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的功用到底是什么?|听读者说

2016-12-05 你们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上周,我们推送了几篇关于教育话题的文章:《你被功利教育荼毒了吗?12道题目自测》《语文教育越来越功利,母语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文章引起了大家对于教育问题的诸多讨论,其中不少颇有启发和见地。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读者的留言与思考。


教育到底应当发挥何种作用?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给学生的感受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理想教育?这些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读者们的思考给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地切入点。对于当下教育的种种优劣,你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留言给书评君,与更多人分享你的看法。


1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曾受到的教育?



@Frank

空心病可以说是人生目标缺失的一种状态。在大学前12年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所拥有的目标就是分数和学校,当他们完成高考,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时,发现无所适从,可选择的变多了,然而自己却根本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其实也可以说是迷茫吧,不想再继续陷入唯成绩论的境地,却又不知该做什么好的状态。


@爻妹纸

说白了,就是没有目标或者人生目标与自己的能力相差太大。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个人感觉还是符合国情的,关键在于执行的人!当今社会遍地充斥着各种虎妈猫爸及魔鬼教师,唯独缺少正常的人(此处“正常”大写加粗)!


@黄杰亲

从小就很喜欢语文课,一直为大学没有语文课而感到可惜,语文课对我来说十分有趣,偶尔睡觉还会梦到小时候背诗词,真是愉快极了。


@珪镍

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应该多培养的是对语文的兴趣,越是敬重,就越不愿去了解。高考是重要,但只要有兴趣,把刷网页之类的时间变成深入了解国学的时间也是很容易的。此外,我并不觉得“蓝瘦香菇”的出现是倒退之类的,语言没有正统,这种话不妨将其当作一种方言,它有它的趣味性,有它迷人的地方,朋友二三间开玩笑,同学间表达情绪,用他有何不可?


@你带我走进你的花房

作为大四的学生,现在最想上一节语文课,读古诗,读古文,听语文老师谈笑风生,讲她心目中的男神苏东坡,讲她最爱的红楼梦。


@渐渐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讨厌那种揣测作者用意,某些句子到底有什么意思的问题。曾经写的自题诗也被同桌以套路去解读,让我一阵恶寒……


@童言1号

应试教育可量化易操控,目前是最公正的智商高低选拔方式,考试都以思想层次论,会有更多的套路和不公。


@我是一个菠萝

从小就喜欢语文,然而我发现年级越高学生越不喜欢学语文,尤其是高中的理科生,那会我们班里大家都不把语文作业当一回事,写什么也都是抄。甚至有极个别认真做语文作业的人还会被大家笑话…到了大学以后,英语倒是继续坚持学,然而语文早已经越来越远离我们了。


2


为何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


@Sans toi

今年语文高考考试大纲变得最多,打着立德树人的旗号,于是我们又陷入了无限的刷题模式,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为什么班里语文好的往往不是那些读过很多书,思想见地很丰富的同学,而是那些每天看作文素材,背套路作文,刷题的学生,我一直很迷惑难道这样真的就能提高语文素养?说到底,还是母语教育的风向标歪了。


@碧尼喵喵

不是语文教育功利了,而是整个教育都功利,所谓的人生啊,从幼儿园抓起。


@薇薇安

很多大学,除专业必须外都把语文作为选修课,大学生涯学一学期就可以了,然而英语却是必修课,每学期都必须学的,所花费的学时比有些专业课都多,然而除了四六级考证时用到,毕业后工作中却几乎用不到。反而是语文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实名反对“穿衣吃饭的内容应该由家庭教育负责”。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分工已经约定俗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的好习惯、基本观念的形成既是人格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我们传统观念的传承。如果家庭和学校都认为某些教育不在自己的应承担的责任内,最终受害的一定是孩子。


@Alec

回顾小学语文,除了背书就是揣测作者内心表达的文字含义,无所不用其极的出具考题,往往失去了让人使用母语的能力和体会母语的魅力。母语是用来应用的,而不是像历史,政治,用来居安思危的!


@MacKenzie

很多东西为了考试确实越来越流于形式。比如说考纲上写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结果就是文言文阅读大题出一道考古代文化常识的选择题,然后就是考生要多背两三页提纲,古代官职名、官职升迁的说话。一个高中生知道古代什么官干什么他就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想不通。


3


我们对教育有何期待?


@漱石

语文是每个人心间的白月光,仿佛处在云端,可远观不可亵玩。幼年时,语文对于我们就是可以在大人面前高声吟诵时的自豪。渐渐长大,入了学校,它成为一门科目之后,反到失却了那种审美的崇高,内心潜藏的意识告诉我们学不学无所谓,反正都能及格。我至今仍然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二十四节气表,有一日默默背诵出来,不禁感叹幼时语文对我的影响。那天跟一位同学在讨论,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努力学习外语而对母语如此忽视呢?为什么我们对其他人如此宽容,而对自己本身如此忽视呢?我一直希望我们能抬起刷题的头,去语文朦胧秀美的意境中稍作休憩。或许有人会觉得太过于理想,现实不停在强调功利,片刻也不能停歇,可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似乎忘却了什么,也丢掉了什么。


@雨水一盒

昨天听老师讲,国外许多一流大学开设了名为“觉性”的课程。心理学、哲学如果被作为科学宣传施教,其在教育上或许会实现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我个人认为又是不公平的,心理学,哲学是高于科技,高于现实的学科,它发展的脉络与人的生命历程是契合的,生、老、病、死引发的思潮如同大海一般深邃。这不同于因温饱因经济因贸易而发扬的科技。而另一方面我又会疑惑,那么科学呢?我是热爱科学的,它定不是依托生产力而存在的。我渴望一出思辩纯粹的戏剧,也渴望一行深入浅出的理论。科学技术不该被否定。是消费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时代就像人类的替罪羊啊。那些所谓的“空心人”,我们听到他们的发声只有鼾声,他们失去自我,失去记忆,失去思考,便更无追随哪一种力量哪一种信仰的可能。搁浅的教育何时靠岸停泊?而何种教育才会使灵魂觉醒?使思想重生?


@时光过客

语文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功利点来说,它牵涉到我们多个学科所必需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在人文方面,它绝对是重中之重。在当下这个急于求成、求胜心切的时代,多少人还拥有那颗愿意驻足倾听、感受语文美好的心灵?教育体制还亟待优化。希望它能更加注重孩子的感知能力与心灵成长。


@十里根

语文是看不见的精神和灵魂。


@本·若水

“春风至,杏花红,母命儿,去发蒙,儿勤读书母自喜。弟弟妹妹花下戏,花下不可戏,伤花失母意。” 愚以为语文教育本是“陶情”的,可现实是我们却从“口号”开始,让本应陶冶性情的教育变成了“淘气”,让当下的“宏功伟业”泯灭了千秋缔造——树人性。


@cute`tacenda

教育本应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生活,学会生活,可现实中,教育看中的是功利,而非教育人本身, 当一切结果都用题目来决定,当学生的好坏都以成绩来衡量时,我们成了“闹腾的一代”,外界看见结果,学校和家庭教育我们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这难免让人感到失望。



4


如何达成这种期待?



@丸子淑媛

能够破解功利教育的是跳出学习仅为学历为目的,没有终身学习的自觉,失去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丧失对生活乐趣的好奇心。 十二道题涉及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的恰恰不是通识教育,而是传统认为的离经叛道和所谓“玩物丧志”好玩的事情。 文史哲代表绚烂的人文思想,诚然,小编有推送的责任,读者也应当从文字中真正有自己的见解吧。 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要做怀疑反对论的拥护者。


@纳兰若竹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是否有兴趣啊。我对世界源源不绝的好奇心坚定保持了我的学习欲望,还是蛮欣慰的。


@韋建誠

民国时期教育被重新审视,被人们喜爱、推崇,实际上是对中国当代教育事业长期从"政治掛帅",到当前"功利掛帅"的一种反动。至于母语的被污染(什么"香菇""蓝痩"之类),起决定作用的是媒体,尤其是国管媒体(电视、网络,包括纸媒)放任以至推波助流造成的。文化部,国家语文文字管理机构,广电管理部门首先该担责。不要把责任推给社会。


@牧野悠扬

语言不能功利,否则失落了整个民族; 文学(包括文艺)也不能功利,否则愚弄了整个民族; 关于教育,先贤和先圣们早有论断: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等,只不过今人不尊贤不朝圣罢了; 教育其实应该领先于其他所有行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其他行业发展,是先进先行,探索发展,不能维持现行,也不应照搬古董和洋化,要走一条与当今社会发展和未来需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琰

学术界有一批人在致力于研究小小读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有目前大陆唯一一所“教科书博物馆”,馆藏包括百余年来各政权下、各科目、各学段教科书,更加完整、清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教科书的发展史,一个几十位教授、博士组成的团队已经进行了多年研究。


@Lydia周良懿

中学语文老师的话我一直记得,学语文功夫在课外!他鼓励我们大量阅读。同时,强调一个悟字。受益多年。


@Mogo




本文为独家内容;作者:书评周刊读者们;整合与编辑:走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2016年度好书”门类评选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秋季好书 |《西部世界》| 黄永玉 | 鲍勃·迪伦 | 高房价 | 追风筝的人 | 胡适 | 钱理群 | 竹久梦二 | 南锣鼓巷 | 校园性骚扰 | 电影审查 | 篡改历史 | 空巢青年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傅雷之死 | 少年读经 | 老舍之死 | 表情包 |  洗稿 | 郝景芳 | 严耕望 | 加缪 | 阿城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国学 | 民国试卷 | 弟子规 | 小王子 | 《红楼梦》


点击图片

购买文艺而有力量的《诗光年日历》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