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詹姆斯·赖特《开始》

詹姆斯·赖特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1

詹姆斯·赖特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却转向“新超现实主义”,五十年代末与罗伯特·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其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诗歌的主要阵地。


Beginning

by:James Wright


The moon drops one or two feathers into the fields.

The dark wheat listens.

Be still.

Now.

There they are, the moon's young, trying

Their wings.

Between trees, a slender woman lifts up the lovely shadow

Of her face, and now she steps into the air,

now she is goneWholly,

into the air.

I stand alone by an elder tree, I do not dare breathe

Or move.

I listen.

The wheat leans back toward its own darkness,

And I lean toward mine.



开始

诗|赖 特

译|张 文 武


月亮把一两根羽毛掉落到田野里。

黑麦在倾听。

别动。

现在。

它们在那里,月亮的孩子,在尝试

它们的翅膀。

在树木之间,一个纤细的女子抬起她可爱的

面庞的影子,现在她步入空中,现在她彻底

消失,在空气中。

我独自站在一棵老树下,我不敢呼吸

不敢移动。

我倾听。

麦子斜靠着它的黑暗,

我斜靠着我自己的




开始

诗|赖 特

译|黍 黎 释


月亮散落一两片羽毛在田间.

黑麦聆听着.

沉思.

此刻.

那里,月亮的孩子们,尝试扇动

它们的翅膀.

树林间,一个苗条的女子抬起光影下

可爱的脸庞,此时,她步入空中,

现在她完全消失,

消失于空中

我独自站在一颗老树旁,不敢呼吸

不敢移动

我聆听着.

麦子靠着自己的暗影,

我靠着我的暗影.


引用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69de40102x88f.html



赖特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迷惘、孤独、绝望、悲凉的情绪。除此,他的诗还广泛地描绘大自然,以奇特的联想方式赋予诗歌以深层意识,因而他的诗具有典型的深层意象诗歌的特色。
在这首诗中,赖特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在读到赖特这首诗之前,我印象中还没有见到过一首如此成功地描写月光的动感的诗歌。这正是最难的地方,也正是这首诗极其高超的地方。诗的一开头通过拟人化手法“月亮落下一两片羽毛在田野上。/黑黑的麦子聆听着。”这一句完成了对月光的定性和环境的定位。作者这短短一句,就已经呈现出他的核心立意“轻灵和洁净”。还有两个词用得十分好,一个是“一两片”,它既符合羽毛的特点,又符合月光被影子切分后形成的简洁状貌。另一个是“聆听”,试想竟然能够聆听羽毛落下的声音,这说明此刻的麦田是多么静谧,想必作者一定受到过我国古诗“鸟鸣山更幽”的影响。赖特的这一句完全是水乳交融的,既奇巧又没有斧凿的痕迹,干净、精炼、准确,传神。
“安静。/就在此刻。/那里,月亮的孩子们在试/自己的翅膀。”“安静”可能有读者会以为是描写此刻麦田的宁静,而正确的解读是“请安静”、“别出声”,这是个祈使句、命令句。这句引入了“诗我”和第三者“你”,写诗忌讳平直表达,作者在这里把人引入了这个场景中充当配角,而且有我有你,诗语表达就开始呈现出枝节和叶片了,有了立体感、参与感。既进一步表现出了对月光的多角度描写,又加入了人性的怜爱和珍惜,感情色彩一下子就出来了。
“树梢间,一位苗条的女子抬起脸,/可爱的影子。此刻她步入空中,此刻/她完全步入空中。”这一句是对月光描写的升华段落,简直是令人惊艳的美!作者对于他在前面构建的月光场景下的潜在诗象的捕捉能力在此刻达到了高峰。这个女子,可以是月光下诗人的一个美丽想象,是一个幻影或月光的化身,也可以附解为某个影子的具象(如树影、光影),以前者的解读为好。“抬起脸庞”和“步入空中”是其中的精华着墨。脸庞在月光下抬起,既是表达一个起始动作,以引出下一个步入空中的动作,又暗中写出了脸庞的优雅轮廓和洁净色泽的静态美。步入空中则写出了女子妙曼的姿态和不凡的气质,产生极好的光线感、空灵感、神秘感、圣洁感。这几句表面上完全只是采用了普通的诗语和语序,无任何猎奇词汇和技巧,而且有好几个修饰词、连接词,却毫不累赘,月光内涵和美的表达效果达到了极致。
“我独自站在一棵老树旁,不敢呼吸,/也不敢动。/我聆听着。”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西川的诗——《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两首诗在意象和情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西川的诗有大致明确的意义指向,赖特的诗意义则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深藏不露的。我们无须猜测赖特的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也许诗人写作时只是根据自己在某个时刻,某个瞬间的真实感受,把对象本身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而已,然而这感受本身就凝聚着诗人的全部生命经验,因此呈现的同时也在表现诗人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也会无意识地表现诗人的气质和情怀。
最后两句诗值得细细品味:在这里,麦苗和“我”几乎难解难分了,它们有相同的处境,相同的感受,相同的动作。不妨把麦苗想象成“我”,或者把“我”想象成麦苗,至于麦苗“自己的黑暗”指什么,“我的黑暗”又是指什么,也不必去细加区分了。深层意象派的诗歌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结尾,这首诗也不例外。结尾的异军突起会产生轻微震惊的效果,从而刺激读者的感受力和悟性。
赖特的诗歌较多倾向于描写人与自然的温馨关系,充满细致的观察、关怀、平等意识,这便是赖特用“开始”命名这首诗的意图,但其实,这更饱含他对这个世界一切重新开始的美好希望和祝福。(陈洁)


引用地址:

http://www.kaixian.tv/gd/2018/0911/633818.html


聂鲁达《我记得你去秋的神情》

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马拉美《叹》

魏尔伦《秋歌》

波德莱尔《秋歌》

雨之诗

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聂鲁达《马克丘•毕克丘之巅》

艾略特《空心人》

R.S.托马斯《秋日》

叶芝《当你老了》

博尔赫斯 季米特洛娃 米沃什《诗艺》

兰波《感觉》

博尔赫斯《棋•Ⅱ》

博尔赫斯《南方》

策兰《花冠》

策兰《死亡赋格》

里尔克《秋日》

里尔克一诗两译

阿列克山德里《爱》

马雅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米沃什《和珍妮谈天》

米沃什《礼物》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