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仁乡建

其他

温铁军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文章转载自《新京报》(2023年02月14日)原题为《温铁军:促进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同时重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二十大报告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地近乎事无巨细地涉及到了二十大确立的方向性要求,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都和乡村振兴有关。温铁军表示,遵照“人口规模巨大和共同富裕”这前两个特征,最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据此看,在三农现代化中,就是长期占中国户籍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群体的现代化;“而如何促进农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则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体现两山新理念下的生态农业新格局,更是农民为主体的产业兴旺的重要根基,据此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相配套的深改,也是当前乃至未来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三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一致新京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你看来,今年的文件有何特点?温铁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非常全面,三农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在文件中都有涉及。这一方面说明三农工作非常复杂,另一方面也说明三农工作应该特别强调辩证思想,因地制宜地提纲挈领,才能纲举目张。新京报:文件再一次重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怎么理解?温铁军:这一次中央一号文件,是在二十大之后提出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很大程度上,这些主要特征都和乡村振兴有关,文件中的很多内容也呼应了二十大报告。我们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与三农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全面实现的时间是同步的。中央要求两个阶段:一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同步的;二是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也是同步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央突出强农战略,把乡村振兴、三农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统一起来了。这个两阶段要求是战略性的,各部门和地方的工作安排都有跟进落实的责任。恐怕这也是今年一号文件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原因之一。人们看到,许多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工作,涉及复杂艰巨的操作内容,在文件表述中可能只有一句话,要真正使文件中的精神、政策表述落到实处,还需要各地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形成新的经验。乡村振兴中,中国独有的重要特征新京报:为什么说三农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温铁军:如果把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与乡村振兴结合,就会发现,五大特征主要部分,都体现在乡村振兴中。新京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温铁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点是去西方化的,其实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我国的大城市,即使按西方标准现代化程度也高于一般发达国家,这是世界公认的。东南沿海许多县一级的城市现代化水平也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程度。所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要工作就是农村。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方面的主要工作,也还是在农村的农民群体和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主要强调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压舱石,做好三农工作是化危为机的重要基础,既能够让乡村继续成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又能练好国内大循环的内功、夯实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实现共同富裕这个下一个百年目标。第三,促进农民为主体的乡土社会的多元文化融入精神文明,成为两个文明相协调的基本内容,并且有必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依存的教育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第四,重中之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乡村振兴必须贯彻“两山理念”。必须贯彻“城乡融合”,才能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带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大战略全面落实。生态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点很难在城市体现,恰是靠乡村振兴才能支撑“和平发展”的大国优势;尤其是在中国“底线”不断被恶意突破,外部风险急剧增加,过去约定俗成被接受为现代化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历史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有鉴于此,中央以乡村振兴配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决策,需要在加强乡村建设和生态化转型上做好功课。这些都需要把此前几十年的“产业为本”改为“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在村农民和返乡、下乡人群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深改内容;近期尤其需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的政策优惠,才能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农业文明的复兴新京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立足于国情农情,建设农业强国,怎样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两个文明相协调?温铁军:这就涉及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本来就是乡土社会的农业文明为主体的。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近百年的主流叙事,但中华民族文明之要复兴的还是乡土文明、特别是生态文明依存其中的农业文明的复兴。我们不可能是殖民化通过反人类犯罪才能形成的大农场农业,几千年的小农村社制对文明延续的基础性贡献,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适合这种条件约束的千差万别但包容可持续的方式,比如其中的立体循环农业、分布式农业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合一”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新京报:为什么传统的农耕文明会成为民族复兴的内涵?温铁军:举例来说,传统农耕文明时代,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央这些年来推进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为手段的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等,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在乡村发展中所重视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本来都是人民的,三变改革也是实现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以此推进制度安排带动起来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既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是最高层次的精神文明。这一点,和生态资源与生态产业价值化实现的新发展理念,恰恰是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所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在乡村比城市更容易实现,且生态资源价值化相对产业资本麇集的城市经济转型成本也更低。新京报:乡村振兴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有何联系?温铁军: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五个特征。从应对全球危机的对策来看,稳定是第一位的。维护三生合一乡村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需知,近几年有数百万私营经济和数十万股份制公司注销、数千万打工者返乡,还有上千万市民下乡;这就亟需发动广大群众促进生态化的多业态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个十分迫切的要点在一号文件中文字不多,但字字珠玑。只要在全球危机下,乡村仍然就能够吸纳大量回流劳动力,那么国家就是稳定的,和平发展就是有基础的。理念的转型,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新京报:中国式现代化和三农现代化、乡村振兴相统一,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实现这一统一?温铁军:领导人指出,世上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不能罔顾国情去照搬西方在殖民化条件下做出的农业模式。要实现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只能走中国式乡村振兴的道路,那就要进行更多的理念调整和认识重构。过去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更多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如新中国之初主要借鉴前苏联经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借鉴美国经验,这两种都是西方殖民化国家经验,都是大农场为经营主体的“一产化农业”。但这与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差别很大,那就要求我们进行理念和认识上的调整。新京报:怎么才能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理念?温铁军:当前,领导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是构建生态化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理解,生态化发展本来就是时空各异的多样性发展,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极为复杂和多样,乡土文化更是“十里不同风”。因此,既然承认多样化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那么我们这个广土巨族的多样化的三农发展,并无“定于一尊”的一定之规,而是要立足于国情农情,鼓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投入,同时辅之以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发动不同地方植根脚下热土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把怎样形成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变成一个可以清晰认识的知识体系。新京报:怎样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三农现代化的理念?温铁军: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如间作套种、种养结合,村社多元、农户兼业等老百姓创造的本土化的农村经济模式,既可以有效实现立体循环农业维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能低成本地平衡种养两业的风险,本来就是三生合一的包容性可持续模式。这种模式现在仍然能够发挥综合效益,在产业兴旺的同时形成显著的“正外部性”。在今天强调乡村“五大振兴”,就应该更加重视传统农耕社会留给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制度内涵,一方面清理过去的西方模式,对大规模养殖业、大范围单一品种种植业等重资产生产方式等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则需立足自身特点求真务实地从数量型粗放增长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型发展,在实现三农现代化进程中,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落到实处。农民现代化,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新京报:你多次提到三农现代化,为什么不同于农业农村现代化?温铁军:过去的表述中,更多出现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是谁?按照二十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来看,就是农民。所以应该提“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能看到很多关于新型经营主体、乡村人才、高素质农民等方面的表述,也强调了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这实际上都涉及了人的现代化。新京报: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包含了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这样以人为目的的现代化,是否可以如此理解?温铁军:中国式现代化大部分内容都和三农现代化有关。过去,我们加强了政策、社会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但所有的加强,都要落在人头上,怎么落实到人,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深改问题。新京报:在你看来,三农现代化中,农民的现代化如何实现?温铁军:在今天,乡村的主体也在逐渐的多元化。农民的现代化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实际上已经存在村社中的农民群体多元化。第一,当然是原本居住在乡村的人怎样通过“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起来。第二,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概念,农民为主体也包括从事农业生产及相关经营,或者居住在乡村的人。第三,若借鉴东亚模式,在村人口可以多种方式加入合作社。第四,从中国自身情况看,在村人口还应按照“在居住地生活半年以上”同样的原则准予落户,可以成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准成员”。总之,许许多多的身份各异的人联合起来的村社共同体,才能有多元化多业态发展的条件。我国这些年来推动农村三变改革重构集体经济、推动三社合一等,对农民主体地位的促进有初步作用,但仍然需要更全面的理解和政策调节,才能有利于作为乡村振兴、三农现代化主体的农民的现代化。事实上,来自外部的金融、治理、技术、投入、商业等任何方面的改革,包括相对应的政策投入,最终都得对接组织起来的农民。这方面,一号文件的提法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年来返乡的农民、下乡的市民、进入乡村创业创新的人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让他们入籍落户,成为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多元主体的一部分,这些新农人有更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更强的创业创新能力,已经是乡村振兴的新力量。怎么用好用活新农人创业创新的力量,是实现三农现代化、特别是让农民成为三农现代化主体的重要工作。国仁乡建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直播预告 | 何志雄:《历史与地缘的政治经济学》系列(10月10日开讲)

政治经济学是分析人类社会生产、流通和分配等经济运动的基础理论,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但人类社会具体到每一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还会受到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外部因素影响。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却是推动作用。所以,政治经济学里的政治,不仅内涵阶级政治,还有地缘政治的影响。同样,对主要民族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不能仅仅从地缘条件来理解,还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巅峰代表,其阐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价值与价格,金融与货币,地租与所有制,商业与贸易,总资本的再生产,等等。本系列讲座尝试将这些概念规律与历史事件和地缘政治结合起来分析,希望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生产者和贡献者。本系列讲座共十讲,将于2021年10月10日起,每逢周日晚八点开讲,国仁乡建B站直播,欢迎关注!讲座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范式转变:从价值到生产价格二、货币的历史与哲学: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三、从自然地理条件看三种所有制的比较分析四、地租理论与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性变革五、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西欧:商业资本六、俄国革命:社会总资本的实现论七、从游牧农耕二元到陆权海权的对立八、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九、英美金融霸权下的中德地缘战略比较分析十、展望:新技术对未来社会和生产关系的影响10月10日第一讲(单场海报持续更新):国仁乡建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董筱丹 |《一个村庄的奋斗:1965—2020》再后记——写在将与读者见面时

编者按《一个村庄的奋斗:1965-2020》一书,作为温铁军研究团队“解读系列”新篇章,是董筱丹继《去依附》宏观分析、《再读苏南》区域分析之后的村庄微观分析之作。本书记录了战旗村半世纪的变迁历史,解读了中国农民获取自主发展权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机制。本文为董筱丹老师为《
2021年5月30日
其他

温铁军 | 客观看待青年返乡,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编者按4月28日,由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乡建新青年大家谈暨国仁‘新春返乡记’座谈会”圆满结束。国仁“新春返乡记”是2021年新春发起,为呼应新青年对于乡村的关注,展现”乡建新青年”眼中的家乡、乡村生活、生态风貌和治理变化,吸引新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征文活动。本次座谈会作为征文活动的延续和回应,邀请多位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践者与新青年代表们座谈交流,探索新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路径。本文为温铁军老师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视频及文字实录。温铁军国仁新春返乡记座谈会嘉宾国仁城乡总顾问、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大家好,我是温铁军。我刚刚从重庆的铜梁区下乡调研回来,跟那儿的地方干部、村里边的各界人士做了一些交流,正好和这次会议的主题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那儿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让乡亲们返乡。很大程度上是在于他们推进的是一二三产融合,然后在现有的山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开办了相当多的休闲旅游、郊野公园等等。所以每周末都有成千上万的市民到这个村里来,村里面也跟各地的情况差不多,有各种各样的餐饮、民宿或者文创编织、陶器等等,各种各样的DIY都比较流行。除了这些之外,恐怕还有很多产业。一般的本县的县域产业的发展,比如说像种养殖业、加工业等等也在发展,实际上出现了一个产业留在县域并带动县域就业的情况。除了这些趋势之外,我还想提醒各位注意很宏观的一些因素,它对于我们之后返乡也好、下乡也好,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带有规律性影响的。第一个情况请大家注意,高校的学生实际上是过剩的。教育产业化以来,大量的投资涌进教育,尤其是涌进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收费高嘛。那一个学生收几万,一年如果有几千学生,就意味着一年得有一两个亿的总收入,去掉开支一年也得有个几千万的净收入。所以有大量的投资进入教育,导致教育产业化,之后就是扩招。各种各样的中专变大专、大专变大学,然后就变成了一种教育短期内形成了巨大学生的生产,其实就是大量生产学生。现在你们看到严重过剩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送外卖的这些人里恐怕都得有几十万、近百万的大学生,我们现在每年生产一千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得有上百万左右工作后涉及的并不是他所学的专业,而是和一般的不上大学的普通的流动打工者的就业岗位差不多。其中据说还有七八万人左右是研究生,那就意味着不仅大学本科生过剩,研究生也过剩。于是我们看到这个趋势是客观的。这个趋势背后是什么呢?是生产过剩。我们也都知道,你们如果看我的有关讲宏观形势演变的视频。我跟大家说从1997年遭遇东亚金融危机以来,到去年的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已经发生过三次比较明显的生产过剩危机。每当生产过剩就会导致企业实际上不景气,所以最近有些报道、说企业招不到工。但是你去看那些招不到工的企业基本都属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就是生产过剩的情况,造成企业竞争过于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能向打工者支付比较高的工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他说月工资4000—5000,其实指的是你得加班才能拿到正常的工资,底薪也就是两三千,所以一方面我说是学生的过剩,就业不景气,另外一方面是生产过剩,也就是说教育也是生产过剩,实体经济也是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2018年特朗普上任以来全面打压中国,贸易战也好、科技战也好,总之这些环境的影响,宏观的影响是越来越不利于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那些比较早发现了乡土社会中的创业机会,愿意回乡去开展一些创业活动的人。只要他相对来讲找对了路,恐怕未必就一定比那些背井离乡去打工的人收入就低。所以我的意思是希望大家理解有这么个大的趋势,中国现在正处在第三次生产过剩大危机,并且这个危机还是带有某种全球化危机的重大影响。所以我不管大家听得懂听不懂,总之你得知道这么个规律,只要危机比较严重,就业就会大幅度下降。与其大家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非得去赶高考,考半天考个什么二本三本之类的。你花了好多钱,你比如说考个一般的二本学校,一年交个几万块钱,你4年下来怎么也得交个十几万,再加上你的生活费什么的,就得朝着20万以上开支。而这段时间你学到的那些所谓的知识,并不能让你真正进入职场,也就是说你的就业并不好,所以与其说大家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高考,还不如在自己的家乡或者下乡去寻找创业的机会。我说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问题的分析,希望大家参考。第二个方面也值得大家注意,我在很多地方也都说过这个道理,国家从新农村建设以来就是从2005年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国家已经向农村投了何止百万亿的投资,也就是说在农村形成的巨量的基本建设开支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那就是说我们说水、电、路、气、宽带5通都进了村了。假如说新农村建设投资投了10年,完成的是对于行政村的基本建设,你看现在这次乡村振兴就是向自然村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再加上国家已经把农村的社会开支基本上和城市的社会开支、各项社会保障性的这些开支做到大致公平了。客观地纯粹从经济收入或者从生活的一般需求来看,现在农村的情况并不比城市差,再加上它自然资源环境条件远比城市要宽松得多,所以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的是成批的市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叫做中产阶级下乡,这成了一个越来越广泛的潮流,伴随潮流实际上也在生成着大量的就业机会,甚至学习机会。因为很多中产阶级下乡,他本来就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已经有了一定的财务自由,所以他们现在下到乡村去会有很多要做的事情。那和这些人结合起来,在乡村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应该说也是个很好的机会,同时是学习机会。所以我指出有两个东西:第一是宏观形势,那就是生产过剩危机实际上仍然在延续着,就业形势并不好;第二个看,事实上中产阶级下乡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潮流。除了在外有一定的打工经验的人返乡之外,还有大量的市民也在下乡,那这个过程会形成相当多的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会有很多机会。所以我希望大家不是只从精神层面,或者是我这个人有什么样的志向等等。不是从这些,而是从客观层面看,冷静地看待自己对于青年返乡的作用,然后再从中去发现可能属于你的机会。总之希望大家广泛地搜集一些资料,因为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今天让我跟大家做个交流,我就紧着从调研的地方赶回来,跟大家说几分钟的话,然后再回去休息。我就提醒两点,很可能不对大家的路。但不管怎么说,是一个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老同志的一点分析,希望对你们能够有参考的作用。好,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本文根据录制视频整理,未经讲者审定。文字整理:张幸亚,冀战彬,黄平帅)推荐阅读国仁乡建团队,十五年前在干啥?杨团
2021年5月8日
其他

杨团 | 乡建新青年要胸怀大志、勤于思考、坚持实践

【视频】杨团老师寄语乡建新青年——要胸怀大志、勤于思考、坚持实践编者按4月28日,由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乡建新青年大家谈暨国仁‘新春返乡记’座谈会”圆满结束。国仁“新春返乡记”是2021年新春发起,为呼应新青年对于乡村的关注,展现”乡建新青年”眼中的家乡、乡村生活、生态风貌和治理变化,吸引新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征文活动。本次座谈会作为征文活动的延续和回应,邀请多位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践者与新青年代表们座谈交流,探索新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路径。本文为杨团老师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视频及文字实录。杨团国仁新春返乡记座谈会嘉宾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大家好,同学们好,到会的各位嘉宾好!我很高兴参加咱们国仁的活动,以前温铁军在河北做晏阳初乡建学院的时候我就参加过好几期,也和我们的一些青年团队有交流。不光是小毛驴(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还有石嫣,以及少雄(梁少雄)在做的山西蒲韩新青年公社。这些工作我自己刚才稍微想了一下,我觉得青年参加乡村振兴,到现在好像已经是第三代了。也就是说,我觉得你们是投身乡村振兴的第三代青年。第一代是谁呢?我觉得第一代是刘老石、邱建生、何慧丽他们。你们当中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刘老石,以后关于青年参加乡建的历史也要讲一讲,要让大家知道刘老石是谁、邱建生是谁,他们第一代的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做了什么工作。第一代人大概现在的年龄是40多岁。那么第二代是谁呢?我觉得第二代里头比较突出的有那么几个,比如像陈晶晶,他现在还在战旗村,他今年是38岁。然后还有像陈统奎、还有陈统奎的伙伴胡诗泽,包括黄志友和石嫣他们,差不多就是第二代。黄志友到现在应该不到40岁,刘老石、邱建生那一代都是40多岁了。再接下来才是你们第三代,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一代隔了有10年左右。像我和温铁军我们年龄差不太多,我和温铁军实际上都是在文革时期参加工作的,也经历了国家文革的整个巨大的变迁。而我们第一代青年基本上在文革的时候还很小,所以我们说第一代参与乡村振兴的这些青年,其实了不起,他们遇到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而且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相当的成长。未来我觉得是需要让第一代的还在继续做乡村振兴的这些人,从邱建生打头要给大家来讲。我还记得第一代有的人现在不一定都还在做乡村工作,但是他们心里头都有乡村的情结——我不说情怀,我说情结。而且他们不管在什么岗位,他们实际上都记得——我要为乡村贡献力量。现在就说到你们第三代,第三代是很有特点的:第一,你们年轻,你们没有我们那些的负担。我们是有负担的。譬如说我们认知上或者一些问题上可能会比你们深一点,那是因为我们年龄比你们大,我们经历比你们多,我们经受的挫折和苦难比你们多得多。但是从你们来讲,我是觉得你们是遇到好时候了。第二,你们这一代青年正好遇到国家在2017年10月提出了乡村振兴这样一个伟大号召。乡村振兴温铁军已经讲了很多了,而且他是站在一个非常宏大的背景来讲的。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乡村振兴?这个我相信大家通过学习已经可以说略知一二了。现在我们这一代赶上好时候,国家要推动乡村振兴了。数代仁人志士想要推动乡村振兴但是没有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我们遇到了一个好的环境了,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如果想去实现的话,我们比我们前面的这几代,起码在意识形态上受到的这种磨难、挫折、阻碍要少得多。这是我们的优势,这是我们的年龄优势。然后再来说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不管你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管你是在企业还是在社会组织(包括推动乡村的社会组织);不管你是现在在做村支书(我们可能当中有年轻人已经开始做村支书了)。我就有一个学生是社科院的,他是跟着我念社会工作的。然后他到处走了好几转,也到过公司、也到过社会组织,也跟我做过莱西调研。我非常高兴的是在他这个年龄他应该算第三代,在他这个年龄他下大决心回到村里去选村支书、选村主任。他现在正在选呢,他以中国社科院硕士毕业生的身份去选。而且他的能力不浅,他在公司已经可以拿到一个月1万多这样的一个基本薪资。但是这些他都不要,他现在就回到自己的家乡,矢志要做这样的事情。我是很欣慰,我就觉得第三代里头也会有这样一批人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投身到乡村振兴里去。我们看到我们的年轻人所写的文字,我就觉得很高兴,因为大家都是在这里努力地来讨论现在乡村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自身有什么样的困惑,我们怎么努力去实现我们自己的这样的一个梦想,在乡村振兴中锻炼培养提升自己。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因为我这个来不及把它做成PPT,但是我说一说你们大概知道,我看到获奖选手有一个“小镇做题家”(编者注:此处指国仁“新春返乡记”获奖代表曾劲超),他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的天资禀赋不错,现在已经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人家都认为他是读书的料。他画了一个图。到时候咱们可以把图给大家共享一下。图:曾劲超绘我就是想从这个图说起。他这个图画了好多圈。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社会学家叫费孝通。费孝通老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在全世界都有很高地位的理论叫“差序格局”理论。我要说的年轻人他叫曾劲超,他就按“差序格局”画了一个图。这个“差序格局”理论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说中国的人和人之间关系是“差序型”的、一圈一圈的。这种格局的最核心的是你和你的家人,然后是朋友,是你的亲戚,再外一圈可能是你的熟人……这样逐渐放大,是讲人和人关系的。小曾同学他就画了一个图,他这个图的核心是谁呢?核心是家,然后下边一圈是什么?下边一圈是他在村里的小学,然后是乡和县上的中学,然后再外边一圈是什么呢?他要上高中了,到县和市去上高中了。然后再外边一圈他上城市了,他到城市去念大学、念研究生了。他用升学轨迹的“差序格局”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来说明一个农村的娃娃他现在经过20多年,实际上他的轨迹是离农村核心越来越远的。到了城市,特别是相对比较大的城市,比如说我们北京。那么他是在以农村为核心,恨不得3层、4层、5层、6层之后的最外圈。实际上他就想,我们谁愿意背井离乡?但是我们最后被城市化,是一个“被”城市化。他自己说从进城读书那天起,开心就少了,自己的心就被异化。他最终想说的意思就是:我们要保持我们以乡村的家为核心这样一种乡土的情感,而且要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他想说这个意思。我现在想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在乡村振兴没有真正提出来之前,我们的乡村不是最核心那个圈,是最外圈。我们的真正的核心是谁呢?我们真正的核心是北京。首都北京是核心,一线城市,然后二线城市,然后三线、四线、五线、说不上线的城市的县城和乡镇,然后最外圈最广大的没有边界的是农村。我们这么多年来以北京、以大城市、以一线为核心,所有人都要往这个核心去,所以北京的人口巨大。2017年10月18号习大大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宣布我们要做乡村振兴,这是国家战略。而这个国家战略当时就画了几个节点:第一个,2020年扶贫要彻底收官,要把乡村最低的洼地给填起来;2035年要做到基本上小康;2050年要成为真正现代化的中国,要把农村农业农民全都建设得更好。这个计划等于是什么?等于是国家的百年兴盛的计划。因为我们是1949年建国的,到2050年建国100周年。这样的一个计划当中实际上什么全党全国全社会就差一个全军了,大家都要去做乡村振兴,就是要把最外圈的乡村,我们看不上眼的、最边缘的乡村拉到核心来,就像小曾画的这样,我们的乡村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我们讲“家国一体”情怀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渗透在血脉里的。而我们在疫情当中就看到了“家国一体”的情怀。在中央统一的指挥领导下,我们战胜了疫情。我们实现了“家国一体”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人在世界上能自立于世界之林,任何艰难困苦都打不倒的最根本的东西。看看今天的疫情,看看今天的印度,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我庆幸我生在中国。那么乡村振兴要把家国一体的情怀这样的一种伦理在未来的两代人,到2050年30年当中,把家国一体的情怀贯穿到乡村振兴当中。乡村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家,家国一体一定要让家能够让它强起来,让它富起来。这样我们国家,我们这个共同体才能够永远保持可持续的一个发展。所以我是说你们这一代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你们有很清晰的认知,你们知道我们要把乡村给它建设好。这是我羡慕你们的地方。因为我认识到这一点都是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的,也是从自身的一些经历认识到的。我基本上是从2005年开始确定这样一个方向,就是要做乡村工作,要把乡村洼地不断填起来,而且要把它建设得和城市一样,甚至比城市还要有它的独特的优越性。我觉得你们这个时候一点都不晚,你们恰逢其时。那么怎么去做?简单的来说,我用最简单的话:第一个,胸怀大志;第二个,勤于思考;第三个,坚持实践。我要说的就是最简单的这么十二个字。胸怀大志是所有的年轻人在你年轻的时候要建立信心。我们的老一代毛泽东那一代如果没有胸怀大志,怎么可能战胜那么多困难?最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真正让新中国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所有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在青年时候遇到,我以为这是你的幸运。我们现在的青年不要怕艰难困苦,正是在艰难困苦中你们才有可能懂得为什么我要胸怀大志。勤于思考这个意思其实是要多方面的,中学也得思考,不能盲目的干学习。不管我们是听讲座还是看书,还是和别的朋友交流,都是学习的机会。在学习当中要勤于思考。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像山一样大,我经常讲乡村振兴其实就前面一个大山,就跟愚公移山的大石头一样。我们到底把支点支在哪儿?我们怎么才能够把大石头撬起来?如果大石头太大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够把它分割,而不是说靠一己之力。那么支点这个问题怎么分割?我撬杠杆的力怎么使?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很好地思考的。坚持实践,任何问题最终到底是谁说了算?我认为是实践当中出真知。需要注意的是,实践当中的真知有时候会被蒙蔽。这个实践这个人看是这样,那个人看是那样。真知怎么在蒙蔽当中显现出来?第一个还是要经过更长的时间,还有在实践当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变的。这个真知一定不是违背基本原则的,一定不是违背中国的自己的这种自身文化产生出来的原理的。你比如说中道,既不特别偏左,也不特别偏右,而是走中庸之道。中庸很多人认为是不好的,其实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实践出真知,真正的真知一定不违背中道,绝不是偏左或者偏右的。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真知被蒙蔽的时候要有一些重要的原则。比如说农村,农民共富,集体发声,这是张爱萍将军临死之前讲出来的话。他一直非常关注农村问题。我认为这8字非常重要,是原则性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农村集体和集体经济的壮大。为什么它是原则?没有时间我就不讲了。所以我现在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这一代走过来的路,你们有一些不需要再去绕弯子,一定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你们才能够把以前的那些重负抛掉,然后把现实的问题和历史的一些问题连起来,然后去开拓你们的道路。我就讲到这儿。我愿意和大家共同讨论。我已经仔细看了你们的问题,而且我觉得你们提出的有些问题是不错的,还是很深刻的。而且不是说靠三言两语就能够解答了的,比如说关于土地问题。以后我们还可以再来讨论,但是关键的关键是你心里头的这团火不能熄灭。这个胸怀大志你要从现在开始,有生之年都要胸怀大志。好,谢谢大家。(本文根据录制视频整理,未经讲者审定。文字整理:张幸亚,冀战彬,黄平帅)推荐阅读国仁乡建团队,十五年前在干啥?温铁军对话迈克尔·赫德森
2021年5月7日
其他

温铁军对话迈克尔·赫德森 | 金融帝国的演变史与全球金融新格局

《温铁军对话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的演变史与全球金融新格局》为付费视频内容,前5期免费开放,成功购买即可获得该专栏已发布和陆续更新的70期全部内容,更有机会参加讲者线上互动活动。•
2021年4月21日
其他

温铁军 刘健芝 | 贪欲横流之际保持平常之心,贵贱浸淫之中能做平常之事

我们这一代在贪欲横流之际只要还有平常之心的便都是铺路石。或于泥泞、或于瓦砾,匍匐下忘却小我的身子,幻化成大大小小铺在路上的石头,惟担忧着过往之人踩踏得稳妥与否。我们这一代只要在贵贱浸淫之中还愿做平常之事的就都是志愿者。秉持先贤五千年之“民本”理念,去实实在在地做出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才可在光大中华传统多样化文明之中为子孙后代谋得一片生存庇荫。老石就是这样的铺路石,这样的志愿者,刘老石的心路,永远畅行在我们的热血之中。本视频是刘老石先生十周年纪念系列之“老石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研讨会中,温铁军老师与刘健芝老师的的主旨发言视频。刘老石(1968-2011),本名刘相波,天津科技大学讲师,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的重要开拓者。2002年加入国务院体改办主管的《中国改革·农村版》做兼职编辑。期间,他积极推动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并成为该项目的主持人之一,培养和教育了一大批立志从事乡村建设事业的青年,被誉为“全国大学生支农下乡之父”。2004年底他发起成立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2006年,他推动全国七家优秀的合作社组成为农民合作社销售生态农产品的服务组织——国仁绿色联盟,担任秘书长,2009年推动建立农民合作社培训学校,2010年8月辞去教职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温铁军。2011年3月24日21时45分,刘老石因车祸抢救无效,在天津市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不幸逝世,享年43岁,就在去世的前一周,他才从杭州调研回京。在下乡调研开展活动的村庄,农民们称呼他为“刘老师”,但他认为自己懂的不比农民多,改名叫做“刘老石”,也寓意像石头一样平常而坚定。他说:“青年们是用来成长的,老师却是用来牺牲的”。他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甘当铺路石”的誓言。今年,是刘老石逝世十周年,也是当代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二十周年。在这个春天,更忆刘老石对新时代乡村建设事业和青年人才培养的筚路蓝缕之功,在行动上、在精神上,他对乡建实践的影响虽日久而弥新。值此清明之际,我们一起缅怀、悼念,而最好的悼念,就是继承他的事业。我们相信,在铺路石旁,一定能够长出满怀希望的春天。国仁乡建
2021年4月4日
其他

视频 | 温铁军:乡村建设与县域经济

【视频】温铁军:乡村建设与县域经济本文为1月16日,温铁军老师在“清华-58同镇县域劳动力调查”报告发布会暨后疫情时代的县域社会、经济与民生论坛的主旨演讲视频及文字实录。根据录制视频整理,未经讲者审定。文字实录我想向大家介绍两个观点。第一,我们进入工业化早期的县、镇、村三级综合发展的经验;第二,当前在新的发展时期,新发展格局中的县域经济重构。第一个观点是想提醒一下,其实在中国进入以工业化为主的所谓近代化历史的过程中,一开始当从早期的洋务运动富国强兵为发展目标的工业化被1894年甲午战争所打断以后,中国进入到官商合办的工业化,叫做以实业救国为导向的官商合办。从这个时候开始,当有民间资本与官方资本来联合开展工业化的时候,所谓区域经济,特别是县以下的区域经济问题,就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或者实践领域了。总书记在2020年去南通看张謇的纪念馆,给了很高的评价。张謇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县域综合在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同时也是中国工业化从早期的官办的洋务运动向官商合办的,所谓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阶段上很重要的代表人物。大家知道,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张謇有感于国耻于1895年提出要创办大生集团,1896年大生集团正式成立,就是在南通县。张謇当时在南通开展的,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那些概念,比如说在地化、县域综合发展等等,这些其实都是1896年创办的大生集团在南通所谓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实践的经验,只不过在历史上,没有对它做这样的归纳和概括。全球化,大家知道叫
2021年1月18日
其他

回顾 | 新时代乡建行动2020开幕式暨乡建20年研讨@小毛驴市民农园

2021年1月2日-6日,为期5天的“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大型直播年会圆满举办,在疫情成为常态的当前,本届年会以直播的形式与大家云端分享,回顾多年来社会各界在乡村建设路上的探索,展望城乡融合新生态的未来。1月2日全天,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开幕主旨演讲&乡建20年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现场直播,并在开幕式上举办了《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新书发布会。本场会议迎来特邀师友、同仁、社会各界热心朋友的支持,B站“国仁乡建”、今日头条“温铁军”在线直播,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启了别开生面的云端相聚,数万观众在线观看。回顾@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1月2日上午
2021年1月9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行动2020 | 开幕主旨演讲&乡建20年专题研讨

公众微信号:guorenxiangjian(国仁乡建)关注我们
2021年1月2日
其他

最新议程 | 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更是社会参与、大众创新下的社会综合建设。在疫情成为常态的当前,2021年1月2日-6日,我们云端举办“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直播会议,回顾这么多年来社会各界在乡村建设路上的探索,更展望城乡融合新生态的未来。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承办单位:国仁乡建社企联盟、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协办单位: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北京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好农场、中国乡建院、同心乡创、《有机慢生活》杂志直播平台:B站“国仁乡建”;今日头条“温铁军”在线直播日程安排D11月2日(周六)全天地点:小毛驴市民农园+国仁乡建B站;今日头条“温铁军”在线直播上午10:00-12:30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开幕式暨《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新书发布会主持人: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现场)一、视频放映:《百年乡建》15分钟二、主旨发言: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缘起与发展(每人20分钟)1.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在线)2.刘健芝(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及发展中心生态文化部主任)(在线)3.张兰英(行动源国际发展研究咨询中心创始人)(现场)4.戴锦华(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线)三、新书揭幕仪式(现场):1.《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李
2021年1月2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行动2020 | 专题论坛(七、八)

编·者·按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更是社会参与、大众创新下的社会综合建设。在疫情成为常态的当前,2021年1月2日-6日,我们云端举办“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直播会议,回顾多年来社会各界在乡村建设路上的探索,展望城乡融合新生态的未来。明日起,会议将在B站“国仁乡建”;今日头条“温铁军”同步在线直播,欢迎各界朋友参与和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期待2021年开局之始的云相聚!1月6日
2021年1月1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行动2020 | 专题论坛(五、六)

编·者·按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更是社会参与、大众创新下的社会综合建设。在疫情成为常态的当前,2021年1月2日-6日,我们云端举办“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直播会议,回顾多年来社会各界在乡村建设路上的探索,展望城乡融合新生态的未来。明日起,会议将在B站“国仁乡建”;今日头条“温铁军”同步在线直播,欢迎各界朋友参与和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期待2021年开局之始的云相聚!1月5日
2021年1月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温铁军老师邀您参加乡村建设行动啦

编者按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更是社会参与、大众创新下的社会综合建设。在疫情成为常态的当前,2021年1月2日-6日,我们云端举办“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直播会议,回顾多年来社会各界在乡村建设路上的探索,展望城乡融合新生态的未来。会议将在B站“国仁乡建”;今日头条“温铁军”在线直播,欢迎各界朋友参与和支持。值此活动即将开始之际,温铁军教授特别录制关于“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系列活动的介绍视频,供大家参考交流,期待2021年开局之始的云相聚。字幕版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大家好,我是温铁军。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2021年开年之初,要举办的一个比较大型的讨论活动,叫做"乡村建设行动2020"。因为,尽管时间已经进入到2021,但是中央“五中全会”正式写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样一段政策文件语言的表达,却是在2020年正式成文并正式发布的。所以我们还是用2020这个年份来推介乡村建设行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此之前,大家应该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我们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当然这是一个国家的21世纪的重大战略。因为这个战略将会延续到2045年,差不多半个世纪,我们都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作为缓解“三农”困境的主要战略手段。那因此这个战略是重要的。为了能够推行这个战略,总书记几次谈到他在当年正定当县委书记的时候,就特别想到临近的定县去看一看。因为在那,有当年晏阳初、梁漱溟等民国先贤二三十年代就开展的乡村建设行动。所以在总书记的思考之中,乡村建设不是一个当前才有的事情,而是一个百年来中华民族文明跌宕起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运动!所以把它叫做乡村建设行动,是因为它是一个长期延续的行动,它是一个有历史过程的行动。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行动2020 | 专题论坛(三、四)

公众微信号:guorenxiangjian(国仁乡建)关注我们
2020年12月30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行动2020 | 专题论坛(一、二)

公众微信号:guorenxiangjian(国仁乡建)关注我们
2020年12月29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行动2020 | 开幕主旨演讲&乡建20年专题研讨

公众微信号:guorenxiangjian(国仁乡建)关注我们
2020年12月28日
其他

书序 | 温铁军: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编者按《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一书,由温铁军、张兰英、刘亚慧编著。本书收录的这些案例,主要由温铁军教授带领的乡建团队和科研团队,在亲自参与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实践和调研中整理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折射出中国朝向包容性发展的战略转型体现在基层农村的干部群众和下乡青年人的努力奋斗之中,与之有关的宏观政策演变前后时间跨度将近二十年——从1999年中国主要决策者提出以人为本,到2005年新农村建设,2007年提出生态文明,再到2013年确立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17年强调乡村振兴,都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传承复兴的整体努力。本文为温铁军教授为《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一书所作序言,原稿是温铁军教授于2020年5月16日上午在乡建20年座谈会的发言记录,张辰辉整理,经温铁军教授修改定稿。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编著者:温铁军、张兰英、刘亚慧ISBN:9787520716604出版时间:2020-10装帧:平装开本:16开《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序言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温铁军: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乡村振兴中心主任。无论近代风云如何复杂变幻,贯穿于百年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的“乡村建设”,都以平和的渐进改良,达到了精神与思想上的一以贯之。其作为一种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自觉过程,发端于饱经风雨的乡土中国,展开于自救自强的广阔天地,绵延于厚重多元的田垄文化。1894年“最后一个状元”张謇被甲午国耻所激励,确立了毕生坚持的“村落主义”理想,从而投身南通“在地化”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一百二十余年间,各类参与者们自强不息,对“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一直以多样化的形式与路径延续至今。2014年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图片巡回展自20世纪末以来重新起步的、在21世纪拓展开来的当代“乡村建设”,既是对历史前辈所走道路的继承与发扬,又是直面“三农”问题的自觉与担当。本案例集就是这个阶段参与乡村建设工作的青年学者们整理出来的。我们希望通过对最近20年来全国各地、各人开展的若干代表性乡村建设活动的记叙,展现这个时代中常被忽视的历史侧面。百年前的中国出现了张謇、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黄展云、卢作孚等不同的乡建先贤,也曾有上千个不同类型的乡村建设试验区,当代也同样有各种优秀的乡村工作团队和在跌宕起伏中成型的诸多乡村建设试验点,形成了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据此,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只不过按照客观规律做事情,但却恰好呼应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新战略!君不见:本案例集介绍的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形成社区新型主体的人,都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丽乡村不谋而合。这些案例经验以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达致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综合性手段和多元化途径,推动以生态环境友好型、社区互助型为主导目标的农村综合发展实践,增强农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切实提高农民有组织的谈判地位,保护农民权益,形成城乡融合良性互动。我们相信对这些鲜活经验和材料做出的总结,有利于各地认真贯彻国家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任何关注“三农”而心无偏见的人都会看到,基于自然与农耕生产的和谐共生关系,发挥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功效的乡村建设实践,从一开始就以其重视社会有机生态系统的天然特性,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在“三农”领域推进生产方式调整的指导思想。也许,这里我们需要再次介绍什么是“乡村建设”。百年来,海内外无数有识之士都试图用自己的理论与文字对其进行表述。他们对于乡村建设的实践形式、政治理念、理论概念等方面的阐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可以说,“乡村建设”既包容开放又丰富多义。但其内核目标却万变不离其宗,即:促使长期外流的人才、资本、土地“三要素”,以及其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资源回流乡土中国,重思乡土价值,重建更为合理、包容和可持续的城乡关系,以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条件下的民生安全。这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内核,也可以总结为:“农民生计为体,多元文化为用,社会参与为纲”的乡建基本原则(英文雅译为:People's
2020年12月27日
其他

温铁军 | 乡村建设行动解读

12月3日,温铁军教授应邀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解读》主题讲座,结合自己投身农村改革与乡村建设试验的思考,为大家系统的分享、讲解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解读乡村建设行动。本文根据录制视频整理,未经讲者审定。乡村建设行动解读谢谢这两位同学的介绍,对我来说,今天是一个回来跟大家交流的机会。我算是农大校友,在农大拿的博士学位,而且是硕博连读,但我是在职的。所以,像在职的研究生,硕博连读,拿博士学位这种现象恐怕很少。当年在农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已经是我同班研究生的父辈。就像我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是我同班本科同学的叔叔辈儿,我什么事儿都比别人晚,老赶不上。一般是说慢半拍,我是慢了好几拍。所以在哪呢,都觉得要好好向别人学习;那今天回到农大来,要向各位正规在农大读书的,学弟学妹们,表示敬意。我也应该好好向你们学习,我今天学习的方式呢是向你们汇报,最近一段时间跟大家一起,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所形成的一点体会。一全球化挑战下战略转型的背景分析学习过程也是研究过程,所以想跟大家说说,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它是一个中国在应对全球化挑战,这个所谓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影响之下,所做的战略方针的调整。那原来的,在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这之前,我们原来是什么战略,那为什么现在应对全球化挑战,要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所以,我们就得强调,这个全球危机与中国战略转型。我们其实讲的是,面对着全球化挑战,中国正在做的战略转型,就是大循环。并且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它所针对的主要问题,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什么。是“底线思维”,什么叫底线思维?我讲个小故事,我前两天在重庆,有两个年轻人要结婚买房子,他们被房贷压的喘不过气来,未来十年,都不敢生孩子,因为房贷太重。这两个孩子一个是河南的一个是陕西的,我说这样,你们俩的房贷,我先替你们支付了,他们加上公积金啊什么的顶多还需要40万,我说四十万我替你付了。他们说那老师我们得给你付利息。我说不用,利息全免。那我们怎么能接受呢?我说那很好办,告诉你们家,你们两个家庭都是农村的,让家里的父母给你们,把地保住,把家里的房子保住。他说我们家那现在都已经煤改气了,全都是要烧气了,管道要进村,炉子全部要收缴到大队部。我说你千万给我留着炉子。然后我说,你们如果一定要报答我,那很简单,你们每家,给我留一亩地,留一间房,我并不是说,现在我就要种了,我说你们种。但是,这家十亩地那家十亩地,其中有一亩地是我的了。大家如果懂经济学的人可以算算账,40万
2020年12月26日
其他

议程 | 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去依附”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而相对于全球化而言的本土化,也迎来了推动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与区域内循环系统构建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今年是新时代乡村建设20年,也是百年乡村建设在21世纪的延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既是对乡村建设历史经验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回应。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更是社会参与、大众创新下的社会综合建设。在疫情成为常态的当前,我们云端举办“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直播会议,回顾这么多年来社会各界在乡村建设路上的探索,更展望城乡融合新生态的未来。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承办单位:国仁乡建社企联盟、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协办单位: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北京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中国乡建院、同心乡创、《有机慢生活》杂志茶歇赞助:山西永济蒲韩新青年公社直播平台:B站“国仁乡建”;今日头条“温铁军”在线直播日程安排D11月2日(周六)全天地点:小毛驴市民农园+国仁乡建B站;今日头条“温铁军”在线直播上午10:00-12:30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2020开幕式暨《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新书发布会主持人: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现场)一、视频放映:《新时代乡村建设20年》10分钟二、主旨发言: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缘起与发展(每人20分钟)1.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现场)2.刘健芝(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及发展中心生态文化部主任)(在线)3.张兰英(行动源国际发展研究咨询中心创始人)(现场)4.戴锦华(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线)三、新书揭幕仪式:1.许剑秋(东方出版社总编辑)(现场)2.张兰英(行动源国际发展研究咨询中心创始人)(现场)3.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现场)4.黎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都市里的农创空间 | 小毛驴市民农园:世外桃源,都市田园

黄志友/图文都市农业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食物安全是城市环境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农业与城市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与理想小毛驴已经十二岁了它正是都市农业的一面旗帜是扎根京西的农耕桃源小毛驴是新农人的学园一大批新农人在这里启蒙成长是社会生态农业CSA的开拓者小毛驴是城市农夫的田园开创了市民下乡种地先河1000多个市民家庭在这里学农、务农小毛驴是孩子们的乐园无数的孩子的童年在这里度过那些菜那些泥土那些猫猫狗狗还有毛驴教授陪伴着小毛驴是寻根故乡的家园菜园、果园、花园、池塘、林子那乡野的风景,那源自家乡般的美食美味是每一个人的真实的与农共生的生活与社区空间这就是小毛驴土地肥沃万物生长也包容每一人的创造成长我们展现这些姿态期待您加入小毛驴共同成就它持久的繁荣美丽!—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今日直播预告(一) | 董筱丹:村庄里的中国——解读战旗

三年前,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12日,总书记到四川战旗村视察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对这个西南乡村予以肯定,称赞其“战旗飘飘,名副其实”。横山脚下,柏条河畔,战旗村自五十年代以来,每一个重大的发展变化都有时代巨变的背景,是中华民族70年伟大复兴的缩影。从战旗的村庄发展,我们能看见中国70年的发展,亦能把战旗的故事讲得立体生动。正是源于这种极村庄与中国的深层次关系,战旗村的经验总结,对于当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世界趋势下,如何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与治理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有机结合,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那么,飘飘战旗究竟有何不同?飘飘战旗是如何扛上集体主义的红旗的?又是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其中究竟有何秘密?董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经验比较、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等研究,是《去依附》、《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解读苏南》、《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等著作的主要执笔人,自2019年6月起组织《解读战旗》课题组赴战旗村深入调研,写作《解读战旗》书稿。她将带领我们去认识这个美丽的川西村庄,解读她在时代背景书写的村庄传奇。直播主题:《村庄里的中国——解读战旗》直播时间:2020年11月8日(周日)19:00—20:00课程讲师:董筱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特邀主持:贾林州(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总经理)直播平台:在“bilibili”网站搜索“乡村建设研究”,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直播乡村振兴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1.温铁军
2020年11月8日
其他

温铁军 | 生态文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 ——两山理论与三变改革

编者按10月8日至10日,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首席专家温铁军教授应河南南阳西峡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带领国仁乡建团队赴西峡县深入调研产业近况及三产融合发展规划。10月10日上午,温铁军教授为南阳市相关局委、西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西峡县委各部门及西峡县各乡镇、街道的党政负责同志,以“生态文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进行授课,通过对两山理论与“三变”改革的系统讲述,结合实际案例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与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推动生态文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在西峡的落地实施。本文为温铁军教授所作“生态文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讲座的文字整理稿。谢谢王秘书长(河南南阳市委常务副秘书长王书延)的介绍,大家的介绍有点过了,我只是普通的调查研究人员,长年从事政策研究。承蒙西峡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志提供的情况,把这两天的看法跟大家做个交流,提出一些建议。今天的大题目是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到两山理论与三变改革。很多地方在三变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大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把课题也缩小一点,直接有针对性地讲一讲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和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后我们要做的三变改革,更贴近大家需求。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1.工业供给侧改革。在西峡我也学了一些经验,每当重大调整发生的时候,特别是面对全球化挑战,国内原有的经济发展态势受到了影响时,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在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发展战略之前,中央连续做出了三个供给侧改革的文件。我重述一下。2014年10月,美国停止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流动性减少,国际市场上大宗原材物料下跌,理论上叫通货紧缩。当外需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靠的是内需、外需和投资。因此,国内出现了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中央在2014年提出了工业供给侧改革,从2015年11月10号到18号期间,中央5次提及“供给侧改革”。工业的过剩意味着实体经济的普遍不景气,这点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世界上出现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内容是:过去大量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印刷美元的时候,进入国际市场抬高价格增加收入。我们作为生产型国家叫做输入型通货膨胀。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的时候,奥巴马首先提出了量化宽松,大量美元进入国际市场,把原材料价格炒上去,接着美国停止了量化宽松,国际市场上美元减少了,原材料、石油、粮食价格就降下来了,就产生了进口通货紧缩。无论是进口通货膨胀,还是进口通货紧缩,对我们国内的经济而言,都是全球化挑战的影响。当输入型通货紧缩发生的时候,意味着世界上原来靠出口原材料、石油、粮食来获利的国家,获利能力大幅度下降,不再购买其他国家出口的东西了,国内外向型企业不景气,实体经济下滑,这个时候生产过剩问题就暴露了。2013年新一届政府刚就任,就遇到了输入型通货紧缩,世界各个国家需求下降,导致国内出口受阻,生产过剩发生。面对全球化的重大变化,2015年中央提出了第一个调整政策就是工业供给侧改革,这是针对国内实体经济的生产过剩所做出的调整。在这个阶段社会上有各种讨论,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发展是制度环境不好,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受到歧视,这些说法不是那么客观,但无可厚非。实体经济不景气是生产过剩造成的,本质原因是外需下降,不是中央的政策有偏差。中央也积极召开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适当照顾私营企业、民营经济。这个阶段的国企显得比较强,因为国家在实体经济下降生产过剩的时候,需要靠投资来拉动,加大投资力度。而一般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没有效益,国家只能投资到由国企承建的大规模基本建设上,就会显得国企得到的投资没有下降。实体经济的下滑,是全球化影响的一个结果,所以在2015年政府正式发布了工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很好归纳,“三去一降”,去产能,去库存,降库存。大家都知道生产过剩是怎么回事,只不过没有联系实际而已,缺乏从理论到实际的过渡。对供给侧改革给大家做了一个解释,这是新一届政府就任以后的第一项重大调整。2.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也是符合规律的,一般在工业过剩条件下,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都会转向农业,这就是2014、2015年以来大量的工商企业下乡,房地产企业下乡,乡村资源成了大家争抢的领域,但是大量的资本下乡很快会导致农业过剩。2017年第二大供给侧改革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家很多都是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不知道有没有把中央2017年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所针对的问题搞清楚,为什么中央要提农业供给侧改革?针对的问题是什么?在工作中贯彻农业供给侧改革了么?其实中央文件讲得很清楚,农业供给侧改革针对的问题是结构性过剩。早在新世纪之初,联合国曾经组织过50多个世界各国的专家做了一个总体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世界上农业不是短缺的,如果按照人均健康所需要的卡路里对照着农业总产出折成的干物质,农业总产出过剩30%。为什么还有饥饿?因为国际上大的农场是被跨国公司垄断了,这些公司为了获取利润,通过做多做空的方式,在农产品的价格市场上造成价格波动,获取收益。所以不是农业产出不足造成的饥饿和贫困,而是制度不合理造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农业按照工业化的方式开展生产,大规模推进产业化,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点源污染往往是由工业导致的,可以靠管控和技术手段来加以缓解或根本解决。农业产业化方式造成的面源污染,没有用技术手段解决的可能性,只有改变生产方式。200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面源污染普查报告,农业对面源污染做的贡献超过50%,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来源于农业而非城市的生活污染。从农业调整方针来看,2006年国家领导层已经提出调整农业生产方式,2008年三中全会就明显提出农业要转型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并且要在2020年实现“两型农业”的发展目标。3.农业产业有效融合。农业的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农业生产过剩。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过剩,有饥饿有贫困是制度问题造成的,另一方面国内也存在生产过剩,并且还派生了第二个问题,即农业是造成面源污染最大的问题。2017年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央提出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要求转型为绿色生产方式,尽可能把面源污染降下来。怎么转型绿色生产方式呢?这就是这两天跟大家学的,西峡已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醒各位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包括林业畜牧等各个方面主管的干部,我看了提的问题很多还是从第一产业角度,关于三产怎么融合的问题,大家似乎关注度仍然不够。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央已经给出了路径,就是一二三产融合转型为绿色生产方式。2017年中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对于各地农业农村局的同志、各地乡镇的同志、主管农业的同志以及直接做这件事情的人同志来说,现在的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空间,我们还是要努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同时是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提出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和产业兴旺有关。很多同志提起乡村振兴还是用20年前产业化的思路进行产业兴旺,这不符合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贯彻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同志在解读中央提出的一二三产融合文件时,认为应该进一步将日本的六产融合作为我们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经过将近20年的实践,在中央有关方面进行产业融合讨论的时候,我们就把六产融合的思路提出来了。现在西峡的农家乐、民宿,都是农村三产化的典型。韩俊部长讲的日本六产(即三产融合,1×2×3),意识着产业的业态空间,是可以加出来、乘出来的。日本的“六产”是抽象的概念,我们要做到具体化,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时候,特别是绿色生产方式成为我们发展方向的时候,农业就不再是一个以工业方式生产的农业,而是回嵌到自然万物生命过程之中,这就叫生态化,意味着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真实内涵,进一步和国家正式确定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结合,同时也和习总书记讲的两山理论结合。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习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又进一步讲了山水田林湖草沙要综合规划、系统开发。大自然万物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生命体,这有一个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论内涵,一个生命体能够被切开吗?不能。我们过去的方式是山上只卖木头,等于把山水田林湖草的林抽出来切了块单卖了,山水田林湖草沙的整个系统被拆开了,不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了,也就无法体现生态化功能。这个生命共同体,怎样实现开发呢?习总书记接着讲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产业的价值化,只有依靠整体才会生态产业化,西峡的全域旅游其实意味着对全域生态资源是一个综合规划、系统开发的整体。如何在西峡的全域旅游中体现生命共同体,这是一个新任务。这个任务带来了什么呢?第四产业,即生命产业。每个产业升级都是惊险一跃,需要调整,从一二三产如何进入第四产业—生命产业。康养、医养、寿养,三养是生命产业的重要实现方向,西峡县仲景的品牌,带动着我们的山茱萸产业,一路上看得到的。怎样把这些开发成三养产业,生命产业,康养、医养和寿养,比如健康步道能够走三公里,这其实就是康养,如果能够在步道的周围修成有水流的环境,变成一个沿步道的亲水环境,就具有三养的最好条件。如果按照一般的林业开发方式,西峡这个地方属于水域涵养区,不能轻易砍伐了,甚至搞一些建设来维持菌、菇的生产,还要从外地进口料来养菇,林业靠砍木的致富路没有了。所以应该靠林业所具有山水田林湖草沙系统的生命共同体的功能,让人的生命回归到以林业山区为载体的生命共同体之中。这里面有大量的因三养、生命产业等形成的以第五产业升级的要求,即文化和教育。我们这有现有的仲景文化、中医药和第四产业是直接相关的,但是想要被大家广泛接受,就需要把以前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搞的产业,如菌菇养殖、山茱萸等支柱产业,按照现在农业五产化的方式来搞,上升到文化和教育的领域,将产业和中医药文化结合起来,利用这次疫情暴发,中医药所得到的前所未有的重视,抓紧把中医药作为一个南阳本地化的文化抬升上去。如果上升到第五产业——文化产业,就有很多新的教育文化的业态发生。习总书记对于教育、文化、科技有很多新的提法和指示正在落实。其中让教育部门开展自然教育、劳动教育,这些实际上是新的业态竞争,能够把上自然教育和劳动教育课的学生吸引过来,就在竞争中抢到先头。我们在和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县委班子做交流时说,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自然教育基地。因为黄土高原地貌风格细碎,下雨的时候垂直结理的黄土崩塌、黄河的水势涨落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对于读教科书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机会看,这就是典型的地理自然教育基地。但是现在没有做成文化教育的题材进行宣传,所以要先发动本地的中学去和大城市最好的中学结对子,请他们实地来看课本上的地理现象。有学生和家长来到这里,意味着家庭要在这里住宿和消费。如果进一步文化化,把秋天七彩斑斓的景色加上文化题材,包括人祖山、女娲女儿庙等地方文化,和教育结合就变成第五产业。现有条件下,我们只要稍微努力,往前进半步,就进入新业态。这两天和大家学习交流形成新的观点,西峡县发展新产业的时候也是书记直接挂帅。因为农民不能承担风险,小农是风险回避型的,而产业升级都是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意味着着惊险的一跃,小农是经不起摔的,就需要由政府来承担。西峡县产业的发展,据说就是因为政府要求有关部门直接干,要求干部拿自己的工资去干,如果有人不愿干,会被领导直接训话。说明原来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就不是自然的市场,有政府的直接干预。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我们向第三产业融合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也不是简单地靠市场就能做起来的。以前的经验是部门直接领导,干部直接出手,就把产业发展得差不多了,初期的风险政府承担了,然后再转交给地方,最后转交给农民接着干,这种模式慢慢变得越来越普及。陕西的袁家村现在在全国都很有名,本村人口不到三百人,但是有三千户外来人口在这里创业。袁家村开始搞农家乐的时候,村民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经县委书记和村里书记动员全村村民后,最后也只有两户响应了号召,农家乐的客源也是从县里引过来。现在全村村民都在经营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变成了一个一年有500万的旅客量的典型餐饮旅游村。西峡县的风险是政府直接出手,干部替农民承担了产业升级的风险,才有现在的支柱产业,这个是跟大家学的经验。有一个乡镇镇里的书记说,当地的生态最多承载35000人,现在镇人口有一万人左右,镇区只有2000人,但是基础设施按35000人做规划,因为要考虑以后各种各样城里人到这里居住。这个镇的规划很典型,符合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城乡融合战略。调研的时候我们路过一个负氧离子达到5万7的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题材,越好的生态资源就越是有利于第四产业生命产业。过去在基层搞农民产业发展的时候,我们没有问过客户是谁,只要你上,有产量,林业局只要第一产业不要考虑,当你进入二三产业的时候,就得有流通的,有体系,就得有物流体系,有销售点,这些东西都得有。我们这次到各个企业去看的时候,问的销售地在哪,有没有国际市场,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主要销地在哪。刚才说的菌菇的销地在世界上,不是在国内,有大批的货是发往俄罗斯的,发往欧洲的,这些都是企业有明显的市场主体,客户是清楚的,我们要进入生态产业化的时候,就是我们生态化资源要价值化实现的时候。刚才提到的习总书记提的“两山”理论,提这些的时候是对谁?他到东北去,他说林海雪原也是金山银山,前不久在东北跟地方干部交流就问:你的林海雪原,谁是你的目标客户?你建的滑雪场,谁是你的目标客户?有没有想想可能客人是什么人。今天我们讲全域旅游,有没有想我们的全域旅游对的什么口。也是前不久有一个会,企业跟地方政府配合包了两个乡镇把人赶走,把两个乡镇改造成了旅游景区,看着挺热闹,大巴拉的人挺多,拍个照就走了,但是没有消费,这种旅游其实是白干的,这个企业的亏损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投了三个亿,成本比较多,你选错了目标客户,大巴就是因为不收门票所以来,但不在这里消费,人家有指定商店导游才能拿回扣,吃饭也有指定了,这是工业化旅游走到穷途末路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要拿这么好的生态资源去伺候低价团?再举个例子,之前海南有个企业家问我,他现在做的业态有没有可能发展得起来。我说你先弄清楚你面对的客户是不是海南的客户。海南变成国际自由港,海南现在不允许在那边买房子。海南的房地产事业非常有意思,第一次房地产是非常失败的,90年代出一批人去开发房地产最后血本无归,那时候没有高速,也没有客人。第二波起来的原因是海南变成了世界范围内冬天的一个避寒胜地,第二波卖得很贵,卖的是阳光沙滩、热带的风,卖的是生态资源。接着第三波是因为香港出事,海南变成自由岛,海南面对着世界的客户,像我们这种生态资源非常好的地方,找准目标客户。我们的农家乐价位差比较大,希望大家搞乡村旅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同志们关注一下,甚至更贵的到假期供不应求,便宜的已经饱合了,过去的农旅结合其实是没有转型仍然停留在相对过剩的生产方式上。所谓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他的实际内涵性的过剩我们没有做研究,我们没有把握,所以我们仍然沿着过去简单的农业产业化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就出了一大批低端消费。低端消费现在处于过剩状态,越来越多的地方搞这个模式,在农民非常分散条件下去搞,结果就是已经进入过剩。连著名的莫干山也过剩了,它不比黄山,黄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黄山的民宿现在不过剩,但莫干山的民宿已经过剩了。稍微比较分析一下,大家就看得到,找到你这个地方这种生态资源的目标客户,是我们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别是发展生命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的重要的问题。能不能找到目标客户,谁是你这里的目标客户。我们的房地产从2018、2019年开始下滑,到2020年已经开始炸楼保价,量产形成的房地产的发展已经告一段落,带不动了,很多地方的二手房价下跌了30%至50%,连带发生了房价下跌,继续盖房子的现在进入债务周期。农村也是一样,以前不能流通,浙江现在已经进入了农村物业的几乎全流通时代,浙江的口号是养猪养鸡不如养上海人,这些地区也是贫困地区,它找到了目标客户。总书记3月30号提出“两山”理论的地方就是浙江安吉余村,这个地方有很多上海人,余村投资4个亿,就是上海人投的,有3000多上海人在余村定居。我昨天去看房地产项目,难道是我们本县本镇的人买的吗?是郑州人买的,我们这里基本都是郑州人买的,将来会变成郑州人的镇,它就是城乡融合的典范,道理就是只要你把你的目标客户群找到,哪怕找到省会城市,或者找到洛阳、郑州比较有消费能力的城市也行。你一定要找到对你的高附加值的生态资源有足够支付能力并且能够维持住的目标客户,你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这个道理很有意思,我们已经有了这种做法,我们卖给郑州人,海南是卖给世界人,安吉是卖给上海人。说明我们把第五产业文化、教育提升起来,我们很可能卖给北京人,卖给天津人,卖给西安人,卖给超大城市的人。用什么方式卖,里面给相对丰富的商业策划内容,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做好商业策划,一个地方的生态资源对中医养生、生命产业到底能有什么样的贡献,把这些东西做为商业策划的主要内容,然后用商业策划去打定向的目标客户,我们才有可能把我们这个地方的生态资源真正实现价值化。生态资源价值化是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重要逻辑,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是价值化实现的关键因素。为什么我们这的房地产能够提价,能做到这点,地方的规划,当一个乡镇瞄准的客户是郑州人的时候,他把自己现有的人并不作为发展的主体,把未来的从外地来的消费者作为消费对象,内需拉动消费增长主要不是本地人的消费而是外来的人,当然也要有运动养生、自行车道、步道等,为目标客户的需求做好商业策划规划,整个排污、电力设施、供水要做好。这里又派生了第二个系统,什么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符合3万到4万人口之间的这种人口规模需求?城镇化建设要想符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就得设计出符合这种人口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要求你多轨合一。两个月前我们帮着自然资源部搞多轨合一的实施方案,就是要把生态化的理念——“山水田林湖草沙,综合规划系统开发”变成多轨合一的落实内容。所有这些山水资源如何处置,会产生一系统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进入到两山理论怎么变成三变改革。前面讲的是来这两天跟大家学的东西,我的知识主要产生于调查研究,向大家学习,刚才讲的这些尽管是浮光掠影,但也学到东西了。二从“两山”理论到“三变”改革01“两山”理论的重要性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先说一个重要道理,两山理论符合治理中国化的要求,习总书记最近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知识分子就得承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责任。先解释习总书记两山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我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习总书记提出山水田林湖草沙意味着生产力要素的拓展,我们过去学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金三大要素,后来进入到工业化以后特别是信息化社会,又加上了技术,信息管理要素。现在习总书记加上了山水田林湖草沙七个要素,意味着生产力领域中的要素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变化要求生产关系也要发生革命性变革,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当我们说到山水田林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综合规划、系统开发的时候,本身就是生产关系必须变革。中央现在强调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尤其对乡村振兴的产业经济来说,不能用过去一卖了之的方式去处理,山水田林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在开发上必须体现空间正义。现在的开发往往会造成贫富差被拉大,谁能够占有这块过去没有被定价的空间资源。比如一座山非常漂亮,风景如画,如画的山是空间资源,当风景被饭店盖层楼挡住了,人们看不见的时候,就意味着私人占有了空间资源。还是举海南的例子来说,三亚的黄金沙滩是一个长滩,有碧绿的海水,蓝天白云,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沙滩,卖的就是风景,刚建省的时候因为没钱,低价以荒滩的价值卖给了外资,外资盖的酒店,酒店一下多少层高楼把这片风光挡住了,你不能限制它,因为你已经卖了。后来它一个晚上收1万块钱,它的资本是靠着对自然风光的占有形成的收益,这叫生态资源的资本化,当然产生严重的分配差别,这叫收入差别拉大。海南当年干的事是因为穷疯了,穷怕了,简单的把最好的资源,最低的价格卖给外商,现在收不回来了。一样道理,我们这里是生态资源非常好的地方。南阳市有这样生态资源环境好的地方并不是少数,但如果我们现在急于要卖,允许大家私搭乱建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你在恶化原来的贫富差别,最好的生态资源被少数人占有了。举另外一个例子前不久去烟台调研,山东的一个部门在开发山区的资源时候,五彩缤纷,秋天的时候非常漂亮,怎么办,给每一个拥有这片山场、林场的农民每年多少钱,不允砍、也不要动,要保护这片五彩缤纷的山景,我作为旅游开发公司我给你们每年收益,这算是有点补偿,与其这样,还不如按照三变改革把这种空间生态资源变成资产。2.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当我们讲到美丽的生态空间资源作为生产力要素要满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时候,生产关系怎样重构呢?这就是中央提出的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符合了马克思与中国化的理论要求。我们接下来就详细解释一下怎样才能实现三变改革。三变就是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首先大家都知道村社的形成一般建立在两个山脊形成的水系比较集中的地方,地势相对较高,不会受到水害的威胁。所以村社的形成是和生态资源空间环境条件结合形成了生命共同体,这也是是符合总书记的说法,“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空间资源价值化实现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集体经济是对村域范围内地缘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空间资源作管理的,过去耕地是以户为单位分,但是生态资源的产权边界是以村为单位形成的,这是三变改革的依据,也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山水田林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作为新的生产力结构所要求的生产关系。重构新型集体经济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态空间资源是以村集体作为所有权主体,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02“三变”改革1.资金变股金。中央文件讲三变改革,第一条是资金变股金。我们以黄土高原上的深度贫困县为例。该县84个乡村,只有四个村不是贫困村,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一次性实现80个贫困村脱壳。大宁县位于黄土高原,降水稀少,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差,不能搞大规模产业化开发,因此成为国家深度贫困县是必然的。该县将国家投资转化为村集体的股本,依靠对空间资源太阳能的利用,发展光伏产业,每个村上一套光伏,发电收益30万,村集体收益30万,对贫困户作分配,一次性消灭全县贫困,消灭全县贫困村。接着把国家各个部门投到地方的资金全部按照各村的人口作股量化到村集体,包括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的九万吨的采沙权也是分配到各个村,每个村5万元的股本,一年能产生大约3万元收入,所有的自然资源变现的权力全部作成股分到各个村,这叫作资金变股金。国家投到县里的扶贫款6000万,分别投到具备长期发展条件的企业变成优化股,每年按照4%-5%的利率来分配回各个村,这就等于把一个深度贫困县里的没有开发条件的空壳村一次性的脱壳,全部变成有资产的村。西峡县经历了从开始一个村一年给七八十万,到一次性的投资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村得到的投资大概是1000多万,这就是资金,以前在公路局、水利局、电业局等各个局属于管不了、管不好、管起来不合算的资产,现在各地纷纷以PPP的形式把这些资产作股到村。恢复村集体经济,就得有固定资产,无论是通的路、架的桥、通的水还是通的宽带,都可以作股变成村资产,村集体可以保留所有权但是放弃使用权、受益权、分配权、处置权、产权等要素。意味着国家集体控股,依然是这些资产名义所有者。现在强求投到村里的设施性资产都运转是不现实的,很多企业的资产都没有运作。从经济危机到现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开工率很难达到70%,至少30%是闲置资产。如果遇到大的危机,企业开工甚至很难达到50%,有一半资产是闲置的。我们不能要求投到农村的资产都是运转的,但是也不能停留在城里部门的帐面上不动,要资金下拨到村一级开发利用。资金变股金,就是把国家投到村里面的所有设施性投资变成固定性资产直接作股到村集体。各地组织部门都有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资金,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的资金,变成流动资金,党支部是村里面领导班子的成员,直接变成村集体经济的资金,至少流动资金用于哪些项目,依然可以提建议。但是一定要让村集体变成流动资金使用的主体。刚才讲的黄河边上的例子,就是将国家投到村一级的设施性资产——光伏,变成了村资产。农业农村部在国家级贫困区宁夏固原试点,把农业农村部投资的资金作股到村集体,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式是成功的。管不了、管不好、管起来不合算,只要有这三条,就干脆别管,让人去管。我曾经和几个村支书座谈,如果村里有3000多万的资产,村支书等于是有一个3000多万公司的董事长,每个村都有几千万资产,那么一个县就有了成百个规模以上企业。在习总书记去过的成都战旗村,我和当地的书记有个对话,他把全村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有4000多万,每一颗树都算了资产,那就是坐拥4000多万资产的公司老板。集体经济就是吃租的,我的资源性资产租人给你,我拿租分给我的成员,就是每个村集体的成员,集体经济就是把自己的资源性资产作价作的大大的,租源搞得大大的,把租收得更多,道理其他一样。浙江安吉其实就是把各种各样外出打工经商的人房产收储了集体的物业资产,集体物业资产集体对上海租民出租。类似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当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也是农业部韩俊同志,我刚刚去作了调研,在那一个村搞了联合社,下面设立四个专业合作社,一是土地合作社、二是资金合作社、三是住房合作社、四是消费合作社,四个合作社是独立法人运作,由联合社代表全体村民收租。四个合作社运作的是实体资产,物业合作社、住房合作社把村内闲置的房子收储进集体资产,对市民出租。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是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调下去的,把和一村四社的改革相关的政策法规,整理成一大本,每年都出台一个政策合不合法,对市民出租一套院子合不合法,把所有法律都查了,没有不合法的地方。我在调研的时候,当然就有人来看院,离包头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一小时包围圈的市民要想包他的院子30年。还有一个案例就是养鸡养猪不如养上海人,在浙江安吉上海人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用租金的差额在安吉租房子,这就意味着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正好是习总书记最近强调的城乡融合。城乡融合最主要的是城乡两个要素能不能打通。即使大家说农房最多只能出租20年,超过20年就不合法。习总书记说了,“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浙江已经成了全国的榜样,浙江人的做法无外乎就是合同签20年,上海人来租给20年,最后一条加附合同到期后,原合同双方有按照本合同内容继续递约的权利,加个附就意味着又给了20年。很多来的人都是财务自由的中产阶级以上的退休人,浙江充分发挥第五产业,即文化和教育的优势,利用很好的文化题材,浙江的水注入的是太湖,上海人居住在太湖下游的黄浦江,由此编了个故事,“黄浦江上游第一线”、“打造黄浦江上游第一村”等等,用这些文化概念到上海去做题材,最后把自己最窝心的事也做成题材,原来县里的水泥厂污染太湖水质,被中央直接下令炸掉后整个财政税收大幅度下降,水泥厂提供全县税收40%以上,GDP掉下来成了浙江落后县,但是水质得到了保护。该县的规划由城市的规划建筑公司设计,浙江大学提供了一个相对低成本技术,每家每户挖一个坑,最下面垫粗石、然后是碎石,上面是粗沙,再接着细沙、泥土层,水从源头进入,流出来就是清水。全村所有的沿街全部是明沟,水到下面建立一个三级台阶的小型湿地,变成湿地公园。在搞刷墙换瓦面子工程的时候,要求每家每户必须“红杏出墙”,村民必须在家里栽花,让花长出墙外,在墙外能看得见。通过这些题材到上海去打题材宣传,把上海人引到安吉的黄浦江源头来。这个村4亿投资基本上都源于上海人,村里面所有楼房的装修、翻建也都是上海人干的,总书记调研后,就说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人的明天,很认同这种发展模式。
2020年10月29日
其他

小毛驴市民农园:跑到京郊赶场集,发现大片可租农地,和“先疯艺术家”!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丰收节此起彼伏,但把农民丰收节办成融合民谣音乐会的“都市农夫市集”不多,更重要的是别人把市集办城里,它把市集办在村里,到底有啥不同?北京海淀区后沙涧村,小毛驴都市农夫丰收节,走起。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城里办创意市集和村里办创意市集有啥不同?”,那大概就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市集只是前奏而已。「
2020年10月21日
其他

国仁动态 | 温铁军教授赴河南西峡调研授课

温铁军教授赴河南西峡调研授课10月8日至10日,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首席专家温铁军教授应西峡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带领国仁乡建团队赴河南省西峡县太平镇、双龙镇、五里桥镇、仲景食品等地深入调研菌菇、猕猴桃、山茱萸的产业近况及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在西峡县委周华锋书记的组织协调下,温铁军教授为南阳市相关局委、西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西峡县委各部门及西峡县各乡镇、街道的党政负责同志,以“生态文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进行授课,通过对两山理论与“三变”改革的系统讲述,结合实际案例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与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推动生态文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在西峡的落地实施。深入调研10月9日上午,在县人大党组副书记朱元朝、县人大副主任李寅兴、县政协副主席田中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斐等县领导和相关乡镇领导及企业负责人的陪同下,温铁军教授及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总经理贾林州、副总经理李伟峰、国仁河南运营中心主任张国锋、国仁项目管理部部长张延兵等一行7人先后参观考察了西峡县太平镇鱼库村、东坪村,双龙镇石槽村、百菌园,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五里桥镇白庙村、黄狮村等,深入了解西峡县菌菇、猕猴桃、山茱萸等产业的发展历史、产业近况与未来规划。太平镇鱼库村山茱萸产业调研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在 B 站上粉乡建

站上有一些温铁军的铁粉,会收集更新温的行程动态,汇总也许是工作人员上传的、也许只是演讲现场观众随手拍的视频,剪辑制作成系列课程,配上字幕和标题,甚至整理出文字,印制成书,在网上售卖,四处打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黄志友 | 故乡孕育人才,人才回馈故乡

大会,亲子自然教育、爱故乡计划……这些耳熟能详的项目或活动,哪一个没有他亲历亲为的身影?哪一个不是他用双脚去丈量现场?梦想的路上,不仅要付出真挚的爱,更要体会酸甜苦辣,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那么,
2020年9月14日
其他

温铁军 | 如何开展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服务平台,二十年专业乡建团队联合打造,由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任首席专家
2020年9月9日
其他

国仁动态 | “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工作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此次主题讲座以线下培训和线上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展开,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区的村党组织书记、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高校及科研院所150余人参加学习。
2020年8月31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杨帅: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归纳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6月3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刘忱:工友之家:把握时代 再创辉煌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31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孙恒:工友与城市社区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30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严晓辉:乡村建设中的社会创新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26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张孝德:传承乡建精神、恪守乡建思惟:探索再出发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23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张兰英:乡村建设 生生不息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22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何慧丽:大学生来到了兰考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12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温铁军:过去十年的乡建工作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12日
其他

新时代乡建二十年 | 温铁军:乡村建设思想理论体系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11日
其他

乡建二十年 | 温铁军:踏遍乡村心未老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
2020年5月8日
其他

【视频《美丽乡村》】:小毛驴有机农场,不负春光,不负健康!

▲北京电视台《美丽乡村》抗击疫情特别报道(九)之《小毛驴农场,播种春天的希望》2020年3月28日,北京电视台《美丽乡村》节目组记者前来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采访,拍摄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特别节目,并于4月10日正式播出。美丽家园,共同守护脚下的土地;撒下种子,共同播种春天的希望。不负春光,不负健康!有机生态,吃上放心菜!小毛驴有机农场,你值得拥有!你想当一个都市农夫吗?你心动了吗?农场剩余地块不多了,有想要种菜的朋友,抓紧来农场租地啦!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租地详情。▲有机农场
2020年4月13日
其他

乡村建设深度游 | 国仁读书会(第一季):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招募函

很多人梦想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旅行不只是看风景旅行也可以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你想不想尝试一下无需任何金钱花销有网和手机就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学科来场说走就走的网络深度游学与高校名师对话与知名实践者互动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结伴同行成长一同学习乡村建设国内外经验一同了解多维乡建理论与实践并举听说读写互动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01缘起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从2001年至今,当代乡村建设相关机构一直致力于各种类型的乡建人才培养。在“5G”新技术及新冠疫情影响下,网络化的学习方式与沟通方式进一步普及,为了低成本且高效率地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限制,汇聚更为优质的乡建教学资源,在宏观微观贯通与理论实践结合中加深参与者对乡村建设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发挥“1+1>2”的协同集成效应,当代乡村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机构联合发起此网络读书会。02深度游发起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国仁乡建社企联盟
2020年3月9日
其他

直播回顾(三)| 温铁军:疫情之下回看农民救中国与货币去依附(视频+文字)

编者按温铁军教授2月17日以来在今日头条的三次直播,归纳、解读和分析了当前疫情扩散条件下,上个世纪中国发生政权更迭以来加入全球化过程所遭遇的系列危机现象、化解危机的经验以及全球化危机趋势。三场“倒叙”式的讲座及时地提醒我们,“全球化本身的内涵是全球化产业的布局形成全球产业链。随着疫情的蔓延,中国是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如果中国疫情导致停工停产,那就意味着全球产业链受到重大的阻断,全球化危机必然爆发。从17日以来这么短的时间看,这已经变成现实。不仅中国,世界上很多地方也出现类似疫情,有些地方因为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产业链的被阻断甚至破碎,恐怕也很难避免。随之爆发的一定是金融危机。”此次温老师主讲的直播讲座活动将于3月9日(下周一)加播第四场,我们将持续为读者发布后续的相关讲座信息。温铁军老师:疫情之下回看
2020年3月5日
其他

贾林州 | 节制资本 重建村社:应对恶性通胀的根本之策 ——三论中国的超级农业周期

作者简介国仁乡建社会企业联盟副总经理。金融学学士,农村社会学硕士。长期从事农村调查、政策研究和三农发展咨询工作。社会兼职有教育部高校创业导师、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弘农书院理事、首辅智库三位一体研究院研究员等。研究领域:三农问题与乡村治理、农村金融和粮食安全、中美关系等。2019的己亥年,开启的是全球康波滞胀周期。滞胀周期的实质,是大资产者对非大资产者的洗劫,是美元强权资本家对全球非主权货币国家和民族的洗劫。这一过程中,洗牌的不仅是财富,还有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洗劫的典型特征,就是恶性通胀。一、农产品涨价才刚开始眼下,在中国,二师兄身价罕见八倍增,超过了师傅,但还远没有到顶。更糟糕的是,这只是二师兄对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的预警。实际上,糖、橡胶、棉花、玉米、水稻等农产品价格,都在逐步完成筑底,即将步入涨价周期。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周期,已经与朱格拉十年设备投资周期同步,演变为一个宏观经济现象。在中国,二师兄引领的,是供应不足导致的恶性通胀——可怕的超级农业周期!(参见《论中国的超级农业周期》)二、三因叠加牵引农业超级周期中国本轮超级农业周期主要受三大因素牵引。在国际层面,是美元宽松的贬值周期已经到来,中国货币政策走向正常化,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暴涨,并牵引国内价格上涨。在国内,地产泡沫恶性扩张和大包干制度相互迭加,导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严重不足,效率低下,农产品进口比例持续新高。回望十年来的中国农产品进口,尤其是13年人民币汇率浮动贬值以来(15年“811”汇改以来更直观),国内农产品进口比例仍持续上升。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增强国内农业的竞争力。为什么呢?显然,人民币贬值幅度不足以抵消农业投入要素价格的上涨幅度。其背后,则是由于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牵引的要素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农业要素投入不足进而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结论是,地产金融资本涌入后非一产定价正在大幅抬升农业的经营地租成本和经营风险。因此,立法完善和征收以地产以为核心的直接税制度,有效遏制资本泡沫化非理性扩张,已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了。今天,长期恶性循环的城乡关系,劳动持续流出农业,建立在集体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村社制度红利被瓦解消耗殆尽。大包干的农业制度效率低劣,风险高企,已经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15年“811”汇改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率持续放大迭创新高。在天气层面,土星与木星甲子周期性相会银河系中心与太阳一线,将明显扰动地球气候,并影响近年的农产品产量,2020年将是最为严重的一年。(参见《土木重逢一甲子:2020运气推算应用及农产品价格周期判断》)以上三大因素叠加扰动,将形成人类历史上信用货币时代的全球性的恶性通胀奇观!三、重建村社,建立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制度在中国,即使不考虑美元贬值周期和天文运气周期影响,低效率的大包干制度延续下去,不仅很难应对本轮恶性通胀,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也很难守住。中国必须直面农村生产关系改革的真矛盾,从根本上改革低效率的家庭大包干制度,重建村社集体经济。重建村社集体,发挥集体的联产功能,就能解决小农生产的规模经济困境,以组织管理动员技术、机械投入来直接化解愈演愈烈的劳动退出问题,大规模降低机械、农资等成本投入,并有效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组织逢架问题。利用村社集体经济解决农业规模化问题,还能将外部资本进入农业支付的刚性地租风险内部化,为应对发达国家的农业竞争的补贴优势建立弹性制度安排。总之,重建村社集体,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真正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重建村社集体,将大大拓展中国农业的效率边界,将重建我国农业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化解口粮进口率不断上升的困局。重建村社集体,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环节,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制度路径。勿罔顾左右而言他。四、中国将安度危机好在,我们全球近七成的主粮库存,中国将顺利度过这次危机,但是,我们的朋友——人民币贸易圈和货币区的一些战略合作伙伴们,将被美元洗劫,一些将被颜色革命。好在,中国有高效有力的行政体制,完成可以解决炒作农产品价格的乱象。不过,在应对正在到来的通胀中,如果靠紧缩货币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因为供给效率低下而造成的供给不足问题,更会造成严重的宏观经济后果。政策部门务必清晰,这是供应不足造成的,这是低效率的大包干制度造成的,是近十余年来地产泡沫的非理性扩张造成的,而不仅是货币投放过度,莫要先后因果逻辑不分。我们必须重建村社集体,必须建立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制度,必须突破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组织瓶颈。遏制资本,尽快推出直接税制度,对地产资本征收超额累进税率;重建村社制度,加强村级集体的统筹能力,推动以村社为主体实施土地托管规模化经营。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即将到来的这一轮恶性通胀,才能重建中国工业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率,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基有效的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空间(看欧元和美元),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获得中美秩序重建的主动权!
2020年2月27日
其他

直播回顾(一)| 温铁军: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 (视频+文字)

导语2020年2月17日晚19:00,著名经济学家、“三农”研究学者温铁军教授在“今日头条”直播间,作题为《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的首场直播讲座,分享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次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以及中国站在最大风险挑战十字路口下的应对策略。我们特此根据直播内容梳理出文字版本,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在此,非常感谢温铁军老师及团队将讲课内容变成直播讲座,共享学习。“温铁军老师直播”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直播回顾(二)| 温铁军:疫情下回看中国,二十世纪末的“化危为机”与结构性制度变迁(视频+文字)

导语如本次疫情一样,每次重大危机来临时,中国是如何高效动员、化危为机的?2月24日晚7点,“三农”研究学者温铁军教授再次做客“今日头条”直播间,作题为《疫情影响下,我们该如何回看20世纪末期的“化危为机”与结构性制度变迁》直播,讲述“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接收产业转移带来的问题,中国八十年代农村的突破性改革、九十年代跌宕起伏的伟大斗争”,更加完整的回看大变局。再次感谢温铁军老师及团队共享直播,我们做文字梳理时感慨良多,也将温老师一句话提至此处。“其实我给大家提供的是背景材料,像一般意识形态分析某些问题,很容易说是制度不好,这个结论太容易了吧?如果你只把思想就放在这个水平上,很容易找到解答。我只是告诉大家,前面可能还有前因,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后果。”“温铁军老师直播”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视频(二)| 温铁军:二十世纪末的“化危为机”与结构性制度变迁

如本次疫情一样,每次重大危机来临时,中国是如何高效动员、化危为机的?2月24日晚7点,“三农”研究学者温铁军教授再次做客“今日头条”直播间,作题为《疫情影响下,我们该如何回看20世纪末期的“化危为机”与结构性制度变迁》的第二场直播讲座。今日我们继续推送录播视频,与大家共同分享、思考。此次温老师主讲的直播讲座活动共三次,我们将持续为读者发布后续的相关讲座信息。温铁军老师:二十世纪末的“化危为机”与结构性制度变迁推荐阅读:视频
2020年2月25日
其他

国仁动态 | “三级市场理论与实践方案——为三变改革学落实,为地方财政谋开源”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福建滋农游学总经理张琪,以福建永春县省级试点(桂洋村和花石村)为例,分享了永春县以三级市场为抓手推动生态产品的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张琪以桂洋村为例,详细介绍了三级市场的操作步骤。
2020年2月19日
其他

视频 | 温铁军: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

“在中国被战略对手当作主要敌人的新国际形势下,应将这次疫情作为国家应急状态的一次演练。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路上将会越来越多的遭遇阻截从而可能会更加频繁发生重大风险,换言之,此类非常态风险集中爆发事件可能常态出现——中国因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最大规模的城市人口而站在了一个最大风险挑战的十字路口,需要重新对国家安全局势和应对策略进行战略性研判。”2月17日晚19:00,著名经济学家、“三农”研究学者温铁军教授做客“今日头条”直播间,作题为《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的首场直播讲座,与网友们互动答疑。今日我们推送录播视频,与大家共同分享、思考。此次温老师主讲的直播讲座活动共三次,我们将持续为读者发布后续的相关讲座信息。温铁军老师: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推荐阅读:温铁军
2020年2月18日
其他

邱建生 | 危中之机:回归在地性

公众微信号:guorenxiangjian(国仁乡建)关注我们
2020年2月18日
其他

温铁军 | 在"复杂局面"下把社会创新能力引入三农领域

针对复杂局面,如何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温铁军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注重城乡要素市场统一;二是鼓励市民与农民结合参与乡村的“三变”改革。而这些方面,在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丰富体现。
2020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