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到窒息的中国古村落,再不看一眼它就消失了。

苏杭 苏杭日记 2021-02-18

琼楼玉宇

HAVE A NICE TRIP

人生最好的旅行

莫过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漫长的时光过去了,古村落还活在这个世上,但它活得遗世独立,固守自己,拒绝变化,永远呈现原本的样子。时光好像静止在这里,太阳在一个地方起落,月亮在一个地方浮沉,一年四季美得叫人念想,着迷……



                                                                     

                                                                     

中国的古村落孕育了文化,承载了乡愁,然而却在悄悄消失。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天有80到100个村落在消失。



很多美丽的古村落,因为比较不为人知,所以去游玩的人很少,还保留着往日的淳朴和静谧。苏杭爷搜集了美到惊心动魄的24个古村落,趁着它们还没消失,一起去看看吧!




01





杨家堂村

- 养在深闺待人识 -




浙江松阳杨家堂村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



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



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12年,宋显昆最早定居到杨家堂。



对于村名的来历,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



村子坐东朝西,根据五龙抢珠的地形设计,位于对面山、屏风山、祖坟山、大山脚、上山头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坡地中,一条小溪自东而西环绕村落,形成玉带绕村的格局。




02





哈尼族村寨

- 森林、村庄、梯田和江河四度同构 -




云南元阳的哈尼族民俗村坐落于半山腰,占地约5公顷,全村有150户人家,800多人。




村寨树林异常茂密,鸟啼蝉鸣,充满了浓郁的原始乡土气息。



风情旖旎的秀美村落,静谧古朴美如画,映日梯田别样美。



哈尼族村落不因民居闻名,而因梯田闻名,层层梯田环绕着村庄聚落,远远望去,是大地之上最灵动壮阔的天然画卷。



村落梯田的美不仅仅在形,更在四时光线下的变化,日出,正午,夕照,四时之景不同而意境不同。



这个民俗村集中体现哈尼梯田文化的共性即森林、村庄、梯田和江河四度同构的特征,所以又被称为哈尼族四度同构展示区。




03





后头湾村

- 中国最富裕的鬼村无人村荒村 -




浙江舟山后头湾村是一个海岛上的老渔村,面朝大海,却人去楼空,因为村落旧址紧邻着一片坟场,当地人已经习惯于把后头湾村叫“鬼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家开始搬离。2002年,后头湾整村搬迁,撤销建制归并至民富村。



村民搬到新居后,废弃的老屋任由植物将它慢慢“吞噬”,村落变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无人村。



也许因为这里变成了无人的村落,才会有如今奇幻景象,才会被国外媒体认定为全球被遗弃的绝美景点。



苏杭爷不禁感叹,人类的力量真的是太伟大了,人类的存在,可以毁了一个地方,人类的离开,却可以造就一个仙境。




04





樟脚村

- 闻名遐迩的“油画村” -




福建泉州樟脚村里,有很多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群。



因为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故得名樟脚村。



去这个古村落要经过前欧、坑尾、土型,然后是蜿蜒盘旋的山路,到了樟脚村,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一层层上下重叠、一幢幢首尾相连的“石头厝”,俨然是一座古城堡。



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两边的墙壁伸手可及。



石头建成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卵石砌成的狭窄、幽静的石巷,经过雨水的冲刷,石梁上留下古老的印记。



历经岁月的洗礼,石墙已是一片斑驳,但其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藏青的色泽,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么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



不少地方的美术家一旦来过樟脚古民居,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油画般的乡村。




05





松庄村

- 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




浙江丽水的松庄村是个典型的傍水古村落,地处崇山峻岭的山坳之中,水口茂盛林木遮掩着村落,从狭窄的路口进入,立即豁然开朗。



孱孱流水呈“S”形绕村而过,泥墙青瓦依山傍水而建,远远望去,呈现出一幅立体的“小桥流水人家”画卷。




松庄地处偏僻,所以村中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奋斗,留在村中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



走进松庄,看着现留在村民那一张张朴实无华的脸,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气息会感染着你。




06





它才吉村

- 无与伦比、美到窒息 -



云南元江它才吉村是一个美丽的彝家山寨,整个村子倒映在碧绿的池水中,俨然一副美丽的天然画卷。



村民的土掌房错落有致,大方漂亮。



土掌房,又称土库房,是土墙土顶的泥巴房,为云南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土掌房就地取材,其主要建筑材料是泥土、木料、石块,以石为墙基,用土(土坯)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材,上面再铺上黏土用木棒锤实,形成平台房顶。



土掌房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层或三层。土掌房多依山而建,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



论是从自然还是审美的角度看,土掌房都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一般被认为是彝族传统民居,且有500多年的历史。




07





黄檀硐村

- 一派浙南农耕风情 -



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的浙江乐清黄檀硐村,位于城北乡境内一个山旮旯里。因山坡有一片黄檀树林,又黄檀树林上面的悬崖峭壁有一洞穴,故名“黄檀硐”。



黄檀硐海拔400 余米,距今有着800多年历史,黄檀硐古村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村内古屋、古庙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装饰,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存留尚好。



这里分布的大大小小的建筑,均采用来自周边山上扁平如年糕的石块砌墙。这个隐藏于浙南崇山峻岭中的古山村,恰似一处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黄檀硐古村是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的老村。



在这个山坳里,村民们说只要说话声音大一些就村东能听到村西的,村北也能听到村南的。这显然是有点夸张的说法,不过,身处黄檀硐如今还能保持如此完整的原生态村庄,任何一点对村子的扰动都是不舍得的。



这就是黄檀硐带给人的一种幽静与心灵上的荡涤与升华。




08





篁岭村

- 梯云村落的世外桃源 -



江西婺源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有500多年历史。



篁岭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



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景区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



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



曾经,篁岭独特的“晒秋”景观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在篁岭,与“晒秋”同样摄人心魂的是水墨梯田。阳春三月,篁岭油菜花海,梯田上的粉墨油画。



梨花赛雪、桃花嫣红、菜花飘香、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粉墙黛瓦掩映其中,云雾萦绕,是一个美丽的乡村童话!




09





板梁村

- “湘南第一村” -



湖南永兴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时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原金陵县的重要集镇,也是桂阳、耒阳、常宁往返的商埠之地。



板梁人杰地灵,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六百多年前,板梁刘氏始祖、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子芳在古老的龙泉庙旁落户。



接着,下村板梁私塾的朗朗读书声响起,金陵古驿道上马蹄声阵阵。



水上贸易随板溪河而来,板梁男子踏上从商之路。第一座钱庄在中村兴起,清脆的铜钱声在青石板巷中回荡。



据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开发的刘姓村庄有400多个,约八万多人。在历朝为官者数百人,历史底蕴厚重,传奇故事多多,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



古村内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栋完好无损的明清历史建筑,这些历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栋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无论是它的水磨青砖,还是门当户对,或者是它的砖雕、石雕、木雕,其工艺都十分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板梁古村蕴藏着中国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生态原理等。



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10





图瓦村

- 被外界遗忘了的村庄 -




新疆喀纳斯图瓦村处于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海拔1390米,所属类型为人文古迹,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




图瓦村夹在两山之间,不宽的山谷,生活着大约2000名图瓦人,刚好供这么80多户人居住。



原木搭就的斜坡“木楞屋”,散落在草原的牛羊,世居于此的古老的游牧民族,在秋阳的夕照中映射着太阳的光芒,有着最宁静的纯真天然。




在夕照中,图瓦村里那些带有尖顶的、颇具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丝丝温暖的金黄色光芒。



小屋旁边的松树三三两两地散布着,全都高大笔直。



放眼望去,四周的山脉像是一双大手,将这个村庄呵护在掌心。这是一个沉睡的、被外界遗忘了的村庄。





11





肇兴侗寨

- 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这里曾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居民有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丝毫不理会身边的背包客们好奇的目光和咔嚓咔嚓的快门声。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外人的到来而改变多少。




12





渔梁坝

- 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



安徽歙县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



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



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



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



13





姜氏庄园

-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 -



陕西榆林姜氏庄园是清代财主姜耀祖监修的私宅,由院前、上院、中院、下院等部分组成。



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同时有砖、木、石三雕艺术镶嵌其中,具有历史艺术价值。



姜氏庄园看上去不是那么的有诱惑力,但是精细之处让人瞠目,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布局考究。



这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遇洪泄洪,遇匪挡匪。



这部屹立在黄土高原上的浓缩建筑景观,则是陕北黄土文化的真实写照。




14





冉家院子

- 三百年前的“土司府” -



重庆酉阳冉家院子占地400多平方米,从清代雍正年间修建以来,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精致的四合院古色古香,颇有几分当年的豪绅气派:雕花门窗、雕花大床、长板凳、青花古瓷、老烟杆、老铜件儿……



作为土司的后裔,“冉”和“罗”一直是龚滩的大姓。



当地曾流传着这一说法:“上街不惹冉,惹冉下不了坎;下街不惹罗,惹罗过不了河。”先祖的福德荫庇了后人,冉姓至今在老镇上仍人丁兴旺。




15





西索村

- 无拘无束的一方净土 -


四川阿坝西索村,一个安宁祥和的加绒藏族村寨,位于马尔康以东7公里,地处海拔2700米的高原,在卓克基留存的所有历史烙印中,留有一笔浓重的红色。


漂亮的藏族民居都是当地居民用山里的石头一块一块地砌成,石块之间缝隙均匀,并形成漂亮的曲线,窗子上画着藏族特有的美丽图案。



清澈的梭磨河从村前奔流而过,河水的流淌声永远都陪伴着河边的人和屋。



鳞次栉比的藏族民居独具民族特色,整个村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宁静安详。



碉楼下,河水在无止息地流淌,阳光照射在房子的木窗上,露台上的鲜花种植在脸盆和小铁桶中随风颤动。




16





王金庄村

-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



走进河北邯郸涉县王金庄村就是走进了石头的世界,石街石道、石房石墙、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桥石栏、石碑石碣、石槽石臼,随处可见。



至今村里仍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600多幢,4000多间,村中石板街长2000多米,尤其是石板街中间的排水沟设计的既科学又坚固,从建村到现在千百年来越走越明亮,由此看出古时的王金庄人对排洪环保意识的重视,已成为王金庄村一个符号。



王金庄的梯田之韵也是一大奇迹。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劳作不息,劈山垫地,垒石造田。



目前大大小小的梯田一万余块,延长2000多里,从山下向山顶看是一眼堰,站在山上往山下看是一片田。



据说联合国世界粮食署评估团团长特布里吉斯在王金庄考察时曾称赞“一看见这石堰就使我想起了象征中国的万里长城”。




17





甲居村

- 藏区的童话世界 -



整个四川丹巴甲居藏寨面积约5公里149家藏寨星罗棋布,甲居全景以绿色、白色为基调,造型独特、别致,绝大部分民居为四层。




石木结构建筑,完整保留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保持了历史的面貌和风格。



在世界的一个角落存在一个真正属于童话的地方,这就是丹巴县的甲居村。



一座座造型别致的白色小楼错落在浓荫绿抹之中,远远望去,就像美丽的积木砌成。




18





明月湾村

- “明月处处有,此处月偏好!” -



清乾隆年间,江苏苏州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




这种完善的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并以其独特而完整的古村风貌而倍受世人的关注。明月湾在清代属吴县第三十五都(洞庭乡)六图。民国期间先后划归西山区的梧巷乡、汇里乡、消夏乡和大夏镇。



明月湾现存的房屋,多数建于清乾隆年间,居民们靠外出经商和种植花果致富,营建了礼和堂、礼耕堂、瞻瑞堂、瞻禄堂、汉三房、薛家厅、金家厅、邓家祠堂、吴家祠堂、黄家祠堂、秦家祠堂等高档房屋。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有的还有华丽的苏式彩绘。



明月湾现存的古建筑单体,总体来说在体量大小和装饰精细程度方面,不及西山东村、堂里、湾里的古建筑,但明月湾现存的古建筑数量更多,分布较集中,并绕以长达一千多米的石板街,更能体现江南古村的原始风貌。



明月湾,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是一处画一样的村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她源于绝代佳人西子的传说。她披着神秘的面纱,酷似一位隐士,深藏在湖山深处,一隐就是千百年岁月。



轻轻揭开封尘,慢慢撩去面纱,推荐给有缘前来的朋友和她相识:她既没有古老集镇上繁华的街巷,也没有城市里文人雅士的亭台楼阁;她土生土长,娴静、淳朴,依然是江南水乡古老的村墟篱落;她能滔滔诉说千年奇遇,也能把寻常百姓自己的故事娓娓细说。




19





禾木村

- 神的后花园中的自留地 -



新疆阿勒泰禾木村,居民主要是图瓦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位于阿勒泰山脉中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布尔津县北部,东与蒙古国接壤,南接冲乎尔镇,西与哈巴河县相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接壤。



禾木村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古镇古村之一、被誉为“神的后花园中的自留地”。



额尔齐斯河缓缓流过,岸边有禾木村桦林和成片的向日葵,中间还夹杂着当地人洁白的毡房,让人仿若置身传说中霍比特人的家园——夏尔国。



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



禾木村最出名的就是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炊烟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




20





龙堂村

- 素有“博山后花园” -



山东淄博龙堂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齐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古代鲁国与齐国交界之处,相传春秋时期鲁定公会齐候于此山夹古地。



相传,村处草峪岭东麓,岭似青龙,尾上头下,其下又分两岭,象两龙须,村在两岭之间,初名“龙藏庄”,后演变为“龙堂”。




村里的历史遗迹龙堂村背后重重群山,脚下是一条峡谷,峡谷的源头正是古老齐长城蜿蜒逶迤的山岭。



这一带古据齐鲁要津,风门道关这一段齐长城以山为城,现存城墙遗迹虽不算是多么牢不可破的堡垒,却是齐长城修建的最早一段。




龙堂村的铺路石都不是一般的石头,有的雕花,有的有字迹,有厚重历史感。





21





上岳村

- 独一无二的锅耳墙 -



广东佛冈上岳村是一个有着720年历史的古村落。它始建于宋代,于清朝达到鼎盛时期。



村内108座古民居掩卧在桔果树丛中,前塘后山的布局,蕴含着藏风纳水的寓意。



南宋末年,朱氏始太祖朱文焕抵抗元兵,护送南宋皇帝逃亡北江金鱼咀时不幸殉难。其子于兵荒马乱之际选择落户上岳村,从此安居在此。如今,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都是南宋名将朱文焕的第32代子孙,人口近万人



古村由18个里组成,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每个里有一门楼进出,也有自己的名字,自成一体。其中,相连在一起的上归仁里、中归仁里、下归仁里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喜欢咬文嚼字者,不妨细看门楼门匾的三个“归”字了,你会发现,第二、第三个“归”字分别少了一横、一撇。有说是三个归仁里约建于乾隆年间,由于建造时间不一,古人想出这个法子来区分。但其实是古人在繁体“归”字上做文章,就看你能否分辨出其中的奥秘了。



随处可见的古井是上岳村的特色之一。村中保存完好的古井超过20口,其中三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井水至今源源不竭,清爽甘甜,村民们用它做饭、泡茶、洗衣、冲凉。



古雅淳朴的民居,这远离尘嚣的村庄,犹如仙女遗落凡间的珍珠,透露着别样的恬静。




22





礼社村

- 钟灵毓秀的江南古村镇 -



江苏无锡礼社古村处于无锡市、常州市和江阴市三市交界的地方,礼社始于南宋,早称吕舍,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河网交错,码头林立,是江南明清时期著名的商业集散地。



乾隆年间,礼社兴建街市,形成了九弄十三进的街坊布局,成为江南著名的商业集散地。



礼社古村最著名的就是那条200多米长的老街,扁担宽的老街两侧保留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深宅大院,石库门、方砖楼、花墙、雕梁、花园等别具一格。



礼社老街为薛氏聚居地,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著名画家秦古柳、微雕大师薛佛影等故居均坐落在老街。老街上,坐在门前闲聊的老人,骑着老式自行车走过的大妈,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很生活,有故事的老街。



老街的中央有一个古老的大戏台,逢年过节村里都会在大戏台表演节目,三月三这天正好赶上两个村里的演员在排练,从服装到化妆,从动作到唱腔,一招一式,挺有范儿的,我觉得像是锡剧,但听不懂,不过像这样的演出,真的很接地气。




23





台回山村

- 层层梯田如行云流水 -



浙江开化台回山村与婺源江湾交界。



因青山绿水,云雾缭绕和春天的油菜花,在近几年名声鹊起。



台回山陡峭的山坡上,被层层梯田包围着,梯田一层层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蜿蜒的小路散落其中。



这里的油菜花美得无人知,三月底油菜花已进入盛花期,站在山脚向上望去,蓝天下映衬着层层叠叠的金黄,房屋掩映在其中,错落有致,如诗如画。



人人只道江西婺源的油菜花美如画,却不知衢州开化台回山村的油菜花一样美,春日里,烂漫的黄花开得遍山遍野,有着难以言喻的野趣。




24





来古村

- 冰川下的村落 -



西藏八宿来古村在青藏高原东南伯舒拉岭的腹部,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的然乌湖就在它身边,这个因世界三大冰川之一来古冰川而出名。



村子里的房子相对比较分散,细分为沙土那、拉那格、曲娥、然母等几个更小的村庄和定居点,最远的相距两三公里,小村之间分布着块块田垅



村的周围遍布美丽的湖泊与宏伟的雪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6条海洋性冰川,这样的自然景观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是我国一个观看冰川的绝佳地点。



你若寻它,需爬坡、经湖、走山,待你疲劳至极终于看到它时,相信已经筋疲力尽——不过,这里的美景不会让你后悔。



在这里,极少的村民会极简单的汉语,而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轨迹里,你便开始放不下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四周都是冰川,叫做来古的村落究竟存在了多少年。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end


 大家都在看我们家的头条 


华为二公主上线刘晓庆揭秘秦城往事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前世今生
红卫兵大串联--轰轰烈烈的文革式旅游
《周迅模特油画》和她的九儿昔日延安十大美女的最后结局,令后人唏嘘不已。
北方和南方的真正差别在这,超级形象了!
中国画卷
《红楼梦》中最精妙的一处性描写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20位文革风云人物今安在?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无锡太湖船菜16道,有故事的佳肴最是美味。
神奇的布达拉宫里面长啥样?
江南十八道汤品
住在上海的日本妹子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前世今生
红卫兵大串联--轰轰烈烈的文革式旅游被完好保存下来的中国珍贵古建筑(修正版)
爱在金陵的深秋
上海100幢老洋房久远的故事(10)
江南这几颗银杏树,看着看着就想结婚。
上海本帮招牌菜
钱塘江大潮:10段大片让你一次看过够
腔调韵味十足的越剧10大唱段
一到秋天,无锡就美成金匮。
老上海的蜗居年代
新中国最顶级的饭局
异国风情:印度的那些奇葩事儿
魔都土豪面16碗,你吃过几碗?江南水乡委婉动听的戏曲弄堂的消逝江南十条特色风情街民国好声音:上海滩七大歌姬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
徽杭的故事:一条古道往东行,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美国人40年前拍摄的彩照里,藏着最真实的徽州原貌。
最江南的28碗面
20世纪,上海的100个瞬间。
上海宋家花园,百年老宅半世传奇。江南馄饨江南民歌小曲28首
从上海到香港:十个人的同框,十个人的传奇。很漂亮很漂亮的100个地方江南养生之音30曲

排版:喜喜

图:网络

文:苏杭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