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城

苏杭日记 2024-03-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苏杭日记”


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对上山下乡政策做了重大调整,下乡人数急剧减少,大部分中学毕业生被允许留在城市,等待升学和就业机会。国家为改变上山下乡做法所做出的努力,还使一批在农村插队落户多年的老知青终于返归城市,但是,当这些青年为自己的归宿庆幸不已的同时,大部分原先下放到农村的青年仍旧滞留在当地,他们继续为自己的命运而苦恼。
1969年知青纪录片《广阔的天地》
当时,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还比较困难,各大中城市无不受到沉重的就业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近1000万下乡知青的返城和就业要求。结果,1979年前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发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集会、游行、请愿和哄闹政府机关的事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把它称为"爆炸性的问题"。由于各地知青都把"返城"作为基本的诉求,所以这次席卷全国的风潮又被称为"知青返城风"。


俗话说:"月晕知风,础润知雨",1978年上半年,知青"返城风"的前奏已在各地悄然兴起。


下面这些个迹象充分表明:"知青返城"已经不可避免!


知青病、困退人数激增



1978年春,各地响应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的通知》,相继放松了下乡知青病、困退的限制。有些大城市还进一步简化了办理病、困退手续。如天津市革命委员会知青办和天津市公安局向接收安置过本市知青的各省、区发出了关于商洽"病返"、"困退"简化手续函,提出今后办理本市知青"病返"、"困退",公安机关不再签发准迁证,只凭市知青办发出的病、困退通知书即可办理有关手续《甘肃省志·农垦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页……此通知下达后,立即在一些省、区的天津知青中掀起"病退返城风"。
南京知青之歌
1978年5月哈尔滨市郊区插队的天津知识青年3300人,除了不在点的青年外,都填写了身体检查登记表,等待体检。其中香坊区已于4月1日体检了182人,除4人无病不能办理外,其余178人,均拟病返回津黑龙江省知青办:《情况反映》第1期,1978年5月20日……这样集中地、成批地办理病退返城,很快在知青中引进连锁反应。该省爱辉、孙吴、逊克等县插队的上海知青也兴起病退风。如地处边疆的爱辉县,原有上海知青1800多人,在很短时间里就有500多人办了病返手续。其余的人如坐针毡,为活动"门路"大批返沪。不少青年点的食堂停办,鸡、猪卖光,无法维持正常生产。

1978年春,各地国营农场也拉开了病、困退返城风的序幕。特别是内蒙古地区国营农场管理局,"掌握病退、困退特别松",有求必应,以致引起动员城市的不满。国务院知青办:《情况反映》增刊(2),1978年3月17日……黑龙江国营农场给知青办病退,最初在人数上限制很严,有的连队只发六张病退表。因为这是属于没有门路的平民子女的返城之路,竞逐者自然很多。有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层层设卡,许多知青碰壁之余只好"望洋兴叹"。一些阻挠知青返城的干部因此激起民愤,有的受到意想不到的报复。《红楼梦》有诗云:"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寻找各自门。"有门的早就想方设法参军、招工、上学,远走高飞,没门的只能寄希望于病退、困退。

1978年下半年,在辽阔的黑龙江国营农场,知识青年办理"病退"手续,已形成疯狂的高潮。数不清的知青拥挤在各级医院里,跟医生软缠硬磨,涕泪交加,逼着要诊断书。不少医生根据"上供"(贿赂)的多少和私人关系的深浅,决定是否开诊断。知青把"病退"说成是"路退"。谁有路谁回家,谁有本事谁就能开出有病的诊断。最"有路"的多是干部。军川农场某知青在信中说:各连有路子的知青拿出早已准备妥当的诊断书,经场医院象征性的统一体检,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仅机关知青中就有23名(全部为党员)申请病退,并全部填了表。据说这些交际甚广、路道极粗的人们,有些在报名当天上午还没有病历和病史,下午竟奇迹般地开出了诊断书。军川农场北京知青明州:《亲爱的党,亲爱的祖国,救救我们吧!》,1978年11月25日……

"病退"犹如山洪暴发一般来势凶猛,严重影响到知青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许多知青精神恍惚,整天像苍蝇一样乱碰乱撞。有的用自己几年节衣缩食的积蓄送人情,贿赂医生和干部。没有路子、连礼物都送不上去的青年紧锁双眉,长吁短叹。
办"病退"必须长期凑"病历",大量青年离开生产岗位到医院看"病",然后以"病人"自居,变成了长期性和间断性"病号",不出工,不上班,整天凑在宿舍里打牌、算命、小会餐、睡大觉,上班的寥寥无几。当年的生力军很快被"家属大军"所代替。当然,青年也自有难处,如果每天上班,就会被医生判断为无病,开不出诊断,病退也就办不成了。

一些知青为了捞到医生的病退诊断书不择手段:有的买病人的尿、X光底片,有的往胃里吞铅块、往血管里注柴油。有的有意吃过敏药,吃过量药物,制造高血压、过敏症和心脏病的假象。有的青年吃麻黄素吃得吐血,昏迷事件层出不穷。有的人假病真做,造成终身悲剧。以下是几件骇人听闻的真事:某知青假冒胃溃疡,用尼龙线拴着粗糙的铅片,吞入胃里,将线头系在牙缝里,然后上医院透视。医生通过X光机看到,这位挺胸站在机器前面的青年,胃竟烂掉了4/5!不禁大惊失色。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忙叫来另几位医生会诊。显示在X光屏上的仍是清晰可辨的铅影。医生惊奇得说不出话来。他悄悄地询问青年:"你告诉我,你究竟吃了什么?说实话,我给你开诊断。"青年惨然一笑,解开牙缝里的线头,拽出一串血淋淋的铅块。医生难过得流下眼泪。他说:"假如线一断,你就没命了!"

有一位知青已婚,见到同时下乡的同学纷纷返城,实在忍不住了,便跟爱人吵架离婚;批准离婚后,他叫爱人用木棍猛击后背,打成脊椎板裂,到医院说是自己摔坏的,要求病退军川农场。北京知青明州:《亲爱的党,亲爱的祖国,救救我们吧!》,1978年11月25日……友谊农场一对夫妻为办病退诊断,男知青让爱人把自己打伤,结果不慎失手打成腰肌劳损。黑龙江知青办:《情况反映》第6期,1978年11月28日……
越到后来,"病退"条件越宽。无论是弱不禁风、重病缠身的,还是身强力壮、膀大腰圆的,都把病退当作最便捷、最省力的返城之路。最后,有的病退申请材料里连诊断书都没有。有的诊断书则乱填病名,如有一名男青年诊断患"宫血病"(妇女病),有的诊断患"风湿性肝炎"。黑龙江知青办:《情况反映》第4期,1978年11月26日……

病、困退风愈演愈烈,除了国家放宽政策这个基本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许多地方知青办、医院的工作人员同情下乡青年的遭遇,置有关病退的条文于不顾,为他们返城提供各种便利。一些农村社队和国营农场本来就不欢迎知识青年,遇到青年申请办理病、困退手续,正中下怀,乐得顺水推舟。有些农场干部认为,下乡青年劳动不及农民,每年还要开支探亲路费,经济上不合算。精简一些下乡青年,吸收一些本地农民,是扭亏增盈的有效措施,所以积极放任知青办病、困退。此外,一些地方不正之风盛行,贿赂公行,所谓"送大礼办大事,送小礼办小事,不送礼不办事",给"无病呻吟"的知青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背景下,病、困返城的知青人数猛增,大大超过实际符合条件的人数,是很自然的。


兴起退职、退学风

 


在上山下乡的年代里,为数可观的知青陆续上调到当地的工矿企业、商业财贸、政府机关,捧起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未能回到父母身边,这当然是个很大的缺憾,但是与众多依旧"头枕黄土背朝天",为着每天几角钱的收入,在田间胼手胝足、流汗受累的"插友"们比,何尝不感到庆幸?不过,人们心中衡量得失的天平,总是随着世事流迁而移动的,当大返城悄然兴起时,一些在职、在学的青年眼瞅着昔日的同伴蜂拥回城市,心理上的失衡也在加剧。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有关部门提出退职、退学、恢复知青身份的申请。他们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重操锄把当农民,而是为获取返城资格预作铺垫。

1978年下半年,上海、天津、浙江、陕西等省、市知青办相继反映,跨省下乡到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知识青年,已经在当地通过招工、招生进了厂矿企业、学校的,其中有一部分最近突击办理退职、退学,将户粮关系转入当地生产队,重新作为下乡知识青年,要求病退、困退回动员城市。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通知》,1979年1月8日……这股风一经露头,来势甚猛,迅速波及各地。它不仅影响到各地职工队伍、学生队伍的稳定,还加重了大城市的就业包袱。

于是,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三令五申禁止,并宣布:对于已经提拔为脱产干部和成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已不属于下乡知识青年范围,不应采取退职的办法再通过知青部门搞病、困退。对于已经复职的,有关部门要允许他们复职。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通知》,197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安定团结的通知》,1979年2月17日;国务院:《关于准许退职回城青年回原单位复工的通知》,1979年4月30日……


已婚知青请愿不断

 


1978年,全国已婚知青已达85万人,以女性居多,而且多是与农民结婚。这部分知青拖家带口,生活困难大,最难安置。他们自知已落到社会底层,前景黯淡,也就不再存什么顾忌,往往带头请愿、闹事。最早的集体请愿活动发生在辽宁省抚顺市。这年4月,一批批已婚知青轮番到市委上访,要求解决工作问题。不久市委作出决定,凡下乡结婚的、受迫害而离婚的、婚后一方死亡或判刑的,均可办理回城。该决定使抚顺市已婚知青皆大欢喜,但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已婚知青提供了攀比的口实。沈阳、鞍山等市已婚知青的上访人数因此突增。他们大批进入省委大院,静坐请愿。要求在招工时与未婚青年一视同仁。一些知青打出"结婚无罪,抽调有理","我们要工作"的标语牌,成立了"已婚知青联络处"。

7月2日,旅大市近千名已婚知青和家长集体到市信访处上访,要求安排工作。这次请愿在插队知青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2月10日又酿成更大规模的游行活动。《辽宁劳动大事记》(1840-1989),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296、301、305页……"文革"期间,辽宁是极左派苦心经营的省份,上山下乡工作也最有成绩。在29个省、市、自治区中,辽宁省的下乡知青人数高居榜首,达201万人。在"与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口号的煽惑下,10万名以上的知青在农村结了婚,而且多是与农民结婚。这样一来,就为日后知青问题的解决留下了很大麻烦。已婚知青屡屡闹事,只是诸多麻烦的一个片段。

1979年春,各地已婚知青纷纷要求返城,与农民结婚的青年也离心似箭。有的地方对跨省插队的已婚青年未及时作出安排,加剧了他们的不满。有的知青干脆离婚,或者弃家返城不归。有的农民写信给知青办,要求"还我老婆"。还有的地方为此发生自杀、凶杀案件。
上海市几百名已婚知青游行请愿,其中102人在知青办门前绝食4天,并组成"请愿团",到北京上访。在下乡知青中,已婚知青的重新安置问题尤为棘手,因此,这部分人的请愿活动发起早,结束迟,与"返城风"相伴始终。


大批下乡知识青年倒流城镇



这种现象的屡禁不止,除了证明广大知识青年人心涣散,已不事生产外,还集中反映了农民对上山下乡做法的不满。知识青年下放农村不乏人多地少的去处,在这些地方,陡然增加了社队负担,减少了农民收入;在举办知青场队出地方,挤占农民土地也是常事,于是引起农民的不满。"文革"中,因有"各地农村的同志们应当欢迎他们去"的语录高悬在上,不满情绪只能尽量压抑,至多通过一些隐讳方式宣泄出来。如农村中屡见不鲜的克扣知青安置费、压低知青工分和口粮标准、对知青工作放任自流等等现象背后,往往有这类情绪在起作用。
女人:女知青为得返城名额,甘愿付出一切代价
在清算极左路线过程中,农民头上没有了"紧箍咒",不满情绪便无拘无束地喷发出来。不少地方的农村干部公开拒绝接收下乡知青。有的明确表示:"现在贯彻湘乡经验,减轻农民负担。而知识青年来了,使我们耕地减少了,奖售粮少卖了,收入降低了,负担加重了,我们再不能接青年了。"黑龙江知青办:《情况反映》第3期,1978年9月15日。许多地方的社队希望知青早走快走,尽快卸掉包袱。社队干部说:过去当政治任务不接不行,现在得算算经济账了。国务院知青办:《情况反映》增刊(21),1979年4月12日……特别是农村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发生变化后,各地实行包工到组、五定一奖,农民在划分作业组时都不愿意要知青。于是当知青争先恐后涌回城市时,在农村又普遍出现了用各种手段"撵"、"挤"知青的现象。

1978年秋,辽宁省农村一些社队开始以种种"理由"不给下乡知青分配农活,用放长假办法将他们撵回城,此举使30多万名插队知青(占当时全省在乡知青的1/3)倒流城市,并有继续发展势头。10月27日,辽宁省委向各级党委发出《关于立即劝阻下乡知青"放假"回城》的电话通知。通知指出,大批青年回城,既影响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影响今年城镇青年下乡工作,也增加了家长负担,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要求各级党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劝阻,并把已回城的青年动员回农村。《辽宁劳动大事记》(1840-1989),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页……农民"挤"、"撵"知青,固然有他们的道理,知青本来无心留在农村,乐得找到一条返城有理的充分口实。在一些国营农场,也出现同样苗头。由于农场老职工的子女已长大成人,面临就业问题,一些原由知青负责的技术性工作、教学工作,便成为他们觊觎、挤占的对象。
知青故事
1979年春节过后,农业生产进入大忙季节,但多数下乡知青却继续逗留城镇,如陕西省占到2/3以上,山西省归队的多些,仍有近一半的人待在城里。上海跨省下乡的青年绝大部分在沪滞留不归。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西、广东等地,有些知青点空无一人。国务院知青办忧心忡忡地说:"这种情况是多年来少有的。"国务院知青办:《情况反映》增刊(21),1979年4月12日;黑龙江知青办;《情况反映》第6期,1979年3月19日。
农村中排挤知识青年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有的地方开始明目张胆地驱赶知青回城。陕西省一些社队动员知青回城自找门路,向生产队交钱领取口粮,直到招走为止。广东省从化县吕中大队31名知青被赶回广州,靠做临时工、买高价粮维持生活。山西省太原市郊西温庄大队曾由各生产队划出400亩地办了一个独立核算的知青队,至此以"行使生产队自主权"为由,不仅收回土地,赶走青年,连知青队盖的房屋也要据为己有,甚至还让青年赔偿占地几年造成的损失费用。有的农村干部扬言:"知识青年都要返城了,我们不用管了。"听任农民盗、抢知青点的财物。这种现象在河北、山西、陕西、吉林等省尤为严重。有的知青返回农村后,见知青点早已面目皆非,房子被占,窗玻璃被盗,劳动工具、粮食、蔬菜被分,自己无立锥之地,只好回城。
那个年代知青返城的就业问题
鉴于问题具有普遍性质,197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不要"挤"知识青年》的读者来信,呼吁立即制止这种现象,各地农村、农场应该做好知识青年的安置工作;凡是回来的都要欢迎,关怀他们,使他们感到同家里一样温暖;要保护青年点的财产,要切实解决青年生活上的具体问题;对城市青年和本地青年一样信任,一样使用。像这样"隔靴搔痒"的文字,除了提醒城市里的人们注意到知青在农村的困难处境外,起不到更多的作用。

"山雨欲来风满楼",返城风日趋强劲,使越来越多的人预感到它的狂暴。1978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汇报提纲》时,已有人提出"八百万人闹事谁受得了"的问题。领导者有理由认为,1979年春可能出现闹事高潮。连西方观察家也通过中国刚刚掀开的帷幕一角,认识到知青问题的广泛性和严峻程度。一位驻华美国记者报道说:"这可算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强迫移民。这个措施引起了广泛的不满情绪,一方面来自不能适应苦难而单调的农村生活的青年,一方面来自他们的父母亲。"福克斯·巴特菲尔德:《中国放松青年下放农村的政策》,《纽约时报》,1978年12月5日。
历史的回顾----云南知青大返城始末
事实说明,"返城风"的骤然兴起,从一开始就不是知识青年的孤立行动。如果没有一个趋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如果不是国家对知青政策作了重要调整,如果没有社会舆论对知青命运的广泛同情,同样,如果没有农民以"挤"、"撵"知青的特殊方式表示出对上山下乡做法的不满,也就不会有这别开的生面。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俄罗斯兵变谈判内幕及俄将陷入全面危机

40年前的恶魔之夜:内蒙古红旗沟农场血案的背后故事

难得一见,清朝小学的语文课本,简直美得不得了!看看与我们小学课本的差别

江南美女俞飞鸿的“丈夫迷”:我有固定伴侣,他陪了我20年。

28岁健身教练娶50多岁上海富婆,获赠套房和保时捷,网友:我不想努力了!

1949年,一张汉奸被枪毙照片的故事。

四川大学“张薇事件”后续,被其霸凌的高中同学再发声:不怪学校!

人到中年,最大的心酸,就是突然读懂了刘姥姥。

古人过端午是怎样一种诗情画意?我们一起去瞧瞧……

压在老百姓身上“四座大山”不搬走,30年后出生人口将被美国超越。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穷不是吵,而是这几点!

涉“牵手门”男主角胡继勇的瓜,远比想象中的要更劲爆!

名家之笔:《陪女儿高考》莫言经典散文

晒一晒我爸我妈的结婚照

很火的国外权威老年痴呆测试、预警及预防

星期天开心一笑:36个幽默搞笑段子,有趣有料的冷笑话。

周末文摘:人生歪理,歪得很有道理。

好文章: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邓丽君:最后的爱人

两支总部在乌克兰的“俄罗斯自由军团”与“俄罗斯志愿军”是什么来头?

百个瞬间说百年:20世纪的上海100

猎奇:他才是史上殿堂级撩妹高手,死后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丁丁被保留在博物馆里。

苏杭的夏日味道,有点难忘。

民国那些逝去的风流

掌握开房的正确打开方式,让你们快速找回性爱新鲜感。

富人最无耻的事,是和穷人谈理想。(深度)

赚够了就跑?北大“批美斗士”陈平移居美国,女儿一出生就入美籍。

连旗袍都禁止的年代,你还怀念个锤子!

【纪实】老人存银行120万,儿子结婚想取出,银行:倒欠13万。

她在江南长大,写中国故事获诺贝尔奖,却因“辱华”被拒签,留下终生遗憾。

「国学文化」梁实秋: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语音)

山东未婚女孩瞒着母亲,买精生下混血三胞胎,称:不需要男人。

好与人斗的张维迎摧毁了备受指责张维为的自信

勾起无锡人满满回忆的两版《无锡景》

杨月花:毛泽东不为人知的长女

两位江南才子钱锺书和徐志摩的交集

南浔豪门千金张荔英:从江南名媛到南洋“国宝”级艺术家

两天换8套衣服,韩国第一夫人访美上演“时装秀”,“芭比脸”惊艳西方。

四月再见,五月你好!

慈禧“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珍藏至今,这才是她真实的模样。

最新1-5线城市完整名单!看看你在几线城市

上海车展:继宝马冰淇淋事件后,又现宾利女销售不穿底裤走光大瓜!网友:最喜欢不穿内裤的女生

时尚圈又出幺蛾子了!是你不懂时尚,还是你不懂艺术?

采访走出红墙的她

它们的得寸进尺和贪得无厌,让中国失去了图们江的出海口。

《红楼梦》谁写的?曹家不认亲:查无此人

迷一样消失多年后,46岁依然未婚单身的欧阳夏丹,真相令人心酸。

决战开始?普京和泽连斯基双双“上前线”释放出何种信号?

为什么“砖家”一开口,老百姓就开骂?

蒋勋:没有诗歌,生命多么荒凉

往事 | 红色延安十大美女,她们最后嫁给了谁?

蒋勋《细说红楼梦》全八十回(完整版)
俄乌战争,让俄罗斯失去了三样东西!基辛格:但也得到三样东西
易中天:谁是中国改朝换代史的主演?
高颜值实用好物!小嗨锅:涮煮焖炖都能做
穷人为什么要自杀:穷一次,你就懂了!
影响人类深远的100大发明中,近现代国内外最具意义的50大发明,你知道几个?
《千里江山图》绝版感温变色杯,捧在手心里的千年艳遇!只此青绿,雅致千年。湖南邵阳再现“唐山陈继志”,秃头男当街骚扰疯狂殴打女孩!(完整版视频)
世界最美的40个小镇,江南古镇占10个。
关于人性的15个真相,看完我恍然大悟。
宝岛私藏相册,告诉你湾湾长啥样?婆媳关系是家庭结构的纵轴,是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60个有趣的冷知识带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乌克兰当年放弃核武器,如今自尝苦果,毛泽东早就看透了这一切。
洪都拉斯女总统的传奇人生
缅北的诈骗集团有多疯狂:花钱的速度远远超过骗钱的速度
错过挖野菜的好时机,也就错过这个春天。社会现象文摘三则
26张可爱的春天小漫画,治愈你的小心脏。
蒋勋《细说红楼梦》全八十回(01-05)
人间四月天,窗景美如画,出门就是诗。
江南人春天最爱的腌笃鲜,鲜到掉眉毛!
只要苏东坡肯娶我
吴亦凡被判刑13年后,我不敢看他妈妈的朋友圈……湖南妹子张也的故事:与初恋相爱8年未果,与同行相伴21年却不结婚。
哈佛大学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
拔刀相向:乌克兰与俄罗斯300年恩仇录
越南新晋世界小姐第一美女是怎么炼成的?
《诗经》里最美的春天,穿越千年款款而来。你不知道南京的春天究竟有多美
何以满江红?
87版红楼梦:5大硬伤永成遗憾,尤其是被扭曲了的宝黛爱情。
江南最美的春天,都在这里了!
江南年夜饭的顶级菜单(附视频完整版)
揭秘十道流传百年杭帮菜背后的故事
上海“绿房子”里,主人与大太太、姨太太间爱恨情仇的故事。
美到让人不敢方物的中国古建筑,怎能让它消逝?
太湖之畔八大凄美爱情故事,你知道几个?
真实的民国到底长啥样?老照片不会骗人。
上海人的小资,那是深入骨髓的。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