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到底是在教什么,又想要考什么?

2017-01-07 新京报书评周刊

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又是期末考试季,不管窗外是雪花翩飞还是雾霾深重,对于大学生来说,这几个星期都是半年来最“好学”的日子,而诸如“成绩”“挂科”“作弊”等关键词,也会在这段时间增加曝光率。

 

大概在2014年,来自北大法学院刑法课上的几篇名为“甲的一生”、“爱的春夏秋冬”的长篇考试题在网上突然火了起来,因其情节波折狗血、人物复杂鲜活,被称为“神一样的考试题”、“不做编剧都糟蹋了”。外行看到了热闹,将其视作一桩带有娱乐性的新闻事件,但对于这些考题的命题人、北大法学院车浩老师来说,这些“狗血”试题体现的他对为什么考试、考试要怎么考的严肃思考和切身实践。


考题会像凝缩的人生,“没有人会为你指明哪些是重点和关键,也没有人总在你身边告诉你哪些是你要珍惜的东西。若你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分清轻重,懂得取舍,对不起,考试时间到了,人生旅途也已到站。你输了。”

 

最近,这些考题与答案结集出了一本书——《车浩的法学题》。它主要面对的读者,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但对于我们来说,当“高教改革”、“重视教学”通常以一种指令或者口号的形式存在,也许最该关注的,就是这样具体而微的课堂,和勉力尝试的个人。



“神编剧”的考试题


车浩的“刑法分论”课考试,每道题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四个小时,形式则是开卷。怎样的一道题需要四个小时作答?以 2011级本科生的期末考题《甲的一生前传》——后来被命名为“最悲情之‘少女郭芳的一生’”为例,看看一道考题可以是怎样复杂纠缠的爱恨犯罪故事。


甲的一生前传


1975年5月5日下午4时,18岁的少女郭芳站在5楼楼顶, 望着楼下的人群。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因幼师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 作,心情郁结,要跳楼自杀。因众人围观致使交通堵塞,路过此地的张某对楼顶的郭芳大声起哄嘲讽,催促其快跳下来。郭芳受其刺激,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在楼下一直不断劝慰郭芳的杨海(公务员,对郭芳暗恋已久)见状大惊,遂抄起砖头将正在起哄的张某 砸晕(轻伤)。郭芳一下子清醒过来,放弃了自杀。


杨海劝说郭芳找个工作好好生活,郭芳说自己最渴望当幼师。 此时,耿某因地产开发的事情有求于杨海,被其拒绝。事后杨海想 起郭芳的愿望,又电话联系耿某,提出若地皮批准,应在小区中加建幼儿园,并愿意介绍师资。耿某接到电话喜出望外,满口应允, 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建园费用,只要介绍一个园长即可。后在地皮审批过程中杨海为耿某提供了帮助,绿城小区于1977年1月顺利建成。杨海让耿某联系郭芳,但不要提自己。


1977年3月,郭芳担任“明天幼儿园”的园长,设立了接送孩 子的校车,雇孙某为司机。5月7日,孙某驾驶时因闯红灯而与其 他车相撞,车内两名幼童和一名老师当场死亡,孙某惊恐之余,拾起车内师生留下的财物,直接窜逃外地。消息传来,杨海担心郭芳受到牵连,遂为其提供财物让其在警方开始调查之前,就逃离A 省。受此事影响,杨海入狱,从此与郭芳失去联系。


郭芳逃到C省后,找过几份工作均因常神思恍惚而被辞退,愈发对人生感到失望,开始在夜总会中卖淫。1979年4月,郭芳与赵某相识。赵某提出将自己的一间小屋无偿借给郭芳供其卖淫,条 件是郭芳要随时满足其性要求。郭芳答应。8月12日晚,赵某酒后敲郭芳房门,郭芳不愿开门,赵某欺骗说是进屋取东西,待开门后,不顾郭芳反抗而强行与之发生关系。事后,郭芳哭称要告发, 赵某提出双方早有约定,即使郭芳去告,自己也不怕。双方的争吵惊动了赵某的妻子余某,余某在屋外听到隐情,怒火中烧,决定伺机报复郭芳。


1979年9月初,郭芳发现自己怀孕,又惊又喜,为了孩子,决定不再卖淫,靠做钟点工勉强维生。怀胎8个月左右,余某找到郭芳,暗示其有必要去做一个性病检查,并介绍郭芳去自己的表妹董 某所在的医院。余某与董某商议,为郭芳开出一份虚假的艾滋病 感染的检验报告。郭芳拿到报告后大惊,问询董某后得知艾滋病患者的产婴基本上也是病毒携带者。万念倶灰之下,郭芳失去继 续生活的勇气,打算与腹中的孩子同赴黄泉。


1980年5月2日,郭芳在家中猛击自己腹部并吞服了大量安眠药。碰巧赵某又来找郭芳,见其倒在血泊中,大惊失色,赶紧送医院急救。经过抢救,郭芳生还,胎儿早产,但医生告诉郭芳,胎儿因受外力和药物损害而引起身体畸形,长大后会跛足。经过这一 番死里回生,郭芳决定不管未来怎样,眼下都要努力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因不知其生父为谁,故未赋其姓,只名之为甲。


郭芳出院后,搬离赵某住处,并决意重新在夜总会卖淫,通过 这种方式将艾滋病毒传播给那些寻花问柳者。1981年7月,郭芳结识了冯某。冯某对郭芳痴迷不已,提出要与郭芳长期交往。郭芳正想将艾滋病传染给这类男人,遂答应冯某的请求。1981年9 月,两人开始同居。此后一年,冯某对郭芳照顾有加,郭芳逐渐被 其感动。


此时,余某出现,以将其得艾滋病之事告诉冯某相威胁,向郭芳索要5000元,郭芳非常害怕,但是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对冯某撒 谎说自己老家亲戚得了重病,急需用钱,冯某拿出5000元送给郭 芳救急并表示无需再还。郭芳大为感动,将钱给余某后,又去医院 重做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任何艾滋病问题。郭芳又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决定以后好好对待冯某。


1981年12月,郭芳去商场返回时经过赵某家,见室内无人, 桌子上放着一部手机,遂进屋将手机取走,打算以此向余某索回 5 000元。余某追出,双方争执,郭芳取出刚从商场购买的钳子威 胁余某,将手机带走。余某大怒,便在网络上发布关于郭芳之前卖 淫的帖子。冯某见邻居们都知道了郭芳的往事,于是对郭芳渐生厌意,整曰殴打郭芳,甚至常常采用冻、饿的方式虐待甲。郭芳由于对冯某心有愧疚,从一系列事件中也已猜到当年艾滋病的事情 可能是余某与董某坑害自己,但希望给甲一个完整安稳的家,故一直忍耐克制。


转眼十几年过去,甲长大到14岁。由于经常遭冯某打骂,且被同学嘲笑跛足,逐渐混迹街头。1994年3月2日,甲去洗浴城 洗澡,看到高某将75号衣柜钥匙牌放在茶几上,遂将之取走。甲到更衣室后对服务员李某自称是高某朋友,受其所托来取东西, 让李某开第一道锁,然后甲用钥匙打开第二道锁,取得钱包后,将 钥匙放回原处。从洗浴中心出来,甲用高某钱包中的信用卡到超市购物花费2000元,又去ATM机取款,欲插卡时,发现有他人的卡未取出。于是按“继续服务”键,再按“取款”键,从该卡里取出 3000元人民币后离开。


1994年8月,杨海离婚后与女儿乙搬到C省,联系亲戚冯某时,意外与郭芳重逢。两人见面后互诉衷肠,郭芳才知杨海对自己的一片痴心。甲在屋外听到两人谈话,得知冯某并非自己生父,联想到这些年冯某对自己的虐待,遂起杀心。郭芳无意中发现了甲的意图,百般劝说无效后,向冯某提出分手,希望由此消祸。但冯某不同意,反而痛打郭芳。心灰意冷之下,郭芳决定将以往所有恩怨做个了结。


1994年10月1日,郭芳将赵某、余某、董某和冯某都约至家中吃饭,将甲和乙支开外出。之后,杨海在酒中下毒,郭芳向每人敬酒一杯,除杨海外,在场人均中毒倒地。郭芳请求杨海帮她尽快结束生命,两人来生再聚。杨海拿着刀,看着在地上痛苦挣扎的郭芳,仿佛看到了 20年前要跳楼的少女,但他知道一切都已经无法回头。


就在杨海用刀刺向郭芳胸口的一刹那,甲、乙正好回来,及时推开杨海。几人被送到医院抢救后被警方带走。甲看到郭芳的遗书,才明白郭芳是希望由她来了结过往所有恩怨,让甲能放下一切怨念,走上正路,与乙在一起好好生活。甲理解了母亲的所有苦难和对自己的爱,大恸之后,再也不做街头混混,回到学校拼命读书,与乙相依为命。转眼两年过去,1996年考上P大。2000年毕业 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郭芳的家乡A省B市。女友乙 在B市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师,甲则进入公安系统,誓做一名守护校车安全的交警。

 

问案中人的刑事责任。


读过此一题,即可见车浩老师的命题风格。之所以叫“甲的一生前传”,因为该学期的期中考试题为《甲的一生》,一个篇幅稍短但同样跌宕起伏的故事。


之后,老师的“编剧瘾”似乎更加强烈,等到2013级本科生修同一门课,期中试题《爱的春夏秋冬》,讲述了富豪陈大山创立经营大山集团,其大女儿陈春、二女儿陈夏、大儿子陈秋、小儿子陈东之间的爱恨纠葛和商海之战。这个故事里有公司上市与破产,有性贿赂,有服毒自杀,有姊妹同爱一人,有车祸惨剧,有万念俱灰……如果展开叙述,确实够40级电视剧的剧情需求。



2013级期末试题《西京风云》(又称“人生的东南西北”),则用近4000字的篇幅,讲述了毕业于西京大学的同窗周小东、吴小南、郑小西和王小北离开学校后因感情、生意、仕途而相互纠结并走向犯罪的故事,故事被置于改革的宏阔背景之中,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1997年香港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SARS肆虐等大事件都成为剧情发展的线索,串起了中国三十多年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西京风云


1977年冬天,中国恢复高考,周小东、吴小南、郑小西和王小北经过激烈竞争,考入西京大学法律系。1978年春天入校,被分至同一件宿舍。四人志向各异,但都珍惜机遇,发奋读书,同窗四载,互相砥砺,结下了深厚友谊。1982年大学毕业,周小东被分配至西京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室工作,郑小西留校任教,王小北被分配至市检察院,吴小南则阴差阳错进入国有钢厂。四人约定各自努力奋斗,每十年一聚。


转眼几年过去,吴小南成为钢厂副厂长。1985年3月,西京著名“倒爷”苏三找到吴小南,请其帮忙以统配价格批100吨钢材,吴小南看在发小的情面上,为其弄到批条。一个月后,苏三到吴小南家塞给其2万元表示感谢。吴小南感到意外,几番推辞之后收下,由此开始不满稳定的收入,希望改变现状。1987年,全国兴办起承包制,吴小南帮助苏三取得钢厂承包权,协定每年上缴国家200万,超额利润五五分成。一年之后,企业盈利400万元,苏三与吴小南商议,谎称盈利300万元,上缴200万元后再分给国家50万,实际余利由二人均分。在吴小南的支持下,苏三以此方法顺利承包钢厂五年。


1992年2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国发印务公司试点股份制改革,吴小南调任该公司经理。上任伊始,即以苏三名义成立另一家印刷厂,将国发公司的一部分业务转介给该印刷厂,吴获利数十万元。半年后,吴小南对国企再无留恋,辞去公职,下海创业。凭借多年经验和人脉,迅速建立起多元化业务的小南集团。1992年12月,意气风发的吴小南召集大学同学十年聚会。在聚会上,吴小南见到了毕业时分手的大学恋人莫小君,知悉莫小君已嫁给郑小西,但因性格不合常年冷战。此次聚会使得吴莫两人旧情复燃,也让一直暗恋莫小君的王小北黯然神伤。


…………


问案中人的刑事责任。



为什么要这样考


老师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出题方式来考大家?难道真的是当编剧写小说上瘾了吗?

 

车浩老师对此作了非常认真的说明:


车浩,1977年生,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刑法学。


 

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很多考虑。首先,为什么不考概念题或简答题?我不太愿意。因为那样只能以闭卷的方式考查,而以刑法分论这么大容量的内容来要求同学们刷夜背考点,不但是为难大家,而且考查的也只能是记忆力和备考者的运气而已。

 

而且我一向认为,任何闭卷考试,都只是在找不到更好的开卷考查方式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现代社会中,法律人所要处理的材料和信息更新不穷、瞬间万变,关键不是他记住了什么或者面对客户背出了什么,而是他懂得如何运用法律资源来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法律专业来说,开卷考案例可能是更好的、更灵活有效的考试方式,它最能检验一个人是否学好了法条和理论,以及是否懂得如何将法条和理论用于涵摄案例事实。

 

事实上,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在“甲的一生前传”中,有近30个考点,它们都混杂在一堆剧情里。有些考点两句话即回答完毕,分数也只有一两分;有些考点可能需要你大书特书,分数有六七分;但这些都未说明,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其实,真实的法律业务,包括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会为你指明哪些是重点和关键,也没有人总在你身边告诉你哪些是你要珍惜的东西。若你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分清轻重,懂得取舍,对不起,考试时间到了,人生旅途也已到站。你输了。



大学考试考什么?


事实上,车浩老师通过对题目的设计以及对参考答案的梳理,表达的其对于“为什么考试?”“大学考试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的深切思考。


考试有什么功能和意义? 在我心里,理想状态的大学考试有两层意义。

 

第一,考试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延长甚至高峰。考试不是一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的某个与教学过程相独立的环节,相反,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在命 题、答题、阅卷、出/看答案的过程中,围绕着这门课程的核心知识,教师的释放与学生的吸收始终都在进行(这次“刑法分论”采取考试后一个多月再公布参考答案的做法,就是希望尽量延长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老师要想办法将一学期课程的精华浓缩在考点中,学生也必然会在限定时间、地点以及有分数形式的考查 中受到压力和刺激,教学效果应当在此阶段有一个明显的跃升,甚至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高峰。

 

第二,考试是师生之间的一次深度沟通和告别。特别是在上大课时,学生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出现老师提问——上百人全部回答——老师透过回答了解情况——将答案反馈回去——学生再参照答案自我评价这样的全面性互动。而且,在一份试卷中,老师不仅可以告诉学生他所认为的这门专业课中的核心要点,让学生通过答题认知自我,同时,在纯粹的技术性内容之外,老师还可以把他认为重要和有意义的一些关于法律和人生的更为宏观或感性的理解,透过考题传递给学生。如前所述,大学里某一特定师生群体的教学关系,往往终止于一学期课程的结束。分手之际,总是要有些临别赠言,按北方人的劝酒令,“啥也别说了,都在题里了”。



为什么要编出剧情和人物?


每一年考试之后,车浩老师都会在几天或者一个月之后,为学生们给出详细的答案和解析。——这体现的是考试作为教学一部分的意义,也往往是在大学中最为缺少的一环。通常而言,考试意味着一门课的结束,之后或许再也不会上同一位老师的课,于是除了成绩,考试什么都不会再提供。




显然,这不是车浩老师所希望的。而且,除了试题的答案,他还为这两级学生分别送上了自己的“考试赠言”。这样的一门课、一次考试,当然能给学生们留下更多。在给2011级本科生的考试赠言中,他说,“再过一些年,你差不多忘记了刑法中的具体条文或重要观点,但是,可能会记得这两次考试,会记得“甲的一生”及“甲的一生前传”中那些悲剧人物的大致形象。”


而在给2013级学生的赠言中,他更详细地阐发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行动中的 法律人而言,仅仅是技术精湛还不足以使你真正地强大。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了对人情世故的洞悉,在为一个恶棍辩护或者复核一个死刑犯时,你会对自己的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选择有更坚定的信念,才不会在舆论夹击、权力干预的午夜梦回中陷入困扰,你才能成为一个大无畏的法律人。子日:“仁者必有勇。”

 

理解人性,对学习法律特别是刑法至关重要,这是我想通过考试传递给学生的一条临别赠言。可是,要想完成这个传递信息的任务,仅仅是把各种案情简单地串在一起,堆成一个大案例,还远远不够。“张三杀了李四,又强奸了王五,放火烧了赵六的房子,最后与陈七同归于尽”“丑女甲强迫乙将自己拐卖”,这里只能看出张三或者出题者有点疯狂,却看不出更多的值得悲悯或者反思的人性。

 

与在现实生活中了解一个人一样,试题中的人物性格只能在千折百转的故事中展开。在出“甲的一生”“甲的一生前传” “爱的春夏秋冬”以及“西京风云”(“人生的东南西北”)这些考试题的时候,设计好了技术上的各种知识点之后,我是有努力地去编一些剧情,目的不仅在于串起知识点,而且,也希望勾勒出我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题中角色的种种人性。




刑法有它独特的学科特点,所以或许最“容易”让试题成为这样电视剧般的情节。这样考试是最好的方式吗?许多人表示了赞赏,但同样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但就如同“甲”、“郭芳”和“春夏秋冬”是刑法题中的案例,车浩老师的考题同样是大学课堂与考试的一个“案例”。对于非法学专业的人来说,从这些考题和对考试的思考和阐释中,看到的是一位老师在教学中的责任与用心。当“高教改革”、“重视教学”通常以一种指令或者口号的形式存在,真正令人欣喜的,就是这样具体而微的课堂,和在思考和行动的老师。


注:如果读了题不过瘾,还想知道答案、学学刑法,就只好去书中找。(书评君也惊讶,这竟然并不是一个广告。)


《车浩的刑法题》

作者:车浩

版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点击图片买一本




本文内容主要整合自《车浩的法学题》,文字有删减和顺序调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整合与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青春版《红楼梦》美国大选 | 中年人丑态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你的名字。》疯狂学而思 | 作家的脸 | 语文教育 | 二十四节气 | 博物君 | 朋友圈 |《西部世界》黄永玉 | 高房价 | 追风筝的人 | 胡适 | 钱理群 | 南锣鼓巷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少年读经 | 洗稿 | 加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国学 | 民国试卷 | 弟子规 | 小王子



如果你爱文学、爱艺术、爱科学,

就请快到书评君的碗里来。

入口可点击图片或左下角“阅读原文”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