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誉为奇才的郭沫若,有着多段荒唐的感情!

苏杭日记 2024-03-22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鲁迅曾评价:才子加流氓

这或许跟他一生丰富的情感经历有关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元稹·《莺莺传》




郭沫若先生是近现代中国闻名遐迩的文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才气超众、学识过人,在历史学、考古学、甲骨文研究、戏剧艺术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风流才子”。



但大家对郭沫若先生的整体评价,常常褒贬不一,特别是关于他的私生活,可以说是广为诟病。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为“才子加流氓”。这或许跟他一生丰富的情感经历有关。



古语说得好,自古才子多风流,而有才有颜的郭沫若在感情方面也比常人要丰富得多。纵观郭沫若的一生,他曾娶过三位妻子,另外还有一位红颜知己。

而他的三位妻子和情人中,有一对姐妹花双双为他自杀,听起来如此令人感伤的命运,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爱恨纠葛呢?



壹|父母媒妁:张琼华


1911年的一天,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
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稽场的张家,和他远房的一位叔母是亲戚。因为是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没有裹脚)。
这些条件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见他没有反对,家人便他的把婚事定了。
然而就是这个他不反对的女子,新婚之夜他却跑出了婚房,之后让新娘子独自守了空房68年。
这个女子就是张琼华。

张琼华
张琼华出生于1890年,她比郭沫若大2岁。
父亲叫张怀生,是四川乐山苏稽镇张沟的团总,在当地的势力很大。
张琼华是家中长女,身份地位似乎与郭沫若也不相上下。
不过张琼华嫁给郭沫若实在是偶然,只是因为“婆婆”看上了她,之后两家父母自己便把他们的婚事定下了。
结婚那天,两人喝了交杯酒后,从未见过面的两人都对彼此很是期待,张琼华紧张地坐在床边等着丈夫过来揭开盖头。
可是当新郎揭开她的盖头后,她看到的是对方满脸嫌弃的表情。
张琼华顿时没有了新娘的娇羞和不安,随之而来的是自责和失落。
后来,郭沫若形容张琼华: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而且还是三寸金莲。
那么张琼华真的是像郭沫若所说的那么不堪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张琼华虽然不是大美女,但也是容貌端正、白净的普通姑娘,她的鼻孔并没有像郭沫若所形容的那样夸张。
而且郭沫若的侄女郭琴轩,认为伯父之所以这样描写张琼华,是因为他讨厌张琼华,才故意使用了这样夸张的形容手法。

在冈山六高学习时的郭沫若
或许郭沫若十分羡慕小说中的浪漫爱情,总是幻想着自己的另一半如空谷幽兰一般神秘高雅,如野百合一般洁白无瑕。
可当他真的见到现实中的张琼华之后,奈何和想象中的的有着千差万别。
当郭沫若看到裹着小脚的张琼华的时候,就已经让他觉得两人搭不上边了,更何况,她也没有之前形容的那么美。
他失望,他反感。
后来,郭沫若还在自传小说《黑猫》中把张琼华比喻成“黑猫”,
说两人结婚像是隔着口袋买猫,说好是白的,结果拿回来一看居然是黑的。
可见他是有多么嫌弃张琼华。
可是这也不能怪张琼华,容貌是父母给的,婚事也是父母做主的。
那一晚,郭沫若不甘于被欺骗,在极度失望中逃出了婚房,剩张琼华一个人独留空房。

张琼华和郭沫若的婚房
完婚第五天,新娘子需要回门,郭沫若碍于父母的面子,他极不情愿地和张琼华回了娘家。
但是之后郭沫若便以“外出游学”为由,离开了家,离开了张琼华。
郭沫若走的那天,张琼华陪着婆婆一同为他送行,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何时接纳她,她更不知道这一走是多久。
中间,即便郭沫若平时偶尔回家,他还是不理张琼华,他宁可睡在长板凳上,也不肯与张琼华同房。
这是张琼华的悲哀,可是被封建礼教紧紧束缚的女子,却不懂得改变这种悲哀。
她就这样独守空房,对公婆毕恭毕敬,不曾对郭沫若有着半分的怨言和埋怨,只把委屈的苦水默默往肚子里面咽。
等到张琼华再次见到郭沫若的时候,却是一年半以后的1913年7月中旬了。
之后,郭沫若就辗转各地,甚至出国,后来回国后又辗转各地革命,与张琼华一别便是26年。

黑色衣服的是郭沫若
在这期间,郭沫若在感情方面也没闲着,又有两个女人成了他的妻子。

在郭沫若离家后,张琼华身为郭家的儿媳妇,她每天都在履行儿媳的职责,她对郭家人都十分客气,尤其是对公公、婆婆,可谓是百依百顺,从未有过半点怠慢。
得知郭沫若去了日本求学,独守空房的张琼华只能从墙上挂着的丈夫的照片中得到些许的安慰。
她将郭沫若使用过的笔墨纸都收藏起来,留作自己的念想。而且他们二人结婚时用的家具等物件也一直都是维持原状,她一直在等着他的“丈夫”回家。
张琼华曾给郭沫若写过一封信,让他安心在日本学习,不必牵挂家中父母。
张琼华还在信中写道,自己一年最多回两次娘家,还都是因为家中有喜事,比如今年弟弟结婚,她才回一趟娘家,其余时间,都在家中照顾公婆。
每天早晨,她洗衣做饭伺候公婆,把院里院外收拾得一尘不染,再把丈夫的书房细心地打扫一遍,她明知道他不会回来,但是她依然会这样做,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她内心的相思之苦。

张琼华和婆婆
然而在郭沫若的信中却很少提到张琼华,信里大多是问候父母的事情。
每回丈夫寄信回来,张琼华都要去婆婆屋里,听婆婆读信,而且每次听完,她都会悄悄落泪,因为信里都没提到她。
婆婆心疼她,常劝她给郭沫若写信,让郭沫若接她去日本。婆婆说了几次后,张琼华也动心了,于是她请人代笔,写了一封信给郭沫若。
可对于去日本之事,她只委婉说道:
来日本之事,千里迢迢,妻年轻妇女似不便抛头露面,落别人之议论,我夫脸面又存于何地。
郭沫若并没有单独给张琼华回信,只是在给弟弟郭翊昌的信中提了句:
“八嫂来函也读悉,愿弟为我传语,道我无暇,不能另函,也不必另函,尚望好为我侍奉父母也”。
信中的“八嫂”就是张琼华。
这一声“八嫂”,真的让张琼华掉进了冰窖里,张琼华自称为“妻”,爱称郭沫若为“我夫”,然而却始终得不到郭沫若唤她一声“妻”。
张琼华虽然很伤心,但她依然一件件地把信按日期整齐地码在架子上,然后就坐在村口的榆树下向着远方的小路默默地嘬着水烟。
就在张琼华苦苦等待郭沫若的时光里,她不知道郭沫若在外面已经有过两段婚姻,还有了几个孩子。

郭沫若故居

与张琼华婚后五天,郭沫若便回成都读书了,次年留学日本此后二十六年内,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但因为他与张琼华已经结婚,而且并未登记离婚,张琼华作为他名义上的妻子,一直没有离开郭家,照顾着郭沫若的父母,尽到了妻子的责任,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1939年,郭沫若重回故里,才向这位独守空房多年、他名义上的妻子鞠躬道歉。之后的日子里,张琼华也没有再嫁。
1978年6月,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郭沫若一会昏迷着,一会清醒着,每次从昏迷中醒过来时,他总会用微弱的声音要说一句:“哦,又做了一个梦……”
不知道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郭沫若在梦中会与哪些人相逢呢?
在梦中,他一定要首先回到四川乐山的沙窝镇吧,在那,一直生活着的他的原配妻子:张琼华。
世人都知道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从未得到过鲁迅的爱,被冷落了一辈子,她一个人守着鲁迅的母亲,将老太太伺候终老后,孤单了残生。
而郭沫若的原配张琼华,几乎有着和朱安完全相似的命运。

张琼华晚年

1980年5月24日,张琼华去世,至此她结束了自己守活寡的妻子。
张琼华的一生,或许可以说是造化弄人,让她生在了那个时代,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残害了张琼华的一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张琼华只是一个传统的女人,传统女人所具备的温柔、善良、淑惠、贤达、负重在她身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就像一朵开在墙角的花,在那个生命中最阴暗、潮湿的地方为自己心爱的人执著地绽放着,默默的奉献着。



贰|日本妻子:佐藤富子


1914年,郭沫若来到日本冈山留学,刚到日本的那两年,独在异乡的孤单,国内国外局势的动乱,以及不如意的婚姻,让他整日陷在消沉苦闷当中不能自拔。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日本女子如天使般降临在郭沫若面前,补救了他心灵的空虚,激起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郭沫若与左藤富子的小孩
这个女子便是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的佐藤富子,中国名字叫郭安娜。
1916年暑假期间,郭沫若去从冈山来到东京看望好友陈龙骥,陈龙骥因患肺结核正在住院治疗。不幸的是陈龙骥在治疗期间病情加重,病死在东京的圣路加医院里。
郭沫若十分伤感,留下来料理朋友的后事。

年轻时的佐藤富子
圣路加是家教会办的医院,佐藤富子在这里做看护。郭沫若去取陈龙骥留下的遗物的时候,遇到了佐藤富子。
可能是心境的缘故吧,郭沫若觉得第一眼看到佐藤富子时,就从这个女孩子的眉目之间发现有种圣洁的光芒。
在这种光芒的笼罩下,郭沫若的心里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温暖情感。
佐藤富子在帮郭沫若寄送朋友的遗物过程中,两个人开始了通信交往,一封封温情的来往信件,让两个人撞击出了爱的火花。
郭沫若向佐藤富子毫无保留地倾吐了自己痛苦的婚姻,而佐藤富子也向郭沫若陈述自己家门的不幸。
佐藤富子自己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北海道大学的创始人,父亲是工程师,因人生苦难、战争残酷而投身宗教,成了牧师。
她原本就读美国人开办在仙台的教会学校,快毕业时,家里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她反对无效,毅然从家庭出走,到东京圣路加医院当了护士。

郭沫若与佐藤富子
后来父亲找到她,苦口婆心劝她接受他的安排,她执意不从,老父颓然而去。
就这样,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在寻觅中,彼此的灵魂先是相互理解同情,再撞击出爱的灿烂的火花。郭沫若按捺不住爱的汹涌澎湃,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佐藤富子读到他的诗后,也激动地命笔,在信中表达缱绻缠绵的芳心:在信中,她称郭沫若为哥哥:亲爱的哥哥,你把比月亮还洁净透明……就在那年10月,两个相爱的人,到滨州、大深、房州携手旅游了五天,于山水间互诉衷肠。
到了年底,郭沫若再到东京见佐藤富子,决定与她分享自己留学的官费,让她到改进女医学校深造。
佐藤富子先是一惊,接着热泪盈眶。就这样,他们二人在冈山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构筑了爱巢,开始二人世界穷困却甜蜜的生活。
在山清水秀的冈山,郭沫若给视为女神的爱人取了个名字,叫安娜,为她写下了大量的情诗。

穿和服的郭沫若
从此,郭沫若“沉醉”在爱河里,也“沉醉”在诗歌里。令郭沫若享誉诗坛的诗集《女神》,其中那些打动人心的诗篇,都与安娜有关。
《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
1924年底,在阴冷的大雾中,郭沫若携妻带子回到上海。他参加国家主义团体“孤军社”的社会调查,目睹农村的凋敝凄凉。
这段时间,四处参加大量革命活动的郭沫若与一位广东女学生发生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
等他回到上海,推开窦安路一栋房子的门,以愧疚的目光,迎着妻子安娜那双充满深情的眼睛,然后拥抱孩子。

郭沫若与安娜一家
郭沫若的躲闪,逃不过安娜清澈的双眼。
得知丈夫移情别恋,这位善良的女人,没有指责丈夫,反而在听到丈夫的陈述后,自己感到阻碍了他们,只是喃喃地说:“假如没有这许多儿女,我随时让你自由……”
1928年2月,郭沫若携一家人再度东渡日本,住在千叶县市川市,开始十年的流亡生活,也是他潜心于文史研究和创作的十年。


叁|红颜知己:于立忱


也许是生活的窘迫,也许是现实的打击,回到日本之后,郭沫若的心里十分地难受,他一度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为此沉寂了足足有两年时间。两年后,郭沫若遇到了一个足以打开他心扉的红颜知己——于立忱。

于立忱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记者,她与郭沫若的相遇与其说是偶遇,倒不如说是互相吸引,常年致力于文字工作的于立忱,在第一次遇到郭沫若之后便被其满腹的才华所吸引,而郭沫若也不顾自己已婚的事实,与于立忱展开了地下恋情,直到三年后于立忱回国,这段恋情才结束。

于立忱
于立忱生于1912年,她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姑娘,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郭沫若是她最爱的诗人之一,《女神》是她读过无数遍的诗集。因为敬仰郭沫若的学识和为人,她请求好友介绍前往请教郭沫若诗文。
郭沫若在参加北伐战争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文人。后来老蒋背叛革命,镇压群众,郭沫若非常气愤,写了一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此后,郭沫若成了众多青年精英心中的英雄人物。
郭沫若知道于立忱的爱意,但碍于当时已经有了安娜,他并没有接受于立忱。于立忱后来参加反抗活动入狱,获释之后还一直在《大公报》工作。于立忱长相甜美,性格开朗,当时不少男同事在追求于立忱,但于立忱一直独身不嫁,她心中一直给郭沫若留着一个位置。
1934年,于立忱得了肺病,《大公报》给了她医疗津贴送她去日本治病两年。当时于立忱和流亡在日本的郭沫若住的很近,于立忱重病,郭沫若时常去探望。异国同乡很容易擦出火花,郭沫若在日本给于立忱写了不少情书,美丽的于立忱在郭沫若心中就像是一棵亭亭玉立的白兰花树。

于立忱
1936年12月的一个晚上,郁达夫来到日本短暂停留,找到了郭沫若,郭沫若带郁达夫去看望了病中的于立忱。于立忱看到两位诗人前来,非常高兴,苍白的脸上马上有了光彩,话也多了起来。为了感谢两位客人的来访,于立忱写了一首诗句《咏风筝》:
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
郁达夫是在旧体诗上非常有成就的诗人,看到于立忱这首诗,郁达夫大赞"好好!"郭沫若当时就写了一首诗《断线风筝》附和:
横空欲纵又遭禽,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恒娥宫里去,碧海青天话素心。
于立忱看了诗句之后反复读者,称赞道:"格调真高,格调真高!"而郁达夫当时却觉得不妥,毕竟"断线"是不吉利的。当时的郭沫若还没有意识到,"断线风筝"已经预示了他们的结局。
郁达夫是一位非常通透的诗人,但凡当时郭沫若和于立忱有着什么亲密的关系,他也不会专门跑过去去做一个碍事的电灯泡,还参与到两人的情诗互动之中。

于立忱姐妹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留在日本东京的爱国学生和进步人士也积极加入到爱国运动之中。于立忱因为参加爱国运动被《大公报》警告,没有津贴的她必须回国。回到上海后的于立忱突然听到谣传,说郭沫若在日本做了汉奸,她的信念和爱情立刻崩塌了。
于立忱是不相信郭沫若会做汉奸,但他知道日本人的手段,如果郭沫若被日本宪兵和警察控制,他们威胁郭沫若去做卖国的事情怎么办?重病还未痊愈的于立忱每日都在焦虑之中,她认为郭沫若已经是凶多吉少。祖国硝烟弥散,爱人失去了消息,于立忱若是这个时候怀上郭沫若的孩子,说不定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力量,而当时的她每天都在担忧,完全没有了活着的希望,在5月自缢身亡。
于立忱自杀之后,也有小道消息说于立忱是为郭沫若殉情的。身在日本的郭沫若十分伤心,立刻写了一篇悼念的文章《断线风筝》,寄回了国内,发表在了《妇女生活》月刊之上。

1926年春郭沫若与创造社同人在广州合影,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于立忱的意外离世,让郭沫若心痛不已。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身为文字工作者的郭沫若遭到了日本军方的监视,于是郭沫若有了回国的想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十几天,郭沫若“为妻及四儿一女写好留白”后,在安娜的额头深深亲吻一下,便匆匆地离开家,消失在茫茫的黑夜里。
等安娜发现有些异样,再看到桌上丈夫留下的那封信,已无法挽回这一切了,只有任眼泪流淌了……
自1937年夏那个黑暗如磐的夜晚,丈夫郭沫若不辞而别,他们偶尔尚有零星的音信,但随着战争的日渐残酷,彼此便音信全绝。



肆|奇妙缘分:于立群


郭沫若秘密返回国内,第一件事就是去曾经的恋人——于立忱的墓前凭吊。在上海,在林林先生等好友的介绍之下,他认识了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开启一段最奇妙的缘分。

于立群
郭沫若和于立忱之间未尽的缘分,在和于立群交往的过程之中慢慢展开,于立群成为了郭沫若的妻子,并且和他相濡以沫40年之久。
于立群也是因为姐姐对郭沫若的深爱,才带着姐姐遗留下来的文稿找到郭沫若,也是因此和郭沫若产生了爱情。

郭沫若和于立群合影

郭沫若和于立群刚刚见面的时候,于立群才20岁。郭沫若一直以为在电影和戏剧界自立的姑娘应该是非常时髦的,而于立群站在他的面前之时是阳光而质朴的。在于立群的身上,郭沫若看到了于立忱的身影,对她难以忘怀。
抗日的硝烟已经燃烧到了上海,郭沫若的老友杜国痒看他一直是孤身一人,和安娜团聚遥遥无期,情感无所依靠,就劝他再找一个妻子,于立群就在众多好友的撮合之下经常和郭沫若见面。郭沫若和于立群的爱情,更像是对于立忱的纪念。

郭沫若夫妇和《屈原》演员合影
郭沫若比于立群年长24岁,于立群因为姐姐的执念对郭沫若十分敬重,而郭沫若也因为于立忱的关系将保护于立群作为义不容辞的重任。
淞沪会战开始,这一对恋人一直相互鼓励在抗日救亡的宣传前线之上,郭沫若主编的《救亡日报》在8月出版,于立群陪伴郭沫若一起上前线慰问战士。
于立群是幸运的,于立忱冥冥之中为她牵了红线,她得到了于立群梦想之中都想得到的一切。两人没有举行婚礼,战乱之中被迫分离,1938年在武汉相会,就正式同居在一起。
于立群出生于官宦人家。受家庭的熏陶,她喜爱书法,能悬肘写一手正宗大颜字。她性格文雅娴静,住在广州的新亚酒楼里整天只是不声不响地读书写字,能够写一手正宗的颜体字。郭沫若也擅长书法,和于立群趣味相投,在国难之际,两人携手面对苦难,拼命寻求救国之路。

郭沫若书法
笔能达意,墨能通情。郭沫若和于立群跨过了年龄和经历的差距,两个人的感情像墨汁一样浓得化不开了。1939 年,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
长沙会战之时,怀孕的于立群和先遣队前往桂林。国民党当局决定焦土作战,将整个长沙几乎烧成了灰烬。郭沫若奉命办理善后的事宜,面对这惨绝人寰的大火,他心境几近崩溃。战乱让他和怀孕的妻子分隔两地,他此时此刻更加思念于立群,为于立群写下了十首怀念的诗句。
再度和于立群在重庆相聚,郭沫若这次下定决心要给于立群一个婚礼。此时的郭沫若已经有过两次婚姻,于立群一直陪伴着郭沫若到终老。

于立群、郭沫若婚礼
1978年,郭沫若去世不过8个月,妻子于立群自缢身亡,和40年前的姐姐选择了同样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因为如此,郭沫若和两姐妹之间的流言一直传到现在。
于立忱和于立群姐妹的自杀真的和郭沫若有关吗?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因病去世,于立群遭到了不小的打击,直到第二年才从丧夫之痛走出来,随后开始整理丈夫生前的遗物。没想到,在丈夫的遗物中,于立群无意间看到几封书信,发现一个让她难以接受的“惊世秘密”。

于立群书法作品


据悉,于立群在整理丈夫的遗物信件时,无意间看到几封书信,发现一个让她难以接受的“惊世秘密”,才知道姐姐的故事,她内心万分痛苦,40多年来恩爱的丈夫居然是这种人,于立群觉得自己满怀真心、一腔情谊好像都错付给了害死姐姐的凶手,不愿相信,却没办法逃避事实。最终,她也作出了像他的姐姐一样的选择,1979年2月25日用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伍|安娜偶遇立群


独自远在日本的安娜只能以羸弱的肩头,负起抚养五个孩子的重任。
因为她的丈夫是中国人,安娜和孩子在日本人的仇恨中,生活更为艰难,日本警察厅曾抄家、监禁、殴打,残酷折磨其家人。
在日本穷兵黩武,耗尽财力的那极端艰苦的岁月,安娜在劳作和等待中熬过了十一个年头,五个儿女也在饥寒交迫中,渐渐成人。

于立群郭沫若

等到1948年6月,安娜到香港见到郭沫若时,长子和夫大学毕业又考上京都大学研究生部。
次子郭博与哥哥同校完成建筑系学业。
三子佛生考上东京水产讲习所。

女儿淑子考取东京女子大学数学系。
最小的儿子志鸿都上了中学。
这是一个妻子向丈夫奉献得最好的礼物。安娜甚至都难以想象,丈夫见到她和这些儿女时激动洒泪的情景。
为了早点回到丈夫身边,安娜在1947年,便向有关方面申请与郭沫若办理了正式结婚手续,为此,她决绝地放弃了祖国日本国籍。

郭沫若与安娜、还有三个孩子合照
安娜不畏中国内战的炮火,她装上丈夫大部分珍贵的手稿,带着淑子和志鸿,去道台湾,顺便看望在台北大学任教的长子和夫,再去香港万里寻夫。
路上,安娜曾听说郭沫若已另组家庭,她不相信。但那消息让她心神不宁。她购了四张机票,带着和夫、淑子和志鸿从台北飞到香港。
终于,安娜携三个儿女来到了香港九龙山林道一幢精致的小楼前,顾不得敲门,他们急切地走进客厅,但眼前的一切,令安娜一家人目瞪口呆。
他们看见,郭沫若正与一个比他年轻许多的女人亲昵地一起喝茶,身边还有一群孩子绕膝玩耍……是的,郭沫若与妻子于立群及五个儿女,享受着家庭的幸福。

郭沫若与于立群和孩子们的合照
郭沫若突然看到满头白发的苍老的安娜,并不惊讶,他知道,这一幕迟早会发生。
只是,他不敢与安娜那双惊愕、凄楚的目光相碰,更不知如何向安娜解释这一切。
安娜与三个儿女,郭沫若、于立群及其五个儿女,就这样无声地彼此相望。个中的复杂心情,难以文字道断。
面对站在郭沫若和于立群身后那五个怯生生的孩子,安娜最后满脸凄楚地说:“我走。”
后来由周恩来总理出面,安抚了郭安娜,并让当时大连大学校长李一氓把郭和夫安排到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工作。
后来,郭安娜的二儿子郭博也回到中国,被安排在上海工作。
郭安娜跟随郭和夫来到大连,居住在高尔基路。他们住的房子原是大连大学讲师黄大能居住的。

郭博
黄大能是黄炎培的儿子,是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他调走后该屋便拨给郭安娜母子居住。
郭安娜居所室内陈设极为普通,因为感激周恩来的缘故,墙上挂有他的肖像。
郭和夫一直从事有机化学、石油化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他在国内化学界首次开展了页岩油的成分分析工作,为我国页岩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还提出研制一种新农药的想法,并向当时的大连市市长推荐这个农药项目。
郭和夫的容貌酷似郭沫若,为人传统,温和孝顺,对母亲总是百依百顺,凡事都让母亲高兴。

郭和夫
郭和夫晚婚,直到1953年才结婚,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日本女子,叫上田喜代子,婚后改名为郭喜代。郭喜代是传统的日本女性,非常低调,处处以夫君为荣。
1994年8月15日,101岁郭安娜在上海去世。去世前,她留有积蓄457万日元,按照她的遗愿全部捐献给国家。
母子情深,至孝至哀,相隔不到一个月,郭和夫也悄然去世,高尔基路的老屋里只留下了郭喜代一个人。
后来郭喜代也去了日本,和他的儿子郭昂住在一起。郭昂的妻子也是一个日本人,或是冥冥中的注定,郭家三代人的妻子都是贤淑善良的日本女人。

郭平英

郭沫若这一生,虽在文学上有巨大的成就,但他在感情上确实有些乱,可谓见一个爱一个。
他正式的妻子有三位,就是上文所写张琼华,安娜和于立群,而曾经与他有过情感纠葛有名有姓的女性就有十几个人,有的甚至也留下了后代。
但他的第二位妻子,安娜,不仅是一位忠诚于爱情的奇女子,更是永远值得中国人敬仰与怀念的伟大女性。



陆|风流才子的孩子们


郭沫若在这三段婚姻当中,除了第一位妻子没有夫妻之实,没有生下孩子外,另外两位妻子一共为郭沫若生下了11个孩子,而这11个孩子们的成就,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郭沫若与安娜孩子
他与郭安娜所生的五个孩子,虽然没有受到他太多的照顾,但却个个成才,在郭安娜带着孩子们来到大连生活之后,孩子们不仅很快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并且迅速展示出超高的学习能力,最终,老大进入中科院,老三进入北大,而老二更是潜心于建筑专业,最终在上海设计研究院担任总工程师,至于老四和老五也很争气,纷纷选择回到日本再次深造。
那么这归功于郭安娜的教育得当还是郭沫若的基因好呢?当然是郭沫若的基因好,因为郭沫若与于立群所生的六个子女,同样出类拔萃其中,老大最为出名,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担任博士生导师,老三进入中科大,老四进入清华大学。

郭沫若和妻儿合影
在郭沫若的11个孩子中,就有两个北大,两个清华和三个中科院,这样的成材率想必郭沫若本人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郭沫若的一生虽然有诸多的贡献,写出了众多传世的文字,但这也完全不能掩盖郭沫若是一个渣男的本质,难怪鲁迅先生会评价说: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




其实,从张琼华,到郭安娜,再到于立忱,都是同样的可怜人罢了。她们都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爱意献给了以为可以相伴一生的男人,结果得到却是背叛。而于立群,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心爱的丈夫,最终却悲痛绝望地选择了自杀。无论郭沫若这一生,在创作、研究方面有多大的成就,他作为爱人无疑是十分失败的,他辜负了这一个个深爱着他的女人。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大家都在看头条



中国特色小镇失败名单,有你去过的吗?

被英媒誉为「近千年来最美的女人」:她的性感,天下无双。

中国人食鱼到底有多讲究?

台湾杜月笙墓地:朝向上海,墓碑上方的八个字令人深思。

如果刚好遇见你,能不能陪我去看中国这最美的50个秋色?

刺绣非遗传承人姚惠芬:落针成画,探寻苏绣当代性。

恒大歌舞团第一任团长林丹丹,许家印也留不住的女子有多传奇?

“南唐北陆”:民国头号名媛,美丽一生却活得风轻云淡。

越来越多人怀念八十年代,实质是对觉醒、宽容和人性回归的期盼!

陈独秀先生三段婚姻及子女后代的故事

聂卫平到金庸家吃饭,一连吃掉13个大闸蟹,结果女佣直接被辞退。

民国名媛盛七小姐

民国上海阿婆闵蕙君:无论富贵贫贱,始终保持微笑。

法海湖边:爸爸和女儿用四十载打卡人世间

中俄曾约定:海参崴1995年归还中国,斯大林亲笔签名同意,为何黄了?

民间故事:陆游与唐婉的千古虐恋

真的要打仗了么?

1940年林彪在莫斯科,拍了唯一的一张正装照,身旁站的年轻人是谁?

蔡澜:人心不古,我决定以貌取人,从这几类人脸上就可以看出深浅好坏。

这30句都堪称是千古绝唱,还原整首诗,看看它们有着怎样的风采?

人民日报:把领袖个人的作用夸大到极端的程度,就会出现对个人的迷信

语音短篇:蔡澜《男女之间》

秋天的回忆:59张名人与母亲的珍贵瞬间

钱钟书犀利语录秒杀所有段子手:跟谁结婚,都会发现对方变了。

女性摄影师眼中的美女

100张照片讲述:唯一富过15代华人家族的贝聿铭100岁人生

民国五大才女,留下真实又扎心的五句话,看完后让我们能活的通透,看的深远。

从笑声到质疑:惊人蜕变的“海派”周立波突然回归,何去何从?

民国故事:上海滩首次“上海小姐”选美大赛

名人夫妻合照,稀世罕见,实属珍贵!

揭秘历届政治局常委的不同命运

形形色色:美女行长和情色院长的魔幻人间

骑驴带你朝鲜深度游

只有在上海,才懂的50种神奇体验,真的怀疑你在窥视我的生活!

周日书摘:人生有六个坎,跨过去路就顺了,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断亲现象”正崛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和亲戚来往!

漂亮女子下乡说话太难听?被灾民拖进洪水中,底裤扒掉狡辩是路人。

刀郎的娱圈恩恩怨怨

比芯片断供还可怕!32000名科学家正式移籍,背后什么原因导致?

“咱还是分房睡吧,我实在受不了你了!”姚明的妻子叶莉抱怨

全球10大混血美女,每一个都很惊艳!

催人泪下的66张照片,一次次被感动!

不去感受世界,怎知世界如此奇妙!

外蒙独立的千古罪人博克多格根:4岁成活佛,42岁称帝,43岁成盲人,55岁被毒死

这个国家为啥讨厌中国人,路牌上贴满警示牌:碰到中国游客就打?

中国两千多个县城生活实录:除了性生活,只剩打麻将?

看《罗刹海市》的连环画,品刀郎的神曲!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城

看了文革后果,只有改革开放,奋起直追!

118张珍贵的老照片,看看哪一张,值得收藏?

69届知青: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群体

尴尬的上海人

聊一聊刘亦菲。

民国时期消失的中国九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骄傲

惊奇!偷走亿万富翁用过的避孕套人工授精勒索两千万美元!

人世间殷桃,二度被封金鹰视后,迷倒七个男人,她的故事真不简单。

盛恩颐:民国第一“败家子”,一晚输掉上海一条街。

40年前的恶魔之夜:内蒙古红旗沟农场血案的背后故事

难得一见,清朝小学的语文课本,简直美得不得了!看看与我们小学课本的差别

江南美女俞飞鸿的“丈夫迷”:我有固定伴侣,他陪了我20年。

28岁健身教练娶50多岁上海富婆,获赠套房和保时捷,网友:我不想努力了!

1949年,一张汉奸被枪毙照片的故事。

压在老百姓身上“四座大山”不搬走,30年后出生人口将被美国超越。

那一年的卢湾区,被称为“上只角”,全上海最舒适的地方。

美国官方曝光抗美援朝真实数据,令人震惊!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穷不是吵,而是这几点!








  时光


活生  


壹玖叁伍

排版 / 喜喜

图片 / 网络


1字体颜色#947501(绿黄)

2字体颜色#5c4f3e(淡黑)

3字体颜色#3e3e3e(黑)

4字体颜色#eab82d(黄)

5背景色rgba(148, 117, 1, 0.58)草黄

6背景色rgba(114, 114, 50, 0.38)草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