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其他

权威发布 | 四川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四川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四川大学2024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01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在我校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4年高考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不能兼报。(一)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二)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02招生专业及计划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历史学类(含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各专业分省招生计划以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各专业招生科类及选考科目要求如下:(点击图片看大图)03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2024年4月11日至4月29日考生登录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610),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考生只能选报1个专业,不进行专业调剂。本次报名无需邮寄纸质申请材料。(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考生须参加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三)考生确认参加校考申请强基计划的考生还须参加四川大学组织的考核测试(以下简称“校考”)。考生须在2024年6月10日至20日登录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610)确认是否参加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校考,规定时间内在报名平台上没有确认参加校考,视为自动放弃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确认了参加校考又无故放弃的考生,我校将通报生源省份考试招生机构并如实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四)入围校考办法1.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入围条件:(1)高考改革省份高考成绩(高考总分为750分,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须高于生源省份2024年部分特殊类型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40分(含)。若高考总分非750分,则按比例折算,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下同)。(2)非高考改革省份高考成绩须高于生源省份2024年普通类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划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理工类60分(含)、文史类40分(含)。达到上述入围条件,我校按照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6倍数以内,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校考入围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同时入围。2.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入围条件: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2024年普通类本科同科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或高考改革省份,参照该省份划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即可入围校考。(五)校考内容四川大学将于2024年7月2日前组织校考,入围考生须到我校参加校考,校考的详细要求另行通知,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校考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三个部分。笔试和面试满分共750分,其中笔试满分300分,面试满分450分。1.笔试(1)报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历史学类、哲学专业,笔试着重考察语文、历史基础知识。(2)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专业,笔试着重考察数学、物理基础知识。(3)报考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笔试着重考察化学、生物基础知识。2.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专家对考生综合素质进行面试,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归纳演绎等思辨能力以及对所报考学科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天赋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是专家面试的重要参考,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提供。3.体质测试体质测试项目为投掷实心球、50米跑、立定跳远三选一。测试结果作为强基计划录取的重要参考(不计入综合成绩)。体质测试不合格,或未参加体质测试者不予录取。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质测试的考生,凭二甲及以上医院证明向学校申请免测,申请通过者可予以免测,视为合格。建议考生购买测试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未购买保险者,测试过程中发生意外由考生自行负责)。(六)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公式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750×85%+校考成绩×15%校考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我校校考将划定笔试合格线,合格线为笔试成绩满分的60%(即180分)。笔试成绩未达到我校划定的合格线的考生不予录取。2.确定预录取名单我校根据综合成绩排名确定预录取名单,具体如下:第一类考生,四川大学根据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高者优先。若高考成绩相同,语文+数学+外语的成绩总和高者优先。若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总和相同,报考我校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历史学类、哲学专业则语文成绩高者优先,报考其他专业则数学成绩高者优先。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同专业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予以录取。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预录取名单于7月5日前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我校分省分专业录取标准将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公示。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04培养方案强基计划致力于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四川大学立足于多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积淀,充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优势及发展特色,从以下方面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一)融通思维,彰显川大特色。跨门类建设“文(汉语言文学)史(历史学)哲(哲学)”“数(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物理学)力(工程力学)”“化(化学)生(生物科学)医(基础医学)”三大基础学科培养平台,以课程体系设置、科研训练实践、综合素养培育、学业生涯发展四个方面的融合培养,全面落实多交叉的培养理念。(二)本研衔接,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改革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本硕博衔接培养可成为基础学科专业的拔尖研究人才,也可成为面向国家急需关键领域等交叉学科专业的拔尖人才。第三学年末通过阶段性考核的本科学生,在第四学年可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强基计划学生本科阶段原则上不能调整专业。学校在本科阶段实施动态进出考核,学生考核不通过的需退出强基计划,转入本专业普通班就读,不能调整专业,不再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强基计划学生研究生专业的转段范围以基础学科的三大平台为主,同时也可以转段至国家紧缺人文社科领域、国家安全、先进制造、智能科技、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等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方向,本研衔接具体专业范围详见后续公布的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三)名师指点,配备一流师资。顶尖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投身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担任首席专家、执行主任,领衔由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学术发展、指导体系主管组成的核心工作团队,提供优质课程教学科研资源。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一流课程教师团队、教学名师、“教学三大奖”获奖教师等担任“学术导师”“学业导师”“驻院导师”和任课教师,让强基计划学生浸润在浓厚学术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四)科教融合,汇聚前沿资源。依托校内外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高水平实验室及领军企业研究机构,通过“创新2035”先导计划等科研专项、医工融合“三中心一平台”等,向学生开放高水平科研资源。以定期发榜和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提出并实施等方式,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应答挑战性问题、提出原创性问题,让学生深度参与探索基础学科前沿问题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训练。(五)使命驱动,提升综合素养。实施“玉章书院+专业学院”双院协同管理模式。玉章书院与专业学院结合第一、第二课堂,开展学术及文化活动,搭建思想引领、行为养成、文化建设、师生交流、生活服务等一体化多功能育人平台,实现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等“软实力”,强化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硬本领”。(六)拓宽视野,强化国际竞争力。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参加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的学术交流、学术研训、科研训练、实习锻炼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力度,依托学校“国际课程周(UIP)”“国际交流营”等国际交流项目,邀请全球顶尖学者、学术大家开设专门基础学科国际课程、专题学术讲座。开放国际化一流线上科研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境)外暑期学校。05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考生就读中学在省级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报名系统。(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校考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校考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四)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五)本简章由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所作调整,将另行通知。06监督保障机制(一)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二)四川大学招生工作接受四川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邮箱:jiwei@scu.edu.cn,电话:028-85404020。07咨询方式四川大学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4月11日 上午 10:02
其他

她是年级第一,也曾屡败屡战,川大任文娟:做上升的函数!

她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综合成绩年级第一;她锲而不舍、屡败屡战,荣获竞赛国家级奖项;她多才多艺、助人为乐,热爱生活口碑甚佳。这位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突破的女生,名叫任文娟,是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的本科生。来自新疆县城的任文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一路走来,她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一步一步凭实力开拓着自己的世界,在川大的平台上,她看到了无限可能的自己,也看到了更加宽广的未来。超越自我:努力做上升的函数大三学年,任文娟取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她很开心:“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看到自己的明显进步,这种感觉很幸福!”大四学年,任文娟凭借各方面突出的表现,成功保研到川大机械工程学院。她说:“和过去的自己比,只要在坚持,总会进步的,成长就像一个上升的函数。回忆起过去,任文娟说自己在刚进入大学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就遭遇了‘滑铁卢’,微积分、英语成绩都不理想。”这让要强的她感到沮丧和迷茫。怎么办?任文娟没有放弃,她选择不断摸索新的学习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大一学年结束,任文娟的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第17名,“已经比刚开学的时候进步了,但感觉还可以更好,所以要继续加油!”任文娟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天赋异禀,但是她愿意满怀热情不断前进。“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是这么过来的,开局都不算太好,但慢慢地我会适应、调整、努力、坚持,最后都会比之前的自己进步很多,这些经历也给了我面对未知的勇气和信心。”关于大学期间该怎么“有效”努力?任文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小妙招。任文娟的三个学习小妙招1保持积极心态,做好未来规划清晰的规划能够使我们有条不紊地前进,避免陷入内耗,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始列出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遇到困难及时调整好心态,要勇于向外界寻求帮助。身边的老师、同学、学校的各种平台,只要你有问题,主动一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及时总结与反思及时的复盘总结,是自我提升的好方法。比如:期末成绩出来后,反思成绩是否理想,当下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怎么改进?比赛结束后,总结学习到的收获同时把不足记录下来,在之后的实践中扬长避短。在科研训练中,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从中总结并发现问题。3勇于迈出舒适圈要拥有“我能行”的自信,大胆尝试新鲜事物。大学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个人的成长应当是多方位的。勇于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总会从中获得成长。无惧挑战:万事尽心尽力除了专业学习,科研竞赛也是任文娟在大学里给自己划定的一个成长途径。
4月10日 下午 4:24
其他

这百万分之一的幸运,发生在川大华西

十年前,杨晨露还是一名血液病学方向的临床八年制学生十年后,她是一名救治了无数血液病患者的血液科医生昨天,她为一名配型成功的患儿捐赠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实现了用医术与血液救助患者的“十年之约”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救助重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而与血液科医生的配型成功率则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这百万分之一的幸运就发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昨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一名女性捐献者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她的造血干细胞将会用于一名异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这是四川第73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全国第172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巧合的是,配型成功的捐献者正是华西医院血液内科的杨晨露副主任医师。早上8:30,血液内科的护士为杨晨露注射干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这是为了将更多的造血干细胞从骨髓移动到血液中,增加血流中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此前4天,杨晨露已连续每天进行干细胞动员剂注射。早上9:00,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进行。杨晨露平躺在医疗床上,血液从她左侧手臂中抽出,经过血细胞成分分离机分离后,获取干细胞成分,其余的血液随后通过右侧手臂回输到她的体内。中午12:18,历时3个多小时,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结束。身为血液科医生,杨晨露深知造血干细胞的重要作用。她说:“对血液病患儿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机会,作为医生,更应该主动站出来。”早在2014年,还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学医的杨晨露就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4年3月11日,杨晨露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通知:她的造血干细胞初配结果与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匹配成功。虽然此次通知突然,但杨晨露却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因患儿病情紧急,根据中华骨髓库的采集计划,杨晨露须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随后她先后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等工作。“得益于采集技术的进步,捐献造血干细胞只需要注射动员剂、通过机器进行血液采集,就能挽救他人的生命,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杨晨露说,希望这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朋友能闯过难关,健康快乐长大。让人暖心的是,杨晨露的丈夫沈恺也是华西医院血液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整个捐献过程,他都陪伴在侧;两人6岁的女儿还为远方的患儿画了一张贺卡,上面画了两只小狗,写着“妹妹快乐长大”。“非常感谢您,为我们这个饱经风雨的家庭作出的无私选择,感谢您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希望……”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的工作人员还将患儿家长的感谢信转交给了杨晨露,信上一笔一划写满了感恩。“事实上,在我们华西血液内科有很多医务人员都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救治重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率极低,约为十万分之一;与医生配型成功、尤其与血液科医生配型成功,成功率更低,可能只有几十万分之一乃至百万分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牛挺介绍。早在1999年6月,华西医院血液内科在西南地区首次成功进行无血缘关系供者的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供者来自中国台湾慈济骨髓库,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已健康无白血病生存超过25年。2017年,华西医院成为中华骨髓库第一批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定点医院,是西部地区最早开展以及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目前每年完成超过36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0%以上为挑战性很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据了解,我国造血干细胞的无血缘关系来源主要是中华骨髓库,截至2024年3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为3451782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17232例,累计患者申请查询人数122520人。中华骨髓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无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整体生存率为75%。对没有匹配的同胞全相合供者的血液疾病患者来说,通过中华骨髓库寻找配型成功的捐献者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让我们为每一个像杨晨露一样,用爱传递生命与正能量、无私奉献的人点赞!【今日大川】来源丨
4月9日 下午 4:48
其他

祝贺!川大这些学生获评四川省优秀毕业生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2024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认定结果。经学校评选推荐并经教育厅复核,认定四川大学645名毕业生为2024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下面来看名单,有没有你认识的同学。四川大学四川省2024
4月8日 下午 4:31
其他

谢谢你们,“川大研究生学长”!

在川大有一群“川大研究生党员学长”拼搏、努力、上进是他们青春的底色共话成长、悉心答疑、热心帮扶是他们青春的主旋律今天让我们走进身边的这群知心人去看看他们的故事▼“以己信仰,传正能量”“学党史,不仅是我辈青年对革命先辈遗志的继承和延续,更是我辈青年迈向未来的精神底气。”研究生党员学长坚定自身信仰,用自身力量影响着周围人传承革命精神。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第四批研究生党员学长、法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彭诗睿组织参与了“百校研究生颂百年”活动。这次活动吸引了全国146所高校参与,通过连续137天网上接力讲述了213名革命先辈的故事,获得了超100万次的阅读量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10余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彭诗睿参加全国高校党史专题宣讲活动此外,他还代表学校参与全国高校党史宣讲,深入学院支部、走进街道社区,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高校党史宣讲团的成员共同串联党史脉络,打造全国高校“红色地图”,真正做到了用自身信仰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彭诗睿(右二)所在党支部获川大“先进党支部”表彰“职业规划,全心帮忙”“在规划职业之前,先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自己的专业能为社会贡献什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研究生党员学长始终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指引和帮助。毕业钟声渐近,第五批研究生党员学长、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沈紫晴作为一位新晋公务员,在“研究生党员学长说”活动中讲述了她的考公之旅,向同学们分享一手的备考秘籍,悉心解答现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沈紫晴在“研究生党员学长说”活动中分享经验欧阳漫是当时来到“研究生党员学长说”现场的一位同学,深受职业选择困扰的她鼓起勇气拿起话筒,向沈紫晴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沈紫晴完全理解学弟学妹们目前的焦虑与迷茫,并讲自己的相关思考、经验和建议在活动现场娓娓道来。沈紫晴进行分享交流对于欧阳漫来说,沈紫晴的解答如同黑夜中的一束亮光,让她能够更加坚定地走在去往未来的路上。“沈紫晴学姐教会了我收集信息、制作简历,并且会结合她自身的选择和经验开导我要下定决心、设立目标,并为之拼搏努力,这样才没有遗憾。”“学习困惑,热心解答”不止是面临人生选择的毕业生有困难,刚进校的新生在专业学习上也有困惑。第六批研究生党员学长,化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巧注意到这个问题。“研究生党员学长的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始终保持虚心、谦逊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帮助更多学弟学妹探索化学世界。”每年新生入学季,她都会在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上给学弟学妹传授学习的方法窍门,了解大家的学习状态,再针对性地提供建议和帮助。张巧在分享外文文献阅读方法杜孟是化学学院一名跨专业研究生,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复杂的科研仪器压得他喘不过气。张巧注意到杜孟的困难,热心地向他伸出援手。解答疑问、挑灯夜读、共同进步,在张巧的帮助下,杜孟很快适应了新专业。“我很幸运能够遇见张巧师姐,她不仅教会了我知识与方法,还时常开导鼓励我,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张巧(左)向学弟分享学习的经验与方法“科研进阶,用心协作”“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只有大家在一起交流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突破,才能碰撞出新的灵感和火花。”当需要在科研方面为大家提供帮助时,研究生党员学长们也不在话下。“医学生平时的课程学习和实习安排都比较繁重,大家很难聚在一起进行学术研讨”,于是,第四批研究生党员学长、华西口腔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孙一民在每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结束后,都会组织在场支部党员就地开展学术研讨会,交流最新选题方向和学术动态,号召支部党员瞄准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学术前沿开展“医学+X”多学科交叉研究,并组织支部高年级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低年级党员。孙一民(左1)给支部党员分享近期科研心得赤忱和努力没有被时间辜负,孙一民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支部党员学术科研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支部成员在Advanced
4月7日 下午 4:28
其他

川大,永不忘记!

斜风细雨清明至,缅怀英烈寄哀思。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凝心铸魂的宣传教育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讲好英烈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学校于清明前夕开展“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
4月4日 上午 10:00
其他

川大陈恺琳:我的人生,是旷野

必修均分94.19,排名年级第一国家奖学金得主大一主研国家级大创、省级“挑战杯”、省级“互联网+”项目任白象学社社长、院篮球队队长……她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本科学生陈恺琳。是同学们眼中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的“学霸”,也是密友口中一路踉跄、迷茫周旋的“矛盾体”。作为一个斜杠青年,多重身份在陈恺琳身上碰撞出绚烂的风景。在“我与我长久周旋”后,终成旷野。寻路:我与我,周旋久“周旋”,是陈恺琳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在初入大学选择专业时,陈恺琳就经历了一番和自己的久久周旋。从高中就对历史和文学感兴趣的她,在大一下期选修了现代文学,深深地被授课老师生气淋漓的课堂打动了。“老师的一个故事,几句点拨,疏浚、激活了我与文学的感悟通道”。师长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也让她再度意识到了文学这片旷野的丰沛与乐趣,明确了自己想要前行的方向。遵循内心的声音,陈恺琳提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转专业申请。如愿进入了心仪的专业,切实接触到文学研究后,陈恺琳却发现它和自己的认知有着不小的区别。陈恺琳代表刘福春新诗文献馆参加国学月活动时的合影(一排右二)许多个周末的早晨九点,陈恺琳都会去“刘福春新诗文献馆”做整理工作。面对浩繁的出版物,她时感力不从心。但心怀对文学的热爱与憧憬,她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学会了在枯燥中自娱自乐:疲惫时随意抽一本感兴趣的诗集翻阅,侦察文本线索“扒掉作家的马甲”,和师姐一起发掘有趣材料然后哈哈大笑……“逐渐的,我学着在整理时关注纸张、开本、出版社等副文本信息,在一手材料里了解新诗生态,将体力活渐渐做成脑力活,也更理解了文学研究的多样性。”尽管有着茫然和困顿,陈恺琳仍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与感悟中,一步步拓展着自己的版图。转专业后的第一学年,陈恺琳凭借必修均分93.94的好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国家奖学金。转专业后的第二学年上半学期,陈恺琳又将必修均分成绩提高到了94.19。前行:无意处,已繁花如果说与自我的周旋中陈恺琳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那一次次“不问结果”的播种则促成了她繁花琳琅的前路。第一次参加大创项目时,陈恺琳和队友选择了“女性体育文学”作为选题。陈恺琳参加大创项目开展的活动在组长戴融融的带领下,陈恺琳寻访过刊室的体育杂志、转录几百卷竖版繁体的文本材料、阅读生涩的相关理论……长达一年的耕耘后,陈恺琳作为第一主研的《“十七年”女性体育文学史整理及文学、体育、女性的互动关系探究(1949-1966)》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立项。寻求人工智能赋能畜牧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探索天府粮仓背景下“东灌精神”的传承与研究……三年以来,凭着兴趣,陈恺琳持续活跃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学术竞赛及社科项目中,在马不停蹄的奔行中收获三项国家级项目、两项省级项目、五项校级项目的累累硕果。因为喜欢,所以不问结果,只管去做。这是陈恺琳永远能以最饱满的精神去迎接一切挑战的原因。辅修历史的原因同样如此。在历史的课堂里,陈恺琳走进更广阔的生活,“正如王汎森先生所说,历史是‘一种扩充心量之学’,可以在学术和生活上给人以另一种眼光与方法。也正是在不同学科的视野共享中,我发现研究领域和具体见解的差异,并不构成学术的畛域,对文史的互动有了更深的领悟。”回首:追风去,自丰盈于周旋中寻路,在无意处插柳,日常生活中的陈恺琳自由、丰盈、有力。日常写信的习惯让陈恺琳敏锐地抓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她”这一不符合书信体特征的表述,借由这个阅读感受,陈恺琳从书信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展开文章,获得了老师的称赞。幼年在三线建设工厂成长的经历则给了陈恺琳关注彝族群体后三线厂区生活的支点。和当地老奶奶聊天,帮彝族阿叔锄地……陈恺琳拉近着与住民们的距离,探究着教育对于彝族的现代化影响。以敏锐的视角观察着文本中的字词段句,以细腻的触角捕捉着不同的生命经验。陈恺琳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通达文学的路径。陈恺琳(一排左二)和院队成员合影跳出饱读诗书的文人形象,陈恺琳享受着运动和摄影给她带来的成长与乐趣。课余时,陈恺琳担任了院队篮球队队长。加入篮球队的第一年,陈恺琳和队友们一起斩获了“木兰杯”第三名。第二年,陈恺琳完成了队员到队长的身份转变。除了担负起球场上主要的攻防任务之外,还要保证训练有序进行、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处理各种队务琐事,“渐渐地学会了成熟、沉稳和承担。”陈恺琳正在摄影在摄影中,陈恺琳则发现并延续着自己对文学敏锐的感知力。利用假期和一群“铁迷”拍火车,用相机定格忙碌生活的闲隙。“冯至用‘在秋风中飘扬的风旗’来喻指诗歌,摄影和诗歌一样,都是一场对生活的‘捕风’”。这个学期,陈恺琳又开始发展街舞这个新爱好。尽管动作有些笨拙,但她奔向自己那片旷野的身姿却挺拔而坚定。在周旋困顿中找到自己的道路,于风雨兼程中看鸢飞鱼跃的风景。在川大这块包容的土地上,陈恺琳不断让“大学”两个字变得更加有趣、充沛,也一步步接近属于自己的旷野人生。||
4月3日 下午 4:51
其他

川大的春天

||学校扎实开展“三个一流”创建活动送!川大定制【春日帆布包】炫彩上新!川大明远书单第4期!春日一起读好书!大川
4月2日 上午 10:20
其他

学校扎实开展“三个一流”创建活动

2024年1月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大学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一流班子、一流组织和一流队伍创建活动的决定》。《决定》发布以来,全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和党委九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积极行动、扎实开展“三个一流”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全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校党委书记甘霖带队到华西第二医院调研,深入了解医院“三个一流”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医院对推动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的意见建议。甘霖指出,创建“三个一流”与推进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是学校“4+4”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协同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要围绕“三个一流”创建打造工作品牌,开展可学可鉴且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总结凝练既符合党建工作规律又促进事业发展的典型做法,加强宣传推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校党委组织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各单位“三个一流”创建活动推进情况,数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10个学院的党委(党总支)书记介绍了本单位组织开展“三个一流”创建活动的具体做法,交流对“三个一流”创建活动的认识体会,提出对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意见建议和下一步工作举措。连日来,学校各单位深入开展“三个一流”创建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研讨,明晰创建思路,总结经验做法,细化创建举措,将“三个一流”创建与学校重点工作和本单位发展任务一体谋划、统筹推进,为推动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凝聚强大合力。数学学院党委通过“五个突出”扎实推进“三个一流”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强学习突出同频共振,开展主题宣讲,弘扬科学家精神;育头雁突出聚力赋能,以党支部书记例会为载体开展支部书记理论水平与履职能力专题培训;创品牌突出凝聚吸纳,与新疆大学、中国石油和锦官新城社区等开展党支部联建共建,着力打造“1+1”朋辈帮扶行动、研究生党员学长制、“书香进社区”等特色品牌,加强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吸纳;树先锋突出示范带动,教师党员与青年教师和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学生党员下沉社区全覆盖,离退休党员开展“一生向党,初心不变——讲述我的入党故事”活动,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促发展突出实干担当,在数学一流学科建设、有组织科研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体现共产党员的新担当彰显新作为。电气工程学院党委通过“四抓、四到位”进阶式推进“三个一流”建设,促进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抓共识,思想凝聚到位,学院班子、支部和党员层面广泛开展学习讨论,凝聚师生党员干部思想共识;抓基础,效能发挥到位,以校内巡视整改为契机,通过开展规范化党支部建设、细化发展党员流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优化党员作用发挥的“四化”建设,强根铸魂,固本强基;抓特色,品牌打造到位,强化与优秀企业党支部联建共建,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创建活动,以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由专业中心党支部牵头建设国家级“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在电气工程系党支部打造四川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抓融合,赋能发展到位,实施党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党建+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党建+赋能一流学科建设的“四维党建+”工程,全面提升教学、科研、人才和学科建设工作。水利水电学院党委通过“653+X”行动引领“三个一流”创建活动高质量开展。以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领导班子一人一堂高水平党课、一月一次高效能行业交流、一本高标准“廉洁台账”、一批师生高关注问题解决、一组高质量发展难题破解,建强“三个过硬”一流领导班子;以高站位主题党日、高效能联合党建、高标准制度规范、高品质骨干培训、高质量发展举措,打造“三个有力”一流党支部;以高标准理论领学、高质量交流帮扶、高水平特色佳绩,锻造“三个带头”一流党员队伍,并结合X项自创活动扩面推进“三个一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切实以“三个一流”创建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把“三个一流”创建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创建要求写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党建事业融合考核指标一体推进。院领导班子抓落实强实干重实效,围绕“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世界一流”,班子成员每人牵头一项年度重点专项工作,每周向党政联席会议汇报分管工作推进情况,深入临床医技科室宣讲政策、推动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基层党支部筑堡垒聚合力促发展,定期召开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会、干部月度季度工作会议,把学校和医(学)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打造“一支部一特色”2.0版本,引导党支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凝练支部特色;突出高质量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完善党建事业融合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基层党建,为一流支部建设提供坚强信息支撑。党员队伍强党性争先进建新功,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训,将“追光计划”党员教育培训再升级,找准支部建设融入中心大局的着力点、切入点,引导党员立足自身岗位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打头阵、挑大梁,锻造“三个带头”党员队伍。华西第二医院党委围绕学校提出的“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和医院创建“国际知名的妇女儿童医院”的目标,将创建“三个一流”作为引领与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筑基工程”来抓。抓“一流班子”,提升战略引领力。聚焦医院“两个转型”战略目标,坚持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双擎驱动,以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为班子持续赋能,深入践行“一线规则”为班子严实作风,引领医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抓“一流组织”,提升感召凝聚力。紧跟“核心”,坚持党建与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强化党支部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服务“中心”,突出事业发展导向,以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体系为工具,以支部特色党建品牌为支点,构建支部参与、科室引领的医、教、研、管和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体系。抓好“重心”,持续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临床党支部全部实现“支部建在科上”,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提升支部组织力。抓“一流队伍”,提升发展战斗力。聚焦提升党员干部能力,依托“筑浪”院级培训平台,精准务实开展干部培训、“双带头人”培训和党务干部培训,助力党员干部更好履职尽责。聚焦增强党员身份意识,设置党员示范岗,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荣誉感与服务奉献意识。聚焦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实现队伍学历层次与职称结构的双提升,为医院“一院多区”式的发展打造人才“蓄水池”;根据人员特质,规划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实现人员的差异化发展与队伍的多元化优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以强基础、健体系、增活力、促发展为导向,提出“368”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三个一流”创建工作。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组织开展“三个一流”创建活动学习研讨,深刻认识创建活动的意义,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3”级联动协同推进,建立教职工党建中心和学生党建中心,构建“院党委+党建中心+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模式,确保创建活动传达到位、学习到位、落实到位;“6”个一流细化要求,以学校“三个一流”创建为指导方向,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执行、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业绩”为目标,细化学院落实举措要求;“8”化助推提质增效,通过体制机制科学化、工作要求具体化、年度工作规律化、学习教育规范化、选树典型常态化、融合业务制度化、生活形式多元化和考核工作精准化,建强学院领导班子,建优基层党支部,建好党员先锋队。商学院党委深入实施“787+N”举措,统筹高质量党建与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创建“三个一流”。通过理论学习读书班、专题研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履职能力提升行动、廉洁教育、“四下基层”、“六抓六促进”等七类方式,着力创建一流班子;通过党支部班子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对标一流,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党日、“党员群众心连心”支部建家、“支部立项”计划、党支部议事决策制度、党支部联学共建、党支部品牌创建、“举旗帜,强堡垒,创一流”活动等八项措施,着力创建一流党支部;通过“党旗引航,以学铸魂”党员教育集中培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性教育、“我是党员我承诺,深化岗位建新功”活动、党员先锋示范岗活动、“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活动、廉洁文化节主题活动、“1+1”党员服务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七项活动,着力创建一流党员队伍。机关党委通过“三抓三促三强化”,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抓实抓细创建活动。聚焦“抓好理论学习,抓好书记讲堂,抓好关键少数”,建设“三个过硬”领导班子。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组织开展机关党组织书记讲堂,提高领导力和决策力;坚持“沉下去”“走出去”,引领机关各班子深入基层、走出学校开展调研。聚焦“促落实有力、促凝聚有力、促发展有力”,建设“三个有力”党支部。通过明确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实施党支部工作“三清单一计划”等方式,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用好“党建平台”,探索制定《机关部处和部分业务单位日常考核办法》,加强党支部日常工作督导,推动工作提质增效;选树先进典型,持续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创建,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聚焦“强化组织生活、强化服务管理、强化业务培训”,建设“三个带头”党员队伍。定期编发学习参考资料,组织各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牵头制定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实施方案,推进教育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精管理、优服务、创一流”的一流服务管理保障体系创建活动。||
4月1日 下午 5:44
其他

川大明远书单第4期!春日一起读好书!

罗文欣6.《乡土中国》费孝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索书号:C912.82/5543X-7《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是中国社会研究的入门级阅读刊物“巨著”。
3月31日 上午 11:31
其他

深切缅怀!追忆马识途先生与川大的深厚情谊

2024年3月28日,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8日晚19时25分去世,享年110岁。马识途先生早年参加革命工作时期即与川大结下不解之缘,晚年在川大设立“马识途文学奖”,关心支持川大教育事业发展。1早年与川大结缘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41年,为避开国民党敌特机关的追捕,他机智地将高中毕业证姓名中的木字上加上了一撇而成为“马千禾”,并以这个化名考入四川大学外文系短期就读,今天川大档案馆仍然保存着他当年亲手填写的入学登记表。新中国成立前,在地下党川康特委工作时,马识途领导过川大地下党的工作。他的爱人王放是地下党川大党支部的书记,他的堂妹马秀英1943年至1947年就读于川大经济系。在马识途的影响下,马秀英加入民协等进步组织,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重庆党组织被破坏后,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949年11月在渣滓洞遇害,年仅26岁。王放出身书香世家,早先在家乡河南上大学,抗战爆发后逃难到四川转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她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时任四川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领导党的外围组织民协的工作。1958年,马识途奉命筹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任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时,报请四川省委同意,在川大、重大等几所大学二年级以上的理工科学生中挑选出了200个学生,并从中抽调一部分人,不等毕业,就直接送到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跟随名师学习,此举称之为“拔青苗”。马识途说,四川人杰地灵,当年他们在川大理工科“拔青苗”,培养出了不少科学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4年,马识途被聘为四川大学荣誉教授。他长期关心支持川大教育事业发展,牵挂川大学子实现梦想、成长成才。马识途在105岁时曾说:“我希望川大能出更多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著作、发明,也希望川大能够涌现更多出色的新闻家、文学家。这是我作为一个川大的校友,对大家的一种希望。”2在川大设立文学奖,关心学子成长2014年,马识途举办百岁书法义展,书法作品售卖所得共计231万元。他将义展所得全数捐赠给了四川大学,设立“马识途文学奖”,用于资助和奖励热爱文学但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当年6月28日,首届“马识途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川大隆重举行。百岁高龄的马识途亲临现场,与阿来、李致、王火等著名作家一起为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的22名获奖学子颁奖。2019年,“凌云苍松——105岁马识途书法展”举行义卖,他又用当次书法作品义卖所得向“四川大学马识途文学奖”追加捐赠105万元。2022年,108岁的马识途再向川大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该笔捐款来源于2021年6月马识途先生在重庆举办的“魂系中华——马识途书法展”所得。他在捐赠仪式的视频寄语中告诉川大学子要好好读书,学习到真本事,“不要浮夸,要学到真实的本事,确实要费很大的力气。我对你们来说,没有教你们什么东西,只是把你们引入了一个路子,一切要靠你们自己努力。”截至目前,“马识途文学奖”已颁发九届,共计201部作品204人获得奖励扶持。文学,是马识途人生中的关键词;川大,是他寄望文学人才培养的牵挂。3在川大缅怀战友2019年,四川大学江姐纪念馆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揭牌。纪念馆原址是江姐在校居住的原国立四川大学女生院,馆内展览通过图片、文献、视频等形式,全面呈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67名川大英烈校友的革命事迹。“江姐纪念馆”匾额正是由马识途亲笔题写。后来,马识途还不顾年迈,特意来到纪念馆缅怀英烈。在纪念馆门口,他走下轮椅,在家人的搀扶下步入纪念馆,看到馆内的江姐雕像,马识途说:“这很像她。”虽然不时需要用轮椅代步,但他依然仔细地观展,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当看到堂妹马秀英、爱人王放在川大读书、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时与同学们的合影时,他与家人讲述起亲人参加革命的故事。2021年9月30日,107岁的马识途在家人陪伴下,再次来到川大,来到四川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深切追思与怀念那些曾与他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这一天是烈士纪念日,他对着烈士纪念碑深深鞠躬,献花,仔细地一个一个地看纪念碑上的名字,一边看一边回忆。他对身边的人说,“他们所有的人都还活着,在我的心中。”之后,马识途又前往位于望江校区体育馆处的“中国共产党在川大百年历程专题展”,回顾四川大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展览中就有他和妻子王放的珍贵合影照。在得知马识途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川大师生纷纷表达了内心中深挚的缅怀与追思。马老是一位有情怀的大作家,对学生很关爱,大家都非常敬仰他、热爱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国际比较文学学会,马老亲自参会并作大会发言。那时我们每次开会,他一定会来现场支持,希望培养更多有情怀、有理想、有才华,能够创作出好作品的青年文学人才。当年马老主动提出要将书法作品义卖所得收入全部捐赠给川大文新学院时,我们非常感动。“马识途文学奖”举办十届来,不少获奖者已成长为文坛后起之秀。比如首届“马识途文学奖”特等奖获得者颜歌,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曾两次荣获该奖项的张叉,目前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同时还担任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马老的这些关怀,在同学们的灵魂上都印下了深深的血脉传承。马老是一位革命工作者,他非常爱国、爱家乡,希望中国强大,更希望后一辈能健康成长、茁壮成长。这是他的情怀。在他看来,人才培养是一个千秋万代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而“马识途文学奖”的设立,对于同学们人生观的塑造,以及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却影响长远。他的很多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马老是能写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大作家。他的文学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他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心怀大者的革命家,曾为国家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踏实实作贡献的人。他一直都很关心下一代,关怀青年学生。——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惊闻马老仙逝,深至悲痛,这是中国文艺界的重大损失。马识途先生一生奉献,努力奋斗,德高望重,是文学艺术界的楷模。马先生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热爱文艺创作、研究文艺的高层次人才。马老一路走好,马老千古!——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傅其林马识途先生创设“马识途文学奖”就是为了鼓励青年一代的文学创作,这些年来,我也有多次当面聆听马老教诲的机会,从中感受一位百岁老人的宽厚、温润和对川大的深情。我们一定要将马识途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激励年轻一代奋发向上,为国家、民族和学校争光。作为一位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我看来,马老的文学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研讨和展示,作为中国文学地方路径探索的优异代表,他的作品是继李劼人、沙汀、艾芜之后四川文学的又一典范,沿着马老的文学写作之路,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现代巴蜀文学的经典,我愿意带领川大的青年学生在这个领域展开深入的挖掘。——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悉闻马老仙逝,深感悲痛。虽从未见过马老本人,但马老对我的影响却贯穿了我在川大中文系近7年的求学时光。第一次“认识”马识途和“马识途文学奖”是在2017年,当时我正在创作我的第一篇“正式”的短篇小说《雨路》。遗憾的是两次投稿都未获奖。2019年,我的第三篇“正式”的短篇小说《香火》获奖了,可以说,这是马识途先生对我最直接的影响。2023年,我又参加到了一个关于马老的项目当中,这算得上是马识途先生对我的第二次最直接的影响。马老用自己的一波三折的创作人生、坚韧不拔的创作态度、助力梦想的创作情怀点亮了一位在文学路上独自摸索、踽踽前行的青年。现在每当我困顿失意之时,总是会想到马老的种种。而我也在他的激励下,慢慢成长为更好的人。我们的项目原本计划在今年对马老进行一次采访,此刻,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无法弥补的遗憾。马老的精神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上、刻在了我的行动里,他的故事也在我的文字里留存。我将永远怀念他。——文学与新闻学院2021级研究生
3月29日 下午 6:41
其他

斩获全国特等奖!川大王宏涛的“挑战之路”

川大校园里交汇着无数学子的人生轨迹一场偶然的交谈,一个突发的灵感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段意外的经历……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精彩的故事开始上演王宏涛的“挑战之路”王宏涛(右二)王宏涛与“挑战杯”的缘分贯穿了在川大的本科四年从投身赛事志愿服务初识“挑战杯”到组队参与“挑战杯”拿下全国特等奖……王宏涛与伙伴们朝着更广阔的风景走得踏实而坚定人物档案王宏涛水利水电学院2023级土木水利专业硕士作为负责人主持项目《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现状、瓶颈及对策研究》,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从志愿者到参与者早在不曾察觉之时,王宏涛便已和“挑战杯”有了联系。2019年,王宏涛考入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同年,四川大学成为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承办高校。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21年,王宏涛报名第十七届“挑战杯”志愿者,参与赛事筹备。王宏涛参与第十七届“挑战杯”志愿服务(左一)2022年,因疫情影响,第十七届“挑战杯”主体赛国赛临时改在北京举行,王宏涛等校团委学生骨干被抽调前往北京协助办赛。调试网络、铺架设备、组织现场答辩……短短几天时间,王宏涛与另外20多名志愿者一起,高效地完成了近500支队伍的服务工作,保障了赛事的顺利进行。现场王宏涛旁听来自全国高校优秀团队的答辩,被盛会氛围感染的同时,他心中也悄然种下参与“挑战杯”竞赛的种子。“各参赛队伍迸发出的思维火花给了我极大的触动。那次北京行之后,我就对‘挑战杯’这项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就想着不能只做一名志愿者,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参赛者,踏上‘挑战杯’全国大赛的舞台!”他说。斩获全国特等奖2023年,王宏涛作为校团委创业就业促进部部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部门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完成了《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现状、瓶颈及对策研究——“全过程育人理念”下胜任力培养模式探索》调研报告。王宏涛在十八届“挑战杯”终审决赛答辩现场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如何?就业困难原因何在?破解困境应从何处发力?为了探清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堵点、痛点、难点与解决方案,王宏涛与伙伴们走过西部7个省市自治区38所高校,发放万余份问卷,进行多次深度访谈。最终,团队从就业课程开发、素养模型构建、就业数据跟踪等维度探索,认为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应前置至义务教育阶段并持续跟进,创新性地提出了“全过程育人理念”下的就业帮扶体系这一对症之策。他们的付出与成果也得到了认可,项目调研报告被中国社科院采纳,团队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王宏涛与伙伴们在一起(后排左二)一群人走得更远“川大的舞台无比广阔,同学、老师、竞赛等都可以给我们指引。大胆尝试,结伴前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王宏涛非常感谢在川大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能够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这样的大学时光,一定是充实且富有意义的!”他说谈及自己的“挑战之路”,王宏涛感慨万千:“挑战杯”一直是他青春的主线,从第十七届的志愿者到第十八届的参赛者,见证一批又一批青年科创人才奔赴“挑战杯”的舞台,仿佛见证着国家科技创新的未来。感谢“挑战杯”,让他收获了宝贵的团队精神,让他坚定了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信念,让他坚信强国之路正在青年脚下!在川大有着许多的“命运时刻”而支撑“命运齿轮”转动的始终是背后努力拼搏的你和我勇敢迈出那一步吧迎接新的挑战与希望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挑战之路||
3月28日 下午 4:27
其他

28人直博!川大首批强基计划学生都去哪了?

四川大学作为强基计划首批试点高校,自2020年起进行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致力于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2020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录取首批学生119人。经过3年的动态考核和增补分流,截至2023年底,我校2020级强基计划共有109名同学顺利转段,其中直博生28人,硕士生81人。转段的学生去向包括文学与新闻学院12人、历史文化学院19人、哲学系12人、数学学院17人、物理学院6人、化学学院13人、生命与科学学院8人、建筑与环境学院13人、机械工程学院1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1人、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1人、华西医学中心1人、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1人、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2人等。学校跨门类建设“数理力”“化生医”“文史哲”三大平台,以课程体系设置、科研训练实践、综合素养培育、学业生涯发展四个方面的融合培养,全面落实多交叉的培养理念。学校注重本研衔接,学生通过本硕博衔接培养可成为基础学科专业的拔尖研究人才,也可成为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面向国家急需关键领域等交叉学科专业的拔尖人才。学校配备一流师资,顶尖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担任首席专家、执行主任,领衔由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学术发展、指导体系主管组成的核心工作团队。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一流课程教师团队、教学名师、“教学三大奖”获奖教师等担任“学术导师”“学业导师”“驻院导师”和任课教师。依托校内外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高水平实验室及领军企业研究机构,学校通过“创新2035”先导计划等科研专项、医工融合“三中心一平台”等,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高水平科研资源。实施“玉章书院+专业学院”双院协同管理模式,玉章书院与专业学院结合第一、第二课堂,开展学术及文化活动,搭建思想引领、行为养成、文化建设、师生交流、生活服务等一体化多功能育人平台,实现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2020级强基计划学生共参与国家级科研训练项目15项、省级23项、校级5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6篇,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4件,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25次、省级51次,人均参与社会志愿活动35小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2020级工程力学强基计划学生杨理,大一时在指导教师曾祥国教授的带领下接触储氢领域力学问题,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篇,发明专利1项,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力学+X”创新实践研讨会创新作品奖,研究生阶段将在航空航天领域继续从事学术研究。2020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学生何婧秋,40余门课程满绩,分别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连续两年获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学生马婉清,2022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荣获2023年iGEM竞赛国际金奖以及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全国二等奖。在新时代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将继续坚持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责任的教育创新、有研究的管理服务、有引领的典型示范,着力造就具有川大特色、符合时代和国家发展要求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培养基础学科新质人才贡献川大力量。||
3月27日 下午 4:33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川大人课表大起底,真是不服输啊!

星期一:认真收心星期二:状态满满星期三:状态坚持住星期四:我的周末马上到来星期五:一星期搞定!厉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川大有人课表不空,有人一周无休有人兴趣广泛多探索有人钻研专业不停步
3月26日 下午 4:53
其他

全球首例!川大华西医院完成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移植中心成功为一名62岁男性患者完成全胸腔镜下同种异体双肺序贯移植手术(ECMO辅助)患者术后4天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经文献查阅,世界范围内此前尚无全胸腔镜下双肺序贯移植的病例报道与开放切口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肺移植相比,这个手术难度在于需要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全胸腔镜下的支气管吻合、肺动脉吻合和左心房袖式吻合,吻合要求精度高,操作难度大。优势在于术后患者舒适度极大提升,康复进程明显加快。此项技术尚无先例手术历时10小时据悉,该手术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指导,由该院肺移植中心蒲强教授团队成功实施。蒲强教授介绍,患者为62岁男性,罹患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多年,术前为终末期肺病状态。需不间断吸氧生存,且因反复感染等因素多次住院治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辗转求医在标准内科治疗下均无法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间质性肺疾病终末期可能危及生命,肺移植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该患者在了解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移植中心开展肺移植治疗后,于2023年8月10日入住该院呼吸综合病房进行移植前的评估和配型准备。蒲强教授经肺移植中心组织多科讨论,仔细梳理患者病情,评估移植指征明确,无绝对手术禁忌。移植手术团队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团队肺移植的经验累积以及胸外科多年深耕胸腔镜手术的技术沉淀,拟定采用全胸腔镜下双肺序贯移植技术。此项技术尚无先例。在刘伦旭教授指导下,肺移植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和模拟推演手术流程,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紧急情况,在确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以及紧急情况预案后,最终决定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方案。患者于2024年1月4日匹配到合适的供肺。胸外科、麻醉科、ECMO及手术室团队历时10小时,克服了肺门淋巴结冻结切除病肺困难,全胸腔镜下吻合支气管、肺动脉和左心房操作难度大等难题,顺利完成全胸腔镜下手术操作。术中纤维支气管镜下检查支气管吻合通畅完整,经食道心脏彩超评估肺动脉,左心房吻合满意。患者术后30天顺利出院医生呼吁社会重视器官捐献“关于肺移植手术,以前我们最经典的切口叫Clam-Shell,需要把整个前胸壁和中间的胸骨切开、切断,然后掀开,呈现为‘蚌壳状’。”蒲强介绍说:“这种切口对患者胸壁的损伤非常大,从而影响后续的康复,也有可能增加肺部的并发症。”相较于需要横断胸骨,切开长达30cm的Clam-Shell切口,全胸腔镜手术单侧主操作孔仅约8cm且不需要撑开肋间隙,不横断胸骨,极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全胸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范围明显缩小、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患者自主气道廓清排痰的能力也明显提高,有利于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同时术后肺康复锻炼以及全身康复锻炼明显提速,患者术后第4天由MICU转回普通病房,随即可下床自主活动。在多科室齐心协力下,经历了抗感染、移植抗排异调节、康复锻炼、营养支持等多学科综合诊疗,患者术后30天顺利出院。后续随访患者恢复良好,脱氧回归社会生活。华西医院表示,经文献查阅,世界范围内此前尚无全胸腔镜下双肺序贯移植的病例报道。蒲强教授表示,未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还会持续开展这种手术,该手术目前更适用于胸腔粘连不太严重的病人,其切肺的过程可能会相对顺利,可以在腔镜下完成。同时,蒲强教授表示,目前供肺移植的肺源非常稀少,倡导社会重视器官捐献。||
3月25日 下午 4:31
其他

免费送!川大定制六款金属书签,等你来拿!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光阴动人,风也浪漫。在明媚与缤纷中,【川大定制金属书签】绚丽登场!每一枚书签都是一段文化的旅程精心雕刻的图案,诉说时光的故事一枚来自母校的专属书签是存于书页间的浪漫诗意是沉潜文字之旅的温柔陪伴三大校区,六种款式,特别包装专属定制,让阅读更加精致【获取方式传送文末】望江
3月23日 下午 3:30
其他

爸爸妈妈,我在川大被“爆改”成表情包了

东风渐暖蛰虫鸣川大的新学期已一键重启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爆改”的风也随春日的浪潮刮到了川大晨光熹微透过云和枝丫将春日花钿佩戴在每一位一步步靠近目标的学子胸前他们揉碎眼底惺忪的睡意迎面奔赴梦想三两结伴早八的路,也不算长新学期伊始偌大的图书馆已然坐满了人沉浸于眼前的学习工作笔尖划过书页、手指敲击键盘在静谧有序的学海中享受着知识的浸润知识与美食缺一不可对美味的追寻就像一场寻宝之旅百味千珍,眼花缭乱慢慢探索,细细品味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余绘出属于自己的美食地图从紧张的学习节奏中脱离在有阳光的午后躺在湖畔草坪上春光浓郁,微风轻语这是舒缓压力的天然疗愈场所或躺、或坐,放松身心找到生活与学习的平衡这里,是属于我们的旷野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灵魂的契合者感受日渐浓烈的情谊在这里,我们也是家人烦恼在一起,欢笑也在一起我们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相知相伴,共同前行今天的快乐来自操场、跑道、体育馆在运动的轨迹里尽情释放暂时忘却学习的烦恼活力四射的我们正在这里绽放光彩◆
3月23日 下午 3:30
其他

荣耀!二等功!喜报送进川大

||不仅是年级第一!川大陈俊强:坚持所爱,乘风破浪!今日春分,川大为你簪繁花国家级重点研究平台!川大+1!大川
3月22日 上午 11:20
其他

不仅是年级第一!川大陈俊强:坚持所爱,乘风破浪!

2020年,一心想要学习哲学的陈俊强参加了高考,怀抱着对川大的喜爱,他考入川大,并在入学后通过了吴玉章学院的选拔,从原专业转至心中所念的哲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时间来到2024年,此时的陈俊强已顺利保送硕士研究生,并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硕果累累。连续三年成绩排名年级第一、获国家奖学金;获四川省及校级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阅读之星”、四川大学优秀学生等;获四川大学小米特等奖学金;连续两年带领团队获评四川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创”“挑战杯”多个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件事陈俊强说:“这一切似乎都是遵从内心的呼唤”读万卷书:以书为始,自成天地陈俊强喜欢读书。在大一、大二的两年里,他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于他而言,图书馆是一片沃土,在这里,他得以穿越时空,实现与思想家的对话。在清晨拂晓之际踏入图书馆,在闭馆音乐响起时踌躇离开,这种“早出晚归”的习惯,让陈俊强成为了四川大学2023年度“阅读之星”(全校仅十名)。作为2023年度“阅读之星”代表发言他说,通过哲学,他“获得了一种生命宽广的愉悦感,凝视着一片广袤开阔的空间”,在时间的经纬里努力找到生命意义的定位。读书也带来思想的碰撞。陈俊强最喜欢参加“望江柏拉图学园”读书班。这是一个由川大哲学系梁中和教授发起的“知识共同体”,接续柏拉图、斐奇诺的“学园传统”,招募学员一起读书明德,也组织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思想著作。师生们聚在一起,在热闹的公园里读书、在书店的一隅中茶叙,各抒己见,开展持续深入的探究。与望江柏拉图学园师友们研读经典陈俊强认为,古人的思想并不会过时,它依然可以有力量地介入到现时代的生活中:“作为中国学者,学习研究古典哲学必然面临跨时代、跨地域的时空问题,但我认为文明本身并不隔阂,对哲学的热望必然源于当下的关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夜以继日的积累为陈俊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提前学习研究生课程,陈俊强在梁中和、杨顺利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两篇论文的写作,并以此参加了“存在与希望”全国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史哲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行万里路:学以致用,行者常至刚进入大学时,陈俊强就遇上了“挑战杯”首次设立的“红色专项”活动,于是他结合自身专业,从陈望道“错把墨水当红糖”的故事出发,回到家乡义乌开展相关调研。“手沾墨水口来尝,路漫长;信仰味道终觉甜,夜未央。”这首名为《甘》的说唱歌曲,就是陈俊强和他的伙伴们在调研后结合所思所想,自行编创完成的。在陈望道故居开展调研谈到创作初衷,陈俊强说:“我们想从年轻人独特的视角出发,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创新党史宣传的方式。”本次调研的报告获评四川省第十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项目成果也得到了人民网、《浙江日报》头版等多个平台的宣传报道。大二期间,陈俊强又把目光聚焦在乡村振兴上,开启了“彝茶飘香”项目。陈俊强跨学科组建了成员来自八个学院的“红茶尚须焙火工,彝山制茶史再书写”乡村振兴促进团,希望用大学生的力量助力马边彝乡的振兴。团队赴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社会实践成员们一起思考彝茶发展的痛点难点,开始撰写项目策划书,经过入围赛、集训营培训以及决赛,项目最终入选了四川大学暑期社会表彰暨成果报告会,团队获得四川大学暑期社会优秀团队、“寻找共同的足迹”活动十佳团队,陈俊强也获评了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从马边调研回来后,团队又一起完善项目,最终成功申请了国家级“大创”,并通过层层评审,成为四川大学第七期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功入驻江安校区i创街。历万件事:脚踏实地,日不暇给陈俊强“闲不住”。大学期间,他并不满足于学习和竞赛。他坚持着充分利用每一点时间,去做各种有意义的事。陈俊强担任了四川大学青年讲师团讲师、百川青年学生宣讲团哲学系分团团长,经常被邀请至华西基法学院、商学院、吴玉章学院等开展主题宣讲和党史教育活动。凭借着严实的内容、出色的口才,陈俊强得到了师友们的肯定,也因此获评百川青年学生宣讲团的优秀宣讲员。陈俊强还是马克思主义思政微课工作室的文稿组成员,与师生团队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晓知议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个历史决议》。这节微课被纳入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并得到了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环球人物网等平台的推广报道。在商学院开展主题宣讲陈俊强从大一开始学习古琴。古琴讲究“和静清远,古澹恬逸”,因此在陈俊强看来,对古琴的操练,本身就是对哲学的体认。几年下来,他已从一位半生不熟的“初学者”,进阶成为能够登台的“表演者”。在北京大学参加文化艺术节晚会他说:“我学习古琴的初衷,就是希望在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交流时,我能够自信从容地展示我们自己的传统乐器。”在去年的UIP国际交流营中,陈俊强就与留学生们一起交流学习古琴、太极,带领他们领略中华文化的精彩。在UIP国际交流营同留学生交流学习中华文化目前,陈俊强主动成为“大川小思”朋辈学业辅导中心以及“立信·明远”结对计划志愿者的一员,到吴玉章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开展分享会,以一对一咨询、团体辅导、日常答疑多种方式帮助学弟学妹破解成长的迷茫。临近毕业,作为“过来人”,他更想用自己的经验,助力更多同学实现自己的心之所向:“我们要怀抱远大理想,用信仰的旗帜指引前进方向,用实践的脚步丈量人生天地。””从大一开始陈俊强就试图找到“超越”的真正含义在他看来,“超越”的根本在于“热爱”与“行动”——在经过认真、真诚的探索后发现生命的价值,从而热爱生命||
3月21日 下午 4:27
其他

今日春分,川大为你簪繁花

日光烂漫,春景熙熙争奇斗艳,百花齐开今日春分,川大与你平分春色也为你簪上繁花川大的花景细腻别致,赏心悦目处处有处处的风情一瞥便定格下季节的色彩趁着春光烂漫为自己簪上一份来自此间独一份的限定美丽“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须九畹始征兰”簪一朵玉兰纯洁高雅,亭亭而无瑕路过时总不禁向它望去斜斜伸展温润白净玉兰只是朵朵宁静地绽放带着淡雅自然的清香沁人心脾杏花如精灵般绽放小小的,不胜数捡起一朵,簪于耳旁盛放时,一切温柔簇簇粉白,如云絮漫卷花瓣晶莹剔透与枝桠交错宛如油画“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蓝天为幕,杏花为诗铺出了纯粹而深邃的浪漫冬寒渐退日,学子未归时梅花已开满枝头簪一朵梅花簪出一分晚冬里的逍遥粉色的花海是春初的梦幻世界来与梅花合影吧“咔嚓”一下不负红尘,不负春粉白翩跹,灼灼其华簪一朵桃花招来漫山遍野的好运桃花是元气小精灵绽开的花蕊羞红脸颊花香盈满春季愿人如桃花,含笑春风愿日如桃花,甜蜜幸福白净柔美的木香花总是姗姗来迟它温和地为你簪一场好梦洁白的花瓣如星星点缀在绿叶丛中繁花如瀑风起时,花香四溢牵藤布蔓,倩影珊珊点缀了春的芬芳春日夜晚,海棠未眠簪一朵贴梗海棠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几经夜雨香犹在花朵依然挺立知否知否便是“红肥绿瘦”怒放着的、热烈着的还有一树柔蔓迎风的垂丝海棠娇艳盎然,垂英凫凫花朵压弯树枝低垂遇到微风飘飘荡荡娇柔红艳远望犹如彤云密布绿鬓朱颜正春色撩人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茶花一树早挑红,白朵彤云啸傲中”簪一朵山茶花盼望着,如其之坚强花瓣层叠红粉似霞山茶花低矮却饱满最是宜人去与山茶花相遇吧与它的热情撞个满怀“仙云昨夜坠庭柯,化作翩跹万玉娥”簪一朵垂枝樱花氤氲淡淡的思念在春日的争奇斗艳中樱花反而显得娇羞掩着淡色的面纱绽放的花蕾伏在那袅袅娜娜的枝头上绮丽如它,短暂如它永恒也是它“油菜花开阡陌香,人间景色属金黄”簪一朵油菜花新的希望与生机,由此而来微风荡漾花浪滚滚金黄色的世界一望无际吸引着五彩的蝴蝶油菜花生长在开心农场里是同学们辛勤耕种的硕果与他们一起共迎希望的曙光和樱花“撞衫”红叶李的花瓣却圆润无缺刻将它簪于髻心是幸福,是积极,是向上花朵稀疏,素净淡泊环绕的是灿若红霞的叶片似信使一般传递着青春的信号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春风拂过轻柔的花叶如羽毛般飘荡人随春好,春与人宜花开枝头满眼春花簪头髻人有意
3月20日 上午 11:18
其他

看过来!“创想博物馆 ” 文创大赛正式开赛!

明媚春日好风光,锦江河畔创意亮四川大学博物馆110周年庆特别活动“创想博物馆”文创大赛正式鸣锣开赛!文化深厚、创意丰富奖励多多、荣誉满满期待您的参与!▼大赛简介今天,文创产业方兴未艾,在四川大学和四川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创想博物馆”文创大赛这一赛事平台,将知识、信息、情感和生活美学融会贯通,致力于打通学、研、产、宣、售、用,实现跨界合作,努力实现文创产品的创意征集、生产转化和宣传推广。在四川大学博物馆11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诚邀您发挥才智,将博物馆藏品资源与西南天地的风物民俗相结合,提炼出巴蜀文化元素,与潮流科技、时尚文化的现代生活接轨,设计和生产制作出邮票、明信片、手办、潮玩、文具、服饰、日用品等生活物件,表情包、壁纸、IP形象以及元宇宙、裸眼3D等数字文创产品,将西南天地风物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创意妙想融入大众生活。赛道设置1赛道一:创意设计类本赛道诚邀国内外高校师生、设计公司、独立设计师,还有文博创意爱好者,发挥才智,贡献巧思妙想。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名义参赛。同一团队或个人可提交多个作品,但不得重复获奖。参赛作品形式(1)邮票、明信片、海报、插画、IP角色、表情包等平面设计;(2)笔记本、集章图样、手办、茶具、饰品等生活学习用具设计;(3)动漫形象、游戏、潮玩等数字文创设计方案;(4)文创联名策划方案。作品要求参赛者需提交能反映作品整体、局部效果的作品设计图、效果图或实施方案。最多上传8张作品,仅限jpg、jpeg
3月19日 下午 5:13
其他

国家级重点研究平台!川大+1!

||校党委书记甘霖带队赴北京高校调研在川大,阳光正好!川大“涛哥”的课你上过吗?可以体验茶百戏、射艺……的那种!大川
3月19日 下午 5:13
其他

校党委书记甘霖带队赴北京高校调研

3月14日至15日,校党委书记甘霖带队先后赴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调研,就加快推进学校文科高质量发展与三校进行交流座谈。副校长姚乐野、学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副校长康震、汪明对甘霖一行表示热烈欢迎。程建平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文科发展使命,希望大家一起探讨推进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甘霖介绍了四川大学推进文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表示北师大在人文社科方面成绩显著,亮点频出,希望共担时代使命,加快推进文科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座谈中,双方就文科发展目标与定位、学科布局、传统学科转型升级、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引育和激励、青年教师成长支持、智库建设、有组织的自由探索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北师大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在北京师范大学期间,甘霖一行还调研了北京师范大学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清华大学座谈现场在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代表校党委书记邱勇、校长李路明热烈欢迎甘霖一行到访。彭刚介绍了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发展基本情况,表示双方情谊深厚,希望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甘霖介绍了四川大学推进文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考与调研目的,表示近年来清华文科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学习经验,加快推进川大文科高质量发展,共同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座谈会上,双方聚焦文科的规模与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学术评价、古文字学科建设、学科交叉、通识教育、智库建设、文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清华大学期间,甘霖一行还调研了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相关院系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北京大学座谈现场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会见了甘霖一行并进行交流座谈,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参加座谈。郝平表示,四川大学是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北京大学拥有深厚的学术根基和文化传统,人文社科是传统优势领域。希望双方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作出贡献。甘霖表示,北京大学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辉煌的办学成就。四川大学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高校好的经验做法,努力推动学校文科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承发展,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座谈中,双方围绕文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学科交叉、科研平台管理、智库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北京大学期间,甘霖一行还考察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调研文理工医交叉融合、高校智库建设等情况。||
3月18日 下午 3:15
其他

在川大,阳光正好!

太!阳!出!来!啦!春!天!来!到!啦!春光正好,万物复苏微风吹暖了每一个角落一颗想“动”起来的心也关不住啦!健康的身体是奋进的保障让我们一起奔/跃/跳进春天里!运动起来吧!川大学子们的运动超丰富的!▼身体在球场上飞驰梦想在篮筐中奔放激烈的对抗、争抢振奋人心的反转、绝杀热情在这里点燃团队合作、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保持冲锋,就是无敌的姿态!排球,是永远向上的运动鱼跃、翻滚再难救的球,也不放弃精妙的二传、强力的扣杀跳跃、奋起、扑球!直叫人眼花缭乱,热血沸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无限风采,始于足下阳光洒在绿茵场上球员们的汗水反射出耀眼的光辉踢出信念,踢出快乐挥拍颠球错发球拿起球拍,谁“羽”争锋跳起,扣杀羽毛划出优美的弧线最原始的力量就此爆发乒乓如人生有高点,有低点有快攻、有悠闲可攻可守,可进可退进退间,炼情明心凌空飞跃,一“网”无前挥拍一击,势不可挡跳动的网球,飞舞的青春你已是百里挑一热爱,永不言败跑者沉稳的步伐随风而动的衣袂回响着生命激荡的节奏与韵律3月起,三场荧光夜跑与四川大学第三届春季环校跑活动任君挑选!优雅、热情、和谐是体育舞蹈的主旋律被汗浸湿的舞垫练不完的基本步汇成聚光灯下的闪耀身影礼始礼终,内外兼修跆拳道不只是一种格斗技术也是培育坚韧不拔精神的摇篮多一分锻炼,拥有健壮的体魄多一份磨炼,拥有决胜的勇气下棋,一种智慧的对决成为棋盘上的胜者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棋手沉思,精准落子每一步都充满策略与挑战无海敢造浪,陆地逆风行滑板上的他们将创意与热情凝聚在每一个动作当中短暂地克服重力极大地享受自由打破束缚,跳入水中在湛蓝的水面上留下美丽的波纹感受肌肉力量的释放游出自己的个性魅力勇于尝试,勇于突破狭路相逢,“泳”者胜定向定人生,越野越快乐一张地图,一根指针探索未知的美好四川大学第五届“发现美丽川大”定向系列赛与第三届“熊猫定向·智跑川大”全域定向赛等你来越!听动感音乐,燃运动激情健康至上,运动万岁!再坚持一下、两下、三下更好的自己,就在前方!3-6月,学校为大家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将举办16场运动赛事邀你来参加!邀你来观看!趁阳光正好让我们用朝气蓬勃的青春用活力满满的运动迎接春天,不负春光一起动起来!||
3月17日 下午 1:43
其他

权威发布!四川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四川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正式发布其他1、以上分数线为学校确定的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是考生进入我校复试的最低要求,我校各学院(系/所)可根据招生计划、生源情况等因素提高本单位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学院(系/所)公布的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准。2、符合教育部《2024
3月15日 下午 5:19
其他

川大“涛哥”的课你上过吗?可以体验茶百戏、射艺……的那种!

在川大,有这样一位老师因热爱,他“跨界转行”学习语言和文字投身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川大,有这样一门研究生课程精彩纷呈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艺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文学与新闻学院王涛老师和他的《中华文化才艺》课程王涛老师和同学们在《中华文化才艺》课上合影《中华文化才艺》课上的词云《中华文化才艺》课上,王涛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跳彝族舞跨界转行文科他自学古琴于北方生长,在南方生活,于东部求学,在西部任教。走过不同地域、拥有丰富经历的王涛老师认为,只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来获取价值是有所缺失的,“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我中学时看到一群老汉聚在西安城门下唱秦腔,这个音画结合的场景一直存在我的脑海。”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是王涛老师自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转向文科研究、文化研究的重要支撑。借助工科的逻辑思维优势,他在语言学研究中不断创新。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也伴随他一路前行。在他看来,从小的语文学习,是他自然而然与中华文化结缘的基础。“进入文科学习后,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类雅俗文化。”从小,王涛老师就对古琴充满了兴趣。“古琴表现内容的深处和中文系所探寻的真善美是一致的。”于是,他在读研后开始学习古琴。在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瓶颈时,他会弹弹古琴来平和心境,帮助自己清除杂念,集中注意力,从而积攒力量攻克难题。“古琴给我带来了一种正能量反馈,这也是我在《中华文化才艺》课堂上想和大家表达的一种真情实感。”于中华文化之中寻求“乐”感2019年,王涛来到川大文新学院任教。恰巧在这一年教研室决定开设《中华文化才艺》课程,便将这个教学任务交给了王涛。“我接手之后,就想尽量把它变得更有意思一些”,第一次开课时,王涛选择从自己最熟悉的古琴入手,由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核引入,逐渐转为由同学们展示,最终由大家一起搭建起文化的舞台。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课程吸引了许多中外学生。在这门课上,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展示、分享自己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才艺。《中华文化才艺》课上的针灸技艺展示《中华文化才艺》课上的中国舞展示某次课上,碰巧有四位同学分别展示了茶艺、射艺、中国舞和现代改编爵士。茶艺的温和,射艺的健美,中国舞的轻柔,爵士的活力,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更形成了彼此的呼应和对比,给在场者带来强烈的美的感受。“截然不同的四种才艺先后展示,产生了
3月14日 下午 5:03
其他

川大拉满仪式感,他们心潮澎湃!

近日,在望江校区文华活动中心,灯光明亮,座无虚席。馆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场的人员都心潮澎湃、十分激动。一场隆重的仪式在这里举行。今年川大首次为新晋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师举行聘任仪式这场仪式庄严而神圣,带着祝贺、感谢及寄愿,充满责任、使命与荣誉。校党委书记甘霖、校长汪劲松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领导李正赤、赵长生,相关单位负责人,新晋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新晋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代表,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赵长生主持会议并宣读聘任决定。会上,四位教师代表登台发言他们分享了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工作经历与心得恳切的言语、激动的心情都表达着对教育事业的忠爱对学校的热爱对学生的疼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是肯定,也是激励!要追求培养超越自己的学生“今年学校首次举行隆重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仪式,是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体现,是全体获聘教师的荣光时刻,同时也是让全校教师进一步铭记‘教书育人,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的重要方式。”——教授代表、分析测试中心侯贤灯作为老教师代表参加这次聘任仪式并发言,侯贤灯深感荣幸,也深受教育。“我们那时候没有这样的仪式,很羡慕你们今天有这么隆重的仪式。”侯贤灯说,这场仪式,不仅仅是对教师们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一份责任。侯贤灯回忆起多年前,自己曾为了上课能够说好普通话,偷偷去市中心文化宫报了普通话培训班;害怕课讲不好,就提前很久认真备课。他带着学生每周末都召开学术讨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20年来,侯贤灯培养了90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都100%毕业,100%授位,100%就业。在侯贤灯看来,作为新时代的川大教师,首先要有家国情怀,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己任;既要“腹有诗书”,更要“诲人不倦”;既要开拓创新,严谨治学,也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既要服务校内国内,也要走上国际舞台。“我们要追求培养超越我们自己的学生。”退休的下课铃声还没有响起,侯贤灯也将继续率先垂范:“不断向专业大师和教学名师学习,备好上好每一堂课,教好导好每一个研究生,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双一流’大学做出新的贡献。”把自己所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传授给学生们“这个仪式触动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它不仅是对我过去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努力的激励。”——新晋正高教师代表
3月13日 下午 5:05
其他

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她是川大“甜蜜”女生,邓莉凡!

日前,川大生物治疗国重博士生邓莉凡与核医学临床研究室王颖伟副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成功发表了重磅研究文章。这篇文章与“糖”有关。邓莉凡所在研究团队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重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导师钮大文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不断迭代和深入挖掘,开发了一种新的激活糖基供体的模式,实现了钯催化促成SN2糖基偶联反应。“我们从事的是一份甜蜜的事业。”邓莉凡回忆起自己的研究过程便开心不已,她携带着对糖化学的浪漫想象走进科研的世界。“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利用过渡金属参与的方法去构建、合成糖类化合物。”邓莉凡所在的课题组致力于通过开发新方法来解决糖化学中的合成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合成效率,降低合成成本,对药物开发、疾病诊断、材料科学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谈及何以与“糖化学”研究领域的结缘,邓莉凡的思绪回到了2018年。刚刚开启研究生生涯的她被导师问及“为什么喜欢化学?”那一刻,她愣住了,迟迟没有作答。如今回首,邓莉凡已然知晓自己究竟为何对化学情有独钟——“因为擅长,所以喜欢,所以愿意深入学习,所以才有机会发现它独一无二的魅力。”邓莉凡说,每当她能够准确地画出精妙的分子结构,或者完美地描述电子转移的过程时,她都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却给她带来了由衷的快乐。邓莉凡做实验但是,邓莉凡在研一时,收获得更多似乎是苦恼。她直言在科研初期糖的反应性、复杂性使她面临两座“大山”——实验无法获得理想的反应、理论知识生疏,两者相互纠缠,使邓莉凡复盘实验数据时无从下手。“方法总比困难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她一路进阶、步步成长。每天早晨6点半,邓莉凡便早早起床,7点左右便已经坐在图书馆中,抽出实验开始前的一个半小时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时间宝贵,我得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来充实自己。”有一个细节。邓莉凡在学习中会将自己看到的方程式、实验操作在小本上一一记下,就像高中时随身携带的英语单词本。她无论是在路上通勤还是午饭时间,都会随时翻阅笔记,通过反复记忆,慢慢的将这个知识印在脑子里。邓莉凡随身携带的笔记经过长期积累,邓莉凡慢慢发现,组会上导师抛出的问题,师兄师姐分享的文献和工作,好像已经不再晦涩难懂了。做个“快乐科研人”夏夜1点,实验室残留着零零落落的灯光,其中一间教室里,邓莉凡正冒着汗补充邻碘联苯糖基供体的课题所需要的数据。“当时就想着赶紧把数据补好,丝毫没有注意到时间。”直到拿到满意的实验数据,她才安心地离开实验室。无数个类似的日夜,邓莉凡一直不懈寻找突破的边界,就这样积沙成塔,实验记录册已经写满了12本。邓莉凡的实验记录册在漫长的实验周期中,失败是科研的主基调,但是她始终坚信“总会挺过去的”!在项目停滞的失落日子里,邓莉凡时常与课题组的同门结伴出入健身房,一边跑步一边与同学相互开导、相互打趣,将烦恼与汗水一同抛下,留下嘻嘻哈哈的笑声。不管是在科研还是生活中,邓莉凡都活力充沛、热情四溢。她总是面带微笑,用乐观的态度感染着周围的人。邓莉凡与课题组的同学一同健身除了自我调整外,实验组的氛围也给邓莉凡打了一剂强心针。“钮老师每天都会前往实验室与同学们交流实验进展。实验失败后,他总是当天反馈调整建议,确保及时纠偏。”邓莉凡感激地说,“即使拿到不尽人意的实验结果,老师也会给予肯定,为我们加油鼓劲。”钮老师的信任和鼓励,使邓莉凡能够自信积极地迎接每一个挑战,让她在学术道路上找到了方向。钮大文教授指导学生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对她也十分耐心,大家之间的互助“基因”界界传承,成为同学们共同进步的催化剂。“每个人怀揣着把课题往前推的内驱力,一起努力,一起进步。”邓莉凡说。邓莉凡所在课题组合影探索没有止境随着前两个课题的顺利完结,邓莉凡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也接近尾声。当时,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探索的欲望驱使我不断深入,去揭示更多的未知的奥秘。”邓莉凡(左)和小伙伴2022年,疫情封控期间,邓莉凡依然坚持在实验室奋战。在一次寻常实验数据整理中,她偶然发现糖基供体在加热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加显著的反应活性。这个发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邓莉凡和课题组立刻被这个“意外”吸引,决定深入挖掘背后的奥秘。他们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佐证他们的推测,延伸出第三个课题——正是《Science》所刊登的实验研究。这个“意外”的发现最终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图.
3月12日 下午 4:29
其他

高大上!川大新大楼启用!

开放的教学与交流空间宁静舒适的互动环境一流的实验设备……川大新大楼正式启用!快来围观!四川大学江安南校区匹兹堡学院大楼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教学实验、学术交流、行政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多元化需求。项目总用地面积255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2643平方米。思想的交汇点教学、学术交流空间教学空间及学术交流空间是大楼的核心。在这里,师生、学者能够开放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分享研究成果,探讨学术前沿问题,建立跨学科的合作网络;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生涯的规划及拓展,助力学生未来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楼目前共计建设教室9间、实验室18间。今年春季学期,共6间教室、2间教学实验室投入教学使用,承担15门课程、2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为适应国际化互动式教学要求,学院大楼的教室进行了多人圆桌、多屏幕、多动线的设计。学术交流用房是大楼的另一大亮点,包括多功能会议室、报告厅、咨询室和研讨室,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和网络通讯工具,可以举办各种规模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工作坊和一对多、一对一咨询活动。培养创新的实践平台教学实验空间教学实验用房是大楼的重要板块,旨在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验设施和实践环境,满足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研究需求。目前共计建成教学实验室4间、公共实验室4间、科研实验室4间,另有6间实验室在建设中。其中,教学实验室配备了一流的实验设备,将SEM、光学轮廓仪、DIC光学测试系统等精密仪器使用到本科实验教学中。公共实验室针对师生开放,配备金属3D打印机、纳米压痕等高价值设备,给毕业设计与各种竞赛提供有力支持。实验室的设计注重灵活性和安全性,既适合小组合作,也便于个人研究。此外,实验室还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支持远程教学和虚拟实验,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的边界。交流的乐园多元互动空间多元互动空间是学院学生自修、沙龙活动、互动性讲座之类的场所。开放的交流空间为师生提供学术沙龙与交流的场地,舒适的阅读区域则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多元互动空间还将为学生的日常活动提供支持,他们将在这里展现自我、分享经验。这里不仅是知识与经验的传递中心,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效的服务保障行政管理与教师办公空间行政管理用房是确保整个建筑运行高效的后勤保障。这里集中了教学事务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海外升学辅导、实验室管理、财务、人事、IT等职能部门,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行政工作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除了行政管理的职能,办公用房更为师生在课堂之外的交流和双向沟通创造条件。学院设置了教师办公室开放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教师办公时间解决在个人学业、成长规划、专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了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找到学习方法、提升沟通技能、加深师生的了解并建立信任关系之外,更能在双向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学术兴趣、确立人生目标、开阔视野,更好地成长成才。完善的生活支持配套辅助空间大楼还包括了一系列配套辅助用房,如休息室等,不仅满足师生的日常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休闲和社交的空间。在这里,师生将能够在实验中探索,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成长……这座多功能现代化教学实验建筑,将为川大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月11日 下午 4:29
其他

我不完美,但我也在热爱中努力发光

得第一、拿保研、事事完美——不是唯一标准多元化、有追求、在热爱中发光——你就是故事的主角不必模式化自己只要在不断追寻就是“最亮的星”……让我们一起看热爱的自留地里努力发光的闪闪川大人▼@学历史的竟博“热爱历史,所以更好地热爱生活”于我而言,史学研究是生活的一种状态。从四书五经到天文历法,从诗词歌赋到欧陆哲学,纷纭的事实背后,隐藏着殊途同归的脉络。使这一脉络得以焕发光彩的,是史学特有的务实与探索。广阔的视野,求是的精神,史学的灵魂正在于此。读史使人明智,学术足以修身。沧海横流,纷繁浩荡,凭借学术的指引,我得以保留些许超脱的从容,直面人生的困苦,度过考研的难关,更在学术之外,与更广阔的天地链接。“生命之外还有生命”,历史研究并非面对冰冷的文字,而是唤醒鲜活的生命,所谓“理解之同情”,庶几如是。热爱历史,所以更好地热爱生活!@参演江姐剧的羽涵“在戏剧里体验另一种人生”本科期间参演江姐戏剧的经历是我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前,刚刚成为川大人的我没想过自己能得到在短剧《江姐在川大·音舞诗画》中饰演“江姐”的机会,在戏剧里真切地体验“江姐”的一生。调研江姐纪念馆、走访江姐故居、查阅相关资料……生平细节拼凑出完整而生动的江姐,增进着我对江姐的了解,也让我在理解角色的同时努力尝试变成角色本人。和戏剧团的伙伴们一起并肩排戏、演练、打磨的过程中,我仿佛体验了另一段人生,观众们的掌声和赞扬,是对“江姐”的敬佩,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热爱志愿服务的阿月“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进入大学后,我希望自己多做一些帮助他人的事情,于是报名自强社,参与到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完善志愿队运转流程、设计志愿活动环节、带领志愿者与需要服务的山区同学交流……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被需要的幸福、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了勇气和领导力。我眼中的公益,不需多么高大上,只在于一点点的小事。也许我们不是学霸,也许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在志愿服务的世界里,每人做出一点点,萤火虫的微光亦能温暖他人。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在语言世界探索的小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钱钟书先生是我的学术偶像,而他能学贯中西的基础正是懂得多门外语。修习古希腊语和汉语课程、自学法语、阅读专业原典……以钱钟书先生为榜样,我也正努力成为多语人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我根据教程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又通过网课来解决发音的困难问题,坚持每日背诵单词,尝试阅读外语原著,与外国友人口语交流,日积月累中不断进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外语就是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借助外语,我得以了解其它国家人们的思维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由此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一展歌喉的妙然“音乐和歌唱是我的自留地”来到川大后,我加入了校学生合唱团,参加了许多合唱比赛和演出,包括大学生艺术节、草坪音乐会、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和新年晚会等等。最难忘的是去年6月的毕业季音乐会,我和朋友一起登台演唱了音乐剧选段,实现了从初中起就有的演唱音乐剧的梦想。在今年新年晚会上,我又作为领唱和其他师友一同演唱压轴曲目——《我们的新时代》,获得了歌唱演员的独特体验。于我而言,音乐和歌唱就是我的一片自留地,让我在必要时从现实中抽离而获得快乐和安慰,也让我在这里找到了面对世界、与他人沟通的勇气和自信。@辩论场上的小培“竭尽全力地飞向蓝天”抱着尝试新事物的心态,我在学院辩论队招新时报了名,幸运地通过了面试,开启了和辩论的故事。一次次思维的交锋不仅让我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也让我开始反思辩论对生活的意义。辩论瓶颈期、辩论和学习的矛盾、偶尔的无力感……困难和失败是辩论的常态,但输赢从不是辩论的意义。我记得打完亚太赛,在回程的飞机上,恰好看到太阳升起,热烈而充满希望。我很庆幸在辩论途中遇到一群优秀的、彼此支持的好友,在辩论的旅程中从自信走向自洽,温柔坚定而脚步轻盈。关于辩论的意义,我想每一位辩手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对我来说,“辩论的意义就在于,至少我们曾身披伊卡诺斯的羽翼,竭尽全力地飞向过天空。”@做咖啡的阿博“我就像一颗咖啡豆”对咖啡的热爱贯穿着我的大部分生命。小学时帮忙看咖啡店,对诸多咖啡名词有了懵懵懂懂的了解,高三在朋友的带领下跳进手冲咖啡的“大坑”,从此沉迷各种冲煮手法不可自拔。大学后开始阅读咖啡相关的文献书籍,在创享汇和经院咖啡厅的浓浓咖香中度过课余生活。咖啡对我而言,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提神饮料。从称豆挑豆磨豆到冲煮完成,再到享受咖啡的这段过程,是我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开辟的一块小小净土。我就像一颗咖啡豆,有30%的可萃取物质,有20%最后变成了咖啡,流进名为“生活”的分享壶!@奔向更高处的小咸“越是志存高远,越要脚踏实地”大一时,我在学生组织中举办了很多校园活动,发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做实践活动,决定以就业为导向努力。而后在互联网大厂、国企、外企、基层实践等多种类的实习探索中,我对社会的不同侧面有了更深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实践带给我的是超乎课本知识的感悟和成长:与其惶恐,不如迎上。在课余生活里勇敢尝试、保持思考,脚踏实地奔行的每一步,无论是实习还是志愿活动,都能帮我们收获多维度的成长!@奔跑不停的阿帆“就这样,一直跑下去”我常常以为热爱二字足以概括每一位跑者,但当我在江安河畔跑过八千余里的长征后发现,奔跑是跑者掌控自己身体最好的证明,跑步不过是思想走在身体前面。对于跑步,永远不存在终点线,与四川大学跑步协会的小伙伴们并肩奔跑的日子,更是无比幸福:每一次起步,都在渴求下一次出发。跑过的每一步都是我们和自己的聊天记录,保持奔跑教会我如何坚持,如何不畏困难,也让我在不断迈步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爱跳舞的小姚“日落归山海,舞蹈伴青春”我与国标舞结缘于小时候的驼背。国标舞基础较难,在初始阶段我产生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好在父母不断让我坚持,我没有放弃。日复一日的苦训,我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尖子生”,在众人的夸奖下我的自信被树立了起来,对国标舞愈发喜爱;我的比赛等级也从难度最低的等级赛晋升到了公开赛,再一步步从“一轮下”到“连跳王”。来到川大后我顺利成为了体育舞蹈协会的一员,而后通过了校队的选拔,很荣幸代表学校参加了许多省国家级的比赛,过程中经验与能力都在暴涨,感谢自己能够一直坚持舞蹈爱好,“请保持这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仰望星空的阿康“还未见过星空,我已爱上了它”不同于很多人,我在还没有见到过真正的星空的时候,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天文。我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或许是因为还没来得及反应便已被吸引。许是因为它既能窥视过去,又能预测未来。天文学用着最少的数据,演绎着整个宇宙。在其他人看来,天文都是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但小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大到GPS定位,都和天文有密切的关系,天文不该是高高在上的观望,她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生活中。@足球解说小迪“面对足球时,我被快乐包围着”2014年,一个失眠的夜晚让我与足球结缘。不知何时开始,我在看球和玩足球游戏时总有着无法控制的表达欲,像电视上那些口若悬河的解说员一样说球,是一件让我无比快乐的事。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舞台,在进入大学以后,我也开始在我的热爱上摸索。从2020年第一次开口给家人解说比赛,到成为成都城市足球联赛的官方解说,回顾大学生涯,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做出了一些成绩。在无数个夜晚,我曾对着电脑屏幕和麦克风滔滔不绝。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足球解说?我没法给出具体的回答,我只知道,每当我看到一场足球比赛,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时,我就被快乐包围着。@沉浸于科研世界的小烨“一步一脚印,科研永远在路上”于我而言,科研竞赛之路是一条虽有万千困难而又引人入胜的旅程,我在其中顺风破浪,探索着知识的万千玄机。每一个项目,都闪烁着创新的思维火花;每一个代码,都蕴含无数次的修正改进;每一个公式,都是对至理的无尽探索。数学竞赛省奖、数学建模国奖......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是无数付出和努力的见证,亦坚定着我对科研竞赛的信念。科研本就是甘坐冷板凳的热爱与坚持,在探索数理的征途中,坚毅勇敢是我不变的追求。科研之旅,我一直在路上。@期待正义的小赵“为死者言,为生者权”“为死者言,为生者权”,是对法医学最好的总结。在我的理解里,法医学是一门研究并且解决法律相关问题的医学学科,既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也为审判提供证据。在我看来,作为医学与法学的“桥梁”学科,医学科学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法医学真正的目的是维护司法正义和社会公平。学习法医专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从很早开始就对医学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与此同时也痴迷于各种刑侦小说,因此兼顾两者特点的法医学就成了我选择的目标。如愿以偿地转专业到法医学后,希望能通过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去发掘案件的真相,为活着的人们维护自身的权利,为逝去的生命声张最后的正义。@探索中的小航“在电路的迷宫里找到正确的路线”几年前的一堂高中物理课上,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高压击穿空气的实验。亮紫色的电弧击穿空气连接两极,也连接起我和电气的命运。电气提供了无限的创造性和探索的空间。从设计电路到构建自动化系统,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独特的谜题,深深让人着迷,每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让人非常兴奋和满足。拆解、探索、分析,对于电路的一切,我深感兴趣。相信凭借着热爱与激情,终能在电路的迷宫里找到正确的路线。热烈拥抱生活努力探索未知持续准求卓越生命在爱与绽放中闪闪发光在热爱中奔行的那一刻我们都是自己的
3月9日 下午 5:14
其他

闪耀!川大“她”力量!

2024年3月8日是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广大女职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在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全国妇联、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妇联等单位表彰了一批优秀女性集体和个人。我校7个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奖励,她们是: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肖雪教授获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人事处处长吴尧教授获“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副院长陈蕾教授获“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法学院王蓓教授获2023年“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张蕾教授获2023年度“四川省三八红旗手”高分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团队获2023年“四川省巾帼文明岗”计算机学院研究生科获2023年“四川省巾帼文明岗”肖雪/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获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肖雪教授,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始终以严谨务实、勤勉敬业、敢于担当的态度对待医、教、研、管各项工作。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医学科技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卵巢癌与微循环相关性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202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项目经费3600万元。带领团队率先建立全球首个5G医疗行业专网,成为四川省首家通过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一单位。牵头创建华西妇儿联盟和妇幼医联体生态圈。同时,聚焦高原高危妊娠现状,千方百计创建西部“带不走”的高原人才队伍,牵头建立西部地区胎盘植入性疾病临床专业组,有力保障了西部女性生育力及保障母婴健康。为四川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吴尧教授
3月8日 下午 4:30
其他

两会好声音!川大代表委员说了啥?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024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我校代表委员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学校发展实际,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川大智慧和力量。他们的观点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川大校长汪劲松:对西部地区高校、医疗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建议四川加速布局建设综合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汪劲松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由于缺氧和氧代谢功能障碍,在高原地区生活会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高原医学存在急慢性高原病的关键发病机制不明、人才储备不足、临床转化应用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平台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对西部地区高校、医疗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围绕高原病的发病机制、预警干预、新药及医疗设备研发、临床转化等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研究;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和支持力度,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高原医学基础研究设施。汪劲松在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当前,国家已启动综合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遴选工作。四川是医药大省,医疗资源丰富、医学实力雄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13年位列全国医院综合排名第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期排名中西部中医医院第一,在医疗服务和医学研究转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汪劲松建议,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审批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和可研报告;支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并在方案编制、可研审批、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和帮助。全国政协委员、川大许唯临院士:完善技术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力度许唯临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关于如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完善技术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联名提案《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的第一提案人,许唯临在接受《成都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今年“两会”,他提出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反哺工作机制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等三个建议。许唯临建议,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适当提高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比例,重点加大对养老服务补贴和项目建设投入保障力度,缓解基层财政压力,特别是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老龄程度高的地区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他认为,可探索建立东部反哺西部工作机制,深化东西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省、市、县(区)与西部劳务输出多、经济欠发达、老龄程度高的地区“一对一”式帮扶协作。鼓励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享受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的人口红利的同时,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差距。此外,他还建议,建立养老护理等行业职称体系,制定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打通养老护理专业从业人员职业晋升通道,通过从业补贴、评比表彰、优待激励等壮大稳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全国政协常委、川大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石碧院士: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就业充分石碧在接受四川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提到,传统污染物很多部分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完美,传统产业的升级还要持续发力。石碧表示,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带领团队继续深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好污染物研究和治理,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关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石碧在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应对传统产业在我国劳动力就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深认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传统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过程中,多思考政策可持续性问题。相关部门应综合施策,把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与促进高校毕业生主动向企业流动相结合,构建起高校毕业生群体向企业流动的自然驱动力,让更多高校毕业生愿意到企业去,扩大就业良性循环。全国政协委员、川大副校长褚良银:建议大力培育中小企业高价值专利褚良银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的关注重点之一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褚良银建议,一是大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高价值专利源头供给。建议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促进高价值技术成果的产生。要鼓励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引导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推进实施专利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战略。形成“1+N”的专利组合,即每一件核心专利与N件“攻击性、防御性、储备性”的专利组合,提前占领并稳固市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导航,规避风险。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海外专利布局。三是建立健全高价值专利管理、运营和转化全过程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专利价值。确保专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专利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引导中小企业制定科学的专利战略和规划。全国政协委员、川大杰出教授徐玖平:建议加强高校运筹思维通识教育徐玖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运筹思维的普及将对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运筹思维应是本科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通识素养之一。徐玖平建议,一是加快运筹思维专项通识教育课程指导政策的制定。对国内外高校运筹思维教育展开调研,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需求,制定高校运筹思维通识教育课程政策框架。二是大力发展运筹思维通识教育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组织高校设计运筹思维通识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建立相关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激发广大教师实施通识教育的活力。三是推动高校尽快建设高质量运筹思维通识教学课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运筹思维主题通识课程,遴选具有特色的“一流课程”。四是丰富高校运筹思维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在运筹思维通识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AI、VR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用运筹思维参与到实践项目中。全国政协委员、川大华西医院教授李为民:建立“四早”体系,提升呼吸慢病防控水平李为民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呼吸慢病防控存在“三高”“三低”的难点问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由于吸烟、大气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呼吸慢病防控效率的关键,要积极建立呼吸慢病“四早”防控体系,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李为民建议,一是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协调、整合资源。二是各级医疗机构参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都要参与防控。三是三级医院要积极参与防治,做好总体方案的设计、技术指导和基层人员的培训。四是多方筹资,不仅仅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投入,还要通过医保、个人、医院以及社会救助等共同来筹资。五是提升基层医院的防治能力,进一步落实“四早”防治体系,实现全病程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川大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普及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医生制度关于基层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甘华田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他建议要加快提高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能力,如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推动“名医馆”“中医馆”“中医角”提档升级。建议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如加强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带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关于家庭医生制度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甘华田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提到,他建议要坚持面向基层导向,加快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坚持服务质量导向,完善服务规范和考核体系,明确激励机制;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不断提升公众认可度。以此为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月8日 下午 4:30
其他

进入全球前沿方阵!为川大科研团队点赞!

每个人体内都有超过百万种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蛋白质的异常直接相关,破译蛋白质信息是探索生命现象、促进人类健康的关键一环,但是对蛋白质进行测序的难度堪称破译“生命天书”。近日,川大科研团队成功破译蛋白质测序难题,提出并验证了测序新方法,代表我国生物传感技术与蛋白组学工具的原始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前沿方阵。我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耿佳教授团队与华西第二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陈路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3月7日 下午 8:06
其他

重要收获!川大这支队伍在斯里兰卡取得新发现!

中斯联合考古队现场合影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自2017年起,我校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签署发掘研究合作协议,对印度洋古港曼泰港开展了连续三年的考古工作,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新篇章。1月至2月,由我校考古科学中心、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斯里兰卡国家考古局和凯拉尼亚大学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斯里兰卡西北省的帕巴鲁伽拉(Pabalugala)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遗址出土玻璃珠地球物理考古勘探测绘图此次联合考古工作使用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进行了地球物理考古勘探,在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面积48平方米,发现了多个遗迹与大量玻璃生产相关遗物。其中,探方T1发现了一座半地穴式窑炉;探沟TG2和TG3中,发现了多个灰坑、石墙和柱洞遗迹。出土遗物包括大量夹砂红陶、褐陶、各色玻璃珠子和玻璃制品达上万件,为研究帕巴鲁伽拉遗址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中斯考古队员在帕巴鲁伽拉遗址发掘现场此次联合考古工作是我校践行“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工作中,四川大学考古队将与斯方考古机构携手共进,为弘扬传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历史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注入永续之力。帕巴鲁伽拉遗址是曼泰港考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印度洋贸易中的关键环节。该遗址位于斯里兰卡西部库鲁内加拉平原,曾是印太海洋贸易体系中重要的商品产区,其产品遍布东亚早期历史时期的多个遗址,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由于过往考古工作的不足,对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一直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3月6日 下午 6:07
其他

在川大,向他们学习!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1周年,3月5日是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3月3日,四川大学2024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守护健康·传递温暖”健康义诊活动在望江校区举行,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快车”医疗服务团的36名博士参加了本次活动,服务问诊附近居民群众430余人。▼义诊现场,慕名而来的居民络绎不绝,团队成员到达后立即满腔热忱地投入义诊中。团队成员热情和蔼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咨询的群众,详细询问病情,耐心问诊、检查,根据不同病症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用药指导。他们解读居民的各项检查报告,向现场的居民讲解了定期检查身体、早癌筛查、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倡导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居民们带着期待前来,满载着满意离开。同学们的热情温馨的服务、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受群众的好评。左右滑动直击义诊现场1闪耀青春活力,坚守医者使命服务人民健康2001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秉承“厚德敬业,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创立“博士快车”医疗服务团队。“博士快车”医疗服务团队23年来风雨无阻,不忘初心,紧跟国家战略部署,聚焦民生健康需求,秉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共组织372名专家和687名博士,前往新疆、广西、贵州、云南、江西等9省28个老少边穷地区,为当地民众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并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协助建设基层医疗站,服务群众达5.6万人次。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团队风采“博士快车”医疗服务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履行医者使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地震灾区还是边远山区,“博士快车”医疗服务团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2传承华西精神,践行社会责任打造带不走的华西力量“博士快车”医疗服务团充分发挥实践团队医学专业特长,每到一地都提前调研当地医疗卫生发展情况,契合基层医疗机构需求,团队医学博士生与当地基层医护人员积极结对,建立稳定、持续和长效的合作机制。通过与基层医务人员建立在线和在位相结合的联动机制,推动基层医疗组织在地方疾病诊疗、科研学术、新技术推广、对外交流等方面发展内驱力,授人以渔,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川大华西力量。学术讲座走访慰问教学查房急救培训医疗义诊3红专并进“医”心向党,实践育人显成效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要让青年树立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博士快车”医疗服务团队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3年来,团队走进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遵义会议会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探寻革命圣地,深刻领悟党的光辉历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刻牢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崇高理想,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医”心向党,踔厉奋发,他们将自己的初心融入到新时代国家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使命中去,团队成员中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医疗的中流砥柱,有的成为科研的先锋,有的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开发了“乐乐医”慢病就医网络平台,紧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负韶华,逐梦前行。4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奉献中坚守初心程静是今年参与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快车”服务团队2024年“学雷锋”系列活动的志愿者。在义诊活动中,程静了解到周围很多社区居民对一些慢性病缺乏重视,深感责任重大。她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义诊活动中,程静耐心地向居民们解释慢性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来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程静说:“通过参与‘博士快车’的义诊活动,我才有幸深入社区基层一线了解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博士快车’负责的老师沟通后才真正了解‘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虽然很辛苦,但也显著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医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去年7月,刘颖作为“博士快车”的一员,前往贵州省大方县开展医疗义诊、专家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理论宣讲、健康科普、急救技能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实践活动。刘颖说作为一名党员,用脚步丈量大方县的每一寸土地,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联系群众。在大方县的实践使她切实体会民情国情,有助于她更好发挥专业特长、学术特长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23年的风雨历程中,众多像程静、刘颖这样的博士研究生深入9省28个老少边穷地区,他们将为人民健康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未来,华西“博士快车”的成员们将继续践行雷锋精神和医者使命,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打造带不走的华西力量,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水平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3月5日 下午 6:07
其他

“最美校园”——川大新学期.JPG

微雨如酥,一阳复始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川大迎来了新学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四川省教育厅首届“寻找最美校园”展播活动评选中我校荣获四川省“十佳”最美校园荣誉称号下面一起来欣赏川大的美丽风光↓↓↓新学期在“最美校园”里学习生活你是不是也幸福满满元气满满莺初解语时,春暖花开日同学们意气风发为校园增添了活力和青春的气息
3月4日 下午 4:50
其他

“六边形”医学生!他在川大做有意思的自己!

彭蕾锡的剧照他叫彭蕾锡,是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2019级本科生,也是一位全方位发展的医学生。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戏剧银奖、多项科研竞赛获奖、校学生会副主席、大运会志愿者……众多荣誉和标签的背后,是彭蕾锡在大学里全面、丰富、精彩的六边形生活。当彭蕾锡获得四川大学五四青年奖章时,颁奖词如此评价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而在彭蕾锡看来,他不断进行多象限探索的动力,是“有意思的自己”在川大“做有意思的事情”。拓展自我,不为人生设限彭蕾锡与临床医学的结缘,来自他高中所看电视剧《白色巨塔》。“当时看的时候,那些紧张深刻的剧情让我看到了医学工作的复杂与伟大,也萌生了对临床医学的兴趣。”彭蕾锡回忆说。虽然高考未能如愿考入川大临床医学专业,但在进入川大后,彭蕾锡认真抓住了学校转专业的机会,历经半年多努力,他最终如愿转入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课业重、压力大,但彭蕾锡学得如鱼得水,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感谢学校的政策能让我有第二次机会,最后能够来到临床专业学习。可能兴趣和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吧,我对专业学习的内驱力满满。”彭蕾锡说。进行小组讨论(右三)希望自己可以全方位发展的彭蕾锡,在专业学习之外始终怀着好奇,不断尝试未知。基于“希望多做点事情”的“不安分”,彭蕾锡加入校学生会并相继留任交流联络部负责人与副主席,参与第十七届“挑战杯”承办工作。2021年5月的红色专项赛,彭蕾锡负责参赛高校的联络对接,在实践中理解沟通之义;2022年3月的主体赛国赛,彭蕾锡随团队临时赴京办赛,与伙伴们结下珍贵的“战友”情谊。参与第十七届“挑战杯”承办工作“学生工作对于人的锻炼是全面的,对增长见识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为师生服务,但这个平台给予我更多。”彭蕾锡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开心。怀揣“我还能做些什么”的“小疑惑”,彭蕾锡也积极投身服务他人的志愿实践中。辅导援鄂医疗队子女课业、报名“大川小思”朋辈导师、担任成都大运会骨干志愿者负责人……用志愿服务将自我与他人链接,彭蕾锡用心感受着生命的鲜活与多彩。担任大运会骨干志愿者负责人(左一)在彭蕾锡的大学生活中,因探索欲而驻足的时刻还有很多。专业学习与学工志愿之外,他还加入了四川大学戏剧团、考取英语和德语证书、参加多项科研竞赛……而这些,在彭蕾锡看来,最初的动机都是:“格外‘好玩’‘有意思’!”,最后的成果都来自:“既然做了就要做好一点,对自己的兴趣负责任。”“世界如此丰富有趣,旷野人生里每一步都是不可多得的风景。”彭蕾锡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地向外拓展着自己的人生边界,他如饥似渴地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成长自己。彭蕾锡的“好玩”之旅“有些事当下看并无‘价值’,但迈出步伐的那一刻,也许共鸣的响指打响,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而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彭蕾锡说。心怀热爱,追索人生支点如果说“好奇”是彭蕾锡探索世界的指南石,那么“热爱”则支撑着他一路攀登,最终看到别样风景。科研方向的选择是彭蕾锡一直思考的问题。本科导师杨镒魟老师深耕生殖医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彭蕾锡接触到妇产科学与生物信息学的交叉的产前预测,参与完成一项基因库相关的国家级大创项目,也因此对辅助生殖方向有了兴趣。这个过程中,彭蕾锡收获了很多感动:病人饱含热泪的感谢,反复流产的妈妈从微信发来的孩子出生照,老师提及患者近况时由衷的微笑……彭蕾锡意识到,为有意生育的患者解决“孩子怀得上、留得下、生得好”的问题不仅是治疗一项疾病,更是帮助一个家庭、施利整个社会,是他热爱所在,值得为之不懈奋斗。彭蕾锡在操作课上主刀戏剧,是另一个安放着彭蕾锡热爱的天地。初次上台,彭蕾锡便爱上了戏剧——“演绎故事而忘却自我,这感觉何等美妙!”正是这美妙,让彭蕾锡从华西赶到江安,又乘夜色返回,在感知戏剧人物生命的体验中乐此不疲,一演就是五年。戏剧表演舞台上的彭蕾锡排演时和编导的互动让彭蕾锡生出了“创作剧目”的念头。适逢三星堆新文物出土,“打破‘坐冷板凳’的刻板印象,挖掘考古工作者不同侧面”成为团队商定的剧本方向。八个月时间,查阅文献、调研访谈、形成剧本、排演试戏、修改完善……数以千次暂停重来后,彭蕾锡参与编创的《只取一瓢饮》登上了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舞台。《只取一瓢饮》表演片段兼顾专业学习、戏剧兴趣与学工志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彭蕾锡会根据事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做好优先级排序,“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选择提高效率,做一件事就专注完成,然后腾出时间做下一件事。”在今年川大优秀大学生经验分享论坛上,彭蕾锡分享了一段内心独白:“为什么选择辅助生殖这种边缘学科?为什么白天那么累,晚上还专程去排戏?”优秀大学生经验分享论坛上的分享“我想,能说服自己的答案,除了‘热爱’,别无它言。”“热爱是比喜欢和兴趣更浓烈的存在方式,它同时意味着付出与坚持,也为生命提供着意义感和支点”。多元发展,追求生命之美“有意思”是彭蕾锡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词语。何为“有意思”之义?对彭蕾锡来说,是意义与美的不断追寻。彭蕾锡认为,在他的多元探索中,人是这份意义和美无声的落脚。彭蕾锡和朋友们学工志愿是人的连接和相依,“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件又一件事,建立起独属于我们的情感共鸣”;戏剧编演是对人的书写与理解,“做戏剧其实就是学做人,如何刻画情节、演绎角色的问题背后,是具象的人‘为何’与‘何为’的深刻命题”;临床医学需要对人的关照与敬畏,“作为一名医生,对生命的热情格外重要,因为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药、手术与医疗,更是作为人的关怀”。在对这份意义和美的追求过程中,受到川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氛围的感染,彭蕾锡选修了大量通识课程与跨专业课程,在众多的知识的交叉融合中思考、体悟。生命哲学、传媒社会学、中华文明简史、医学艺术鉴赏……不同学科碰撞,带给彭蕾锡更深层次的思考:“医学外还有法律,法律外还有社会,而医学能关注到的,只是人生命中很小的部分。”日常生活中的彭蕾锡在医学艺术鉴赏课程上,任课老师邵池将古今艺术与医学的联系娓娓道来:人的解剖结构和唱歌剧有何相似性?音乐家们健康状况如何?艺术家精神状态与其创作之关系?“这让我看到了艺术史的医学新角度,也让我思考医生在职业外的精彩生活。我们写《只取一瓢饮》,想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立体、开阔的生命空间。”彭蕾锡说。舞台下的彭蕾锡(右一)“在戏剧排演中,我们不自觉地追求着更好的台词、更有意思的情节、更贴切的灯光舞美,而临床实践时,我们同样意图实现取材、手术、缝合的完美。”彭蕾锡说,“这也是我的导师,华西二院生殖医学博士生导师,秦朗教授常教导我们的,‘不能只做一个医匠,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是人文+艺术+科学的有机结合’。”勇敢去尝试吧,彭蕾锡!带着好奇、带着热爱、带着思考带着川大的祝福在“有意思”的路上奔行不停!欢迎大家继续为川大正能量投票!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进入网络展播投票环节川大作品《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川大人!》川大参与承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
3月3日 下午 5:28
其他

川大正能量,一起来支持!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进入网络展播投票环节川大作品《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川大人!》川大参与承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成功入围,分别位列第55号和第2号!《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川大人》点击上图,查看原作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展现青春风采,共襄大运盛会2023年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举行川大志愿者们身居各岗以奋进姿态汇聚磅礴青春力量向世界展现青年风采为青春盛会注入川大靓色青春赛场,青年风采川大身影,砥志前行
3月2日 下午 12:50
其他

国内首个,川大联合研发!

近日,由我校华西口腔医学院祝颂松教授团队联合天齐增材智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3D打印患者匹配式颌面接骨板”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注册证编号证书:国械注准20243170334】,成为我国首个创新研发并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3D打印钛板产品。该产品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坚固内固定技术正式迈向3D打印新时代。口腔颌面骨骼形态不规则、操作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传统接骨板难以匹配骨面就位,是手术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颌面骨骼手术精准实施的关键瓶颈。该产品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实现接骨板的个性化设计与制造,创造性地解决了接骨板与颌骨的匹配问题,彻底打通了手术设计迈向精准实施的“最后一里路”,同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大幅提高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2018年,华西口腔医学院启动了临床研究重大项目“3D打印患者匹配式颌面接骨板的研发与应用”。2020年,天齐增材公司借助华西口腔医学院祝颂松教授团队原创知识产权专利,共同成立研发转化团队,探索3D打印在口腔颌面外科产业化的应用之路。双方团队秉承开拓进取精神和严谨务实态度,历时5年攻关,持续工艺优化改进,历经10余次产品迭代,进行大小动物试验共计100多例,形成一系列原创知识产权专利,并在全国范围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95例,直到产品成功获批上市。同时,该项目也被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范畴。
3月1日 下午 4:25
其他

开箱大赛!你的返校行李带了啥好物?

新学期返校SCUer总会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你的行李中有哪些好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开箱作为一个云南人我对家乡的茶叶情有独钟提神醒脑、清润解渴每当品尝到茶叶我就仿佛置身于茶园的翠绿中闻到雨后湿润的泥土味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包容@小鱼“小锤敲过一千年”鹤庆匠人手中的小锤敲响了本地银器的历史之门我们大理白族认为银器能够带来好运新年新学期新的开始从家乡带一对手镯回来除了迎好运也是对家乡思念的寄托@扶光摄影其实就是想把普通的生活过得浪漫带一台相机捕捉校园里的小确幸每一张都是时光的标本@花鸟岛球拍、球、手胶、拍线满满当当地塞满了网球包被我从学校带回家再带回学校就这样来来回回不知几个假期作为运动员往返时的必需品不仅是为了使我保持训练手感让我无论在何处都能挥拍、追逐更重要的是它们早已成为我约定一生的“挚友”见证我的坚持与蜕变@渡渡讲述故事无需纸笔一把口琴便能吹出一首诗把它带到寝室闲暇时给舍友吹上一曲或是给远方的父母吹去思念口琴懂我的思绪@上善若水三千多公里的距离25小时的火车车程尽管没办法将各式拌面拉条子羊肉串从新疆带到成都但各类奶制品承载着家乡的味道跟随我一同赴蓉求学入口层次感分明的巴旦木奶枣浓郁醇厚的奶条奶醇再配上丝滑微咸的新疆奶茶粉这份触手可及的家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带我回到那片宽广无垠的土地@猫仙堡之神返校当天的早上到地道的本地小店里吃一碗劲道韧弹的陕西凉皮和如琥珀般的甑糕这是淳朴的西北大地上生出的佳肴舍不得家乡的陕味又打包了两个肉夹馍到学校的第一顿,便是它一口咬下去,香味充斥了整个口腔@小郑每次回校都会格外想念家乡的美食所以行李箱里有满满的香味血粑又叫糯米肠嚼劲和香味恰到好处,回味无穷辰溪酸萝卜是家乡另一大特色美食腌制的酸萝卜保留了萝卜的汁水又甜又辣好吃到停不下来最快乐的是每次回校都能和朋友们分享这番风味让行李箱里的家乡美食完成它们的使命@薇薇煎饼承载着山东人的情感圆圆的外形寓意着团圆和美满既可当主食也可当下午茶消遣的零食山东煎饼可不只是卷大葱蘸酱吃的带几张回学校酥酥脆脆,简简单单,足矣@姜将江酱!家乡的徽州味道总是让我魂牵梦萦糕点多样最有成长记忆的当是这块酥脆的独特滋味妈妈放进行囊中的一盒小小桃酥便凝聚着从小到大家的味道@lchennySCUer返校行李里装着生活的小美好还装着自己的热爱装着家乡的独特风味……未来一学期的学习也更有劲头啦你的返校行李中装着什么呢?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返校好物”吧~||
2月29日 下午 4:07
其他

Science刊发川大赵德威团队关于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的观点文章

​近日,权威科学期刊Science刊发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德威团队关于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的观点文章Tandem
2月28日 下午 5:24
其他

你最珍贵!我的川大“搭子”!

花式“搭子”类型,如同友谊五彩缤纷的模样。学习搭子,成为成长路上互相支持的力量干饭搭子,陪你探店打卡分享美食的快乐旅行搭子,和你一起踏上旅程领略好风景......在川大缤纷的校园里是否有个“搭子”正伴你同行?▼“
2月27日 下午 5:13
其他

直博、斩获全国特等奖……川大化工女孩的“突围”!

张雪,来自化学工程学院。斩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当选四川大学2023年度“十佳”本科生,成功直博川大……在大学四年,她完成了一次出人意料的“突围”。自律的“实干家”直博川大张雪将大一总结为“寻找自我”的阶段。初入大学,面对精彩纷呈的社团和课外活动,她设下目标:快乐且充实。于是,她加入了习新会、创意化学社、巧心坊、演协、电子商务协会等多个社团,也在学校、学院团委学生会中参与学生工作。谁料,事与愿违。过多的学生组织活动占用了她大量的课余时间,留给作业、复习课程等的时间少之又少。上课时,张雪的手机会不时震动,传来课外活动筹办的消息。“那时我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作业也总是在截止前匆忙完成。”她回忆说。面对五六十名的专业成绩排名,她在大一上学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大一下学期,因为疫情,川大开始线上教学。张雪整个学期都在家中度过,让她有了更多审视自己的时间。她首先改变的是作息,不再熬夜,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都变得非常规律。张雪的学习笔记张雪找到了网课学习的最佳模式,通过线上互动和笔记记录时刻保持专注。“我在线下课堂上不是很敢举手发言,但反而喜欢通过聊天框与老师线上交流。”张雪说。她对于“概统”这门课的印象很深,老师上课时总会设计很多“包袱”,她和同学们便在聊天框里充当“捧哏”,上课丝毫不会走神,知识也变得通俗易懂。上网课不需要往返于食堂和教学楼,张雪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不同于第一学期被DDL拖着走,她完全掌握支配时间的主动权,甚至会超前完成作业。那个学期,她的专业成绩进步了30多名。回顾四年,张雪认为最忙是大二上学期,一周五天,天天“早八晚十”,全部是专业核心课,很难抽出时间做其他事情。既要面对课程加压,又要完成学生会的任务,还要担任班长兼顾班级事宜,张雪直言“压力很大”,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做的都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尽管有压力,也不会放弃。”她说。忙碌让她学会规划:在手机备忘录中记下“要做的事情、时间、地点”,根据它们的先后顺序做完一条划一条,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那学期期末,张雪需要考7门课,由于复习时间仅有一周且课程难度高,她每天七点到达图书馆,直到晚十才返回宿舍。尽管如此,她仍然感觉时间紧张,睡觉前还要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再学习一会儿。
2月26日 下午 4:40
其他

新学期,川大要这样干!

2月23日,学校在望江校区笃行楼举行2024年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校党委书记甘霖、校长汪劲松等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院士、杰出教授等专家学者代表,“两委”委员,全体中层领导干部,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主要负责人,专职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关工委办公室负责人,各单位工会主席等参加会议。甘霖主持会议并作讲话,汪劲松对学校新学期工作作出部署。汪劲松指出,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学校要重点谋划好4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一流。全力打造以“筑高峰、建高原、强基础、促交叉”为特色的华西医学学科,加快构建一流医学教育体系,深化医教研管体制机制改革,高质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二是着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突出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的引领带动作用,突出学术研究的方向感,突出文化传播影响力,持续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三是构建一流服务保障体系。深入调研、梳理问题、健全举措,推进体系改革,打造一流队伍,提升服务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四是提升社会服务支撑力贡献力。全面深化校地合作,主动与重点行业企业协同创新,积极发挥校友作用,凝聚力量和资源、开创发展新格局。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学校九届三次全会“1+5”文件,深入创建“三个一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建强教师队伍,培育高水平成果和高层次人才,持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此外,要统筹好学校事业各方面,加快构建“高峰+优势+特色”一流学科体系,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真心真情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统筹做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学校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甘霖指出,2023年学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召开学校党委九届二次、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和创建“三个一流”的两个决定,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2024年学校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高质量发展这条生命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入思考4个方面问题,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把握好时与势,准确研判国际形势,明确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的责任使命,坚持世界一流标准,加强同世界高等教育的互容互鉴互通,开拓开放办学新格局。要更好地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努力答好“强国建设,川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要进一步明晰定位,准确把握四川大学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特色,立足四川、辐射西部、服务全国,深度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贡献力,彰显川大的责任与担当。要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按照既定部署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保持学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激发进的动能,加快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能级对外开放、高品质服务师生、高效能学校治理。提升立的实效,解放思想、谋定后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加快推进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一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健全一流服务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构建新体系,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本次会议精神和中层领导人员专题研讨班内容进行了分组讨论。会上,经济学院、化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等单位代表做交流发言,大家凝聚共识、碰撞智慧、群策群力,确保学校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月25日 下午 8:45
其他

川大新学期,扬帆起航!

川大师生看过来——2024年春季学期即将起航啦!来,我们先看看校历,整体了解一下新学期的时间安排!猜你想看:本学期2月26日正式行课,7月13日结束,共20周。其中19-20周为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期间有清明节、端午节等法定节假日,7月14日正式放暑假!暑假放7周!为确保新学期安全有序开学,学校扎实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为师生打造优质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01教学环境优化为扎实保障教学运行,学校优化教务处官网功能和界面,梳理排查6300余门次将开课的课程,同步相关课程平台数据,做好开学师生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的准备。同时,学校升级了电子班牌,升级更新部分教室电脑及其他教学设备,全面检查全校教室及设备,并清洁和维护了教学区域,确保各项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学校还通过教材教参线上服务平台,对纸质版、电子版教材进行采购,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捷。此外,学校全力做好实验室清洁消杀、实验材料准备、设备检查和保养维护、实验危废清运、设备报废回收安排、实验技术物资网上申购服务等工作,为新学期实验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02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召开新学期辅导员工作会,全力做好学生行程安全提醒及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学生有序平安返回校园,持续推进学风建设。2月26日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三校区启动新学期心理咨询服务,每晚19-22点阳光心理热线倾心陪伴。同时开展春季学期心理普测工作,开放望江、江安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分馆,希望同学们都能尽快调整状态,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03阅览环境改进更加优化的阅览环境安排上啦!全方位清洁、设施升级,绿植养护、桌椅更换......让你在图书馆的学习之旅更加舒适!更有图像文献专题展览、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通过“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打通多场景互动联通,打造多功能大学生美育阵地。04后勤工作完备门禁系统检测和维保工作持续开展,进校通道的设置和规划更加合理,门卫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各项安全设施检查有序进行,校园巡逻力度加大,为开学保驾护航!学校还对校园交通车和穿梭车司机开展安全培训,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校园交通服务!花卉维护、修枝排危、校园清洁等工作已完成,各楼栋安全检查、假期断电宿舍供电恢复、清洁卫生大扫除等工作已做好,为师生营造整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也对食堂进行了全面卫生打扫,严格清洗和消毒餐具,并精心准备各类食材和餐饮物资,在食堂用餐,更舒心了!学校已经做好了准备,想必SCUer们也已经准备好迎接春天,迎接新学期了!让我们怀着热情与热爱,一起在新学期扬帆起航吧!||
2月25日 下午 8:45
其他

川大刘槃:从热爱到坚持,她心中的考古严肃而浪漫

在神秘的巴蜀土地上,三星堆遗址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颗被岁月遗忘的珍珠,深藏着古蜀文明的秘密,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类的生活,感受那个遥远的时代。而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就是连接这跨越千年对话的信使。在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有这样一群考古青年,他们扎根于三星堆,用青春和热血探寻着古蜀文明的秘密。他们与泥土为伴,与历史对话,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层层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解读着这片土地上的古老记忆。刘槃,就是其中一员。初见:用青春唤醒遗址2021年初,刘槃加入了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穿上防护服走进方舱,踏入那片埋藏着瑰丽文明的土地,这个刚刚保研进入考古系深造的研究生就此成为了参与三星堆发掘的一代人。作为三星堆祭祀坑发掘项目的合作单位之一,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主要负责三号舱k5、k6、k7三个祭祀坑的发掘工作。这个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组成,35岁以下的年轻队员占比达到87.5%的队伍,在充满浑厚历史底蕴的三星堆土地上展现出来了巨大的年轻力量——广为人知的黄金面具、镇坑之宝龟背型网格状器“月光宝盒”等都从他们负责的七号祭祀坑出土,整个中国由此熟知七号坑,也开始认识作为考古队一份子的他们。图为刘槃(右二)和考古队部分成员包括带队老师,刘槃所在三号舱的工作团队一般只有十人左右。成员们分为文字记录、考古发掘、摄影摄像、信息采集等多个岗位。刘槃在舱内的工作是文字记录,一是方便后来的工作人员翻阅查找,二是记录员在不同时段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记录可以提供给之后的“复盘”更多思考。根据每日的工作进展,刘槃在日志里记录下每一件文物重新焕发生机、展露真颜的过程,也记录下了成员们围绕着神秘又美丽的古蜀文明展开的畅想与在讨论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图为刘槃文字记录工作图为刘槃所记录的发掘细节成员们会讨论它们的外形、用途与制作工艺,并将疑惑的问题向带队的老师请教。即使这些讨论不是每一次都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但比起获得切实的答案,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已经能让这群以探索历史为己任的青年们沉迷其中。上下求索,这是考古青年的浪漫主义。想象与实证的交互,一次次刷新着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也是追寻者的乐趣之源。工作之余,成员们身上穿的防护服便成了青年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活力的承载物——起初是规规矩矩的成员姓名,然后不知不觉间加上了大家的个性签名,最终演变成可爱的涂鸦。刘槃的工作服背面,是国漫动画形象“罗小黑”正用钓竿钓起5号坑的巨大黄金面具。这是她想出来的创意,并在工作之余由自己手绘而成。可爱的罗小黑动漫形象与黄金面具融合在一起,青春活力与历史厚重在这群承载着探索三星堆使命的年轻人在舱中穿梭的身影间牵手舞蹈。图为穿着涂鸦防护服的刘槃再行:以沉潜深耕当下2022年,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获得了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去年5月,考古队被授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也成为四川省唯一荣获此奖的青年集体。10月,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
2月23日 下午 7:40
其他

重要通知!2月26日可查分!

四川大学关于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的通知根据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要求,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月26日12时公布。届时,报考四川大学的考生可通过以下地址进行查询:四川省教育考试院(https://www.sceea.cn/)
2月22日 上午 11:50
其他

拼手速!川大新学期好彩头,提前拿!

寒假进入尾声你一定想念川大了吧!教室里的火花宿舍里的畅聊操场上的飞奔火锅冒菜串串香……“再见啦妈妈,我要回学校啦!”先别忙正式开学前还请收下大川给您准备的满满祝福拿个好彩头!点击下面图片,抽取属于你的▼快来,拼手速!点击下面图片,抽取属于你的开学寄语!
2月21日 下午 5:58
其他

@川大人,温馨提示:您的寒假余额已■□□□□

||来自川大的温度“神仙”PK!川大学霸们把这件事干得真漂亮!敢拼能闯,川大“追风”女孩在热爱中闪闪发光!大川
2月19日 下午 5:26
其他

来自川大的温度

||“神仙”PK!川大学霸们把这件事干得真漂亮!尝一尝川大人朋友圈里的“年味儿”敢拼能闯,川大“追风”女孩在热爱中闪闪发光!大川
2月17日 下午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