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理性

其他

刘小枫丨国之忧患与地缘政治意识

中国人也制作关于自己边境之外的大区域地图,但是由于那些地区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以及中国人持有的华夏中心观念(这一点可以理解),域外的国家因为离中华帝国的文化中心距离遥远而遭到轻视。(思罗尔,页46)
2021年2月7日
其他

刘振 | 尼采《偶像的黄昏》与形而上学问题

编者按:《偶像的黄昏》主要处理形而上学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尼采在其中基于自己的道德主张认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由于看到形而上学问题的复杂性,尼采对形而上学的态度也相当含混。《偶像的黄昏》最终表明尼采的形而上学论述包含极为深刻的洞见,这使得《偶像的黄昏》这部作品具有十分重大的思想史意义。本文原刊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1期“启示与理性”栏目。感谢《海南大学学报》与刘振老师授权本公号推送。2013年第1期“启示与理性”栏目目录张志扬:《归根复命——古典学的民族文化种性》贾冬阳:《哲人、洞穴与“灵魂立法”》张轩辞:《中关于快乐的讨论》彭
2019年12月24日
其他

特辑 | 发现密钥遭天算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二十五)

张志扬先生八秩荣寿特辑周玉峰先生书后学敬贺者言在为《思想的临界》一书所撰序言中,刘小枫教授曾把张志扬先生比作中国新时期思想界的“脚力”。的确,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志扬先生属于始终既坚守学术个性又不断推进问题的极少数思想家之一。其特殊地位在于,既能有意识地深入跟踪不断变换的“西学重述”所呈现的“古今之争”及其背后的“诸神之争”问题;又能反观中学,以开启与之相应的对话身份与对话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志扬先生不断变换的思想课题显示着汉语思想在百年漂泊后尝试着“归根复命”的艰难历程。因志扬先生“自甘边缘”甚至半隐居于“陆与海相互引领的界限上”,因此,潮起潮落热闹非凡的学界流波中,罕见志扬先生身影,其文其思更不为大众津津,但他“狱中学历磨练出来的硬朗思想个性和雕刻时光的独特文风却始终担挑着中国哲学思想百年来的艰难重负”(刘小枫语)。亦如有论者言,志扬先生哲思中所蕴藉的“原创性和生命感之力量奇大!”诚如斯言,数十年来,其文其思之影响早已越出哲学界而遍及文学、历史、艺术等诸人文领域,潜移默化着人们所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言说方式与问题意识,也给予汉语诗歌、电影、绘画等创作实践以别开生面的激发、灵感与话题。2019年1月28日,是志扬老师的八十寿诞,作为多年深受先生哲思惠泽的聆听者,“古典学研究—先进辑刊—寓诸无竟—文艺批评—启示与理性”五公号于1月28日分别推送“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由北向南传递后辈学人对在西学中夜行四十年,因知白守黑而归根复命的志扬老师的敬意与祝福!
2019年1月28日
其他

特辑 | 瑞典交谈:个人(外一篇)|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二十)

张志扬先生八秩荣寿特辑周玉峰先生书编者按在为《思想的临界》一书所撰序言中,刘小枫教授曾把张志扬先生比作中国新时期思想界的“脚力”。的确,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志扬先生属于始终既坚守学术个性又不断推进问题的极少数思想家之一。其特殊地位在于,既能有意识地深入跟踪不断变换的“西学重述”所呈现的“古今之争”及其背后的“诸神之争”问题;又能反观中学,以开启与之相应的对话身份与对话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志扬先生不断变换的思想课题显示着汉语思想在百年漂泊后尝试着“归根复命”的艰难历程。因志扬先生“自甘边缘”甚至半隐居于“陆与海相互引领的界限上”,因此,潮起潮落热闹非凡的学界流波中,罕见志扬先生身影,其文其思更不为大众津津,但他“狱中学历磨练出来的硬朗思想个性和雕刻时光的独特文风却始终担挑着中国哲学思想百年来的艰难重负”(刘小枫语)。亦如有论者言,志扬先生哲思中所蕴藉的“原创性和生命感之力量奇大!”诚如斯言,数十年来,其文其思之影响早已越出哲学界而遍及文学、历史、艺术等诸人文领域,潜移默化着人们所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言说方式与问题意识,也给予汉语诗歌、电影、绘画等创作实践以别开生面的激发、灵感与话题。2019年,志扬先生即满“杖朝之年”,作为多年深受先生哲思惠泽的聆听者,我们借“古典学研究”和“启示与理性”两个微信平台,以问题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陆续推送志扬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章,向志扬先生祝寿,并以期激励每个试图严肃地走在思想道路上的年轻学人……瑞典交谈:个人
2019年1月21日
其他

特辑 | 炊烟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十八)

或许是我反映中的空白,好久好久,我都无法收聚弥漫的思绪,直到大股大股白色的水汽化出了现实。她和她的同伴一下火车就被举着“语言哲学研讨会”牌示的人接走了,却给我留下一团消散不了的“炊烟”。
2019年1月7日
其他

特辑 | 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底海德格尔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十六)

Cassirer)曾经在达沃斯(Davos)有过一场著名的论辩,这场论辩让所有长眼睛的人看到了根深蒂固的学院哲学的这位声名卓著的代表人物的失败和贫乏。卡西尔曾师从新康德派宗师柯亨(Hermann
2018年12月24日
其他

特辑 | 学术自主性与三种意识形态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十四)

事实上,今天的学术几乎整个架构在“知识即力量”的现代模式中。学术成了追求“力量”或“技术理性”的工具。这样的学术自然会是“政治意识形态”、“西方意识形态”、“技术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仆从。
2018年12月10日
其他

特辑 | 我留着我的心在海德堡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十二)

下午三时刚过,我们从法兰克福的漂着冰块和水鸟的美茵河畔出发,直接驱车到海德堡。大约四点半就到了海德堡大学。所谓海德堡大学不是一个独立于海德堡的围墙内的实体,它就在莱卡河两岸融入海德堡而无处不在。
2018年11月26日
其他

特辑 | 日本西学之鉴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十)

第三,借鉴的目的当然旨在谋求“诸神之和”的前提下中和“古今之争”。它首先表现为对形而上学概念系统或技术理性的解蔽与还原,从而使“原生形态”的文化类型重获生机,在此前提下,再寻求其“中和”的偶在表现。
2018年11月12日
其他

特辑 | 访谈录:在陆与海相互引领的界限上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八)

虽然上述工作无疑准备了哲学前提的清扫,尤其是心理前提的清扫,毕竟没有进入“中国现代哲学”为何物的解答。到这时,我才发觉几乎没有时间回来做自己本该做的事了。“文革”再不写就写不成了,我必须做出选择。
2018年10月29日
其他

特辑 | 把割伤手的刀包扎起来|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六)

可以修正前面的说法,我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而是一个装置行为:“一把被人用白纱布包扎起来的刀”。如果再把这个短语中的被动式修饰语解开,即还原为一个完整而简明的行为,那就是,“人包扎刀”。
2018年10月15日
其他

特辑 | E弦上的咏叹调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四)

“人,是不应该把什么都放在感觉中就像放在口中咀嚼品尝一样,人应该懂得保留某种东西的不可感觉性,即使这种保留也是一种感觉,但它是神秘的、禁忌的、隐忍着高峰体验的精神性感觉,并意识到它的不可亵渎!”
2018年10月1日
其他

特辑 |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 | 张志扬思想叙事系列(二)

写什么呢?我怎么想起小时侯,想起这三个人?或许是想回顾自己在二十世纪走过的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哪些是一直保留着的,哪些是后来增长的,哪些是媚俗的添加物,我能分清楚吗?
2018年9月1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张志扬∣维罗纳晚祷的钟声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痛苦如果是人性地把握着,那是人的一个自我享受。”
2015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