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奌花园

其他

从一首《西江月》看大明王朝的灭亡

三百多年前的今天(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破京师,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将后妃子女(除太子外)尽数杀死,与太监王承恩于煤山上吊自杀。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朝,就此灭亡。曾经强盛的大明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崇祯九年(1636),兵部尚书张凤翼去世。思宗朱由检环顾朝中百官,竟然没有可用之才,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在内有西北的农民军起义,在外有后金不断寇边。心急如焚的皇帝朱由检想到了一个人——杨嗣昌。杨嗣昌家世显赫,是晚明重臣杨鹤之子,早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便已高中进士。崇祯八年(1635),其父杨鹤病逝,按礼制,此时的杨嗣昌正在家守孝。但崇祯顾不了这么多了,紧急征召杨嗣昌入京面圣。崇祯十年(1637)三月,朱由检和杨嗣昌见面了,君臣二人交谈甚欢,围绕大明王朝的内外局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杨嗣昌认为外患虽急,但只伤及肩臂;内忧流毒于腹心,才更为要命。因此,他提出“欲安天下,则必先安内”的方针,建议先对辽东满清议和,稳定边关局势,以全部的人力物力解决内患,等国内安定了,再解决辽东问题。对付农民起义军,杨嗣昌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即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四地为主,四省巡抚分别围剿,各自专门设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六地为辅,六地巡抚分别设防,协助围剿。这就叫作“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率领主力部队追剿征伐。(三百年后,蒋介石对长征中红军采取围追堵截的围剿计划,便是沿袭了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杨嗣昌的计划令朱由检龙颜大悦,《明史》记载:“嗣昌锐意振刷,帝益以为能。每对必移时,所奏请无不听,曰:‘恨用卿晚。’”杨嗣昌的战略很快就奏效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被官军击溃,损失惨重,身边一度只剩下十八骑追随,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惶惶不可终日。张献忠也在兵败后,走投无路投降了。此明的杨嗣昌也步入人生巅峰,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掌兵部事,权倾一时。民间尊称他“杨阁老”,同辈官僚以出生地尊称“杨武陵”。春风得意的杨阁老赋词《西江月》一首: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走出桎梏的代价

今天闲着没事,在网上看了一部老电影《法老与众神》。这是英国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一部电影,讲述在三千多年前,摩西率领数十万希伯来人,反抗埃及法老的奴役,越过红海,回到迦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300年。希伯来人在埃及为奴,受尽欺凌长达四百年。神指派摩西去解救备受奴役的希伯来人,带领他们出走埃及。摩西找到法老拉美西斯,请求他释放全部希伯来奴隶。摩西曾经在战场上救过拉美西斯的命,两人情同手足。但拉美西斯拒绝了摩西的请求,并对希伯来人展开了更残暴的迫害。摩西在神的帮助下(神降下“十灾”,让埃及陷入黑暗与混乱,以惩罚法老的恶行),逼得拉美西斯不得不同意摩西的要求。于是,摩西率领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奔向应许之地迦南。但希伯来人刚离开埃及的土地,拉美西斯便后悔了,他不甘于失败,亲率大军前来追杀摩西和他率领的希伯来人。在神的再一次帮助下,希伯来人越过红海,而拉美西斯率领的追兵被红海淹没。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绰号“老雷”,是好莱坞最神奇的导演之一,曾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执导过《异形》《银翼杀手》《角斗士》《黑鹰坠落》《美国黑帮》等多部在艺术与商业上均获得成功的杰作。但也许是宗教史诗类题材拍起来太难把握,这部耗资1.4亿美金拍摄完成的《法老与众神》于2014年上映后,反响并不理想,仅收获全球票房2.6亿美金,严重亏损。我查了一下,在豆瓣也只有6.7分,仅有8.4%的人打了五星,表现平平。2015年,这部电影曾计划在埃及上映,但被埃及政府以影片“不符合史实”以及潜在的“犹太复国主义倾向”的缘由将其禁止。《法老与众神》改编自《出埃及记》,但希伯来人的出埃及,逃离被奴役之地,奔向自由,比电影更加迂回曲折和波澜壮阔。在越过红海以后,摩西带领的希伯来人,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漫长的迁徙。在这场长途跋涉中,必定会遭受数说不尽的种种艰难险阻,但让摩西没有料到的是,跟随自己的这几十万人,也许是当奴隶久了,看见强敌时,便胆怯;遇到点困难,便哭闹。这让摩西很是感到头痛。有一次,营地发生火灾,垂头丧气的希伯来人对摩西大发怨言,指责他不该把他们领出埃及。他们丝毫不提及曾经遭受的奴役和迫害,却向往起在埃及的时光来。他们哀叹,“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能吃到鱼,那时我们有黄瓜、甜瓜吃,有韭菜、葱头和大蒜吃,可是现在我们除了吗哪(一种天降食物)以外,我们眼前什么也没有。”一路上,希伯来人不停地埋怨攻击摩西:水不够喝埋怨,没有肉食埋怨,没有蒜头吃也埋怨。饿了的时候便抱怨,“你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口渴的时候,也抱怨:“你为什么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并牲畜都渴死呢?”还有人说,“宁愿再回埃及当奴隶也不愿客死异地”,甚至还有人声言要用石头砸死摩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即便给了自由,也走不出精神的桎梏。希伯来人的抱怨让神很生气。神对摩西说,“……他们当中二十岁以上的人,除了迦勒和约书亚,没有一人能进入那地。都要死在旷野……”迦南是一个流淌着奶与蜜的膏腴之地。从西乃山向北走到迦南这一段路程并不是很远,最快只需要十几天就可以走到。但是,神严厉地惩罚了这群逃离埃及的希伯来人,让他们在亚拉伯地区以东一带沙漠兜圈子兜了四十年。等到整整一代人死了以后,才让他们的子孙进入应许之地迦南。徒步十几天可达的路程,为什么希伯来人要走了整整四十年?后世的人对此有不同解读,但我比较认可的是:摩西出埃及后不直接进入迦南,而要在贫瘠的西奈半岛呆上40年,是要让所有有奴性的那一代人全部死去。每每读到这个故事,不免惊叹先贤们的大智慧:从一颗苹果树上,永远也结不出西瓜;灵魂走不出桎梏,即使身体越过了红海也得不到自由。只有灵魂自由的人,才能真正走出沙漠,到达应许之地。出于习惯也好,惰性也好,人是很容易麻木甚至享受被桎梏的。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图书管理员老布入狱五十年,他待人友善,也习惯了牢狱生活。在得知将要获得假释时,老布一点都没有开心,反而是举起刀,想要通过伤害他人得以继续留在监狱。老布最终在大家的劝说下,放下了刀,他也最终走出了监狱。但重获自由的老布,却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没过多久便选择了自尽,离开了这个世界。老布养的乌鸦杰克,被放飞后不久,也死了。从来都不知道如何捕食的杰克,离开笼子以后,也意味着它生命的终结。走不出桎梏的困境,在生物界同样存在: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以为会飞是一种病。《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小说中的汤姆叔叔,是一位对主人忠心耿耿的黑奴。无论主人怎样处置他,即使一次又一次被贩卖,他也毫无怨言。汤姆叔叔有过多次逃离的机会,但是当他的朋友伊丽莎,还有其他黑奴逃跑时,他每一次都拒绝了,直到最后被恶毒的农场主勒格里摧残致死。桎梏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拥抱自由的愿望是如此渺茫。读者读到这里,是不是会觉得心里会凉了半截?也不用这么悲观。无论是宗教史诗还是文学作品,在给了人们太多绝望的同时,也一定会不断给予更多的期望。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除了汤姆叔叔以外,还有伊丽莎,这是一个勇敢去追逐自由的女子,经过千难万阻最后带着孩子抵达加拿大,成功逃离奴役。更重要的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推动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情绪,从而成为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最终黑奴制度被瓦解,黑人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花了十九年的时间,逃出了监狱。而安迪的好友瑞德,在获得假释后,与老布一样,同样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了。好几次,瑞德甚至想要犯点事,继续回到监狱里,回到那个上厕所尿尿都要喊报告的地方,像木偶一样地活着。但幸运的是,安迪将梦想的种子,留在了瑞德的心里。当发现自己无法适应监狱外面自由的天空,可能重蹈自杀覆辙时,瑞德想到了安迪的交待,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东西,最终按照指引,与安迪重逢,获得自由。率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的摩西,和他那一代人都未能回到迦南。但是用四十年的时间,在下一代人的灵魂里注入了自由的基因。希伯来人终于走出了沙漠。自由从来不是免费的,走出桎梏需要付出代价,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但只要心里有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渴望,总有一天能够实现愿望,因为: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往期文章:平庸的恶悲谭嗣同!黑暗时代的良知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以死殉道

一百多年前的今天(1907年10月29日),一个男人在家中悬梁自尽,殁年53岁。他叫李钟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原山阴县令。在此之前,李钟岳已经自杀了好几次,有一次是跳井,还有一次是院中老树自缢,但都被妻子发现,及时救下。这一次,趁家人不注意,再次自杀,终得解脱。百余日以前(1907年7月15日),李钟岳率一众衙役,押送鉴湖女侠秋瑾步行至绍兴轩亭口赴刑。自那天开始,李钟岳便终日闭门不出,并经常独自一人对着秋瑾遗墨“秋雨秋风愁煞人”七个字黯然泪下,反复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身边的亲友安慰李钟岳,对秋瑾之死大可不必如此自责。但李钟岳始终难以释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身亡。时任山阴县令的李钟岳接到上司命令,查抄大通学堂,拘捕徐锡麟同党秋瑾等光复会成员。李钟岳一面向上司陈情,竭力保全大通学堂,一面放出抓捕的风声,又故意按兵不动,拖延时间,好让秋瑾等人逃走。7月13日,绍兴知府贵福严厉斥责,并亲自督视李钟岳率人前往大通学堂捉拿“乱党”。李钟岳下令兵丁,不许杀人,只许活捉。于是,当场拘捕秋瑾、程毅等师生8人,押至县署。第二天上午,贵福又命李钟岳赴城外查抄秋瑾住秋。为了避免牵连更多的人,李钟岳故意不让手下人搜查秋瑾居住的小楼,只在院内翻了一阵后便草草收兵,结果无获而归。7月14日下午,李钟岳奉命提审秋瑾。他不忍对秋瑾用刑,稍加审问后,便设座让秋瑾坐于椅上,并取纸笔给秋瑾。秋瑾遂提笔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绝命诗句。知府贵福从密探处得知此情形,大怒,气势汹汹地责问李钟岳:“为何不用刑讯,反而待若上宾?”李钟岳回答:“均系读书人,且秋瑾又系一女子,证据不足,碍难用刑”。贵福见李钟岳这种态度,便于晚间亲去杭州,从浙江巡抚张曾扬处讨得“就地正法”的手谕,又于深夜赶回绍兴府署召见李钟岳,出示了张曾扬手谕,令其立即斩杀秋瑾。李钟岳仍据理力争:“供证两无,安能杀人?”贵福厉声训斥道:“此系抚宪之命,孰敢不遵?”李钟岳长叹一声,知道事已至此,再也无力回天了。7月15日,行刑之前,李钟岳询问秋瑾还有何要求,并请秋瑾谅解,“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说完,当场“泪随声堕”。秋瑾提出不要枭首、刑后不要剥衣服等要求。李钟岳一一答应。秋瑾遇难仅三天后,李钟岳便因查办秋瑾一案不力并且有庇护行为,被革职。离任之日,绍兴绅民数百人,乘船数十只,送至距城30里的柯桥,仍恋恋不舍。对于丢官弃职,李钟岳并不介意,独对秋瑾之死心怀愧疚。临别之时,李钟岳对送行的人说,“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离职后,李钟岳寄住杭州,在良心的自责下始终不能释然。百余日后,李钟岳在家中悬梁自尽。消息传出后,浙江士民哀痛惋惜,前往吊唁者三日不绝。上海《中外日报》《申报》《新闻报》等媒体争相报道,绍兴知府贵福与浙江巡抚张曾扬在舆论谴责下,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辛亥革命后,秋瑾案昭雪。秋瑾生前好友于1912年在西子湖畔建秋瑾墓和鉴湖女侠祠,特将李钟岳的“神位”祀于祠中,上题“清山阴知县李钟岳之神位”,下书“李钟岳先生,山东安丘县人,秋案中有德于女侠”,以纪念李钟岳保护秋瑾和为秋瑾殉道的悲壮义举。在大清的官场,最不缺的就是贵福这样的酷吏,行事心狠手辣,手段残忍。晚清最著名的酷吏之一毓贤,在担任山东曹州知府不到一年时间内,就以“站笼”酷刑处死无辜百姓超过两千人,后在担任山西巡抚时,又诛杀群众一万多人。李钟岳是大清官场的一个异数,他给了秋瑾最高的礼遇,让她免受刑罚之苦,为她保住了做为人的基本尊严。在可能的范围内,李钟岳努力做到了“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奉命做违心之事时,仍然保存一份愧疚和恻隐之心。因了这份愧疚和恻隐之心,山阴县令李钟岳竟然以身相殉。人生自古谁无死,然李钟岳的死,算得上是千古绝唱。满清入关以后,剔发易服,又经过几番杀戳后,读书人的脊梁悉数被打断,士大夫精神亦荡然无存,满朝尽是追名逐利之徒,不知廉耻为何物。李钟岳用自己的死,为大清的士大夫稍稍挽回了一点点体面,也昭示了一个人即使处在迫不得已的困境之中,依然有应当坚守的底线。往期文章:平庸的恶公号还能写多久?请记住那些在黑暗中点亮烛火的小人物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请记住那些在黑暗中点亮烛火的小人物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历史上著名的书画皇帝。宋徽宗即位期间,长期任用蔡京为相。蔡京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贪官,也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被称为“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之首。崇宁元年(1102),蔡京发起“元祐党案”,开列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程颐、秦观等120人,将名字御书刻石于端礼门及各地官厅。这些人中,有的是与蔡京政见不和,有的是曾经批评蔡京搜刮民财,搞得民不聊生。蔡京将这些人统统称为“奸党”。到崇宁三年(1104),“奸党”名单扩充到309人,并且由蔡京亲自写下碑文,立于首都汴京皇城的文德殿端礼门。之后又将名单发放到各州县,令各处也刻石立碑,警示天下。于是,全国州、府、县、郡,都纷纷奉命刻元祐奸党名字碑。碑文明令名单上的人,一律“永不录用”,子孙不许留在京师,也不许参加科考。要求刻碑的公文也发到了江西九江。九江太守不敢怠慢,派人找到石匠李仲宁,要求立即刻碑。李仲宁是九江当地著名的刻字工匠,他所刻的字工整、精美。黄庭坚还曾为他的作坊亲提扁额“琢玉坊”。李仲宁打开公文一看,苏轼与黄庭坚都在黑名单上。李仲宁认为苏黄二人是忠良之臣,不肯刻碑。地方官派人去传李仲宁时,被李仲宁一口回绝。李仲宁对官府派出去的人说,自己家庭贫困,后来干了石匠,靠刻苏轼、黄庭坚这些人的诗文才能养家糊口,现在要把他们的名字刻在奸党碑上,“诚不忍下手”(自己实在是下不了手)。这件事记载在南宋王明清撰写的笔记《挥麈录》中:九江有碑工李仲宁,刻字甚工,黄太史题其居曰琢玉坊。崇宁初,诏郡国刊元祐党籍姓名。太守呼仲宁使刊之。仲宁曰:“小人家旧贫窭,止刊苏内翰、黄学士词翰遂至饱暖。今日以奸人为名,诚不忍下手。”谌旭彬老师在《秦制两千年》一书中,也讲述了这个故事。但谌旭彬老师在书中并没有说石匠李仲宁的结局。与权倾朝野的重臣作对,结局自然好不了。在拒绝刻碑以后,江西太守敬佩李仲宁的为人,没有为难他。但是九江不乏蔡京的眼线,李仲宁最终还是被下狱,折磨致死。不愿意刻碑的,还有一个名叫常安民的石匠。在接到刻碑的任务以后,常安民去找地方官,说自己只是一介草民,不明白刻碑的深意,但听说司马光是个正直的人,他不忍心将司马光的名字刻在奸党碑上。地方官很生气,要治常安民的罪。于是,常安民提出,朝廷下达的任务,自己不敢不从,但是刻碑以后,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刻上,不要让后世知道自己刻录了这个碑。石匠常安民的事迹记载在宋人邵伯温所撰笔记《邵氏闻见录》一书中: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召安民刻字,民辞曰:“民愚人,不知朝廷立碑之意。但元祐大臣如司马温公者,天下称其正直,今谓之奸邪,民不忍镌也。”府官怒,欲罪之。民曰:“被役不敢辞,乞不刻安民镌字于碑,恐后世并以为罪也。”谁才是真正的奸党,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但在当时,对刻碑这事提出抗议的,却只有两个小小的石匠。为虎作伥者不计其数,然而这两个小小的石匠站出来,用极大的勇气向权贵宣告,自己不愿作伥,只想做一个人。为此,石匠李仲宁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通过刊石立碑,反对蔡京的人都被整得很惨。但蔡京并未就此罢手,他又上奏朝廷,请求焚毁“奸党”诗文,从舆论上彻底消除影响。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张旗鼓的收缴“奸党”诗文,予以焚毁。对保存他们诗文的人也给予惩罚,“诸士庶习诗赋者杖一百”。在这次焚毁行动中,苏轼因为文名太盛、影响太大,损失也最大。由苏轼书撰的碑统统被毁,就连刻了他诗词文章的碑也无一幸免。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苏轼名碑,如《表忠观碑》《丰乐亭记》《醉翁亭记》,都是当年被毁,后世根据拓片重刻复制的。“元祐党案”成了蔡京党同伐异,排挤打击政敌的一把利剑。在蔡京的专权下,大宋朝堂之上充满了奸邪之臣,朝政日益腐败。25年后(1127年),金兵南下灭亡北宋,掳走徽、钦二帝,是为靖康之耻。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风雨如晦极其黑暗屈辱的时代。然而,当万马齐喑,全天下都在噤若寒蝉时,却有两个小小的石匠,用自己的勇气拒绝了蔡京的一手遮天。以一句“诚不忍下手”,表明了自己不愿为虎作伥的决心。谌旭彬老师在《秦制两千年》里说:“宏大词汇里的慷慨激昂未必能够推动时代进步,具体而微的坚守与抗争才是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根源。”这两个普通的宋朝石匠,他们的故事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没有多少人记住,但他们其实远比那些史书上的帝王将相更加重要。他们凭借朴素的正义,在黑暗的长夜擦亮了一根火柴,足以慰藉后人心灵,也守住了那个时代最后的人性之光,而没有让它彻底堕落至无边的黑暗。往期文章:平庸的恶一个“爱国贼”的死亡彻底否定文革,绝不再走回头路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三代试管只能选性别吗?原来还有这项好处!

了解备孕知识,孕妈妈互动交流的平台
2020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