里。除了争强好胜,具有自立、自理能力外,做事认真、重规范的特点也开始养成。余毅回忆说,小时候自己的东西都会自己收拾。这也逐步养成了她喜欢整理东西,做事有规划,喜欢井井有条的风格。譬如睡觉前她会根据第二天的课表把课本、作业本一一放好。假期作业她会提前做好,绝不会拖到最后,“可能是做完了觉得玩得可以安心些”。这种自律、自理的能力其实也在学习上帮助到了余毅:“我的学习能力也是自然中形成,主要是认真学习。老师讲的、课本的知识点我觉得逻辑都很简单,都能很自然地记住。有一次生物考试我也没有去刻意准备,而是按自己的要求一步步学,成绩是班里唯一的一个满分。”“今日启明星”采访通常在进入对被访星友课题工作报道前会花点笔墨介绍其成长过程,其中就有其儿时成长的部分,因为那段时间是人的秉性养成的关键期,而这些性格、秉性应该是其日后成长的一个基点。有幸在求学年代遇到好老师当年广东高考是3+X。这个X,余毅选了化学。余毅从小理科比较好得益于小时候就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书。而中学时数学、化学课的老师上课特别引人入胜,且重点清晰、毫不枯燥也是余毅走上科学之路的重要促因,“我有幸在求学年代遇到好老师”。余毅特别提到高中时她就读的理科重点班的“同桌安排”一事,当时班里报物理和报化学科目的同学各占一半。学物理的同学也要学大化学,学化学的要学大物理。座位是交叉着坐。“老师的这种有意安排是想让我们的眼界放开,你的对手不是同桌的同学,而是外校的学生。也因此同学们都互相帮助,很少有小心思。高中时期的同学情谊至今都在,大家都还有联系。”2005年高考,余毅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化学专业。其实广东等地的孩子不太愿意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因为广州也有很好的大学。但这个土生土长的“广东娃”不想留在家乡读大学,她的想法是:已经在广州待了18年了,何不利用这人生的难得机会去其他地方看看呢。余毅的想法也得到了一直很理解她的父母的支持,因为他们相信她的判断。在确定了选择化学作为专业方向后,她曾找高三班主任征求老师对化学专业日后发展前景的看法。班主任给她的建议是你只要学有所成,把事情做好了,不会没有出路的。班主任还建议她即使现在定不下来也可以先去看看这个世界。老师的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她离开广州去外地求学,以后又到国外深造的决心。南开大学的读书风气好,科研和科学文化积淀深厚,化学更是其传统强项。到了南开余毅感觉这里高手如云,很多同学好像都不用怎么学功课就很好,这也让她感觉到压力,必须更努力。南开本科四年学习让她对化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从一门单一的要做作业、要应付考试的专业课扩展到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无所不包的、更具体更丰富的学科。本科后期的科研实验则初步训练了她从待求解的科学问题中抽出最关键的部分做实验、发论文的能力。走上原位谱学研究之路2009年,余毅本科毕业,也是受到当时出国氛围更浓的京津等北方地区高校的影响(彼时南方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只有不到10%的学生考虑出国,大多数是选择就业),看到不少同学在做出国准备,对自己英语水平很有自信的余毅感觉自己也可以去尝试。在出国考试准备过程中,余毅结合自己今后的发展做了认真的思考后申请了几所学校,最终她去了综合能力更好,尤其化学更出色,地理位置也比较好的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部分原因也是马里兰大学给了全额奖学金。这样2009年余毅就去了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化学与生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第一年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她与不同导师交流后确定了自己下一步的科研方向(系里规定一个学生必须与三位以上的导师有过专业上的交谈后才能确定专业方向)和导师。当时余毅心仪的研究方向有能源方向的电池新材料,有做谱学分析和表面分析的方向,还有做物理化学的方向。余毅心仪的导师布莱恩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自然》新发现:患癌的人为何会暴瘦?

癌症患者往往会遭遇短时间内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和肌肉萎缩等情况。这是一种消瘦综合征,医学中所谓的“恶病质”。除了癌症,诸如心脏病和艾滋病之类的恶疾也可能引发恶病质;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科克因综合征则是一种遗传性的消瘦综合征,会导致患儿遭受类似于恶病质症状的严重营养不良和消瘦,以及早衰。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肿瘤学家查理·斯旺顿(Charlie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当情人节遇到科学

爱情是海浪汹涌,是一浪又一浪的兴奋、喜悦和迷恋,冲荡恋爱者的心神和意识,激发炽热依恋,有时甚至会掀起忧虑和恐惧情绪的狂澜。它是一种令人上头的烈性情感混合物……其实不只上头,爱情还能显著地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研究者发现同睡一张床的两人的心律会趋于同步,坠入爱河的情侣的呼吸也会更加一致。同床而睡的两个人,其个体间心律因果关系更显著了爱情对注意力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焦点。美国密苏里大学的行为神经科学家桑德拉·朗格斯拉格(Sandra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科学》新发现:这种会导致残疾的病可能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发现于1964年,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可感染B淋巴细胞继而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性感染。年轻人/青少年在感染后可能出现极度疲劳、发烧、咽炎、淋巴结肿大等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EB病毒可以长期(甚至终生)潜伏于人体淋巴组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数据显示,约95%的人都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感染了EB病毒。2022年1月13日,一项刊载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多发性硬化症(MS)病例都由常见的EB病毒引起,这意味着我们有望借助疫苗攻克MS。千万美军样本证明MS和EB的密切关联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保护大脑和脊髓神经元的髓鞘,引发神经炎、眼肌麻痹、肢体瘫痪等一系列症状,且病情往往随着时间推移而恶化,但MS的具体成因尚不清楚,也暂无明确治愈方法。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280万多发性硬化症患者。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阴阳禀自然:有机催化的发展与影响︱大家

周剑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金生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研究员北京时间2021年10月6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的本杰明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学科交叉如何让这两位科学家碰撞出火花?︱启明星之声

在今天这样一个鼓励创新且基础研究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程度的今天,很多人都会觉得走交叉学科之路势在必行。但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2021年12月,《世界科学》同时采访宰建陶、陶飞两位星友,因为他们在交叉学科探索方面已经有所成就、有所心得。两位星友谈到了开展交叉学科的必要性,更对如何有效地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分享他们的实践心得。希望这些观点和建议能传递到有关科技管理部门并惠及更多星友。两星友交叉合作开新路宰建陶:2013年我在宾州大看《半导体物理学》时,也在思考电子的能量等概念。启明星交流会的那个晚上,当陶老师与我讨论时,我马上想到萦绕在脑海里的这样一些概念。陶飞:2014年从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回来后我一直心存一念——学会的蛋白质手艺不用就浪费了。1914年,科学家亚历山大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今日启明星︱在交叉学科前沿领域探索有成的星友:陶飞

——访2020级星友,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艳今日启明星︱建立起科研与成果转化自信尤为重要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今日启明星︱在交叉学科前沿领域探索有成的星友:宰建陶

——访2020级星友,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艳今日启明星︱建立起科研与成果转化自信尤为重要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历史性突破,活人成功植入基因编辑猪心脏,手术后状态良好

要么死,要么移植这个猪心脏,而我想活下去。我知道这是死马当活马医,但这也是我最后的选择。57岁的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202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