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言论丨“男生免费”就能解决性别比?


据媒体报道,目前福建省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比例占61.6%,城区小学女教师比例更是高达83.2%,绝大多数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近日发布消息称,今年福建省首次实施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首批试点招生500人已入学。因为触及了男女平等的敏感神经,新闻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优惠政策大多针对某些弱势群体,比如少数民族、退伍士兵、残障人士,针对“男性”的特殊优惠尚属首次。持赞成意见的网友认为,教育行业女多男少,出现“性别失衡危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对于性别的认知,尤其是难以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因此,为解决幼儿园、小学男教师紧缺的现状,必须从师范教育招生中下手,要“鼓励更多的男生进入小学、幼儿教育”,基于这一认知,实施政策性倾斜也仿佛是解决当前男教师缺乏问题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和技术性手段。


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能证明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会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专家齐齐判断出“性别失衡”是目前教育行业面临的一大危机,未免有些武断。


同时,也不得不让人怀疑,该论断中是否掺杂了隐隐的性别歧视,它是否在暗示女性的性别价值被贬低被唾弃?性别失衡的问题不独教育领域存在,它广泛地存在于许多职业和职位之中,为什么在男性主导的领域,却鲜有对男性性别价值的质疑?



进一步来看,现代社会的劳动分工更多的是沿着专业和教育程度来进行的,早已不同于原始的性别分工,让自身适合更多种类工作,有更广阔的就业前途,所以才有中性之风的盛行。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性别的失衡,而在于从业者的素质。如果为了避免性别失衡而对男性降低水准而收纳,倒很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教育问题。所以,采取此种“免费”、“免试”、“专项”的优惠招生政策,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都不是可取的办法。


更应该追问的是为什么会造成教育行业的性别失衡。教育行业薪资过低、福利太差、社会地位不高等等,这恐怕才是教师行业从报考过程开始就乏“男性”问津的根本原因。因此,欲根本上解决教育从业者的性别比,完善福利政策,加大职业吸引力,增强教师的社会声望,才是正途。




本文刊登于61期新新报

文字记者:王天瑶

版式编辑:陈晓田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直接联系



点击链接,查看新新报近期热门文章:


新娘十八岁


期末了,是时候开始看这些书了......


新生导师:听过没见过?【新新报】




— 学生立场 时代潮流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