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留声机

其他

有人说普通,但我被周江勇的办公室震撼了!

CCT视的年前反腐大剧《零容忍》播出了周江勇在杭州的办公室这个视角,可能平时还真不容易看到周江勇办公室位于杭州市民中心。据我一位懂风水的凤大师堪察,相当之好。一个人的办公室布置,集中体现他的个人风格。因为涉案,要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因此这个办公室是原生态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通过公共媒体无法得到的未经污染信息。入室布局打开周江勇办公室,左首为墙,右首屏风玄关,迎面扑来的是无敌钱塘江景!办公室内,左前方是一张小会议桌。这也是领导干部办公室的标配,有些小型会议,可以在这里临时召开。会议桌一侧,即坐西朝东的方向只有一张椅子,显然是主人的专座。背墙,即坐东朝西的,两张椅子,应该是下属的位置。迎南眼光落处,整面墙是落地大玻璃窗,之江风光一览无余。进门右侧是一扇屏风,完全屏蔽了主人平时活动的办公桌空间。如果不彻底进入室内,仅在门口,是完全看不到主人的。屏风后面,藏着周江勇。向右转向90度角,可以看到办公室前方的空间。红木屏风上是六和塔风光。走到窗边,可以看到钱江新城,那是杭州跨江发展的新贵之地。老杭州围西湖展开,自然地形逼仄。后来有了拥江发展,将视角射向了对岸的萧山、滨江;后来思路再开,便有了跨江发展。市民中心所在的钱江新城,便是这一战略的成果。G20期间,杭州最艳丽的灯光秀,便是从江南岸看过来的这一带美景。右拐便是办公桌,迎面墙上“宁静致远”的书法,无印章,且行文从左至右,疑非名家作品,而是某位领导赐礼。这可不值钱,但价值连城。桌前两张谈话椅,寻常领导办公桌前布置,方便下属来请示汇报工作时就座谈话。办公桌右首一大一小两盆绿植。但风水朋友说,没有打理好,是美中不足之处。大型绿植那个方位,怀疑是休息室或卫生间入口。毕竟这是领导办公室的标配。办公桌身后是书柜。老板椅是转椅,说明他身体矫健,不会是那种椅子一动就可能摔下来的老干部。乱糟糟的办公桌从椅背上望出去,桌上有点乱。办公桌左上首,是书报杂志,最上面的应该是《杭州日报》,那上面的头版头条应该就是他本人。没有把最高和省级党报放在最上面,毕竟他主要的日常工作是在杭州开展。报刊近前,是文件夹,用小夹子夹着,文件应该不止两页。再靠近有本小笔记本,应该是临时记事用的。在另一个角度看到这个左下角也有书信之类,但在这个角度没有,怀疑拍摄时办公桌被动过了。面前是常见的文件夹,以及贴纸、订书机、透明胶带、双面胶带、笔筒、不干胶等,以及文件夹和需要签署的文件页,各种需要临时处理的备忘应该就在这里。看来他很不喜欢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还是传统的手工作业。桌上还散落着各种药瓶和药片盒,估计是润嗓之类的常用药。另有风油精,看来平时工作比较劳累,时常需要擦一擦提神。纸巾盒在笔筒旁,应该是常用的,是不是有鼻炎?右手边蓝色盒子,位于办公桌右前方。经过仔细辨认,有方家认出来,这是“欧姆龙”牌血压计!几十年前的中国,在人们有限的生命中,只要看到领导红光满面,人们就有了主心骨,吃下了定心丸。可以说,领导的健康状况,就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饭三遗屎矣”这个耳熟能详的桥段,道出了身体健康与为人民服务之间的本质关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盒上的这个圆形物品,应该是健身器材握力器。笔筒里有红、绿等颜色的笔,装了满满一筒,对于我这种喜欢办公桌干干净净的人来说,简直让人绝望,想写个字,都不知道抽出哪一支来。右前方有台历和自己的照片,既不是最高,也不是家人。最奇怪的是,面前还有一只计算器,难道他每天要记账?计算器下面,是各种就手的安排,比如“需要市委书记安排或参加的事项”,右面是安排好的日程。右侧是各种杂物,比如学习材料、信件之类。有一本人物传记,看封面特色,应该是老革命或国学大师的。仔细看了好多遍,总觉得传记书籍上的照片是南怀瑾的,但总找不到封面完全一致的作品,后来才知是《南怀瑾国学日历》。办公桌右下角有只按铃一样的东西,应该是秘书呼叫器,按一下,秘书可应声而至。办公桌最右侧是一张电脑桌,电脑是苹果品牌,不是倡导的国产品牌,比如联想。当然,现在联想也很不“爱国”,不知道最爱国的电脑是哪个品牌?腰不太好老板转椅上有腰靠,可能坐久了腰不太好。好在靠窗一张专门的桌上,有一张小桌子,类似于床上用的笔记本小桌。工作累了,坐久了,可以站到这里,一边看着江上渔帆点点,一边笔下批示龙飞凤舞,也是快意人生。红机子在右侧柜子上,有三部电话,其中一部是传说中的高级领导专用红机子,可通很高的,直至海里的?小摆件,我开始以为是传说中的独角兽。经有行家指出,小孩骑大象手里拿着如意,寓意“骑象如意”,吉祥如意。另外一只是羊,周江勇1967年生人,属羊。目测羊是大角盘羊,疑似锡制,估计是马来西亚的货。这个角度应该是三人小会议室的视角,看出去应该是富春路?果然是270度无死角景观呀。可惜不能卖,不然的话,至少值2亿,多少可缓解一下财政压力。世事激荡,家族沧桑,父辈已老但无论怎样,人不该如烟散去家传在全国各地专业写作传记给长辈一个历史席位给孙辈一本独门家书给家族一条百年脉络想尽孝心,请按下图三秒钟◆
2022年1月28日
其他

即将消失一半的岗位,竟然是大学教职!

高校教职,曾经是令人艳羡的工作又体面,又稳定!读研的女生最喜欢可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是哪个行业充斥着贪图安逸的女性,哪个行业就一定陷入衰败——家传2022届900万本科和100多万研究生毕业生,200余万刚参加完国考,900万人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462万人将于25日将迎来研究生入学考试。无论是中小学生减负,还是家长的内卷,无一不围绕着考试进行。可一个震惊的事实是,按现有的高等教育规模,今年出生的孩子,每一个人都将成为大学毕业生!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的“归谬”。若真实现,那就是人类不可复制的奇迹。若还保持目前60%的高等教育率(已经是全球最高),那么,18年后,高校招生规模将缩水一半,这也意味着,一半的大学教职将会消失。那些考研考博以图进高校当老师的同学,有没有算过这笔账?高等教育率全球最高今年的本科毕业生,几乎都是千禧一代。2000年,全国婴儿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而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这意味着,这一代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六成。仅仅25年前的1996年,中国年轻人中,还只有六分之一高中毕业。这样的规模,已经达到历史的峰值。七普结果显示,2020年的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创下历史新低。远的不说,相比2019年的1465万人,减少了265万人,降幅约18%,比刚刚开放二胎的2016年更下降了33%。这是中国出生人口在2016年出现短暂增长后,连续第四年下降。而在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若出生婴儿数同比例下降,则2021年新生儿出生数量为1056万人,低于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而更悲观的看法是,新生儿数量将铁定跌破1000万人。哪怕实现全民100%的高等教育率,高校还是招不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还在急剧扩张!从211和985工程的提出和施行开始,资金的高投入迅速催生了一批大学在中国生根发芽,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过去十年间,具有大学文化的人口增长了73.2%。大学生带着很高的就业期待,正源源不断地从校园涌出,与市场需求产生一种荒诞的错配。去年,有7万硕士研究生、100余万大学生送外卖;卷烟厂流水线上研究生超30%;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三和大神,躺平啃老。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不断扩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来减缓当年就业市场的压力,终有一天,这个筐会被撑破。老师消失:第二种未来在韩国,已经出现了出生率低导致高校倒闭潮的局面。2020年,韩国首次出现高考报名人数低于总招生人数,低生育率让学生的数量不断减少。目前,韩国共有55所新生人数低于1000人的地方大学即将关门。在未来20年内,韩国一半的大学面临消失的危机,数量达到200余所。长期以来,大学教授都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高收入阶层,在2020年,他们也开始遭遇失业。中国跟韩国的距离并不远。按照计划,2020年国内的本专科共招生900万人,加上高职院校扩招的200万,意味着需要招1100多万人。但是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其中普高应届毕业生应该只有800万左右。招生计划全面超过报名人数。如果中国的高校能够正视韩国高校倒闭、教师失业的社会近况,或许会放缓如今大举扩张的步伐。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数量是2358所,2020年增加到了2740所,平均每年新增高校38所,数百个新校园正在建设。与此同时,招生规模与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研究生扩招比例及人数最多的陕西师范大学,从2021年的2200人扩大到2022年的3200人,扩招比例高达45.45%。与扩招伴随的局面,却是一些院校出现生源荒。《高招调查报告》显示,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广东等多个省份,已经连续四五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有的省份超过10%的招生计划完不成。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甚至出现两轮征集志愿的情况。2018年,79所自主招生高校中,有76所高校未完成自主招生计划,其中16所高校自主招生的缺额人数均接近或超过了计划招生人数的一半。如果按目前约60%的高等教育率,那么届时也只有700万名大学生,缩水将近40%,那教师数量也会同比例锐减。实际上,自1998年新生儿数量跌破2000万开始,即进入下降通道,2000年1765万、2001年1696万、2002年1641万、2003年1594万。也许,从明年开始,高校教师的失业潮就会到来。区域决定存活!人随产业走,教育随人走。2010-2020年,东部人口占比上升2.15%,中部下降0.79%,西部上升0.22%,东北下降1.2%,人口持续向核心城市群集聚。人口的集聚带来教育资源的区域性集中,经济强省往往也是教育大省。与此同时,不少城市披露,当地2020年出生人口较2019年下降10%-30%,未来将继续下降。相应的,这些地区的教育也将加速萎缩。看看苏联远东地区废弃的情况,那就是东北的未来,也是中国不少地方的未来。如果你在今年谋得了一个深圳或者杭州的教职,在18年后可能依然稳定。但是,如果是在人口不断流出的城市,“一个教师带两个学生苦读九年”就可能不再是正能量新闻,而是殉葬!看看中小学的情况就知道了。2020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1万所,比上年减少1779所,招生3440.2万人,比上年减少67.7万人,下降1.9%。山西临汾大宁县徐家垛乡割麦小学,崭新的二层教学楼宽敞明亮却安安静静,这所学校有20名老师,却只有15名学生。空心化学校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农村,十年之间,全国的农村小学减少了52.1%,这些学校的老师,大都离开了讲台。一些衰败城市的高校,可能会与所在城市一同消失。小传姐的一位朋友是乡镇教师,他说起乡里许多农民都出去打工买了房,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都带在身边跟着出去上学,镇上的孩子越来越少。乡里原来有九所村小、一所农中。现在通过各种关停并转,村小、民办学校、小学附属幼儿园全部消失了。仅留下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小学,就是他任教的地方。他的同事们,很多都年过40岁了。中年下岗,双减之下,教培行业的路也走不通了。家人孩子都在当地,换个城市的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他忧伤地说,很多前同事都去开网约车了。应用型,准备好了吗?就在昨天,财政部印发《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小而精’的高水平特色高校,探索用新机制举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大学的培养特色以综合性、研究型为尊,名牌高校都是清一色的研究型大学。但最高说,研究型的就是金字塔,要少而精。浙江省作为先行示范区开始探索应用型高校建设,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许多高校要进行办学方式的转型。但是,大学校园里有多少老师适应得了应用型教学?在知乎上,有一位大学基层工作人员困惑提问:现在不管国家还是高校都在强调应用型转型,但没有明确过应用型大学应该给学生上什么课?怎么上课?作为教学人员,我也有自己的困惑。什么是应用型课程?不讲理论多讲实务就行了吗?这应该是转成应用型大学的高校中教师们的普遍困惑。更何况,如果办学越来越多,越来越侧重应用型,可以想见,供需双方地位也会发生置换,甚至带来教育的本质改变。就像当年要求着电信局装电话,初装费就要花三四个月工资,还要给电信局的工作人员送礼,才能尽快安装。但是现在,电信求着大家办卡,各种优惠活动层出不穷,大家却表示还想看看移动和联通怎么表现。同样地,当高等教育不再具有其为社会培育精英的属性,其自有尊严也将不存。今天,你考研了吗?◆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200万人考公,900万人考教,这代年轻人怎么了?

如果今年考教师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全部上岗,全部所有教师岗位将被替代一半。——家传距离2021年国考还有一周时间。今年,102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有1/6,即200万年轻人摩拳擦掌,希望挤进“公家的单位”。公务员职位毕竟稀缺,且是一考定终身,于是,先拿资格证再想办法进编制的教师队伍,迎来了井喷般的报名者:900万+。这意味着,如果不算回国的100万海归毕业生,土产的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全部参加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换个角度,2021年毕业的本科生909万全部考教。另有462万人考研!并非有学术兴趣,只是有利于考公!千年未遇吧!800万候补?可能,从来没有如此凶险过:全国的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有人愿意去企业工作了,哪怕是之前被视为香饽饽的国企和BTA等互联网巨头。也就是说,不仅东北、华北等一向热衷体制内工作的区域,连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样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齐刷刷地东北化了。如果说有什么黑天鹅的话,这可能是最大的鹅了!我查了一下,2020年全国教师总数为1792.97万人,如果这次900毕业生全部考过,且全部上岗的话,全国教师将被整体替代一半!当然,这些孩子们,也会去考公,但以那么低的录取率,剩下的大概率还是只能拿张教师资格证,成为候补教师,随时等待入缺。如果每年有100万名教师退休,那么消化掉这批“候补”,需要9年时间,那时,他们将是32岁左右,比古代候䃼道台可能终身不得到任,还是要好很多。候补倒也不是新生事物,在我大清年间,便有这个设置。清制,未曾补授实缺官员,在吏部取得候选资格后,吏部汇列呈请分发官员名单,根据职位、资格、班次,每月抽签一次,分发到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如欲免抽签,自行指定到某处候补,须另行交钱,称为指省或指分。大清年间,不少候补官员,如果没有特别的门路,平时也只能找点零活,“灵活用工”,终其一生,最终一天官也没当过,以候补身份归葬祖坟。南方人笑不出来了以前,提到官迷,人们会笑话山东;提到对体制的迷恋,人们会提到东北。但现在,南方人也笑不出来了。我一位朋友,企业做得还不错,但他说,这两年招人特别难,感觉毕业生都不急着上班。如果找不到特别满意的工作,干脆以疫情期间找不到工作为由,在家休养。那么,这些获得体制内工作资格的候补老师,会成为“恩养”在家、拒绝工作的三和大神吗?又或者说,不得不去企业上班,但身在曹营身在汉,时时想着候补实缺,而不好好工作呢?张华考上了国家机关,李萍进了一家央企,我在公办学校当老师: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样的前景,是我们想要的吗?随着疫情以来技术和经济的停滞,很多产业都进入了存量博弈时刻,全国都在东北化。“不进体制还能干什么”的疑惑,也正在成为全国年轻人共同的困境。《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显示,受访的211、985高校毕业生中,有79%将“最愿意工作的企业”首选投给了国有企业。但很现实的是,民企才是80%就业者的归宿。这些老赖,很多都是企业家。这些人背后,都有一家没有挺过寒冬的企业,和一群不知该去往何处的离职员工。《时代周报》9月曾统计,今年以来至9月初,国内至少有274家房地产公司宣布破产,大约平均每天倒闭一家。又据说,阿里要裁员2万人,这只靴子还没有落地。相比起来,公务员每年仅有0.05%的辞退率,也就是说,只要不踩红线,就不用担心失业降临。像不像20世纪80年代的东北国企?究竟有没有降薪公务员正成为被期待的中产阶级力量。前不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社论中,专门提出要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2022年计划招考公务员3.1万人,其中2万人是在税务部门扩充。关键是,湖北、贵州等省,已经成立了警税作战机构,今后会以作战的方式,加强税收征管,以保证公务员和体制内人员的收入。有这么天大的好事,长三角有些地方却成立了降薪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今年31省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仅上海市出现财政盈余,其余30个省市都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压力最大的河南、四川、云南等省,收支缺口都在2500亿元以上。河南、江西、广东等地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教师,近期接到了追讨已发放的奖金、清退绩效奖励的通知。在年轻人的中产梦还没有起步的时候,政府已经悄悄的开始过紧日子了。但为了考公时有优势点,462万人报名考研,占毕业生总数的将近一半。年轻人还能不能找到一张稳定、安静、高薪的办公桌?◆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生育率已低于日本,只是一系列预期改变的开始!

不婚不生其实早有迹象不过疫情加速了它的到来一切预期都在逆转——家传城市的地卖不出去,财大势雄的开发商倒入血泊中站不起来,婴儿出生率创新低……想想烈火烹油的2008年京奥,这一切的到来,是不是恍若隔世?谁能想到,竟然会从人口萧条开始?而人口预期的下降,已经是传导到最后一环的结果了。怪不得媒体用了“43年来第一次”这么惊悚的标题。2020年生的娃约等于大学毕业生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是1.3,也就是说,现在我国平均每个妇女只生1.3个孩子。考虑到其他因素,学界一般将总和生育率至少达到2.1界定为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目前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是2.41,而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60)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90),甚至比“高龄少子化”的日本(1.34)还低。根据年鉴,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年鉴分析,这是受到了疫情影响,出生率从10.41直降到8.52!但实际上,哪怕没有疫情,出生率也一直在走低,只不过疫情放大或者提前了这个结果的到来。根据统计,2020年出生的婴儿人数,总共1200万。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是多少?将近1000万!按照这个趋势,人口出生率降低,叠加这两年研究生扩招因素,2021年,至少2022年,婴儿出生数量大概率将与大学毕业生数量持平。同时,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结婚对数为588.6万对,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124.5万对,降幅达17.5%。疫情带来的社会活动限制措施,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了男女之间的沟通交流,直至恋爱和婚育活动。从流调分析可以看出,上半年的青年男女中还出现了“海王”,而下半年的流调中,此类事件已经绝迹。做女生最喜欢的高端定制包的青蓝纯皮制具也显示,疫情以来,人们更喜欢购买皮鞋等必需品,用于取悦女生的包包销售不比往年。教培机构,甚至箱包行业,都会因此被改变,遑论青年男女本人。蔓延的焦虑至少从目前看来,打击教培行业的行动并未能扭转人们对生育的观念,焦虑仍在蔓延。最近,百乐萌招聘了一位合伙人,虽然是一名小年轻,但已有五年创业经历,现在最关注的是老年行业,他认为这可能是接下来最有机会的赛道。但最终他未能马上入职。因为之前的行业,在疫情和政策的双重冲击下一败涂地。现在,他面临着结婚生子,必须得先谋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这也是妻子的决定。
2021年11月21日
其他

去养老院之前,最后一件小事

我们不愿意扔掉老物件,有时不是因为物件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凝结在其中的记忆珍贵。老人舍不得自己的家当,毋宁说,舍不得自己一生的黄金时光。——家传老伴走了,唯一的儿子一家远在国外。留给八十岁的赵叔巨大空虚。他原来的生活基本依靠老伴照顾,尽管他仍会走动,但生活变得百无聊赖、从早到晚,守着空房;从周一到周末,不是订购外卖,就是到小吃店充饥,成为每天固定格式。儿子匆匆从国外回来,看着父亲流出的鼾口水把胸前打湿,心里极为难受。赵叔目光痴痴地说:“儿啊,给你添麻烦了”。我去养老院,家当去哪里?赵叔拒绝去国外,儿子希望他到养老院,赵叔明白人老了,尽量少麻烦打扰儿孙们。于是,儿子带他到收费高、口碑好的养老院参观咨询,花园式庭院、酒店式管理、活动设施齐全,约20平方米的单人套间,明亮、干净、最重要的是人多不寂寞。儿子的经济条件很好,向父亲表明态度:“父辈的财产完全由他老人家支配。”赵叔很清楚一去养老院,意味着不可能再回来,那家里的东西怎么办?他十分纠结,就咨询接待他的林经理:“我家有许多东西,能搬来吗”?林经理微笑着摇摇头:“这里有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只能携带一些自用东西,房间不能存放许多东西"。赵叔感到遗憾和无奈,心里陡然冒出烦躁:“我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呀。”“还是先处理掉吧,该捐、该送,还是委托亲友看管。”林经理委婉地回复赵叔。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触老者,送走老者已司空见惯,老人过世的多数物品都当成废品统一运走,有的几乎未使用,所有的一切会随着主人的离去而消失。连续几天,赵叔的情绪变得低落、目光沉沉,一次次眷恋地扫视全屋,望着柜子、箱子、盒子和抽屉,都装满了各种东西,几乎每件东西都有感情、有故事。看着房间的老式挂钟,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想起与父母曾经走过的日子;看着缝纫车,那是妻子结婚时陪嫁的厚礼,眼睛湿润起来,沉浸对妻子无限的怀念.....一切的一切,睹物思情。这一屋子的东西,是赵叔一生积攒的。它们不仅仅是物件,更是他一生记忆的开关。送送送,全拿空尽管逐渐明白钱乃“身外之物”,但真要赵叔把财产无偿奉献给社会、送给他人,还是心存不甘。他几乎用恳求的口吻要求儿子带走所有财富,儿子紧皱着眉说:“我只能挑少许贵重、易携带的。其他能卖就卖,能捐则捐,送给朋友作留念吧。”无可奈何,赵叔请门口名酒回收店前来估价,那个老板直勾勾盯着半屋的洋酒和茅台、五粮液,不假思索地开价10万元,皮笑肉不笑地说:“我们是好邻居,我几乎都没赚。”赵叔脑子不痴呆,网上一瓶50年茅台炒到1-2万元,知道老板在诈,谢绝了他。他后悔当时为什么不饮用,现在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况且感到10万元、100万元对他仅成为数字。他在朋友圈向亲朋好友阐明心事,邀请到他家挑选认领合适的东西,不少多年未见面的朋友纷至沓来,名酒、名药、名茶,还有一套全新的红木家具,都被一一认领带走。有收藏价值的纪念币、粮票、布票、集邮本也一件不留被取走。房间仿佛被洗劫一空,只剩下相册、日记、书籍、剪报、奖章、奖状。赵叔出现阵阵眩晕,真想大哭一场......最让赵叔揪心的是书房里几面墙书柜,满满的书没有谁愿意带走。他主动联系图书馆、博物馆,得到的回复“不是名人,没有历史背景,无法接受。”他哀求几个喜欢读书的晚辈前来筛选,几个外甥内侄仅挑了几本就不感兴趣,终于有一位晚辈选了二大捆书,赵叔十分感动帮他绑紧搬到电梯口,总算松了口气来到沿路的阳台透风,震怒目睹这位年轻人将书残忍地卖给收旧书报杂纸的小贩,赵叔气得如同受到侮辱,仿佛被人粗暴捏住心脏般痛苦,呜咽要哭起来。儿子发现父亲情绪不对安慰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许多人都在看网络书,藏书的意义不大。”赵叔又联系社区阅览室,负责人说:“现在捐书的人很多,真的容纳不了。”赵叔终于联系到贫穷山区的学校图书馆,得知愿意接纳,他高兴地出资请快递送出去。留本家传在人间赵叔还是闷闷不乐,不知日记、相册、剪报、影音碟和一些证件怎样保存。他从中学就开始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二十多本大大小小日记本,记载着他人生的心路、轨迹和感悟。家里存留的几十本相册也让他难以割舍,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大张的,也有一寸的,有父母、亲友、子女和自己各个时期的照片。他一张一张端详,一张一张辨认,记忆如电流擦过钨丝闪亮了,越来越多的故事浮现在脑海。朋友张老师来家里看他,赵叔絮絮地对他倾诉过去的回忆。有年轻时被女友抛弃彻夜难寝的苦楚;有他到领导家里送礼被冷落的尴尬;有与妻子吵架萌发离婚的念头;有第一次听到儿子叫爸爸的喜悦……赵叔感叹道:“钱物已不在乎,很多相片、奖状、奖章及多年剪报,承载了我一生的美好与辛酸。”张老师和风细雨地说:“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建立一个家庭档案,把认为有意义的照片、日记、剪报扫描整理一下,搞个芯片,设一个云储存,日后子孙想念您,就可以翻阅点击。”赵叔显得兴奋地探身子:“这个建议好,将来子子孙孙能点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丢失。”但是赵叔突然又想起父亲留下的文字资料,起初他不放在心上,但年纪大了,回想起父亲的音容,便把资料拿出来时常翻阅。但是,隔的时间太久远,资料没有整理过,很多都读起来没头没尾,许多事实都已被掩埋、许多故事都已被模糊了。张老师又为他出主意:“我认识一位做家传的朱教授,为老者记录人生故事,印制成书。你也是有文化的人,不如趁着脑子还记得清楚,请人帮你把你父亲一生的故事写出来,即使所有的老物件、旧资料都存不下,凝结在其中最为珍贵的记忆还是留下来的。这不就够了吗?”人的情绪一旦找到出口,就像火车驶出隧道,温暖和阳光一下子扑面而来。赵叔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他转念一想,决定趁自己意识体力允许,及时处理所有资料,联系家传采访写作,记录父亲的生命轨迹。承载丰富记忆的老物件也以照片的形式印制在了书中,做完这件事,他长舒了一口气,拣几件爱穿的衣服,挑几本值得看的书,再带上身份证、银行卡.....从容开启了老年生活,再不怕种种纠结和留下遗憾。他正在给大家送本家传。◆
2021年11月17日
其他

钱江晚报:为长辈尽孝,轻松写家传

家传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写下自己的传记。考虑到老年人打字不方便,家传并不需要输入文字,而是在分享老照片的同时,用语音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与全球老年人互动、结识新朋友。
2021年9月7日
其他

钱江晚报:为长辈尽孝,轻松写家传

家传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写下自己的传记。考虑到老年人打字不方便,家传并不需要输入文字,而是在分享老照片的同时,用语音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与全球老年人互动、结识新朋友。
2021年9月6日
其他

人类低质量男性的一生

——这辈子,自从小学毕业,他就再也没有拿过任何个人荣誉了。离得最近的一次,是在报社时,那个部门只有4个人,每年要评一个优秀员工,第四年,终于要轮到他了吧。
2021年9月1日
其他

昨天,微博监督员惹众怒了

这就意味着,季浩洋已经因为自己做过的事,被永久钉在耻辱柱上了。因为他已经触及了人性底线,为了完成自己的KPI,不惜诬蔑死者家属,我想,只要是还稍有人性的人,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人存在。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父亲留下一屋子回忆,儿子说扔了吧。世上从此没了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长者,尤其喜欢积攒旧物。我曾经探访过一位八旬老人,其子是一家大学的校长。他的床头、地上全堆满了东西。孙辈也嫌弃他,不大愿意来帮他整理,因为他不喜欢别人动他的东西。
2021年8月18日
其他

果然!加拿大女冠军是江西弃婴!

江西之所以成为重灾区,一方面与当地重男轻女、溺女婴的恶习有关,另一方面也有与长三角、闽南金三角、珠三角的距离均较近有关,女性很容易出外打工从而外嫁,造成本地性别的进一步失衡。
2021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